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豆瓣
作者: 亨利·法约尔 译者: 迟力耕 / 张璇 机械工业 2007 - 5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讲述大千世界几乎所有的领域.大的、小的、工业、商业、政治以及宗教,管理都发挥着主导作用,且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此我想表述的是,到底如何让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我的论述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第二部分:管理的原则和要素。第三部分:个人观察和经验。第四部分:战争的教训。前两部分构成第一卷(即本书),它是根据l 908年在圣·艾蒂安举行的法国矿业协会50周年庆典时,我向学术研讨会递交的论文为基础发展而成的。第三和第四部分集结成第二卷,不久以后将面世。
2020年8月19日 想读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豆瓣
作者: 乔治•埃尔顿•梅岳 译者: 费孝通 群言出版社 2013 - 9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是行为科学的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岳的代表性著作。书中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科学与社会”,是对支配管理观念的元理论探讨,第二部分“临床式调研方法”,是对霍桑实验以及其他类似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梅岳认为,工业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工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产生了社会的反常状态。他强调,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在物质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成就是十分巨大的。但正是这种进步和成就,使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协调与平衡。其元理论的主题,正是人类社会的协调与平衡。
本书采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译本,并将英文原著附录于后,供读者对照阅读。
2020年8月19日 想读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豆瓣
作者: 【美】乔治·梅奥 译者: 陆小斌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 5
80年来的第一个中译本,“人际关系学说”的开山之作!
费孝通译《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姐妹篇,揭秘霍桑实验!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乔治·梅奥代表作,开创管理学的“临床医学”!
富士康跳楼悲剧为何屡屡发生?企业管理者怎样去关注员工的人际关系及满足感?
疫苗事件、小悦悦事件……工业文明下的价值冲突、人际冷漠与道德失范,人为何成为“单面经济人”?
劣质校车事件、毒胶囊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在工业文明下应如何增强对社会功能的控制?
失业、破产、债务、婚变、歧视……工业文明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社会压力?
当“农二代”遭遇工业化社会,他们的心理需求谁来关注?
乔治·梅奥打响了组织管理中“关注人、尊重人、理解人”的第一枪!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管理学中的“临床医学”!
让西方管理理论进入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最重要的一本书!
书中谈到的情况也正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梅奥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
关注工业文明下的人际关系、道德和生活,本书促成了20世纪40年代末行为科学的诞生。
乔治·梅奥认为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割断了农业社会建立起的固定社会纽带,这导致人们心灵的失衡。而被工业文明割断的旧的纽带,只能在现代组织工作中修补。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总结了霍桑实验及其他几个实验的初步成果,第一次涉及了影响员工生产积极性的社会与心理方面的因素,探讨了人际关系因素在生产与管理中的作用。
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正式创立。在此之后,企业管理人员越来越多地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注意改善企业的人际关系,注意使组织的需要和成员的需要协调一致。
2020年8月19日 想读
动态管理 豆瓣
作者: 【美】福列特 译者: 杜子建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 3
德鲁克称她为“管理学的先知”。 甚至有人将她与弗雷德里克W泰勒并列,称为“管理理论之母”;
重读福列特,你会发现,所有大家今天以为是全新理念的东西,只不过是福列特观点的一种重新的阐述而已。
2020年8月19日 想读
经理人员的职能 豆瓣
作者: 切斯特·巴纳德 译者: 王永贵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 7
《经理人员的职能》(30周年纪念版)是巴纳德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他将社会学概念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提出了一套组织的理论,建立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巴纳德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沟通。他的贡献就在于,从最简单的人类协作入手,揭示了组织的本质及其最普遍的规律。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组织理论的探讨,至今无人能及,被称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德鲁克、孔茨、明茨伯格、西蒙、马奇、利克特等人都大大受益于巴纳德。对于一个希望将传统组织改造为现代组织的经理人来说,巴纳德的书不可不读。同时,巴纳德也是第一位将决策提升为管理核心的人,这一观点此后得到西蒙、马奇等人的发展,衍生出决策学派。
2020年8月19日 想读
公司的概念 豆瓣
作者: 彼得·德鲁克 译者: 幕凤丽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 3
《公司的概念》(德鲁克管理经典)开创了"管理学"这门新的学科,标志着德鲁克在"组织理论"上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通过《公司的概念》(德鲁克管理经典),德鲁克构建了"企业(组织)、管理、工业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版之后,《公司的概念》(德鲁克管理经典)很快成为法国国家管理学院以及诸多大公司的管理学院指定的管理学教材。这是一本关于大型企业的著作,是一本绝不限于大型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著作,是每个命运与大型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人,每个关注大型企业发展的人都绝不能错过的经典之作!其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涵盖了所有正在成长为大公司和已经成为大公司的企业。《公司的概念》(德鲁克管理经典)开创了"管理学"这门新的学科,标志着德鲁克在"组织理论"上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通过《公司的概念》(德鲁克管理经典),德鲁克构建了"企业(组织)、管理、工业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版之后,《公司的概念》(德鲁克管理经典)很快成为法国国家管理学院以及诸多大公司的管理学院指定的管理学教材。
2020年8月19日 想读
安哲秀的想法 豆瓣
作者: 安哲秀/著 / 諸貞任/彙整 译者: 林侑毅 / 鐘長志 高寶 2012 - 10
一本政治訪問集,為何能引起南韓國民的熱烈討論?
經濟表現亮眼的南韓,
青年世代為何把希望寄託在沒有政治經驗的企業家身上?
安哲秀是誰?他為何選擇參政這條路,參與吃力不討好的政治?
他,看到了韓國背後三星與LG等大企業華麗的成績表現背後隱藏的什麼?
翻開這本書,你將理解韓國現代社會大眾的苦悶與絕望,
從他們渴望改變的決心,獲得突破現狀的勇氣。
誰是安哲秀
★南韓青年世代最信賴的公眾人物,被譽為「國民的導師」。
★被稱為「南韓比爾.蓋茲」,韓國首家防毒軟體企業創辦人。
★《商業週刊》評選為企業家中的「亞洲之星廿五人」。
★南韓「最佳三位CEO」之一, 與三星總裁和南韓國民銀行行長並列。
★捐出所持有的防毒軟體公司股權一半回饋社會,改善低收入階層子女的教育環境。
★以敢言著稱,多次批評貧富分化現象及大財閥對中小企業的不公平交易。
★2012年韓國總統大選最有力候選人,輿論認為「安哲秀旋風將襲捲南韓政壇」。
21世紀初期,韓國在經濟表現上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外表的風光之下,隱藏的卻是高自殺率、高失業率、低出生率、極端的貧富差距、
大企業財閥的經濟壟斷與控制、不顧民意的政黨……等社會問題,
民眾被不安籠罩,對政府的不滿日愈累積,一觸即發。
他們渴望看到新的變化,並將希望寄託在安哲秀身上。
其實,發生在韓國社會的問題,同時也是現代社會的問題。
十幾歲的青年飽受升學競爭壓力所苦;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擔憂就業、升遷;
三十到四十歲時被子女的教育費、房貸壓得喘不過氣;
四十到五十歲得操心子女的就業及自身的老後問題;
六十歲退休後,還得憂心生計、健康。
所有家庭成員都處於不安的情緒中,這就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現象。
-(摘自《安哲秀的想法》)
安哲秀極高的人氣與支持度,來自他對一般民眾困境的了解與同理,
他所規劃的未來藍圖,正是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現代人所熱切盼望的。
經由這本書,我們可以重新檢視現代社會問題的本質,
並從中得到改善的具體提案。
最重要的,是獲得勇於改變現狀、打破不公平的勇氣。
書中精采議題
免費的福利制度真的好嗎?
三星動物園和LG動物園的大企業壟斷現象背後有什麼問題?
南北韓的統一是「事件」還是「過程」?
基本薪資凍漲,真的就能減少中小企業的負擔?
仰賴出口的國家一定要簽FTA嗎? ……其餘精采內容請見本書
本書重點
★南方朔觀點:台灣更需要安哲秀奇蹟!
★為何一本政治訪問集,能引起南韓全國的共鳴?創下19天狂銷54萬冊驚人佳績!
★安哲秀—被譽為「南韓比爾?蓋茲」,2011年投入政界,是南韓青年世代(20歲~40歲)最信賴的公眾人物,被譽為「韓國的國民導師」。被認為是另一熱門總統候選人朴槿惠最強勁的對手。
★安朴對決,即將撼動整個亞洲。
2020年8月19日 想读
小说的越界 豆瓣
作者: 刘剑梅 天地出版社 2020 - 8
人如何以“越界”式的飞翔,摆脱存在之痛、现实的重负与心灵深处的孤独。
-------------------------------------------------------------
★深入剖析解读博尔赫斯、布鲁诺·舒尔茨、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当下热门大师杰作 。
★触及时代最鲜活的话题和标签,探讨女性主义,体悟时代节奏和观念变化。
★阎连科、骆以军倾情作序,当代著名作家余华、苏童、迟子建、梁鸿以及著名批评家李欧梵、王德威推荐。
-------------------------------------------------------------
《小说的越界》是刘剑梅的文学评论集,本书分为“女性的水上书写”“文学的变幻之旅”“文学的各种维度”“文学随笔”四部分。
-------------------------------------------------------------
★女性的水上书写:刘剑梅阐释了玛丽莲·罗宾逊、韩江、阿兰达蒂·洛伊等四位女性作家,如何通过作品大胆地跨越了男权社会规定的“家”的边界,表达女性的独立意识;
★文学的变幻之旅:深入地剖析了博尔赫斯、布鲁诺·舒尔茨、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及其他中外作家,如何以梦、幻想和变形跨越现实的各种疆域和束缚,完成“越界式”的飞翔;
★文学的各种维度:分析波拉尼奥、萨曼·鲁西迪、格雷厄姆·格林等人的作品,讨论了文学的各种维度,比如现实维度、历史维度、宗教维度和思想维度。
★文学随笔:透彻地剖析了杰出的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深邃秘密和神奇魅力,引导当代读者摆脱来自现实的种种压力、苦恼和束缚,安抚焦虑、不安的灵魂。
2020年8月19日 想读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威廉 (David J.Wallin) 译者: 巴彤 / 李斌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 1
本书首先回顾了依恋的文献,着重强调早期经验对于成人的心理健康和关系的影响。Wallin将依恋的关键原则与神经科学、创伤研究、关系(取向)的心理治疗以及有关觉察的心理学整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出一个通过关系促进转化的治疗模型。他说明了如何对干预进行“量体裁衣”,以贴合患者的依恋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早期关系未曾提供的内化的安全基地。生动的临床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并治疗一系列被带入治疗中的问题,包括抑郁、焦虑、关系问题以及自杀等。本书通过展现聚焦于非言语互动的临床应用,描述了针对患者的情绪反应以及身体体验而工作的强有力的技术。同时本书还探索了治疗师如何利用自己的主观性体验、对活现的觉知以及对身体的关注,来呈现患者无法言说的以及解离的体验。
2020年8月19日 想读
清末变法与日本 豆瓣
作者: 杨际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6
关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的探讨与研究,向为学术界所重视,这个课题所涉及的问题与人物很多。以浙江人物宋恕的政治思想这中心,结合他与同时代人物如梁启超、章太炎等在变革问题上的思想互动,及对当时知识文化界与地方上层官僚阶层的影响,通过“权原”与“法原”两个重要政治学概念将一系列相关话题串联起来,并从东亚儒家文明的整体视野来考察中国的变法思潮,这是一项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学术研究。对此课题,作者积十余年之功,广罗资料,博采众论,爬梳剔抉,而成一家之语。
2020年8月18日 想读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豆瓣
3男1女東大理Ⅲ合格百発百中絶対やるべき勉強法
作者: [日] 佐藤亮子 译者: 程雨枫 后浪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 3
东大妈妈正面陪读法
超级学霸日常养成手册
全科陪练策略×路线规划指南
◎编辑推荐
☆ 日本教育畅销书“好妈妈”,备受瞩目的正面陪读法。
☆ 真正的教育,其实拼的是家长。每个孩子都有弱项,每个孩子个性都不同,只有家长肯用心去陪伴,才能朝夕相伴中培养出超级学霸。
☆ 几乎涵盖家长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从早教到高考,从习惯培养到路线规划,消除家长对孩子学习常有的误解,掌握事半功倍的陪读技巧。
☆ 简单高效,具有可再现性。“东大妈妈”把4个孩子全都送入东大医学部,即使再有一个也同样有信心帮他考上。
☆ 充满爱的育儿法。孩子不是超人才可爱,家长方法得当,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助力孩子学有所成的同时,更要享受幸福的亲子时光。
◎内容简介
考上顶级名校的孩子都是禀赋过人的吗?学霸的家长是否也必须才学出众?除了抢购学区房,普通家长们还能怎样帮助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
虽然把四个孩子全都送进了位居日本各名校热门专业之首的东京大学医学部,但本书作者坦言,她的每个孩子都曾有过短腿和弱项,她自己也根本看不懂高考的数学题或物理题,也曾经为儿子的辅导班和小升初而烦恼不已,甚至还曾因为女儿迟迟学不会单位换算而情绪失控。
关于从幼儿到小学、初中、高中等学习和成长关键期的诸多现实问题,作者把自己亲历的试错和结论都写到了这本书中。她总结了一系列极具操作性的方法和建议,还指出很多家长对教育常有的误解。
她的方法既简单高效又细致入微,更是充满对孩子深深的爱。如果您正为孩子的学习焦头烂额,对孩子的未来感到迷茫焦虑,或者您既想让孩子学有所成,又渴望与他共度亲子相伴的美好时光,那么本书一定可以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和方向。
2020年8月18日 想读 中日“文化差异”导致的观念不同……
全球“猎身” 豆瓣
8.3 (48 个评分) 作者: 项飚 译者: 王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为什么印度的整体社会发展缓慢,而软件出口却独领风骚?为什么美国的IT公司不断裁人,同时又引进外国雇员?作者基于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长达两年的人类学实地调查写作此书,指出其中关键在于IT产业中的“猎身”体系。它是指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全球化劳动力配置和管理体系。
2020年8月18日 想读
复原力 豆瓣
作者: [美] 里克·汉森 / [美] 福里斯特·汉森 译者: 王毅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5
人这一辈子,无论多么不情愿,坏事时有发生。不快乐的童年阴影、亲人伴侣的情绪勒索、工作的压力、失去所爱、面对疾病和死亡……谁能够拉你一把,不要陷落深渊?其实,只有自己能够帮助自己,培养复原力是关键。
复原力,是我们面对逆境挫折时的一种重要能力:我们可以改变回应坏事的方式。心理学家里克•汉森博士在40余年的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中,发现人的大脑一辈子都会持续学习与改变。他把脑科学、积极心理学与正念冥想结合,提炼出收获幸福人生的12种实用工具,从厚植内心资源开始,强化安全感、满足感与连结感,引导读者建立心理韧性。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
在状况百出的现实中保持沉着冷静,从容应对。
从猝不及防的人生变故中迅速恢复,重新出发。
不被逆境打压,不因外界的质疑而怀疑和否定自我。
在变化不断的生活里始终保持稳定与平和,关怀自己,也施之于人。
2020年8月18日 想读
那年雨不停國(電視劇本) 豆瓣
作者: 公共電視 / 李懿芳 水靈文創 2012 - 4
[那年,雨不停國]到底是怎麼誕生的?謎底即將慢慢揭曉。本劇一共有四位編劇,四位的個性與所思所想都大不相同,今天為各位刊出的是編劇李懿芳的隨筆,從她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身為雨不停國編劇的壓力與心得。
編劇感言  李懿芳
小林村田野調查回來,我最想做的,是把倖存者口中那黑暗的逃難36小時,搬上螢幕,但是我們又不是在好萊塢,哪來的費用重現災難現場,只好作罷。(但過一陣子就看到大愛台播出倖存者的逃難過程戲劇,由衷佩服。)
做不成災難片,改做文藝片,撫慰心靈的療傷劇「那年,雨不停國」正式定案。但是,一直到寫完都讓我心虛的很,當我面對面傾聽過倖存者的嗚咽;走入過他們殘破的家園,我了解那種傷痛不可能被治癒,「那年,雨不停國」能做到哪裡?我甚至擔心會讓災區朋友覺得可笑。當導演表示她看著劇本掉眼淚時,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播出後聽到一些災區朋友的回饋,我才有點自信,我們還是達到了某些重要的功能,幫助人們發洩眼淚,也是很棒的。
我喜歡片中的運鏡和光線,將災難給人們帶來的壓迫提升到另一個意境,跳脫以往悲苦系列劇情的刻板調性,這點我非常感激導演和劇組,看到自己的劇本被拍的如夢似幻…感覺很不賴,另外我也很喜歡蛋堡片頭曲,雖然頗富爭議。
針對我寫的劇情段落,吳朋奉飾演的叔叔,聽到哥哥手機裡的錄音而哭泣,我只能說演員太棒了,中年男人發自內心突如其來壓抑不住的深沉哀傷…如果不是有吳朋奉這樣的演出詮釋,劇情可能變的很芭樂,更不用說打到觀眾內心。
而「噹噹媽咪」比較令我意外,因為我自己寫的時候,覺得有一點矯情了,沒想到後來編劇統籌跟我說有很多人都在討論,連她自己回家2歲半的女兒都跟她說「噹噹媽咪」,看來我以後寫劇本可以再煽情一點。本劇是由四個女生編劇一起產生的,我們的個性差異很大,不過剛好可以很奇妙的互補,我還記得針對「阿海會不會不夠man?」討論了很多次,足見我們四人對男性的喜好差異很大,有人喜歡浪漫的阿海,我則需要man一點的,所以,我讓阿海飆了一句「如果妳一直覺得自己是被害者,就永遠沒法翻身!」,阿海再不吐氣我也看不下去了。雖然四個編劇常為了細節耗時討論,不過我覺得過程是非常完整的,劇本裡面有我們四個人各自的影子,卻也很融合的銜接在一起。
在雨不停國之外,我想說的是,大家要正視災難,災難一旦發生將永不停止,請大家可憐一下孕育我們的這片土地,能做多少都沒有關係,至少要接受這樣的觀念,雖然這是老生常談,但是台灣人的賭性太堅強,總覺得壞事不會發生在我家,這樣好強個性讓人擔心。
總而言之,我很榮幸可以參與「那年,雨不停國」,因為它是有意義、有任務的作品。我衷心希望我們有機會製作下一檔優質戲劇。
2010年(第45屆)電視金鐘獎:
·[得獎] 戲劇節目導播(演)獎(陳慧翎)
·[得獎] 頻道廣告獎
·[入圍] 戲劇節目獎
·[入圍] 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簡嫚書)
·[入圍] 戲劇節目最佳女配角獎(柯淑勤)
·[入圍] 戲劇節目編劇獎(夏康真、巫知諭、趙荃、李懿芳)
本書特色:
那年,雨不停國》為台灣首部關注莫拉克風災的電視劇,也是公視擁抱青春靈魂最深處三部曲之首部曲。由電視劇「下一站,幸福」導演陳慧翎執導
水靈文創繼發行《我可能不會愛你》、《爆炸藍圖: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原創劇本,與公視文創一起攜手保留台灣原創電視電影文化創意。
2020年8月18日 想读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豆瓣
Lives of the Artists, Lives of the Architects
作者: [瑞士]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译者: 王乃竹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7
面对当代艺术,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解读。
策展人奥布里斯特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有意识地采访接触到的艺术家,并记录下来,至今已经积累了近2000小时的录音素材。谈笑中,他本书收录的是他与19位(组)当代重要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对话,其中包括大卫·霍克尼、吉尔伯特和乔治双人组、格哈德·里希特、路易丝·布尔乔亚、雷姆·库哈斯、奥斯卡·尼迈耶、扎哈·哈迪德,等等。他们都是(或生前曾是)当代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如被誉为“英国艺术教父”的大卫·霍克尼,当代重要的女性主义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建筑风格独特又备受争议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曾参与修建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的奥斯卡·尼迈耶,等等。
在轻松的谈话中,艺术家与建筑师阐述了自己创作中面对的个人及社会问题,具体作品的创作思路,未来的创作计划,乃至对年轻艺术家的建议,等等。通过此书,我们得以看到他们的灵感来源,了解背后的创作故事。
本书的写作方式,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家乔尔乔·瓦萨里《名人传》的启发,没有区分艺术家和建筑师,而是将这些同代人视作历史人物进行记录。而事实上,当代艺术家和建筑师早已突破学科的藩篱,在多个领域进行着跨界实践。无论从写作方式还是内容来看,这本书都“很当代”!
19篇对话,19位(组)艺术家,浓缩了当代艺术的19种面貌,折射出当代艺术的丰富形态。我们亦可以通过艺术家之眼,审视我们生活的时代。
2020年8月17日 想读
永恒之间 豆瓣
作者: 李炜 译者: 袁秋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7
一部与众不同的诗歌史。
一部引人入胜的诗人列传。
一部不设文体藩篱的才华之作。
以诗性文字,写丰赡灵魂——
本书采用由人及史的方式,选取在西方诗歌发展历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诸多诗人,通过叙写他们各自的人生遭遇和精神历程,展现其所处时代的诗歌与文学风貌,由此连缀成一部纵贯三千年的诗歌简史。全书采用“倒叙”形式,分章回溯了1930年代的西班牙语诗歌、20世纪初的法国诗歌、19世纪末的美国诗歌、普希金时期的俄语诗歌、歌德时期的德语诗歌、莎士比亚时期的英语诗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语诗歌、中世纪的波斯语诗歌、古罗马和希腊化时代的诗歌,以及古希腊时期的诗歌。本书所写的,既是一部有关诗歌、有关文学的历史,也是那些肩负天才的人们在生活与历史中的沉浮遭际。
2020年8月17日 想读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豆瓣
6.5 (11 个评分) 作者: 俞敏洪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4
这本书是作者俞敏洪第一次完整、深度地讲述新东方从0到1、从1到N的创业历程,披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让人看到带领着新东方从一个培训班发展成为上市集团的创业者,以及他的团队曾经经过的至暗时刻,甚至曾走到崩溃的边缘。创业维艰,1/4个世纪的风雨征程,完整地被记录,激荡地再现了新东方创始团队及新东方人,在时代的光辉中砥砺前行的身影。
延着内容主线,“三驾马车”的光阴故事已经留存,新生代的管理团队已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中开拓进取,搏出广阔天地,而今,人工智能浪潮下,新东方又将向何处进发,仍是新东方故事的待续篇章。
相信这本书,定能让读者在作者个人一贯的幽默叙事方式中,在个人发展、组织建设、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受到启发和激励。
2020年8月17日 想读
奇石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Strange Stones : Dispatches from East and West
7.4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 吳美真 八旗文化 2013 - 11 其它标题: 奇石:從城市到荒野的另類紀實



如果你不認識何偉,就從這本《奇石》開始;

如果你已讀過《甲骨文》、《尋路中國》,

這本「番外篇」不容錯過!

何偉最新力作《奇石》,

精選改寫自十多年來發表在《紐約客》的深度報導,

是當今非虛構類寫作的最佳範本,

只要在何偉筆下,你就讀得到奇形怪狀的中國。

 

  「中國就像是顆奇形怪狀的石頭,每個人都能看出不同的樣子。」------何偉

 

  一個作家的筆,要如何趕上中國這個瞬息萬變的國家?在經濟的開放與城市的快速成長下,書寫中國本身乃至於這個國家對世界的意義,變成了一件十分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何偉的《奇石》被《時代雜誌》主編評價為「最好的長篇報導」,就在於他在中國崛起的這十幾年間,一次又一次地用幽默生動的真實故事,寫出中國處於變化中的奇特面貌。

 

  熟悉何偉從《消失中的江城》以降「中國紀實三部曲」的讀者,《奇石》可以被視為「番外篇」之作:是三部曲的前傳、書寫背後的心路歷程,也是書中人事地物後續發展的追蹤。何偉是如何開始學會觀察人群?他的第一篇中國紀實之作寫了什麼?那些出現在《尋路中國》、《甲骨文》書中的有趣旁線人物,他們完整的生命故事為何?《消失中的江城》的三峽大壩之水淹沒城市時,呈現出何種景象?何偉隨和平工作團到達中國時獨自一人,後來舉家搬遷回到美國中西部寫作,這過程中有多少同伴?發生了什麼趣事?在本書中皆有生動呈現。

 

  何偉的書寫,總是帶有本地居民又是外國觀察者的雙重眼光,這也讓他除了能生動地描寫人物面貌與地方的特殊環境外,還增添了許多發生在作者自己身上的奇聞趣事。閱讀本書,將是認識何偉這個人和他如何進行「非虛構類寫作」的最好途徑。無論中國或世界,只要在何偉筆下,你就讀得到跟奇石一樣題材另類、視角多維的故事。

 

名人推薦

 

  史景遷 高度盛讚何偉

  胡晴舫 專文推薦《奇石》

 

  「何偉的作品平靜而充滿自信,以絕妙的語調和姿態賦予他所描繪的時刻生命。他知道何時應該參與行動,何時應該等待事情發生。」——史景遷

 

  「讀這本書……這些是最好的長篇報導。」——《時代雜誌》的主編法里德˙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

 

  「敏銳地觀察發人深省的細節,是個動人的說故事高手。」——《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何偉的筆觸是一種細微而幽默的第一人稱,輕易地引領讀者走過那些曾幾何時充滿情調但又平凡的地方。……他有一種能準確且大範圍描寫人物的天賦」——《華爾街日報》

 

  「本書充滿啟示……精采絕倫……持續呈現何偉講述故事的天賦,這些故事是用幽默與深有同感的方式相互理解彼此的文化差異。何偉是真實故事的人性訴說者,一個敏銳的觀察者,一個作家。」——《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一部易於親近、充滿人性且具有覺察能力的作品……這並不是教會你世界經濟或地緣政治的那種通用書,《奇石》的閱讀趣味極高,文筆流暢的同時卻充滿見識。」——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The 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2020年8月17日 想读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豆瓣
9.4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柄谷行人 译者: 赵京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9
后现代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已有英、德、韩、法等数个译本,影响广被东亚与欧美。
作者主要以日本明治中期(1880—1900)前后的文学为对象,抓住“言文一致”这一语言变革运动与明治国家体制——议会、法制、医疗、教育、征兵制度的建立之同步关系,考察了文学在语言形式、思维方式、文体表现等方面全新的观念之生成过程。全书以知识考古的方式探讨了“风景的发现”“内面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病的意义”“自白制度”等,考察它们如何以“颠倒”的方式与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制度一起诞生。作者的批评范式以及对核心观念的提炼与表述影响深远,自三联2003年出版中译本以来,已成为国内批评理论领域的必读书目。
本次翻译以2004年作者对讲谈社初版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删和修订后推出的“岩波定本”为底本,相对于初版,这个全新译本“几乎成了一本新著”
2020年8月1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