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樱花盛开 (2008) 豆瓣
Kirschblüten - Hanami
8.7 (28 个评分) 导演: 多丽丝·德里 演员: 艾尔玛·韦伯 / 汉内洛勒·埃尔斯纳
其它标题: Kirschblüten - Hanami / 快乐的伤逝(港)
鲁迪(艾尔玛·韦伯 Elmar Wepper 饰)和杜莉(汉娜萝蕾·艾尔斯纳 Hannelore Elsner 饰)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但噩耗突然来临,杜莉得知鲁迪已经身患癌症且无救治希望,于是暗自隐瞒实情,说服他一同回到柏林,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到了柏林的两位老人发现子女已经有了自己的忙碌生活,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二人,于是其意去波罗的海度假,不料二人刚到达目的地住进旅馆的第二天,杜莉却在睡梦中去世了。伤心的鲁迪决定独自完成妻子未偿的心愿,他来到东京,看到杜莉一直向往的樱花盛开和富士山,并认识了一位年轻的传统舞者优(入月彩 饰),由她带他寻找杜莉曾经的日本舞梦想……
2011年7月25日 看过
开头部分有点沉闷,但越看到后边越有感觉,讲述老人家之间的爱情,穿插两代人之间的恩怨,很感人的一个故事,堪比《飞屋环游记》最初的那十几分钟(不过个人认为《飞屋》后半部是多余的)。鲁迪的儿子一定是宅男啊,要不然他怎么会有日本H漫画叻~~~
9分 德国
味浓情更浓 (1994) 豆瓣
Tafelspitz
6.7 (6 个评分) 导演: Xaver Schwarzenberger 演员: Ed Brigadier / Fritz Eckhardt
其它标题: Tafelspitz / 美味佳肴
电影主要描述一个带着梦想的会做一手好菜的女孩和与母亲赌气下来到大城市当了厨师,在姻缘巧合下认识了自己的对于菜肴十分挑剔的老板的美丽爱情故事。
沉默与黑暗的世界 (197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Land des Schweigens und der Dunkelheit
8.5 (16 个评分)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演员: Fini Straubinger / M. Baaske
其它标题: Land des Schweigens und der Dunkelheit / 无声无色
Fini Straubinger, 是既聋又瞎的老妇,从她十几岁起就这样。通过对她的纪录,关照整个聋瞎人群。 这部影片显示聋瞎人的奋斗,让你了解和接受他们几乎完全与世隔绝的世界。
获奖:1971年曼翰姆-海德堡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
水下印象 (2002) 豆瓣
Impressionen unter Wasser
8.6 (10 个评分)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演员: 莱妮·里芬施塔尔
其它标题: Impressionen unter Wasser / Underwater Impressions
这是Riefenstahl最新最动人的水下体验。电影历时近30年完成,编辑了自1974年到2000年Riefenstahl

制作的关于印度洋中两千多种深水生物的脚本。她心中的愿望是通过这些影像让观众知道如果不能妥善保

护珊瑚礁,他们失去的将是什么。
女教皇 (2009)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Die Päpstin
6.9 (22 个评分) 导演: Volker Schlöndorff 演员: Johanna Wokalek / John Goodman
其它标题: Die Päpstin / 圣袍天下:惊世女教皇(台)
西元814年欧洲中古时代,德国一户平凡家庭。因为当时女性饱受社会的歧视与种种限制,约翰娜(乔娜·沃卡莱克 Johanna Wokalek饰)从小就在教士父亲重男轻女的观念下长大。虽然父亲反对,但聪慧好学的约翰娜还是得到了希腊教士的精心教导,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约翰娜渐渐长大,并与格罗尔德伯爵(大卫·文翰 David Wenham饰)相爱。不久战争爆发,格罗尔德奔赴前线。死里逃生的约翰娜在逃亡中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女扮男装顶替早逝的哥哥进入修道院,并在那里行医救治穷人。很快,约汉娜以高明的医术获得教皇的信任,却随即卷入了政治宗教的危险漩涡之中。在一连串政治权力的斗争中,约翰娜终于登上教廷的最高位置,成为万众景仰的一代教皇。她隐藏女性身份统治天主教会长达两年之久,直到因热恋怀孕而被斗争下台。
由德国知名导演宋克·沃特曼执导的影片《女教皇》,改编自唐娜·伍佛·柯罗思畅销全球的同名小说。本片以融合性别与宗教的笔触,让这段尘封一千一百多年惊心动魄、扑朔迷离的教皇悬案呈现于观众眼前。
2011年6月30日 看过
一段至今都不被教会官方承认的历史,即女教皇事件。影片场面宏大,但剧情有些详略不当,尤其主人公的教皇生涯只用不到20分钟带过。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女教皇和她所生的婴儿,都被教廷残忍地虐待致死,远比影片的“难产而死”来得悲惨。
7分 德国
尼伯龙根:西格弗里德之死 (192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Die Nibelungen: Siegfried
8.6 (35 个评分) 导演: 弗里茨·朗 演员: Gertrud Arnold / Margarete Schön
其它标题: 니벨룽겐의 노래 / Die Nibelungen: Siegfried
这是一个根据一个古老的德国传说改编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英雄,他叫西格弗里德。因为龙血沐浴,他浑身刀枪不入,力大无比。有一天,他邂逅了美丽的公主西里姆希尔德而坠入了情网,决心去城堡里找她,他这一路经历了很多,遇到了好人还有坏人......
2011年6月25日 看过
一直就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这是《大都会》导演弗里茨朗的另一部代表作《尼伯龙根之歌》,全片长达5小时,分为《齐格飞之死》和《克里米尔特的复仇》两集播出。
9分 德国
(1984) 豆瓣
Берег
导演: 亚历山大·阿洛夫 / 弗拉基米尔·纳乌莫夫 演员: 鲍里斯·什切尔巴科夫 / 纳塔利娅·别洛赫沃斯季科娃
其它标题: Берег / Bereg
尼基金是—名苏联作家,应汉堡文学俱乐部的邀请前往西德参加东西方作家“友好讨论会”。影片以尼基金到汉堡访问为情节主线,回溯了1945年反法西斯胜利前夕,苏军炮兵中尉尼基金在进驻德国时同,当地少女艾玛的一段恋情。当时的环境使—对年青人的幸福不可能实现,冷战又把他们分割在两个世界。到了70年代,东西方实现了对话和交流,这对年近半百的情侣才得以重逢。透过主人公记忆的薄雾,银幕诗意地层现出年青的苏联军官尼基金和德国姑娘艾玛的爱情憧憬,以及多年后相逢时珍藏在内心的神奇迷离的梦幻。影片结束时,尼基金怀着对艾玛的复杂而又痛苦的情感飞离汉堡,机舱中他心脏病发作,在梦游天国彼岸的幻境中死去。
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 (200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er Baader Meinhof Komplex
7.4 (31 个评分) 导演: 乌利·埃德尔 演员: 马蒂娜·格德克 / 莫里兹·布雷多
其它标题: Der Baader Meinhof Komplex / The Baader Meinhof Complex
本片讲述了1970年代德国极左恐怖组织“红军支队”的兴衰史。由安德里亚斯·巴德尔(莫里兹·布雷多 Moritz Bleibtreu饰)和乌尔丽克·迈因霍夫(马蒂娜·戈黛特 Martina Gedeck饰)领导的德国无政府主义组织“红军支队”,从1972年开始一直从事极左的恐怖活动。在标榜以德国“国家道德腐败”的名义下,该组织试图创建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社会体制。然而他们正是用以暴制暴的方式,犯下了多起暗杀、爆炸攻击以及绑架的罪行,所谓的人性在嗜血成性的恐怖事件当中消失殆尽。
影片根据记者斯特凡·奥斯特80年代的畅销书改编而成,荣获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2009年第6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2009年第22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男演员提名等多项大奖。
2011年6月14日 看过
一直忘了给本片打分,只看过两小时版的
2011年12月15日 评论 沉痛哀悼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同志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帝国主义入侵越南,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一致谴责。在主席以及我党的英明领导之下,全世界刮起了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切挑战,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彼时的欧洲大陆,正处在北约反动政权和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伟大的、富有光荣斗争传统的德国人民受到毛泽东思想的感召,正准备投入新的战斗。德国人民的好儿女——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多年来亲眼目睹了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压榨。他们满怀阶级仇恨,组建了红军旅,用马列主义的精神启迪德国人民,以此帮助欧洲民众改造资本主义思想,早日脱离苦海。     红军战士们对帝国主义的爪牙展开了一系列有效的打击,并在奥运期间援助追求自由的巴勒斯坦人民,成功歼灭数十名以色列侵略者。   革命活动让腐败堕落的资产阶级老爷们惶惶不可终日,德国人民挫败了帝国主义的阴谋,反动派夹着尾巴纷纷落荒而逃,革命形势空前浩大,欧洲民众尽欢颜。德意志和欧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积极进取的好局面。   然而,仍有部分反动分子亡我之心不死,美帝及其走狗对红军旅展开了一系列疯狂围剿,在他们鬼祟的动作之下,战士们一个个倒了血泊之中,无产阶级革命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岌岌可危……     虽然随着巴德尔和迈因霍夫两位同志的倒下,革命之火被顽固的落后势力扑灭了,但革命的火种不会消失,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会永远地记往他们,无产阶级革命,终会有胜利的一天!
7分 德国
着火了怎么办 (2001) 豆瓣
Was tun, wenn's brennt?
8.0 (5 个评分)
其它标题: Was tun, wenn's brennt? / What To Do In Case of Fire?
影片讲述在柏林内居住的无政府主义者的故事。八十年代全盛时期的柏林仍然是前东德的中心。六个人合住在一起,在八十年代末他们开始各自单独生活。在2000年,柏林作为德国的新首都,一些事情发生了改变,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团聚,来面对和处理他们十二年前分开的尴尬……
2011年6月12日 看过
又一部柏林墙电影,形式大于内容,人物塑造比较糊糊,主要是价值观突出
7分 德国
大罢工 (2006) 豆瓣
Strajk - Die Heldin von Danzig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演员: 卡特琳娜·塔巴赫 / 安杰列·查拉
其它标题: Strajk - Die Heldin von Danzig / Strike
二次大战之后,目不识丁的波兰女性阿格尼丝卡·考斯卡(卡特琳娜·塔巴赫 Katharina Thalbach 饰)进入一家大型船厂工作,她勤勤恳恳,干着和男人一样的体力活,安全和健康无法得到保障,为此她多次为工人出头与党代表据理力争。下班后,她必须赶回嘈杂喧闹的公寓照顾年幼的儿子克里斯丁(Raphael Remstedt 饰)。公寓新搬来的小号手卡茨米尔兹·瓦扎克(多米尼克·霍卫兹 Dominique Horwitz 饰)使阿格尼丝卡的人生出现短暂的光彩,然而幸福很快便被残酷的命运夺去。数年后,船厂无视工人健康,强令他们连续数周加班,结果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事后更将责任推在死难工人身上。怪诞无情的时代,阿格尼丝卡被推动着走向更远……
本片荣获2007年巴伐利亚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奖(Katharina Thalbach)和最佳摄影奖。
2011年5月8日 想看 德国四杰之一的施隆多夫拍的波兰电影……
德国 施隆多夫
玩具王国 (2007) 豆瓣
Spielzeugland
8.6 (82 个评分) 导演: 约亨·亚历山大·弗雷丹克 演员: Tamay Bulut Özvatan / Claudia Hübschmann
其它标题: Spielzeugland / 玩具岛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感人故事,也是一部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的14分钟短片,一举夺得2009年第81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
1942年的德国,在纳粹的统治下,犹太人被遣送往恐怖的集中营。一个德国小男孩,问母亲隔壁的犹太裔邻居准备去哪里?“他们即将前往玩具岛”,母亲对儿子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小男孩信以为真,闹着要和邻居的犹太男孩一起去,但是母亲极力反对。犹太人出发当天,德国小男孩也失踪了,母亲心急着跑到火车站寻找。在挤满犹太人的火车箱里,母亲找到了犹太邻居一家,她对着犹太小孩叫着自己儿子的名字,将他从纳粹手中解救了出来,之后牵着他回家。而她的儿子却被发现不是犹太人,被纳粹拒绝装上车,已经平安无事地回到家中……
2011年4月8日 看过
结局颇感人的二战短片,没有直面描写纳粹的集中营,但却给人一种恐怖感。在思考二战历史问题上,德国导演往往没有停留在简单地作下“道歉”、“遗憾”、“检讨”、或者责备几个纳粹份子和希特勒上,而是往往以小见大,从普通人的人性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点恰恰是很多日本导演远远不能比及的。
7分 反战 德国
意志的胜利 (193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riumph des Willens
8.0 (151 个评分)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演员: Adolf Hitler / 马克斯·阿曼
其它标题: Triumph des Willens / Triumph of the Will
1934年,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受邀拍摄了《意志的胜利》。影片由纳粹构思,第三帝国出资赞助,记录了纳粹巅峰时期的会议、集会和游行盛况。为配合拍摄,帝国提供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无数的聚光灯,十六名一流摄影师、三十台 摄影机、二十二辆配备司机的汽车和身着制服的机动警官,这庞大且豪华的摄制队伍加上里芬斯塔尔天才的创造力和美学理念,为影史奉上了一部最为完美也最受争议的杰作。
《意志的胜利》被称为“最具权威性的宣传电影”,它荣获1935年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2011年4月5日 看过
现实中越是邪恶的人越会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本片鼓吹极端爱国主义和所谓为国捐躯,声称纳粹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纳粹党的最终使命就是消除阶级差别、希特勒元首为德国人民谋幸福、是日尔曼民族的大救星、希特勒元首的思想战无不胜、反对纳粹的都是别有用心的反动派…
9分 德国 纪录片
奥林匹亚2:美的祭典 (1938) 豆瓣
Olympia 2. Teil - Fest der Schönheit
9.0 (18 个评分)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演员: 杰克·贝雷斯福德 / 拉尔夫·拜尔热尼
其它标题: Olympia 2. Teil - Fest der Schönheit / 奥林匹亚2:美的节日
这是一部以1936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内容的大型纪录片。影片集中记录了若干项重点赛事的决赛,特别是打破世界或奥运会记录,与德国运动员夺冠摘金的项目。
奥林匹亚1:民族的节日 (193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Olympia 1. Teil - Fest der Völker
8.9 (37 个评分)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演员: 大卫·奥尔布里顿 / 杰克·贝雷斯福德
其它标题: Olympia 1. Teil - Fest der Völker / 奥林匹亚1:民族的祭典
这部关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纪录片是第一部纪录夏季奥运会的电影。有如英雄史诗般气势恢弘,堪称影片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有争议的德国女导演莱妮·瑞芬斯塔尔在拍摄本片时得到希特勒的全力支持,动用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可以说空前绝后。影片通过镜头向观众展示了运动之美,竞争的刺激以及理想主义的巅峰。同时试图以歌颂年轻男性躯体之美以及运动的威力来宣扬纳粹精神,被认为是一部纳粹唯美主义的登峰造极之作,从此永远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本片分上下两部,由《国家的节日》和《美的节日》构成。
2011年4月1日 看过
体育迷不可错过的奥运会纪录片,里芬斯塔尔的代表作,虽为纳粹时代的作品,但拍得很客观,不吝啬于赞美德国以外国家的选手。影片的拍摄手法无疑是超时代的,很多运镜方式都被后世的导演广为模仿和借鉴。相比鼓吹爱国的《意志的胜利》,这部作品拍出来的是德国的艺术,传达的则是属于全世界的体育精神。
9分 德国 纪录片
格林名著剧场 (1987) 豆瓣
グリム名作劇場
9.0 (8 个评分) 导演: 斋藤博 / 铃木孝义 演员: 堀江美都子 / 永井一郎
《格林名作剧场》是一部由日本朝日放送公司制作,以格林童话故事为蓝本所改编的系列动画片。它的制作和首播分为前后两季总共47集:第一季(共24集)于1987年10月21日~1988年3月30日期间的每周三晚六点播出,第二季(共23集)于1988年10月2日~1989年3月26日期间播出,此间其片名改为《新格林名作剧场》。这部动画的每一集所讲述的故事全都选自格林童话,其中的某些故事基本忠实于原作,也有部分内容相对于原作有较大的改编,还有些在原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原创的剧情。中国央视的《大风车》栏目曾经在九十年代初期播放过这部动画。
----------------------------------------
第一季:《グリム名作劇場》
01.「ブレーメンの音楽隊」······不莱梅乐队 / 音乐爱好者之家
02.「ヘンゼルとグレーテル」······汉塞尔与格莱特 / 森林里的糖果屋
03.「かえると王女 (前編)」······青蛙王子(1)
04.「かえると王女 (後編)」······青蛙王子(2)
05.「赤ずきん」······小红帽
06.「金のがちょう」······金鹅
07.「長靴をはいた猫 (前編)」······穿长靴的猫(1)
08.「長靴をはいた猫 (後編)」······穿长靴的猫(2)
09.「ゆき白とばら紅」······雪白和玫瑰红
10.「白雪姫 その1」······白雪公主(1)
11.「白雪姫 その2」······白雪公主(2)
12.「白雪姫 その3」······白雪公主(3)
13.「白雪姫 その4」······白雪公主(4)
14.「6人のごうけつ」······六豪杰闯天下
15.「命の水」······生命之水
16.「青ひげ」······蓝胡子
17.「ヨリンデとヨリンゲル」······约丽丹和约雷德尔
18.「いばら姫」······野玫瑰公主 / 睡美人
19.「ズルタンじいさん」······老苏丹
20.「つぐみのひげの王さま」······斑鸠胡须国王
21.「悪魔と大魔王」······恶魔与大魔王
22.「踊りぬいてボロボロになる靴」······破舞鞋/魔宫的深夜舞会
23.「シンデレラ (前編)」······灰姑娘(1)
24.「シンデレラ (後編)」······灰姑娘(2)
第二季:《新グリム名作劇場》
01.「水晶の玉」······水晶球
02.「おくさま狐のご婚礼」······狐狸太太的婚事
03.「夏の庭と冬の庭の話」······夏天与冬天的故事 / 美女与野兽
04.「キャベツろば」······卷心菜和驴
05.「ラプンツェル」······莴苣姑娘
06.「森のなかのばあさん」······森林里的巫婆
07.「どまんじゅう」······土馒头
08.「狼と狐」······狼与狐狸
09.「ホレのおばさん」······霍勒大妈
10.「六羽の白鳥」······六只天鹅
11.「千びき皮」······千匹皮
12.「姉と弟」······姐弟俩
13.「名人四人兄弟」······四个聪明的兄弟
14.「ガラス瓶の中の化け物」······玻璃瓶中的妖怪
15.「鉄のストーブ」······铁炉子
16.「熊の皮をきた男」······披着熊皮的男人
17.「兎とはりねずみ」······兔子和刺猬
18.「鉄のハンス」······铁人汉斯
19.「勇敢なチビの仕立て屋」······勇敢的小裁缝
20.「みそさざいと熊」······山雀与熊
21.「妖精の名前」······精灵的名字
22.「池に住む水の魔女」······池塘里的水妖
23.「死神の名づけ親」······死神教父 / 取名字的死神
----------------------------------------
片头:《虹の橋》
作词:山上路夫
作曲:森田公一
编曲:青木望
演唱:桥本潮


片尾:《私の町はメリー·ゴーランド》
作词:山上路夫
作曲:森田公一
编曲:青木望
演唱:桥本潮、森之木儿童合唱团
2011年3月24日 看过
《格林童话剧场》收录了41个故事,全47集,电驴上的41集版本是完整的,只是将其中的几个长篇故事的分集合并在了一块。
2011年3月24日 评论 回顾《格林童话》:谁言德国人不浪漫? -     本片是“世界名著剧场”同一班底制作的动画剧集,很多80后小时候都看过,而它改编的对象《格林童话》那名气就响得无法再响了。     俗话说,《格林童话》是“18以上禁”,这话真是超级有道理,小孩子看格林童话只会觉得很有趣,但大人来看的话,大概满眼是血腥、腹黑、权谋、人性丑恶之类,这两个阶段我都有经历过。     本文的讨论主要针对动画版,不包括小说原著。     就这部动画而言,我最喜欢的10个故事分别是:《穿靴子的猫》、《美女与野兽》、《蓝胡子》、《狼与狐》、《披着熊皮的男人》、《恶魔与大魔王》、《四个聪明兄弟》、《森林里的巫婆》、《勇敢的矮个子裁缝》、《死神教父》。     动画版总体来说比较忠实于原著,但有部分故事的原创度很高,比如《白雪公主》和《小红帽》。至于《灰姑娘》尽管故事与原著不太一样,但并非原创。     《灰姑娘》是欧洲流传的民间故事,没有特定的作者,早期的版本的确是没有南瓜马车和魔法的设定的,我们现在看到流行版本是法国作家夏尔·佩罗创作的,之后其他作者的版本大多是在佩罗版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完善。所以这部动画里的《灰姑娘》,只是将故事模式回归最初罢。     南瓜马车和魔法虽然增加了《灰姑娘》的戏剧性,但它也制造了童话史上最有名的一个BUG,相信很多人都吐槽过,就是灰姑娘的衣服会在12点后消灭,但那只丢失的鞋子却不会……但不管怎么说,这是童话故事中的经典桥段,而童话本身就不具备物理法则,也就不必那么两两计较了。     先来说说我喜欢的一些故事,首先是《穿长靴的猫》。     长靴猫堪称是本片中最牛逼的“男主角”,之后的故事中能与他相比的,大概只有暴强的矮个子裁缝了。     小时候只觉得长靴猫很善良,对主人有够忠诚,不但让他变成大富翁,而且帮他把公主也搞到手了,现在回顾这个故事,发现这猫真有够邪恶的,坏透了,带着主人到处骗吃骗喝不说,还对国王和公主骗财骗色,这在别的片子里不是只有BOSS才会干的么?只不过人家往往就失败了,这猫却成功了,成王败寇,成王败寇呐……     最可怜的是食人大魔王,遇到了这只千古难一见的凶猫,领地被抢走了,还得搭上一条老命,更寒的是,那猫炼死魔王时凶残的眼神和狰狞的笑声,太邪恶了,真是太邪恶 ~ 阿弥托佛,这猫比魔王还要恐怖……     相比长靴猫的狡猾和诡计多端,他的主人就很废柴了,以致于很多人忍不住对这个故事进行吐槽,为什么功劳都在于猫,但得益的却是那个什么都没干的主人啊?     长靴猫的故事还曾被改编成动画电影,宫崎骏首部参与制作的动画正是1969年的《穿长靴的猫》。相比原著,这部电影的剧情和谐了很多,长靴猫被设定为侠客,而他的主人也被塑造成勇敢善良的少年,不像原著中那样只是个坐享其成的胆小鬼。     不管怎么说,格林童话中像长靴猫这样坏到家的主角还是很稀有的,大多数主角都是高大全得令人蛋疼,不过有些主角比较特殊,他们往往介于善与恶之间,属于灰色人物,比如《狼与狐》中的狐狸、《玻璃瓶中的妖怪》里的少年、《忠狗与笨狼》里的笨狼、《死神教父》里的医生……个人觉得这类主角往往是塑造得最出彩的。     要说最牛逼的女主角,个人觉得有两位应该榜上有名,她们远比那些小鸟依人的女主角更能打动我。     一位是《森林里的巫婆》里的少女,和其他女主角不同的是,这位少女没有所谓的端庄与高雅(而且吃相很难看……),个性比较好强,很主动地寻问男主角的苦处,并很英勇地前往“敌方阵营”拯救男主角,最终让她获得成功的,既不是什么神奇又神棍的“爱情的伟大能量”,也不是某偶遇的有超能力的路人甲的金手指援助,更不是那些令人蛋疼纠结的“开外挂”,而是一半运气、一半机智,她是整部《格林童话》中,少有的不依靠外挂取胜的主角,所以她给我的印象相当深刻。     另一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她就是《美女与野兽》里的玛丽亚·贝尔。 《格林童话》里有诸多爱情故事,当中最能打动我的,莫过于《美女与野兽》了,到了“这把年纪”,《白雪公主》、《灰姑娘》、《长发姑娘》等经典都只剩下童年回忆,《约琳蒂与约利凯尔》之类更是让我毫无感觉。 我个人不是很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这个名词很大程度上只是对“以貌取人”的美化罢了,而格林童话中的很多“爱情”都是建立在这一点上的。 因此,《美女与野兽》这个故事显得尤为难得,故事的男主角是个丑八怪,被视为野兽,登场时还很凶恶,几乎让人误以为是又一个反派(长得漂亮的是好人,长得丑的是坏人,这是童话故事的普遍定律),可实际上他心地善良,这点在后来赢得了玛丽亚的好感。 作为女主角,玛丽亚对野兽萌生爱情,也不是纯粹的“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相反,她一开始很抗拒野兽,她对野兽的好感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并非一蹴而就。我个人认为即便男主角不是个丑男,这种日久生情的恋爱,也远比那些见了几面就肉麻地卿卿我我的奶油泡花瓶更能打动人心。 作为一部爱情片,《美女与野兽》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感动,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故事又同时不忽略亲情,女主角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同样很动人。 《披着熊皮的男人》和《美女与野兽》有些相似,都是善良的女主角爱上丑男,不过这个故事让我触动的地方,主要还是熊皮男的毅力。     有些故事超脱了所谓“善良”与“邪恶”的界线,比如《狐狸夫人的婚姻》、《狼与狐》,有趣的是,这两个故事都是讲狐狸的,而且都很搞笑。前者是讲述狐狸丈夫疑心病太重,结果把自己的婚姻搞得一团糟,最后落了个人去楼空,颇为写实。后者则是讲述一只倒霉的狐狸,如何利用自己的小聪明摆脱麻烦的狼老大,也是相当的有趣。     可能狐狸给人的印象很狡猾的缘故,剧中的狐狸都以一种非正非邪的另类形象登场,这一特点在后来的《兔子与刺猬》和《鸟兽大战》中亦是如此。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恶魔与大魔王》,尤其片中那段恶魔的把戏,多年后还记得很清楚。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局算是“喜剧”吗……?     《四个聪明兄弟》和《勇敢的矮个子裁缝》都是关于冒险的故事,但却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四位豪杰各显神通,最终依靠团结的力量打败了恶龙,至于后者……哎,不说了……     《死神教父》不愧是本作的压轴戏,它堪称是最有深度的一个故事,在短短的20分钟内,包含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而片尾主人公的一句“我是医生”,亦为格林童话中最感人的情节之一。     还有一些故事也比较喜欢,如《金鹅》、《小气的地主》、《铁人汉斯》等等,就不多说了。     当然,作为一部故事集,《格林童话》里也有一些我不喜欢的故事。     不知是因为我“年纪大了”,还是审美疲劳的缘故,当中的许多爱情剧现在回头来看都觉得不是很动人,比如《铁火炉》我就并不喜欢。可好像也未必完全如此,同样是女侠救美男,《森林里的巫婆》这个故事我就挺喜欢的。大概是《铁火炉》对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戏把握得没那么出彩吧,给人一种苍白感,而且说实话,我觉得故事中的那个魔女比女主角漂亮多了,人物塑造也更为生动,相比之下女主角完全是公式化的产物,看多了不新鲜。还有《约琳蒂与约利凯尔》我也不觉得有多感动。     不过,这些故事我也只是“不喜欢”而已,像《魔法斗篷(卷心菜和驴)》这一章则让我感到讨厌,在这个故事里我看不到爱情的美好,只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以貌取人是爱情的基本,很多嘴巴上否定这一观念的人,在日后都用实践贯彻得最为彻底,毕竟爱美是人的天性,不能要求每人都办到像《披着熊皮的男人》里的女主角一样,看重内在到了可以爱上丑八怪的程度。 可是“爱情”如果只剩下以貌取人,那就未免令人作呕了。《魔法斗篷》一片,站在男主角的立场上,我不认为女主角要是没有了美貌,还有什么值得他“爱”的。站在女主角的立场上,我不解她为何能够笑脸迎接眼前的这个杀母仇人。当然,大概有脑残会说爱情的力量真伟大,可以战胜一切。毕竟很多人会考虑在情人节或七夕那天给情人送巧克力送玫瑰,但不会考虑在母亲节那天送康乃馨给自己的老母。     《六天鹅》是全剧中最让我想吐槽的一个故事,无论男女主角都很XX。女主角为了救自己的哥哥,必须好几年不能说话,魔女利用了这一点,在女主角的丈夫面前诬陷她是妖怪,必须处以火刑,女主角有苦难言,不能自我辩解,于是丈夫真的听信谗言,想把妻子给烧了…… 哇勒个去!女主角好歹也是个公主吧,难道就不识字?再者,就算不识字,给自己辩护的手段也多的是啊。就算她废到什么都不会,好歹也与丈夫生活了那么久,还生下了小孩,难道丈夫就这么不相信自己共枕已久的老婆?夫妻之间到了这种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了的地步,离婚算了,离婚算了啦,哇靠,哇靠,哇靠!     ……     童话故事一般都贯彻了邪不胜正的理念,主人公通常代表正义的一方,然而不少童话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千篇一律的高大形象,以致于往往反派的个性更为鲜活一些(诸如《葫芦兄弟》、《天书奇谭》、《天鹅湖》等优秀少儿动画也有这一毛病)。     在童话故事中,很多时候反派特别是魔王魔女之类只是纯粹为恶而恶,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想吐槽一番(但我们是人类,必须得忍住啊,忍住!!)。     不过童话中有些反派的恶行确实有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蓝胡子》就是当中的一个有名的典型。     《蓝胡子》原著只是一个很短的故事,人物形象并不鲜明,基本是靠着离奇的情节成为传世经典。所以女主角和蓝胡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就得凭借后世人去想像了。     一般影视作品都将蓝胡子塑造成很脸谱化的心理变态,而女主角则往往被设定为身世可怜的农家少女,只是迫不得已才嫁给了蓝胡子。     然而这部动画的导演却反其道而行之,女主角爱慕虚荣,渴望嫁一个金龟婿,蓝胡子派人前来提亲的时候,女主角看到马车豪华的装扮,连相亲对象是什么样的也没关心一下,便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作为故事的男主角,蓝胡子在可恨之余,却也有几分可怜。在这部动画中,蓝胡子的杀人动机被设定为没有幸福婚姻所致,他希望有爱自己的女人,可妻子们一个个都只是贪恋他的财富,没有真正爱过他,这使他无法忍受,将她们全部送进地狱。     蓝胡子交给了女主角若干根铁钥匙和一根金钥匙,并吩咐凡用铁钥匙打开的门,里边所有存放的宝物全部属于女主角,但金钥匙所在的房间绝不能打开,将这把钥匙放在女主角这里,只是对妻子人格的信任。     女主角用那些铁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门,里边的华丽财宝和名贵服饰让她眩目不已、为之陶醉,可她还并不感到满足,心想铁钥匙之门里的宝物都这么珍贵了,那么金钥匙之门更不用多说,于是她按耐不住好奇心,打开这扇禁忌之门,可是,里边并没有什么宝物,只有蓝胡子的几位前任妻子的尸体……     蓝胡子得知金钥匙之门被打开后,恼羞成怒,他绝望地拔出利剑、流着眼泪不断质问女主角:为什么有了这么多财富,你们却总是不满足?我本以为你会与她们有所不同,可到头来你却和她们一样贪得无厌!     ……     《格林童话》带给了无数人太多的童年回忆,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或曰“没看过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青春是不完整的”,这话虽然偏激,可有多少人没叨念过睡美人、灰姑娘、青蛙王子、小红帽、糖果屋、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呢?就在去年,迪斯尼的《长发公主》上映了,距离原作的出版已过去了两百年……     PS:《格林童话剧场》收录了41个故事,全47集,电驴上的41集版本是完整的,只是将其中的几个长篇故事的分集合并在了一块。 附:“世界名著剧场”豆列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257027/
7分 动画 德国 治愈系
火星上的小老鼠 (1976) 豆瓣
Die Abenteuer der Maus auf dem Mars
9.1 (28 个评分) 导演: Branko Ranitovic / Miklós Temesi
每天无忧无虑的小老鼠生活在像花园一样的火星上,到处长满了各种棒棒糖和冰淇淋,它每天早晨起来在大树前晒晒太阳饿了就吃棒棒糖,困了就睡上一觉快快乐乐的生活着。这天,小蜜蜂给它送来了一面镜子,正当它在镜子前照来照去的时候,从镜子里出来了好多小老鼠,它高兴的又蹦又跳。小老鼠们依偎在大树旁幸福的吃着各种棒棒糖,吃饱后它们跳着欢快的舞,唱着欢乐的歌高兴极了,天渐渐黑了小老鼠睡着了,其他的小老鼠们都回到镜子里去了,小蜜蜂把镜子拿走了。小老鼠明天醒来后还会有哪些惊喜在等着他呢?
特兰济特集中营 (2008) 豆瓣
In Tranzit
8.0 (5 个评分) 导演: Tom Roberts 演员: 托马斯·克莱舒曼 / 维拉·法米加
其它标题: In Tranzit / 烽火情缘(台)
故事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际,德国在战争中败落,大部分德军沦为战俘,被送入了战俘营中。在位于列宁格勒近郊的一间战俘营中,新来了一批德国战俘,负责看守他们的是一群英姿飒爽的俄国女人,她们的直系上司是巴普洛夫将军(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
娜塔莉亚(维拉·法梅加 Vera Farmiga 饰)是一名军医,她的丈夫因为在战争中受惊过度而精神失常,为了保护丈夫,娜塔莉亚不得不答应巴普洛夫将军的要求,来到战俘营,试图找出隐藏在俘虏之中的党卫军战犯。在这所阴森恐怖的战俘营中,无论是守卫还是囚犯,其身心都收到了战争所带来的深深的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方人马的立场和关系开始渐渐变得微妙起来。
2011年3月5日 看过
俄罗斯和英国合拍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德军战俘在苏联集中营里的故事。
7分 反战 德国
德累斯顿大轰炸 (2006) 豆瓣
Dresden
导演: 罗兰德·苏索·里希特 演员: 费莉西塔斯·沃尔 / 约翰·莱特
其它标题: Dresden / 德勒斯登大战:烽火儿女情
1945年,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肆虐中,安娜和罗勃在德勒斯登相遇。一个是德国医院院长的掌上明珠,在家人以及未婚夫的呵护下成长,有着救助身旁所有人的一颗善良的心。另一个是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机师,在一次任务失败中坠毁德勒斯登。安娜救了他的性命,安娜善良温暖的心也打动了他。就这样慢慢地,两颗心越来越靠近…
在此时,发现了罗勃真实身分的安娜,是要选择罗勃,还是要接受未婚夫的求婚?
2011年3月5日 看过
本片很坦率地承认是德国人有错在先,没有像日本的《再见萤火虫》那样一味地强调日本人民才是战争的受害者。只是片中穿插的那条爱情戏俗不可耐,似乎在向好“菜”坞的肥皂剧看齐了……
6分 反战 德国
沙漠之狐 (1951) 豆瓣
The Desert Fox: The Story of Rommel
8.0 (5 个评分) 导演: 亨利·哈撒韦 演员: 詹姆斯·梅森 / 塞德里克·哈德威克
其它标题: The Desert Fox: The Story of Rommel / 沙漠之狐隆美尔(港)
这是一部关于隆美尔传记电影,记录了他从非洲军团取得赫赫战功到负责欧洲防务包括参与刺杀希特勒直到最后自杀...
2011年3月5日 看过
这不是1971年的那部彩色片《Raid on Rommel》,而是1951年的黑白片《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本片并没有正面表现隆美尔的骄人战绩,而是把重点放在隆美尔后期与希特勒的矛盾身上,再现了隆美尔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过程,以及他悲壮的结局
7分 反战 德国
裸露在狼群 (1963) 豆瓣
Nackt unter Wölfen
导演: 弗朗克·拜尔 演员: Erwin Geschonneck / Fred Delmare
其它标题: Nackt unter Wölfen / Naked Among Wolves
1945年4月,德国法西斯崩溃前夕。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来了一批从奥斯威辛集中营转来的“犯人”。队伍中,波兰犹太人扬科夫斯基的一只皮箱引起了在押“犯人”赫菲尔、皮匹希的注意。当党卫军把扬科夫斯基赶进营房时,赫菲尔和皮匹希把箱子带回自己的营房。打开箱盖,里面藏着一个四岁的男孩。怎么办?如果把孩子交出去,他肯定要被法西斯杀害。藏起来呢?万一被法西斯发现,大人也都将丧命。赫菲尔立即请示集中营的地下党领导人博霍夫。八年的集中营生活,使这位地下党领导人变得十分冷酷。他不愿为了这个孩子而牵连更多的人。他让赫菲尔把孩子交还给扬科夫斯基。赫菲尔知道,这等于亲手杀死这个可爱的孩子。
“犯人”皮匹希和波兰人克罗宾斯基坚决不同意这个做法。他们请马上要离开这里的扬科夫斯基放心:一定保护好孩子。德国法西斯分子、分队长茨威林发现了赫菲尔等人隐藏孩子一事,如说出去对他同样不利。因为苏联红军、美国的盟军已逼近这儿,他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他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赫菲尔很快把孩子转移了。为了得到帮助,他把这事告诉地下党、担任集中营总管理员的克莱默。德国法西斯利用克莱默在“犯人”中的威信,便让他管理“犯人”。克莱默利用这一点,把党员安排在各个岗位上,从而尽最大努力帮助犯人。克莱默还不大放心,因为茨威林知道孩子的事情。他让赫菲尔马上把孩子藏到党卫军病区。茨威林为摆脱自己不利的处境,让老婆冒充“犯人”,写了一封匿名信,揭发赫菲尔、克罗宾斯基藏匿一个犹太孩子。集中营长官克鲁蒂希、莱因博特接到匿名信后,暴跳如雷。赫菲尔、克罗宾基斯被关押起来,受到非人的折磨,可他们什么也没有说。
克鲁蒂希的审讯未获结果,很不甘心。他找驻军司令施瓦尔商量,想枪毙一批人,以便破案。施瓦尔知道,目前德军已成败局,不愿因屠杀“犯人”而在将来美军到达时,罪上加罪。狡猾的莱因博特知道告密的是分队长茨威林,便威胁茨威林,要他查出孩子,以及收藏孩子的“犯人”。茨威林虽收买了奸细,但也没有探听到任何消息。克鲁蒂希、莱因博特又来到贮藏室分队,把皮匹希和胆小的犯人罗塞抓起来交给盖世太保审讯。皮匹希遭到残忍的折磨,可他什么也没有说,不久因伤重死了。
茨威林给克鲁蒂希送来一张藏孩子的“犯人”的名单,一共有四十七人,带头的是克莱默。克鲁蒂希一看,营里几乎有一大半人参加了收藏孩子的行动。正当疯狂的克鲁蒂希要消灭整个营的“犯人”时,德军总司令部来电,命令撤退全部“犯人”,施瓦尔只同意悄悄地枪毙四十六名犯人,而留下克莱默,因为他明白,没有克莱默,全营“犯人”是不会撤离的。
施瓦尔一面欺骗全营,宣布决不撤离,一面又公布释放四十六名犯人,实际上是准备在押解途中把他枪毙。地下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揭穿敌人释放是个骗局。四十六名难友很快被藏起来,粉碎了施瓦尔的阴谋。地下党决定在美军接近布痕瓦尔德时采取暴动。莱因博特警告莱克默明天必须准时撤走一万名“犯人”。克莱默在地下党核心会议上提出,全体拖延时间、同生共死。博霍夫果断下令,各战斗小组把埋藏的枪支取出来,作好战斗准备。
第二天,莱因博特在扩大器拚命吼叫,但没有一个“犯人”听令集合。克鲁蒂斯气急败坏,开枪打伤克莱默。此时,美军离集中营仅二十公里。施瓦尔、克鲁蒂希带着德军撤离,并下令守卫部队在部队离开一刻钟后开火,消灭所有“犯人”。博霍夫下令开始暴动,被关押八年的“犯人”们终于象火山一样爆发。他们很快消灭了守卫部队,获得解放。赫菲尔、克罗宾斯基也被救出来,受伤的克莱默抱着孩子冲出营房。二万多“犯人”得到了自由。
2011年3月5日 看过
民主德国拍摄的片子,主角大多是外国人,故事围绕着集中营里一班共产党员为保护一个孩子而与纳粹斗智斗勇来展开。本片有些意识形态,但不像红色经典那般毫无人性;本片又有一点大话,但不像好莱坞那般明显。可以说这是一部东西方理念的混合产物。
7分 反战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