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1966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徐友渔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8 - 10
本书是中国新文艺大系参考书系一,全书共收集了十九篇专稿,作者都是当代知名的学者、研究者、作家。他们在这些文章中再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定年代的真实情况。从真实性情上来说可称史料,而从文学性上来说可称绝妙文章。“联动”、“红成”、“串联”、“红鲁艺”、“革联”……我们将面对的是这一个个似乎远在千年以外的名词。
2020年5月12日 想读
我和溥仪 豆瓣
作者: 新凤霞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 9
浮缘如梦 泥辗作尘
一个特殊年代的相同经
两个不同人物的共同遭遇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2020年5月12日 想读
白日梦我 豆瓣
白日梦我
作者: 栖见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9 - 7
荒凉白日里,我被禁锢在陈朽的黑白梦境中,
这里乌云蔽日、寸草不生,万物都荒芜。
直到你从荒原中走过。
你踏过之处,世界开始苏醒,
我看见野花压满枝头沿途狂野生长,白雪滑落树梢寒梅怒放,
我看见归鸟蝉鸣,烈日骄阳。
我看见白日梦的尽头是你,从此天光大亮。
你是我全部的渴望与幻想。
【经典语录】
☆ 酒旗风暖少年狂。他笑着,眼底藏了光。
☆ 你跟着我,倦爷一辈子疼你。
☆ 以后无论我生我死,我都属于你。
☆ 世界待她不够好,所以她把自己的温柔藏了起来,不让世界看见。她好得应该值得一切。
☆ 不喜欢恋爱,但是喜欢你。不想相信什么狗屁爱情故事,但是想要相信你一次。因为是你,所以就算心里其实很没底,我也想要试试。
2020年5月12日 想读
魔術監獄的瑪麗安 豆瓣
魔術監獄のマリアンヌ
作者: 松山 剛 / パセリ 译者: 李文軒 台灣角川 2019 - 3
★故事的舞臺為某個「魔術」被視為詛咒,並受人忌諱的時代──
★年輕刑法官與反叛軍魔術師共同踏上旅途,查明真相!
★《雨天的艾莉絲》、《冰境的艾瑪莉莉絲》作者松山 剛新作登場!
在某個「魔術」被視為詛咒,並受人忌諱的時代──
任職於專門囚禁魔術師的監獄──「瓦塞爾海姆大監獄」的年輕刑法官瑪麗安,
從國家那裡收到一個令人震撼的命令。
內容是要她與數年前煽動魔術師叛亂並因此被捕入獄的男人──基爾羅亞,
一起追捕逃亡至今的叛亂主謀──雷梅迪奧斯。
瑪麗安在反叛軍與王國軍的戰爭中失去了故鄉與父母,
基爾羅亞則是罪大惡極的反叛軍魔術師,
水火不容的兩人,在旅行途中也不斷鬥嘴。
然而在這段過程中,瑪麗安逐漸發現隱藏在魔術師叛亂背後的「真相」──
2020年5月12日 想读
镜之孤城 豆瓣
かがみの孤城
7.9 (28 个评分) 作者: [日] 辻村深月 译者: 李大鸣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4
2018年“日本书店大奖No.1
直木奖作家辻村深月最催人泪下的作品
“不登校”的问题学生和奇幻冒险的新奇组合,探讨青春期的成长困境、校园暴力
-------------------------------
“日本全国书店店员最想推荐的书”No.1
《达文西》杂志“2017年度图书”小说类第一名
《国王的早午餐》节目年度书籍大奖
埼玉县高校图书馆馆员票选推荐图书第1名
第11届神奈川县学校图书馆员大奖
2017年熊本县学校图书馆大奖
2017年启文堂书店文艺书大奖
-------------------------------------
辻村深月:“如果有一天有了时间机器,让我带一本书送给过去的自己的话,我一定会选这本《镜之孤城》。”
---------------------------------------
《镜之孤城》是日本直木奖作家辻村深月最新一部探讨青春期成长困境的奇幻题材推理小说。安西心是雪科第五中学一年级的普通学生,她遭遇了校园霸凌,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她无法向别人倾诉自己的遭遇也不敢出门,一直幻想着有人会从沉重的现实中解救她。
忽然有一天,小心房间里的全身镜发 出了耀眼的亮光,在镜子的另一边居然是一座城堡。戴着狼面具的神秘少女告诉小心,这个城堡在平日的九点到五点开放,只要在指定期限内找到藏在城堡中的“祈愿的钥匙”就能实现任何一个愿望。在这里小心还遇到了其他六名性格各异的初中生。
究竟大家为何被召集到这奇幻的城堡中?是否每个人都抱有无论如何都想实现的愿望?在相处中,小心不仅获得了友谊,还得以窥见每个人的痛苦和心愿,并最终发现了城堡的秘密……
---------------------------------------
一个成长与救赎的巧妙谜题
作为推理小说家的辻村深月是一个巧妙的布局者,在优美的文字背后铺陈着缜密的线索,耐心而不刻意地将读者引向真相。《镜之孤城》也是如此:存在于镜子另一边的梦幻城堡,不知为何被聚集在一起的7位少年,带着面具的狼少女留下了寻找被隐藏起来的钥匙的谜题。是用能够实现任何一个愿望的钥匙,逃离令人苦闷的现实,还是打开心结一起去面对未来的困境?看完这个故事,相信读者一定能到达自己的答案。
---------------------------------------
“这部作品(《镜之孤城》)是辻村深月写作水平达到新高度的代表作。”
——“文字魔法师”恩田陆
“然后,我将手伸向在被困在黑暗的气泡中动弹不得的伙伴,一次又一次。”
——《蜂蜜与四叶草》的作者羽海野千花读后表示深受感触
---------------------------------------
获日经新闻“今日3本好书”栏目北上次郎5星好评
(辻村深月)确实是个讲故事的行家。可以说是毫无破绽。
——浅田次郎(直木奖评委,著名作家)
---------------------------------------
“读高中的女儿推荐给我看的。我本来就很喜欢这个作者,只是没时间看。一口气读完了。主人公小心的不安、悲伤和开心……都令我很感动。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小心妈妈的部分,更是让我感同身受。”
——日本Bookmeter网站读者mayukipi
---------------------------------------
“初中时我过的很痛苦。直到升入高中,结识了新的志同道合的伙伴,才感觉到人生重启的安心感。觉得如果有这种经历的不止我一个人,那我就不是那个“异常”的孩子。但是,自从读了《镜之孤城》之后,我觉得做一个‘异常’的孩子也没有什么不好。所谓‘普通’和‘异常’本身都是别人的标准而已。”
——日本Bookmeter网站读者ゆずりんご
2020年5月12日 想读
I的悲劇 豆瓣
Iの悲劇
作者: 米澤穗信 译者: HANA 尖端 2020 - 5
高齡村落的「真相」逐漸明朗!
「衝擊」在靜待之中到來。
悲劇變成喜劇的一刻令人寒毛直豎……
★2020年本格推理BEST第4名!
★日本Booklog網站排行榜第一名!
★日本推理年度排行榜三冠王 米澤穗信 最新青春推理傑作!
為已經廢棄的村莊招募居民,
這就是「復甦課」的使命。
蓑石村是位於山間的小聚落。
為了讓人們回到這個荒廢了六年的村莊,
市公所開始實施「I Turn協助專案」,推行鄉村移居。
負責這項專案的是管理著蓑石地區的南袴市「復甦課」的三位職員。
天生自來熟、個性大剌剌的新人──觀山遊香。
渴望晉升、最像公務員的公務員──萬願寺邦和。
只想要準時下班、毫無幹勁的課長──西野秀嗣。
他們必須面對的是五花八門的「移居者」,
以及在居民之間接連發生的「謎題」!
這片曾無人居住的土地,將迎來什麼樣的結局……
日本推理年度排行榜三冠王 米澤穗信 最新推理悲喜劇登場。
書店店員好評推薦
「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因為太有意思了,讓我看到停不下來,可是我又覺得太快看完很可惜,真是太痛苦了。這是『好幾年才能碰到一次』的極致閱讀體驗。」
「這是一本有邏輯性、筆調尖銳,又很嚴謹的推理小說,但也正因如此,令人感受到了作者對推理小說的深愛。」
「每位書中人物的心理描寫都很細緻,在這鄉村之中人與人互動往來的情節令人不禁看到屏息。」
「雖然最後揭露了謎底,但我還是不知道正確答案。讀者可以把這本書當成『跟我無關的世界的故事』嗎?我實在做不到。不只做不到,我甚至還感到了步步逼近的恐懼。」
「人口稀少或是無人居住的村莊該怎麼處理?這是行政上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看了這本書以後才開始意識到的問題。看了結局之後有什麼想法?這是看完這本書的讀者都該回答的課題。」
「高齡化、人口流失、偏鄉復興,推理……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共通點,卻在這本書裡達到了完美的結合。職員的努力總是無法得到好的成果,這究竟是巧合還是……」
「像蓑石村一樣的地方今後會逐漸增加,像本書情節一樣的人際關係也會在那些地方上演吧。」
「隱藏在謎底之後的是……。我忍不住讚嘆『太精采了』。」
「悲劇變成喜劇的一刻令我寒毛直豎。」
「這是社會派的本格推理,沒有警察或偵探,也沒有出人命,可是卻很有趣!在高齡村落這個舞台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忍不住要向大家推薦『看這本書的時候請先放下先入為主的觀念』。」
「哇!太有趣了!讀起來韻味無窮。」
「最後留下的是言語難以形容的感傷。哎呀,我真的很喜歡。」
「自己的工作到底有什麼意義?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的信念。這本書令我發現,在懷疑有沒有意義時還能繼續堅持下去的事物是多麼地重要。這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想再從頭看一次的一本。」
2020年5月12日 想读
工业革命(1760-1830) 豆瓣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60-1830
作者: [英]托马斯·S.阿什顿 译者: 李冠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4
本书是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经典著作,作者用精炼的文字编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整个历史,通过对纺纱织布、挖煤炼铁、技术创新、资本运转、童工生活等场景的精心刻画,将英国工业革命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指出,人口、科技、资本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阿什顿也明确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不只是工业上,还是“社会上的和思想上的”。作者在考察和叙述工业革命的同时,意识到经济过程的特点不是突然变化的,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工业革命应该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且不是*后一个阶段。这些都为我们多角度长时段的认识工业革命提供了借鉴和视角。
2020年5月12日 想读
直到殺了我最心愛的小說家為止 豆瓣 谷歌图书
私が大好きな小説家を杀すまで
作者: 斜線堂有紀 / くっか 译者: 許婷婷 台灣角川 2020 - 1
人氣小說家與影子寫手少女,
原是彼此救贖的佳話,
不斷延續之後,為何導向殘酷的悲劇?
十幾萬字的完美犯罪,一切都是源自於愛。
一封與眾不同的遺書,揭露突然失蹤的人氣小說家遙川悠真的背後,有一名從不曾對他人透露的少女存在。
深愛遙川悠真作品的少女──幕居梓,偶然被遙川拯救了性命後,兩人發展出不可思議的共生共存關係。
然而,當遙川再也無法寫小說,他們的關係為之一變。為了拯救這樣的遙川,梓決定當他的影子寫手。然而……
失去才華的天才小說家,以及一心想拯救小說家的少女──她為何得對自己最心愛的人痛下殺手呢?
2020年5月12日 想读
新选组血风录 豆瓣
8.4 (34 个评分) 作者: [日] 司马辽太郎 译者: 张博 重庆出版社 2010 - 6
《新选组血风录》讲述幕末,来自西半球的黑船叩响了闭锁的国门,日本迎来了动荡的时代:幕府和诸藩的矛盾浮出水面,佐幕派和保皇党的斗争日趋白热化。值此多事之秋,天下有识之士和各路野心家纷纷聚集京都,一心借此乱世扬名立万。此际,一支来自江户的乡士浪人团在因缘际会之下进京,并一跃担任起京都守护的重责,由此,一个个充满着血雨腥风的传说开始了……
2020年5月12日 想读
日熄 豆瓣
作者: 閻連科 麥田出版公司 2015
這是一本獨特的小說。夢遊者不知道自己是夢遊者,不是夢遊者卻拚命偽裝成夢遊者;混沌與曖昧的晦暗人性,漫漶在夜與夢的交界裡,道德與尊嚴的生存問題,潛藏在小說字字句句中。
我,是那個命定感受黑暗的人。於是,我看到了當代的中國,它蓬勃而又扭曲,發展而又變異、腐敗、荒謬,混亂、無序,每天、每天所發生的事情,都超出人類的常情與常理。
人類用數千年建立起來的情感秩序、道德秩序和人的尊嚴尺度,正在那闊大、古老的土地上,解體、崩潰和消散,一如法律的準繩,正淪為孩童遊戲中的跳繩和皮筋。今天,以一個作家的目光,去討論一個國家的現實,都顯得力不從心、捉襟見肘;然而對於那個作家而言,因為這些本無好轉,卻又不斷惡化、加劇的無數無數——人們最具體的飲、食、住、行和醫、育、生、老的新的生存困境,使得那裡芸芸眾生者的人心、情感、靈魂,在那個作家眼裡,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焦慮和不安,恐懼而興奮。他們等待著什麼,又懼怕著什麼。
──閻連科卡夫卡獎受獎演說〈上天和生活選定那個感受黑暗的人〉
夢遊讓人又額外活了一次、活了一輩子。就像在另外一個世界能夠看清這個世界上的事。如死後還知道自己是活著一樣。
我看見別人的夢的顏色了。是一種混的黑白像墨水倒在白漆裡邊攪著轉動著。一圈黑一圈白如一桶黑白相間的漩流樣。呼吸聲又都如人至將死前被惡魔壓住的喘息樣……
酷熱的八月天,伏牛山脈山區的皋田小鎮,鎮民們在麥田收成後,溽暑讓夜裡熱火不退,人們開始出現夢遊症。
夢遊症迅速散播,每個夢遊的鎮民,在現實裡不願意吐露內心潛藏的欲望,卻一一將心事和人性的好惡在夢遊時和盤托出,表露無遺。
在夢遊的世界裡,整個國家機器都失靈了,人們也開始偷搶打殺;甚至夢遊中的人們以為回到明朝,追隨李自成後裔,扮起農民軍闖王起事兵變的戲碼……
原本以為天一亮一切夢魘劫殺終將結束,但事與願違,這一夜的災難好像才剛剛開始。天空密布濃雲,白天將如同日蝕般的黑暗存在,人們將繼續夢遊,噩夢也將繼續存在……
2020年5月11日 想读
变调二人羽织 豆瓣
変調二人羽織
8.7 (21 个评分) 作者: [日] 连城三纪彦 译者: 吕灵芝 新星出版社 2015 - 11
曾经红极一时却臭名昭著的落语家破鹤,因为得了喉疾不得不告别舞台,无法发声的他决定将经典落语改编为“二人羽织”,与徒弟同台表演,以此作为告别演出。性格别扭的他还专门请来五位“仇家”观看。
表演结束,破鹤血洒舞台,空留徒弟的双手胡乱地摇摆。一间小厅,仅仅五人,无人近身,死者却被一枚玻璃发簪刺死。更离奇的是,这枚发簪不翼而飞了……
2020年5月11日 想读
感情研究指南 豆瓣
The Navigation of Feeling: A Framework for the History of Emotions
作者: [美]威廉·雷迪 译者: 周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5
“追问一个人的情感是否发自内心,即情感的真与伪,这种提问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所有成年人的情感体验其实都是被训练的结果。”
一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是某种关系的体现。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阶层的情感表达,都无法忽视社会情感准则的教化训练。本书作为情感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提出了情感表达、情感体制、情感导航、情感自由、情感痛苦等理论,并以“情感主义”为切入点,研究启蒙时代及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情感表达方式的变化及其意义。沙龙、共济会、咖啡馆等情感避难所的出现,是人们避免情感痛苦、追求情感自由的表现。人们在日记、通信、演讲中表露出对情感自由的向往,报纸刊物以及私人发行的小册子也在这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呼吁情感真挚、拒绝伪善成为人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基本要求。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并不仅限于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而是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上升为一种政治上的“美德”。
由此,雷迪清晰勾勒出情感与认知、情感与理性、情感表达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硬邦邦”的“理性”材料之外,强调“情感有自身的历史”,使情感成为历史学的合理研究面向,为情感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
专家推荐:
雷迪通过提出问题,提供一些关于集体情感变化及其限制的答案,开启了情感研究跨学科领域的新阶段。—— 《美国社会学杂志》
这是一项不同寻常的工作,既刺激又富有成效....雷迪的直觉是,情感不应该简单地从“思想”中区分出来,这种直觉发展得非常出色……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任何关于自我和情感的人类学中的必读书目。——纽约大学弗雷德·迈尔斯
这是一本深刻的学术著作,将成为快速发展的跨学科情感研究的核心。雷迪在心理学、人类学和历史学之间架起了桥梁,探讨了情感是管理与人类最亲密的关系的过程这一迷人的观点。
——基思·奥克利,多伦多大学教授,认知心理学家,小说家
2020年5月11日 想读
音乐神童加工厂 豆瓣
PRODUCING EXCELLENCE
8.0 (10 个评分) 作者: 伊莎贝拉·瓦格纳 译者: 黄炎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6
*首次展现西方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模式
*用法语、俄语、波兰语、英语进行的第一手采访
*访谈了90位小提琴手、建立了339位独奏学生档案
*分剖独奏职业的国际化、天才演奏家的低龄化等
*消除音乐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认知隔阂
*讲解大师班在晋级、精艺、扩展人脉等方面的运行规则
*关注评委、指挥、伴奏者、音乐会组织者、乐器修理师、音响师、经纪人等少为人知的重要角色
*音乐教育不仅有关乐器技艺的练习与打磨,更是一次社会化过程
————————————————————————————
19世纪的意大利曾有这样一则传说: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把自己的灵魂交给魔鬼,由此换得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你是否也曾好奇,马友友怎样成功书写他的传奇;朗朗又如何横空出世?本书虽以小提琴界为研究主体,却意在展现整个西方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的模式: 野心勃勃的家长自作主张,引 领孩子走上一条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他们与老师合作,力图让年幼的孩子克服爱玩天性,苦练乐器。老师带给学生的不只有乐理和演奏技巧,更包括独奏界的处事规则和人脉资源。他们甚至亲自为学生参加比赛、获得演出机会打通关系。指挥、经纪人、小提琴制作师……一个又一个角色在独奏教育中逐渐登场。然而,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家长和学生时而脆弱、时而炽热的梦想;尽管他们都清楚,绝大多数学生无法走通这条独奏之路。
在近二十年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乐器训练中,独奏学生不仅需经历自我怀疑和彷徨,更要苦苦寻觅进入古典乐市场的契机——师从一位独奏大师、赢得一场重大比赛,或是一把稀世小提琴…… 没错,他们的成功亦有模式,远非天赋异禀和精通演奏那么简单。
名家推荐:
一流的民族志观察、扎实的社会学分析和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共同组成了这本书。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复杂、且有些残酷的世界——小提琴表演界;而这与我们从报纸上读到的截然不同。此书没有像如今大量存在的那些社会学著作一样,陷入无止境的文献引用和理论堆砌之中。作者运用另一种方式,将理论分析与事例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我从书中得知,原来乐器修理师、收藏家、音响师以及资助者都是漫长、曲折的独奏之路上必不可少的力量。只有堪称非凡的田野投入才能带给我们如此丰富、完整的信息。
——霍华德S .贝克 (Howard S. Becker),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越轨社会学、艺术音乐社会学家,“标签理论”奠基人。
这本书显然是迄今为止对于古典音乐表演家们最杰出的研究。如此深度的民族志考察和研究模式,短时间内难有其他学者能望其项背。如果说E.C.休斯(E.C. Hughes)和霍华德•贝克开启了对职业社会化过程予以民族志研究的传统,那么本书作者为该传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复兴。我相信,此书将吸引类型广泛的读者:那些研究艺术社会学、艺术经济、音乐表演和音乐史等领域的学者自不必说,还包括古典乐从业者——他们将从作者的叙述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以及渴望把孩子送上音乐道路的家长和老师们。
——保罗•狄马乔(Paul DiMaggio),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曾任该系首席教授。
2020年5月11日 想读
唱吧,悲伤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蓝蓝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1
这是当代著名诗人蓝蓝的诗歌自选集,精选诗人1983-2014年间创作的诗作近200首,共分五卷。囊括了诗人的写作精华。蓝蓝的诗歌情感真挚、浓烈,思想锐利,语言灵动、圆熟而有力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020年5月11日 想读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豆瓣
Life and Times of Post-Modernity
9.4 (20 个评分) 作者: [英]基思·特斯特 译者: 李康 梯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6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是社会学家基思·特斯特反思后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的一部力作。他在其中关注的是一些境况,是后现代性得以存在的利害关键和可能条件,而他主要取材于“世界的写作”,关注有关我们世界的神话/迷思,去探寻人们都靠着哪些故事,来做出妥协,为实际活动提供理据,并使挫败可以接受。
或许可以把后现代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巅峰,不仅如此,还像是自哲学诞生以来被人们不顾一切、满怀期冀地表达的所有那些希望和雄心的终极实现。只要毫不理会前历史性人群和历史性人群破败不堪的残余,任他们隐约闪现着后现代性金碧辉煌的拱廊街外,这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已经最终获得了完满清晰 的呈现。
人们不再有需要,不再有不适,但同时那也意味着,不再有希望。
过一种后现代的日子,就是要活在一种无视之中,无视现代性的教益,尤其是卡夫卡的教益:希望的前提条件就在于,所希望的东西必然是无法抵达的。活出后现代的生命,就是要活在一种真理之中:其实,唯一比未能实现希望还要糟糕的事情,就是实现希望。
2020年5月11日 想读
最后的儿子 豆瓣
最後の息子
8.6 (10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田修一 译者: 刘姿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8
《最后的儿子》获第84届文学界新人奖
东京新宿,我赖在阎魔家以摄像机拍摄日常生活,镜头截取的片段伴随回忆与现实交错。渴望被爱的我与不断试探的阎魔,母亲的来访令两人不得不正视这段关系该何去何从……
另收录:
《碎片》入围第118届芥川奖
九州长崎,一次泥石流卷走母亲,剩下父子三人,破碎家庭的丧失与再生。
《Water》吉田修一执导同名电影
四个泳队少年高中生涯最后一个盛夏,泡在湛蓝水池里的无敌青春。
2020年5月11日 想读
第三帝国史 豆瓣
作者: 郑寅达 / 陈旸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 - 6
本书是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会长郑寅达和中国德国史研究新锐陈旸积三十年之功而成的一部力作,代表了中国学界在第三帝国研究领域的水准。作者突破了“兴亡史”的旧框架,并没有止步于论述第三帝国兴起、扩张、覆灭的过程,而是关注其改造和运行的内在逻辑,深入剖解第三帝国政治、经济、文教、种族、社会、军事等各方面体制特点及成因。全书既呈现了历史大势下普通人的生存境况,也从体制层面探寻了第三帝国历史走向的必然性,为反思第三帝国贡献了东方智慧。
2020年5月1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