历史
金代女真研究 豆瓣
作者: (日)三上次男 译者: 金启孮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此书为金启孮译著。原著为日本著名学者三上次男。译后,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2月出版。三上次男是日本研究金史的学者,其著作除了这本《金代女真研究》之外,还有《金代女真社会研究》、《金代政治制度研究》和《金代政治社会研究》三卷合成的《金史研究》。
金启孮在40年代曾留学日本,接触到这部著作,后翻译成中文,并正式出版。这部著作最核心最重要的成果,是在猛安谋克制度的研究方面。作者采用了大量历史资料,这对忠实于原文进行翻译,是较为困难和繁重的工作。同时这部书译成中文共40万字,分量也比较重。而要达到翻译精确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需要译者有扎实的中文、日文和金史方面的知识与水平,从已出版的汉文译本《金代女真研究》看,译者成功地翻译了此书。
此书汉文译本有1982年作者写的《作者的话》,有1982年译者写的《译者的话》。正文中有作者的原序、自序、凡例。此书共分三部分,即第一部分“完颜阿骨达的经略和金国的建立”,此编共有13章,分别论述了完颜阿骨达起兵、发展与建国的过程及思想策略。第二部分为“猛安谋克制的研究”,此编共分8章,分别论述了金太宗、太祖时代、熙宗时代、海陵时代、世宗时代、章宗时代、宣宗到金末的猛安谋克制的发展与变化及其崩溃。第三部分为“分论”,共分4章。分别从“作为官吏的猛安谋克”、“猛安谋克制的社会构成”、“作为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制”、“关于猛安谋克的居住地”几个方面,对猛安谋克制进行了补充研究,使此论题更为全面。译者将此书引进我国学术界,对于金史研究无疑起到了推动与促进作用。
作为方法的中国 豆瓣 Goodreads
方法としての中国 所属 作品: 作为方法的中国
8.5 (18 个评分) 作者: [日] 沟口雄三 译者: 孙军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2
《作为方法的中国》包括了:考察“中国近代”的视角、关于近代中国像的重新探讨、中国的“封建”与近代、天下与国家、生民与国民、作为方法的中国、津田支那学和今后的中国学、法国支那学、日本汉学和中国哲学、写在“儒教复兴”之际等内容。
别人的动物园 豆瓣
DER ZOO DER ANDEREN 所属 作品: 别人的动物园
8.1 (15 个评分) 作者: [德] 扬·莫恩浩特 译者: 张骥 凤凰联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11
编辑推荐
柏林墙倒塌32周年纪念之作,德亚4.7高分热评,《明镜周刊》等媒体佳评如潮。
作者亲身多年走访、实地考据东西柏林两大档案室,翔实梳理一段隐藏于动物园琐碎日常中的战后德国大历史,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再现冷战期间东西两大阵营之间剑拔弩张的大国博弈。
笔法幽默深刻,如数盘点从二战末至冷战结束期间许多有关东西柏林动物园的精彩的奇闻逸事,把严肃的冷战时代化为一个个柏林人生动真实的日常。
精心收录23幅冷战年代东西柏林珍贵历史照片。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分裂的柏林,军备竞赛却以怪诞的形式上演着,动物园就是赛场。
在动物园界,大象是威望的象征。西柏林动物园园长科略斯要求市长维利·勃兰特增加大象数量,唯有这样才能打败东柏林动物园,这事关荣誉!在这种情形下,东柏林动物园园长达特被迫“予以还击”。
自此,一场持续近30年的动物园“军备竞赛”便拉开了帷幕,亦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富兰克林传 豆瓣
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 所属 作品: 富兰克林传
作者: [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译者: 孙豫宁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7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发明家和音乐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做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 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征服世界 豆瓣
Die Unterwerfung der Welt. Globalgeschichte der europ?ischen Expansion 1415-2015 所属 作品: 征服世界
作者: [德]沃尔夫冈·赖因哈德 译者: 周新建 / 皇甫宜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10
欧洲人在600年的时间里到达了世界各地,占领了世界,也剥削了世界;同时他们也为我们当今世界的形成提供了众多刺激因素和收受因素。由于欧洲的扩张不是单向的,而是一段长达数百年的交互史,因此,在这部史学巨著中,作者赖因哈德结合宏大的叙事和大量精彩的案例,充分发掘了欧洲扩张史的独特之处——全球性。
这是一个具有宏大时空维度的世界历史进程,赖因哈德从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扩张的开端写起,一直描述至20世纪艰难而漫长的去殖民化和当今时代的新型扩张。几个世纪以来,葡、西、荷、英、法等欧洲国家分别在亚、非、美、大洋洲进行了复杂的扩张活动,最初往往以王室和政府的名义进行,但在此过程中,其他机构以及私人资本的力量也非常突出,甚至反过来影响着官方的决策。与此同时,自然科考、航海技术、工业发展等对扩张施加了重要的影响,而科学知识、宗教信仰乃至欧洲近代政治理念的传播,尽然冲击和塑造着殖民地社会,既带来各种进步,又不断制造新的人口失调、阶级矛盾和民族冲突。
本著作正文共24章,内含122幅地图及插图,预计中译本共1978页。作者在第1章中先总述了欧洲扩张的几种类型、几个阶段,然后在第2章至第22章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涉及几乎所有大洲和海洋,虽然大致按时间和地理区域为主线展开叙述,但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科技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分析。作者并不割裂地对待每个国家的情况,而是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为一个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尤其在白银的流动、移民的进出、动植物的交换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同理,欧洲自身经历的巨变,诸如从18世纪直至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各种独立运动、现代主权国家的建立、去殖民化进程,乃至晚期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的发展,亦无一不投射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
最后,作者提出,今天的欧洲仍然具有扩张的属性,只不过不是以军事冲突和领土占有的方式,而是以欧洲统一经济体的发展和对多元文化的选择性包容,以及技术开发、极地科考、太空探索等“软实力”来呈现。古老的欧洲未来将立足何处,向何方扩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愛国とボイコット 豆瓣
作者: 吉澤誠一郎 名古屋大学出版社 2021 - 11
中国ナショナリズムの実像 ——。時に暴力をともなう激しい対日ボイコットはなぜ繰り返されたのか。たんなる外交懸案の解決でも自国工業の振興でもない、それぞれの運動が生じた異なる地域事情と利害・思想を詳らかにするとともに、それらが愛国主義へとつながっていくメカニズムを捉えた力作。
近代中国研究入門 豆瓣
所属 作品: 近代中国研究入门
作者: 岡本隆司 / 吉澤誠一郎 東京大学出版会 2012 - 9
現代中国を深く理解する手掛かりは,近代の中国にある――中国の本質に迫る学習の手引として,備えるべき研究書・工具書・史料を紹介するとともに研究上の留意点について丁寧に解説する。中国研究のみならず,隣接分野の探究を志す学生・大学院生,一般読者に贈る必携の入門書。
孔子 (1991) 豆瓣
导演: 张新建 / 刘子云 演员: 王绘春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活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靠自己的勤奋,精通了“六艺”,博览了天下的典籍,以学识闻名于天下。他兴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他主张“恢复周礼”,倡导“仁者爱人”和“中庸之道”,以图安定动乱的天下。五十一岁,他虽然出仁大司冠高位,却仍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只好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找贤明的国君……。然而,颠沛流离十四年,最终仍是一无所获,只好又回到了故国。年近古稀的孔子,并未被命运所屈服,他一边教弟子,一边修纂《春秋》,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政治主张,融进了《春秋》的字里行间……
该剧艺术地表现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一部历史文化巨片。
王莽 豆瓣
所属 作品: 王莽
作者: (日) 东晋次著 译者: 李天蛟 / 臧鲁宁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 11
“日本首部权威王莽传记”(白帝社)
日本国立三重大学教授东晋次
潜心十年穷究可考史料
力求还原一个复杂多面的新莽缔造者
----------------------------------------------------
[编辑推荐]
王莽如何一步步从“师友归仁”走到“中外愤怨”?
称帝既“亦天时,非人力之致”为何又成“非命之运”?
坚定儒家圣世理想的人为何会“毒流诸夏”“害遍生民”?
执迷“制礼作乐”的新莽与“儒教国教化”有何历史关系?
本书将以“圣”为解读王莽的关键字
全面、细致追溯其矛盾冲突、波折起伏的生平
寻隐出更为丰满和立体的王莽“形象”
力求还原一个儒家理想信徒的真实一生
-----------------------------------------------
[内容简介]
《王莽:儒家理想的信徒》为“日本首部权威王莽传记”(白帝社)。
王莽,一个终结西汉政权、建立新莽政权的人物,然而新朝被东汉王朝赋予负面意义,王莽其人也被贴上恶人的标签,背负了两千年的骂名。究竟,王莽是不是一个大逆不道的篡位者?
日本国立三重大学教授东晋次先生源于对王莽这一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强烈好奇心,潜心十年穷究与王莽相关的可考史料,深入论证、综合分析了王莽的性格形成之环境因素、仕途升迁之家族因素、言行交际之教育因素、制礼作乐之理想因素等内容,力求寻隐出一个更为丰满和立体的王莽“形象”。
本书将以“圣”为解读王莽的关键字,通过细致、全面地梳理王莽矛盾冲突、波折起伏的生平,还原一个在两汉之交、如同儒家理念化身一般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
“王莽,一个终结西汉政权、建立新莽政权的人物。新朝被东汉王朝赋予负面意义,王莽其人也被贴上恶人的标签,背负了两千年的骂名。究竟,王莽是不是一个大逆不道的篡位者?本书将以“圣”为关键字,通过细致地追溯王莽的生平,还原一个在两汉之交如同儒家理念化身一般存在过的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本书为日本首部权威王莽传记。”——白帝社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六卷) 豆瓣
作者: [英国] 爱德华·吉本 译者: 席代岳 2008 - 4
全六卷本简体中文版《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年。全书涵盖三大特点:一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生活,帝国扩张与防卫、内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权力拔河,二是蛮族入侵与其间之重大战争,三是基督教的发展,政教之争,回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后传颂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学光彩与史学成就同样为后人称颂。
2021年11月10日 已读
如果你想了解罗马史,然后有谁给你推荐了这本的书,立刻把网页关掉,对方绝对没看过这书、或者在忽悠你。首先这套书不是讲完整罗马史的,而是从三世纪危机讲起(相当于拜占庭历史),然后除了翻译问题,原著对新人也很不友好,很多历史背景不作科普,默认观众已经事先清楚(就好比讲述唐史却不科普玄武门之变、并且默认读者一定事先知道,但外国读者却不一定了解这段历史)。
历史 罗马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五卷) 豆瓣
作者: [英国] 爱德华·吉本 译者: 席代岳 2008 - 4
全六卷本简体中文版《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年。全书涵盖三大特点:一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生活,帝国扩张与防卫、内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权力拔河,二是蛮族入侵与其间之重大战争,三是基督教的发展,政教之争,回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后传颂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学光彩与史学成就同样为后人称颂。
2021年11月10日 已读
进入希腊化的拜占庭篇。
历史 罗马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四卷) 豆瓣
作者: [英国] 爱德华·吉本 译者: 席代岳 2008 - 4
这部书从奥古斯都立为皇帝,将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写起,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还写了罗马的政变,到教皇重新控制罗马。延续近乎1500年,包括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如何兴起,以及罗马帝国周边国家对罗马的影响,有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保加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简短历史,甚至还提到了长城和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以及北匈奴的西迁,忽必烈的舰队对日本不成功的入侵。整部著作气势恢弘,是一部堪称巨著的作品。 全书被分成好几卷,本书为其中的第四卷。
全六卷本简体中文版《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年。全书涵盖三大特点:一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生活,帝国扩张与防卫、内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权力拔河,二是蛮族入侵与其间之重大战争,三是基督教的发展,政教之争,回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后传颂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学光彩与史学成就同样为后人称颂。
伊朗四千年 豆瓣
所属 作品: 伊朗四千年
作者: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 [法]伊夫·博马提 译者: 安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7
★四千年的历史,一把理解伊朗的钥匙。
★连通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各大文明交织碰撞的熔炉。
★一个充满矛盾的地域,一个尚未被世界理解的历史大国。
★它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世界历史的注脚。
◎编辑推荐
☆6种文明的碰撞,18个朝代的更迭,对4000年历史的全景式呈现。
☆丰富的史料,叙述性的写作方式,严谨的同时富于情感和趣味。
☆13幅精美彩图,包括历史古迹、重要文物、艺术作品,直观感受伊朗的历史和文化气韵。
☆精美装帧,外封反面彩印朝代更迭示意图,纷繁朝代更迭一目了然。
————————————————————————————————
本书是一部讲述伊朗4000年的通史。
在这片土地上,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交替与碰撞,一个接一个王朝建立又灭亡。它们采用了怎样的行政体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过怎样的宗教政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居鲁士大帝、霍斯劳一世、阿拔斯一世,开疆拓土,建立治世,写下这片土地的辉煌与荣耀;山中老人、鲁米、塔荷蕾,波斯刺客、诗人、传奇女性,为历史添上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作者查阅大量史料,采用叙述式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严肃的历史著作情感丰沛,且趣味盎然。
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慢慢成形,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伊朗的钥匙。
古希腊罗马留下了什么 豆瓣
作者: [美]格雷戈里·奥尔德雷特 / [美]艾莉西亚·奥尔德雷特 译者: 张佩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1 - 7
古希腊罗马文化奠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可生活在东方世界的我们,还需要去了解几千年前西方的人和事吗?
在这本风格轻松明快、内容深入浅出的书中,历史系教授格雷戈里·奥尔德里特与艾丽西亚·奥尔德雷特就正面为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古希腊罗马文化投下的影子依旧很长,无论是现代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学,还是体育锻炼、日常饮食、婚姻习俗,甚至是新闻里的政治动荡、追星,其实都深深植根于古代世界。
哪怕你对古代历史毫无了解,也不影响你随着这本书上溯西方千年的文明长河,回到曾经的古希腊罗马,看看他们的世界究竟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烽火赤焰万里情 (1981) 豆瓣 IMDb TMDB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Reds
7.4 (14 个评分) 导演: 沃伦·比蒂 演员: 沃伦·比蒂 / 黛安·基顿
其它标题: Reds / 乱世情天(港)
二十年代初期,响往共产主义的美国名记者约翰·雷德千方百计跑到十月革命之后的苏俄体验生活,追求理想的政治国度,并写出了轰动世界的报导文学《震动世界的十天》。然而,他最后对共产主义彻底失望,重回自由世界。
绝望者日记 豆瓣 谷歌图书
Diary of A Man in Despair 所属 作品: 绝望者日记
8.4 (22 个评分) 作者: [德] 弗里德里希·莱克 译者: 符金宇 新华出版社 2015 - 1
本书原本是来自第三帝国内部的一份反纳粹的文件,最初由斯图加特的一家不知名的小出版社于1947年在德国出版发行的。不久之后,这家出版社便停止了商业运作。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1964年,有一家报社,刊登了一系列名为“被遗忘的书籍”的文章,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1966年出版了纸皮书,还出现了几种不同语言版本。该书的英语版本在1970年出版。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日记;作者没有按时间次序写事件,而是包括了作者的思想、反省、故事、回忆。记录开始于1936年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死亡,终止于莱克死前一个月。
2021年10月23日 已读
书名叫《绝望者日记》,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自己的绝望,而是德国的绝望。作者处在纳粹统治下却宣泄着他对纳粹的痛恨,很多观点非常有见识,并预言纳粹必将挑起战争也必将失败,在纳粹的眼中,他可以说是“跪 久 了 站 不 起 来 的 恨 国 洋 奴”了。作者后来被捕并死于1945年的集中营,距离纳粹倒台只剩三个月,可以说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任何一个对统治者不加思考、无条件服从的人,都没有资格指责当年德国人盲从了纳粹和希特勒。
历史 德国
历史是什么? 豆瓣
What Is History 所属 作品: 历史是什么?
8.2 (24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译者: 陈恒 商务印书馆 2007 - 6
该书是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的一部享誉世界的历史理论名著,作者在书中对“历史”从各个侧面进行了剖析,广征博引,提纲挈领,提出了“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的对话”的著名命题。
我为何放弃做犹太人 豆瓣
Comment j’ai cessé d’être juif 所属 作品: 我为何放弃做犹太人
作者: [以色列] 施罗默·桑德 译者: 喇卫国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2017 - 6
◆书写以色列日常生活的荒诞和窘迫,洞穿以色列的等级差别和殖民本质
◆继《虚构的犹太民族》之后桑德又一勇敢之作
◆另附作者专访与托尼·朱特关于桑德和以色列的深度评论合集
···
【内容简介】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在本书中回忆成长经历,追溯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历史,以兼备动情与学识的书写,颇具胆量地揭露了以色列对“上帝选民”理念与大屠杀苦难的鼓吹,质疑了犹太民族的定义方式,批判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与已成习惯的现实:犹太人身份的凝固不变、犹太人的道德优越性、犹太复国主义的种族政治、以色列的等级差别与殖民主义……而质疑与批判之后,桑德展望了一种世俗的、非排他性的、超越犹太复国主义的以色列身份认同,一个由坦诚、慷慨的普世原则指引的未来。
·
由于无法忍受以色列法律强加于我虚构的民族属性,更难以忍受它在世界其他民族面前自诩上帝选民俱乐部的成员,我愿意放弃做犹太人并不再自认为是犹太人。
——施罗默·桑德
···
【本书推荐】
他的书是穿过假象的一趟旅程,而桑德要做的就是打碎假象,使中东的真相浮现出来。
——《金融时报》
桑德的书值得我们付出全部注意力。他通晓犹太人历史,写作坦诚而出色,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理解犹太人追寻意义的既具悲剧性又诗意的旅程。
——吉拉德·阿特蒙,以色列裔英籍作家、政治活动家
施罗默·桑德的勇气表现在他的著作直接激起了以色列当政者及其支持者的愤怒……如果揭破谎言要让以色列付出道义和领土上的代价,那也是它必须承担的痛苦。
——云也退,独立记者、知名书评人
···
【编辑推荐】
1、施罗莫·桑德凭借“虚构三部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议,其作品《虚构的犹太民族》是全球译本最多的以色列历史著作,受到伊格尔顿、霍布斯鲍姆和托尼·朱特等大家的一致推崇。
2、本书是引发国际争议与激辩的“虚构三部曲”之一,既是回忆录,又是历史著作。作者书写了人们因为身份问题在以色列遭遇的诸种荒诞,由此辨析了犹太性的本质,揭穿了以色列对“上帝选民”理念与大屠杀苦难的利用,直指以色列所存在的等级差别和殖民主义。
3、本书另附独立记者、知名书评人云也退对施罗莫·桑德的专访,首次在中文世界发表著名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关于桑德和以色列的深度评论合集。
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 豆瓣
単一民族神話の起源: 「日本人」の自画像の系譜 所属 作品: 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小熊英二 译者: 文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1
从“大日本帝国”时代开始直至战后,单一民族神话一直是“日本人”主流的自画像。本书旨在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以及它的发展轨迹,并且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其功能和作用。
“日本人”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自己为单一的、纯粹的民族的呢?那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动机呢?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日本的历史,而且有利于解决现代国际社会上出现的纯种民族意识、单一的国民国家意识、排斥乃至歧视异民族等等这样一些重大问题。
战争留下了什么 豆瓣
戦争が遺したもの 所属 作品: 战争留下了什么
9.2 (13 个评分) 作者: 鹤见俊辅 / 上野千鹤子 译者: 邱静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6
该书是日本战后一代著名思想家鹤见俊辅和日本思想史重要学者上野千鹤子及小熊英二的对谈集。内容涉及鹤见俊辅乃至战后日本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问题,深受日本思想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