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师傅气功表演 - 标记
Watchmen: The Deluxe Edition 谷歌图书
作者: Alan Moore DC Comics 2013 - 06
In an alternate world where the mere presence of American superheroes changed history, the US won the Vietnam War, Nixon is still president, and the cold war is in full effect. WATCHMEN begins as a murder-mystery, but soon unfolds into a planet-altering conspiracy. As the resolution comes to a head, the unlikely group of reunited heroes-Rorschach, Nite Owl, Silk Spectre, Dr. Manhattan and Ozymandias-have to test the limits of their convictions and ask themselves where the true lineis between good and evil. In the mid-eighties, Alan Moore and Dave Gibbons created WATCHMEN, changing the course of comics' history and essentially remaking how popular culture perceived the genre. Popularly cited as the point where comics came ofage, WATCHMEN's sophisticated take on superheroes has been universally acclaimed for its psychological depth and realism. WATCHMEN is collected here in deluxe hardcover, with sketches, extra bonus material and a new introduction by series artist Dave Gibbons.
2024年2月26日 已读
高中买的一只没完整看过一遍,文字量好大啊。。但是其实翻一下就会知道扎克真的是逐帧抄的所以看过电影也差不多。
我打电话的地方 豆瓣
Where I'm Calling From
8.6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汤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7
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
雷蒙德•卡佛亲自编选
囊括所有最重要的作品
“最卡佛”的卡佛小说集
2024年2月26日 已读
这本绝版了我有谁要我送,就是书腰被我弄丢了。之前看大教堂那本集子感觉还没觉得这么不好看,这本真不太想看了。突然感觉他就是莫名其妙拿一个生活场景出来写,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就是纯粹记录不做任何修改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豆瓣
8.2 (6 个评分) 作者: 斯·茨威格 译者: 张玉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6
本书收入茨威格最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七篇,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马来狂人》《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珍藏》《夜色朦胧》《旧书贩门德尔》,是茨威格迷们必看的名篇。
2024年2月26日 已读
可是不管怎么说,她们很勇敢,有爱的能力。她们的爱如此纯粹而热烈,而这些接收爱意的对象却如此不堪而且不值一提。可能这就是乙型恋女的福报把。。
德米安 豆瓣
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8.8 (85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姜乙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 5
★“我所想望的,无非是试着依我自发的本性去生活。为何如此之难?”
★畅销100年,影响全球无数青年,村上春树、塔可夫斯基挚爱的文学经典。
★防弹少年团专辑《WINGS》灵感来源;好莱坞巨星、《灾难艺术家》导演詹姆斯·弗兰克推荐的人生必读之书。
★翻译家姜乙《悉达多》《人类群星闪耀时》后又一力作
★德文直译,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代表作
《德米安》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于191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读者将伴随少年埃米尔·辛克莱的成长,经历复杂世界的诱惑,品尝孤独、胆怯、彷徨、叛逆,渴望爱情与友谊,陷入对自我与外部世界的怀疑,直到遇见同龄人德米安,在他的影响下,一步步寻得答案,走向成熟。
2024年2月8日 已读
好喜欢译者的一些用词!想去读她译的其他书。主角家庭中温馨香甜的氛围的另一面是软弱被抛却,为了衬托他后面反抗被霸凌和酗酒、参军等表现出强烈地求索雄性气质的愿望。最明显的就是他所逐渐赞同的关于该隐的故事的解读,“强者打死弱者可能是一种英雄行为”赞颂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女性角色十分扁平,都是只在幻想中,甚至可以说是用于掩盖他隐性爱慕另一位男性的事实。他只和男的作精神上的交流,而女只是作为不甚了解他的家人NPC,一幅画,一个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存在。
The Flock of Ba-Hui and Other Stories 豆瓣
9.0 (5 个评分) 作者: Oobmab 译者: Arthur Meursault / Akira Camphor Press 2020
A researcher disappears while exploring the deep caverns of mountainous Sichuan, where folklore speaks of primeval reptilian gods sleeping beneath the earth. An artist dreams of a mysterious black tower stretching skyward for infinity, and glimpses the cold truth of the universe when he decides to climb it. Strange bubbling and decomposed corpses are discovered in the tunnels beneath an old mansion in the city of Qingdao, and an ancient temple in Tibet terrifies all who dare approach. Meanwhile, in an abandoned house, a stranger gathers together a group of bewildered scholars to whisper in the darkness of eldritch abominations and even weirder phantasms.
From the stygian depths of the Chinese internet, we proudly present four wholly original tales of cosmic horror based on the works of H.P. Lovecraft and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These ghoulish short stories take their inspiration from some of Lovecraft's choicest nightmares and offer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ose things best left unseen. Follow us on a dream-quest as we explore what fresh terrors the Cthulhu Mythos has to offer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Great Wall. Written in the authentic style of the pulp magazines of the 1930s, this unique offering of twisted tales will leave Lovecraft fans terrified and astounded by the stories' breadth of imagination.
The Flock of Ba-Hui takes Lovecraft's world in a new direction and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the true horror aficionado and an ideal accompaniment to the Seven Cryptical Books of Hsan.
2024年2月8日 已读
短评有人说是本土化的克苏鲁,好贴切。我能get到作者描写的那种本地风味的原始恐惧,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觉得山很恐怖有懂的吗,总感觉老外进了山里是碰到那种野兽会受到生命威胁所以恐惧,但是老钟进了山里就是看到不可名状的东西吓到精神崩溃所以恐惧。但是现在的环境又不太允许谈论这些,只说有人装神弄鬼最终还是人心黑暗。云贵川地带特别给我这种感觉,尤其是那里的大自然好像有吸引力我想之后去看看,甚至觉得宇宙编辑部对我来说唯一可取之处就是展现了迷雾中的四川,对我来说算民俗奇观了我很爱看。其实不止看了《巴虺的牧群》这一篇,司机给我发的文包里面有这个作者其他的短篇,这篇和黑太岁那篇好不错,有些很好的比喻和金句出现,其他的文章也尝试了别的课题和情绪基调但是总感觉不太得劲。
床上抽烟危险 豆瓣
Los peligros de fumar en la cama
8.5 (13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玛丽安娜•恩里克斯(Mariana Enriquez) 译者: 周妤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2 - 10
《床上抽烟危险》由十二则短篇故事组成。

台灯下缭绕的香烟和雨夜里悄悄燃起的火焰,顶楼上的疯女人与被诅咒缠绕的社区,一群失踪多年后突然离奇出现的孩子,一个偷拍客男孩和一个痴迷于心跳声的女孩,为纪念逝去的偶像而潜入坟场的追星族……

隐藏在浓郁黑暗背后的究竟是什么?

……

十二则美丽而危险的短篇故事,恐惧伴随着噩梦中无声的嘶吼,悄然而至。
2024年1月21日 已读
好好看,好想偷玛丽安娜的梗写我的oc😱。特别喜欢吃偶像尸体的肉那篇,还有心脏恋物癖的那篇。我爱玛丽安娜。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 豆瓣
作者: 爱斯米·科德尔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3
萨哈拉?呵呵,这不是地名,是人名!这个女孩心中的秘密象撒哈拉沙漠那么大、那么宽。在学校,在老师同学眼里,她是一个需要“特别的帮助”的笨学生,她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不学习。但是实际上,萨哈拉热爱阅读,疯狂地喜欢写作,甚至还写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偷偷地藏在图书馆里,期望有一天有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萨哈拉本以为“真正的自己”只有最好的朋友瑞秋才知道,直到一个“行为怪异”的波迪老师成了她的新老师,崭新的生活也在萨哈拉面前展开,一场奇妙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2024年1月21日 已读
上周开始停止打两份工了,所以晚饭后的时间空了出来,不去摸裆佬的第一天我就去了图书馆。我忘记为什么我突然想到这本书了,但是我借来了这本。小学的时候读过一次这本书,还是跟那时候一样,内页很多彩,撒哈拉写信的时候会把她的文字呈现在信纸上。书里不断提到她的名字,撒哈拉,突然特别想看三毛的书。撒哈拉会把学到的词语抄在日记本前面,我也想开始这个习惯。好想学一些花里胡哨没什么实际意义的词语在写东西的时候释出。
梦瘾 豆瓣
Dreamland:The True Tale of America’s Opiate Epidemic
8.7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山姆·昆诺斯 译者: 邵庆华 / 林佳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11
医生开的处方,怎么会跟海洛因和死人扯上关系呢?
接受了最好的戒毒治疗怎么还戒不掉呢?
止痛药依赖怎么会让海洛因趁机进入主流社会?
橄榄球运动怎么成了通往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大门?
这一次,瘾君子几乎都是白人!
死于药物过量的人多过死于车祸的人!
服用止痛药在现代社会是家常便饭。对于非致瘾性止痛药的研究,美国药物依赖问题委员会1928年一成立便视为己任。然而,有医生认为“患者很少成瘾”,此言1980年代初经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令医药界兴奋不已。
1996年,普渡制药推出新型止痛药奥施康定。公司开展大规模营销,不仅大做广告,还招募大量销售人员对医生采取盯人战术,送礼、支付度假费用,还出资赞助医学研讨会。而1999年疼痛被医疗认证机构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以及官方报告称疼痛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更是推波助澜。于是,处方开具无度,造成患者的药物依赖。
奥施康定效果神奇且有不同剂型,价格却过高,一些成瘾者便利用医保以及各州的法律差异获取药物,以贩养服,或者干脆改用毒品。
同期,怀着发财梦的墨西哥年轻人带着廉价且后劲大的黑焦油海洛因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以加州等地的拉美人社区为基地,以白人富人为目标,建立起隐蔽而强大的零售网,使得买毒品可以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就这样,毒品经由止痛药开辟的途径进入美国主流社会,这一次,瘾君子几乎都是白人。2000年、2006年,美国缉毒署两次开展行动打击黑焦油海洛因,但死于药物过量的人数仍然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车祸的死亡人数。
本书作者山姆•昆诺斯曾是《洛杉矶时报》墨西哥缉毒战报道组的记者,他从“蓝领之城”朴茨茅斯追踪到墨西哥小镇,采访了年轻毒贩、制药业人士、缉毒署特工、痛失子女的父母以及沉迷药物的中产阶级年轻人,以令人心碎的故事揭示了止痛药及毒品对于当代美国社会及其核心价值观的腐蚀。
2024年1月14日 已读
It‘s a free market! 我喜欢看相关题材的作品。刚开始看的时候完全入迷了,一边对比书里描写的和自己脑中对美国和药物的刻板印象一边乐津津地读下去。他的内容和表述方式真有美国味。这本主要写的是普渡制药推出的止痛药奥施康定和墨西哥人带来的黑焦油海洛因的交缠史,没有帮派斗争,没有流血枪战,只有表面光鲜的中产白人身上的针孔和抓痕。
2024年1月14日 评论 第一部分:寻找圣杯 - 来自微信读书《梦瘾:美国阿片类药物泛滥的真相【上海译文出品!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最佳非虚构作品奖,《西雅图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圣路易斯邮报》《卫报》年度最佳图书!】 (译文纪实)》 山姆·昆诺斯(Sam Quinones) 129个笔记 第四章 前言 2023/12/09 发表想法 我去我以为A&W是American Whore的意思 原文:A&W快餐店 第五章 导言 2023/12/09 发表想法 破防 原文:迈尔斯曾经在北京教过中国孩子英语,这些孩子拼命地想要从数百万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而在遥远的美国,孩子们有世界上的大量资源可供他们挥霍,却收效甚微;他们敷衍了事,漫不经心,遇事无论大小都靠父母来解决。 回到家的麦特似乎不再像他在学校时那样漫无目的。他衣着整齐,并在好几家餐饮公司做过全职。但是,他的父母后来意识到,在他搬回家时,他已经成了一个功能性瘾君子(1),使用阿片类处方止痛药,尤其是扑热息痛。 他们很担心,但麦特一直在滥用的药都是医生开的处方药,不是那种会要人命的街头毒品,至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麦特去世后几个月里,保罗和艾伦被他们以前所不知道的一切震惊了。首先是那些药片:那是医生开的处方,怎么会跟海洛因和死亡扯上关系呢?什么是黑焦油海洛因?住在天桥底下帐篷里的人才会吸食海洛因,而麦特在最好的社区里长大,上的是私立基督教教会学校,参加的教会也是非常知名的。麦特承认自己有瘾、寻求帮助,也接受了哥伦布最好的住院戒毒治疗。为什么这还不够呢? 在俄亥俄州的铁锈地带和田纳西州的圣经地带,孩子们即将死去。 橄榄球运动员和啦啦队长是瘾君子队伍中的新成员;橄榄球运动几乎是通往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一扇大门。从阿富汗归来的受伤士兵因止痛药成瘾而死在了美国。孩子们在大学里染上了毒瘾,再也没能活着走出校门。 “我不会再评判吸毒者了,”卡罗尔说,“也不会再评判卖淫者了。” 后来,我还遇到了其他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还活着,但已经变得谎话连篇,为了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分子偷窃成性。这些父母每天晚上都害怕接到电话,说他们的孩子死在了麦当劳的卫生间里。 a functional addict,能够隐藏酗酒或吸毒状态的人。功能性瘾君子可能有一份好工作,有安全的家庭生活,并在社区中受尊敬,但他们还是会过量饮酒或吸毒。 第九章 3.都是老乡 他的朋友们说,他是从喝咳嗽糖浆开始的,但很快就开始服用包括处方止痛药在内的其他药物。 墨西哥移民跟着工作走,从而充当了一种类似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你所在的社区有墨西哥人意味着你所在的地区正在发展。 这助长了我对屯子的爱。屯子是无法无天、肆意妄为的地方,到处流传着惊人的故事,关于家族宿怨、被拐的妇女、持枪的男人、小镇镇长,尤其是那些硬汉——勇士——反抗权威者的传奇,他们从不退缩,像超级英雄一样从屯子里的村民一跃成为墨西哥电影、小说和民谣中的人物。 而美国就是一个敢冒险就有回报的地方。 第一十章 4.阿巴拉契亚的李伯拉斯 事实上,到了1970年代,朴茨茅斯和其他后来被称为美国铁锈地带的地区一样,正在慢慢崩溃,这些地区面对全球化、竞争和墨西哥等国的廉价劳动力的挑战毫无准备。 他将这类药物与苯二氮卓类药物同时开给病人,苯二氮卓类药物是缓解焦虑的,其中最有名也是普罗克特最喜欢的,便是安定和阿普唑仑。 普罗克特的候诊室里总是人满为患,人们争先恐后地排着队。只有少数人是来看伤病的,其余的都在假装疼痛,骗取处方,医生则佯作不知。 第一十三章 7.分子 谈及这个话题时,你可以想到一些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创造和最深刻的问题:《浮士德》《化身博士》,关于人和人类行为、自由意志与奴役、上帝与进化的基本性质的讨论。研究分子,会让你自然而然地陷入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比如,人类能否不经历痛苦就获得幸福?这样的幸福是否值得?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幸福吗? 那些年,当我从墨西哥回家时,注意到了一种可怕的肥胖症正在露头。不仅仅是人,一切都显得虚胖、过头。大块头的悍马和SUV就像服了类固醇似的。 超量腐蚀了美国最好的一面。加州理工学院培养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学生,但如今他们中有太多人并没有从事科学研究,而是去了华尔街,搞出了一些金融噱头,他们自己回报丰厚,却没创造出任何东西。 球茎里装着一种含有鸦片的黏液。人们从鸦片中获得了鸦片酊、可待因、蒂巴因、氢可酮、羟吗啡酮和海洛因以及近200种其它药物,所有这些药物都含有吗啡分子或者其变体。 像情人一样,自然界中没有哪个分子能提供吗啡分子这般仁慈的止痛,然后如此彻底地套牢人类,在人类想要摆脱它时如此无情地施以惩罚。 刚地弓形虫会对受到感染的老鼠细胞重新编程,使它爱上猫尿,而对健康的老鼠来说,猫尿是捕食者的警告。受感染的老鼠会在猫尿中打滚嬉戏,成了一顿送给附近某只猫的便餐。 大多数药物在人体内很容易转化为水溶性葡萄糖,然后排出体外。而自然界唯有吗啡分子会反抗,拒绝转化成葡萄糖,然后依然留在人体内。 这并不符合规律。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一种药——总共上千种——都遵循这一规律。吗啡却不,”库普说,“简直就像是有人故意设计得如此邪恶。 第一十四章 8.像送批萨一样送货 他会从一个去他举重的健身房的医生那里买健身药物。很快,他每个月都有1 200美元花在类固醇和补充剂上。他身高6英尺4英寸,体重250磅,身上肌肉隆起,使他看上去像个被挤压的气球。那时的丹尼斯·查维斯是只凶猛的猫,握起手来像铁钳一样,跟朋友打招呼会用力拍他们的肩膀。每次接到报警电话都像一头准备行动的斗士犬。当他对朋友大吼“你好吗?”的时候,听起来既像是在盘问,又像是在下令。就连警察都对他避之不及。 然后,一个人操着蹩脚的英语,一个说着蹩脚的西班牙语,一场跨文化的海洛因交易就这样完成了,司机吐出吸毒者所需的气球,拿上现金离开。 事实上,他们在这里几乎不怎么花钱。牙买加人、俄罗斯人、意大利人,甚至墨西哥其他毒贩都在美国买房置业,炫耀自己的财富。而铪利斯科来的毒贩是查维斯所知道的唯一一群以回家为最终目标并且没开过一枪的移民贩毒集团。 第一十五章 9.恩里克只能靠自己 在他的记忆里,最初几个星期就像童话一样,仿佛他以前所听到的美国的一切都是真的:钱、衣服、美食似乎如阳光一样应有尽有。 他的客户有护士、律师——他最好的客户之一是个富有的律师——妓女、从越南回来的士兵、生活在贫民窟的老瘾君子,还有年轻的拉美混血儿。 恩里克举起他那把贝雷塔9毫米口径手枪射向天空,扣动扳机时,他嚎啕大哭。 第一十六章 10.罂粟 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和农业,他们用象形文字hul(欢乐)和gil(植物)来表示罂粟,翻译过来就是‘欢乐草’ 19世纪初,一位德国药剂师的学徒弗雷德里希·瑟图纳从鸦片中分离出一种催眠成分,遂以希腊睡眠与梦之神摩菲斯之名将其命名为吗啡。与普通的鸦片相比,吗啡更强效,更能抑制疼痛。 1874年,伦敦的奥尔德·赖特医生在努力寻找一种不会致瘾的吗啡,此时他合成了一种强效止痛药,他称之为二乙酰吗啡。1898年,德国拜耳实验室的化学家海因里希·德雷泽重复了赖特生产二乙酰吗啡的流程,将其产物命名为海洛因(heroisch)——德语意为“英雄”(heroic),拜耳的工作人员以这个词来形容当德雷泽在他们身上测试这个药时他们的感受。 第一十七章 11.比种甘蔗容易 在铪利斯科县,特耶达家族分布在好几个村庄里,彼此之间都是表亲、姐妹、叔伯、兄弟和姻亲。其它姓氏还包括桑切斯、迪亚兹、伊巴利亚、利萨马、洛佩兹、纳瓦罗、西恩富戈斯、勒马、伯纳尔、加西亚、埃尔南德斯,还有通过血缘、婚姻和农村生活而联系在一起的人——那些一样种着甘蔗、咖啡、玉米并养着牛的农民的孩子。 然而,对于那些试过所有手段都没能戒掉这个习惯的人来说,美沙酮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它会像一根拐杖,帮助他们度过一生。 第一十八章 12.打个电话就来了 莱文已经吸食海洛因很久很久了。他第一次沾海洛因是在20岁,当时他在纽约,第一针下去他便知道,这就是他余生想要的感觉——就好像他是世界之王,万物的主宰。 他会回到他的汽车旅馆,注射毒品,然后昏昏欲睡,直到需要去找更多的毒品时,他才会出门,靠乞讨和每月的残疾补助勉强度日。 第一十九章 13.漂泊的恩里克 但恩里克觉得,他在美国的经历让他超越了这个小世界。他和双方都说了话。而他想的只有加利福尼亚。他的生活将会不同,他相信这完全归功于美国和海洛因。 第二十章 14.寻找圣杯 尽管他们可能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如农场工作、团体治疗或者入狱,但是能在康复专家的帮助下真正摆脱阿片类药物的成瘾者从没超过10%。剩下的人会复吸,成了吗啡分子的奴隶。这对于科学家和医生来说,似乎是一种耻辱。 2023/12/12 发表想法 cpdd 原文:药物依赖问题委员会(CPDD) 第二十一章 15.疼痛难忍 治疗疼痛的方法是对一些东西进行奇怪的混合调配后产生的。其中有一种叫布朗普顿鸡尾酒,它以采用它的一所英国医院的名字命名,里面包括吗啡、可卡因、氯丙嗪、蜂蜜、杜松子酒和水,是个大杂烩。在我听来,它就像大街上某个瘾君子想出来的东西,但是据说这种东西非常有效。 西塞莉女爵和特怀克罗斯努力地改变人们的看法,虽然这在美国花了更长的时间,阿片类药物在美国被妖魔化了几十年,医生们都草木皆兵。特怀克罗斯有次说,他去纽约的时候,一下飞机就“能感觉到美国对药物上瘾的恐惧”。 他着手制定用阿片类药物——主要是吗啡——来治疗临终癌症患者的规范。10毫克吗啡药片的价格是每片1美分。斯特恩斯沃德相信,这将使那些即将离开人世的人可以获得与那些即将来到人世的人同样的关爱。 发展中国家本来是公认的疼痛问题最尖锐的地方,吗啡的用量却没有上升。相反,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裕国家几乎消耗了全世界所有——90%以上——的吗啡。 第二十四章 18.一场革命 2023/12/13 发表想法 特别无聊的一章,看睡着一百次 原文:18.一场革命 事实上,疼痛并不是真的体征,与其它四大真正的生命体征不同,它不能客观精确地衡量。 新发起的疼痛运动消除了这些疑虑。它在那些以往因没有得到疼痛治疗而在痛苦中煎熬的人们当中,获得了一种近乎宗教热情的追捧。 第二十五章 19.都是为了501型牛仔裤 鲁普林格和他的同事第一次跟踪波拉时,这位嫌疑人径直走进了一家墨西哥餐馆,站在烤架后面干起了厨师的活。这个被鲁普林格认为是海洛因毒贩头目的人,似乎只是个普通的厨子,根本不值得缉毒组浪费时间。 然后我们会杀一头牛,他会付乐队的钱。每次毒贩回家都像过圣诞节一样,亲戚们排着队来领礼物,尤其是那些牛仔裤。 “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这个。他们省下每一分钱也是为了这个,”她说,“这是一种欣快感,他们为这件事而兴奋不已。他们如入梦幻世界,活在一个他们以为自己是王的梦里,直到钱财散尽。” 从1995年到1997年的两年间,像博伊西城这么小的市场竟有6个贩毒团伙,卖起海洛因来就像卖批萨。 第二十七章 21.恩里克的救赎 那一刻,他感觉一切皆有可能,他想哭。 第二十八章 22.我们意识到这是公司 对于这些人来说,“康复联盟项目”的成员就像蓄电池酸液体,他们活在社会底层,过得像开放性溃疡一样。 第二十九章 23.普渡制药 一些止痛运动参与者把普渡制药的持续缓释机制视为洛克菲勒委员会一直在寻找的圣杯 这个警示标签也在无意中告诉瘾君子如何滥用此种药物,它警告患者不要将药片压碎,因为这样会释放出“可能有毒的药物”。这如同在对吸毒者发出邀请。 第三十一章 25.和奥施康定一起摇摆 这些地区的普渡公司销售人员拿到的奖金与美国大多数制药公司所发的奖金几乎没有关系,相反,倒与地下毒品世界的利润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普渡制药还发行了一张CD,名为《摇摆生活》(Swing is Alive),号召听众“和奥施康定一起摇摆”。 新闻报道给奥施康定起了一个绰号叫“乡巴佬海洛因”,并且按时间记录了奥施康定致瘾所造成的破坏。 第三十五章 29.李伯拉斯开路 工作中受伤后,科利去找普罗克特。“他让工伤赔偿部门付了我一年半的医药费,他用劳工补偿金来支付药费,”科利说,“在这件事上,他很帮忙。他的记忆力真他妈的好。我们都以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非常有才,但他也是个骗子。” 他让我明白了,随着奥施康定推动的止痛革命的蔓延,这个曾经对医疗保健无限渴望的地区眼看着医生就像蝗虫一样扑了上去。 这两类药物都属于镇静剂,一起服用非常危险。但瘾君子越来越喜欢把两者同服,因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似乎增强了阿片类药物带来的快感。在朴茨茅斯市和其他地方的药丸工厂里,把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一道开的处方成了热门的选择。 然而,随着止痛革命在全国的蔓延,普罗克特和他的后继者们向那些萧条的地区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不久之后,几年来第一批本地企业在朴茨茅斯陆续开张,当地人称之为“疼痛管理”。 第三十六章 30.神秘人在腹地 我遇到的一位女士住在离哥伦布25英里的地方,有一次她3天没有打电话买毒品。一位“铪利斯科男孩”就给她打了电话。 “女士,你最近为什么不买海洛因了?” “我没钱。”她说。 他就开车给她送来了价值50美元的海洛因,没有要求她付钱。不用了,这是免费的,他说。 第三十八章 32.恩里克当老板 他从村里带来了几个孩子。立刻,作为一个老板和施恩者的那种感觉棒极了。 他环顾这些餐馆,明白是毒品让他终于跨过了那条把他的村庄与世界隔开的河流。 第三十九章 33.海洛因就像汉堡 身处华盛顿的索莫斯从没见过这样的系统。这些铪利斯科的海洛因窝点相互竞争,在供应不足时,却又相互借货。 第四十二章 35.两千年前的问题 他穿上了他最好的西装,穿过皇家索涅斯塔酒店,衣服上贴着胸牌,胳膊下夹着一叠幻灯片。“我很紧张。那里有一个漂亮的年轻女人。我多多少少注意到了她。她向我走来问我,‘是卡茨医生吗?’我心想,太好了,我的第一个粉丝,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孩。我已经准备好接受奉承了。‘纳撒尼尔·卡茨?’她问。没错,我说。她对我说:‘我等了10年,就是要告诉你,你杀了我哥哥彼得。’” 滥用止痛药者的平均年龄是22岁。 第四十六章 39.“梦之地”的瘾君子王国 最为私密和自私的阿片类药物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轻而易举地就使一处景观丧失了公共场所的交流功能。 “我女儿药物上瘾,”该市公共卫生护士莉萨·罗伯茨说,“法官的孩子药物上瘾,市长的孩子药物上瘾,警察局长的孩子药物上瘾,优秀家庭出来的孩子们都成了瘾君子。” 这就像恶魔开的彩票,一场大规模的洗脑。 在朴茨茅斯的衰落时期出生的一代人成了吗啡分子的奴隶,开始将这座城市撕成碎片。 自始至终他们就像淘金者一样谈论药品,说着这次他们会拿这些药做些什么。他们发誓,这一次不会再拿来自己用了,而是打算卖掉,攒些钱。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开车送瘾君子去诊所并支付诊费的人。这些梦,会在他们在回家路上把药鼻吸或注射掉时化为泡影,他们又再次变得一无所有。 我们这里有很多人只有领社保补助金的资格。你不会相信我们所看到的数字,二三十岁的人,从来没有工作过,十几岁就开始领支票了。 2023/12/30 发表想法 得来速 原文:几年后,他们回想起他们的经营方式,就像麦当劳的免下车服务。 可能就是在诊所外的这些队伍里,奥施康定首次成了俄亥俄州朴茨茅斯的一种经济货币。 药丸工厂就像是控制着“货币供应量”的中央银行,要使之保持稳定和充裕,抵御通胀或通货紧缩。 是沃尔玛让瘾君子得以在药丸经济中扮演了圣诞老人的角色,他们按照药贩的订单来偷玩具和礼物,以换取毒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到沃尔玛退货是不需要收银条的。 第四十八章 41.“接管奥施康定地带” 他们并没有坐等顾客上门,而是瞄准新客户,用噱头招揽,搞价格优惠。他们通过电话回访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跟踪了解对优质客户的销售情况。毒品的质量还好吗?司机有礼貌吗? 阿尔伯克基的一位吸毒者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打电话给一个他已经当成朋友的铪利斯科毒贩,说他要去戒毒所了。毒贩说,好主意。这个东西会要了你的命的。一小时后,毒贩带着免费的海洛因来到了他的家门口。既然你要放弃了,毒贩说,我送给你一件离别礼物,感谢你之前照顾生意。结果,这位吸毒者继续吸了下去。哥伦布的一位女士告诉我,卖货给她的毒贩用一个装有几只黑焦油海洛因气球的爱心礼包欢迎她出狱回家,结果她复吸了。 第四十九章 42.最后的便利 滔滔不绝地说,福希学会了。就像推销员一样。如果你不停地说,你就还会活着。 用智慧与人聊天,并说服他们,这是他在卖《圣经》时学到的。 第五十章 43.山雨欲来 这些药不是抢劫药店得来的。从这个问题影响的范围来看,只可能是因为处方开得过多。 第五十一章 44.五旬节派的虔信,疯狂的抓痕 但是,他们的美国梦里蕴含着他们想象不到的危险。在一切都被允许的美国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要比在什么都不被允许的苏联困难得多。到处都是教会,令人分心的事和罪恶亦是无处不在:电视,两性关系放纵的流行文化和财富。 有电视机的家庭被认为不够虔诚,于是,这些家庭就把电视机藏起来,不让来访者看到。牧师把电视机称为独眼魔鬼。 与此同时,尼娜在家里检查了女儿爱丽娜的手臂。平时,出于五旬节派教徒的虔诚,手臂都是被长袖外套遮起来的。此刻,她在女儿的手臂上发现了瘀青和疯狂的抓痕。 第五十二章 45.“我们带起了这波流行” 然而,是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那些手头拮据的家伙发现了这个阳光之州(1)。 第五十三章 46.药物过量致死比车祸更甚 阿伯丁的许多人都在吸食海洛因。他们在小镇上游荡,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为身上的针眼感到自豪。 2024/01/01 发表想法 我们 原文:这个地区孕育了这样一代年轻人,他们对未来没什么期待,他们的家人已失业多年。 第五十五章 48.成为海洛因贩子的大好时机 2024/01/02 发表想法 炸鸡叔 原文:古斯塔沃 第五十六章 49.刑事案件 普赖尔是俄亥俄州南部为数不多的治疗成瘾的专家之一,这使他在某种意义上像是个战地医生。 2024/01/09 发表想法 奥施康定和黑焦油海洛因的交缠史 原文:“我还没见过一个不是从奥施康定开始上瘾的人,”他说,“如果普渡的高管没有在会议室做出这些决定,墨西哥人现在不会在街头这么大把大把地卖海洛因。” 第五十八章 50.“现在轮到你邻居的孩子了” 自海洛因发明后的几年来,祸害的根源第一次变成了医生和药品公司,而不再是街头帮派或黑手党毒贩。 诺曼会不断去找议员谈他的数据,比如,毒品法庭和长期诊疗中心可以让大多数瘾君子不进监狱——每年为田纳西州节省3.2万美元,超过了监狱安置一名犯人的费用。他会告诉他们,在完成治疗计划的成瘾者中,毒品法庭的重吸率仅为20%;相比之下,出狱的人重吸率达60%以上。 近在咫尺的毒品奴役和死亡正在触及许多共和党议员及选民的生活,消磨他们的心灵。我把这看作全国性的基督教宽恕时刻。 只能说,直接面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状况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第五十九章 51.就像烟草公司的高管 墨西哥的小企业文化源于危机和比索贬值,特点就是规避风险和模仿。 这一切并非某个大人物的命令,而是一种比这更强大的力量,那就是自由市场。 “缉毒警的自我使他们变得非常棒,”比克斯说,“他们富有创意,敢于创新,而且坚持不懈。他们知道如何追踪目标,但又对地盘非常敏感。我们不断提醒自己打破这些障碍,从全局来思考,而不是只想着‘这是我的案子’。你可能会升几级,你可能会撞上别人的案子。你会见到死者,所有[这些案子]看起来似乎都是独立的。但是你认真分析,深入挖掘,保持开放的思路,就会发现案件之间的关联。” 第六十章 52.没有疤面人,没有大头目 这个铪利斯科窝点会让吸毒者拨打一个丹佛的号码,这些电话会被转接到纳亚里特州的一个电话上,接线员会在那里接听,然后再将吸毒者的订单转给丹佛的司机。如同一个海洛因呼叫中心。 桑多瓦尔当了22年的警察,与毒品打交道也有16年了,桑多瓦尔变得和他追踪的铪利斯科司机一样古怪,像他们一样不起眼,也毫不留情。 就这样,桑多瓦尔办了大量的案子。他的方法成本低但产量高,如同铪利斯科海洛因系统在执法部门的翻版。 就在我去丹佛前的几个星期,一个铪利斯科窝点的老板对手下几名司机的被捕感到恼怒,就派了一个家伙当顾问。顾问的工作是陪司机上路,研究他们的工作方式,提出建议避免他们被捕。结果,警察连他也一起抓了。 第六十一章 53.父母的摧心之痛 在过去30年里,我们看到政府被妖魔化,美国的自由市场欣欣向荣。但在这个故事里,对抗自由市场最恶劣影响的主要是这些不知名的公职人员 只要人们依然沉默,只要数量多到可怕的药片还在美国横流把人们推向海洛因 第一眼看到俄亥俄州朴茨茅斯的时候,我发现这里很难看到多少希望。这么多建筑被荒废了,这么多人看起来茫然若失,还有这么多人因身体残疾而心情沮丧。整个城市似乎感染了一种在我看来只有沉闷的墨西哥乡村才会有的悲观情绪和懒散惰怠——有志向的人都离开了。 我喜欢这种关于失败者的好故事,它看起来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故事。 韦斯利并不是朴茨茅斯第一个死去的年轻人。麦克拉伦的《天使》写的是一个吸毒者的生命在“又黑又冷的旅馆”里流逝,这首歌成了年轻人葬礼上的常用曲目,亦是朴茨茅斯愈演愈烈的阿片类药物流行病的背景音乐。 吗啡分子横扫美国时,并没有任何破坏、暴力和愤怒随之发生。当阿片类药物悄无声息地杀死了空前数量的年轻人时,似乎吗啡分子也麻痹了公众的愤怒。 曾经,他们以为上瘾是因为道德败坏,现在明白了这是生理折磨,是一种疾病。 “一旦你开始吸毒,你的情感发育就会受阻。麦特当时21岁,但心智还是15岁左右的水平。毒品使他无法在情感上成熟起来。于是,毒品成了你的上帝。” 第六十三章 54.美国 低犯罪率和高药物过量致死率——这是美国出现的一种新范式。欢乐祥和的表面之下是一片凶险的现实。 快餐店助长了海洛因问题。人们利用全国快餐店里便利的卫生间作为注射毒品的地点。在那里,锁上门就是一方天地独立的空间,许多人使用过量而死。波士顿的问题变得非常严重,以至于市公共卫生委员会要求快餐店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卫生间,并开始训练工作人员注意用药过量的迹象:呼吸减慢,嘴唇发紫。 第六十四章 55.你就是你的药 在此工作的这5年里,卡哈纳沉浸在美国的疼痛文化大战中,这使他成为疼痛和快乐方面的某种哲学家。 “突然间,没了阿得拉(1),我们上不了大学;没了睾丸激素,就无法参加竞技体育;没了伟哥,就无法保持亲密关系。我们一直都在专注技术而不是人。我告诉疼痛患者:‘忘记所有这些;你就是你的药。掌握你自己的生活,保持健康,做你喜欢的事,喜欢你做的事。’” 2024/01/09 发表想法 嗑产品就是嗑药cpdd 4ever 原文:药物依赖问题研究学会(College on Problems of Drug Denpendce) 2024/01/09 发表想法 赫胥黎幻想出的苏摩 说反了 他那种应该是有欣快感却没有副作用 可是欣快感就是成瘾 所以苏摩所写的没有副作用是一个假象 即便physically没有影响 依然很大程度上会影响mental health 原文:然后,他似乎是自言自语,又补充道:“如果我们能够阻止欣快感而又不影响止痛,我想我们其实就找到了我称为圣杯的东西。” 也许不能,阿德勒认为。他说,吗啡是对生活的一个绝好隐喻。“吗啡的不良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用量,这是一件好事。有些人生来就没有痛觉。[没有疼痛的生活]是件可怕的事。他们之所以年纪轻轻就死了,是因为疼痛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信号机制。” “身体是非常神奇的,”他接着说,“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最妙不可言的东西。你所能知道的是,身体中没有哪一处是与其他部分不相干的,以至于你可以单独攻击它。每一部分都与其他一切息息相关。当你与大脑打交道时,它们都相互交织在一起。” 第六十五章 56.毒品界的互联网 “铪利斯科男孩”依然处于分散状态,依然坚韧,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他们身上体现出了美国阿片类药物流行病的特征:安静,非暴力 然而,多年海洛因法庭的工作经验也让他明白,吸毒者就像孩子一样,需要有人给他们划出明确的界线和告知要承担的后果。 第六十六章 57.没人能凭一己之力做到 戒毒常常会导致正在脱瘾的成瘾者复吸,并由于耐受力减弱而死于复吸。 第六十八章 58.瓦砾中成长 这种教条武断地认定朴茨茅斯这样的城镇就像街头瘾君子一样无可救药。一如吸食海洛因的人执迷于毁了其生活的毒品,这座城市自身也盲从于这种思维方式不能自拔,似乎认为自己是不值得拯救的。 “上帝说‘绕城7次’,”雷伯恩对我说,“7是属于上帝的数字。” 在英帝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中都输掉的中国,依靠曾经的吸毒者来指导他们吸毒成瘾的兄弟姐妹,治愈了国民的鸦片瘾。 第六十九章 后记 我们花了数十年时间摧毁美国社会并嘲弄和抨击政府所做的事,即提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公共资产和基础设施以及使公共生活成为可能的东西。与此同时,我们盛赞私有部门。
奥兰多 豆瓣
Orlando
8.7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任一鸣 2022 - 10
《奥兰多》的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1928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本是一位贵族美少年,天真无邪,迷恋诗歌,因深受女王宠幸而入宫廷。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却遭遇了文学和爱情的双重背叛。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先是混迹于吉卜赛人中间,后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向时代精神妥协。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她回到那座贯穿全书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追求。
本书是伍尔夫为虚构人物创作的传记,语言轻松幽默,构思天马行空,被誉为女性主义经典,是从文学视角讲述“第二性”的先驱之作。
2023年12月24日 已读
去看电影前读了原著
死亡筆記本 愛藏版 6 豆瓣
DEATH NOTE (集英社文庫―コミック版)
作者: 大場鶇 / 小畑健 译者: 張芳馨 東立出版社
名字被寫在這本筆記本上的人類會死…
死神路克把一本「死亡筆記本」掉在人間界。
高中生夜神月在獲得之後,
為了成為新世界的神,他開始肅清兇惡的罪犯。
也成為化名「奇樂」的恐怖存在。
另一方面,因為犯罪者接二連三神秘死亡,
名偵探L展開調查。
月與L…兩人壯烈的對戰自此開幕。
★同時收錄於週刊少年JUMP首度刊載的單回短篇版『DEATH NOTE』。
2023年12月24日 已读
这本不知道为什么逐渐感受到了夜神月的穷途末路,可能是因为尼亚一直在对夜神月身边的调查人员进行旁敲侧击,所以他们都开始逐渐相信夜神月就是基拉。其实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下一步就是要尽快夺取这个世界的掌控权,尽快把身边这些怀疑者杀掉。所以对于夜神月来说他并没有慌张的感觉(反而是读者会为他捏把汗),他想着的是新世界快要完成了。魅上照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
死亡筆記本 愛藏版 7 豆瓣
DEATH NOTE (集英社文庫―コミック版)
作者: 大場鶇 / 小畑健 译者: 張芳馨 東立出版社
名字被寫在這本筆記本上的人類會死…
死神路克把一本「死亡筆記本」掉在人間界。
高中生夜神月在獲得之後,
為了成為新世界的神,他開始肅清兇惡的罪犯。
也成為化名「奇樂」的恐怖存在。
另一方面,因為犯罪者接二連三神秘死亡,
名偵探L展開調查。
月與L…兩人壯烈的對戰自此開幕。
★同時收錄於週刊少年JUMP首度刊載的單回短篇版『DEATH NOTE』。
2023年12月24日 已读
这本真是好看撕了,最后一本了。午休在公司看,然后午休结束的时候还有半本没看完,我直接急的抓耳挠腮,实在是太想继续看看完了。虽然说动画我已经看了三遍,会发生什么我再清楚不过。但是这种久违的焦急感还是出现了。所以我就出去到楼道里躲着半小时读完了。必亏了,真的太好看。
死亡筆記本 愛藏版 5 豆瓣
DEATH NOTE (集英社文庫―コミック版)
作者: 大場鶇 / 小畑健 译者: 張芳馨 東立出版社
名字被寫在這本筆記本上的人類會死…
死神路克把一本「死亡筆記本」掉在人間界。
高中生夜神月在獲得之後,
為了成為新世界的神,他開始肅清兇惡的罪犯。
也成為化名「奇樂」的恐怖存在。
另一方面,因為犯罪者接二連三神秘死亡,
名偵探L展開調查。
月與L…兩人壯烈的對戰自此開幕。
★同時收錄於週刊少年JUMP首度刊載的單回短篇版『DEATH NOTE』。
2023年12月24日 已读
好多人说看动画的时候L死了之后就不再看了。我承认L和月的对抗确实很精彩,但是后面梅洛和尼亚出场我也觉得很好看啊。但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两个作为L的继承者的小孩,确实永远比不上L,但是他俩合作就能超越L。算了别管了,智斗的东西我哪看得懂,我就是一直不明觉厉罢了。
白河夜船 豆瓣
白河夜船
7.5 (27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本芭娜娜 译者: 徐静波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1
◆ 治愈,从这里开始。
∽ ∽ ∽
航行于黑夜的河流上
日本治愈系天后吉本芭娜娜的三个恋爱故事
同名电影由安藤樱、井浦新主演
∽ ∽ ∽
过分的温柔,是否一定来自过分的冷淡呢?
当我独自与内心的黑暗正面相对
一种莫名的坚强便莫名涌了上来

【内容简介】
《白河夜船》叙述了一位失恋的女大学生在友人的陪伴下去江边散心时,偶然看到了百年一遇的奇特景观。在朦胧的迷雾中,她再度与恋人遥遥相会。然而当浓雾消散,她又重新回到沉重的、忧伤的生活中。
《夜和夜的旅人》中,故事围绕“我”的哥哥和他的两个女朋友展开。在年轻人还没有弄懂为什么爱或是为什么不爱的时候,哥哥出车祸死了。“我”却在一个人为的偶然之中看到了哥哥和美国女友的孩子。
《一种体验》的主人公实际上是一个叫阿春的女子。“我”和阿春曾经是真正的三角关系,三个人甚至住在一起。可是阿春死了以后,“我”才明白阿春在“我”生命里的意义远远超过那个男人。在现在的男友水男的安排下,“我”得到了某个类似于巫师之类的男子侏儒田中的帮助,在异度空间与阿春相会。
“吉本芭娜娜的写作简介、真诚,充满了疗愈的魔力。它抓住了读者的心并拒绝再放开。”
【媒体评论】
“吉本芭娜娜的写作简介、真诚,充满了疗愈的魔力。它抓住了读者的心并拒绝再放开。”
——《纽约时报》
“吉本芭娜娜是一位讲故事大师。故事的感官性被隐晦地隐藏起来,却强烈无比。语言简洁得令人不可置信。”
——《芝加哥论坛报》
“吉本芭娜娜的成就已经成为一个传奇。”
——《波士顿环球报》
“吉本芭娜娜的小说是关于易逝的爱与美丽的思考,忧郁而可爱。”
——《华盛顿邮报》
2023年12月23日 已读
白河夜船:因整日昏睡而耽误事清的人。吉本芭娜娜书里的女人的观念不敢苟同,雌竞的理念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流露。但是看到第三个故事的时候我才发觉这又是一个用“抢男人”作为包装的女同故事。女主角们需要和一个男人交往,但是她的心里始终深爱着另一个女人。读起来很快的一本书,知道这本书是因为モエカ的同名单曲。
死亡筆記本 愛藏版 4 豆瓣
DEATH NOTE (集英社文庫―コミック版)
作者: 大場鶇 / 小畑健 译者: 張芳馨 東立出版社
名字被寫在這本筆記本上的人類會死…
死神路克把一本「死亡筆記本」掉在人間界。
高中生夜神月在獲得之後,
為了成為新世界的神,他開始肅清兇惡的罪犯。
也成為化名「奇樂」的恐怖存在。
另一方面,因為犯罪者接二連三神秘死亡,
名偵探L展開調查。
月與L…兩人壯烈的對戰自此開幕。
★同時收錄於週刊少年JUMP首度刊載的單回短篇版『DEATH NOTE』。
2023年11月29日 已读
超级精彩的一部。尤其是自动放弃与笔记相关记忆的月,和L一起策划让火口一步步走进他们设置的陷阱里。不是怎么会有人这么聪明,反正我看得不明觉厉,自己一辈子也想不出这种情节吧。最后L手里的spoon掉落还维持着那个蹲姿倒下去的时候好震惊,虽然说动画版也看了两遍,但是随着情节顺着看下来还是觉得很触动。可能动画版里面在L死之前加了一段他给月擦脚的戏吧,那段加的挺好的,看解读也说有宗教意味,是赎罪的意思。因为动画版这一段已经开始为他后面的死亡铺垫了,唉怎么这么会设置,看着好凄凉;所以真的死的时候观众也有心理准备了。但是漫画就是当头一记的感觉。
死亡筆記本 愛藏版 2 豆瓣
DEATH NOTE (集英社文庫―コミック版)
作者: 大場鶇 / 小畑健 译者: 張芳馨 東立出版社
名字被寫在這本筆記本上的人類會死…
死神路克把一本「死亡筆記本」掉在人間界。
高中生夜神月在獲得之後,
為了成為新世界的神,他開始肅清兇惡的罪犯。
也成為化名「奇樂」的恐怖存在。
另一方面,因為犯罪者接二連三神秘死亡,
名偵探L展開調查。
月與L…兩人壯烈的對戰自此開幕。
★同時收錄於週刊少年JUMP首度刊載的單回短篇版『DEATH NOTE』。
2023年11月29日 已读
拍案惊奇 豆瓣
作者: 凌濛初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1
【内容简介】
明末拟话本小说集,题材覆盖奇案、绿林、野史、仙幻、婚恋、行商、骗术……以曲折情节、生动笔致写尽亘古人性,不但畅销当时,更成为流传四百年的恒远寓言。今日读来,仍不免“惊奇”以至“拍案”。
【编辑推荐】
古典白话小说,到明清而登顶峰,个中翘楚,长有“四大名著”,短属“三言二拍”。明崇祯五年,抱瓮老人选编的《今古奇观》刊行,此为“三言二拍”第一种主要选本,之后,因读者需要、有利可逐,此类选本层出。
读者所以舍全集而取选本,除毁禁因素之外,盖因全集计有一百九十八篇之多,且远远谈不上篇篇可读,选择成本可谓高昂:购得不易,开卷为难,遍阅者更是无几。
“三言”与“二拍”虽常并称,实则秉性颇异,因而并不选做一辑。本辑选自“二拍”,即《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原编著者凌濛初。相对“三言”,其原创成分更高,且多涉市井俗事,实为明末生活之百科式图卷。
选篇标准,首要为“趣味”二字——或情节紧凑、波折密集,或寂静悠远、余韵绵长;题材上,婚恋、行商、绿林、奇案乃至神鬼等兼收并蓄,读来移步换景,总觉新鲜。
文本依据为明尚友堂刻本,另参考诸本,特别是李田意先生辑校本。为保障流畅而专注的阅读体验,删去了冗长且无关的“入话”部分,将个别用字今化处理,且仅对势必影响阅读之处做了简明的注释。
借这本选辑,望能淡化“艰涩”的刻板印象,将“二拍”还原为有趣、有味的好故事。但囿于时代,其中伦理观常悖现世,读者当可体谅。
自“二拍”问世算来,虽历四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但所谓经典恰是如此,纵然千百年过去,读者总不免掩卷感叹:人间悲喜,不外如是。
编者
2023年11月29日 已读
好多年前买的书,最近想清理掉了所以看了一下。因为是古代的故事,糟粕少不了。有些故事读着真是想笑,女棋手下棋输给一个男棋手,于是就要被迫嫁给对方,书里还称赞这是良缘,特别恶心。还有一个女儿为爹兄复仇的故事,女主角名字叫谢小娥,女扮男装在仇人家里做工潜伏多年,忍耐力和决心令人侧目。复仇成功之后众人赞不绝口,感觉他们特别爱看这种女儿为爹复仇的戏码,民国的时候也有一个特别有名的我记得。女扮男装的除了做船夫,还有做秀才;可见古代女性的艰难处境,想进入什么行业必须变换了性别作为前提。而且即便进入,终有一日也要还女儿身,这是没有下文的行动,即便考取功名也无法兑现,最终归宿依然是步入婚姻。
死亡筆記本 愛藏版 3 豆瓣
DEATH NOTE (集英社文庫―コミック版)
作者: 大場鶇 / 小畑健 译者: 張芳馨 東立出版社
名字被寫在這本筆記本上的人類會死…
死神路克把一本「死亡筆記本」掉在人間界。
高中生夜神月在獲得之後,
為了成為新世界的神,他開始肅清兇惡的罪犯。
也成為化名「奇樂」的恐怖存在。
另一方面,因為犯罪者接二連三神秘死亡,
名偵探L展開調查。
月與L…兩人壯烈的對戰自此開幕。
★同時收錄於週刊少年JUMP首度刊載的單回短篇版『DEATH NOTE』。
2023年10月15日 已读
misa的哥特装扮真的太好看了,不知道是小畑健参考过了还是谁要求这么设定的,真的好漂亮好独特。哥特这样暗黑阴沉的风格,与死亡的主题相映衬。
死亡筆記本 愛藏版 1 豆瓣
DEATH NOTE (集英社文庫―コミック版)
作者: 大場鶇 / 小畑健 译者: 張芳馨 東立出版社
名字被寫在這本筆記本上的人類會死…
死神路克把一本「死亡筆記本」掉在人間界。
高中生夜神月在獲得之後,
為了成為新世界的神,他開始肅清兇惡的罪犯。
也成為化名「奇樂」的恐怖存在。
另一方面,因為犯罪者接二連三神秘死亡,
名偵探L展開調查。
月與L…兩人壯烈的對戰自此開幕。
★同時收錄於週刊少年JUMP首度刊載的單回短篇版『DEATH NOTE』。
2023年10月15日 已读
借的猪蹄买的hk发行的大开本,事实证明大开本很有必要,因为字真的太多了,阅读量还不小。再次感叹小畑健的画功。但是由于是粤语翻译有些词语好搞笑,粤味太重了,比如“收声”之类的,还有一个词表示小偷小摸的,我还是google了一下才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忘记那个词是什么了。
悲剧的诞生 豆瓣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赵登荣 漓江出版社 2007 - 2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一鸣惊人的巨作,也是读者理解尼采美学和哲学的入门书,尼采
自称这是一本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艺术家写的书,充满心理学的创见和艺术的奥秘
,是“一部充满青年人的勇气和青年人的忧伤的青年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
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说明了艺术的起源、本质、功用以及人生的意义。
2023年10月15日 已读
不想看了,尼采有恐弱症,他的英雄情结和对女人以及一些弱势群体的厌恶是他的自我投射。他好像很迷恋强烈形式产生的幻象和错觉,如果能生活在美国估计会很快乐,把所有能搞到的精类药物搞到试个遍。并且他喜欢捧音乐而踩其他形式(比如语言、戏剧等),不是很能理解,我认为这都只是表达精神世界的一种形式,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要说先后顺序的话,不知道尼采那个时代如果有影像这种形式他又会怎么排。而且说到音乐表达的情绪,如悲伤喜悦之类,有时候我认为只是一种约定俗成以及刻板印象的集合。或许音乐本身并没有信息,但听者投射了自身的情绪。但是前段时间好爱在抖还有薯上看一些侃爷克隆人还有光明会之类的半真不假的解说,说到音乐的频率让人产生抑郁等的情绪,我又感觉有点道理了(好容易就相信的一个人)。不过尼采的用词好不常见,有点喜欢。
远处的拉莫 豆瓣
8.5 (47 个评分) 作者: 胡迁 译林出版社 2018 - 11
“远处的拉莫在看着你,那是你的神。
你存在的每一秒,被痛苦占据的每一秒,他都在看着你。
有时候你可以感觉到他,但一生只有那么几个瞬间。”
《远处的拉莫》是胡迁离世前留下的一组文学作品结集,收录了其自2017年6月开始尝试的一系列“危险的创作”,如中篇小说《远处的拉莫》, 如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短篇小说《海鸥》,以及他在生命最后一个月里完成却还未及排演的戏剧剧本《抵达》等。对于这段创作过程,胡迁这样写道:“这半年我每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重新尝试不同的越渡,摧毁某种关系进入崩溃边界。酒精是好东西,但直接灌入大脑就不好了。男女情爱的小故事是排遣无聊的,它们无论任何维度都在安全的区域。另一种创作则充斥着危险。”
胡迁赤身赤诚地灼烧自我,将天分和生命力一气呵成转化为语言。这组小说和剧本笔触冷峻干净,读来灰暗,凝重,决绝,荒暴,包容了胡迁在生命最后阶段的隐秘心迹和极致思索,包容了他对文学这件事最认真最虔敬最赤裸的剖白,更包容了对我们所处时代强烈的反思和质疑。他仿佛并没有离开,他只是率先抵达,所有痛苦都化为静默在永恒里的一线光亮,如笔下的拉莫一样,召唤着茫茫人生荒野里我们每一次的跋涉和远行。
本书还特别收录了胡迁生前访谈和完整大事年表。
————————————————————
【名家推荐】
胡迁是一个满怀尊严的人,从他的眼睛就能知道他不寻常的强烈个性。我想告诉你们,我遇到的胡迁对世界怀有辽远广阔的目光……他是最勇敢的电影人。
——贝拉•塔尔,匈牙利导演
胡迁的小说从我初次读到,就如雷电爆闪着天才的光。他是烈性要用那光焰亮瞎观者之眼,要烫伤人,要让人有真实痛感的。他作品中那超荷的忧郁、愤怒,或正是这个国度里的青年切肤、呼吸、每一毛孔感受到的忧郁。我想一百年后,人们观测这个年代的中国年轻人,他们活在怎样的时光?那时是怎样的一种文明?可能并不总是一个解离的、纷乱光影的、楼盘如蕈菇暴长的、选秀节目和无聊大制作电影充斥的时代,我觉得未来的人们,会拿起胡迁的小说,若有所感地读着。
——骆以军,作家
胡迁的小说,你会感受到那赤诚中所迸射出的破坏力,你会获得完整和有效的灼伤,纯正的艺术性灼伤,如同佐罗的签名或V字仇杀队的面具,那是胡迁对艺术这片日渐荒芜贫瘠的领土的贡献。他加重了阴影,他校减了速度。他后视镜,他恶作剧,他思无邪。
——鲁敏,作家
胡迁刚写完的新剧本,叫《抵达》。本来我们要一起弄舞台剧,可他孑然前往,率先抵达。他再不会被消解掉,他再不给你们、我们和这个世界,任何一丝消解他的机会。
——章宇,《大象席地而坐》主演
2023年9月30日 已读
大部分是上班摸鱼的时候看的。摸鱼的时候要看这样行云流水的小说,而不是看辩证理论的书籍。因为我要一边摸鱼一边耳听八方偷瞟桌上的后视镜看看有没有人靠近,所以要看点容易看的东西。好几年前看了《大象席地而坐》时买的纸书,如果我没有买纸书的话估计永远不会再看这个东西了。现在我想把大部分纸书都送走。比较喜欢《海鸥》那篇,半夜看的,总感觉自己成了其中一个杀人同伙。彻夜不眠砍杀了整个厂的员工,但我本来并没有这种意图,只是被领头人胁迫。天快亮的时候昏黄的头脑,苦涩的舌头,还有这无意义的一切隐喻着我的永久性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