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 豆瓣
Der Sinnhafte Aufbau Der Sozialen Welt
作者: [美国] 阿尔弗雷德·舒茨 译者: 游淙祺 商务印书馆 2012 - 8
该书奥地利著名社会学家舒茨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追随韦伯的脚步,将社会学当作奠定在行动理论上的一门学问,也就是说,重点在于有意义的社会行动应该如何被理解或诠释。但是,舒茨更进一步追问,我们能否构造一个关于社会行动的方法论与普遍理论,以便为社会科学奠定稳固的基础。因此,舒茨认为韦伯的理论在理解他人行动的问题上还有许多缺陷,从而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特别是要对“意义脉络”、“主观意义”、“客观意义”、“动机”的做进一步的探讨。对此,舒茨是借助于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为社会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豆瓣
作者: [美]彼得·M.布劳 著 译者: 李国武 商务印书馆 2008 - 11
在本书中,彼得·布劳思考了一个基本的问题: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组织成由人类交往构成的日益复杂的结构的?布劳试图从社会交换关系的理论视角来解答这一问题,既通过对人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分析,为发展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宏观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本书已成为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文献,包含着丰富的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宝贵思想。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反思社会学导引 豆瓣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9.8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布尔迪厄 / [美] 华康德 译者: 李猛 / 李康 商务印书馆 2015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诠释性的,它通过勾勒出布迪厄有关知识、实践和社会的理论结构及其学术图景的轮廓,向人们展示了布迪厄著作的广博体系和内在理路;第二部分是分析性的,主要是在芝加哥大学研讨班所展开的精心构思的对话内容,在这一部分,布迪厄澄清了他的理论研究实践和经验研究实践的全部重要之处,并对这两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反思;第三部分以巴黎研讨班的讨论为基础,为1988年春天布迪厄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中心为他的研究生讨论课所做的导论性质的发言。在这些讨论课上,布迪厄没有灌输某一组概念,而是强调一种产生社会学创造力的一般性倾向,他倡导并采纳了一种总体性的自我指涉教学法。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個人覺醒的力量 豆瓣
Personal Power Through Awareness: A Guidebook for Sensitive People
作者: 珊娜雅.羅曼 / Sanaya Roman 译者: 羅孝英 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7 - 6
本書是高靈歐林系列光的智慧的書籍,談更高的能量,教導你認識你原本沒有受到任何染污的力量源頭,同時如何在你或他人處於生命不見光明的階段裡,盡快地重整自己的能量,為自己與他人帶來更高的光明。書中提供實用的方法;感知能量,運作能量、想法和使用光的工具,幫助你轉化自己和生活;增加直覺能力、接收更高境域的指引,讓你能有效益地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這是一本循序漸進教導「能量感知」的快速課程,利用這些很簡單易懂的過程,你能在關係、自我形象和愛人與被愛的能力上,創造立即而深刻的改變。
本書特色
本書雖為高靈歐林透過作者傳遞的訊息,但其思想貼近生活,讀起來令人產生共鳴的感受,書末所附的練習非常受用,若能精研此書及其練習,你會看見自己的改變,吸引有益於你的事物向你靠近,為自己創造豐富的生活。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為什麼會說故事的人,賺的比較多? 豆瓣
作者: 川上徹也 译者: 張婷婷 如果出版社
自我介紹、打動人心、領導團隊、企劃行銷,都從說故事開始!
人是擁有感情的動物,故事就是驅動感情的力量
古代的神話傳說能流傳至今,讓大家朗朗上口,正是因為故事能感動人心。
想要讓人印象深刻,你自己、你的公司、你的產品,都需要一個好故事!
會說好故事,你就能輕而易舉和別人不一樣
說故事的能力,是區分高手和普通人的終極商業技術。
會說好故事,你的業務能力、談判能力、溝通能力,馬上就不同凡響。
好想法,用故事說出來最有效!
只要有打動人心的故事,別人就會迫不及待想和你合作。
無論是你自己、你提的企劃案、你賣的商品、你的公司,都需要一個好故事。
●要突顯個人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你必須成為傳奇故事中的主角
所有成功的人士,在接受訪問時,一定會穿插一則人生重大的失敗,往往因此讓人對他留下深刻印象。因為他不知不覺打造了一個傳奇,而他就是那故事中扭轉成敗的英雄!因此想要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與其認真發名片,不如創造一個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好故事!
●要展現自家商品特質,跟競爭對手拉開差距,「說故事」是必備的絕技!
商品中的「名牌」,很少有人能提出它們真正的過人之處,然而光靠著難以抹滅的印象,就足以激起人們購買的欲望。這些名牌產品,無論是靠著口碑流傳,或廣告行銷,它們的共同點,都是擁有精采的故事!
故事的力量,讓你在表現、溝通、業務、談判能力上與他人拉開大幅差距!
本書教你掌握故事的黃金定律,輕而易舉說出讓對方產生共鳴的故事,
無論你的客戶、部屬、上司,都會被你簡單說服,讓你在工作上事半功倍!
本書從簡單的理論出發,列舉藉由說故事成功的行銷實例,再從各個對象著手,教導讀者具體實踐「說故事」的技巧,讓讀者不管是介紹自己、說服別人,或是展示自家商品,都能侃侃而談的說出精采故事,達到擺脫競爭對手、脫穎而出的終極目標!
你的工作,還有你的人生,都應該用故事來推動!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執行力 豆瓣
Execution: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
作者: Larry Bossidy / Ram Charan 译者: 李明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 - 1
執行力是一種專業素養,結合了三個核心程序:用人、策略、運作。如何才能在對的時間、有對的人、關注於對的細節上?作者強調執行力不僅是戰術,還是條理清晰的專業能力,更需要企業領導人永遠的關心專注,不靠運氣更不能心存僥倖。偉大的領導人總是懂得如何執行業務,更以明確的現實作為陳述企業願景的根據,而不是華而不實的希望。
戴爾(Dell)電腦執行長邁可•戴爾:「如果你想成為執行長——或者你已經是個執行長,但是想保住工作—一定要讀《執行力》,並將它提出的做法付諸實踐。」除此之外,戴爾還少說了一句:「而且也要讓你的員工都讀《執行力》。」
要達成公司的策略目標,除了執行長,還要全公司上下同心協力。《執行力》正是讓人們明白如何跨越並填補策略目標和現實之間的一本好書,所以,要達成策略目標,全公司上下都應該一起來讀《執行力》,一起檢討公司流程,一起付出執行力,往企業成功之日邁進。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从零开始做播客:创造网红主播 豆瓣
Podcasting Pro Basics
作者: [美] 奥兰多·里奥斯 译者: 邵佳琪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控制预算、软件选择、选题开发、编辑技巧——多维度讲解,真正从零入门播客制作
★信息爆炸的年代,抓住碎片时间
在本书中,您将会学习哪种设备在何种预算下最适合播客,哪种软件最适合录制,还有一些关于开发播客节目的提示,甚至是一些编辑技巧,例如如何播放清晰,愉悦的节目。最后,您将学习如何在iTunes和Stitcher——全球两家最大的播客的平台上发布您的节目。
------
【媒体评论】
“对于任何对播客节目的创作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指南将是你非常宝贵的资源。”
—— Aubrey Marcus(著名播客节目Aubrey Marcus Podcast制作人)
“如果没有奥兰多•里奥斯,我的播客节目将永远不会顺利开始。他真的解决了我曾经遇到的每一个技术问题,而且,他的编辑技巧简直无可挑剔!“
—— Joe DeFranco(著名播客节目Industrial Strength Show制作人)
“如果你刚刚开始做播客节目,这本书将是入门必读。即使已经发布过很多期播客节目,我依然能从这本书中学到更好的制作方法。这些方法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和花费,也让我生产出更好的作品。“
——Jason Havey(著名播客节目Spinning Logic Show制作人)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狙擊冰風 雪妖精與白色死神 下 豆瓣
氷風のクルッカ―雪の妖精と白い死神
作者: 柳内たくみ / 有坂あこ 译者: 郭政宏 台灣東販 2013 - 10
1939年,紐沃斯聯邦(維納亞軍)對小國斯歐密共和國發動了以侵占領土為目標的侵略戰爭。
女伴男裝入伍的柯露卡不斷磨練自己並模仿海赫的射擊技術,柯露卡也終於成為可以單獨行動的狙擊手。同時,維納亞軍的王牌狙擊手也陸續投入柯拉戰線,雙方展開死鬥。
面對維納亞百萬大軍的猛攻,斯歐密共和國的戰況越來越不利、柯露卡等奉命死守的戰線也岌岌可危。在與紅軍狙擊手的戰鬥中海赫身負重傷,究竟科露卡該如何是好的?
以史實中的冬季戰爭為舞台,天才美少女狙擊手的故事,堂堂完結!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狙擊冰風 雪妖精與白色死神 上 豆瓣
氷風のクルッカ―雪の妖精と白い死神
作者: 柳内たくみ / 有坂あこ 译者: 郭政宏 台灣東販 2013 - 8
1939年,紐沃斯聯邦(維納亞軍)對小國斯歐密共和國發動了以侵占領土為目標的侵略戰爭。
為了守護祖國免遭維納亞軍蹂躪,美少女柯露卡憑著自豪的射擊技術為武器,女扮男裝入伍。被分配到尤帝萊寧連長麾下的她,在那裏遇見了別名「白色死神」的席摩‧海赫。
企畫出大膽突擊作戰的尤帝萊寧、以高超狙擊術獵殺維納亞大軍的海赫。大放厥詞的柯露卡也憑著驚人的天分和天生的好勝心急速成長為天才射手。
在海赫和柯露卡前方等著他們的,是維納亞最凶惡的女狙擊手,娜塔利亞和米夏!
以史實中的侵略戰爭(冬季戰爭)為舞台,超魄力天才美少女狙擊小說,誕生!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堂吉诃德(上下) 豆瓣
Don Quixote de la Mancha
9.1 (18 个评分) 作者: 塞万提斯 译者: 杨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堂吉诃德》(1606-1615)是塞万提斯最杰出的作品。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在欧洲所有一切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危机的病理 豆瓣
作者: 毛亚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8
德语世界在1900年前后的“世纪末”时期经历着变革与转型,也体验着危机与焦虑。各文学流派中兴起表现疾病的热潮。本书以“世纪末”疾病文学的代表托马斯•曼早期作品中的疾病书写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德语文学研究中的文化学模式,在重构疾病文化语境的基础上,对《布登勃洛克一家》《海因里希殿下》《死于威尼斯》等文本进行分析与阐释,探讨其中折射出的时代印记及话语互动。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疾病的隐喻 豆瓣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8.2 (102 个评分) 作者: 苏珊·桑塔格 译者: 程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爱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爱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1978年),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收割电影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川绅介 / 山根贞男 编 译者: 冯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10
本书是日本电影评论家山根贞男在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去世后,根据小川生前在各地的讲演录音整理而来。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章,讲述了小川摄制组从拍摄学生和农民的抵抗运动起步,到拍摄稻谷、村庄,拍摄农民的心灵世界这一转变和成长过程。书中还描写了小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对亚洲纪录片现状的忧虑,以及对亚洲导演的期待。这是一部电影大师的心灵史,尤其对亚洲的纪录片工作者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2020年3月31日 想读
电影的故事 豆瓣
作者: (英)马克·卡曾斯 译者: 杨松锋 新星出版社 2006 - 9
作者以电影制作者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世界电影的发展历程,从无声时代到有声时代再到数字时代。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影制作者是如何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制片手段的,以及电影制作者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该书是图文本,以丰富的照片资料、通俗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电影的历程。
2020年3月30日 想读
电影批评 豆瓣
9.0 (16 个评分) 作者: 戴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2
《电影批评(第二版)》是电影理论集锦,电影批评入门书。
2020年3月30日 想读
芭巴拉少校 豆瓣 谷歌图书
Major Barbara
作者: [爱尔兰] 萧伯纳 译者: 英若诚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芭巴拉少校》(英汉对照)是萧伯纳戏剧中颇为精彩的一部,典型地反映出萧伯纳戏剧的艺术特色:幽默和讽刺。他特别喜欢运用的手法是,使剧中人物发出似非而是的妙论,不仅使人笑,使人啼,而且促人深省。
2020年3月30日 想读
下流社会 豆瓣 谷歌图书
下流社会:新たな階層集団の出現
6.3 (15 个评分) 作者: 三浦展 译者: 陆求实 / 戴铮 文汇出版社 2007 - 1
中产阶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因为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日美欧曾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的“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当全球社会纷纷向下流动,中国,能预防吗?
2020年3月30日 想读
发明欧洲 豆瓣
作者: [英] 杰拉德·德朗提 译者: 陈子瑜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3
欧洲是如何诞生的?欧洲的边界是清晰的吗?真的存在“欧洲人”吗?
本书认为,“欧洲”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还不如说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动荡和变迁的一种理念。这种极富争议性的理念是建立在自我与他人的二分法的基础之上的产物。从古希腊与波斯的对峙到大航海时代的东西方分野,直至二战后两大超级集团的冷战,欧洲始终是通过与外界的对抗才得以成型的。简单说,“欧洲”,是一种被“发明”出来的政治观念,而非实体。本书分析了有史以来“欧洲”作为一种社会构成的理念的诞生和发展,并且挑战性地提出了这个观点:“欧洲”这个看似具有“统一性”外表的理念,实际上导致了欧洲的分裂及其极端排他的政治状况。作者还对欧洲的未来进行了预判,并提出了极具启发性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欧洲,但对于任何思考民族与民族身份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2020年3月29日 想读
中国游记 豆瓣
7.4 (34 个评分) 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译者: 施小炜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 - 3
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亲历的中国印象,村上春树《1Q84》译者施小炜传神翻译
————————————————————————
日本大正时代文豪,以《罗生门》等闻名世界的作家
熟读中国古代典籍,以漫画笔法勾勒中国的浮世男女
剧本、对话、书信、手记等多种体裁,变幻跌宕的阅读体验
————————————————————————
《中国游记》是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受《大阪每日新闻》之托,于1921年游历中国后写作的多体裁游记。书中语言可读性强,又富于变化,口语和文言夹杂,变幻多姿;体裁涵盖剧本、书信、对话、手记等多种文体,虚实掺杂,叫人读来颇觉新鲜。芥川龙之介这种别出机杼、不肯落他人窠臼的写作风格,使这本游记较少呆板的平铺直叙、风物描摹,而更多以文艺的、甚至漫画的笔法,表现中国见闻在他敏感的心中所引发的情绪和思考。著名译者施小炜经过长时间精心而传神的翻译,充分再现了原著风格,将芥川龙之介语言、体材上的变化,完美展现在译文之中。除了文学价值外,本书还保留了芥川龙之介拜访章炳麟、郑孝胥、辜鸿铭等名人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日本文坛短篇圣手、“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心怀巨大期待的访华之旅**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著名作家,以《罗生门》《地狱变》《鼻子》等作品闻名于世界,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作为“尚注重汉学修养的教育制度培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芥川龙之介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深厚,他能作汉诗,也曾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创作多部短篇小说。文化上的认同使他对这次访华之旅心怀期待,然而当时中国的现状让他心中产生巨大落差。对中国既爱且失望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中国游记》中。
**著名翻译家施小炜精心翻译,力图再现原著体裁、语言上的变幻风采**
译者施小炜在《译后记》中说:“在这部游记中,芥川力避平铺直叙的呆滞、俗套,运用了对话、书信、戏剧、手记等多种体裁,跌宕多姿,变幻有致,读来颇觉新颖。而在文体上,《北京日记抄》的全文,以及《上海游记》、《江南游记》的部分章节,则又有意采用拟古文体写成,即基本上是文言文的形式,词汇上却间或使用一些现代语汇,与整体的口语文体形成奇妙的反差,酿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以往译本多侧重本书的史料价值,本书译者施小炜则从文学立场发掘文学上之价值,充分呈现出一个与小说家芥川龙之介不一样的作者形象。
**以戏谑与调侃之笔,勾勒1921年中国的浮世与风光**
不同于学者游记的严肃与刻板,芥川龙之介的游记更多是从主观兴趣方面落笔着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也多创作倾向,部分篇章可作为小说阅读。比如他见辜鸿铭,对两人交谈内容草草略过,却以一排“老老老老……”将辜鸿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形象活现在读者眼前。至于他描写山水、风景、人情、世风,也从不呆板描摹或叙述。这是小说家游记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芥川龙之介个人的文学追求。
————————————————————————
像他那样高深的教养,优秀的趣味,以及兼备和汉洋的学问的作家,今后恐怕绝无了。
——日本作家 菊池宽
我想让中国的青年更多读芥川的作品,所以打算今后再译一些。
——中国作家 鲁迅
如果要在日本找个可以与西方的卡夫卡相对应的人,就是芥川龙之介了……芥川最著名的当然是小说,但就像卡夫卡一样,随笔和书信对于揭示其内心世界也很重要。
——中国作家 止庵
他的创作是他学识与才华的化身。
——日本文学评论家 吉田精一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开拓了一个不曾有过的领域。
——日本学者 中村真一郎
2020年3月29日 想读
内战结束的前夜 豆瓣
Assignment Shanghai : Photographs on the Eve of Revolution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克·伯恩斯(Jack Birns) 摄影 译者: 吴呵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中的照片出自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伯恩斯就他的老相机,从这些被尘封了50多年的照片来看1947年的上海,看那些正处于贫困、腐败和混乱的包围中反映普通人和普通生活的照片绝不普通,它们以静态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转折。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中国的国民党军队在1948年至1949年短短两年间,竟会如此迅速地土崩瓦解?在本书中,杰克·伯恩斯灵活地运用自己的镜头,将当时的许多场景聚焦在我们面前:都市贫民不同程度的窘境;种种天下太平假象的崩溃;对所谓“疑匪”进行残酷镇压,恣意滥杀的暴行;外国人的特权与中国人毫无人权可言的强烈反差等等。对于当时那个苦难的岁月来说,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图解实录。
这些照片如实地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末的大动乱给中国民众所造成的深重灾难,并揭示了这场大劫难的本质。对于这场改变世界命运的大革命,伯恩斯为我们提供了一批真实记载其焦点事件,有振聋发聩之效的图片。
2020年3月29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