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她的名字是 豆瓣
6.9 (33 个评分) 作者: [韩]赵南柱 译者: 徐丽红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1
短篇小说集《她的名字是》是话题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的作者赵南柱时隔两年创作的新作。作者以2018年在韩国辛苦生存的她们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27篇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中没能讲完的她们的故事以多彩的形式,在《她的名字是》中更加坚定有力地展现出来。学校、家庭、社会……在充满了工作和生活的所有空间里,她们时而哭泣,时而欢笑,时而慌张的故事其实就是你、我,我们的故事。
从9岁的小孩到69岁的老奶奶,我总共倾听了六十几名女性的故事,以那些声音为起点,撰写这些小说。真心感谢她们。一张张涨红的脸,欲言又止的声音,以及凝结在眼眶、最终还是没有流下的泪水,我永远不会忘记。
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情节,却也是特别的故事,有时还需要特别的勇气、决心和斗志。我希望能为更多展示和记录女性们看似毫不特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我相信各位读者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自己的故事也将随之开始。
——作者 赵南柱
✜ 我不想成为息事宁人的第二个人。因为我不希望有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受害者出现。
——20多岁,在国企分公司工作的素珍 《第二个人》
✜ 搬家一个月了。家里总算整理得差不多了。用妈妈的话说,我是自讨苦吃。尽管是自讨苦吃,可是对不起,至少要比和妈妈一起住时开心。
——独自到陌生的首尔闯荡的女孩 《年轻女孩,独自一人》
✜ 我真的想结婚吗?并不。那为什么要着急呢?是因为已经29岁了吗?
—— 29岁的连锁餐饮机构职员恩顺 《我叫金恩顺》
✜ 结婚吧,还是开心的事情多。不过就算结了婚,也不要想着成为谁的妻子,谁的儿媳,谁的妈妈,就做你自己。
——准备离婚的姐姐贞恩 《离婚日记》
✜ 我会明确地说我讨厌什么,我不想做什么,而且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单纯就是因为我不想打电话、不想做饭、不想洗碗。
——准备结婚的妹妹贞雅 《结婚日记》
✜ 我很清楚社会有多么讨厌怀孕的女人。
——38岁,怀孕9个月的宋芝善 《孕妇故事》
✜ 需要改变的不是妈妈,而是丈夫、学校、公司和社会。
——38岁的职场妈妈智慧 《妈妈一年级》
✜ 每当我腹部绷紧,腰疼剧烈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像我一样度过疼痛、艰难时光的真淑。
——初三学生朴真淑的老师 《公转周期》
✜ 丈夫在身边,和现在成为周末夫妻没感觉有什么区别。
——40岁,结婚12年的J女士 《78年生的J》
——————————————————————————————————
编辑推荐
◎韩国当代女性生存图鉴。《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深度对谈六十余人,她们唯一的名字是“女性”。《82年生的金智英》中没能讲完的她们的故事以多彩的形式,在《她的名字是》中更加坚定有力地展现出来,独家收录作者后记自白书《78年生的J》。
◎大学毕业独自到陌生的首尔闯荡的她,身为偶像女团成员在节目中被迫表演撒娇的她,在电视台工作负荷过大不能维护正当权益的她,29岁被父亲视为“库存货”的她,婚后生育面临职业危机的她,自由职业负责看护生病母亲的她,代替儿女养育孙子孙女的她……作家逐一呼唤艰难生活在2018年韩国的女性们的声音和名字,完成这27个故事。记录更多女性看似毫不特别、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倾听汗水、泪水与时代交织的特别声音。找寻女性名字与人生的道路,仍旧未完成……
◎入围韩国YES24书店2018年度好书,韩国《中央日报》当月推荐图书,零负评记录。
◎全书内文搭配精美插画,彩色装帧印刷,纪念珍藏版。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红手指 豆瓣
赤い指
7.8 (41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于壮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1
这是多么愚蠢而浅薄的犯罪,隐藏的真相却震撼人心!
==============================================================
这家人看上去再平常不过:前原和妻子人到中年,上有痴呆的老母亲,下有未成年的儿子。
平静在一个下午被彻底打破:儿子在家中勒死了一个小女孩。前原夫妇决心移走尸体,掩盖罪行。
前原的供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警方完全可以结案,但刑警加贺看到前原的母亲涂红的手指时,明白了事实真相。
==============================================================
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第4名 “这本推理了不起!”第9名
我姐姐读完《红手指》,流着泪给我打来了电话。——东野圭吾
《红手指》是加贺系列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敏锐描绘了养老和家庭矛盾等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阿部宽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几乎爱人 豆瓣
作者: 秋微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9
成年人的爱情,是Tom Ford口红的致命吸引,是双人舞的信赖和专注,是Harry Winston的庄重承诺,然而更多的,是略丧的“人生如梦,际遇无常”。
在这本书里,他和她于陌生的异国相遇,是知己,是神交,是一生所爱,但他们没有在一起;他和她于宿命的窄巷相遇,纠缠半生,浩荡起伏,但他们没有在一起;他和她于污浊的职场相遇,一见钟情,灵肉合一,但他们没有在一起……
这些他们,几乎成了爱人。
几乎,就是没有。
没有也没关系,因为——
有些人不属于自己,但遇见了也很好。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余下只有噪音 豆瓣
The Rest Is Noise
8.8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亚历克斯·罗斯 译者: 郭建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3
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祭》以降,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仍在向听众传递不安的涟漪。现代音乐无处不在。先锋之声在好莱坞的惊悚电影配乐中大行其道,从地下丝绒乐队开始,极简主义对摇滚、流行和舞蹈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客》的杰出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罗斯照亮了这个秘密的世界,并展示了它如何弥漫于20世纪生活的每个角落。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到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市中心,罗斯将20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通过他所讲述的音乐,《余下只有噪音》重述了20世纪的历史。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终结的感觉 豆瓣
The Sense of an Ending
7.8 (59 个评分) 作者: [英] 朱利安·巴恩斯 译者: 郭国良 译林出版社 2012 - 7
2011年布克奖获奖作
一本真正聪明又令人宽慰的书
连续半年稳居多国畅销榜单
入选23家主流媒体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书评》:巴恩斯是艾米斯—麦克尤恩—希金斯同代作家中,在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
当记忆欺骗了你,谁才能解读你的人生?
陆建德长文导读 深度解读记忆之谜
—— ———————————————————————————————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生托尼有两个好友,三人爱读书也热衷于谈论性,常聚在一起调侃戏谑。后来博学睿智的艾德里安也加入了他们,他的加入让这个小圈子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成年后的托尼结婚又离婚,退休后他的生活平静无扰。然而,一份旧日女友母亲的遗嘱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迫使他回首探寻当年的谜团。他发现,曾经笃信的回忆变得疑窦丛生,曾经温良无害的自己变得面目模糊。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空荡荡的家 豆瓣
The Empty Family
8.9 (49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译者: 柏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1
《空荡荡的家》是托宾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托宾以其温柔而独特的敏感,刻画了一系列人物未被言说、潜意识中的渴望。他用爱、孤独和欲望将不同时代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从当代爱尔兰,到一九七零年代的西班牙,到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从一个在陌生的小镇寻求安定的年轻巴基斯坦移民,到那个不情不愿地回到都柏林的爱尔兰女人,托宾笔下的每一个故事包含着整个世界:那是逃离过去、回到家庭的故事,是亲情失而复得的故事。
托宾擅长刻画沉默中的情感,未被承认、难以启齿的亲密关系。《空荡荡的家》再次证明,托宾是“他这一代表现‘爱的复杂与矛盾’最有才华的作家”(《洛杉矶时报》) 。
——————————————————————————————————
这些短篇小说都充满着孤独、渴望和遗憾,但作者对叙事有一种钢铁一般的节制,避免人物的悲伤滑向伤感或自怨自艾。托宾的语言看似简单——简单并不是容易,而是相反——而又惊人地准确。他用这种罕见的精确,刻画复杂而挣扎的心灵。
——《观察家报》
这是托宾写得最美、几乎令人心跳停止的一部分创作。其中的短篇小说《街头》,无论是否涉及同性恋题材,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爱情故事之一。
——爱德蒙•怀特
如同乔伊斯笔下那些都柏林人,我们在《空荡荡的家》中遇到的许多人,也无法逃避从家乡呼啸而来的、凛冽的风。他们重访出生地,体会回归的愉悦,发现记忆与残酷现实之间巨大差异的震惊,但又心知自己远走他乡的所有原因。
——弗朗辛•普罗斯,《纽约时报》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历史性的体制 豆瓣
作者: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译者: 黄艳红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20 - 3
本书被视为结构主义没落之后史学危机的突围之作和“新史学”的代表作,确立了阿赫托戈在学界的地位。
历史性的体制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衔接关系/方式。本书强调社会现实与历史哲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作者从时间观念入手,衔接古代和现当代历史,论述了从古到今不同历史性的体制,填补了结构主义没落之后的学术理论真空,历史学的研究重新回到对人和精神世界的关注。
阿赫托戈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时刻阐述不同历史性的体制,而不是说教式的全景分析,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如“历史性的制式”“当下主义”等都在学术界和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且已辐射到当前其他学科的理论探讨中。
除了对法国史学传统的继承,本书还多有对人类学和社会学,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史学的借鉴,不仅为中国知识界和关注西方思想动态的读者介绍欧洲前沿的学术理论,关于时间观念的思考也可引起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反思。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 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 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平装 精装)[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 [美]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 [美]罗伯特·L.凯利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精装 平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开创一个理想世界》[荷]罗杰·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 [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纪念版)》(平装 精装) [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美]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兹曼
29《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 [美]欧阳泰
30《起源:万物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31《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 [美]托马斯·斯坎伦
32《认知工具:文化进化心理学》 [美]塞西莉亚·海斯
33《简明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美]威廉·麦克尼尔等主编
34《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美]托马斯·M.尼克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修订版)》 [荷]弗雷德·斯皮尔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
37《历史性的体制——当下主义与时间经验》[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罗多德的镜子》[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发去希腊》[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灯塔工的休息室》[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1《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日]宫崎正胜
42《人类的旅程:基因的奥德赛之旅》[美]斯宾塞·韦尔斯
43《西方的困局:欧洲与美国的当下危机》[德]海因利希·奥古斯特·温克勒
44《没有思想的世界:科技巨头对独立思考的威胁》[美]富兰克林·福尔
45《锥形帐篷的起源:思想如何进化》[英]乔尼·休斯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编辑推荐】
1.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回归对人的思考,反思现代生活。
在新旧社会交替的间隙,人们往往会产生断裂感,这种时间的空隙与秩序的危机让人无所适从。本书纵览古代到当代的社会进程,将“时间秩序”“历史体制”等关键要素抽离出来,重新回归对人本身的思考,为解决社会交替与发展中产生的缺口与紊乱提供思路和方向。
2.“新史学”地标性作品,强烈的现实关怀,史学危机的突围之作。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年鉴派”代表的新史学模式的功过是非的议论与评判,成为学术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创新的一个重要话题。社会环境变迁对史学发展提出新要求,“批判的转折”呼声日趋强烈。本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乎史学乃至整个社会人文科学的探索,突破当代史学理论研究的重重危机,成为“新史学”代表作。
3.摒弃说教式分析,抛开全景式描述,不局限于单一时间和地域,选取关键性历史时刻,阐释社会变化,填补理论真空,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纵观古今,但绝非填鸭式历史教科书。作者选取古罗马、古希腊、法国大革命等关键性历史节点,抽离出历史性的多种体制,阐释社会变化,探究当代危机的解决之路,既填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又有相当程度的现实意义。
4.不仅介绍了史学前沿理论与概念,还辐射到历史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理论探讨中。
本书提出的核心概念,如“当下主义”“时间经验”“历史性的体制”等,是当代史学前沿理论讨论的热点,作者从荷马史诗谈到“广谱城市”,从大革命讲到“垃圾空间”,已然突破史学界限,辐射到文学、哲学、建筑、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
【赞誉推荐】
没有人会怀疑,某种时间秩序是存在的,更确切地说,存在多种依据地点和时间而变化的时间秩序。不管怎样,这种秩序都十分强大,以至人们服从于它们却对此毫无知觉:它们自发而来,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知道不知道——哪怕他们知道、哪怕他们不愿意。如果有人想违反这些秩序,就会与它们发生碰撞。一个社会与时间的关系看来没什么可商量,没多少可选择的。秩序(ordre)最直接的意思是前后次序和控制:时间,复数意义上的时间,它可以许可,也可以不许可;时间还会报复,会重建某种被扰乱的秩序,建立公正。因此,时间的秩序(ordre du temps)一下子就阐明了这个乍看上去有点神秘的说法:历史性的体制(régimes d’historicité )。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çois Hartog)
我非常高兴和阿赫托戈先生讨论古代的资源。我想说,阿赫托戈先生的史学研究具有当代的重要性。法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史学大国,都有着伟大的史学传统。中国已经翻译了法国的很多史学著作,比如布罗代尔、韦尔南、勒高夫,现在又译了阿赫托戈,他们都是法国杰出的史学家。阿赫托戈先生的书的出版对于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好消息。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今天,在当下主义和重新回到过去的历史意识的双重夹击下,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既不能沉湎于当下,也要避免重新回到过去。在某种意义上,重塑现代的历史性体制或者以未来为导向的历史时间意识依然有其价值。因为只有以未来为坐标,人类的历史才会有既定的方向感,人们才得以在这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时间框架中,有效地思考重大议题,解除那些困扰人类已久的不确定性。
——张旭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巷里林泉 豆瓣 Goodreads
7.4 (7 个评分) 作者: 故园风雨前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5
《巷里林泉》 是一本文字温润幽默、平均每2分钟就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可爱随笔集。林泉是文人心里的美梦,身居市集,总怀着妄想逃去山林泉石的美丽地方。而作者的林泉,在故乡、在街巷。无论幽美还是俚俗她都照单全收,且甘之如饴。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如何赢得一场“战争” 豆瓣
作者: [西] 伊格纳西奥·冈萨雷斯-波萨达 商务印书馆 2017 - 1
二战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能不能把希特勒看作高效的管理者?今天的商学院对丘吉尔的管理风格作何评价?领导者的决定可能导致上千人性命不保,作出这样的决定时,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他们如何应对接踵而来的巨大压力?他们采取怎样的战略制敌取胜?本书从商界人士的全新视角解读二战历史。从1939-1945年,另一种“经理人”面临严峻挑战——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争夺世界市场、大规模使用新技术等。他们的应战策略和成功秘诀对今天的企业主管和经理人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书中,作者分析了巴巴罗萨计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偷袭珍珠港等二战经典战役。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利维坦号战记 豆瓣
The Leviathan Trilogy
作者: [美] 斯科特·维斯特菲尔德 / [美] 基斯·汤普森 绘 译者: 王小亮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7
这是一段未曾发生的历史。
·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发现了生物的“生命线”,创立了生物合成技术,世界的格局由此悄悄改变。德奥同盟国组成机械主义阵营,投身钢铁机甲;英法俄协约国组成达尔文主义阵营,醉心合成巨兽。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在即,奥匈帝国的亚历山大王子在大公遇刺后逃离祖国,身边只有几位忠臣和一台机甲为伴。与此同时,苏格兰平民女孩德琳·夏普女扮男装加入英国空军,时时刻刻都得隐藏身份。两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登上利维坦号,少年与少女即将左右世界大战的走向……
·
·
如果达尔文不只提出了进化论,还创立了生物合成技术
如果戴姆勒不只发明了汽车,还造出了武装机甲
还有什么能比大怪兽和机器人打架更热血?
·
这不是你所知道的一战!
英法俄协约国派出巨型怪兽上天入海
德奥同盟国派出钢铁机甲威震四方
·
两大阵营互相抗衡
你会选择给机械上油,还是给怪兽喂肉?
·
◆蒸汽朋克×柴油朋克×生物朋克,精彩满载的少年科幻冒险口碑作,10周年纪念版本!
◆凡尔纳和宫崎骏的结合体,158幅华丽插图诠释惊天脑洞,为每一位读者奏起勇气的赞歌!
◆落难逃亡的傲娇王子,遇上能打能扛的男装少女,燃系养成,萌点满满!
◆系列捧得4项大奖,收获15项大奖提名,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倾力推荐!
◆全新修订、全新设计,特别收录超甜官方番外短篇,附赠3张阵营海报!
◆精装全彩设定集,完整收录阵营设定、人物设定和作战秘辛!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湖边小屋 豆瓣
作者: 刘昌炎 编译 / 吴儆芦 绘画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 - 5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湖边小屋 豆瓣
The Shack
作者: [加拿大] 威廉·扬 译者: 朱子仪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6 - 10
一部带着人走出困境的伟大小说!除了感动,是伤痛;除了伤痛,是生命的宁静与辽阔。
不是悬疑小说,不是推理小说,却更惊心动魄!
野营生活刚开了个头,小女儿梅西就不见了,湖边的小屋里,只有梅西的红色连衣裙,裙子上血迹斑斑。
失去了女儿,麦克的天空从此变得暗淡,完全坠入了黑暗之河。他愤怒、自责,甚至对信仰了多年的上帝也疑虑重重。
三年后的一个风雪天里,麦克意外收到一封怪异的来信,邀他去湖边小屋一见,信落款“老爹”。“老爹”是麦克一家对上帝的爱称。
老爹?上帝?
这是凶手的陷阱?或者某人的恶作剧?抑或,真的是来自要带他渡过黑暗之河的摆渡人?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湖边小屋的谎言 豆瓣
THE LAKE HOUSE
作者: [澳] 凯特·莫顿 译者: 徐晓蕴 文汇出版社 2020 - 4
🏠无须再说善意的谎言,爱你的人更爱你真实的模样
🏠一个小小谎言,让至亲之人天各一方,更让百年庄园分崩离析
🏠千万销量作家凯特•莫顿潜心3年的至臻之作
🏠登顶澳大利亚等多国畅销书榜,并被评为美国独立书商精选小说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国家报》《明镜》畅销书
🏠荣获澳大利亚书业奖提名&Goodreads年度历史小说提名
🏠莫顿的作品累计总销量破1100万册,以34种语言版本,风靡42个国家和地区
〰︎ 内容简介 〰︎
1933年仲夏,湖边小屋中的埃德温家族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大派对,草地上宾客云集。半夜12点,一枚烟花腾空而起,照亮黑夜。16岁的爱丽丝看见,森林里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第二天,她蹒跚学步的弟弟从世界上永远消失了。爱丽丝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可能是失踪案的罪魁祸首。余生,陪伴她的将只有懊悔和愧疚。
2003年夏天,一个停职的女警探意外闯进废弃的湖边小屋。很快她会看到,攀爬疯长的藤曼和破败不堪的木门背后,70年前那场谎言酿成的悲剧,即将苏醒。
〰︎ 媒体评价 〰︎
🏠凯特•莫顿是继《荆棘鸟》作者考琳•麦卡洛之后又一倾倒世界的澳大利亚作家。——《纽约时报》
🏠凯特•莫顿设置的情节天衣无缝,而她精心塑造的角色最终会集到了一起,演绎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出版人周刊》(星级评论)
🏠这是一个精心编织的惊人秘密,读者在阅读中会历经无数曲折。秘密之中又包裹着秘密,每当读者认为他们已经发现真相时,新的秘密就会被揭示出来。——《圣地亚哥书评》
🏠《雾中回忆》之后,莫顿再次创作出了无懈可击的畅销作品。这是一本适合所有人读的完美小说!——《图书馆杂志》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莉安•莫里亚蒂(艾美奖获奖剧集《大小谎言》原著作者)
〰︎ 原文摘抄〰︎
1、每个人都是各自的猛兽,面具下蛰伏着秘密、谎言还有许诺。
2、生活便是如此,希望的大门一直不停歇地开开合合,人们只能摸索着通过。
3、这证明了在条件恰当的情况下,不好的事情一样可以产生美好的事物。
4、无论一个人生活多么艰辛,无论他们的生活如何焕然一新,往事总会在之后的岁月里想方设法纠缠他们。
5、多亏他这辈子的笨手笨脚,他才学会了怎样牢牢地抓住东西。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媒介研究批评术语集 豆瓣
Critical Terms for Media Studies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W.J.T.米歇尔 / [美]马克·B.N.汉森 译者: 肖腊梅 / 胡晓华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1
一本引人入胜的参考书;
阐明媒介研究这一新兴综合领域的关键概念。
1.原书出版于2010年,对媒介研究这个重要的新领域做了生动、有活力的讨论。
2.与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的《美学指南》《文化研究指南》《艺术理论指南》《文学批评史:从柏拉图到现在》定位一致,是学术研究重要的入门和指南性工具书。
通信、哲学、电影、录像、数字文化:媒介研究所跨领域、学科多得惊人,它所生产的词汇既严谨,又直观。《媒介研究批评术语集》定义了,有时是重新定义了这个新兴综合领域的目的,阐明了最生动的讨论、最有活力的话题背后的关键概念。
一个更加宏大的对话涉及文化、技术、政治,作为这个更加宏大的对话的一部分,这本令人激动的论文集对在处理当代媒介的特点及模式方面对于我们而言颇为关键的语言进行了探索。本文集的主编是媒介研究领域著名学者W. J. T. 米歇尔和马克•B. N. 汉森。本文集推出了许多杰出撰稿人的作品,这些论文都是为了本文集专门写成。文章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审美”这部分讨论的是艺术问题,与描述感官经验及判断的术语有关;“技术”这部分让我们进入一系列宏观的技术概念;媒介功能在系统中实现,“社会”这一部分开启了对系统的描述。
《媒介研究批评术语集》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参考书,它与21世纪有关,与塑造了我们在21世纪里的经验的媒介有关。媒介研究是我们重要的新领域之一,《媒介研究批评术语集》将激发读者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并且使读者在这个领域的知识得到深化。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最后的驿道 豆瓣
作者: 周勇 民族出版社 2004 - 6
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驿镇,像珠子一样被古道串联起来,在它们沧桑的外表中,写满了令几代人一直叨念个不停的往事:青石板上深深的马蹄印,踩踏出来的远不止是一条驿道,而是一种文化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社会人类学符号的另外一种版本。
当年在这古驿道上最得意、最充实的马锅头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到现在,连经途运输的卡车司机也正在退出我们的生活。那么,还有谁,能够引领我们去追寻他们的背影?
只有隐隐约约的马蹄声和马铃的叮当声,像跫音一样响在脑际、响在记忆深处,仿佛一队将我国内地与西亚、南亚联结起来的马帮,沿着残阳,朝历史的深处走去……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我的名字叫红 豆瓣 Goodreads
Benim Adim Kirmizi
8.9 (9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沈志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0
☆极会讲故事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的小说最好地体现了现代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一个故事有多重的欣赏角度和发展脉络,既可以满足单纯读故事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更深度的思考和审美。
☆大师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是奠定帕慕克国际文坛大师地位的作品,几乎获得了世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
☆经典文学中的畅销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畅销作品,06年的中文版是国内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中为数不多的畅销作。
---------------
故事发生在1590年末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伊斯坦布尔,绘制这本传说将动摇宗教与社稷的书。此时,为爱情离乡十二年的青年黑在恋人父亲的召唤下终于回归,迎接他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而线索,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20世纪的美国(修订版) 豆瓣
作者: 资中筠 商务印书馆 2018 - 6
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是20 世纪一个重要的全球性事件。它在危机与挑战的应对中蒸蒸日上,在平等与发展的平衡中渐进改良,又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强势扩张。
面对自由竞争与政府干预、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对内民主与对外霸权,以及特有的种族与移民问题,美国应如何解决,在数字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又将何去何从……
本书从美国所继承的丰富精神资源和19世纪给美国留下的问题与危机谈起,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美国的各种思潮,深入探讨美国的发展模式及其得失利弊,客观讲述美国百余年间走过的独特道路及其内在动因。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ねじ巻き精霊戦記 天鏡のアルデラミンXIV 豆瓣
作者: 宇野朴人 / 竜徹 KADOKAWA 2018 - 8
ついに帝国本土へと侵攻を始めたキオカ軍。国境近くの平原で対陣した両軍は激しく激突。爆砲の圧倒的な威力に塹壕戦で対抗する帝国軍だが、ジャンの知略はそれすらも貫き、戦線後退を強いられたイクタたちは厳しい防衛戦を続ける。一方、海での戦いはそれ以上の危機に直面する。艦隊の全艦を爆砲艦で揃えてきたキオカ海軍を前に、帝国海軍はまともな戦闘にさえ持ち込めず撤退を開始。精霊通信の開通によって、戦場の全ての情報をリアルタイムで把握し対応するようになったジャン。指揮下の全軍をして「完全な軍隊」と自負する彼を相手に、イクタ率いる帝国軍は勝機を見出せるのか―。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拉贝日记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德] 约翰·拉贝 译者: 《拉贝日记》翻译组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 - 10
《拉贝日记》:拉贝,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商务代表,在中国工作了30年。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在呼啸的枪炮声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载了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日记所展示的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以及拉贝先生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都将使今天的中国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深刻地思考未来。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君主与承包商 豆瓣
L'Entrepreneur et le Prince:La création du service public de l'eau
作者: [法]克里斯托夫·德费耶(Christophe Defeuilley) 译者: 唐俊 思想会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11
城市的公共水资源建设和管理,是19世纪资本和权力博弈的有趣案例。作者指出,公共当局和私营公司既没有相同的利益也没有相同的目标,那么在涉及水资源这项事关重大的议题时,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究竟该如何取舍呢?在《君主与承包商:公共水设施的发展变迁》一书中,作者深入探究了19世纪的三个大都市,伦敦、纽约和巴黎的公共水网建设。
2020年4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