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生计过程中的农民行动逻辑 豆瓣
作者:
侯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1
本研究以河北省为个案,采用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农民的生计过程为载体,对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特征、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试图通过窥视社区中农民的生计社会,说明中国农民生计过程中行动特征和逻辑的重要层面。
第一部分,探讨了在研究农民生计过程中,农民的研究单位的问题。在以家庭为细胞的乡土社会中,成员个人的决策无疑受到家庭决策的影响和控制。农民个体的行动自然的镶嵌于家庭的行动之中而被模糊化,而整个农户的行为在生计过程中更加凸显。
第二部分,农民作为生计行动的主体,在生计过程中,其行动具有共同性,表现在由农民知识体系和社区特定的文化构建而成的具有共享特征的认知体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等都对农民的生计选择产生各种影响。
第三部分,农民行为与决策具有内生性,需求不同,所处的层次不同,其行为与决策过程就会有差异;“安全第一”和“追求利润”的特征分别适用于徘徊在生存边缘的农民和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民。具有探索创新型、风险规避型、劳苦规避型、试错型、从众型、顽固型、惯习型等特征的农民是乡村生活中农民行动者的典型。
通过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本研究对生计过程中农民呈现出来的特点和逻辑进行了分析讨论。
第一部分,探讨了在研究农民生计过程中,农民的研究单位的问题。在以家庭为细胞的乡土社会中,成员个人的决策无疑受到家庭决策的影响和控制。农民个体的行动自然的镶嵌于家庭的行动之中而被模糊化,而整个农户的行为在生计过程中更加凸显。
第二部分,农民作为生计行动的主体,在生计过程中,其行动具有共同性,表现在由农民知识体系和社区特定的文化构建而成的具有共享特征的认知体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等都对农民的生计选择产生各种影响。
第三部分,农民行为与决策具有内生性,需求不同,所处的层次不同,其行为与决策过程就会有差异;“安全第一”和“追求利润”的特征分别适用于徘徊在生存边缘的农民和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民。具有探索创新型、风险规避型、劳苦规避型、试错型、从众型、顽固型、惯习型等特征的农民是乡村生活中农民行动者的典型。
通过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本研究对生计过程中农民呈现出来的特点和逻辑进行了分析讨论。
控制论革命者 豆瓣
Cybernetic Revolutionaries: Technology and Politics in Allende's Chile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登·梅迪纳
译者:
熊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8
●本书是技术史研究典范之作,先后获得埃德尔斯坦奖(Edelstein Prize)、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奖(Computer History Museum Prize)。作者梅迪纳亦凭借本书获得 IEEE电气史终身会员奖(IEEE Life Member's Prize in Electrical History)。
●打破互联网的“美国叙事”,以丰富的史料文献与人物访谈,描绘阿连德时代智利宏观经济与网络互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背后科技创新与政治变革的宏大历史。
20世纪70年代的智利,在阿连德政府的社会主义改革时期,曾经有机会发展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覆盖全国的实时经济信息网络:Cybersyn。这是一场政治与科技的双重变革。一方面是阿连德领导的社会主义政党对智利社会的和平改造;另一方面则是由技术专家整合有限经济和科技资源,引导的技术革新。然而,这次宏观经济与网络互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像很多南美洲故事一样,最后在地缘政治的默剧中悄然收场,不了了之。
本书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大量人物访谈的基础上,再现了Cybersyn的曲折进程,让我们看到科学技术并非中立的,认为科技发展本身有其必然路径,可能是一种过于单纯的科技决定论视角。透过Cybersyn这样的异类映照出科技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才会留意到政治力量在其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推动角色。
●打破互联网的“美国叙事”,以丰富的史料文献与人物访谈,描绘阿连德时代智利宏观经济与网络互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背后科技创新与政治变革的宏大历史。
20世纪70年代的智利,在阿连德政府的社会主义改革时期,曾经有机会发展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覆盖全国的实时经济信息网络:Cybersyn。这是一场政治与科技的双重变革。一方面是阿连德领导的社会主义政党对智利社会的和平改造;另一方面则是由技术专家整合有限经济和科技资源,引导的技术革新。然而,这次宏观经济与网络互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像很多南美洲故事一样,最后在地缘政治的默剧中悄然收场,不了了之。
本书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大量人物访谈的基础上,再现了Cybersyn的曲折进程,让我们看到科学技术并非中立的,认为科技发展本身有其必然路径,可能是一种过于单纯的科技决定论视角。透过Cybersyn这样的异类映照出科技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才会留意到政治力量在其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推动角色。
谁在你家 豆瓣
作者:
沈奕斐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6
《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是《个体家庭iFamily:当代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和国家》的再版。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家庭主义逐步被个体化进程消解,但显然也并没有形成个人主义的文化。一方面,个体选择决定了家庭的结构和关系,但是另一方面,家庭依然是个体最后的堡垒,也是社会福利体系的单位和支柱。这种两面性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各种挑战。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各种各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庭故事背后涉及的问题如果非要总结的话,无非是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是谁的家,到底该听谁的?作者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个体家庭的结构和认同,把家庭成员的权责利理清楚,才能做好分工,才能让1+1≧2,让家庭成为休息的港湾,成为每个人的能量站。
书中呈现了各种真实的个案,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一些值得大家思考的总结,比如作者认为,理想的家庭结构是“两扇门,一碗汤”;双职工家庭需要第二个“妻子”,这时有些家庭的老人就充当了这一角色。作者针对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调查研究,比如更可能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已婚独生子女,对配偶父母的孝道困境,嫁娶与经济地位决定的第三代姓氏问题,等等。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各种各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庭故事背后涉及的问题如果非要总结的话,无非是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是谁的家,到底该听谁的?作者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个体家庭的结构和认同,把家庭成员的权责利理清楚,才能做好分工,才能让1+1≧2,让家庭成为休息的港湾,成为每个人的能量站。
书中呈现了各种真实的个案,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一些值得大家思考的总结,比如作者认为,理想的家庭结构是“两扇门,一碗汤”;双职工家庭需要第二个“妻子”,这时有些家庭的老人就充当了这一角色。作者针对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调查研究,比如更可能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已婚独生子女,对配偶父母的孝道困境,嫁娶与经济地位决定的第三代姓氏问题,等等。
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周飞舟
/
谭明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 11
本书主要考察中央地方关系在当代中国的变迁过程及其与城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联系。在大量经验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财政包干制和九十年代的分税制是理解中央地方关系变迁的关键要素。财政包干制为地方政府“大办企业”和快速的地方工业化提供了激励,而分税制则促使地方政府发生了由“经营企业”到“经营土地”和“经营城市”的转向。本书从土地指标获取和城镇化模式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深刻影响,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较有洞察力的视角。
无声的革命 豆瓣
作者:
梁晨
/
张浩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8
194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
新中国高等教育生源开始多样化,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工农等阶层的子女逐渐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重点中学等制度安排共同推动了这一变革的出现。这场革命虽然不及社会政治革命那样引人瞩目,却同样意义深远。受教育者本人在实现命运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国家和地方精英的身份构成,传统社会中封闭的阶层关系和结构被彻底改变了。
本书利用1949—2002年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学籍卡片的翔实材料,力图将这一革命及其成就呈现出来,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新中国高等教育生源开始多样化,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工农等阶层的子女逐渐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重点中学等制度安排共同推动了这一变革的出现。这场革命虽然不及社会政治革命那样引人瞩目,却同样意义深远。受教育者本人在实现命运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国家和地方精英的身份构成,传统社会中封闭的阶层关系和结构被彻底改变了。
本书利用1949—2002年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学籍卡片的翔实材料,力图将这一革命及其成就呈现出来,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结构主义 豆瓣
作者:
皮亚杰
译者:
倪连生
/
王琳
商务印书馆
2006
- 1
《结构主义》这本书,是根据1979年第七版(第十一万七千本系列)译出的。原著没有前言或序文,也没有声明该书从1968年初版之后有任何修改。通常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在法语世界里能出版二三千册就是畅销的书了;而像《结构主义》这样一本比较难懂的书竟再版七版,可见这本书的影响之大。
但是,结构主义这一流派和本书作者对于我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所以译者想在此作一些介绍。
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但他远不止是一个心理学家,他还是一位兼通数学、逻辑、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科学史和哲学的大学问家。他在1918年(当时他22岁)研究软体动物得自然科学博士之后,转而研究心理学成为大家,1949年又革新逻辑学,1950年发表《发生科学认识论导论》三卷。1968年发表本书——《结构主义》,这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皮亚杰特别着重于智慧心理学的研究。1929—1939年他任日内瓦大学的科学思想史副教授,早从三十年代起就把最先进的科学认识看做是生物界从动物到人的适应演化的结果,继承了日内瓦学派由克拉帕莱德开创的功能主义方面。他在研究儿童心理学中关于各种概念(时空、运动、因果关系、数量、言语、逻辑思维……等)的发展时,心里就随时都照顾到了与最新的科学概念(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间的关系,于是到五十年代就初步建立起了他的“发生科学认识论”[我们以后就简称“发生认识论”:因为发生认识论中所说的认识论,只能是科学认识论而不是哲学认识论,它是哲学认识论的前奏,但还不是通常所说的(哲学)认识论]。在发生认识论中,其最高阶段,就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并为未来更先进的科学认识敞开着大门)。
目前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其概念、方法、原理、假设等,从具体方面来看是千差万别的,新学科还如雨后春笋在产生。但是,从心理学或认知发展的历史看,它们是否有一些共同点呢?这种直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认识,到了什么程度呢?这些是皮亚杰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在此之前还没有人作过一个全面的综合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他自己就来回答了。我们所译的这本《结构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努力的产物。
……
本书是阐述结构主义的权威著作。共七章:第一章研究结构主义的共同特征,阐明结构的定义;第二章分述数学、物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结构主义研究;第七章评述哲学上的结构主义。作者强调,结构主义只能是一种研究方法,不应具有排它性,它只能通过各学科的协调努力才能存在和发展。
第一章 导言和问题的地位
1.定义
2.整体性
3.转换
4.自身调整性
第二章 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
5.群的概念
6.母结构
7.逻辑结构
8.形式化的权宜性限度
第三章 物理学结构和生物学结构
9.物理学的结构和因果关系
10.有机界的结构
第四章 心理学的结构
11.心理学中结构主义的开端与“格式塔”理论
12.结构与智力的发生过程
13.结构与功能
第五章 语言学的结构主义
14.共时性结构主义
15.转换结构主义;个体发生论和种系发生论之间的关系
16.语言结构的社会形成、天赋性质或平衡作用
17.语言学结构与逻辑学结构
第六章 结构在社会研究中的利用
18.整体性结构主义还是方法论结构主义
19.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的人类学结构主义
第七章 结构主义和哲学
20.结构主义和辩证法
21.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
结论
参考书简目
索引
1.专名索引
2.主题索引
但是,结构主义这一流派和本书作者对于我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所以译者想在此作一些介绍。
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但他远不止是一个心理学家,他还是一位兼通数学、逻辑、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科学史和哲学的大学问家。他在1918年(当时他22岁)研究软体动物得自然科学博士之后,转而研究心理学成为大家,1949年又革新逻辑学,1950年发表《发生科学认识论导论》三卷。1968年发表本书——《结构主义》,这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皮亚杰特别着重于智慧心理学的研究。1929—1939年他任日内瓦大学的科学思想史副教授,早从三十年代起就把最先进的科学认识看做是生物界从动物到人的适应演化的结果,继承了日内瓦学派由克拉帕莱德开创的功能主义方面。他在研究儿童心理学中关于各种概念(时空、运动、因果关系、数量、言语、逻辑思维……等)的发展时,心里就随时都照顾到了与最新的科学概念(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间的关系,于是到五十年代就初步建立起了他的“发生科学认识论”[我们以后就简称“发生认识论”:因为发生认识论中所说的认识论,只能是科学认识论而不是哲学认识论,它是哲学认识论的前奏,但还不是通常所说的(哲学)认识论]。在发生认识论中,其最高阶段,就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并为未来更先进的科学认识敞开着大门)。
目前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其概念、方法、原理、假设等,从具体方面来看是千差万别的,新学科还如雨后春笋在产生。但是,从心理学或认知发展的历史看,它们是否有一些共同点呢?这种直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认识,到了什么程度呢?这些是皮亚杰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在此之前还没有人作过一个全面的综合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他自己就来回答了。我们所译的这本《结构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努力的产物。
……
本书是阐述结构主义的权威著作。共七章:第一章研究结构主义的共同特征,阐明结构的定义;第二章分述数学、物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结构主义研究;第七章评述哲学上的结构主义。作者强调,结构主义只能是一种研究方法,不应具有排它性,它只能通过各学科的协调努力才能存在和发展。
第一章 导言和问题的地位
1.定义
2.整体性
3.转换
4.自身调整性
第二章 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
5.群的概念
6.母结构
7.逻辑结构
8.形式化的权宜性限度
第三章 物理学结构和生物学结构
9.物理学的结构和因果关系
10.有机界的结构
第四章 心理学的结构
11.心理学中结构主义的开端与“格式塔”理论
12.结构与智力的发生过程
13.结构与功能
第五章 语言学的结构主义
14.共时性结构主义
15.转换结构主义;个体发生论和种系发生论之间的关系
16.语言结构的社会形成、天赋性质或平衡作用
17.语言学结构与逻辑学结构
第六章 结构在社会研究中的利用
18.整体性结构主义还是方法论结构主义
19.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的人类学结构主义
第七章 结构主义和哲学
20.结构主义和辩证法
21.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
结论
参考书简目
索引
1.专名索引
2.主题索引
跳出农门 豆瓣
作者:
李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5
本书将农民子女的城市化过程分解为职业非农化和身份市民化两个部分,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职业流动模式与水平,阐述了农民在其中的位置与机会结构。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农民子女获得非农职业、体制内就业机会、城市户籍以及综合社会地位的机制与队列变迁。
结果表明,中国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1980年代以后,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障碍快速消失,但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到1990年代中期以后才明显提高。农民子女户籍非农化和体制内就业机会的增长有限,且获得机制相对稳定。教育对于农民子女的市民化和社会流动作用巨大。
结果表明,中国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1980年代以后,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障碍快速消失,但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到1990年代中期以后才明显提高。农民子女户籍非农化和体制内就业机会的增长有限,且获得机制相对稳定。教育对于农民子女的市民化和社会流动作用巨大。
昭和六十四年绑架案 豆瓣
64
9.3 (6 个评分)
作者:
[日]横山秀夫
译者:
绯华缡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7
★『周刊文春二○一二年推理小说BEST 10』第一名
★二○一三年『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第一名
★『达文奇 二○一三年度佳作第一位』
★二○一三年『书店大奖』第二名
★入选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钻石匕首奖』短名单
携史上罕见豪华演员阵容、轰动二○一六年日本影坛的同名电影的原作
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荷等多国文字
原本坐刑事部搜查二课第二把交椅的三上,二○○三年春天明升暗降,突然被调派到警务部担任广报官。为了两年后重回刑事部,三上决心要彻底改革广报室,眼看三上的努力终于开始有了成效,事情却在一夕之间改变了——独生女亚由美的离家出走,使他在警局里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与此同时,统领全日本二十六万名警察的警察厅长官,为了昭和六十四年发生的“翔子绑架撕票案”突然来到D县视察,明里是要激励调查人员,暗地里却是因为高层人事争斗的问题,打算以此维护刑事警察的重要地位……面对如此内外交迫的情势,三上该如何应对?十四年前发生的案件,距离公诉时效也只剩下一年零几个月了,长官的视察就能让案情有所突破吗?这段时间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一三年『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第一名
★『达文奇 二○一三年度佳作第一位』
★二○一三年『书店大奖』第二名
★入选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钻石匕首奖』短名单
携史上罕见豪华演员阵容、轰动二○一六年日本影坛的同名电影的原作
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荷等多国文字
原本坐刑事部搜查二课第二把交椅的三上,二○○三年春天明升暗降,突然被调派到警务部担任广报官。为了两年后重回刑事部,三上决心要彻底改革广报室,眼看三上的努力终于开始有了成效,事情却在一夕之间改变了——独生女亚由美的离家出走,使他在警局里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与此同时,统领全日本二十六万名警察的警察厅长官,为了昭和六十四年发生的“翔子绑架撕票案”突然来到D县视察,明里是要激励调查人员,暗地里却是因为高层人事争斗的问题,打算以此维护刑事警察的重要地位……面对如此内外交迫的情势,三上该如何应对?十四年前发生的案件,距离公诉时效也只剩下一年零几个月了,长官的视察就能让案情有所突破吗?这段时间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戴上手套擦泪 豆瓣
Torka aldrig tårar utan handskar
作者:
[瑞典] 乔纳斯·嘉德尔
译者:
郭腾坚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20
- 7
瑞典每3人中就有1个人阅读过,公主亲自颁奖的国民小说。
同名影集击败《权力的游戏》 荣膺欧洲电视大奖,豆瓣9.1高分
我被爱了,我必须重新探索我是谁。
2020勇气新版,三册礼盒典藏。
雪夜、表白、初吻
男孩们手牵着手继续走着,一切就此改变。
人类的爱情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很暴力而充满激情,也可以很沉静而无私无我。爱情可以欢欣鼓舞,也可以充满悲剧性。爱情可以是苦楚与受难,可以卑微而渺小,更可能有点荒谬。但是,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件事:爱情永远不可耻!
◆瑞典现今ZUI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乔纳斯·嘉德尔代表作。
作者曾荣膺1995年金甲虫奖(由瑞典电影学院颁发、奖励过去一年内对瑞典电影文学产业有卓著贡献的剧作家)、2001年瑞典SKTF作家协会年度作家挑战者奖(年度作家奖近20年来仅破例为乔纳斯‧嘉德尔颁发此特别奖项)、2012年瑞典《焦点》杂志评选他为全国年度风云人物、由瑞典公主亲自颁奖。2013年获北欧文化奖。
◆小说出版后收获了飓风级的赞誉,获得2013年瑞典哥特堡书展最佳有声书奖(由文化局长亲自颁奖)、2013《QX杂志》全国最佳书籍、2017豆瓣读书年度外国小说第六名。
◆改编剧集荣登瑞典国家电视台水晶奖年度最佳电视剧宝座,收视率高达34%!相当于没3个瑞典人中就有1人观看。击败《权力的游戏》 荣膺欧洲电视大奖,豆瓣9.1高分。
◆2020勇气新版,三册礼盒典藏,特种烫透纸印刷封面,瑞典进口纸印刷内文。
◆高分翻译家、畅销书《熊镇》译者郭腾坚瑞典文直译,翻译流畅。《一个人的朝圣》《怦然心动》《82年生的金智英》原班制作团队大鱼读品打造,质感上承。
同名影集击败《权力的游戏》 荣膺欧洲电视大奖,豆瓣9.1高分
我被爱了,我必须重新探索我是谁。
2020勇气新版,三册礼盒典藏。
雪夜、表白、初吻
男孩们手牵着手继续走着,一切就此改变。
人类的爱情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很暴力而充满激情,也可以很沉静而无私无我。爱情可以欢欣鼓舞,也可以充满悲剧性。爱情可以是苦楚与受难,可以卑微而渺小,更可能有点荒谬。但是,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件事:爱情永远不可耻!
◆瑞典现今ZUI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乔纳斯·嘉德尔代表作。
作者曾荣膺1995年金甲虫奖(由瑞典电影学院颁发、奖励过去一年内对瑞典电影文学产业有卓著贡献的剧作家)、2001年瑞典SKTF作家协会年度作家挑战者奖(年度作家奖近20年来仅破例为乔纳斯‧嘉德尔颁发此特别奖项)、2012年瑞典《焦点》杂志评选他为全国年度风云人物、由瑞典公主亲自颁奖。2013年获北欧文化奖。
◆小说出版后收获了飓风级的赞誉,获得2013年瑞典哥特堡书展最佳有声书奖(由文化局长亲自颁奖)、2013《QX杂志》全国最佳书籍、2017豆瓣读书年度外国小说第六名。
◆改编剧集荣登瑞典国家电视台水晶奖年度最佳电视剧宝座,收视率高达34%!相当于没3个瑞典人中就有1人观看。击败《权力的游戏》 荣膺欧洲电视大奖,豆瓣9.1高分。
◆2020勇气新版,三册礼盒典藏,特种烫透纸印刷封面,瑞典进口纸印刷内文。
◆高分翻译家、畅销书《熊镇》译者郭腾坚瑞典文直译,翻译流畅。《一个人的朝圣》《怦然心动》《82年生的金智英》原班制作团队大鱼读品打造,质感上承。
家庭的牵绊 豆瓣
家族関係を考える
作者:
[日] 河合隼雄
译者:
李晓理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4
当今时代,家庭关系存在着诸多问题。是父母错还是孩子错?仅凭这样简单的是非判断,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家庭关系。
本书作者河合隼雄,以心理学方面扎实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为我们深层剖析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多子女养育与隔代养育等种种困扰着现代家庭的 课题,引领我们寻找走出困境的方向,探索家庭关系重建的可能性。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多子女养育/隔代养育……
家庭关系问题错综复杂,并不存在标准答案真实的自我表达,个性与个性的碰撞,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日本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深层剖析家庭关系,引领我们寻找走出困境的方向,探索家庭关系重建的可能性。
封底:1.关于完整的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家庭成员中的父亲、母亲和孩子作为平衡的体现者 都必须努力践行自我成长。
2.家庭常被认为阻碍了个性的发展,但没有家庭的孤独又会破坏个性。当我们不偏颇任何一方,不去逃避生存中不可避免的悖论,并不断付出努力,就会意外地发觉存在于我们自身的潜力。这时,即使要做的事情比以前增加了,不但不会觉得累,甚至还更有活力。
3.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来看待,才会出现真正的和睦。极端一点地说,完整的人也包含了每个人的恶。冲突和争端无法避免,但正是经历了这些,人们才能相爱。
4.我认为现在的父母,比起铆足劲努力为孩子做到一些事情,反而应该学习“即使能做到也不为孩子做”的爱的方式。
5.这时的家庭中,每一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必要时也会相互碰撞,这与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而回避对决、流泪忍耐的安定是不同的,家庭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愉悦。
6.孩子们很多看似不正当的行为都是在向父母呐喊,他们想要超越既有框架和固有的人生观,渴望个性地活着。
7.日本人一直以来学习的是如何与“自己人”保持平衡,当事情发生时,并不会依据明确的善恶规范进行判断,而是考虑如何在整体的平衡中将其化解。
8.人类的幸福和生存方式,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我们能多大程度诚实地思考及面对自己的人生。
9.只考虑自己的幸福而对孩子的幸福熟视无睹,是极端愚蠢的;而为了孩子的幸福放弃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可取。只看重某一面的人,最终可能连这一面也会失去。人生并不是A或B的选择题 更多的情况是承担一切并寻求解决之道。
10.危机发生时,若能忍受这种重负,就会迎来不可思议的转折。
11.很多时候,灵魂的呼唤并非采用言语的形式,而是通过身体状态来呈现。
本书作者河合隼雄,以心理学方面扎实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为我们深层剖析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多子女养育与隔代养育等种种困扰着现代家庭的 课题,引领我们寻找走出困境的方向,探索家庭关系重建的可能性。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多子女养育/隔代养育……
家庭关系问题错综复杂,并不存在标准答案真实的自我表达,个性与个性的碰撞,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日本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深层剖析家庭关系,引领我们寻找走出困境的方向,探索家庭关系重建的可能性。
封底:1.关于完整的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家庭成员中的父亲、母亲和孩子作为平衡的体现者 都必须努力践行自我成长。
2.家庭常被认为阻碍了个性的发展,但没有家庭的孤独又会破坏个性。当我们不偏颇任何一方,不去逃避生存中不可避免的悖论,并不断付出努力,就会意外地发觉存在于我们自身的潜力。这时,即使要做的事情比以前增加了,不但不会觉得累,甚至还更有活力。
3.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来看待,才会出现真正的和睦。极端一点地说,完整的人也包含了每个人的恶。冲突和争端无法避免,但正是经历了这些,人们才能相爱。
4.我认为现在的父母,比起铆足劲努力为孩子做到一些事情,反而应该学习“即使能做到也不为孩子做”的爱的方式。
5.这时的家庭中,每一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必要时也会相互碰撞,这与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而回避对决、流泪忍耐的安定是不同的,家庭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愉悦。
6.孩子们很多看似不正当的行为都是在向父母呐喊,他们想要超越既有框架和固有的人生观,渴望个性地活着。
7.日本人一直以来学习的是如何与“自己人”保持平衡,当事情发生时,并不会依据明确的善恶规范进行判断,而是考虑如何在整体的平衡中将其化解。
8.人类的幸福和生存方式,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我们能多大程度诚实地思考及面对自己的人生。
9.只考虑自己的幸福而对孩子的幸福熟视无睹,是极端愚蠢的;而为了孩子的幸福放弃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可取。只看重某一面的人,最终可能连这一面也会失去。人生并不是A或B的选择题 更多的情况是承担一切并寻求解决之道。
10.危机发生时,若能忍受这种重负,就会迎来不可思议的转折。
11.很多时候,灵魂的呼唤并非采用言语的形式,而是通过身体状态来呈现。
文青之死 豆瓣
7.9 (28 个评分)
作者:
赖香吟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 9
所有日常的破碎挣扎,皆源自一份真心。
是对文青最初本质的寻回,也是对未来世代的寄语。
九歌年度小说奖、金鼎奖得主
吴浊流文学奖正奖作品,赖香吟短篇小说集初次引进。
▼编辑推荐
☆ 1987年,赖香吟发表小说《蛙》,夺得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短篇小说首奖;其后再以《翻译者》 荣获 1995 年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崛起于文坛。她的创作,向内探索人类心灵,向外则触及时代、社会背后的隐微地带,细致的文字之间常见反复的思索,是当代重要的台湾六零后作家。
☆ 《文青之死》是赖香吟在短篇小说技艺上的一次自我突破,节奏、用字的转换受到众多肯定,如文学杂志《秘密读者》策划刊登的匿名书评,曾以此称赞:“赖香吟不只能写好缓慢,节奏该快的时候,也是能迅如奔雷,一箭红心。而这样的瞬间加速,往往都发生在靠近结局之处,留下一道漂亮的刹车痕。”
☆ “如今文青当然不是个干净的词,消费流行与装腔作态使它讨人厌,这本书回收该词,不是拥护,不在批判,而是想理一理文青这个词曾经干净的成分。”对于平凡泛滥的文青,赖香吟借由书写日常生活,如夫妻婚姻破裂、老年人身患重病,以各种看似离文青遥远的琐碎故事,侧面显露文青的珍贵特质。
▼内容简介
“九则故事,尽管角色、情节有异,但大抵是内在生命与现实相互牵制或漠视的故事,症状表现为错误的情感、志业的彷徨——多数文青人生正是在这两者病去了大半。”
昔日文青,却已成我辈中年。但他们曾有理想与实践,对社会的感受、冲撞世界的步伐,皆远超众人。如今,那些过去种种,是否还留下些什么?疲于应付现实的文青们,又是否仍怀抱着什么?
对拥有敏感真挚之心的许多文青,《文青之死》是小说家给他们的安慰,也是走下去的期盼与祝福:“道阻且长,让我们一起继续”。
▼名人推荐
☆ 《文青之死》这些影影绰绰的人物,在时间的大幕间奔皇行走,绕不过的瓶颈,则始终是对生活的质疑。他们念兹在兹的,实乃反复思维或仍有“不一定要受苦或搞得天翻地覆,也可能过一个有感觉的人生”之愿想,全书大抵见证这些看不见的抵抗与挣扎。在赖香吟笔下,生命的明暗光影曲折晦涩而细腻、沉郁凄楚而感伤。
——石晓枫(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媒体推荐
☆ 赖香吟用非常简明的独白和对白,写出精醇的生活感。《静到突然》中叙事者与许耀仁相处时,双方既算计又似有温情的桥段;《天竺鼠》里的夫妻吵架、《小原》最后一段的情绪攻防,都能写得流畅、明快又有夹层。这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但却没有传统写实主义的枝芜。小说透过细节建构起来的立体感,仗恃的不是厚实而是精准。
——文学杂志《秘密读者》匿名书评
▼获奖记录
☆ 本书荣获 2017 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正奖与“金鼎奖”优良出版品推荐。
☆ 收录篇章《暮色将至》荣获 2008 年九歌“年度小说奖”。
是对文青最初本质的寻回,也是对未来世代的寄语。
九歌年度小说奖、金鼎奖得主
吴浊流文学奖正奖作品,赖香吟短篇小说集初次引进。
▼编辑推荐
☆ 1987年,赖香吟发表小说《蛙》,夺得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短篇小说首奖;其后再以《翻译者》 荣获 1995 年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崛起于文坛。她的创作,向内探索人类心灵,向外则触及时代、社会背后的隐微地带,细致的文字之间常见反复的思索,是当代重要的台湾六零后作家。
☆ 《文青之死》是赖香吟在短篇小说技艺上的一次自我突破,节奏、用字的转换受到众多肯定,如文学杂志《秘密读者》策划刊登的匿名书评,曾以此称赞:“赖香吟不只能写好缓慢,节奏该快的时候,也是能迅如奔雷,一箭红心。而这样的瞬间加速,往往都发生在靠近结局之处,留下一道漂亮的刹车痕。”
☆ “如今文青当然不是个干净的词,消费流行与装腔作态使它讨人厌,这本书回收该词,不是拥护,不在批判,而是想理一理文青这个词曾经干净的成分。”对于平凡泛滥的文青,赖香吟借由书写日常生活,如夫妻婚姻破裂、老年人身患重病,以各种看似离文青遥远的琐碎故事,侧面显露文青的珍贵特质。
▼内容简介
“九则故事,尽管角色、情节有异,但大抵是内在生命与现实相互牵制或漠视的故事,症状表现为错误的情感、志业的彷徨——多数文青人生正是在这两者病去了大半。”
昔日文青,却已成我辈中年。但他们曾有理想与实践,对社会的感受、冲撞世界的步伐,皆远超众人。如今,那些过去种种,是否还留下些什么?疲于应付现实的文青们,又是否仍怀抱着什么?
对拥有敏感真挚之心的许多文青,《文青之死》是小说家给他们的安慰,也是走下去的期盼与祝福:“道阻且长,让我们一起继续”。
▼名人推荐
☆ 《文青之死》这些影影绰绰的人物,在时间的大幕间奔皇行走,绕不过的瓶颈,则始终是对生活的质疑。他们念兹在兹的,实乃反复思维或仍有“不一定要受苦或搞得天翻地覆,也可能过一个有感觉的人生”之愿想,全书大抵见证这些看不见的抵抗与挣扎。在赖香吟笔下,生命的明暗光影曲折晦涩而细腻、沉郁凄楚而感伤。
——石晓枫(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媒体推荐
☆ 赖香吟用非常简明的独白和对白,写出精醇的生活感。《静到突然》中叙事者与许耀仁相处时,双方既算计又似有温情的桥段;《天竺鼠》里的夫妻吵架、《小原》最后一段的情绪攻防,都能写得流畅、明快又有夹层。这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但却没有传统写实主义的枝芜。小说透过细节建构起来的立体感,仗恃的不是厚实而是精准。
——文学杂志《秘密读者》匿名书评
▼获奖记录
☆ 本书荣获 2017 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正奖与“金鼎奖”优良出版品推荐。
☆ 收录篇章《暮色将至》荣获 2008 年九歌“年度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