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豆瓣 谷歌图书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7.9 (348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小二
译林出版社
2010
- 1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出版于1981年,是雷蒙德•卡佛的成名之作,同时也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本书由十七篇短篇小说组成,讲述了如餐馆女招待、锯木厂工人、修车工、推销员和汽车旅馆管理员等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的生活。这些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愿望,做着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他们发现自己在为生存而挣扎,无法获得在常人看来并不远大的人生目标。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窘困和不如意,婚姻破裂,失业,酗酒,破产。卡佛用“极简”的遣词、冷静疏离的叙事,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边缘性以及现代人脆弱的自我意识。
五十度灰 豆瓣
4.5 (8 个评分)
作者:
E·L·詹姆斯
漓江出版社
据国外媒体报道,环球公司主席亚当-弗吉森(Adam Fogelson)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根据畅销小说《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改编的同名影片最早将在2014年暑期上映。
小说《五十度灰》由中年女作家E-L-詹姆斯(E.L. James)创作,她本人是一位电视制作人,丈夫是一名编剧。《五十度灰》最初发表在互联网上,当时叫做《宇宙之王》(Master of the Universe),是一篇受《暮光之城》启发创作的同人文小说(FanFiction),由于大受欢迎,2011年5月被出版成书。
《五十度灰》还有两部续集,分别是《Fifty Shades Darker》和《Fifty Shades Freed》,其电影版权同样被环球公司和焦点公司获得。
除了《五十度灰》外,亚当-弗吉森(Adam Fogelson)还透露2012年的《白雪公主与猎人》、《谍影重重》和2013年的《身份窃贼》也会制作续集,但还无具体细节。[2]
小说《五十度灰》由中年女作家E-L-詹姆斯(E.L. James)创作,她本人是一位电视制作人,丈夫是一名编剧。《五十度灰》最初发表在互联网上,当时叫做《宇宙之王》(Master of the Universe),是一篇受《暮光之城》启发创作的同人文小说(FanFiction),由于大受欢迎,2011年5月被出版成书。
《五十度灰》还有两部续集,分别是《Fifty Shades Darker》和《Fifty Shades Freed》,其电影版权同样被环球公司和焦点公司获得。
除了《五十度灰》外,亚当-弗吉森(Adam Fogelson)还透露2012年的《白雪公主与猎人》、《谍影重重》和2013年的《身份窃贼》也会制作续集,但还无具体细节。[2]
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 ?(第四版) 豆瓣
New Class Society:Goodbye American Dream?
作者:
〔美〕厄尔·怀松(Earl Wysong)
/
〔美〕罗伯特·佩卢奇(Robert Perrucci)
…
译者:
张海东 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7
《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第四版)介绍了新阶级结构和不平等的社会学,它追问美国梦是否已经逐渐消逝。这部力作揭示出美国阶级不平等如何以及为何扩大、加剧并变得比以往更加根深蒂固。第四版已经经过全面修订和重新组织,包括一个概述了核心主题的新引言,以及几个涵盖更广泛主题的较短章节。新资料涉及对“大衰退”及其持续影响的讨论、中产阶级的消亡、不断上升的大学成本和不断增加的学生债务、电子媒体在塑造人们对阶级的看法方面的作用等。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豆瓣
作者:
[俄]列昂尼德•姆列钦
新华出版社
2001
- 1
作者以大量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记述了自1917年十月革命前苏联至现今俄罗斯时期24任安全部门领导者的曲折命运。 尽管这个安全部门的领导人更换频繁,名称常变,但“克格勃”成了历届国家安全部门的同义词。 本书通过克格勃及其领导人在俄罗斯和前苏联各个时期所发生的惊 心动魄的变革和重要事件中的命运,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展示了其整个的历史和这个国家独特的政治进程。
地粮 豆瓣 谷歌图书
9.1 (21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德烈·纪德
/
André Gide
译者:
盛澄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6
其它标题:
地粮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自觉日益干涸却仍羡望着甘美清泉的心灵,以及所有在生命旅途中渐感疲倦而等待生命的更新与第二次怀春的不安灵魂——
“我将教给你热诚。”
----------------
《地粮》是纪德游历北非和意大利之后,以抒情方式,揉合传统的短诗、颂歌、旋曲等形式写成的一连串富有诗意的断想。他以炽热的灵魂感应生命的花果,并将这赤诚之爱整个地化作颂歌、凝成诗语。此书可谓纪德本人最激越的精神独白,被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
跃动而充满灵性的文字描绘出路途中飘忽随想的意象:摩苏尔的花园,都古耳的舞蹈,瑞士牧人之歌,冰冻的湖沼,抛起雪花的雪车,无际的沙漠,风情万种的女郎……而正凭着这种对于“眼前”、对于“当下”始终热烈的投入和全然尽兴的感受,我们生命的每一瞬间才能集中起某种特殊的不可追忆的幸福,并时时赋予生命以新的惊奇。“让一切事物在我面前放出虹彩;让一切美,闪烁着我的爱。”
而今,这一切境物在路旁等待着的,是你,亲爱的读者!起程吧!敞开身心,去感受,去接纳,而毋须理解:因为纪德所要给你的,不是智慧,不是同情,而是爱!这份半神秘性的觉醒与本能的冲动,恰是呼吸本身所需要的。更愿你读完这书后,离开它,忘怀它,去探寻属于你的快乐——那绮丽如夏日之晨曦的满足!
“我将教给你热诚。”
----------------
《地粮》是纪德游历北非和意大利之后,以抒情方式,揉合传统的短诗、颂歌、旋曲等形式写成的一连串富有诗意的断想。他以炽热的灵魂感应生命的花果,并将这赤诚之爱整个地化作颂歌、凝成诗语。此书可谓纪德本人最激越的精神独白,被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
跃动而充满灵性的文字描绘出路途中飘忽随想的意象:摩苏尔的花园,都古耳的舞蹈,瑞士牧人之歌,冰冻的湖沼,抛起雪花的雪车,无际的沙漠,风情万种的女郎……而正凭着这种对于“眼前”、对于“当下”始终热烈的投入和全然尽兴的感受,我们生命的每一瞬间才能集中起某种特殊的不可追忆的幸福,并时时赋予生命以新的惊奇。“让一切事物在我面前放出虹彩;让一切美,闪烁着我的爱。”
而今,这一切境物在路旁等待着的,是你,亲爱的读者!起程吧!敞开身心,去感受,去接纳,而毋须理解:因为纪德所要给你的,不是智慧,不是同情,而是爱!这份半神秘性的觉醒与本能的冲动,恰是呼吸本身所需要的。更愿你读完这书后,离开它,忘怀它,去探寻属于你的快乐——那绮丽如夏日之晨曦的满足!
记忆中的历史 豆瓣
Geschichte im Gedächtnis: Von der individuellen Erfahrung zur öffentlichen Inszenierung
作者:
[德] 阿莱达·阿斯曼
译者:
袁斯乔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本书的焦点更倾向于民族志学。研究的对象除了代、家族和城市形象中的个人历史经验以外,还有以2006年和2007年为甚的公共历史辩论和蓬勃历史市场中种类繁多的商品。本书为“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中的一本,主要探讨了德国人对自己国家历史尤其是纳粹历史的记忆、情感、态度和认识,题名中的“记忆中的历史”是指真正存在于德国人记忆和普遍认识中的历史,即德国人如何面对历史,德国历史是如何被人们谈论、解读和描述的。本书探讨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德国人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不同形式的历史倾向、历史提供的各种经历,以及当今对于历史的消费。本书更倾向于对民族志的解读,研究的对象除了德国各代人、家族和城市形象中的个人历史经验以外,还有作为记忆承载者的历史建筑,以及当今(写作时的2006、2007年)的各种消费历史记忆的商品(博物馆、媒体等等)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豆瓣
Aimez-vous Brahms...
7.3 (6 个评分)
作者:
[法]弗朗索瓦丝·萨冈
译者:
李玉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11
* 除了自身和自己的生活,她还爱别的东西吗?*
年近四十的宝珥是一位室内设计师,有一位习惯偷腥的恋人罗杰。工作中,宝珥遇见了年轻的西蒙,他向她宣告:
“我以死者的名义,控告您无视爱情,忽视追求幸福的责任,一味逃避,得过且过,唯唯诺诺。您应当被判处死刑,您将被判处终身孤寂。”
宝珥在“现代”生活和古典爱情之间抉择。
年近四十的宝珥是一位室内设计师,有一位习惯偷腥的恋人罗杰。工作中,宝珥遇见了年轻的西蒙,他向她宣告:
“我以死者的名义,控告您无视爱情,忽视追求幸福的责任,一味逃避,得过且过,唯唯诺诺。您应当被判处死刑,您将被判处终身孤寂。”
宝珥在“现代”生活和古典爱情之间抉择。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第二版) 豆瓣
作者:
吴荔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他叱咤政坛,潜心学问,仅遗留下来的著作就有1400多万字。在忧国忧民、投身社会、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的同时,也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他的孩子个个成才: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九个子女中出了三个中国科学院院士。该书作者吴荔明是梁启超外孙女,以详实的史料和鲜活的事例,详细追溯了梁启超子女们的非凡经历。
中国民间信仰学(研究与评述) 豆瓣
作者:
杨清虎
中国书籍
2017
- 8
河童 豆瓣
8.4 (57 个评分)
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译者:
秦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9
首个《河童》单行本
芥川龙之介遗世之作
20世纪日本文学经典
《罗生门》表现了一个东方而古典的芥川龙之介,而《河童》展示了一个引领20世纪亚洲现代文学的现代派、先锋派的芥川龙之介。
本书收录芥川的短篇小说共6篇。
《河童》通过精神病院23号患者的自述,讲述了一段与人类社会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国里的见闻与经历。虽然假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但贯穿全篇的机警的讽刺和犀利的批判处处指向现实,反而比当时很多现实主义作品都更准确也更生动地刻画出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真实而本质的一面。
在河童国内,所有观念都在嘲讽着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它们了解人类胜过了解自己。一旦掌握了它们特有的语言,接受了它们的怪异思想,离开了这个乌托邦之后,便会立刻陷入对人类产生无比嫌恶的烦恼之中。故事主人公好不容易才返回人世间,但由于已经无法习惯人类的生活,被当成了疯子。
芥川龙之介遗世之作
20世纪日本文学经典
《罗生门》表现了一个东方而古典的芥川龙之介,而《河童》展示了一个引领20世纪亚洲现代文学的现代派、先锋派的芥川龙之介。
本书收录芥川的短篇小说共6篇。
《河童》通过精神病院23号患者的自述,讲述了一段与人类社会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国里的见闻与经历。虽然假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但贯穿全篇的机警的讽刺和犀利的批判处处指向现实,反而比当时很多现实主义作品都更准确也更生动地刻画出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真实而本质的一面。
在河童国内,所有观念都在嘲讽着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它们了解人类胜过了解自己。一旦掌握了它们特有的语言,接受了它们的怪异思想,离开了这个乌托邦之后,便会立刻陷入对人类产生无比嫌恶的烦恼之中。故事主人公好不容易才返回人世间,但由于已经无法习惯人类的生活,被当成了疯子。
阴兽 豆瓣
陰獣
8.2 (63 个评分)
作者:
[日] 江户川乱步
译者:
林哲逸
新星出版社
2011
- 7
《阴兽》为《江户川乱步作品集》第四卷,共收录江户川乱步的四部推理中篇,乱步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仅有四部中篇。《阴兽》是乱步停笔后的第一篇著作。故事在两名推理小说家和貌美的夫人静子之间展开,这两名小说家分属本格派和变格派,一个是本格派的“我”寒川,也是故事的记述者,另一个是变格派的大江春泥。
有一天寒川在博物馆里认识了静子。之后,两人有书信交往,几个月后,静子被春泥恐吓,向寒川求救,不久静子的丈夫六郎被杀死亡。寒川如何推理的,到底谁是凶手,大江春泥又是谁?这是一部集色情、奇异、荒谬(大正期大众文化的特征)与推理为一体的本格推理小说的杰作。乱步代表作之一。
有一天寒川在博物馆里认识了静子。之后,两人有书信交往,几个月后,静子被春泥恐吓,向寒川求救,不久静子的丈夫六郎被杀死亡。寒川如何推理的,到底谁是凶手,大江春泥又是谁?这是一部集色情、奇异、荒谬(大正期大众文化的特征)与推理为一体的本格推理小说的杰作。乱步代表作之一。
猫不存在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阿科
/
万象峰年
…
译者:
Mahat
/
何锐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5
科幻文化领域专业影响力品牌、亚太科幻大会主办方未来事务管理局重磅新作,致力打造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
从猫开始,全世界的科幻名家带你走出熟悉的日常,去往未知的奇境。17个国内外科幻作家有关猫的科幻故事,5篇与猫相关的科幻趣文。
内附《牛筋名猫录》漫画师阿科创作的刘慈欣、韩松、儒勒·凡尔纳、阿瑟·C·克拉克、厄休拉·勒古恩等9位科幻作家猫漫画。
书中收入科幻作家娜奥米·克雷泽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 篇小说获奖作品《请发猫照片》,以及其他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作品。
融合虚构与非虚构,带你领略:有了猫,你就有了整个宇宙;在你腿上的毛茸茸,藏着宇宙的大秘密。
【媒体评论】
对偏爱“人类(以及机器)情感在台前,奇幻和未来元素在幕后”的读者来说,《请发猫照片》是初次接触科幻体裁的完美选择。
——《出版者周刊》
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猫还是AI。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勒古恩糅合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严谨的叙事逻辑,以及洗练而诗意的写作风格,将读者带入她称之为想象的“里世界”中。
——《纽约时报》
从猫开始,全世界的科幻名家带你走出熟悉的日常,去往未知的奇境。17个国内外科幻作家有关猫的科幻故事,5篇与猫相关的科幻趣文。
内附《牛筋名猫录》漫画师阿科创作的刘慈欣、韩松、儒勒·凡尔纳、阿瑟·C·克拉克、厄休拉·勒古恩等9位科幻作家猫漫画。
书中收入科幻作家娜奥米·克雷泽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 篇小说获奖作品《请发猫照片》,以及其他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作品。
融合虚构与非虚构,带你领略:有了猫,你就有了整个宇宙;在你腿上的毛茸茸,藏着宇宙的大秘密。
【媒体评论】
对偏爱“人类(以及机器)情感在台前,奇幻和未来元素在幕后”的读者来说,《请发猫照片》是初次接触科幻体裁的完美选择。
——《出版者周刊》
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猫还是AI。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勒古恩糅合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严谨的叙事逻辑,以及洗练而诗意的写作风格,将读者带入她称之为想象的“里世界”中。
——《纽约时报》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豆瓣 Goodreads
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
8.4 (152 个评分)
作者:
(法)让-保罗·萨特
译者:
周煦良
/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6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行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本书由两篇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后一篇发表于1980年去世前不久,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威灵顿公爵 豆瓣
Wellington's Army, 1809–1814
作者:
[英]查尔斯‧欧曼(Charles Oman)
译者:
褚玲敏
华文出版社
2020
- 6
《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大军》以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中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领导的伊比利亚半岛军队为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军队的组织、士兵生活及心理状态。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是个什么样的人?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步兵战术是什么?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骑兵战术和炮兵战术是什么?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的总部、师、旅和团分别是怎样构成的?团的军官和士兵处于何种状态?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的附属组织都有哪些?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的纪律如何?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的制服与武器是怎样的?本书深入解读。
过去九年编写《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史》的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笔记,收集了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1808年到1814年各种战役的实际记录, 但本身具有极高的价值,并且能为伊比利亚半岛战争的总过程提供佐证。粗略地讲,这些笔记或者与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领导的那支著名军队的特点有关,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支军队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或者与这支军队的内部机制,即管理细节有关。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谈到军官和士兵,也会谈到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的日常生活、礼仪、习俗及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的组织和结构。我描述士兵的篇幅绝不少于记录军官的篇幅,并且还会留出几页讨论那些好奇心重的、通晓多国语言的军队追随者们。这些人紧跟在伊比利亚半岛军队后面,时常提一些不仅上校和副官,甚至让伟大的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也忧心忡忡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像新闻报道、一般命令和团报这样的官方文件及军事法庭记录中收集到大量有趣的有关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生活的内部资料。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将利用非官方信息。非官方信息都是从一些参加过大战的人写的、流传下来的日记、回忆录和一系列当代信中收集来的。其中不乏一些曾经有争议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流传了许多年。当时,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的一名幸存者在一篇文章中发现了他认为对自己、朋友,以及他所在的团和师有害的言论。这些言论中最著名和最多的是关于威廉·弗朗西斯·帕特里克·内皮尔在《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出版的言论。这本书的陆续出版导致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军队中一些杰出的军官参加了抗议活动,包括威廉·贝雷斯福德子爵、劳里·科尔爵士、亨利·哈丁子爵、本杰明·德本等。其中,查尔斯·贝雷斯福德子爵是威廉·弗朗西斯·帕特里克·内皮尔的重要攻击对象。他也用不太好听的话回击威廉·弗朗西斯·帕特里克·内皮尔。这一系列“苛责”主要涉及阿尔布埃拉战役,但也有一系列更小的、没那么有趣的有争议的小册子,主要涉及《辛特拉公约》、约翰·穆尔爵士的退兵、1810年的布萨科战役、巴达霍斯战役和其他一些主题。
当然,回忆录和自传吸引了我大部分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普通士兵的作品并不比军官的作品少很多。如果有几十篇上校、上尉和中尉等人的日记和回忆录,那么至少有几十本中士、下士和列兵写的小书。这些作品大多十分古雅,印刷于地方的出版社,如珀斯、考文垂、赛伦塞斯特、劳斯、阿什福德,甚至科孚的出版社。一些军人或平民朋友经常劝说久经沙场的老兵写些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或者是某个乡村客栈的炉边故事。这些故事通常是很好的读物,但往往传达的是团队精神,而不只是伊比利亚半岛军队功绩的准确记录。这些朴实无华的老兵故事中有一两个展现了有关军队中那本令人愉快但过于自信的马塞兰·马尔博式回忆录的所有特征。我认为一一列出这些故事中最优秀的作品及其作者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这些作品中的一两本,尤其是第九十五团中题为《步枪手哈里斯》的那本书,很值得出版,但我们仍在等待这本书出版的那一天。或许将来某一天,我们可以再次读到这些优秀的士兵故事。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初,英军士兵和军官们开始大规模地写日记和回忆录,这是一个需要解释的现象。当然,我并不是说18世纪没有类似的作品。除了记录凯恩、斯蒂德曼、塔尔顿等人的军事史,有关个人冒险的记叙性文章也确实存在,这些文章由像侦察兵罗伯特·罗杰斯少校这样的军官或某名贫嘴幽默的匿名记者撰写。这名记者与坎伯兰公爵威廉参与了卡洛登战役—更不用说半杜撰的《卡尔顿上尉回忆录》。但这样的作品很少,普通士兵的作品更少。当然,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普通士兵的作品,譬如,追溯到马尔伯勒公爵约翰·丘吉尔时期的士兵信、一两本印第安回忆录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罗杰·兰姆中士的《日记》。然而,这样的作品也是少之又少。但可以肯定的是,1805年到1815年,军队中军官与士兵的写作数量比整个18世纪的都要多。
《卫报》:“皇家历史协会主席查尔斯•欧曼教授的《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大军》,这次修订再版,补充不少崭新的内容,走在了伊比利亚半岛战争研究的前沿。”
《每日电讯报》:“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民族报》:“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是欧洲主要民族国家去拿破仑化的新起点。查尔斯•欧曼教授很好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芝加哥论坛报》:“查尔斯•欧曼教授*重要的军事史作品,《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大军》称得上是其中一部。”
过去九年编写《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史》的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笔记,收集了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1808年到1814年各种战役的实际记录, 但本身具有极高的价值,并且能为伊比利亚半岛战争的总过程提供佐证。粗略地讲,这些笔记或者与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领导的那支著名军队的特点有关,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支军队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或者与这支军队的内部机制,即管理细节有关。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谈到军官和士兵,也会谈到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的日常生活、礼仪、习俗及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的组织和结构。我描述士兵的篇幅绝不少于记录军官的篇幅,并且还会留出几页讨论那些好奇心重的、通晓多国语言的军队追随者们。这些人紧跟在伊比利亚半岛军队后面,时常提一些不仅上校和副官,甚至让伟大的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也忧心忡忡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像新闻报道、一般命令和团报这样的官方文件及军事法庭记录中收集到大量有趣的有关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生活的内部资料。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将利用非官方信息。非官方信息都是从一些参加过大战的人写的、流传下来的日记、回忆录和一系列当代信中收集来的。其中不乏一些曾经有争议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流传了许多年。当时,伊比利亚半岛军队的一名幸存者在一篇文章中发现了他认为对自己、朋友,以及他所在的团和师有害的言论。这些言论中最著名和最多的是关于威廉·弗朗西斯·帕特里克·内皮尔在《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出版的言论。这本书的陆续出版导致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军队中一些杰出的军官参加了抗议活动,包括威廉·贝雷斯福德子爵、劳里·科尔爵士、亨利·哈丁子爵、本杰明·德本等。其中,查尔斯·贝雷斯福德子爵是威廉·弗朗西斯·帕特里克·内皮尔的重要攻击对象。他也用不太好听的话回击威廉·弗朗西斯·帕特里克·内皮尔。这一系列“苛责”主要涉及阿尔布埃拉战役,但也有一系列更小的、没那么有趣的有争议的小册子,主要涉及《辛特拉公约》、约翰·穆尔爵士的退兵、1810年的布萨科战役、巴达霍斯战役和其他一些主题。
当然,回忆录和自传吸引了我大部分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普通士兵的作品并不比军官的作品少很多。如果有几十篇上校、上尉和中尉等人的日记和回忆录,那么至少有几十本中士、下士和列兵写的小书。这些作品大多十分古雅,印刷于地方的出版社,如珀斯、考文垂、赛伦塞斯特、劳斯、阿什福德,甚至科孚的出版社。一些军人或平民朋友经常劝说久经沙场的老兵写些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或者是某个乡村客栈的炉边故事。这些故事通常是很好的读物,但往往传达的是团队精神,而不只是伊比利亚半岛军队功绩的准确记录。这些朴实无华的老兵故事中有一两个展现了有关军队中那本令人愉快但过于自信的马塞兰·马尔博式回忆录的所有特征。我认为一一列出这些故事中最优秀的作品及其作者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这些作品中的一两本,尤其是第九十五团中题为《步枪手哈里斯》的那本书,很值得出版,但我们仍在等待这本书出版的那一天。或许将来某一天,我们可以再次读到这些优秀的士兵故事。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初,英军士兵和军官们开始大规模地写日记和回忆录,这是一个需要解释的现象。当然,我并不是说18世纪没有类似的作品。除了记录凯恩、斯蒂德曼、塔尔顿等人的军事史,有关个人冒险的记叙性文章也确实存在,这些文章由像侦察兵罗伯特·罗杰斯少校这样的军官或某名贫嘴幽默的匿名记者撰写。这名记者与坎伯兰公爵威廉参与了卡洛登战役—更不用说半杜撰的《卡尔顿上尉回忆录》。但这样的作品很少,普通士兵的作品更少。当然,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普通士兵的作品,譬如,追溯到马尔伯勒公爵约翰·丘吉尔时期的士兵信、一两本印第安回忆录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罗杰·兰姆中士的《日记》。然而,这样的作品也是少之又少。但可以肯定的是,1805年到1815年,军队中军官与士兵的写作数量比整个18世纪的都要多。
《卫报》:“皇家历史协会主席查尔斯•欧曼教授的《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大军》,这次修订再版,补充不少崭新的内容,走在了伊比利亚半岛战争研究的前沿。”
《每日电讯报》:“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民族报》:“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是欧洲主要民族国家去拿破仑化的新起点。查尔斯•欧曼教授很好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芝加哥论坛报》:“查尔斯•欧曼教授*重要的军事史作品,《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大军》称得上是其中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