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汤姆·索亚历险记 (2011) 豆瓣
Tom Sawyer
导演: Hermine Huntgeburth 演员: 路易斯·霍夫曼 / 莱昂·赛德尔
其它标题: Tom Sawyer
尽管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呵护和关爱,但汤姆(路易斯·霍夫曼 Louis Hofmann 饰)还是长大成为了一个活泼伶俐的男孩。调皮的他无心上学,经常偷偷溜出学校,惹出一连串的麻烦。哈克贝利(莱昂·塞德尔 Leon Seidel 饰)是汤姆的朋友,一次偶然中,两人溜进墓地玩耍,却意外的目睹了一桩杀人事件。
害怕遭到凶手的报复,汤姆和哈克贝利决定踏上逃亡的旅途,一行人来到了一座荒岛之上,在此开始了惬意的生活。汤姆的家人以为汤姆已死,没想到他却在自己的葬礼上跳了出来,吓了大家一跳,之后汤姆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使得凶手最终被绳之以法。之后,汤姆和贝姬(Magali Greif 饰)在山洞里迷了路,却因祸得福的找到了宝藏。
2012年4月16日 想看 德国版?这喜剧片能拍成怎样?谁有资源?(上次看过德版的《金银岛》,有点小失望)
德国
屌丝女士 第一季 (2011) 豆瓣 TMDB
Knallerfrauen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屌丝女士
7.9 (261 个评分) 导演: Marco Musienko 演员: 玛蒂娜·希尔 / Claus Dieter Clausnitzer
德国搞笑微电《屌丝女士 KnallerFrauen》是德国SAT.1电视台每个星期五晚上11点15分播放的一部喜剧小品。由曾六次获得德国喜剧奖的女演员玛蒂娜·希尔(Martina Hill)扮演“炸弹妞,有时是母亲,有时是单身女性,有时是女朋友,有时是行人或是OL,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女性,只不过她们对待人和对事的反应与表现都非常特别。她们为了达到目而采用的荒诞手段,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无厘头是本剧的看点,动作表演及其神经质。6位剧中配角,两个是男性分别扮演女主老公和女主的男朋友。两个是女性扮演好朋友及同事。还有两个常任女主的父母的老人,本剧较重口味,未成年人不建议观看,但是并无露点等不和谐内容出现剧中。
2012年4月8日 看过
四星半。巨贱无比的片子……看过此片后,绝对颠覆你对“德国人很严肃”的刻板看法……前三集还多少有点为二而二,第四集后进入“神作”状态(神经病的神……)。第9集是总集篇,不太喜欢,个人觉得最有趣的两段恐怖二逼教育没有被收录。
8分 喜剧 德国
国会舞曲 (1931) 豆瓣
Der Kongreß tanzt
导演: 埃里克·沙雷尔 演员: 莉莉安·哈维 / 维利·弗里奇
其它标题: Der Kongreß tanzt / 会议在跳舞
剧中的女店员为招揽生意,在维也纳会议期间给每一位君主抛一束玫瑰花。只是没想到,在俄国沙皇到达维也纳的时候,一段跨越身份差距的故事就这么开始了。可是不管会议期间发生的这一切有多美好,在会议结束后终究还是要回归现实。(豆瓣字幕翻译2.0小组)
恩斯特·台尔曼——阶级的领袖 (1955) 豆瓣
Ernst Thälmann - Führer seiner Klasse
导演: 库尔特·梅切格 演员: Günther Simon / Hans-Peter Minetti
其它标题: Ernst Thälmann - Führer seiner Klasse / Ernst Thaelmann
1955年前民主德国历史巨片,场面宏伟,根据作家布列德尔同名小说改编,著名导演古尔特·梅切克执导。本片生动地表现了德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台尔曼的革命斗争和生活,主演根塞·西蒙于1956年的第9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男主角奖。
2012年4月4日 看过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369610/
2012年4月1日 评论 红色德意志——日尔曼的共产主义 -     最近看了这部东德出产的红色经典,讲述德国共产党革命先驱台尔曼的一生。影片的场面非常宏大,那年头社会主义阵营拍片就是不差钱,为了弘扬革命先辈什么都可以下血本,放在今天的德国,恐怕很难再拍出如此大场面的作品了。     在故事方面,《台尔曼传》怎么说呢,就是会议一个接一个,也就是“最会议”啦,有事,开会,没事,更要开会,有麻烦,开会,没麻烦,开会制造麻烦……     剧情的进展呢,大家都知道,无论哪个国度,红色主旋律拍来拍去都一个样,思维超一致,人物塑造来来回回那几个品种,台词以口号性的居多,故事模式都千篇一律……     本片基本上就是一群伟光正星人大战反动派星人,他们就像奥特曼和大怪兽那样,没事跑来地球上打打架。     片中对反动派星人艾伯特的描述很不公道。艾伯特应该说是个有大功和大过的人物,他的政府对魏玛共和国的建设功绩不能忽略掉,而魏玛后期的高失业率,有一部分原因是受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拖累,不能一味凭此就把魏玛政府的成就给抹杀了。当时就算是美国也在经济危机中混得不太好,后来是到了罗斯福新政才挺了过来。     确实魏玛政权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缺陷和腐败面太多了,但魏玛还是有本钱去藐视东德的,光拿电影艺术来说,魏玛十来年间创造的辉煌,就足以让四十年的东德黯然无色。     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发源地,其导师就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了,在此不必复述。     关于马克思,有几件事很有趣。一是马克思曾多次强调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二是虽然马克思并没有在图书馆里十年如一日地踩出脚印,但由于大多数中国人都迷信这一传说,以致于该图书馆曾设立特别展览席,专门收取中国游客的参观费用;三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国度享有相当程度的正面评价,他曾入选“德国十大伟人”的榜单中,曾被英国BBC评选为“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甚至认为马克思的影响可比两大先贤耶稣基督和穆罕默德(漏掉了释迦牟尼……)。     无论对马克思有什么样的评价,没人可以否认掉他的影响力,若要评选对世界影响最深的十个人,马克思无疑会名列其中。马克思的思想产物实在太多,德国共产党只是冰山一角。     提到德共,大家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国会纵火案,该事件象征着二战前德国民主时代的终结、独裁专制的兴起。     从一战到二战期间,德共最耀眼的巨星,无疑是台尔曼,他被东德极力渲染成革命导师,与1919年被艾伯特政权杀害的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齐名。     事实上台尔曼的真实经历远比影片更为传奇,尤其在影片没有提及的1924-1929年这段期间(上集结束于1923年,下集直接从1930年开始),更是屡屡有精彩的出演。     1926年,英国煤矿工人举行了罢工,台尔曼的家乡汉堡是煤炭输出港口,可以趁此机会从中获利,但台尔曼请求家乡的工人参与罢工,支援英国工人的抗议行动(这是典型的左翼观念,敌人在于“阶级”而不是“种族”)。     台尔曼很关注旅居德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1925年6月21日,他在汉堡的一次集会上演讲时,手拉着一名中国工人。     1927年4月,台尔曼在柏林发表声明支持中国的革命,在场的中共党员将两面旗帜献给了他。同年3月,台尔曼在参与游行时被人刺伤……     可惜的是,电影中并没有以上这几段精彩情节,只有大堆口号性的台词。     台尔曼于二战时期被纳粹党逮捕,入狱后曾有许多国际友人给他写信,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评价他是无畏的反战勇士。巧合的是,这两人于同一年去世。     1919年遇害的德国共产主义者罗莎·卢森堡,她生前对台尔曼没有什么好评价,主要是因为台尔曼亲苏,但客观地说,俄国十月革命才过去了一年多,台尔曼的做法也不能说完全是错的。而且台尔曼的活跃舞台是在1920年之后,所以不能拿此前去世的罗莎的评价来一概而论。     台尔曼当然也有过失之处,一般认为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共产党过度排挤政敌社会民主党的策略,是日后纳粹党得以在夹缝中脱颖而出的因素之一,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两点事实,首先政治排挤是双向的,社会民主党也在排挤共产党,而且社民党是执政党(有趣的是,我们中国大陆却认为是德共对社民排挤不够,才导致纳粹上台);其次纳粹的上台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魏玛政府的腐败面和法律漏洞,不能光怪共产党;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纳粹在魏玛时期,是个合法的、正当的、受到魏玛共和国保护的竞选党派,不管你对纳粹党有什么样的评价,你都得看到,魏玛当局允许该党存在,既然它是合法的,那么德共、社民、纳粹之间的斗争就只是纯粹的政治席位竞争,是互相约束的三角逐鹿,纳粹后来的所作所为,与竞选时的社会定位要区分来看。     台尔曼并非像克拉拉·蔡特金和罗莎·卢森堡评论的那样毫无优点,在他领导下的共产党曾风光一时,1933年纳粹上台后,共产党依然是国会第二大党,占有17%的席位,这妨碍了纳粹搞独裁。     为了铲除德共,纳粹终于等到了时机,这就是国会纵火案。为什么要强调“等到了”,因为纵火案的主谋无论说是纳粹,还是德共,都缺乏说服力(弗朗兹·哈尔德说戈林曾亲口承认过,但这是孤证,不能迷信),最可信的说法,应该是纵火案为案犯卢贝个人所为,但纳粹趁机把事无限度放大、滥用职权对德共上纲上线。     不管国会纵火案的真相如何,纳粹打算用这个事件来排挤德共,这点是勿庸质疑的,经过这次打击,德共终于垮了。     国会纵火案与台尔曼日后的命运有着深切的联系,由于被冤枉放火的季米特洛夫被法官判无罪释放,希特勒很是恼火,很快组建了“人民法院”,该庭炮制了诸多冤枉,并处死了“白玫瑰”索菲·朔尔(《帝国的毁灭》片尾年老的荣格提到的那个女孩)。     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的精彩自辩大家都知道了,为了不使重要的政治犯在法庭上“给政府添麻烦”,纳粹政权在搜捕台尔曼后,并没有把他送上被告席,而是直接送进大牢里,并于1944年8月18日将其杀害。     台尔曼很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段著名的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之时,他就能够说: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事实上,这段内容后边还有一句话,是常被人忽略掉的:“因此,人必须赶紧生活,因为不幸的疾病或什么悲惨的意外随时都可以让生命突然结束”。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一旦结束,就什么都没有了,所谓的“意义”对死去的人是没有意义的,只对活着的人有意义,所谓的葬礼并非在安慰死去的人,而是在安慰还活着的人。     德共二战期间在反纳粹上可谓非常卖力,偷情报、插卧底、搞无间道、东欧反攻……基本上什么事都干过了(据说原子弹外泄也有德共的一部分功劳),苏联曾“诚恳”地说,德共的帮忙让他们少损失了至少几百万人(不过从事实看来,也许不止……)。     我们还不能忘了另一个重要的共产党员,他就是间谍佐尔格。提到苏德大战时,就无法忽略掉这个充满传奇色彩又饱受争议的人物。     佐尔格的间谍生涯和功过是非,不是一篇文章就能概括的,所以本文不作过多讨论,就来谈谈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做过的一件事:与英勇地救助20万中国难民的安全区主席拉贝的接触。     在《拉贝日记》(史书)中,并没有详细描述到拉贝和佐尔格的关系,但事实上,拉贝曾冒险拍下日军斩杀中国难民的照片,并秘密联系佐尔格,让其带到国外(一个纳粹党员和一个共产党员如此相互信任,很有意思的场景。另外拉贝和犹太外交官罗森博士关系很不错)。     同名电影《拉贝日记》、及《南京1937》、《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相关作品都没有提及到以上这个事件,《南京》和《金陵》还不同程度地对安全区进行挖苦和贬低,轻描淡写地抹杀拉贝等人的贡献(至于大屠杀幸存者对拉贝的评价,见我在豆瓣上的文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们心中的拉贝》: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037972/ )。     佐尔格的故事曾被拍摄成电影《间谍佐尔格》,影片格调非常冷静客观,但个人不太喜欢这部作品,略显沉闷。(PS:凭借《窃听风暴》红遍全球的乌尔里希·穆赫在片中出演主要人物)     二战结束后,德国一分为二,苏占区的德国共产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组成“德国统一社会党”,不过与其说是“合并”,不如说是德共“吞并”社民党,社会统一党此后的性质是百分百的德共延续,而东德的影视作品往往有尊德共抑社民的特点。     东德坏的一面,我们不必再多说了,德国人民练就的那几下翻墙技术可不是盖的,只有伟大的某天国人才有资格与其相较一下。     所以呢,我们就来说说东德“好”的一面,首先就是国民生产的成就,尽管有争议(如物价失衡之类),但东德的经济确实在社会主义国度里一枝独秀,甚至一度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     我国的某位同志去东德访问的时候,看到当地的先进,忍不住称赞:“共产主义在哪里?就在这里。”当时东德的发展在这话中可窥见一斑。不过这位同志后来却倒了霉,他说的这番话也成了衰整他的理由之一。     东德人民拥有崇高的革命情操,西德人民也没闲着,红色萌芽照样在这个资本主义国度开花,种子究竟何时埋下的,我们无法全部了解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越战是德国左翼势力抬头的契机。     我曾在《再谈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反思问题》(《施佩尔和希特勒》影评)和《再思考纳粹上台的“过程”》(《三个阿道夫》书评)中提过一个观点:德国(西德)并非一开始就反思历史,日本也并非一开始就“向右靠”,这两国一开始的表现与今日截然相反。     德国开始反思二战历史,是从50年代末开始,当时美军入侵越南,引起了西方反战人士的不满,此时德国新生一代的青年,成长于二战之后,没有历史包袱之类,所以他们很快就站到了左翼的队伍里头。     当然,很多契机都是一把双刃剑,所谓万恶淫为首,左翼的崛起,也伴随着“极左”极端份子的到来,这就是德国赤军,以红军旅为代表的恐怖组织曾闹得整个欧洲鸡犬不宁,在巴德尔和迈因霍夫的领导下,赤军用一次次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响应着五星战世诀第五式,据说慕尼黑惨案都有赤军在搞鬼。     关于西德极左的内容,这里就不再多介绍了,具体请喂鸡,或者阅读一下《“红军旅”:那个时代不需要的革命》。在此顺道推荐小黎的文章:《以革命的名义》(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20314/ )。     尽管德国赤军已经退出了历史的主要舞台,但极左势力并没有消亡,就在前几年,德国发生了一件很雷很囧的事,五一劳动节期间的汉堡市,传说中凶猛的新纳粹(超过一千人)上街游行时,不巧碰到了极左份子,结果爆发了口水战不说,最后还动起了手脚,一番较量下来,新纳粹狼狈而逃,最后夸张到了警察也不得不出手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所以说,虽然德国极左的名声颇为恶名昭著,但他们无疑是新纳粹的最大克星……     不管你对德国左翼持什么样的看法,我始终认为,多元化的国家,才是正常的国家。德国如果只剩下右翼,就会变成纳粹;只剩下左翼,就会变成东德。只有两者共存,并且还有更多的价值观呈现在社会上,才能作为一个了不起的国度存在下去。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德国左翼的表现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尤为让人期待。     总的来说,冷战时期的几十年间,德国人民的共产,主要呈现为“东德共,西德产”的局面。
7分 德国
餐桌时光 (1967) 豆瓣
Mahlzeiten
导演: 爱德嘉·莱兹 演员: Heidi Stroh / Georg Hauke
其它标题: Mahlzeiten / Table for Love
Das Spielfilmdebüt von Edgar Reitz erzählt von der Fotografin Elisabeth und dem Medizinstudent Paul – sie begegnen sich, heiraten, bekommen das erste Kind. Krisen bahnen sich an, dennoch kommt ein Kind nach dem anderen zur Welt.
Paul gibt sein Studium auf, verschwindet auf der Suche nach sich selbst, kehrt wieder zurück. Noch ein Kind wird geboren, doch die Probleme der beiden bleiben bestehen. Die einzige Basis, auf der sie noch zusammenkommen, sind die "Mahlzeiten", sind kurze Gespräche, Spiele, Partys und Sex. Pauls nächste Flucht soll der Selbstmord sein.
关口知宏铁道之旅 欧洲篇 德国 (2005) 豆瓣
演员: 关口知宏
欧洲屈指可数的铁路之国德国,线路总长计3万5千公里。
有位日本人来到德国旅行,他是精通并爱好铁路旅行的演员关口知宏先生。对关口来说,这是首次来到德国。
他看到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运行的列车,无起伏的大平原,德国独特的风景令他感到震撼。在途中结识很多朋友,关口记录下在德国的铁路之旅。
此外,他还尝试用作曲来表达自己对德国的认识及感动。
关口知宏眼中的德国,8天的铁道之旅在继续。
2012年3月24日 看过
终于看完了整个系列。欧洲版侧重解说,很沉闷,关口虽然一直在镜头中,却没什么存在感。日本版不够热闹,很孤单。相比之下,中国版堪比治愈系,无论剪辑、故事、氛围、温情的程度都远比前两者来得精彩,关口大活跃的一作(中国版还有车上聊天和卖萌赠饭这两大特点……),强烈推荐!
7分 德国 旅行 治愈系 纪录片
寻找扎克 (2004) 豆瓣
Alles auf Zucker!
导演: 丹尼·雷维 演员: Henry Hübchen / 汉内洛勒·埃尔斯纳
其它标题: Alles auf Zucker! / Go for Zucker
首次打破政治禁忌,在德国国内犹太裔与其他民族关系还颇为微妙的情况下,大开犹太人和德国人的玩笑。40年前,犹太人祖克的妈妈带着他的兄弟祖可曼逃到西德,从此一堵柏林墙将两兄弟分隔东西。柏林墙倒了、他们的妈妈死了之后,两兄弟40年来才有机会重逢,并且根据母亲的遗愿他们要重归于好骨肉相认才能继承遗产。于是祖克则要重新熟悉犹太生活,重新找回真正的自己。可是已经在东德生活多年,他几乎已经背弃了犹太式的生活,重拾起来未免笑料百出。
2012年3月22日 看过
主演凭借此片在德国本土的电影奖上击败了布鲁诺·冈茨,获奖时他高兴地大吼“犹太人战胜了希特勒!”。不过多年后的今天,冈茨的地位却没有因本片而受损
6分 德国
世界旦夕之间 (1973) 豆瓣 TMDB
Welt am Draht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世界旦夕之间
8.5 (126 个评分)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演员: 克劳斯·洛维奇 / 芭芭拉·瓦伦汀
某控制论与未来科技研究所的跨时代项目斯莫莱克戎1号,是一种应用高端技术架设微缩世界的电子怪物。它可以针对社会,经济以及政治事件做出精确的预测。由于这个研究项目的创办人兼总监沃尔摩尔教授神秘死亡,所长任命斯蒂勒博士作为这个项目的继任负责人。不久斯蒂勒的同事们发现新总监也开始状若疯狂。然而,随着老友--研究所安全主管劳兹神秘消失事件的不断深入,斯蒂勒渐渐分不清究竟是自己病了,还是身边的世界病了....
《世界旦夕之间》是1973年法斯宾德为电视台制作的两部式科幻电影,改编自伽洛耶出版于1964年的长篇小说《三重模拟》(Simulacron-3),本片后来被好莱坞翻拍成《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th Floor),并深刻启发了后来的同题材系列电影《黑客帝国》。
登陆阿尔法46号星球 (2010) 豆瓣
Yuri Lennon's Landing on Alpha46
6.8 (8 个评分) 导演: Anthony Vouardoux
其它标题: Yuri Lennon's Landing on Alpha46
在登上阿尔法46号星球后,宇航员Yuri Lennon正面临一个问题,一个只在阿尔法46号星球才会发生的问题。
导演简介
生于1975年瑞士谢尔。1997年至2002年间就读ECAL (École Cantonale d'Art de Lausanne)电影专业。2002年获颁ECAL学位证书。生活工作在柏林。
最后的沉默 (2010) 豆瓣
Das letzte Schweigen
导演: Baran bo Odar 演员: 埃里克·鲍尔 / 伯格哈特·克莱斯纳
其它标题: Das letzte Schweigen / The Silence
安逸小镇的盛夏之夜,一辆被遗弃的自行车被发现在麦田里,13岁女孩失踪了,而在23年前,一名叫做Pia的13岁女孩也曾在这里被奸杀,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如今的失踪少女身上?退休探员Krischan(伯格哈特·克莱斯纳 饰演)相信两起案件之间有着联系。23年前,他也曾试图抓获凶手但一无所获,这一次他同年轻的搭档决心要将其绳之于法。
影片改编自德国当代侦探小说家扬·科斯廷·瓦格纳的畅销书《沉默》,作者受到日式侦探文学影响,本书曾获得2008年的德国侦探小说奖。将它搬上银幕的是年轻的新人导演巴伦·博·欧达尔,他此前执导过短片同广告片受到好评。影片比起破案过程和悬疑气氛,更重于挖掘背后的人性因素,给人一种真实的黑暗感觉。
东德往事 (2004) 豆瓣
Damals in der DDR
演员: Dieter Baumann / Johanna Danschke
其它标题: Damals in der DDR / 十集纪录片:东德往事
Life Behind The Wall looks at the now extinct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fifteen years after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The now extinct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 experienced a worldwide resurrection with the cinema success of films such as Good Bye, Lenin! To mark the 15th anniversary of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Life Behind The Wall conveys the history of the East German state in a unique and honest way. Through the eyes of people who have gotten to know the East German state from many varied viewpoints.
Life Behind The Wall features new sources of previously unreleased footage, including amateur's films, photos and documents that show a very different image of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Life Behind The Wall is the work of a unique team of young authors,
directors and scientists from both east and west Germany who seek to portray a candid depiction of what forty years of life was like
under socialism and behind the Berlin wall.
世界历史有一套之德意志是铁打的 豆瓣
所属 作品: 世界历史有一套之德意志是铁打的
作者: 杨白劳 / 相月红 2011 - 3
後有2016年1月版,378頁,ISBN:9787514342482,現代出版社版
2012年2月11日 已读
文笔流畅,用词生动,阅读起来很轻松。但只能作为初级入门读物,作者并没有严谨地去考证历史事件的细节,如法国断头王后玛丽并没有说过“如果民众没有饭吃怎么不吃蛋糕”这句话,但作者却将其当作正史载入书中。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想粗略了解德国历史的人士翻看,德国古代诸侯林立的混乱局面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有得一比,不乏精彩的故事。
世界历史 历史 德国
元首的面孔 (194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Der Fuehrer's Face
7.6 (15 个评分) 导演: Jack Kinney 演员: 克拉伦斯·纳什 / Billy Bletcher
其它标题: Der Fuehrer's Face / El rostro del Fuhrer
本动画片曾荣获194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并在2006年法国安锡(Annecy)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被评为“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第87名。
唐老鸭做了一个噩梦,梦中他成了纳粹统治下的一名奴隶。每天不但要起早贪黑地拼命干活,还要随时听命于各种口号、不停地对遍地都是的希特勒的照片敬礼,然而它的待遇,实在差到不能再差,干活时,动不动就会被监工拳打脚踢,吃的面包干到难以下咽。一天,它在流水线加工大大小小的子弹时,精神逐渐失常,最终爆发。
2012年2月10日 看过
美国二战时拍的丑化希特勒的动画短片,获得奥斯卡提名。个人觉得纳粹礼和自由女神的手势巨相似,巨相似…………………………
7分 动画 德国
希特勒——一部德国的电影 (1977) TMDB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Hitler - ein Film aus Deutschland
导演: Hans-Jürgen Syberberg 演员: Harry Baer / Heinz Schubert
其它标题: Hitler - ein Film aus Deutschland / Hitler: A Film from Germany
长达442分钟的超长巨作是战后德国第一部深刻反省希特勒和战争历史的影片,被认为是对希特勒的精神世界最为复杂深入分析的一部伟大作品,影片分为四段二十二章节,用怪诞的超现实影像,幽灵,傀儡和一切戏剧化元素剖析一个独裁者的内心世界以及解释为何众多的德国人民会跟随他的脚步坠入悲惨的深渊。《希特勒 - 德国制造》无疑是西贝尔伯格到目前为止最好的电影作品,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所留下的最宝贵的艺术瑰宝之一。
汉斯-约根·西贝尔伯格,他的影片以打破传统德国电影的局限性,挑战禁忌范围以及在影片中创造一种超自然的氛围来解构历史,宗教和文学而被人誉为超前于时代的艺术电影,在他的作品中往往结合布莱希特戏剧场景,瓦格纳气势磅礴的古典歌剧,以及70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电影所常用的人物表演方式和超现实情节于一体。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德国三部曲”(1972-1977),1972年140分钟深受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影响的《鲁勒威格 - 国王安魂曲》仅用11天就拍摄完成,1974年三部曲之二,187分钟关于德国文学大师卡尔?梅的生平往事的《卡尔?梅》(希特勒最崇拜的小说家),以及最“声名狼藉”的《希特勒 - 德国制造》(1977),这部长达442分钟的超长巨作是战后德国第一部深刻反省希特勒和战争历史的影片,被认为是对希特勒的精神世界最为复杂深入分析的一部伟大作品,影片分为四段二十二章节,用怪诞的超现实影像,幽灵,傀儡和一切戏剧化元素剖析一个独裁者的内心世界以及解释为何众多的德国人民会跟随他的脚步坠入悲惨的深渊。《希特勒 - 德国制造》无疑是西贝尔伯格到目前为止最好的电影作品,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所留下的最宝贵的艺术瑰宝之一。
2012年2月10日 看过
能把这片子看完的人是神——神经病的“神”……
5分 德国
战火中的伊甸园 (199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Aimée & Jaguar
8.0 (42 个评分) 导演: 马克斯·法贝尔布克 演员: 玛丽亚· 施拉德 / 茱莉安·柯勒
其它标题: Aimée & Jaguar / 心上人和美洲豹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段发生在战火下的女同爱情故事。1943年的柏林,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时期。已婚的莉莉(茱莉安·柯勒 Juliane Köhler饰)一如既往的过着毫无激情的生活,直到在一次音乐会上结识了犹太女子菲利斯(乔娜·沃卡莱克 Johanna Wokalek饰),一股激情四射的爱火被瞬间点燃了。她们互唤对方昵称艾米和加古娅,彼此深爱着对方。菲利斯一直在为反纳粹组织搜集资料,直到1944年的一天,被纳粹残害早逝。战火下的爱情,谁又能逃过生离死别。
当真爱超越了种族与性别,是否真的存在天堂般美好的伊甸园?
2012年2月10日 看过
百合片……感觉两位主角的情感戏缺乏说明
5分 德国
拜见希特勒 (200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ein Führer - Die wirklich wahrste Wahrheit über Adolf Hitler
7.0 (20 个评分) 导演: 丹尼·雷维 演员: 赫尔基·施楚奈德 / 乌尔里希·穆埃
其它标题: Mein Führer - Die wirklich wahrste Wahrheit über Adolf Hitler / 玩謝希特拉
二战末期,德国节节败退,德国国内人心惶惶,希特勒忧心忡忡。宣传部长戈培尔还没有放弃希望,想尽一切方法试图重新鼓舞德国人的士气。于是他找来了一个犹太演员,Adolf Grünbaum(赫尔基·施楚奈德 Helge Schneider饰),让他来扮演希特勒,在一个大型集会上面向全国人民进行演讲。于是演员Adolf开始了他模仿希特勒的表演生活,同时,他也想伺机寻找机会杀掉希特勒,为他的犹太同胞们复仇。在他与希特勒的接触中,他了解到这个高高在上的纳粹首领许多心理的阴暗面,许多不为人知的奇怪习惯,而且都和希特勒童年的经历有关。在一次次暗杀计划失败后,演员Adolf该如何是好,在本片中,观众们也将了解到希特勒身上许多秘密的一面,是真是假,观众也只能自己去判断了。
2012年2月10日 看过
主角是乌尔里希·穆赫,这片子我只看了一半,因为有事就停止了,但后来怎么也没兴趣继续看下去……
5分 喜剧 德国 黑色幽默
我的德国爸爸 (1989) 豆瓣
Après la guerre
7.8 (8 个评分) 导演: 让-卢普·于贝尔 演员: Antoine Hubert / Julien Hubert
其它标题: Après la guerre / The war is over
1944年,法国小孩安托万、朱利安因错报军情,被迫踏上了去里昂寻找他们母亲的逃亡之旅。途中,他们遇上了一个遭受病痛折磨的德国大兵。三人经历了由最初的相互责难到最终的难舍难分的情感转变,仿佛都从对方那里找回了自己想要的亲情(编译:提前感伤@飞屋aerohut)
当我们离开 (2010)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Die Fremde
7.8 (40 个评分) 导演: 菲奥·阿拉达戈 演员: 西贝尔·凯基莉 / Nizam Schiller
其它标题: Die Fremde / 当你离开的时候(台)
婚姻不幸的土耳其女子乌马伊(西贝尔·凯基莉 Sibel Kekilli 饰)不仅跟丈夫毫无爱情可言,更时常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悲剧的婚姻致使乌马伊带着儿子逃回了娘家德国。然而她悲剧的命运并没有因此终止,迎接她的非但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温暖的家,而是家人的冷嘲热讽。为了声誉,家人居然极力劝她按照传统习俗,把儿子送回给土耳其的丈夫抚养。面对家人的冷眼和唾弃,善良宽容的乌马伊并没有放弃,她坚持自己抚养儿子,不得已下寄居在朋友家。然而这仅仅是悲剧的序曲,乌马伊带着儿子去看望病危的父亲,却不曾想到,等待她的,居然是自己弟弟的枪口。
本片不仅荣获2010年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院线大奖,还获得欧洲电影奖、德国电影奖在内的六次提名,三项大奖。
2011年11月22日 想看 我想知道德国到底有多爱土耳其,拍了一卡车这类电影……这两个国家一定是一对好基友……
土耳其 德国
吉赛尔 (1970) 豆瓣
Giselle
导演: Hugo Niebeling 演员: 卡拉·弗拉奇 / 埃里克·布鲁恩
其它标题: Giselle / 芭蕾电影《吉赛尔》
吉赛尔(卡拉·弗拉奇 Carla Fracci 饰)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户之家中,美丽的外表让她受到了当地守林人希来里昂的青睐,虽然希来里昂一直都在热烈的追求着吉赛尔,但后者对他却并无兴趣。某日,阿尔伯特伯爵(埃里克·布鲁恩 Erik Bruhn 饰)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来到村里游玩,和吉赛尔一见钟情,吉赛尔只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之后,公爵的女儿巴吉尔德(托妮·兰德 Toni Lander 饰)和家人们来到此处的山谷打猎,受到了吉赛尔热情的款待,吉赛尔和巴吉尔德之间结下了友谊。希来里昂发现了吉赛尔和阿尔伯特伯爵之间的感情,他想尽了一切方法,只为了拆散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