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巴斯克维尔猎犬 (1937) 豆瓣
Der Hund von Baskerville
导演: Carl Lamac 演员: Peter Voß / Friedrich Kayßler
其它标题: Der Hund von Baskerville /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A most pleasingly atmospheric rendition of the tale, noirishly photographed and moodily set, this is the version which probably would have delighted Conan Doyle the most. There is one important plot change which enables the beautiful Alice Brandt to enjoy both a larger role and a more intriguing part in the proceedings. This change also builds up the parts of Dr Mortimer and Lord Charles, yet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s a nice introduction to the is-he-sinister or is-he-a-good-guy Barrymore, deftly played here by Fritz Rasp.
Despite the sting of its well-developed story, the spellbindingly atmospheric direction and the engrossing performances delivered by the entire cast, many fans may find this version somewhat disappointing. For at least three reasons: As in the novel, the part played in the narrative by Sherlock Holmes, though vital, is minimal. And in this version, not only has no attempt been made to enlarge his role, if anything both writer and director do their best to minimize it. Holmes does not even make his entrance for half-an-hour, and when he does finally appear, he has his back to the camera. It is Fritz Odemar, as Dr Watson, who receives the more favorable camera angles. And there is a purpose in this. It is Watson, not Holmes, who figures as the main protagonist of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For the bulk of the narrative, Holmes disappears. It is Watson and Lord Henry (Peter Voss) who take up the running. The movie is almost over, before Holmes closes in on the villain. And even so, this is not the obsessed, self-important Holmes we are accustomed to see taking charge. Another problem is that the title hound itself does not figure a great deal in the action, a downgrading which will undoubtedly rate as another major disappointment for fans. And finally, it could be argued that the script gives too much attention to Conan Doyle's red herring, the escaped convict, and not enough to the real villain.
This said, it must surely be admitted by all, that Odemar's interpretation of Watson—intelligent, charming, level-headed, courageous and resourceful—is much closer to Conan Doyle's conception than either the bungling, inveterately stupid Nigel Bruce or the self-effacing Ian Fleming.
One other player deserves special mention: Erich Ponto (Dr Winkel in The Third Man) who seems exactly right for Stapleton. A difficult part, superbly played.
- JohnHowardReid, imdb
2010年8月4日 想看 纳粹德国时代拍的《福尔摩斯》
德国
香水 (2006) TMDB IMDb 豆瓣 Min reol 维基数据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8.2 (1189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本·卫肖 / 艾伦·瑞克曼
其它标题: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 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
十八世纪,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本•韦肖 Ben Whishaw 饰)出生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格雷诺耶天生对气味有着惊人的天赋:无论恶臭还芳香,他都一一记住,并能轻易分辨各种气味。
当他在孤儿院长到13岁的时候,被院长卖给了制皮匠。格雷诺耶在制皮铺过着犬马不如的生活。机缘巧合,格雷诺耶在香水巴尔蒂尼面前展露了其过人的天赋,进入了香水铺工作。但格雷诺耶并不仅仅满足于制作出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梦想学得如何保存万物气味的方法。巴尔蒂尼告诉格雷诺耶香水的起源地在格拉斯,那里的人知道保存气味的方法。格雷诺耶拿着巴尔蒂尼的推荐信来到了格拉斯。
格雷诺耶爱上了青春少女的体香,为了把这种香味保存下来,格雷诺耶最终走上了杀手的道路。
2010年6月18日 看过
本片常被误认为法国电影,其实是德国电影。(若能把开头那几个恶心的画面去掉,本片我给五星)
7分 德国
疾走天堂 (2002)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Heaven
7.5 (92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凯特·布兰切特 / 吉奥瓦尼·瑞比西
其它标题: Heaven / 天堂奔驰(台)
菲莉芭(凯特 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为了替家人复仇,自制了定时炸弹,偷偷安放在毒贩的办公室内,并支开了不知情的女秘书。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由于清洁工打扫,她并没有将仇人炸死,反而连累了4条无辜的生命。菲莉芭以为大仇得报,所以在被警方逮捕后,供认不 讳, 毫无悔意。由于她坚持用英文,所以警局的书记员菲利普(吉尔瓦尼 雷比西 Giovanni Ribisi 饰)自愿做了翻译。在警方的严厉审讯中,她才了解真相,为此痛苦不已。菲利普也从中了解了她的身世遭遇:她曾给意大利警局不断写信,然而却石沉大海,因此她怀疑警局内也有人参与贩毒,知情人甚至要将她灭口。这时,菲利普偷偷地帮助她逃离了警察局,两个人在患难中建立了真挚的感情,并肩作战……
2010年6月18日 看过
居然是GOOD END……
7分 德国
希特勒的阴谋 (1985) 豆瓣
Hitler's SS: Portrait in Evil
导演: Jim Goddard 演员: 露茜·格特里奇 / 约翰·希亚
其它标题: Hitler's SS: Portrait in Evil
卡尔·霍夫曼和科尔·霍夫曼是亲兄弟,成长在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党上台时期,并见证了第三帝国的建立。科尔加入了纳粹党卫军并被莱因哈德推荐成为希姆莱的助手;卡尔加入了纳粹冲锋队(SA)。冲锋队解散后卡尔被送进了集中营,他的哥哥利用他的影响力使得卡尔走出了集中营。之后卡尔加入了德国国防军,在俄国前线英勇作战成为了一名军官。最终,科尔和卡尔都对纳粹主义和德国必胜失去了信心,努力帮助其弟弟求生。汉斯,是希特勒青年团成员,他仍然坚信第三帝国必胜,并拒绝与霍夫曼兄弟一起回家··········
白玫瑰 (198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Die weiße Rose
导演: 米夏埃尔·费尔赫芬 演员: 莱娜·施托尔策 / Wulf Kessler
其它标题: Die weiße Rose / 白玫瑰在行动
《白玫瑰在行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慕尼黑玛克西米利安大学的索菲等几名大学生,为了推翻法西斯统治和结束战争,建立了一个名为“白玫瑰”的抵抗组织。他们印刷、散发传单,号召德国人民起来反对纳粹,并开展种种破坏活动。渐渐的这支“白玫瑰”小组影响力扩大,得到了许多学生的支持,然而盖世太保是不会让这支“白玫瑰”继续绽放的。
2010年6月15日 看过
2010年6月19日 评论 年轻不是借口 -     看过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的朋友,也许会记得影片末尾处,年老的琼格说到当年她认为自己无罪,因为她不是狂热的纳粹份子,也不支持法西斯主义,但她后来看到苏菲·斯库勒的墓碑时,才明白到:“年轻不是借口”。     德国曾拍过两部以苏菲·斯库勒为主角的影片,分别是《白玫瑰在行动》和《希望与反抗》。(两部作品都有中文配音版,前者为上译,后者为央视)     这两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同一个人的故事,但内容并不重复,更具体点地说,《白玫瑰》的侧重点在于苏菲被捕之前,《希望》的侧重点则在苏菲被捕之后,两者重叠在一起的剧情只有十分钟左右,几乎可以说是“上下集”的关系。     因此,推荐你先看《白玫瑰在行动》,再看《希望与反抗》。     苏菲·斯库勒是二战时的一个德国反战女英雄,最后被纳粹政府的“人民法庭”以“颠覆国家罪”、“反革命罪”、“反党罪”、“反人民罪”、“宣传反动言论”、“别有用心地进行煽动性活动”的名义判处死刑,去世时年仅22岁。(在6月看这种影片,真别有一番感受……)     她的故事可谓一段传奇,但其实她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学生,这种女孩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她并非多么神通广大,却背负着无数德国人不敢承担的反战责任。     苏菲能够办到的事情任何人都能轻易办到,不过是喊喊几句反战口号、扔扔几张反战传单而已,但在整个德国,却很少有人这么做,只让一个无助的女孩子扛起这么大的使命。     德国人用苏菲的故事来反思自己曾经的懦弱,正是大多数人的沉默,给纳粹的横行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这种对整个民族的反省、而不是简单地去谴责希特勒或者几个纳粹党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视历史。     《白玫瑰》片中个情节让我难忘,当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受前所未有的困境后,德国境内开始了爱国募捐活动,希望民众能够凑点钱买几双靴子和绵衣,以提供给前线即将被冻死的士兵。     然而苏菲却拒绝捐款,她冷冷地说出了两个字:活该。     苏菲的嘲讽,并非单纯的愤青之语,此时她日思夜想的恋人正被派往东线战场,而这点苏菲是完全知道的。     好一句“活该”。     这让我想起《战争与和平》里的一句话:“法国人也是人嘛,他们被冻成这样,多可怜呐……但话说回来了,谁请他们到这里(指俄罗斯)来的?只能说他们活该!”     德国人是怜悯自己的士兵的,哪个士兵没有家人呢?然而怜悯和谴责是可以共存的,你跑到别人家里去抢东西,结果被人家捅死了,你也配说自己“也是人”?还有脸喊“冤”?     抢东西的人有罪,对此暴行不加阻止、反而把孩子送进强盗训练所的家人就是“无辜”的吗?     没有人民的软弱甚至是支持,就没有二战时纳粹的诸多暴行,德国人在战后诚恳地承认了这一点,因此也就有了《帝国的毁灭》里戈培尔说的那句令人反思的话:“我们(纳粹党)从来没有强迫人民,是他们选择了我们。如今沦落至此,是他们自作自受!”     强盗有罪了,强盗的家人并非无辜了,那么“冷眼旁观”的人就没有半点责任了吗?     在这里,不妨再引用一句著名的话:     “起先他们屠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后来他们屠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依旧不说话;然后他们屠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喊几句反战,很难吗?扔几张传单,很难吗?     东京轰炸里的平民很可怜,广岛原子弹下的平民也很可怜,但这是他们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日本动画《银河英雄传说》提到了腐败是什么,其实腐败并非某某人贪脏枉法了——这只是个人品质的败坏,所谓的“腐败”,是有人贪脏枉法时,却没有人站出来指正。越战时,美国民众上街反战,伊拉克战争时,美国民众又再上街反战,不管他们所取得的效果究竟如何,他们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们都没有漠视自己心中认为不正确的事物,没有回避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暴行,所以美国政府给他国造成伤害时,那些反战的美国民众才有资格说自己是无辜的。二战时的日本固然有绿川英子、原清志……但更不乏拿着鸭梨鼓励下一代去送死的人。     《白玫瑰》和《生于7月4日》,可谓是同一种事物的两个视角,前者是平民,后者是军人。     《生于7月4日》里的罗尼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他误杀了平民和战友,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拒绝去反对越战,因为否定了参战的意义,就等于否定了自己过去所作的努力、否定了自己过去的价值观。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是让他们接受新思想,而是使他们忘却旧观念。”     把自己过去若干年建立起来的价值观推翻是很难受的,这比摧毁一座城市更能折磨一个人,因此,日本人拒绝反思二战,中国人拒绝反思文革。发生人祸时,世人都想把自己打扮成“心灵的受害者”、一味地吹嘘自己的“逼不得已”、相互攀比自己的“不幸”,没人原意承认自己曾经是一个小丑、疯子、无耻之徒。     德国电影《浪潮》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即在所谓“民主、自由、平等”的今天,培养纳粹,只需五天。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故事原型发生在美国,一位教师仅用了5天的时间就培养出了一群狂热的法西斯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了“独裁体制的魅力”,后来这些学生长大后,都不愿提起这段疯狂的往事,没人原意承认自己参与了一场闹剧。     从这种人性的共同心理来看,不管你将德国人对二战的态度的原因,解释为单纯的“外因”或“内因”或两者皆有,你都得敬佩他们的认真干劲。不少犯过罪的人其实就像《生死朗读》里的汉娜一样,宁愿被处以极刑,也羞于承认自己是个浅薄的庸人,无论你对其施加再多的外部压力,也不能使其“忏悔”。     苏菲对德国人来说不是减轻自身罪恶感的遮羞布,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革命烈士”,而是一段可耻的血泪史,苏菲的存在使德国人感到更羞愧了,正是无数个“懂事”的大人,把一对只有二十几岁的兄妹推上了断头台。     《白玫瑰》里反复强调一句话:“国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实现人类愿望的手段。”可是现实中,“国家”何时不被视为“最终目的”?一旦扯上了“爱国”,什么都是正确的。杀人和抢劫都是错误的,然而“奉旨杀人”和“奉旨抢劫”却是正确的。我们都说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可是“正义”的概念却总是由国家政府来决定的,于是《西线无战事》因为反战而被纳粹政府禁播,于是苏菲·斯库勒因为反战而被人民法院判处砍头,于是在日本喊反战的都成为了卖国贼,于是同一种做法在美国本来是正确的到了麦卡锡时是错误的到了再之后又正确了,于是毒奶粉受害者的家长在QQ上说了党的一句“不是”就被关押一年……     福尔摩斯说:“你犯下了比叛国更严重的罪行,那就是谋杀!”     这种将生命的价值凌驾于一切势力划分之上的豪言壮语,又有多少人能够将其贯彻?我承认我不能,也不敢,所以人祸降临时,我也许不该有所怨言。     很大程度上,我们不敢承担起责任去纪念文革,就和当年那些不敢反战的民众一样的可恨,这些行为都蔑视了无数在人祸中丧失的生命……     是的,正如琼格所说的那样:年轻,不是借口。
9分 反战 德国
舞姫 (1989) 豆瓣
导演: 筱田正浩 演员: 乡裕美 / リザ・ウォルフ
其它标题: 柏林之恋 / The Dancer
太田豊太郎は東大医学部を卒業して3年後の明治19年(1885)、天皇の命を受け日本の将来を任うべく国費留学生としてドイツへ渡った。ベルリンで豊太郎はコッホ教授に師事するかたわらドイツでの生活を楽しんでいたが、ベルリン駐在武官・副島和三郎の監視は厳しかった。ある日、豊太郎は散歩の途中で、少女エリスと出会い、恋におちた。貧しくて父の葬式も出せないエリスに豊太郎は懐中時計を渡し、質屋で金に替えるよう勧めた。エリスはビクトリア座で踊る美しいプリマドンナだった。二人の交際を認めたくない副島は豊太郎をミュンヘンへ飛ばそうとするが、彼は免官して民間人となり、ベルリンへ残った。貧しくも楽しいエリスと彼女の母、そして豊太郎の三人の共同生活が始まった。豊太郎は新聞記事を書く仕事が認め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そんな時、天方伯爵のお伴としてベルリンにやって来た旧友・相沢と再会。豊太郎の免官が原因で母・清子が自殺未遂したことを知らされ、また伯爵の片腕となり日本へ帰国するようにと勧められた。悩んだ豊太郎は雪の中をさまよい、急性肺炎で倒れてしまう。その間、エリスは豊太郎の子供を流産してしまい、相沢によって慰謝料が支払われていた。豊太郎はエリスとの別れと共に帰国を決意したのだった。
2010年6月13日 想看 评价很高,又是上译作品,想看一下_x000d_
上译 德国
西柏林恋曲 (2003) 豆瓣
Herr Lehmann
导演: 林德·豪尔曼 演员: 克里斯蒂安·乌蒙 / 德特勒夫·布克
其它标题: Herr Lehmann / Berlin Blues
故事发生在1989年的柏林,莱曼(克里斯蒂安·乌蒙 Christian Ulmen 饰)是一个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小混混,沉浸在酒精和毒品之中无法自拔,一事无成。一天,莱曼震惊的得知自己远在他乡的父亲母亲要前来探望他,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莱曼找到了好友卡尔(德特勒夫·巴克 Detlev Buck 饰)。
卡尔将自己的餐厅借给了莱曼,莱曼则装成是餐厅的经理,这让莱曼的父母赚足了面子。与此同时,莱曼在餐厅里邂逅了名为卡特琳(卡佳·达诺沃斯基 Katja Danowski 饰)的厨娘,两人之间碰撞出了激情的火花。好景不长,父母以为莱曼混得风生水起,于是将需要接济的亲人都托付给他,这让莱曼叫苦不迭。
2010年6月13日 看过
以前看过,被称为《再见列宁》的姐妹篇,不过我个人更喜欢《再见》,本片太沉闷了,初看时感觉不是很好,当然片中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恶搞,比如《星球大战》,还有居然出现了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
7分 喜剧 德国
没有男人的女人 (2009)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زنان بدون مردان
6.3 (7 个评分) 导演: 施林·奈沙 演员: 佩嘉·费多尼 / Arita Shahrzad
其它标题: زنان بدون مردان / 沒有男人,女人更美(台)
西丽·娜沙特的第一部长片是改编自伊朗作家莎纳许·帕西普尔的魔幻写实小说,小说在1989年被禁。影片讲述1953年夏天四名伊朗妇女的生命奇遇,那一年美国中情局颠覆了伊朗政府,民众支持的摩萨台政府被推翻,国王重新获得权力。电影侧重于表现每个女人的追求变化和神秘相遇,鼓励女性与社会禁忌抗争,讴歌自由。
指挥家的抉择 (2001) 豆瓣
Taking Sides
8.2 (14 个评分) 导演: 伊斯特凡·萨博 演员: 哈威·凯特尔 /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其它标题: Taking Sides / 富特文格勒的立场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描写了二战期间,德国大指挥家、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富特文格勒因为种种原因向纳粹妥协,担任了纳粹文化部门的职务。战后,美国对富特文格勒在二战中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力图在他的身上找到纳粹思想的痕迹。
负责调查工作的是美军少校史蒂文·阿诺德,在战前是个保险调查员,他对富特文格勒一无所知。当他看到纳粹在集中营犯下的罪行的录像后,被眼前凄惨的景象震惊了,因此他怀着惩治罪人的坚决态度展开了他对富特文格勒的调查。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阿诺德一直深信富特文格勒和纳粹一样有罪——因为他为纳粹演出,并力图找到确凿的证据。然而,在调查中阿诺德发现自己的两个助手对调查对象均怀有深深的敬意,包括盟友苏军上校在内的很多人都对富特文格勒抱有好感。面对这种情况,阿诺德反复为自己播放集中营处理尸体的录像来加强自己的判断。但是事与愿违,在对乐团的其他人的调查中,阿诺德发现自己找不到富特文格勒协助纳粹的证据,却看到人们对指挥家的的仇恨很多来源于不了解内情。最后他发现,“非黑即白”的理论无法适用在这位在纳粹政权下坚持履行艺术家职责的指挥家的身上。
影片结尾处,阿诺德并没有发现真正有力的证据,当富特文格勒里开时,阿诺德的助手放响了《命运交响曲》……
故乡 (1984) 豆瓣
Heimat - Eine Chronik in elf Teilen
9.4 (7 个评分) 导演: 爱德嘉·莱兹 演员: Marliese Assmann / Eva Maria Bayerwaltes
Heimat 号称是 People’s history of Germany,现代德国的史诗,Edgar Reitz自编自导。第一部 Heimat (A German Chronicle) 1984年播出,11集,全长16小时;第二部 Heimat (The Second Heimat: Chronicle of a Generation) 1994年播出13集,全长 26小时。第三部 Heimat (A Chronicle of The Endings and Beginnings) 2004 年播出,6集全长约700分钟。
劳拉的星星 (2004) 豆瓣
Lauras Stern
导演: Piet De Rycker / Thilo Rothkirch 演员: Céline Vogt / Sandro Iannotta
其它标题: Lauras Stern / 劳拉之星
劳拉(Céline Vogt 配音)是一名七岁的可爱小女孩,她跟随着一家人从风景宜人的乡间搬到了车水马龙的城市之中。尽管十分想念乡间闲散的生活和优美的风景,但是劳拉更想和家人在一起。入夜,月光静谧地倾洒在劳拉的脸庞上,对故乡的思念令劳拉无法入睡,她所幸爬上屋顶,观望夜空。
忽然,一个奇怪的小东西吸引了劳拉的注意,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星星,这颗星星因为少了一条腿,而从天空中跌落了下来。劳拉抱起了星星,将它带回家中照顾,紧接着,劳拉的生活因为星星的神奇魔法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劳拉越来越力离不开星星了,可是,星星注定要回到属于它的夜空之中,离别近在眼前。
2010年2月27日 看过
中德合拍,偏少儿向,画面很唯美。(最初公映的版本是英语配音的,现在已有德语版和汉语版。)
9分 动画 国产动画 德国 治愈系
极乐世界 (2009) 豆瓣
Elysium
导演: 孙欣 / 李云
其它标题: Elysium / ELYSIUM
作品ELYSIUM的意思是希腊神话里极乐世界。讲述一个生活单调的独居人偶然发现了个发光体,第二天当他醒来,门外的世界已发生了变化……该动画制作历时一年半,手绘之外,用了大量的电脑合成,但两人试图将数字痕迹减到最小,完整保留手绘风格。
2010年2月9日 看过
气氛比故事更好。吐槽一句:虽然我不是要求主角非得是帅哥美女,可片中的这家伙……(观看地址:http://www.animetaste.net/?p=691)
7分 动画 国产动画 德国
拿破仑战争 (2002) 豆瓣 TMDB
Napoléon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拿破仑战争
导演: 伊维斯·西蒙尼奥 演员: 克里斯蒂昂·克拉维埃 /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故事发生在1795年的法国,下级军官拿破仑(克里斯汀·克拉维尔 Christian Clavier 饰)遇见了美丽的约瑟芬(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Isabella Rossellini 饰),一见钟情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之后,拿破仑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和人民对他的拥戴引起了巴黎政府的不满,上司将拿破仑派往了遥远而又危险的埃及。
远在埃及的拿破仑得知国家的安全正受到反法联盟的威胁之时果断回国发动政变,最终成功的成为了首席执行官。然而到了1807年,在沙皇的支持和怂恿下,奥地利出兵法国,为了维系政权的稳固,拿破仑不得不同奥地利公主和亲,然而一切已经为时已晚,与此同时,悲伤的约瑟芬亦离开了拿破仑。
2010年1月26日 看过
我看过的是删节版,印象很差,布景还不错,只是很不喜欢导演的运镜方式
6分 德国
白丝带 (200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as weiße Band – 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
8.6 (248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哈内克 演员: Christian Friedel / Ernst Jacobi
其它标题: Das weiße Band – 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 / 白色恐惧(港)
故事的讲述者——一位乡村教师回忆起一战前夕,德国北部某村庄里的一系列离奇往事。医生骑马回家的时候被绳索绊倒受伤,人们马上展开调查的同时,牧师对两名晚归的孩子施以体罚,并为孩子们系上了象征纯洁的白丝带。第二天,一名佃农的妻子因事故身亡,乡村教师在河边发现男孩马丁在高处行走,马丁声称想知道上帝是否要惩罚他。教师与男爵家的保姆伊娃相识,彼此留下了良好印象。不久男爵主持了丰收典礼,身亡农妇的儿子认为男爵对母亲的死有责任遂破坏了男爵的菜园泄愤。所有这些恶性事件可能的始作俑者迟迟没有调查出来,纵火和针对儿童的毒打仍然发生。第二年费迪南大公遇刺之后,教师似乎发现了一些线索,但却被牧师强硬地制止了……
本片获200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影评人费比西奖。
2010年1月16日 看过
也许很多人会因为·这部作品是黑白片就拿来和《辛德勒名单》作比较,但其实本片的风格和侯孝贤的电影更为相似些,影片以纪实为主,没有过份的激情,没有特定的主角,以事件为中心,再配上适量的独白,串联成一个很写实的生活故事。
7分 德国
施陶芬贝格 (2004) 豆瓣
Stauffenberg
6.8 (12 个评分) 导演: 乔·拜尔 演员: 塞巴斯蒂安·科赫 / 乌尔里希·图库尔
其它标题: Stauffenberg / 瓦尔基里行动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部分德国军官亦对希特勒(乌多·申克 Udo Schenk 饰)的残酷暴政感到不满,他们希望能够除掉纳粹党,同盟军和解。然而希特勒生性谨慎多疑,其行踪更是飘忽不定让人捉摸不透,之前的诸次暗杀计划均以失败告终。
唯一有希望接近希特勒的,是一位名叫史道芬贝格(赛巴斯汀‧柯赫 Sebastian Koch 饰)的年轻军官,他战功赫赫,深得独裁者的赏识和信赖。和副官赫福特中尉(哈代·克鲁格 Hardy Krüger Jr. 饰)一起,史道芬贝格带着装填着炸药的行李箱踏上了充满未知和危险的旅途。炸药虽然成功引爆,史道芬贝格亦顺利逃脱,但遗憾的是,希特勒并未丧命,这次暗杀计划的策划者们将要面对的命运,只有死亡。
2009年12月3日 看过
很久以前看过。

不如和美版比较一下吧
7分 反战 德国
潘多拉的魔盒 (192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ie Büchse der Pandora
8.1 (50 个评分) 导演: G·W·帕布斯特 演员: 露易丝·布鲁克斯 / 弗里茨·科特讷
其它标题: Die Büchse der Pandora / 露露
露露(露易丝·布鲁克斯 Louise Brooks 饰)是一个妓女,而她的相好史恩先生已经五十多岁了,有一个孩子阿尔瓦。史恩先生要和一个医生的女儿结婚,露露不甘,逼迫史恩先生娶她。史恩先生迫于无奈只能娶了她。在婚礼上,史恩先生又发现露露和她的皮条客史考西的亲密关系,拿出了一把手枪。史恩在与露露的争执中被子弹击毙。法院判决露露犯了杀人罪。露露和同样迷恋她的阿尔瓦、一名也爱着她的女伯爵、史考西等人一起出逃。后来露露和阿尔瓦、史考西一起逃到了伦敦。在圣诞夜,露露在街上遇到了臭名昭彰的连环杀人犯——开膛手杰克。她带着他进了房间......
2009年9月1日 看过
因为对开膛手杰克感兴趣,就看了这部片子,但发现影片其实基本上与开膛手无关。不过总算没有白看,而且配乐很出色,不会像很多老电影那样杂音很大。_x000d_
PS:话说魏玛时代的德国电影真的很牛X,不过后来的纳粹和东德却让德国的电影业一落千丈,看来极权社会给电影的发展造成的破坏性大得让人无法估量。
9分 德国
M就是凶手 (1931) TMDB I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豆瓣 维基数据
M - Eine Stadt sucht einen Mörder
8.3 (297 个评分) 导演: 弗里茨·朗 演员: 彼得·洛 / 艾伦·维德曼
其它标题: M - Eine Stadt sucht einen Mörder / 可诅咒的人
一名针对小女孩作案的连环杀手(Peter Lorre 饰)出没,城中人心惶惶。警察全体出动,频繁突击检查。黑帮首领(Gustaf Gründgens 饰)因生意受到严重影响,决定利用乞丐的隐蔽性布下天罗地网。卖气球的盲丐(Georg John 饰)通过《在妖王宫中》的口哨声辨出了杀手,他的同伙(Carl Balhaus 饰)趁机将“Mörder”的首字母“M”标记在其背上。虽然警方锁定了杀手的住处,但杀手被乞丐围困于商业大厦,成了瓮中之鳖。深夜,在黑帮私设的法庭上,杀手会为自己作出怎样的辩护?
2009年8月20日 看过
第一次看到时觉得很雷,更雷的是,这是一个真实事件……
9分 德国 黑色幽默
欧洲特快车 (1991)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Europa
8.5 (60 个评分) 导演: 拉斯·冯·提尔 演员: 让-马克·巴尔 / 巴巴拉·苏科瓦
其它标题: Europa / 欧罗巴快车
“破浪而出"的丹麦导演拉尔斯.冯.特里厄扬名国际影坛的代表作,曾获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及高等技术委员会奖。
男主角是德裔美藉青年凯斯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回到从未涉足的祖国。他原是一个和平主义和理想主义者,希望以中立的态度来看待战后的欧洲人民。不料叔叔安排凯斯勒在一列火车上当列车长,使他有机会深入欧洲各地,聆听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而揭破了和平口号与人道主义的虚妄。而他爱上的铁路公司老板千金,更是一名纳粹主义的支持者,更使他陷入了两难之境。
导演拍出一种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写实色彩,镜头运用大胆,使观众仿佛进入催眠状态之中,是一部个人艺术风格强烈之作。
2009年8月7日 看过
二战结束后,80%的德国民众依然支持纳粹
7分 反战 德国
希望与反抗 (2005)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8.4 (41 个评分) 导演: 马克·罗特蒙德 演员: 尤莉亚·延奇 / 杰拉德·亚历山大·海德
其它标题: 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 索菲·绍尔:最后的日子
1943年2月,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呈现出胶着态势。在慕尼黑,地下反战组织白玫瑰的成员们正在加紧印发传单,其中索菲(Julia Jentsch 饰)与汉斯姐弟两人为响应不久前女学生们的行动,计划将传单散发到大学校园内,两人冒着极大风险进入学校,在散发完毕时不幸被捕。盖世太保摩尔负责审讯索菲,姐弟俩按照事先商定的串词,拒绝承认自己与反战传单有关,并几乎可以无罪释放,但纳粹的搜查发现了新的线索,形势急转直下,索菲开始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以掩护同伴们,经过反复的交锋,摩尔开始对这位坚定的女青年产生了些许理解和同情,但等待索菲的,终究是一场封闭的不公平审判……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获2005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多项褒奖。
2009年8月7日 看过
可结合《白玫瑰在行动》一起看
8分 反战 德国
伯纳德行动 (200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Die Fälscher
7.7 (101 个评分) 导演: 斯戴芬·卢佐维茨基 演员: 卡尔·马克维斯 / 奥古斯特·迪赫
其它标题: Die Fälscher / 伪钞风暴(台)
20世纪30年代,二次大战如火如荼。而萨利(Karl Markovics卡尔•马克维斯 饰)凭借一手高超的伪造技巧春风得意,佳肴美女信手拈来,好不自在。但是他的好日子并为持续多久,很快他便因为遭罪被逮捕,随后投入毛特豪森集中营。
时德国纳粹图谋制造大量假币,以扰乱同盟国的经济。萨利的才能得到发掘,他成了这个秘密伪钞制造小组的头目,但良心却促使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本片根据阿道夫•博格(Adolf Burger)原著《魔鬼工厂》(The Devils Workshop),书中所述为作者亲身经历,影片荣获200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2007年德国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Devid Stries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