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 豆瓣
作者:
陈葆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3
乾隆皇帝是中国帝制史上一位盛世之君。他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在清初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宗教、艺术和文化等方面都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业绩和影响。有关他的记载史不绝书。但是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内心深处主要的关切又是什么?《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结合艺术史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藉由相关图像和史料,从人性的角度和常理心,去观察和剖析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和他对待所藏艺术品的态度。作者细腻而深入地解读乾隆皇帝在处理以上种种问题时,心中可能经历的感性与理性的冲突,以及他的抉择和表现,据此勾勒出这位历史名君个人的内心生活与价值取向。
耶稣之子 豆瓣
Jesus’ Son
6.4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斯·约翰逊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5
“作家中的作家中的作家”丹尼斯•约翰逊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经典短篇小说集
“肮脏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入选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书目
-
短篇小说集《耶稣之子》以看似混乱的叙述风格,描绘了梦想家、瘾君子和失落之人梦幻一般的生活,映射了美国几个乡镇青年的精神状态。叙 述者看似好几个在相同地方出现的、麻烦缠身的年轻人,实则可能是同一个人。故事述及悲伤、惶然、走投无路和救赎、失去、寻找和再度失去。
《耶稣之子》是美国作家丹尼斯•约翰逊最著名的小说作品,具有一种天然之美和直击心灵的力量,自1992年出版以来深受文学界和读者欢迎,经常被大学创意写作课程选为范本,对当代许多美国作家有深远影响,堪称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集。
1999年,《耶稣之子》被改编为同名影片,受到影评人广泛好评。
-
关于《耶稣之子》,有意思的一点是,最开始,我给朋友讲了一两个故事,他们说,你应该写下来,于是我写了几个,但根本没想把这些故事变成书。
大概在三十五岁时,我写下第一个故事。我听到了一种混杂的声音,年轻人的声音,但同时也是一个回望过去的人的声音。我喜欢这种双重幻景。
——丹尼斯·约翰逊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经典短篇小说集
“肮脏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入选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书目
-
短篇小说集《耶稣之子》以看似混乱的叙述风格,描绘了梦想家、瘾君子和失落之人梦幻一般的生活,映射了美国几个乡镇青年的精神状态。叙 述者看似好几个在相同地方出现的、麻烦缠身的年轻人,实则可能是同一个人。故事述及悲伤、惶然、走投无路和救赎、失去、寻找和再度失去。
《耶稣之子》是美国作家丹尼斯•约翰逊最著名的小说作品,具有一种天然之美和直击心灵的力量,自1992年出版以来深受文学界和读者欢迎,经常被大学创意写作课程选为范本,对当代许多美国作家有深远影响,堪称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集。
1999年,《耶稣之子》被改编为同名影片,受到影评人广泛好评。
-
关于《耶稣之子》,有意思的一点是,最开始,我给朋友讲了一两个故事,他们说,你应该写下来,于是我写了几个,但根本没想把这些故事变成书。
大概在三十五岁时,我写下第一个故事。我听到了一种混杂的声音,年轻人的声音,但同时也是一个回望过去的人的声音。我喜欢这种双重幻景。
——丹尼斯·约翰逊
追寻消失的真实 豆瓣
À la recherche du réel perdu
6.6 (7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兰·巴迪欧
译者:
宋德超
拜德雅丨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0
- 5
- 编辑推荐 -
★什么是真实?我们每天都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真实远不是构建当前的生活,它是遥远的秘密。为了发现这个秘密,我们应从寻常的生活中走出来。
★莫里哀之死、数学本体论、帕索里尼的诗——事件哲学家巴迪欧的“真实”三重奏。
★跟随巴迪欧的步伐,经由一则轶事、一个定义和一首诗,剖开经验的世界,抵达“真实”的核心。
★在今天,我们必须相信,纵然思想使我们不得不哀悼,在真实中寻找真实会是并且就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激情。
- 内容简介 -
2012年11月9日,里尔市美术宫礼堂,“事件哲学”的代表性思想家阿兰·巴迪欧为现场的听众作了题为“追寻消失的真实”的讲座。三年之后,巴迪欧在讲座的基础上对手稿进行了部分修改,于是就有了这本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主要围绕真实问题展开,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莫里哀的死亡为例对真实与外表进行区分;第二部分以数学本体论为基础给真实下定义;第三部分则试图在帕索里尼的诗歌中追寻真实。
关于“真实”,巴迪欧在《存在与事件》等著作中展开过深入的探讨。本书则是他对这些探讨的一次回顾性和总结性思考。剖开由纷繁复杂的事件所构组的经验世界,不断叩问“真实”这个观念本身,巴迪欧所展开的研究与我们的现实处境息息相关。
★什么是真实?我们每天都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真实远不是构建当前的生活,它是遥远的秘密。为了发现这个秘密,我们应从寻常的生活中走出来。
★莫里哀之死、数学本体论、帕索里尼的诗——事件哲学家巴迪欧的“真实”三重奏。
★跟随巴迪欧的步伐,经由一则轶事、一个定义和一首诗,剖开经验的世界,抵达“真实”的核心。
★在今天,我们必须相信,纵然思想使我们不得不哀悼,在真实中寻找真实会是并且就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激情。
- 内容简介 -
2012年11月9日,里尔市美术宫礼堂,“事件哲学”的代表性思想家阿兰·巴迪欧为现场的听众作了题为“追寻消失的真实”的讲座。三年之后,巴迪欧在讲座的基础上对手稿进行了部分修改,于是就有了这本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主要围绕真实问题展开,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莫里哀的死亡为例对真实与外表进行区分;第二部分以数学本体论为基础给真实下定义;第三部分则试图在帕索里尼的诗歌中追寻真实。
关于“真实”,巴迪欧在《存在与事件》等著作中展开过深入的探讨。本书则是他对这些探讨的一次回顾性和总结性思考。剖开由纷繁复杂的事件所构组的经验世界,不断叩问“真实”这个观念本身,巴迪欧所展开的研究与我们的现实处境息息相关。
教育目的转型 豆瓣
作者:
于忠海
2010
《教育目的转型:从终极者到普通人·基于人性视角的研究》内容简介:传统教育目的体现为建立在理性秩序设计下的终极者,包括社会精英、规训者和普通大众三个等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佳终极定位,人的生命被职能化、工具化,人性为异他终极性理念将教育视为一项“造人”的工程,维护理性社会和“园艺教育”自身的再生产。人的觉醒和生命遗求呼唤普通人的人性内涵,即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是每个人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应然人格,普通人是开放、多元和自主的生命体;普通人教育倡导实践、自由和公正_的活动机理,人性不仅是教育实践尊重的对象,更是教育活动张扬的目标,通过生成普通人,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个体生命与社会生活的解放和自由!
漫畫昭和史 1 豆瓣
作者:
[日本] 水木茂
译者:
酒吞童子
遠足文化
2017
- 11
本書特色
◎規格體裁比照日本原版「水木茂漫畫大全集」,大開本+彩頁收錄,完整呈現大師作品。
◎由妖怪系列作中的靈魂人物「鼠男」講解歷史,緩解嚴肅的歷史情境,用輕鬆易懂的方式分析當時的形勢。
從不可一世的東亞霸主,到幾近滅國的喪家之犬
是令人懷念的年代,還是不堪回首的過去?
昭和日本歷史上最關鍵的一章
在戰爭中失去左手的漫畫大師
《鬼太郎》之父.水木茂回歸創作原點,
回顧從開戰到戰敗、動盪的昭和日本
昭和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年代?(1926-1989)
昭和天皇在位的64年,是日本天翻地覆的64年。
昭和時代承接明治時代的崛起、大正時代的發達,國內歷經關東大地震、金融風暴等困頓,再加上軍國主義的盛行,引導日本一步步走向開戰。而後展開滿州事變、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最後戰敗。戰後日本所面臨的,是新憲法與戰後改革、美日同盟、安保條約、朝鮮戰爭……接踵而來的挑戰下,昭和日本最終走向復興之路,告別「戰後」、迎接東京奧運、萬國博覽會、經濟高度成長期。
而台灣,亦曾共同經歷過「昭和」時代。因此,了解日本昭和時代,對於戰後72年的現在來說,是剖析近代脈絡不可缺的一段歷史,更是理解今日台灣與東亞關係的關鍵線索。
尤其水木茂筆下的《漫畫昭和史》並非從權力者的角度出發,而是試著透過庶民觀點、審視這段歷史,寄託了水木茂想傳達給和平世代的訊息。
歷史記實×回憶錄,獨一無二的「昭和史」
昭和元年,裕仁天皇繼位;水木茂4歲。
昭和六十四年,裕仁天皇駕崩;水木茂67歲,《漫畫昭和史》於同年獲頒講談社漫畫獎。
見證了整個昭和時代的水木茂,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昭和史,太平洋戰爭之下、於空襲中失去單臂的他,對於戰時、戰後的日本更有一番血淚交織的體驗。
親身體驗過戰爭為何物的水木茂,將昭和時代的歷史脈絡,與自己的生命史相互重疊,創作出《漫畫昭和史》用自己的角度刻劃出獨一無二的昭和史。而水木茂細膩的畫風更讓整個昭和時代躍於紙上,從《鬼太郎》等妖怪系列作品認識水木茂的漫畫迷們,絕對不容錯過。
|第一集|1926-1939
►關東大地震~滿州事變
故事從實質上為「昭和史」揭開序幕的關東大地震開始,此時的水木茂在故鄉鳥取縣境港渡過了他的幼年時期。昭和四年(1929)十月二十四日星期四,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發生了股價暴跌事件。接著,軍國主義漸漸崛起,日本一步步向開戰邁進……
►滿洲事變~中日全面戰爭
由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七日的蘆溝橋事件而始的中日軍事衝突,即使到了八月、九月,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滿洲事變、脫離國際聯盟、二‧二六事件……而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軍發動了南京大屠殺事件。
◎規格體裁比照日本原版「水木茂漫畫大全集」,大開本+彩頁收錄,完整呈現大師作品。
◎由妖怪系列作中的靈魂人物「鼠男」講解歷史,緩解嚴肅的歷史情境,用輕鬆易懂的方式分析當時的形勢。
從不可一世的東亞霸主,到幾近滅國的喪家之犬
是令人懷念的年代,還是不堪回首的過去?
昭和日本歷史上最關鍵的一章
在戰爭中失去左手的漫畫大師
《鬼太郎》之父.水木茂回歸創作原點,
回顧從開戰到戰敗、動盪的昭和日本
昭和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年代?(1926-1989)
昭和天皇在位的64年,是日本天翻地覆的64年。
昭和時代承接明治時代的崛起、大正時代的發達,國內歷經關東大地震、金融風暴等困頓,再加上軍國主義的盛行,引導日本一步步走向開戰。而後展開滿州事變、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最後戰敗。戰後日本所面臨的,是新憲法與戰後改革、美日同盟、安保條約、朝鮮戰爭……接踵而來的挑戰下,昭和日本最終走向復興之路,告別「戰後」、迎接東京奧運、萬國博覽會、經濟高度成長期。
而台灣,亦曾共同經歷過「昭和」時代。因此,了解日本昭和時代,對於戰後72年的現在來說,是剖析近代脈絡不可缺的一段歷史,更是理解今日台灣與東亞關係的關鍵線索。
尤其水木茂筆下的《漫畫昭和史》並非從權力者的角度出發,而是試著透過庶民觀點、審視這段歷史,寄託了水木茂想傳達給和平世代的訊息。
歷史記實×回憶錄,獨一無二的「昭和史」
昭和元年,裕仁天皇繼位;水木茂4歲。
昭和六十四年,裕仁天皇駕崩;水木茂67歲,《漫畫昭和史》於同年獲頒講談社漫畫獎。
見證了整個昭和時代的水木茂,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昭和史,太平洋戰爭之下、於空襲中失去單臂的他,對於戰時、戰後的日本更有一番血淚交織的體驗。
親身體驗過戰爭為何物的水木茂,將昭和時代的歷史脈絡,與自己的生命史相互重疊,創作出《漫畫昭和史》用自己的角度刻劃出獨一無二的昭和史。而水木茂細膩的畫風更讓整個昭和時代躍於紙上,從《鬼太郎》等妖怪系列作品認識水木茂的漫畫迷們,絕對不容錯過。
|第一集|1926-1939
►關東大地震~滿州事變
故事從實質上為「昭和史」揭開序幕的關東大地震開始,此時的水木茂在故鄉鳥取縣境港渡過了他的幼年時期。昭和四年(1929)十月二十四日星期四,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發生了股價暴跌事件。接著,軍國主義漸漸崛起,日本一步步向開戰邁進……
►滿洲事變~中日全面戰爭
由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七日的蘆溝橋事件而始的中日軍事衝突,即使到了八月、九月,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滿洲事變、脫離國際聯盟、二‧二六事件……而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軍發動了南京大屠殺事件。
什么是概念史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方维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7
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凭借概念成为历史。没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概念,便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历史观。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变化,亦即概念的延续、变化和新意,发现并阐明概念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差别及其起源和成因。历史基本概念不仅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表征”,也是能够直接影响历史变化的“因素”。
谈论概念史,向来首推德国。作为历史语义研究的一个范式,概念史率先在德国登上学术宝座并获得国际声誉。它在德国的确立、成就和深入研究,领先于其他国家,对当今世界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本书介绍和探讨的概念史理论设想、具体实践和发展变化,主要依托于德国经验。概念史在史学研究中的目的是,借助概念理解历史。
谈论概念史,向来首推德国。作为历史语义研究的一个范式,概念史率先在德国登上学术宝座并获得国际声誉。它在德国的确立、成就和深入研究,领先于其他国家,对当今世界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本书介绍和探讨的概念史理论设想、具体实践和发展变化,主要依托于德国经验。概念史在史学研究中的目的是,借助概念理解历史。
女权辩护 妇女的屈从地位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
[英]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译者:
王蓁
/
汪溪
商务印书馆
1995
- 8
《女权辩护 妇女的屈从地位》是由两部为女权辩护的著作组成的,其中一部是十八世纪英国女作家、以争取妇女教育平等和社会平等而闻名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撰著的《女权辩护》;另一部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著述的《妇女的屈从地位》。这两部著作虽然出版的年代不同,前者为1792年,后者为1869年,相隔半个多世纪,但是它们论述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即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为当时英国妇女所处的无权地位大声疾呼,批评和抨击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要求给予妇女同男人平等的受教育权、工作权和选举权。
历史上的满族社会生活 豆瓣
作者:
刁书仁
科学出版社
2020
- 6
满族为我国56个民族中的成员,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做出过重大贡献。满族统治集团建立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期间中国不仅经历了由强盛到衰弱的转折,也经历了社会性质从传统到近代的深刻变革。这段不寻常的历史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同当下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历史上的满族社会生活》重点揭示满族社会生活的面相,诸如满族社会组织、姓氏人名、饮食、服饰、居室、人际关系、宗教信仰、婚丧嫁娶、戏曲歌舞等,以此反映历史上满族社会生活的原生态。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 豆瓣
作者:
柯文
译者:
雷颐
/
罗检秋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0
著名中国研究学者柯文的成名之作,雷颐领衔翻译,晚清改革代表人物、“中国第一报人”王韬的传奇一生,看中国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踌躇前行
------------------
【内容简介】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以王韬这位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孙中山、康有为、郑观应、伍廷芳等人的思想上产生过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为研究中心,探究他在晚清参与造反、改革,为中国引入现代思想的历程,透视、展现、剖析了晚清思潮、政局与社会的变迁,最早提出了近代中国的“沿海”与“内地”的问题,为解释中国近代以来传统和现代性互动提供了新的路径。
“东鉴丛书”还包括《中华帝国的法律》《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待出)《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 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待出)等。
------------------
【编辑推荐】
1、著名中国研究学者柯文的成名之作,晚清改革代表人物王韬的传奇一生,看中国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踌躇前行。
2、王韬传奇经历:他是晚清改革历程的代表人物,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先是为太平天国出谋划策,后流亡香港,游学英法和日本,在香港最早创办现代报刊《循环日报》,提倡维新变法。
3、晚清改革研究的经典之作,最早提出沿海和内地的分析框架,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突出贡献。
4、作者柯文师从费正清和史华慈,是美国中国研究第三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
5、著名近代史学者雷颐领衔翻译。
------------------
【评论】
柯文确切地掌握了历史学和一些很困难领域的学术研究手段。他也始终注意关心一些总的问题,并很注意在必要的时候运用比较的方法。他的思路清晰,观察问题立意很高。他的所有这些素质可以见诸于其著作,并且也将继续见诸于其未来著作。我完全相信他是一个高效的、有魅力的教师。
——史华慈
柯文的著作令我折服倾倒,并无数次地为我指出做最优秀的历史学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柯文的著作为那些看上去有些反正统的历史写作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合法性。
——萧邦齐
------------------
【内容简介】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以王韬这位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孙中山、康有为、郑观应、伍廷芳等人的思想上产生过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为研究中心,探究他在晚清参与造反、改革,为中国引入现代思想的历程,透视、展现、剖析了晚清思潮、政局与社会的变迁,最早提出了近代中国的“沿海”与“内地”的问题,为解释中国近代以来传统和现代性互动提供了新的路径。
“东鉴丛书”还包括《中华帝国的法律》《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待出)《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 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待出)等。
------------------
【编辑推荐】
1、著名中国研究学者柯文的成名之作,晚清改革代表人物王韬的传奇一生,看中国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踌躇前行。
2、王韬传奇经历:他是晚清改革历程的代表人物,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先是为太平天国出谋划策,后流亡香港,游学英法和日本,在香港最早创办现代报刊《循环日报》,提倡维新变法。
3、晚清改革研究的经典之作,最早提出沿海和内地的分析框架,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突出贡献。
4、作者柯文师从费正清和史华慈,是美国中国研究第三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
5、著名近代史学者雷颐领衔翻译。
------------------
【评论】
柯文确切地掌握了历史学和一些很困难领域的学术研究手段。他也始终注意关心一些总的问题,并很注意在必要的时候运用比较的方法。他的思路清晰,观察问题立意很高。他的所有这些素质可以见诸于其著作,并且也将继续见诸于其未来著作。我完全相信他是一个高效的、有魅力的教师。
——史华慈
柯文的著作令我折服倾倒,并无数次地为我指出做最优秀的历史学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柯文的著作为那些看上去有些反正统的历史写作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合法性。
——萧邦齐
不让生育的社会 豆瓣 Eggplant.place
ルポ 産ませない社会
7.1 (24 个评分)
作者:
[日]小林美希
译者:
廖雯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8
不是“不能”生育
是社会“不让”生育
—————————
将育儿的责任强加于女性,依旧是日本社会的现状。
雇用环境逐渐恶化,社会构造日益复杂,结婚也变成困难的事,或者即便结了婚,也不愿意要孩子,又或者即便要了孩子,也有父母放弃育儿甚至虐待孩童——种种社会现实刺目至极。
近30年来的日本,几乎一成不变的现实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有6-7成女性面临失业。女性不仅置身于只有丈夫和子女的核心家庭中,而且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父亲缺席”,每3位母亲中就有1人面临“孤独育儿”的现状。
国家也不愿意为育儿事业提供财政支持。托儿所的增设需要较多资金,于是国家选择强化育儿假制度,试图回避问题。即便增设托儿所,也是放宽政策,允许民间资本参与。而民营企业为了一己之利,以低薪聘用新手,导致优质保育逐渐消失。
仿佛整个社会环境都在对女性说:“这么担心小孩的话,让母亲在家守着吧。”
是社会“不让”生育
—————————
将育儿的责任强加于女性,依旧是日本社会的现状。
雇用环境逐渐恶化,社会构造日益复杂,结婚也变成困难的事,或者即便结了婚,也不愿意要孩子,又或者即便要了孩子,也有父母放弃育儿甚至虐待孩童——种种社会现实刺目至极。
近30年来的日本,几乎一成不变的现实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有6-7成女性面临失业。女性不仅置身于只有丈夫和子女的核心家庭中,而且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父亲缺席”,每3位母亲中就有1人面临“孤独育儿”的现状。
国家也不愿意为育儿事业提供财政支持。托儿所的增设需要较多资金,于是国家选择强化育儿假制度,试图回避问题。即便增设托儿所,也是放宽政策,允许民间资本参与。而民营企业为了一己之利,以低薪聘用新手,导致优质保育逐渐消失。
仿佛整个社会环境都在对女性说:“这么担心小孩的话,让母亲在家守着吧。”
才女之累 豆瓣 Goodreads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9.3 (49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朗诺
译者:
夏丽丽
/
赵惠俊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 3
本书是一部关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作者在古今浩繁的相关资料中爬梳抉择,经过严密的分析论证,认为后人对李清照一代才女形象的认知和看待她的立场经历了层累性的改变,几乎所有关于李清照的惯常言论都是经过精心阐释的产物,只有经过传统这一棱镜的折射后,李清照才为正统文化所接受。后人为了强化她的传统形象,在明代结集的李清照的作品中,甚至混杂了后起的拟伪之作。作者将数世纪以来外加于李清照的累赘层层剥离,以重构一个接近本来面貌的李清照的形象,揭橥数世纪以来颇富趣味的李清照接受史。
基督的新娘 豆瓣
作者:
康志杰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10
《基督的新娘--中国天主教贞女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天主教贞女——一群为了信仰而笃守贞洁,并为教会、为社会无偿服务的独身女性。这个群体在明清之际出现,随着守贞人数的增加,逐渐出现了仿照西方修会生活的贞女团体。在长时段中国没有欧美女修会进入的形势下,贞女实际顶替了修女的位置和角色,承担起女修会应该完成的工作。对于这样一个有悖于中国传统礼制的女性群体,海内外学术界几乎忽略了她们的存在,但恰恰是这样一个独身女性群体,与中国天主教历史诸多事件紧密相连,甚至牵涉罗马教廷的对华政策以及天主教修会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基督的新娘--中国天主教贞女研究》以历史为经,以制度(或问题)为纬,不仅对贞女群体的兴起与发展、在教会和中国社会扮演的角色、所做的贡献进行深入评说,而且还将这一独身女性群体置入具体的时代、具体的社会、具体的场景下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史、风俗史、性别史、身体史、心态史、个体生活史以及圣经、天主教神学、天主教灵修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综合考察,对于客观、理性、全方位地理解天主教信仰,认识天主教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基督的新娘--中国天主教贞女研究》以历史为经,以制度(或问题)为纬,不仅对贞女群体的兴起与发展、在教会和中国社会扮演的角色、所做的贡献进行深入评说,而且还将这一独身女性群体置入具体的时代、具体的社会、具体的场景下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史、风俗史、性别史、身体史、心态史、个体生活史以及圣经、天主教神学、天主教灵修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综合考察,对于客观、理性、全方位地理解天主教信仰,认识天主教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