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唤醒大脑:神经可塑性如何帮助大脑自我疗愈 豆瓣
The Brain's Way of Healing: Remarkable Discoveries and Recoveries from the Frontiers of Neuroplasticity
作者: [美] 诺曼·道伊奇(Norman Doidge) 译者: 闾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 9
在前作《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中,诺曼·道伊奇描述了400年来我们对大脑的理解中最重要的突破:大脑可以根据心智经验,改变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我们称之为“神经可塑性”。《重塑大脑,重塑人生》就是第一代“神经可塑性治疗师”(科学家、临床医生)及其病人发现神经可塑性神奇作用的故事。
本书是道伊奇医生10年之后又一经典之作,叙事之精彩,讲理之深入,更胜前作。本书首次向我们展现了神经可塑性惊人的疗愈能力是如何起作用的,讲述了第二代神经可塑性治疗师的惊人发现和精彩故事。作者曾遍访五大洲,访谈这些科学家、临床医生及患者。
本书介绍的大部分神经可塑性疗愈方法都利用了环绕在我们身边的自然能量,包括光、电、声音、振动和运动。这些能量形式以无创口的自然途径,经由我们的感官和身体进入大脑,唤醒大脑本身的痊愈能力,而且不会有令人不快的副作用。我们还将学会运用任何人都会用的简单方法,大幅度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将声音传导入耳朵,成功治疗自闭症。
在头的后部振动,治疗注意缺陷障碍。在舌头上用轻柔电刺激,逆转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中风。
光照射颈部后方,治疗脑损伤。
光照入鼻腔,帮助睡眠,甚至通过静脉传导,救人性命。
手在身体上的缓慢动作,治疗一个天生大脑缺失的小女孩。
2020年5月4日 想读
万千心理:心理治疗实战录 豆瓣
作者: 巴史克(Michael Franz Basch) 译者: 寿彤军 / 薛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 1
作者巴史克本身拥有二十多年心理动力学及精神分析取向的教学与实务经验,他以自己曾经接触、督导的个案为例,一方面呈现治疗师和个案之间的对话,一方面完整记录在真实的治疗情境里,治疗师会面临到的各种情况、难以避免的错误、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以及在何时做适当的介入。
本书的作者巴史克受过严谨的医学训练,古典精神分析的熏陶,自体心理学的沉浸以及对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解,令他足以拨开理论的迷雾,专注于实务,用美式思维特有的简洁、具体和浅白,对心理治疗过程进行解剖,让读者明明白白地了解,治疗师的每一句话背后蕴藏着什么,目的为何,也让读者清清楚楚地看到,个案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关注、理解和有目的地推动下获得改变的。
2020年5月4日 想读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万千心理) 豆瓣
Psychoanalytic Case Formulation
9.6 (9 个评分) 作者: (美)麦克威廉斯(McWilliams, N.) 译者: 钟慧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 2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诊断》这三本南希·麦克威廉斯博士的经典著作,是本领域公认的、每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习和执业者必备的参考书。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系统介绍初始访谈过程及理论依据的书籍,是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分析案例的不可多得的好书。全书共十章。第一、二章着重介绍了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对患者的理解在治疗各阶段的重要性,也介绍了作者本人作为一各执业治疗师的设置和访谈特点。之后的十八章中,分别介绍了案例分析的要素。通过丰富的临床例证,引导读者逐渐理解和认识动力学案例分析和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动力学分析指导下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目标的选择以及动力学分析与治疗关系的相互影响。显然,上述内容,对于初涉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园地的学习者是何等重要,正如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的乔治·阿特伍先生所言:该书将是领域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书籍”。
2020年5月4日 想读
精神分析诊断(万千心理) 豆瓣
9.3 (7 个评分) 作者: (美)麦克威廉斯(McWilliams, N.) 译者: 鲁小华 / 郑诚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 7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诊断》这三本南希·麦克威廉斯博士的经典著作,是本领域公认的、每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习和执业者必备的参考书。
本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
2020年5月4日 想读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豆瓣
作者: [美] 彼得·莱文(Peter A. Levine) 译者: 庄晓丹 / 常邵辰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 - 8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是彼得·莱文集毕生研究大成的巅峰之作,他在本书中整合了看似迥异的进化、动物本能、哺乳动物生理学和脑科学以及自己多年积累的治疗经验,全面介绍了身体体验疗法理论和实践,为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提供了新的治疗工具,也适用于受伤的人自我探索和疗愈。
2020年5月4日 想读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 豆瓣
作者: [美]彼得·莱文(Peter A. Levine) / 安·弗雷德里克(Ann Frederick) 译者: 王俊兰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 4
焦虑、失眠、抑郁、封闭、身心失调、恐慌发作、记忆重现、无故大发脾气、反复出现破坏性行为……这些都是心灵受伤的表现。
摔倒,车祸,重大疾病,手术,牙科检查,遭遇或目睹暴力,难产或妊娠期间的巨大压力,经历战争或自然灾害(地震、飓风、洪水、火灾),突然失去亲人,遭受身体、心理或性虐待……这些事件都可能给人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
在心灵受伤后,我们都希望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慢慢让自己的惊恐感受消失。与此同时,我们的身体也需要一个复原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受到阻碍,应对危险时聚集起来的能量滞留在身体中,人就会处于受伤状态。
本书作者彼得o莱文是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通过练习他研创出的"身体体验疗法",你不但可以学会利用自身的本能来治愈自己,还能学会在创伤事件发生之后进行情感急救的方法。更有甚者,你可以将焦虑和绝望转化成为创造力的源泉。
对于以下读者,阅读本书将会非常有帮助:
心灵受伤的人,无论是否在接受心理咨询,都可以使用本书进行自我疗愈。
父母、老师、保育员,以及其他经常与儿童相处的人,可以学会当儿童受伤时进行情感急救的方法,避免儿童形成长期的心理创伤。
医生、护士、警察、消防队员、救护人,以及其他经常与事故和灾害受难者打交道的人,除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帮助他人,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2020年5月4日 想读
传统的发明 豆瓣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8.4 (5 个评分) 作者: [英]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 [英] 特伦斯·兰杰 译者: 顾杭 / 庞冠群 译林出版社 2020 - 2
我对所谓的传统的发明很感兴趣。曲解历史是成为民族国家的一部分。
——朱利安•巴恩斯(英国作家)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为有益的方式来看待过去——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不是过去?这一点值得存疑。如果我们接受书中的观点,就会发现,我们天真地认作过去的那些东西,很有可能是相当晚近的发明。
——彼得•斯坦斯基(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
本书引发了赞许、反感、支持和驳斥,这说明它有着持久的吸引力,不断刺激着读者。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部旁征博引、有趣且令人意想不到的论文集。
——《纽约客》
许多我们认为由来已久的传统,实际上都是相当晚近的发明。
本书探索分析了这一发明过程的诸多案例,包括苏格兰和威尔士“民族文化”的形成、19和20世纪英国皇家仪式的演进、殖民时期印度和非洲参与帝国仪式的起源,以及欧洲大陆试图发展人民自己的反传统的努力。本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深入研究仪式和符号,展现了过去与现在的复杂互动。
2020年5月3日 想读
纳粹掌权 豆瓣
The Nazi Seizure of Power:The Experience of a Single German Town, 1922-1945
7.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威廉·谢里登·阿伦 译者: 张晶 格致出版社 2020 - 4
※美国高校德国史指定读物
※纳粹研究名著 读懂纳粹绕不开的书
※德国版的《叫魂》:20世纪30年代初,魏玛德国的“大萧条”大恐慌
※四次重版 首次汉译
—————————————
“经典研究力作。”
——《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第三帝国的到来》作者理查德•J.埃文斯
“感性的、充满想象力的……阿伦研究了一个纳粹统治下的真实德国社区……他对于这上百个片段(浓缩着人类的悲剧和反讽命运)的诠释是天才式的。”
——《美国历史评论》
—————————————
为这个无名之地立传,因为它是理解纳粹在地方层面运作最佳的切入点。
.
小镇上的纳粹分子好像精准地知道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以便赢得大部分镇民的选票。
他们针对一次又一次的选举,精心策划了讲座集会、盛装游行、舞会、军事演习……他们会根据每一次活动的反馈仔细地总结经验,修改下一场活动的安排。
.
一切,都是为了掌权。
—————————————
《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展示了纳粹独裁政权如何通过宣传手腕巧妙地超越民主制度,并且夺取权力。威廉•谢里登•阿伦依靠当地报纸、期刊、报告、预算信息、犯罪统计数据、采访当事人以及法律记录,解剖了诺特海姆这个德国小镇,用显微镜般的视角精确地描绘了一个昏睡小镇向纳粹据点的转变。在这一有力的分析中,阿伦认为,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希特勒在国家层面上掌权的普遍看法是一种误解,与此相反,希特勒如果没有地方上的狂热支持者,第三帝国永远不会出现。阿伦的研究展示了纳粹能够利用尖锐而精细的宣传手段来发掘群众的弱点,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研究,也是对人性的研究。
2020年5月3日 想读
그들의 광주 豆瓣
作者: 김철원 한울 2017 - 5
『그들의 광주』의 저자는 신군부의 치 떨리는 당당함 앞에 평범한 일상을 꿈꿀 수 없었던 젊은이들의 삶을 그들의 글과 살아온 행적, 당시 보도된 기사, 유족과 지인들의 인터뷰·추모글, 고은 선생의 시, 젊음 속에 멈춰버린 사진으로 구성해 그들의 죽음을 조명했다. 더 나은 사회를 갈구하며 누구보다 차갑게 현실을 바라봤고, 누구보다 따뜻하게 사람을 사랑했던 이들 열 사람의 용기 있는 선택은 6월항쟁의 불씨가 되고, 2017년에는 촛불이 되어 현재를 밝히고 있다.
2020年5月3日 想读
Sex and Nothing 豆瓣
Sex and Nothing
作者: Alejandro Cerda-Rueda Karnac Books 2016 - 7
From its etymological roots, sex is related to a scission, Latin for sectus, secare, meaning "to divide or cut." Therefore, regardless of the various studies applied to defining sex as inscribed by discursive acts, i.e. merely a 'performatively enacted signification,'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o sex than just a social construction or an aprioristic substance. Sex is irreducible to meaning or knowledge. This is why psychoanalysis cannot be formulated as an erotology nor a science of sex (scientia sexualis). In this matter, sex escapes the symbolic restraints of language; however, it is through its failure that it manifests itself through the symbolic, e.g. symptoms or dream life. So, what is sex? Sex and Nothing embarks upon a dialogue between colleagues and friends interested in bridging psychoanalysis and philosophy, linking sex and thought, where what emerges is a greater awareness of the irreducucibility of sex to the discourse of knowledge and meaning: in other words, sex and nothing.
2020年5月3日 想读
近代日本的中国观 豆瓣
作者: (日) 子安宣邦 译者: 王升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6
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观》一书中,子安宣邦继续推进着21世纪初开始的思想史梳理工作。他围绕辛亥革命前后到新旧世纪之交这一时段内日本人讲述中国的代表观点,着重对11位论者——北一辉、内藤湖南、橘朴、尾崎秀实、森谷克己、平野义太郎、石川达三、火野苇平、竹内好、加加美光行和沟口雄三——的“中国论”展开批判性阅读。子安宣邦运用后现代知识批判方法,立足于中日两国的历史连带性,对“亚洲主义”、“东亚协同体”论和“中国的冲击”等重大思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清晰勾勒了近代以来日本之“中国论”的发展变化过程。以中日战争为分水岭,战前基于论者亲身体验的 “中国论”和战后陷入理论想象的 “中国论”形成鲜明对照,从中不仅可以一窥几十年来中日两国关系之诡谲多变,同时也面向今天提出了中日之间如何通过对话加深理解这一现实议题。
2020年5月3日 想读
燃烧的心 豆瓣
Cœur brûle et autres romances
作者: [法] 勒克莱齐奥 译者: 许方 / 陈寒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5
《燃烧的心》是勒克莱齐奥出版于二〇〇〇年的短篇小说集。
这七个故事中,有些是作家生活感悟的片断和速写,时间上也常常存在断裂,但它们的主题都是对“存在”的思考,对世界和生命的吟唱,从中可以见出勒克莱齐奥对边缘社会的关注与对现代文明的诘难。小说中的人物有的生活在现代都市,有的生活在孤岛荒漠;他们既在“这里”,又在“别处”。他们都用脆弱而敏感的心体验着梦想、自由、孤独、迷失、幻灭,甚至死亡。
2020年5月3日 想读
오월그날 豆瓣
作者: 박남선 샘물 2020 - 3
1980년 광주의 진실을 밝히는 책, 대한민국을 살아가는 사람이라면 한번쯤 읽어야 하는 책이다. 광주사람들은 폭도도 아니었고 난동분자도 아니었다. 단지 무자비한 살상 앞에 인간의 보편적 가치를 지키기 위한, 인간의 존엄과 생명을 지키기 위한 항거였지 어떠한 정치적 요구도, 선택도 있을 수 없었다. 누구를 대변하고자 누구의 이익을 지키기 위해 조직적으로 준비된 시나리오도 전혀 없었다. 굴종할 이유가 하나도 없었다. 피하지 않았다. 당당하게 맞섰다.
2020年5月3日 想读
走出孤岛 豆瓣 Goodreads
8.1 (9 个评分) 作者: 吴琦 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5
《单读24·走出孤岛:水手计划特辑》是《单读》在话题、内容与设计上的又一次自我革新。
集中展示单向街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文学活动“水手计划”的作品成果。刘子超、柏琳、曾嘉慧、冯孟婕、郭爽,五位水手前往帕米尔高原、萨拉热窝、日本长崎、摩鹿加群岛和东南亚等地,发回他们的记录与思考;
首发晓宇的“疫区日记”系列文章,紧密关注疫情时期人的物理与精神处境;
与澳大利亚大使馆合作创立的“澳大利亚文学专栏”继续更新,走向更广阔的海外文学世界;
诗人杨键对母亲的哀思,在这个生命消逝的时刻格外触动人心;
作者巫昂充满智识的十封信里,洋溢着令人愉悦的洞见;
青年导演唐棣对于影像与文字两重世界的体验,造就了他独特的审美视野……
在这个人人坠入孤岛的时刻,我们选择走向他人,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联结
——2020年,在宽阔的世界,让我们做一群不狭隘的人。
2020年5月3日 想读
走出唯一真理观 豆瓣 Goodreads
8.4 (135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5
★陈嘉映2007—2018自选文集。
★《何为良好生活》后新作,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在危机与纷争爆发的时代,哲学如何协助我们反思生活。“我们与其说需要共识,不如说需要学会,没有共识的人应该如何一起生存。”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2020年5月3日 想读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豆瓣
作者: 陈嘉映 三联书店 1995 - 4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此书作者七十年代末
涉猎海德格尔哲学,
通过八十年代从未疏于此道,
中经与美欧学术界亲身接触,
取长补短,
以成此书,
应无愧也。
——熊 伟
本书为国内首部系统评述
海德格尔的专著,
不仅展示出海氏哲学全貌,
清理出其概念框架,
且从中西哲学比较视角界入了
其所关注问题的实质。
尤难得是以作者研究功力之深厚,
化艰涩玄奥为明白晓畅,
且确有己见,
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建树价值。
——赵一凡
2020年5月3日 想读
追寻现代中国 豆瓣
The Searching For Modern China
8.4 (9 个评分) 作者: [美]史景迁 译者: 温洽溢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5
一个“现代”国家既可融汇一体,又能兼容并蓄,既有明确的自我认同,也能以平等的地位竞逐新市场、新技术、新观念。本书以16世纪末作为叙述的起点,展现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怀着同情之心回顾中国走向现代过程中遭遇过的机遇与挫折,认清中国问题的缘由,以及中国人该凭恃何种知识、经济、情感来解决这些问题。
2020年5月3日 想读
第四名被害者 豆瓣
作者: 天地無限 尖端 2015 - 3
半年多前「方夢魚連續殺人案」震驚全臺灣。身為知名裝置藝術家、參與上百項公共工程建設、曾被推薦競選北市議員的方夢魚,由於涉嫌殺害三名女子遭逮,但他自始至終不肯透露被害者遺體下落。他在法院一審被判死刑後,吞下乾電池自殺。臨終之前,除了暗示還有第四名被害者外,也提到關於三名女子遺體的線索,他已經請律師轉交到周雨潔手裡──她曾是方夢魚的學生、亦是唯一從他魔掌下逃脫的倖存者。隨著媒體的熱烈報導,民眾再次重返半年多前的那場夢魘。
周雨潔被檢警列為重要證人,與媒體展開大鬥法,此時暗示遺體下落的線索,卻莫名地在網路上被公開,激起了一陣「尋屍」熱潮。周雨潔推卻各家採訪,表示只願意接受唐人全球電視臺的訪問。陷入職涯低潮的當家主播徐海音,把握住這次機會,在周雨潔的協助下,以這難得的題材開始製作記錄專題。隨著被害者遺體一一被找出,再次引起了大眾的恐慌!原來那些遺體就藏在方夢魚曾經手過的公共工程建設當中,而且被很病態地布置成普羅大眾都會密集接觸的地方。
隨著媒體撲天蓋地的攻勢,真相慢慢被掩蓋,幕後的真凶正要對第四名被害者下手……
2020年5月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