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 豆瓣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提摩西·加尔韦 译者: 于娟娟 华夏出版社 2013 - 1
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双方都是高手,旗鼓相当,是什么因素决定谁最终获胜呢?美国运动心理学第一人、教练技术的先驱提摩西·加尔韦,30年来致力于探索体坛顶尖选手最终制胜的心理秘密。
他发现,赛场上的选手在进行激烈的外在比赛时,内心还进行着一场内在比赛,内在比赛要克服的目标,就是心中的负面心理习惯,正是这些习惯让选手与胜利失之交臂。心魔才是取胜最大的障碍。要想赢得比赛,秘诀就是不要过于执念,如果选手能够克服内在障碍,身心合一,就会产生真正的求胜欲望,释放出全部能量,实现惊人的突破。提摩西•加尔韦据此发展出一整套赢得内在比赛的诀窍。
本书不仅适合教练员、运动员,更适合那些希望在人生中不断获得突破和成长的人们。
价格游戏 豆瓣
作者: 利•考德威尔 译者: 钱峰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2
看巧克力茶壶掀起市场狂潮
身经百战的作者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在本书中讲述了一则让人欲罢不能的商战故事:麦琪和她的巧克力茶壶.
经济学家麦琪办起巧克力茶壶工厂,准备向消费者推出一款闻所未闻的新产品:巧克力茶饮。一路上,有勇有谋的麦琪为她的新产品披荆斩棘。她利用店内的茶壶陈设方式对顾客进行价格洗脑,为扩大消费群体而举办的花园茶会成效斐然,她用来对抗夙敌的妙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后来,麦琪隐退江湖,巧克力茶壶公司则成了商界传奇。作者不仅借麦琪之口道出了诸多颠覆经济学常识的新鲜观点,还随着故事发展,逐步教导教读者如何在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巧用定价策略。
制定价格是一场心理战,本书就是要教你如何将这种定价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获得最多的商业利润。它给老板和销售人员带来独特的视角,并向他们发出呐喊:是时候告别“成本加利润”的愚蠢策略,将定价主导权从会计师和该死的计算器手中抢回来了!
重拾交谈 豆瓣
Reclaiming Conversation
作者: [美]雪莉•特克尔 译者: 王晋 / 边若溪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8
【编辑推荐】
你是否常常遁入虚拟世界,不断粉饰那个网上那个不够真实的自己?
你是否常常突然觉得无聊,时不时就要拿起手机翻翻这儿看看那儿?
你是否常常在逃避尴尬时,宁愿发条消息写封邮件也不愿打个电话?
也许当你抱着大腿躺赢时,你已忘了如何开启一场倾心的真诚交谈!
文津奖获奖图书《群体性孤独》作者雪莉•特克尔新作!
凯文•凯利鼎力推荐!
胡泳、姜奇平、彭兰、万维钢、王煜全、周逵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科技包围的世界,我们时刻都在交流。为了“永远在线”,我们牺牲了面对面的交谈。我们彼此背离,却去亲近手机,我们的心永远都在别处。若要感同身受,要成长,要爱人与被爱,要获得衡量自己或他人的能力,要完全了解并融入周围的世界,我们必须交谈。交谈是我们所做的最具人性,也是最通人情的事。我们因为对科技的热情而远离面对面的交谈。不过,事实证明,在教育领域,交谈是最佳的沟通方式;在工作场合,交谈有利于公司的盈利。
远离交谈的代价随处可见。在饭桌旁,孩子们要和手机争夺父母的注意力;朋友们学会了新的策略,知道当身边的人每每查看手机时该如何让交谈继续下去;在工作岗位上,我们退隐在自己的电脑前,忘记了正是饮水机旁的交谈才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会在网上分享他人认同的观点,这是一种回避真实冲突、回避公共场合面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时刻在线,把独自一人看成是科技应该解决的问题。独处和自省时的自我交谈已濒临灭绝。
现在我们正处于危急的时刻,但好在我们是有适应性的。当我们为自己和孩子提供交谈空间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深刻地了解彼此以及周围的人,也可能重新发现自我。通过多年的研究,雪莉•特克尔提出了支持交谈的理由。科技影响了我们的同理心,而同理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过,我们可以抓住时机:交谈就在那里,等待我们重拾。数字社会的人际关系日渐疏离,解决之道就是谈话疗法。
清醒思考的艺术 豆瓣 Goodreads
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52 Denkfehler, die Sie besser anderen überlassen
7.5 (40 个评分) 作者: [德] 罗尔夫·多贝里 译者: 朱刘华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本书的作者罗尔夫•多贝里讲到自己曾与一名美国友人分享发现——小概率事件往往具有颠覆全局的破坏力。这个美国人后来据此写了一本书成为大畅销书,此书就是《黑天鹅》,那个美国人叫纳西姆•塔勒布。于是,多贝里决定自己写一本书,这就是在德国率先超越《乔布斯传》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本书。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用这句话来描述人类为思维错误所累的情形,也十分恰当精到。思维错误、认知陷阱就像是伴生于人类,细追究起来无处不在,不经意之时又无迹可寻。难道人们注定就要戴着无形的“有色眼镜”看世界吗?不,人们可以思考自己的思考,拒绝思考被污染。
作者博览群书,以显微镜般的观察发现人们常犯的思维错误,并一一列出。当明白了错误的思维是如何发生后,人们就有可能远离思维陷阱。如果说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那么,熟知了思考方式的隐形陷阱,人们就会犯错更少,从而离成功更近。
作者既有锐利的观察,又有出色的讲故事能力。他引用生活趣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爱情关系、人际关系、投资之道、心理实验等论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雄辩地指出思维之错的错在哪里,并且还给出了纠正的办法。人性的弱点在《书》中完全呈现,是在自己的反思中进步,还是抓住别人的弱点进攻,全在于读者自己的理解和决定。
高敏感是种天赋 豆瓣
Highly Sensitive People in an Insensitive World
6.6 (48 个评分) 作者: [丹麦]伊尔斯·桑德 译者: 李红霞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为什么常觉得自己事情做不好、在人前丢脸?
大家都说我太敏感、玻璃心、想太多!这是我的问题吗?
敏感不是缺陷,而是神赐给你的最特别的礼物。
你是否常有下列这样的心情:
•不想给人添麻烦
•需要独处
•容易有罪恶感
•曾为他人眼中的小事深受打击
•面对大量信息时容易焦虑
• 讨厌到人多的地方
•觉得自己做不好事情
◎别让自己的五种感官受到过度刺激
◎受到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在世界
◎爱自己,保护自己
◎练习对自己仁慈
◎练习跟自己和解
◎勇敢做自己,并为此感到喜悦
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俘获全世界敏感族的心理课,狂销全球美、英、德、法、日、韩等18国语言版权!用19个方法面对自己、向外沟通,你就是你,勇敢享受与众不同的天生才能!
Mastery 豆瓣 Goodreads
Mastery
作者: Robert Greene Viking Adult 2012 - 11
Each one of us has within us the potential to be a Master. Learn the secrets of the field you have chosen, submit to a rigorous apprenticeship, absorb the hidden knowledge possessed by those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surge past competitors to surpass them in brilliance, and explode established patterns from within. Study the behaviors of Albert Einstein, Charles Darwin, Leonardo da Vinci and the nine contemporary Masters interviewed for this book.
The bestseller author of The 48 Laws of Power, The Art of Seduction, and The 33 Strategies of War, Robert Greene has spent a liftime studying the laws of power. Now, he shares the secret path to greatness. With this seminal text as a guide, readers will learn how to unlock the passion within and become masters.
From the Trade Paperback edition.
情绪勒索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周慕姿 译林出版社 2018 - 6
“我把这辈子的希望都放你身上。你怎么忍心让我失望?”
“你把孩子给保姆带。你真自私,你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们就分手。”
“我看你资质不错,才想让你多做一点事,栽培你。别忘了,你试用期还没过。”
以上这些例子,你是否非常熟悉?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说明你未曾察觉的“情绪勒索”,已经深深潜伏于你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正是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对话,在缓缓掐住我们的脖子,让我们无法呼吸的。
周慕姿心理师准确地剖析了情绪勒索互动的全貌,并精心建立了积极应对情绪勒索的各类搭配练习,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帮助每一个深陷其中的读者有效摆脱情绪勒索困境。
从事情商教育多年,我发现来自父母的情绪勒索行为,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特别负面的影响。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情绪勒索,从自身情绪管理及情商成长开始,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勒索者或被勒索者,帮助孩子成为人格健全、心理成熟的人。
——张怡筠博士(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
你用对专注力了吗? 豆瓣
The Open-Focus Brain
作者: 吉姆·罗宾斯(Jim Robbins) / 莱斯·斐米(Les Fehmi, PhD) 译者: 谢瑶玲 橡树林文化 2009 - 8
本书呈现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专注方式,可能在我们的健康和福祉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根据临床心里学家暨研究员的莱斯.斐米博士(Les Fehmi, PhD)所言,我们许多人都陷于「狭隘焦点专注」中:一种紧张、压缩、存活的专注模式,使我们处于长期压力的状态,而这正是许多常见病症的根源,包括焦虑、躁郁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与压力相关的偏头痛等等。斐米博士解释,为了改善这些症状,我们必须学习回复一种放松、分散、并有创造力的专注形式,他称之为「开放焦点」。
本书文字流畅,充满爆发力,对如何转移到一种更沉静、开放的专注形式,以降低压力、改善健康、并增强表现,提供直截了当的解释和简单的练习。《大脑专注力》包含八种主要的专注练习,附带录音CD,作者藉由这些练习,导引读者进行基本的开放焦点训练,可以规则地加以运用,以增进我们的健康和福祉。
斐米博士写道:「人人都有能力疗治他们的神经系统,消除疼痛,放慢但成就更多,更深刻地体会人生——简而言之,戏剧化地改善他们的人生。」读者最后可以学到斐米博士提供给数千位客户的技巧,同样不用药物,安全又有效,并获致显著且长期效果的技巧。
【本书特色】
◎舒缓躁郁、焦虑和注意力缺陷障碍
◎减轻与压力相关的慢性病痛
◎提升心灵与身体的表现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豆瓣
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
8.6 (105 个评分) 作者: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冯倩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6
我在家里住了16年,父亲不在工厂轮班,就在教堂。母亲整夜醒着,终日抑郁。我上学,去教堂,跑进山间,秘密地读书。我自幼便学会隐蔽。藏匿我的心。掩饰我的想法。
我母亲不热爱生活。她不信有任何事会使生活变得更好。她曾对我说,宇宙是一个浩瀚的垃圾桶。我想了一会儿之后,问她桶盖是 关着还是开着。
“关着的,”她说,“没人逃得了。”
-
我就是没法活在一个合上盖子的浩瀚的垃圾桶里。
===========
★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自传
★ 生命不只是一支从子宫飞往坟墓的时间之箭。照自己的意愿活得头破血流,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浅薄生活
★ 《卫报》《环球邮报》年度好书
★ 《纽约时报》年度重点推荐图书
★ 获兰姆达文学奖
===========
★ 像刀一样锋利,像孩子的眼睛一样纯粹。——《每日电讯报》
★ 也许她曾经有机会可以既快乐又正常,但那就不是珍妮特·温特森了。——《星期日泰晤士报》
★ 一本区别于传统自传的回忆之书,一本和《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一样充满力量的成长之书。——《纽约时报书评》
张悦然、蒋方舟、任晓雯、刘瑜一致推荐的当代英国天才女作家。《纽约时报》《卫报》《环球邮报》推荐图书!
25岁时,珍妮特·温特森用《橘子》一鸣惊人;52岁时,她回访过往的伤痛,书写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橘子不是weiyi的水果》中不动声色的幽默,其实是作家真实伤痛的保护色,如果说温特森的小说中发生了什么挫折和不幸,相对应的现实只会更坏、更糟……温特森开放且坦诚地剖析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受伤的童年往事、压抑痛苦的少年生活,是之后的人生中走不出的阴影,也意味着磨砺和成就自我的可能。正如《泰晤士报》中所说:“也许她曾经有机会可以既快乐又正常,但那就不是珍妮特·温特森了。”温特森走出创伤的阴影,用勇气、爱与写作锻造并成就自我,正如温特森在书中所说:“无论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不是用自我为中心的方式,那将会与生活和爱背道而驰,而是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回忆录,一本充满勇气与力量的成长之书,更是一本充满启发性和智慧的人生之书。
2019年5月17日 已读
[2018豆瓣年度读书榜单]
唔,终于。到最后几章又是舍不得读完的状态,然后今晚终于看完了。“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末尾她这样写到。我只能说我太喜欢了,细腻碎片情绪化的表达,一点点撕扯回忆痛苦不安,很神奇的在这种直面感受的旅程了得到治愈,或许是负负得正吧。晚安。
@实体书 女性 心理学
依恋与亲密关系 豆瓣
Hold Me Tight:Seven Conversations for Lifetime of Love
作者: [加] 苏·约翰逊 译者: 黄志坚 / 李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8 - 4
先贤哲人自古讴歌爱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然而,一旦恋爱中的两个人步入平淡期,互不理解,甚到争吵冷战便不期而到。事实上,此时伴侣之间的爱恋依旧是主旋律,只是熟悉的两个人,期待对方更多的理解,才造成了关系的紧张。
在本书中,作者呈现了伴侣互动中经常会出现的种种恶性循环,并给出如何走出这种不良互动泥淖的良方。不断实践,便可以让爱情保鲜,让婚姻美满。原来,我们不必煞费苦心地提升争辩技巧,也不需分析童年创伤,更不必为创造浪漫而大费周折;我们需要的是认清我们与伴侣之间的情感依恋部分,能够敞开心扉,懂得互相理解与回应。作者将伴侣需要做的事情归纳为辨识魔鬼式对话、寻找伤痛之处等七种对话方式,这便是本书对话的核心内容。
本书不仅适合于夫妻、伴侣提升生活质量,也适用于个体咨询师和家庭婚姻咨询师帮助自己的来访者看到其伴侣互动中发生的事情,从而提升关系。
孤独症儿童游戏与想象力(第二版) 豆瓣
Play and Imagina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econd Edition
作者: [美]帕梅拉·J.沃尔夫伯格(Pamela J. Wolfberg) 译者: 马安迪 / 索燕京 2017 - 8
《孤独症儿童游戏与想象力》这部现代的经典著作仍然是继续努力开发孤独症儿童整合性同伴游戏课程的基础。精心修订的第二版旨在反映孤独症领域中所取得的重大新发展。值得注意的增补文本包含了对整合性游戏团体(IPG)模式及其相关研究的更新说明;按从过去到现在的顺序考察了孤独症和游戏的本质,以及孤独症发病率、诊断和症状特征的主要更新,并且还对游戏干预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孤独症大脑:对孤独症谱系的思考 豆瓣
The Autistic Brain: Thinking Across the Spectrum
作者: [美]天宝·格兰丁(Temple Grandin) / [美]理查德·潘内克(Richard Panek) 译者: 燕原 华夏出版社 2016 - 1
在《孤独症大脑:对孤独症谱系的思考》一书中,天宝介绍了孤独症领域神经影像学和遗传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对她的大脑扫描结果的分析,连接起大脑科学研究和谱系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她带领我们去会见这个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和孤独症患者,探索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天宝也着重强调了长期以来被忽略的感知觉问题,以及如何抛开泛泛的诊断标签,着眼于特定的孤独症特征进行疗育。最激励人心的是,她认为在教育孤独症谱系儿童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他们的缺陷,还要利用科学成果去发现他们长期被忽略的优势,用新的眼光开发出他们为社会做出独特贡献的能力。
从就业于硅谷的阿斯伯格成年人到无口语的严重孤独症儿童,天宝深刻了解“谱系”这个词代表的真正含义。这本书来自这个领域最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声音,值得每一位关注孤独症谱系的人阅读。
我们为什么不说话 豆瓣 Goodreads
Animals in Translation: Using the Mysteries of Autism to Decode Animal Behavior
9.3 (11 个评分) 作者: Temple Grandin / 约翰逊 译者: 马百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草原上的骏马,牧场上的牛羊,荒原里孤独的狼
还有你怀里懒散的猫……
千百万年来,这些无语的精灵与人类相处,或为伴侣,或为朋友,或为敌人……
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对阳光如何感受?他们对声音如何倾听?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们的沉默和思虑,他们的自我和他者,他们的好奇和恐惧,他们的爱情和痛苦,他们的智慧和天才,他们的判断和决定,甚至他们的理智和存在……
天宝·葛兰汀,一个从自闭症——世界的另一端——脱困而出的女子,也是世界知名的动物学家,以自闭者独特的内心奥秘,为我们解码惊心动魄的动物行为之谜。
来看看,天宝·葛兰汀和动物们共同拥有的奥秘!
本书的主题是人类恒久关心的,而自闭症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带有个人特色的科普书读来轻松。
故作正常 豆瓣
Pretending to Be Normal
作者: [美]利安娜·霍利迪·威利(Liane Holliday Willey) 译者: 朱宏璐 华夏出版社 2017 - 1
随着《故作正常》这本书的出版,这个群体都松了一口气,我们身上的包袱被解除了。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难题有了一个名字:阿斯伯格综合征。从此谱系上的女性开始发出她们的声音。对许多人来说,这都是第一次。
——露迪·西蒙,著有《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女孩》《爱上阿斯伯格男孩的女孩必须知道的22件事》《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员工》
《故作正常》是我读过的关于阿斯伯格女性最早的书之一。从那时起,我就总是大力推荐此书给我的女性来访者。利亚娜有着明星般的魅力,她的决心,她的力量和勇气是阿斯伯格族群里一道闪亮的光。
——玛克辛·阿斯顿,理学硕士、咨询师、训练师,阿斯伯格综合征及人际关系类书籍作者
孤独症谱系障碍 豆瓣
The Autistic Spectrum: A Guide for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作者: [英]洛娜·温(Lorna Wing) 译者: 孙敦科 华夏出版社 2013 - 10
作为长期从事孤独症研究并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权威精神病学专家,同时也作为一个孤独症人士的母亲,洛娜•温(Lorna Wing)博士以其独具的双重视角所写下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由于观察细致入微,论述精辟透彻,建议实用可行,被誉为“具有巨大实用价值的经典 教科书”,并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第一版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原名为《孤独症儿童》,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印刷发行。到了20世纪90年代,作者根据孤独症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成年孤独症人士的生存状况,对全书进行了全面改写,更名为现名。本次中译本依据2003年的最新修订版重新翻译。
《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涵盖了从诊断到干预,从幼年到成年等不同阶段的研究与应用。作者从生命全程的角度来看待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的成长与发展,是孤独症人士的父母和亲属、康复工作者、特殊教育教师、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工作者等不可多得的必修读物。
蜗牛不放弃 豆瓣
作者: 张雁 华夏出版社 2007 - 4
《蜗牛不放弃》围绕国内孤独症儿童家庭在就医、教育、情感纠葛、社会接纳等方面的种种遭遇,着重讲述了包括作者一家在内七个孤独症患者家庭生活的故事,共涉及十多个家庭的三十几位被采访者。作者力避祥林嫂式的悲情倾诉,而是以细致柔和的笔触描写孩子与父母、家庭与社会互相交流与牵引的故事。
幸福的婚姻 豆瓣
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Making Marriage Work
作者: [美] 约翰·戈特曼 / [美] 娜恩·西尔弗 译者: 刘小敏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2
《幸福的婚姻》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婚姻指南,任何夫妻都能从中受益。书中戈特曼博士用大数据还原婚姻关系的真相,并总结出使婚姻免于破裂的7个法则,引导读者创建一桩高情商的、长久的婚姻。在戈特曼的爱情实验室里,通过长达40年的婚姻关系研究、近700对夫妻的共同参与,戈特曼博士在观察和聆听一对夫妻5分钟的谈话后,便能预测他们是否会离婚,且预测准确率高达91%!
《幸福的婚姻》畅销全球,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长踞亚马逊同类书榜单前列。作为人际关系领域大师级人物,约翰•戈特曼与他著名的“爱情实验室”成为超级畅销书《Blink》开章经典案例,戈特曼预测离婚的成果成为主流媒体热议话题。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 豆瓣
結婚できないのはママのせい? 娘と母の幸福論
作者: [日]五百田达成 / 樱场江利子 译者: 宋晓煜 后浪出版公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5
做一个离开母亲也能过得很好的人
才是对母亲养育之恩最好的报答
...................
※编辑推荐※
恋爱不顺利?结不了婚?做什么都会换来母亲的唠叨?那你有没有想过问题出在和老妈的相处模式上?母亲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你每一个决定,扭曲的母女关系甚至还会影响你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的选择。日本知名 女性心理学专家,帮你正确看待母亲的形象,轻松搞定与老妈的关系。让自己成为可以脱离母亲的女儿,也让她成为可以对女儿放手的母亲。
...................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地拼搏、工作,却还是觉得任何事都不太顺利?”“为什么无论我做任何事都换不来母亲的满意?”现在有很多三十岁左右的单身女性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但是却又不明白为何会变成这样的结果。其实,这些问题都是隐藏在母女关系间的秘密。
本书主要围绕着女性应该如何客观看待母亲这一形象,进而完美处理与母亲的关系来展开。对于女儿来说,母亲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也并不是绝对的。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她的想法也并非全都正确。如果你已经长大成人,开始寻找自己的梦想,并顺利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那么,是时候和母亲说一声:“我们分手吧。”
相信这本书一定可以帮助你冷静客观地看待与母亲的关系,让你与母亲都变得更加幸福。
2019年4月22日 已读
之前在多抓鱼意外看到就买回来的书,今天终于读完了,其实是很小一本。大部分在鼓励女性进行物理和精神上的独立,但对于惯常的女性人生轨迹的设计都在学校、找到另一半、结婚生子,这其实让我不太喜欢。但对于人格独立自由的大篇幅描述,还是很让人觉得很棒。看这个的过程,我意识到他对于完美主义的说辞并不能说服我,于是在思考我大概需要更大剂量的药来治治完美主义了。(今天尝试了私密评论,果真可以写多一些。)
@多抓鱼 女性 心理学
情绪 豆瓣
How Emotions Are Made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莉莎·费德曼·巴瑞特 译者: 周芳芳 / 黄扬名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2
每一天,我们都会带着情绪醒来,也会带着情绪入睡。我们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甚至被情绪牢牢控制,做出积极的或是消极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那么,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传统情绪观认为,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外界活动激发了我们内在的情绪反应。如果我们无法用理性思维控制情绪,我们就会做出傻事,甚至产生暴力行为。
但是,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这种传统情绪观有可能是错误的。
知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博士基于多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情绪构建理论,这个理论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人类大脑的认知。作者认为,情绪并非与生俱来,它也不具有普遍性。情绪不是被激发的,而是由个体创造出来的。情绪的出现是各种因素(包括你的各种生理特征、灵活的大脑以及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协调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能够通过具体可行的方法,管理情绪、控制情绪、提高情商,学会接纳自己,体谅他人,从而打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拥有和谐幸福的生活。
心理界限 豆瓣
作者: 杨嘉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4
内容简介
心理界限被踏线最常发生在伴侣、亲子、职场乃至各种人际关系之间,特别容易出现在“以和为贵”的华人社会里。我们从小就被教导“退让”是一种美德,做人要善良不计较,但是一旦这些付出的关系失去平衡,让我们一直处于讨好别人,自己却变得不好的状况里,失去自我的价值感,活得很累。
杨嘉玲心理咨询师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心理界限”故事,带领我们审视人际关系中存在已久的问题,并以精准、层次分明的角度,剖析心理界限的各种情境,带领我们戒掉不必要的人际伤害——以正确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并不会让你被他人指责自私,更不会让你失去重要的人。
本书从4个人际相处的智慧提点切入,进行3道戒伤害练习,由内而外,带着你划出“心理界限”,找回你应得的快乐生活。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你不该为满足别人的需求而活。
编辑推荐:
哈佛大学80年幸福研究结果表明:
和我们人生幸福度的联系最为紧密的是,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重要的关系中,常常出现让我们为难的事:
“我是你妈,我能害你吗?都是为你好!”
“哎呀,反正你有空,帮个小忙怎么了?”
“我是你的男/女朋友,看你手机不应该吗?”
“为什么又加班!你不陪我吃饭,我也不吃了!”
……
在强调“忍”与“让”的文化氛围里,
你是否经常选择妥协、忍耐,
感觉自己的精力被掏空,私人空间受到侵犯,
但想到拒绝,又会感到恐惧、罪恶和内疚。
不设任何防线的亲情、爱情、友情、职场忠诚,
是身心受伤的根源!
心理界限,就是“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在人际关系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只会让彼此的关系逐渐崩坏。
本书将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心理界限”故事,
找到亲情、爱情、友情、职场关系中的“黄金分割点”,
让我们既能保有善良,又能坚定做自己。
以正确的方式建立心理界限,并不等于自私,更不会让你失去重要的人!
名人推荐:
《心理界限》这本书道出我们临床很多一直具有“内射性负面思考”以及“非理性思考”的个案,他们常常在内心感到害怕,脑海中存在着许多迷思。作者用了许多贴切的形容词,像“便利贴女孩”“提款机大哥”“好累的蜘蛛侠”“救世主女孩”(很像我常说的“圣母玛利亚情结”),让我们去体会这些需要建立“心理界限”的不同类型个案。作者所提的“戒伤害,建立完整自我能量”,绝对不是自私,而是为所有关心你的亲友应该做好的身心健康基本之道!
—— 杨聪才身心诊所院长、公共卫生医学博士/ 杨聪财
一本令人豁然开朗的书,让人在关系中不至于乱了阵脚。作者带我们看见了心理界限的必要与正能量,唤起读者活出自己的勇敢。
——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 王意中
在强调“忍”与“让”的华人文化氛围里,界限是我们思考应对进退时,应该培养的第二“直觉”。若能在人我之间养成“界限”思考的习惯,更可能突破“做好人还是做自己”的两难困境,找到一个既能与他人亲密又感觉自主的位置。
—— 临床心理师/ 苏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