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可怕的中年 豆瓣
7.3 (15 个评分) 作者: [英] 贾森·黑兹利 / [英] 乔尔·莫里斯 译者: 晏向阳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7
每本56页的小手册用英式幽默诠释成年人的世界。挣扎在面包与爱情生死线上的成年人或许更需要一种犀利而敏捷的话语刺探工作、生活背后的本质,在自嘲和调侃中释放压力、寻找共鸣,整顿心灵。
别总说 “心里有苦但不说”,这套《可怕的中年》是企鹅出版社所要传递的理念,它将成年人世界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囧事汇总起来,分门别类制作成一本本关于 “如何搞砸约会” “如何假装没喝醉” “如何假装年轻” “如何假装好丈夫” “如何假装好妻子” “如何假装小众” “如何假装超脱” “如何躲掉烦心事” “如何假装好爸爸” “如何假装好妈妈” 的小册子,用英式幽默诠释成年世界的一个个赤裸裸的事实,让你看过之后不禁翻着白眼笑到飙泪。
从小看着企鹅童书长大的两位作者贾森和乔尔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他们把《可怕的中年》里一幕幕原本温情柔软的家庭图景改写成令人啼笑皆非的人间喜剧,这次改编对他们来说像是一次“获准涂抹一件国家宝藏”一般的体验。因为书中的插图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企鹅经典童书插图。他们假想着让20世纪战后的英国普通家庭成员穿越到如今科技发达的21世纪,用更为简单和单纯的眼光审视当下生活中的“怪现象”。
两位作者还特别致敬了为本套书创作插画的艺术家们。虽然作者用戏谑的语言无情地讥讽了这些插画,但插画艺术家们以非凡的画技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场景。插画激发的灵感将永存于世。
2020年3月15日 想读
第三帝国的到来 豆瓣 Goodreads
The Coming of the Third Reich
9.5 (50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译者: 赖丽薇 九州出版社 2020 - 2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最富裕、最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 ,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细致解析纳粹掌权的过程,获得今日的镜鉴——纳粹统治德国的时间虽只有十二年,却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在现代世界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理解纳粹的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明白纳粹独裁政权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历史重演,时至今日依然必要。
从德国特殊的历史中寻找法西斯和民粹主义的根源——纳粹的崛起并不能简单视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特产物,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能使任何国家堕入暴力的深渊。本书详细阐述了历经一战、《凡尔赛条约》、恶性通货膨胀和大萧条的德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专制统治;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如何为激进思想的酝酿提供了温床。
史学名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全景式纳粹德国史——基于详实的史料与丰富的细节,埃文斯出色地实现了语言生动、分析严谨与解释有力的完美结合,以中立的视角客观、准确地呈现了纳粹登台前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等媒体齐声推荐。
2020年3月15日 想读
甜蜜的暴力 豆瓣
Sweet Violence: The Idea of the Tragic
作者: [英国] 特里·伊格尔顿 译者: 方杰 / 方宸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本译稿是一部融合文学、哲学、伦理学、神学和政治理论的著作。广泛吸纳了西方众多思想家的思想精髓,是一部对“悲剧”进行全方位研究的专著,既有理论探讨又有批评实践。原作者的研究摆脱了传统悲剧理论的束缚,不仅论及舞台戏剧,还涉及到悲剧艺术和现实生活悲剧,旨在揭示出全球化时代悲剧艺术与现实生活悲剧之间深层次的联系。
2020年3月15日 想读
电影与伦理:被取消的冲突 豆瓣
Film and Ethics: Foreclosed encounters
作者: [英]丽莎·唐宁 / [英]莉比·萨克斯顿 译者: 刘宇清 拜德雅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9 - 11
-编辑推荐-
★ 希区柯克与精神分析?
★《末路狂花》与女性主义?
★《杀死比尔》与后现代主义?
★《异形》与后人类主义?
从电影诞生时起,围绕电影的伦理争论就没有停息过。从是否应该在电影中展现接吻,到如何正确地表达暴力;从电影分级的标准,到私人生活的呈现方式,伦理问题伴随着世界电影每个历史时期。
然而,电影研究却迟迟不愿明确采用伦理学来观照电影。本书打算改变这种状况,展现当前电影批评中这种“被取消的冲突”。本书致力于填补这个空白,既要描述这个领域的关键议题,也要为将来的研究建议方向。
-内容简介-
近年来,国际电影学界出现了重申伦理学的研究趋势,相关成果不断出版。本书就是其中最早的一项重要研究。在后结构主义思想影响下,本书呈现了电影研究的两个基本维度:
其一,电影学术研究日渐被伦理问题抢先占据,电影人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回应了挑战——充分地表现同一性、差异性以及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其二,随着电影实践的发展,观看行为本身也被含蓄地设定在各种理论线索中。
同时,本书又是由两位学者共同创作的。在各个章节中,读者可能会看到截然不同的观点。关于他者性和责任的伦理深刻地影响了萨克斯顿的理论思考,而唐宁却常常在深受精神分析和酷儿理论影响的激进哲学的反社会的和自我导向的能量中探索伦理问题。因此,本书不仅对伦理思想与电影的关系提供介绍和反思,而且呈现明显相反的观点之间的一系列冲突,拒绝抹平在处理差异和歧见时必然面临的伦理难题。
2020年3月15日 想读
皇帝与皇权 豆瓣
作者: 周良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皇帝与皇权(第三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了皇帝制度的各个方面,如称呼服饰、仪仗禁卫、内宫制度、都城格局、临朝听政、继位分封、丧葬陵寝等等;下编就中国**主义皇权的发展、全面确立和腐化进行了梳理,并对皇权的基础、特点进行了总结。**终《皇帝与皇权(第三版)》得出中国**主义皇权史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圈的结论,发人深省。作者对中国历史功底深厚,史实史料烂熟于胸,故能旁征博古通今引,驾轻就熟。在弄清史实的基础上,作者又对一些理论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研究,提出了一些不道理的看法,对皇帝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也进行了分析批评。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虎妈战歌 豆瓣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作者: 蔡美儿 译者: 张新华 中信出版社 2011 - 6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华裔妈妈,和两个女儿、两条狗的故事。她身为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以华人家长对子女的高度期待与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2个女儿。在这本书里,蔡美儿坦露了自己抚养两个孩子的心路历程,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两个女儿在妈妈的严格管教和倾心培育下,承袭了华人的优秀传统,在学业、音乐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在当地被誉为音乐神童。妙趣横生的家庭故事,激烈的文化冲突,执着付出的华裔妈妈,叛逆聪慧的女儿,使得这个故事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中國CEO 豆瓣
作者: 范悅安(Juan Antonio Fernandez) / 安若麗(Laurie Ann Underwood ) 译者: 洪慧芳 財訊 2006 - 9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
中國對任何放眼國際的企業而言,都是「非贏不可」的市場。但是接掌中國市場的高階經理人,往往面對的是令人極為困惑、混沌不明的企業環境,內部充滿詭譎多變、矛盾,與極度競爭的氣息。
想要進入這塊迅速成長與潛力無窮的市場,還有誰比已經挑戰成功者,更適合為大家提出建議?這正是《中國CEO》一書的編寫理念。本書以中國境內二十位外商執行長及八位資深顧問的訪談結果為基礎,集結眾多中國市場專家的第一手教戰守則,讓讀者能直接擷取拜耳、英國石油、可口可樂、奇異、通用汽車、飛利浦、微軟、西門子、索尼、及聯合利華等企業的中國營運領導者,以及波士頓顧問公司、光輝國際、麥肯錫等等中國境內專業顧問的獨到見解。
《中國CEO》一書以上百年的中國經驗為基礎,呈現西方作者所無法提供的第一手資訊。全書以輕鬆易讀的筆調,整理豐富的資訊,最適合公務繁忙的企業經理人閱讀。每一章都提供實用的祕訣,以及淺顯易懂的模型,幫助進入中國的經理人更有效管理。每章針對管理中國員工、與中國企業合作、與企業總部溝通、面對競爭對手、保護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國消費者、與中國當局協商,以及居留中國的自我與家庭生活調適等等主題提出建議。
非贏不可的中國市場
「差異是關鍵。對許多外商而言,中國還是和其他待過的環境不一樣。兩位長年在中國居住、工作,與研究的作者,帶領大家熟悉中國境內頂尖管理者對當地營運的看法。」——潘卡.葛馬萬(Pankaj Ghemawat),哈佛商學院,策略單位主任與管理學教授
「本書以中國境內跨國企業管理者的見解為基礎,對於想要投入這塊新興經濟體的人而言,可說是最佳實務指南。」——伊安.麥克米蘭(Ian MacMillan),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
「對想要成功進軍中國市場的人來說,本書是必讀佳作。雖然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書籍談論多國企業的登陸商機,但其中少有實務見解說明執行長如何成功把握住這些良機。」——傑夫.德弗雷塔斯(Geoff de Freitas),《上海商評》(Shanghai Business Review)社長
「很少人能以長年居住中國與深入研究的豐富經驗,寫出中國經商之道。」——佩德羅.雷諾(Pedro Nueno),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院長
「本書充滿精闢與務實的見解,強烈推薦有興趣到中國經商的人閱讀。」——舒海慕(Hellmut Schutte),INSEAD亞洲校區院長
「中國是多國企業的必備版圖,但很少企業真正知道如何進入當地市場。本書不僅剖析公司必須進入中國的理由,也教你如何達成。」——約第.卡納爾斯(Jordi Canals),IESE商學院院長
致謝 3
序言 非贏不可的中國市場 9
前言 中國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15
第一章 外商執行長在中國 25
第二章 管理中國員工 55
第三章 尋求合作夥伴 91
第四章 與總部溝通 123
第五章 面對競爭對手 147
第六章 保護智慧財產權 169
第七章 服務中國顧客 201
第八章 與中國政府協商 235
第九章 體驗中國生活 275
結論 301
附錄 本書研究方法 331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 豆瓣
The Revenge of Geography:What the Map Tells Us About Coming Conflicts and the Battle Against
作者: [美]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Kaplan) 译者: 涵朴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6
崛起的中国和印度,何以格外推崇马汉的海权论?“辽宁号”航母的诞生是否意味中国海军正在走向深蓝?
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为何要推动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和谈,并率先与阿萨德作对?它为何又要在加沙以巴勒斯坦人的保护者自居?
麦金德准确遇见了北约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前苏联的解体?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及其内在文化态度讲怎样决定欧洲的走向?
卡普兰在本书中以地理为主线,通过地图导出地缘政治,并将地理作为手术刀,结合其毕生观察、发现和相关理论来剖析国际关系和全球化中无法解释的冲突。同时,他以地理的逻辑解释历史现象,解析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热点,预测未来全球事件的演变。
通过对气候、地势和地理位置的考察,卡普兰回顾和分析了欧洲、俄罗斯、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和中东等地的历史热点和潜在危机,并全面地预测了欧亚大陆的下一个冲突周期。
本书睿智地辩驳了那些认为全球化会战胜地缘的观点,告诉读者地理对于塑造历史有多么重要,并进一步指出那些永恒的真相和地理的事实是如何能够帮助人们避免本世纪即将发生的灾难。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北京共识 豆瓣
作者: 王海明 / 王海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 5
本书是有关我国发展和改革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的持续讨论平台——“21世纪北京圆桌”论坛上名家辨论的汇集。内容有“市政公用事业民营化之路”、“中部崛起”、“改革历史中透析‘农民增收’”等。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弄潮兒 豆瓣 Goodreads
Tide Players : The Movers and Shakers of a Rising China
8.3 (22 个评分) 作者: 查建英 译者: 張鶴 / 牟子寧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 12
我們把在潮中戲水的弄潮兒,來比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是企業家。他們從貧窮到富有的故事多姿多彩,而且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潘石屹、張欣是一對在外人看來不太可能成為夫妻的夫妻,攜手成為中國房地產界中的翹楚;孫立哲是一個善於順應時代潮流的天才,把自己從文革中毛澤東喜愛的「赤腳醫生」變成了特立獨行的出版商;張大中是一個矢志為母親洗清冤屈的家電連鎖企業巨頭,他的母親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當局用最殘忍的方式處決。
第二組人物以知識分子為主。文中涉及北京大學的教授們,他們如何捲入了一場關於教育改革的激烈論戰;作者哥哥查建國,一個因參與組建「中國民主黨」而獲罪並在監獄服刑九年的持不同政見者;最後是一位當過文化部長的作家王蒙,人們為他到底是共產黨的辯護士亦或是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而分成兩派。
追蹤並記錄這些鮮活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讓這些故事加深讀者對當代中國的理解。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目前發生在中國以及中國人身邊的、錯綜複雜、前景未明但卻生機勃勃的歷史轉變。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希特勒的私家生活 豆瓣
Hitler at Home
作者: 德斯皮娜·斯特拉迪加克斯 译者: 杨献军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 - 8
《希特勒的私家生活》深度揭秘了战争狂人希特勒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希特勒的私家生活一直备受猜疑,他的住所则在柏林、伯格霍夫和上萨尔兹堡山来回变动,这却成了帝国宣传包装独裁者的有力武器——他被形容成为一个正直、有节制的人。而他的居所也和他的形象一样,在御用建筑师特罗斯特的打造下,充满美感和象征。究竟希特勒的家和元首的形象与信念之间还有何关联?
《希特勒的私家生活》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阐述希特勒三处故居的设计建造特点,后半部分探讨有关希特勒官邸、公寓、别墅的宣传造势活动及公众接受情况,重点是其慕尼黑公寓和贝格霍夫别墅。以翔实的史料充分展现希特勒居所的修建过程、第三帝国对元首住宅的宣传、国际舆论对希特勒形象报道的转变,以及希特勒御用建筑师戈尔迪·特鲁斯特的小传,生动而丰富地展现了希特勒的私家生活这一未曾被发掘的领域。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巨人的碰撞 豆瓣
When Titans Clashed: How the Red Army Stopped Hitler
作者: [美]戴维·M·格兰斯 / [美]乔纳森·M·豪斯 译者: 赵玮 / 赵国星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12 - 6
几十年来,西方的民间和官方历史学家发表了大量从德国视角看苏德战争的文章。实际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的档案和备忘录就已经可以轻易的获取。出于意识形态、渠道和语言的障碍,苏联方面的材料就被掩盖了。即使被翻译出版,大多数苏联方面的资料也充斥着必要的意识形态辞令,这使得他们关于事实的记述更像是宣传。另一方面,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德国方面的资料常常和苏联方面的一样是片面的,这使我们对这场德国人称之为“东线”的宏大战争产生了误解。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论中国 豆瓣
On China
8.5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亨利·基辛格 译者: 胡利平 / 林华 中信出版社 2012 - 10
基辛格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血疫 豆瓣
THE HOT ZONE
8.6 (248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3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
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卡尔•约翰逊,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他在病毒探索史上是个大人物,发现并命名了地球上好几种最危险的病原体。
“大自然并不平静,我很高兴,”他这么说,“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咱们就当大自然很平静好了。所有怪物和猛兽都有平静的时刻。”
“扎伊尔当时发生了什么?”我问。
“我们抵达金沙萨的时候,那儿根本就是个疯人院,”他说,“我们知道那里的情况很糟糕,我们知道我们在和某种新病毒打交道。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像流感那样,通过空气中的悬浮液滴传播。假如埃博拉能轻易通过空气传播,今天的世界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会怎么样?”
“人类会少很多。假如一种病毒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那么你想控制住它就非常困难了。我心里想,假如埃博拉具备高致死率,又能通过液滴传播,那么全世界就不存在安全的地方了。与其在伦敦歌剧院被传染,还不如去爆发中心工作呢。”
“你担心那会是一次威胁整个人类的危机吗?”
他盯着我。“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唔,我想有这个可能性——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我并不担心那个。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病毒有能力按比例减少人口。比方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九十。”
“人类被杀死十分之九?你不担心?”
他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沉思表情。“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
这就是大自然。仔细想一想,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妻子们的思秋期 豆瓣 Goodreads
妻たちの思秋期
7.7 (72 个评分) 作者: [日]斋藤茂男 译者: 高璐璐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 - 1
“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
看似光鲜的幸福家庭背后,却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这些日本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凡主妇,她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速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痛苦,这痛苦里有无尽的等待、无助的寂寞,还有无能为力的忍受。不想在临终时为“我这一辈子都在干吗?”而懊恼,试图活出自己的妻子们,她们的“革命”是否能成功呢?
本书是著名记者斋藤茂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描写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社会问题的经典之作。出版后跃居当年畅销书第一名,并长期居于畅销书榜首,后被岩波评为"了解现代的100册非虚构作品"之一。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小镇美国 豆瓣 Goodreads
Small-Town America: Finding Community, Shaping the Future
作者: [美]罗伯特·伍斯诺 译者: 邵庆华 文汇出版社 2019 - 8
★ 了解当代美国,无法绕开的一部小镇启示录
★ 小镇是美国这个民族的力量所在,美国的政治生活始于小镇。——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
在美国,超过3000万人居住在小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原本可以去城里生活,赚更多的钱,享受更便捷的生活,得到更广泛的教育机会和更全面 的医疗保健。但他们依然选择了小镇。
历时5年,访谈700多人,覆盖43个州的数百个小镇,综合30年人口数据,伍斯诺全面考察了小镇的日常生活、社区领导、宗教信仰、种族和移民问题、道德和经济的衰退、子女教育等问题,用生动的故事与精准的数据,展现了小镇生活的愉快与艰难以及小镇居民内心的希望与恐惧,为美国小镇描绘出一张细致且真实的全景图,既展示了小镇脆弱的一面,也探讨了现代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
这本书提供的信息对于田野研究者、人口统计学家、调查设计师、社区理论学家都十分有用。我们相信这部作品将引导社区理论更深入地研究,让我们看到美国小镇人民在当今社会扮演的角色。——《美国社会学期刊》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使女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he Handmaid's Tale
8.7 (197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陈小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12
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 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一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2020年3月14日 想读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豆瓣 Goodreads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鹭江出版社 2017 - 4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2020年3月14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