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环冰岛记 豆瓣
作者: 朱宏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4
两对刚刚领证的夫妻,在空旷冷冽的冰岛同行,陈念和迟北川领的是离婚证,另一对周文栖和佳佳领的结婚证,以婚姻为契机,通过描述各自眼中的彼此、以不同立场的去陈述生活中的经历,展现各自从婚姻和年龄中的成长。
本书穿梭于孤独的冰岛和热闹的夏威夷,细节描写十分细腻,在旅行中远离生活、反思生活、重新开始生活,六个章节分别以迟北川、陈念、M、许誉东等人的身份,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世界上的人性格千万种,每一个人追求的人生截然不同,有的人在年薪百万后陷入中年危机开始迷茫,有的人一生追求热闹的爱情,有人在轰轰烈烈中迷失自我,有人满足于安稳平淡……生命就是一个圈,没有能漂亮做完的事情,没有能带到下辈子的财富,所以我们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2020年4月22日 想读
电影剧作笔记 豆瓣
作者: 黄丹 上海三联书店 2017 - 9
《电影剧作笔记》是电影学院教授黄丹的观影笔记。从《房间》《苏菲的选择》到《当哈瑞遇到莎莉》《时时刻刻》;从电影创作的视角、改编、结构到细节设计、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从爱情、剧情到伦理、种族……黄丹以专业的视角、多重的维度为我们细读了五十多部中外影片。
好电影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同样地,坏电影可能让我们学到更多。
《电影剧作笔记》从电影本身回归到电影文本的细读以及电影场景之外的来龙去脉,为我们呈现了影片创作的深度与魅力,是一部实战性很强的电影创作指导手册。
2020年4月22日 想读
万有引力之虹 豆瓣 Goodreads
Gravity's Rainbow
9.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品钦 译者: 张文宇 / 黄向荣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万有引力之虹》像许多后现代主义小说一样,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全书由许多零散插曲和作者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内容包括现代物理、火箭工程、高等数学、性心理学、变态性爱等等。小说的线索围绕着德国的V-2火箭展开。V-2火箭袭击伦敦,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都想弄到火箭的秘密。他们发现美国军官发生性行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点。于是开始对这问题进行研究,吸引和牵连了许多人,一位研究巴甫洛夫学说的军官甚至认为这个美国军官的头脑里有个支配生死的开关,决定利用他的感应能力,派他到敌后去刺探火箭秘密。随后小说又以不少篇幅描写了德国军官的性虐待狂和性变态,论述了科技和性欲总是结合在一起并向死亡发展的荒谬理论。小说还提出了“热寂说”,即宇宙中的热能散发完后会冷寂下来,整个世界将会冰冻,作者认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活动也能用“热寂”法则来解释,各种狂热在热能消耗光之后也都会冷寂,趋向死亡。“万有引力之虹”是火箭发射后形成的弧线,火箭摧毁一切,作者认为它是死亡的象征,同时也是现代世界的象征,因而被用作书名。
2020年4月22日 想读
设计中的设计 豆瓣 Goodreads
DESIGNING DESIGN
8.4 (14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原研哉 译者: 朱锷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 11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长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真是一个有趣的展览,但又不仅仅是有趣,它分明是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观照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2020年4月22日 想读
关于设计的思考 豆瓣
Thoughts on Design
作者: [美] 保罗·兰德 译者: 吴梦妍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7 - 8
这是一部平面设计的重要著作,于1970年问世。本书在保罗·兰德事业巅峰时期写就,明确表达了他的先驱性观点,即所有设计广告、印刷或者工业设计应该无缝结合“美和实用”。
好的设计,兰德主张是通过视觉形式简明地表达概念——在最好的情况下,升华寻常之物。
这一版本逐字逐句保留了兰德1947 年的最初发表的文章以及他在1970 年对文字和图片及意象做出的修订,文本按照最初始的字体,版式风格,资料来源和脚注、图注和前言也使用原版的形式。唯一现代性的让步,是一个新的版权页、目录、知名的设计师兼批评家麦克·贝鲁特撰写了前言,以及基于可读性考虑的微小风格改动。在今天看来这本经典著作一如从前,是卓越设计价值永恒性的确实证明。
2020年4月22日 想读
艺术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y of Art
9.6 (17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杨成凯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 4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2020年4月22日 想读
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刘禾 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4
在过去十多年中,资本主义全球化伴随着对文明身份的重新强调,再一次把经久不衰的文明和历史议题凸显出来。《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一书寻根溯源,对这些议题做了研究。它揭示出,欧美国家宰治的世界秩序在过去五百年之间是怎样形成的,“西方”文明又如何将其治组织和知识形态上升为普世的标 准。这些标准所设置的时空等级将非洲以及大洋洲(还有其他土著人)等无国家的社会置于“化外”,将亚洲社会定义为“半文明”,而欧洲和北美的资本主义社会则处于文明的最高端。正如本书的主编在序言中所指出,这一套文明标准到了20 世纪演变为世界各地人群的自我认识。而今欧美国家的霸权开始遭遇挑战,其文明霸权的地位也重新受到质疑,随之而来的则是人们对未来世界秩序的呼唤。
书中论文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包括地理大发现、殖民时代的国际法体系、万国博览会等,十分具象地绘出了欧洲现代性在19至20世纪殖民扩张盛期的等级景观,其中有些论文梳理了文明理念的译介过程及其特点。无论是对当代世界秩序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关注当今全球文化治的读者,这部文集所提供的详细研究和批判性的思考都不无裨益。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虐恋亚文化 豆瓣
8.0 (63 个评分) 作者: 李银河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 1
“虐恋”,西方称之为sadomasochism(简称SM),统指与施虐、受虐相关的意识与行为。“虐恋”一词是由中国的老一辈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首先提出的,但直到二十世纪末,李银河的《虐恋亚文化》才真正为我国填补了这项研究的空白。
在《虐恋亚文化》一书中,作者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虐恋现象及其意义。全书共分六章:“虐恋亚文化”——描述了虐恋的规模、特征、历史变迁及其社会处境。“虐恋个案”——根据性别的不同将虐恋个案划分为五类进行了分别介绍。“虐恋作品”——介绍并分析了从主流文学到地下文学中的虐恋描述。“虐恋成因”——将西方学者对虐恋现象的解释作了介绍与分析。“虐恋政治”——介绍了西方人针对虐恋的不同政治立场。“虐恋的启示”——作者从多个角度(权利关系、宗教精神、性解放等)介绍了虐恋对我们的启示。
作者将虐恋定义为:“它是一种将快感与痛感联系在一起的性活动,或者说是一种通过痛感获得快感的性活动……所谓痛感有两个内涵,其一是肉体痛苦(如鞭打导致的快感)……其二是精神的痛苦(如统治与服从关系中的羞辱所导致的痛苦感觉)。”
在序中,作者认为“……性思潮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有两个分离,其一是将性快感与生殖行为分离开来……其二是将性快感及其它身体快感与生殖器官分离开来……而虐恋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它使快感与生殖器官相分离……”。简明清晰地概括了虐恋的革命意义。
作者认为“虐恋还有一个重大的哲学意义:对人性中非理性方面的揭示……虐恋就有点象艺术,它是生活的艺术,是性的艺术。”
作者在第一章描述了虐恋的十二个特征,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是“参与者使自愿的”。作者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暴力及其施暴者、受害者与虐恋关系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该书有一点遗憾之处——没有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虐恋现象,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对虐恋现象基本上羞于启齿,但在各类民俗小说中却有一定的反映。
关于虐恋的成因,作者介绍了一些解释,包括欲望快乐因素、生理因素、童年经历、攻击性、焦虑感和恐惧感、负罪感、对爱的渴求、权力关系。但有一点作者没有提到: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一种快感形式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生存与繁衍的利益。然而虐恋表面上看非但没有生存与繁衍的利益,反而不利于生存与繁衍——受虐倾向可导致受伤,施虐倾向可导致反抗,而且由于虐恋快感对性交快感的替代作用,真正起到繁衍作用的性行为会相应减少。这种不利于生物个体生存的现象在进化论上如何解释呢?
笔者认为若将虐恋的定义改为“将快感与羞辱感联系在一起的性活动”,可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假设。如下:人的大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网络,具有高级的联想学习能力,通常喜欢将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成语“爱屋及乌”就是这个含义。如果有一种事物通常与性相关,而性又与快感相关,人在无意识当中就会把该事物与快感直接联系起来,从而只要该事物一出现,人根本不必通过性就会有快感。如恋物癖将内衣裤(与性器官接触的物品)与快感的直接联系起来。而虐恋是一种建立在羞辱感上的行为,羞辱感通常与性活动紧密相关,因此人在无意识中会将虐恋与快感联系起来。虐恋与快感的联系虽然不利于生存,但如果要消除这种联系,就要消除羞辱感与性活动之间的联系,而消除羞辱感与性之间的联系不利于人类繁衍(至于为什么不利,代价多大,不少关于人 类性的进化的书都有介绍),因为消除羞辱感付出的代价比虐恋付出的代价还要大,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人类保留了一定的羞辱感,虐恋就相伴而生了。
该书体现了李银河治学的一贯作风——严谨、求实、不轻易作价值判断。第一次听说李银河的名字,是因为她是王小波的夫人。然而现在看来,其才华与影响力应远超王小波了。
虐恋在中国人的心中基本被归类于变态的范围,这与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都有虐恋内容),因此该书的出版对国人性观念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国内学者的相关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跳板。
摘自《光明日报》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 1450-1680年 (第一卷) 豆瓣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
10.0 (5 个评分) 作者: [澳]安东尼·瑞德 译者: 吴小安 / 孙来臣 商务印书馆 2013 - 10
本书致力于探讨贸易时代东南亚地理、物质和社会的结构性概况,探讨上述背景下所发生的、年鉴学派所说的中时段运动与短时段运动。在资料允许的范围内,笔者集中关注那些最能影响一般平民百姓的特征和变迁,而对那些被史家大书特书的王公贵族和外国显要则着墨不多。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我们的普世文明 豆瓣
The Writer and the World:Essays
8.8 (5 个评分) 作者: (英)V. S. 奈保尔 译者: 马维达 / 翟鹏霄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8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最重要杂文集 中文版首次出版
★ 其实两百年来,没有谁真的想要这个岛,也没有谁知道该拿它怎么办。这个地方是 一个错误。
★ 人们整天在俱乐部里谈论政治。言论自由,选举也自由;实实在在的权力却遥不可及;政治是人民的鸦片。
★ 他们为古 老的、历经 劫难而幸存的文明感到骄傲。他们其实是这种文明的牺牲品。
★ 我期望遇见大度、根性与自信,但找到的却是种种自我怀疑的殖民地心态。
★ 政府部门的臃肿始于国家还很富有的时期,掩盖了失业问题和都市生活的无意义。
★ 他们追赶革命的脚步就像追赶剧院的潮流,这些革命者会奔赴风起云涌的革命中心,但兜里都揣着返程机票。
本书所收录作品是奈保尔创作40年间在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地带的观察与思考。从出生地特立尼达到祖辈的家乡印度,再到美国和其他更远的地方,他关注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鲜明的奈保尔式报道。通过描画一个个被历史、经济和文化敌对破坏了的混乱世界,他探究了从印度到美国的各地社会在应对现代化挑战时的不同反应 。
奈保尔描画了一个混乱无序的世界,同样揭示了将你我相连的人性。机敏中带有刻薄,通透又直言不讳。一旦读过这本文集,就再也无法用从前的视角去看世界了。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豆瓣
Why Aren't We Dead Yet? The Curious Person's Guide to the Immune System
7.1 (8 个评分) 作者: [澳]伊丹·本-巴拉克 (Idan Ben-Barak) 译者: 傅贺 / 倪加加(校)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 - 1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我们如何跟数百万细菌日以继夜地战斗?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从哪里来的?
怎样面对免疫系统的天然缺陷?
免疫系统损坏就无法重建吗?病毒、细菌都在不断演化,未来的抗药性之战应该怎么打?
“提高免疫力”与“益生菌”都是消费陷阱?
......
在这本生动易 读的小册子里,伊丹·本-巴拉克向我们展示了免疫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如何摧毁病原体的,我们为何会对某些致病体产生免疫,探讨了免疫系统的演化以及我们关注的抗生素与疫苗的功能,并展望了免疫的未来。本书将带领读者展开一场有趣的免疫系统漫游。
※专家推荐:
极有雄心且非常易读,它为大众读者精炼地总结了免疫系统的核心特征。其内容非常前沿,甚至包括了最近荣获诺奖的有关先天免疫系统演化的部分内容。这本小书是难得的通俗医学佳作。”——古斯塔夫·诺塞尔爵士(Sir Gustav Nossal),爱英斯坦科学奖得主,澳大利亚国宝级生物学家
对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主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记录。——彼得·杜赫提教授(Prof. Peter C. Doherty),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魔鬼约会学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魔鬼咨询师 同心出版社 2014 - 4
你脸皮够厚,你嘴巴够甜,可还是换不来女孩的回眸一笑。使尽浑身解数的献媚堆笑,讨来的却是一句“你去死吧”。但是你死一万次都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别埋怨你命苦,也别责怪女孩子冷艳高贵,其实问题都在你身上,你真的会搭讪吗?方法,方法懂吗?方法不对,只能是撸的命。本书教你从搭讪一步跨越到约会,让你的1314不再是梦!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如何不喜欢一个人 豆瓣
Psychopath Free
7.8 (27 个评分) 作者: 杰克森·麦肯锡 译者: 高娃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4
★谈恋爱的时候,你时常难过吗?
你会经常担心分手吗?
他常常会对你不满吗?
常常说你的不对吗?
会故意冷淡你吗?
会让你感到没有安全感吗?
会经常提起前任吗?
会践踏你的尊严吗?
你认为他爱你更多还是爱自己更多?
你会经常哭泣吗?
会失眠吗?
三十种辨认恶情人的方法,教你如何不再喜欢一个人,迎接心的重生。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教你辨认有毒型人格的恶情人,细数这些人怎么运用语言、心理暗示,甚至性爱将你打造成他游戏棋盘上的棋子;侵蚀你的人格,让你逐渐失去主体性,利用搞暧昧处罚“不受控制”的你;并在*后因为你逐渐开始情绪不稳定,让他感到担心害怕,而华丽丽地与你分手。
★恶情人退散!
不要幻想可以把恶情人改造好,
恶情人的属性就是:无法被改造。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诱惑的艺术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格林 东方出版中心 2007 - 9
《诱惑的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具备说服他人、讨人喜欢的能力,这样你周围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丧失防卫的意识,被你俘获。这是优雅时代的战争艺术。
在每次诱惑中,你都要分析并了解两个方面的要素:首先是你自己,你身上有什么样的诱惑特性;其次是对方,你要采取怎样的行动才能攻破对方的防御之墙,让对方臣服于你。这两个方面同样重要。如果不知道你自身性格中能够吸引别人的特点就草率进攻,你会成为机械的诱惑者,诱惑之术笨拙而生硬。如果你只依赖自己的诱惑天赋而忽视对方的情绪性格,就会犯下极大的错误,并且严重制约你的发展。
因此,《诱惑的艺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谁是诱惑者”描述了9种诱惑类型,还附加了反诱惑因素。这些诱惑类型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自己性格中与生俱来的诱惑潜能,这是任何诱惑中最基本的要素。第二部分是“实施诱惑”,这部分囊括了24种诱惑招数和策略,会指导你打造魔咒,击毁对方的防范意识,为你的诱惑增加激情,平添力量,诱导对方彻底臣服。作为连接这两个部分的桥梁,中间还有一章探讨了诱惑对象18种——每一种的生命都有某种缺憾,都有待你填补的空虚之感。了解对方是怎样的性格,不但能帮助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诱惑特长,更能让你在实施诱惑时有的放矢。忽略哪一个部分都会给你的诱惑造成缺憾。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美女入门 豆瓣
作者: [日] 林真理子 译者: 扬阳 漓江出版社 2004 - 5
《美女入门》是日本畅销书作家,日本直木奖评委,执当代日本文学牛耳的重量能作家,人气指数、传媒影响力居日本作家前列的林真理子时尚随笔。
《美女入门》是一部在日本造成轰动的时尚读物,其宣传广告“读美女入门,不变美也难”成为一时流行语。随着这本书的畅销不衰,散文大家林真理子也成为了“东京美女教祖”,充分奠定了其畅销书女王的宝座。
《美女入门》是由作家在日本最时尚女性杂志《安安》上的撰文结集而成的,它以极其幽默的文风、泼辣的表达方式、挥洒自如的评判以及对自身深刻的剖析,加之极富现代色彩的生存理念与坚强的爱美意志,一下子得到了花季少女及时尚女性的深爱。她在书中,敢于最不扭捏、最不做作地表露她对人生、婚姻、情爱、职业、交际、化妆、瘦身、着装、时尚诸事的观点。别说日本,恐怕世界范围内似乎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够像林氏那样直接。
本书不仅是一幅令人美不胜收的东京美女地图,更是现代女性的寻美图、藏宝窟,是当代女性挑战失败、追求成功、“永不灰心!决不服输”的强者宣言书,更是现代女性的寻美图、藏宝窟。打开此书,确实美得让人心惊!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日本四季 豆瓣
8.4 (28 个评分) 作者: 张燕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0
作者以春、夏、秋、冬为经,以她亲身参与或亲自体会的每一季中的重要行事为纬,深入浅出地细说日本全年的习俗风情,同时用冷静的眼观察异乡,看到日本人的众多缺点和偏失,看到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日本的学校和教育。同时,毕业于美术系的作者亲自手绘几十幅插图,增色了书中的日本韵味。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袭击面包店 豆瓣
パン屋を襲う
7.4 (64 个评分) 作者: (日)村上春树 / (德)卡特•曼施克 (插图)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1
《袭击面包店》包含《袭击面包店》与《再袭面包店》两则故事。
村上春树讲述了略带荒诞色彩的故事。曾与伙伴一起袭击过面包店的青年,十年后找到了像样的工作、结婚成家,然而又遭遇当初那种神秘饥饿感的袭扰,与妻子一起踏上再袭面包店之路。
德国著名画家卡特•曼施克继《眠》之后,再次为村上春树绘制20幅超现实插画,以墨绿和玫瑰金专色印刷,更添奇异氛围。《眠》描写了因失眠产生的种种奇异感受,《袭击面包店》则展示出人对饥饿的挣扎与反思。从《眠》到《袭击面包店》,无疑展露了村上春树小说划时代的前瞻性与想象力。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隐藏的人格 豆瓣
作者: 黄国胜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0
《隐藏的人格》通过剖析人格面具的分类、形成和转化,并结合众多案例解读人格分裂、边缘性人格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数十类心理障碍,揭示出人格面具是人际交往的产物,具有社会适应的功能。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需要放下僵化厚重的人格面具,展现真我的童真,允许灵魂的黑暗浮现;有的人则要强化薄弱的人格面具,不能继续赤裸奔走;有的人的人格面具太破碎,需要得到整合;有的人的人格面具太单一,需要不断分化。总之,敌人从来不在外界,只在内心;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个世界,能左右和操控你的人生的,只有自己。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塞壬的诱惑 豆瓣
作者: 艾伦·怀特 译者: 诸葛雯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1
《塞壬的诱惑:做一个让人无法抗拒的“危险女人”》对史上那些知名塞壬们的爱情智慧抽丝剥茧,将其精华浓缩成朴素的知识,展现在读者面前。也许你会借鉴这本恋爱教材中的某一页、某一章或是某几课的经验。也许有一天你自己也会成为塞壬的信徒。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 豆瓣
How to Talk to Girls at Parties
8.3 (29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尔·盖曼 编 / [巴西] 法比奥·穆恩 加布里埃尔·巴 绘 译者: 姜珊 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8 - 4
2007年雨果奖提名短篇小说、
2007年轨迹奖获奖短篇小说改编作品
2017年戛纳电影节首映电影同名图像小说
………………
※编辑推荐※
《如何在派对搭讪女孩》是尼尔·盖曼最浪漫、最瑰丽,同时也最令人费解的作品之一。 它像一首有关青春记忆的诗篇,无比美丽,又充满哀伤。
“奇幻文学大师”尼尔· 盖曼与巴西“魔幻现实主义”图像小说作者的跨界碰撞。
擅长运用色彩的《一日谈》作者法比奥·穆恩和加布里埃尔·巴,此次将盖曼的浪漫幻想短篇小说改编成了图像小说,二人行云流水般的画风和大胆用色,将主人公的奇幻遭遇推至一个个高潮,科幻感十足。
………………
※内容简介※
图像小说《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改编自尼尔·盖曼短篇集《易碎品》中的同名故事。讲述一位名为“恩”的15岁男孩,在朋友维克的怂恿下,闯入了一个由陌生人举办的派对,那里的女孩都是如此可爱且迷人,满足了二人对异性的全部幻想。一向不善与女孩打交道的恩在那里偶遇了三个不同的女孩——天真无邪的北斗星、向往自由的宇宙一隅,和优雅热情的八行诗。然而在搭讪过程中,恩和维克逐渐意识到她们并非普通的女孩,这两位少年越加听不懂女孩们的语言,而她们也似乎想要通过言行一点点侵入二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女孩,她们究竟是什么人?但对于青春期的男孩们来讲,女孩本就是个不可思议的存在。
同名电影(由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执导)已于2017年上映。
………………
※名人推荐※
和缓且不同寻常的剧情,外加一条恰到好处的建议(“你要去和她们搭讪才行。”),这让《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读起来是如此乖张和睿智。法比奥·穆恩和加布里埃尔·巴的图画艺术完美诠释了尼尔·盖曼笔下的故事。这样的组合本身就是一种不同寻常且让人津津乐道之事。
——奥德丽·尼芬格(《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作者)
盖曼、穆恩和巴创造了一部八行两韵诗,它的言语画面顿挫有力,让人难以忘怀。
——胡诺特·迪亚斯(《沉溺》作者)
如何才能让事物兼具怪异和美丽,与此同时又可以如此哀伤?它就像是一首诗、一种形式,人们可以沉溺在这片海洋之中。《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就可以做到。
——凯丽·苏·德康尼克(《绝对致命》编剧)
这是什么?这是我最钟爱的尼尔·盖曼作品之一,就是里面有两个拥有与人物十分贴切的名字的那本?收·下·我的·钱。收好。
——帕特里克·罗斯福斯(《风之名》作者)
………………
※媒体推荐※
盖曼的思维是深不见底的汪洋,每当我沉溺于此时,原本身处的世界都会随之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可怕且美丽的地方,一个我甘愿下沉的地方。
——《纽约时报》
你会如何决定去阅读《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这本书?你去读就是了!我期待黑马漫画公司出版更多由尼尔·盖曼短篇改编的图像小说,希望下一个会是我另一个挚爱,《巨魔桥》。等不及了!
——“漫画光谱”网站
这部作品汇集了三位创作者的创作精华,展现了人际交往中的所有弱点。这本书留下了毋庸置疑的哀伤,有关逃离女孩后的哀伤,有关维克将会在他余生不停回忆起这段往事的哀伤。还有恩,那个并非出于本意而聆听过诗句的男孩,过往依旧萦绕于此。
——“漫画十字军”网站
2020年4月2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