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lly - 标记
极简音乐史 Goodreads 豆瓣
西洋音楽史
8.4 (9 个评分) 作者: (日)冈田晓生 译者: 尹宁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9
《极简音乐史》是西方音乐史入门级趣味读物,只要1小时,即能读懂西方音乐史。
你是否觉得古典音乐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在古典乐迷眼里,现代流行音乐是否“缺乏内涵”?其实,各类音乐是相通的,你一定想不到流行音乐的源头竟来自“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早已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文艺复兴以后,音乐走出教堂,音乐家们创作和演奏音乐,同时也在编织历史。
《极简音乐史》作者冈田晓生打破写作旧习,以妙趣横生的文字将音乐与扑朔迷离的历史结合,娓娓道来西洋音乐史的光辉灿烂。有如打开一扇门,让读者领略西方音乐这条泱泱大河。
《极简音乐史》像一本欧洲观光指南, 带你去巴黎找寻肖邦,去威尼斯探访蒙特威尔第,去德国乡下邂逅巴赫。了解音乐史,体味人类历史上美好的音乐,便能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妙风景。《极简音乐史》带你用阅读的方式聆听音乐,从另一个角度碰触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
2022年1月24日 想读
家庭革命 豆瓣
作者: 赵妍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4
至少在近几千年,家庭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世界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载体。在近代中国,家庭却沦为革命的对象。本书研究近代中国的家庭革命,探讨这一反常的现象何以发生及怎样发展。本书不是考察实际生活中家庭功能失调的社会问题,而是讨论读书人看待家庭的眼光的转变。在传统政教体系崩溃的进程中,家庭面临国家、天下(世界)、个人、社会等力量的冲击而丧失了其作为社会基石的地位。家庭革命是相当复杂、深刻的,既包括进步改良之意,也包括根本废除之意。中国在近代国际竞争中的失败,造成读书人不仅激烈质疑传统,也开始对人与人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并试图重新构建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家庭革命虽更多表现为负面的批判和改革,其实集破坏性与建设性于一体。
2022年1月18日 想读
第一等人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宋华丽 后浪 |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 - 2
一段明末清初的历史真相,一部壮烈恢弘的家族史诗
赵世瑜、陶继明作序推荐
嘉定建县800周年特别纪念版
...................
◎ 编辑推荐
☆ 侯家的第一位进士、第一位官员、侯峒曾的曾祖父侯尧封,生平对儿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愿汝辈它日为第一等官,但愿为第一等人。”生活于明朝末世的侯家子孙,一直用思想、用行动践行这一目标。
☆ 明末清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腥风血雨让嘉定遭受了从未有过的打击。《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在朝代鼎革的大时代背景下,从小处着眼,用鲜活、珍贵的细节,还原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瞬间,让读者可以从一个家族的荣辱变迁,窥见中国一个时代的动荡与革变。
☆ 嘉定,古称“疁城”,今属上海市嘉定区。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嘉定建县的申请正式获准,以年号为名。本书出版之时恰逢嘉定建县800周年,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 北京大学历史系赵世瑜教授、上海市嘉定地方史专家陶继明作序推荐,复旦大学历史系冯贤亮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周绚隆联合推荐。
◎内容简介
侯氏家族是嘉定明代中叶至明末的名门望族,忠烈之门。侯氏起始于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以读书科举起家,终达“一门三进士”的辉煌。“第一等人”,是侯氏家族中的首位进士侯尧封的人生追求和宏大理想,后来成为侯氏的家训。《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以侯氏家族的侯峒曾为中心人物,广泛搜罗前人未用、少用的史料,试图还原一段尘封的真实历史,用鲜活、珍贵的细节消解由来已久的模式化人物形象。时代的更迭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碰撞出无数令人唏嘘的细节,让今人感同身受。通过这个故事,读者也可以具象地窥见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生活。
◎ 名人推荐
之所以说本书适合于大众阅读,并不是说本书没有学术性,因为作者毕竟受过专业训练,利用了大量文献,比如地方志、侯峒曾的文集,等等……根据这些原始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发挥。这种叙事风格很类似朱东润先生的传记文学,读过《张居正大传》和《陈子龙及其时代》的读者一定熟悉这种传统。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全书尽管写了侯氏家族的兴衰,涉及侯氏家族中许多人物的荣辱浮沉,但落笔以侯峒曾、侯岐曾兄弟为轴心,主从分明,不蔓不枝;此书的语言和文风有欧化的印痕,明显受到海外汉学家史景迁的影响,将严谨与通俗相结合,辅以合理的推理和想象,注重文学性、故事性,注意打捞历史深处那些令人忽视的细节;作品巧妙地模糊了历史与文学的边界,将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使严肃而沉重的题材鲜活起来,读之觉得生动、细腻,有很强的可读性……
——陶继明(上海市嘉定地方史专家)
2022年1月18日 想读
危险的愉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7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贺萧 译者: 韩敏中 / 盛宁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7
《危险的愉悦》是一部上海娼妓业史话,但它是产生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史学著作,得益于20世纪后半叶丰富的理论探索、思想对话与多重视角,作者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中“下属群体”概念等的影响,将“史料”和自己所生产的“历史”都看作是无比生动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中的对话、商谈、记忆、建构、创造活动。《危险的愉悦》分五大部分,共15章,论述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初100年间,“娼妓”问题在各个层面上如何扭结了民族意识、政治权力关系、商业和经济利益、强国方针、社会改革、民族心理、欲望和恐惧、社会性别构造等等的丰富的语义场,成为相当核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危险的愉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者。
2022年1月18日 想读
北京的人力车夫 豆瓣
Rickshaw Beijing: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 1920s
作者: (美) 史谦德 译者: 袁剑 / 周书垚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 - 9
1920年代,革命、战争和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混乱。与这场巨变相关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城市中。被铁路、电报、共有的城市心态捆绑在一起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形成了一个竞技场,市民们对当时的一些大问题争论不休——寻求社会和谐与国内和平、保卫人民和国家主权、追寻一个独特的现代中国社会。人们卷入了这些冲突,因为他们知道,军阀的来来往往、抗议者的游行、知识界的言论、工厂的开闭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史谦德检视了1920年代的北京居民如何应对由流动的士兵和政客,以及思想、资本、技术的剧烈运动所造成的变化,剖析了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城。通过考察人力车夫、警察、工人、僧人等群体的政治经历,史谦德揭示出时代的力量是如何被普通人深刻感受的。这幅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城市社会的群像,强调了经过群众运动、集体政治以及混合了戏剧、示威活动、报纸和茶馆社交的城市文化训练后的普通市民日益成长的政治成熟度。令人惊讶的是,在吸收新的生活、工作和政治参与方式的过程中,旧社会中的很多东西都被保留了。一切似乎都变了,但一切似乎又都没变。经过动荡的年代,北京在地方和大众政治的基础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将行会和士绅精英的传统世界与社团主义和干部的现代世界连在了一起。
2022年1月18日 想读
蒙马特遗书 豆瓣
7.4 (41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7
【内容简介】
“人生真的没有拯救吗?我不相信。”
一九九五年夏天,台湾作家邱妙津在巴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蒙马特遗书》的二十一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邱妙津的这些文字,记载了她的勇气与奔赴,也记载了她的困惑、碰壁与绝望。她以真切沉痛的身心经验思考并重建爱的法则,思考爱与死、生命与艺术的关系。《蒙马特遗书》提及的大量西方艺术电影与经典文学,构成一条条幽深的秘密小径,展示了邱妙津精神世界的成长谱系,是台湾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映照,透过它,亦可见证深邃的时代风景。
《蒙马特遗书》已成为华语世界一部女性文学经典,对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唯有最真诚的艺术精神才能安慰人类的灵魂。
“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遗书》的赞叹。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末华文世界绚烂传奇的女性作家邱妙津最后的书信体小说,二十一封向世界告别的忏情书信。蒋勋、骆以军、陈雪、赖香吟诚挚推荐,“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邱妙津是震动台湾的一代传奇,用生命创作的天才,她以凌厉激烈的才华横空出世,又决绝惨烈地毅然与人世告别。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蒙马特遗书》是她告别人世的心路剖析,以青春生命与浓烈情伤锻铸的忏情书信。如巴洛克音乐赋格般,展示一个青年艺术家关于爱与死、生命与艺术的璀璨星空描图,其中如花般灿烂的意志让人深深震动却又如此难以承受。
★“人生真的没有拯救吗?我不相信。”一位青年艺术家对爱与生命的终极探索,一部震撼人心的爱的圣经,青年们心中的经典。——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以强悍的勇气重建爱的法则,以死亡的决绝与纯粹,见证爱的不朽不灭。“爱不只是情感、情绪、热情,爱其实真正是一种‘意志’。”一位青年艺术家纯粹而炽热的爱欲渴望,一个年轻人的自我建构与自我毁灭。她誓言用一生来证明自己的爱与美,最终永恒回归了艺术家与爱人者身份。
★“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一部灵魂的复写本,一种炽烈迫人的激情,“也许自三岛由纪夫之后,没有其他作家如此毫无怜悯地撕掉真实自我的面具了。”——关于爱,关于忠诚,关于背叛,关于艺术,关于心灵,关于命运,一个年轻人对生命深邃、高密度的挖掘,一部纯粹的作品。唯有最真诚的艺术精神才能安慰人类的灵魂。“人生何其美,但得不到也永久得不到,那样的荒凉是更需要强悍的。”永恒的爱情追求已不可得,如今她只追求永恒,展现自我。
★精装纪念典藏版,金鼎奖年度推荐优良好书,《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开卷八分钟》推荐,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出版,备受赞誉。——《蒙马特遗书》已被翻译为英语、法语、德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2014年,《蒙马特遗书》列入《纽约书评》“经典重现”( NYRB Classics)出版,邱妙津是该书系继张爱玲之后第二位华语作者。作家骆以军和赖香吟分别以小说《遣悲怀》《其后》缅怀与致敬邱妙津。
2022年1月13日 想读
盲刺客 豆瓣 Goodreads
The Blind Assassin
9.0 (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韩忠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7
这是一部结构奇巧、故事里套故事的小说。小说有两个女主人公,一个是劳拉,小说一开始就在车祸中死去;另一个是她的姐姐艾丽丝,生活在死者的阴影中,回忆着 快被湮没的往事。有关盲刺客的故事是劳拉生前写的,描述了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一个富家小姐和一个在逃的穷小伙子的恋情。同时,这对恋人想象出了发 生在另一个星球上的故事。这个虚构的故事里充满了爱、牺牲与背叛。而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艾丽丝嫁给了富商理查德,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桩美满的婚姻,殊不知,理查德将魔爪伸向了小姨子劳拉,于是,劳拉的车祸令人产生了怀疑……
2022年1月12日 想读
西文字体的故事 豆瓣
7.4 (15 个评分) 作者: 厉致谦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 - 4
厉致谦的《西文字体的故事》分三个部分:“字母与字体”、“字体基础知识”和“著名字体”,读者可以从任何一篇开始阅读,也可以按照顺序阅读。这是本普及性读物。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论年龄、职业、学历,如果有兴趣一读,或许能增添一些发现生活的乐趣。在本书中,作者试图编织起一张相关字体的知识网络,或是通过体察字体,言说开去;或讲述其他,引入字体。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 豆瓣
作者: 陈平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7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共分九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梳理侠之观念的形成,探讨唐宋以迄于20世纪武侠小说的发展;二是横向探讨武侠小说中行侠的手段、主题、背景及过程。全书将小说形态学的研究与文化发生学的探讨相结合,是一部视野广阔、研究扎实的武侠小说研究著作。本书1992年初版,从初版到现在,中文版已是第6个版本。这本书是陈平原学术著作中的畅销书。英文版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白俄罗斯文版入选“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
2022年1月6日 想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豆瓣 Goodreads
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8.0 (541 个评分) 作者: 【英】罗伯特·戴博德 译者: 陈赢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 8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它基于TA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2021年12月31日 想读
张协状元校释 豆瓣
作者: 九山书会 / 胡雪冈校释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 8
《张协状元》 中国宋元南戏作品。南宋时温州九山书会才人编撰。载于明《永乐大典》第13991卷,今存全本。写书生张协赴考遇盗,得贫女相救,后结为夫妇。张协中状元后,虽拒绝枢密使王德用的招赘,但贫女寻夫至京,嫌她“貌陋身卑,家贫世薄”,不肯相认,竟于赴任路上剑劈贫女。后贫女为王德用收为义女,终于重圆。此剧与久已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等作品一样 ,写男子发迹负心主题。贫女勤劳善良,严斥张协忘恩负义,楚楚动人;而张协则心狠手毒,名利熏心,但最后大团圆结局,削弱了作品的感人力量。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贯串主线清晰,曲文质直浅近,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气息,提供了不少早期南戏的戏曲史料。
2021年12月30日 想读
叫魂 豆瓣 Goodreads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9.1 (35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5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清高宗弘历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然而在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从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冲击到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在讲述叫魂故事的过程中,《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重在讨论这背后的历史意蕴。叫魂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
2021年12月10日 想读
烟花三月 豆瓣
作者: 李碧华 花城出版社 2005 - 5
该书讲述一位曾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被骗到湖北当慰安妇的78岁老妇袁竹林、一心寻找被迫分离的老伴廖奎的故事。李碧华在书中纪录了从她被袁竹林感动、愿意帮她完成寻人心愿、到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与途径,帮助现居武汉的袁竹林找到已迁至山东的廖奎的全过程。找到廖奎时他已双腿残疾,李碧华直到最后都陪伴袁竹林全程走完这一段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寻人旅程。
小说家李碧华在这本书里放弃了瑰丽的文字,追踪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却还是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文学技巧。书中最珍贵的是作者与主角之间的互动及情感介入,其意义超出单一的历史事实,袁竹林的故事其实是日军侵略中国期间20万中国慰安妇的缩影。
2021年12月10日 想读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豆瓣 Goodreads
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7.6 (20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 译者: 张世胜 / 谢莹莹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 一场回归语言本质的冒险
◎ 一个在焦虑和孤独中渐渐迷失自我的人
◎ 维姆·文德斯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 维姆·文德斯最爱的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追随的偶像
◎ 本书为小说集,由四篇小说组成,包括《守门员面对 罚点球时的焦虑》《监事会的欢迎词》《推销员》和《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
在标题故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守门员。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最后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
在小说中,汉德克以其他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执念,以外在连续事件的极为细微的描素,传达约瑟夫•布洛赫注意力的偏差现象,小说中带有一股侦探悬疑的气氛。
◎ 每一个句子都极美好,句子排列的顺序突然会变得引人注目。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一个句子如何从这处流向他处。那种写作的精确也足以给我拍片的灵感。
——维姆•文德斯
◎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
——《纽约时报书评》
2021年12月2日 想读
The 4-Hour Work Week 豆瓣
作者: Timothy Ferriss Vermilion 2008 - 4
Tim Ferriss has trouble defining what he does for a living. Depending on when you ask this controversial Princeton University guest lecturer, he might answer: ‘I race motorcycles in Europe’ ‘I ski in the Andes’ ‘I scuba dive in Panama’ ‘I dance tango in Buenos Aires’ He has spent more than five years learning the secrets of the ‘New Rich’, a fast-growing subculture that has abandoned the ‘deferred-life plan’ and instead mastered the new currencies – time and mobility – to create a new way of living. Why wait a lifetime for your retirement when you can enjoy luxury now? Whether your dream is escaping the rat race, experiencing first class world travel, earning a monthly five-figure income with no management, or just living more and working less, this book is the blueprint. Join Tim Ferriss as he teaches you: - How to outsource your life to overseas virtual assistants for $5 per hour and do whatever you want - How blue chip escape artists travel the world without quitting their jobs - How to eliminate 50% of your work in 48 hours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a forgotten Italian economist - How exchange your career for life for short work bursts and frequent ‘mini-retirements’ - How to train your boss to value performance over presence, or kill your job (or company) if it’s beyond repair - How to cultivate selective ignorance – and create time – with a low-information diet - How to get free housing worldwide and airfare at 50-80% off - How to fill the void and create a meaningful life after removing work and the office Learn about this and more to live the life you want – now.
2021年11月26日 想读
寂寞的游戏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3 (369 个评分) 作者: 袁哲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9
☆ 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
☆ 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 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一届做書奖 年度原创小说
用纯真的双眼捕捉孤独的角落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
台湾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得主
………………
※编辑推荐※
☆ 袁哲生以冷静节制的短篇小说风格和骆以军并列为台湾196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也是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 ”的两位作家之一,还影响童伟格、甘耀明、高翊峰、王聪威等一批台湾年轻作者,如果,袁哲生继续写下去,或许他会是当今台湾最杰出的小说家……
☆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写作者在书写上只留下八分之一给读者,另外八分之七则隐匿其踪。向来崇拜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袁哲生,也在这本《寂寞的游戏》展现出一种专属于他自己的冰山书写。通过一贯冷静的文字、简约的结构,他留下十分之一的部分;字里行间的处处留白,则隐藏十分之九的深邃意涵让读者自行摸索。当读者感受到那十分之九时,袁哲生的文字意义才真正展现出来。
………………
※内容简介※
在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的《寂寞的游戏》中,袁哲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人际情感,例如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年少时同学之间的友情,或是两人结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这种“生而为人必定面临的困境感”,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孤独的感觉。寂寞、孤独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基调,也是许多作家竭力描述的情感,但是,当我们在《寂寞的游戏》中仔细品味袁哲生冷静节制的文字后,终将会发现一种袁哲生独有的寂寞书写。
………………
※名人推荐※
在袁哲生最好的作品里,他显然不满足于白描人生片段而已,而要借叙述的形式,表达更复杂的看法。这使他得以超越写实模拟的限制,曾获大奖的《送行》正是如此。故事中的父亲带著小儿子坐火车,为落网逃兵的大儿子送行;之后小儿子再到海港送别父亲。如是辗转,人物关系渐行渐远,叙事力量也越来越淡。一篇讲亲情的小说,竟反衬出天地不仁,何以为寄的孤绝感。亲如骨肉,又能如何?
——文学评论学者 王德威
《送行》的作者对文字有极其精到的控制力,使读者一直处于某种“距离”之外的冷静状态。刻意压低抹淡的腔调反而令港式小镇里浮来游去的小人物因面目模糊而益显卑微、落寞。作者大量使用的白描笔触非但不会由于“没有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而流于空疏,反倒经由人物错身而逝的际遇、彼此不相连缀的动作、遭遇来交叠衬显出作者尤深的关切——人类存在的断片性和疏离性。
——当代华文作家 张大春
他用强烈的表达意愿,代替节制和省略。他想把个人的感受和社会的现状融合在一起,成为文学的一体。但是,他并未忘却隐藏的工夫。他想在表露和隐含之间,求取平衡。他用丰富而正确的现实描述,来建立他的作品的架构。他也了解,要进入社会的深处,才能追求到他的目标。
——台湾小说家 郑清文
2021年11月22日 想读
你踩过天鹅尸体吗 豆瓣
きみは白鳥の死体を踏んだことがあるか(下駄で)
6.2 (11 个评分) 作者: [日]宫藤官九郎 译者: 代珂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8
【编辑推荐】🦢
★ 宫藤官九郎
“宫九出品,必属精品”
豆瓣高分日剧《海女》《虎与龙》《对不起青春》《木更津猫眼》《我家的故事》《池袋西口公园》《宽松世代又如何》鬼才编剧,日剧圈顶级流量yyds
★ 第一部自传式小说
“青春爆笑羞耻秘密初次大公开”
热血、摇滚、悸动 、搞笑、考试、荷尔蒙、白日梦、性幻想……
原来那些日剧的经典桥段是这么来的啊!!
★前卫吸睛的装帧与插图
“宫藤官九郎、星野源等所在剧团‘大人计划’,亲自操刀内页插图”
比涂鸦还要放肆的画风,不要错过~~
★一次青春澎湃的沉浸式日剧体验
“摇滚青春,再次沸腾”
经典台词频频输出,情节发展意料之外
人物关系伏笔迭起,追剧体验效果拉满
★全网安利宫藤官九郎中
“简体版终于来了——”
宫崎葵:“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都会变成宫藤的粉丝吧!”
【内容简介】🦢
“咚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三分羞耻、七分爆笑、十二分热血的自传式青春物语!
在只能以冬季天鹅为傲的日本东北小镇,我就读于秉承“质实刚健”的校训、学长学弟制盛行的男子高校。我每天被学长欺负,没有女同学喜欢,连死党也不在同一所学校,北野武的深夜广播是心灵唯一的慰藉。我想组一支摇滚乐队、想离开小镇去东京、想加入“北野武军团”……
在这看不到尽头的无聊日子里,一个极度迷恋天鹅的大叔成了我的倾诉对象。“天鹅大叔”看似不合群、不靠谱,但总能在我犹豫不决时大力推我一把。在他的陪伴下,我度过了磕磕绊绊、笑料百出、充满烦恼和汗渍味的高中生活。
谁说成年人就没有青春期了?!
青春是不会毕业的!人生惊喜或意外请放马过来吧~
2021年11月22日 想读
帕佩撒旦阿莱佩 豆瓣
Pape Satàn Aleppe .Cronache di una società liquida
6.9 (12 个评分)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译者: 李婧敬 / 陈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1
当社会失去牢固的支撑,像液体般流动,
身处其中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 ∽ ∽
翁贝托·埃科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于埃科去世一周后在意大利出版,是埃科生命中最后15年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思索,天马行空,妙趣横生,除却睿智的思考、犀利的评判,亦 有“老顽童”式的奇思妙想。

“帕佩撒旦阿莱佩”出自但丁《神曲·地狱篇》第七歌冥神普鲁托,没有确切的含义,却令人联想起各种稀奇古怪的事物,契合这本书包罗的天马行空的话题。副标题“流动社会纪事”点明翁贝托·埃科对当今社会的反思和评价。在流动的社会里,没有任何坚固的东西作为支撑,是一个失去了所有价值和参照,没有归属感的社会。
∽ ∽ ∽
“ 埃科是一位人道主义者。面对人世,他的视野开阔而幽默……埃科证明了同一位作家可以取悦多层次的读者……看一个思路开阔、逻辑清晰的头脑,如何建立论点,或发表犀利的声音,是阅读本书的最大乐趣。此书是埃科对当代社会的荒诞与流动性的观察,有许多乐趣,亦有许多启发。”
——《出版家周刊》
2021年11月16日 想读
JavaScript百炼成仙 豆瓣
作者: 杨逸飞 2021 - 6
这是一本讲解JavaScript编程语言的技术书籍,只不过,本书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手法。如果你厌倦了厚厚的、如同字典般的编程书籍,不妨尝试一下新的口味!通过本书,你可以领悟到JavaScript的函数七重关秘籍;通过本书,你可以轻松学会使用jQuery操作DOM对象;通过本书,你可以学会目前流行的Vue基础语法;通过本书,你还可以学会最新的ES6常用语法。 本书可作为JavaScript初学者入门的趣味读物。
2021年11月13日 想读
Why Buddhism is True 豆瓣
8.8 (13 个评分) 作者: Robert Wright Simon & Schuster 2017 - 8
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is a 2017 book by journalist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 Robert Wright. As of August 2017, the book had peaked at The New York Times No. 4 bestseller in hardcover nonfiction.
In Why Buddhism is True, Wright advocates a secular, Westernized form of Buddhism focusing on the practice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stripped of supernatural beliefs such as reincarnation. He further argues that more widespread practice of meditation could lead to a more reflective and empathetic population and reduce political tribalism. In line with his background, Wright draws heavily on 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o defend the correctness of Buddhism's diagnosis of the causes of human suffering. He argues the modern psychological idea of the modularity of mind resonates with the Buddhist teaching of no-self (anatman).
2021年10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