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 豆瓣
7.4 (10 个评分) 作者: 也小谈 中信出版社 2020 - 7
90后程序员也小谈,一个普通工薪族,制定并实践其自创的“财务自由公式”,30岁前将实现“提早退休,财务自由”计划,跳出现实束缚,开启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
《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中,也小谈公开“财务自由公式”,手把手教你如何用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提早退休。你将轻松学会:
提前规划:明确目标,制订可量化的实践计划。
投资“躺赚”:获得简单实用、易上手、收益有保障的投资策略。
积累本金:高效储蓄,理性消费与享受生活两不误。
合理保障:有效配置保险,为财务自由之路保驾护航。
这不是一本理财书,而是一本用理财为生活服务的实践手册。财务自由是很多现实问题的优选解,但实现财务自由并不需要过人的胆识、惊人的运气和高深的智慧。作为工薪族,无须精通投资,也不必成为保险行家,做好提前规划、踏踏实实稳步积累,一样可以财务自由!
2021年9月1日 想读
始于一次分神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胡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8
《始于一次分神》是胡桑的书评集,共收入从2010年至2018年间创作的书评,指向文学构筑潜能生活的能力。这些书评曾发表在《书城》《新京报》等各类报刊。
该书涉及辛波斯卡、米兰•昆德拉、略萨、马内阿、特雷弗、君特•格拉斯、鲁西迪、里尔克、帕慕克、阿兰达蒂•洛伊等著名的中外当代作家。在写作中,胡桑秉承了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细读方法,深入文本肌理,揭示文本写作的秘密,为读者开辟出诸多通往文学作品的条条幽径。通过胡桑的解读,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目击一个充满差异和竞争、最终能够和解的完整精神世界。
胡桑的书评既拥有诗人的敏锐,又具备学者的严谨,在文本与现实、历史与想象、形式与价值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穿梭,文字摇曳动人,又处处引领着读者去沉思文学、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幽谧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评集,同时也是一本探讨文学何为的思想论集。
2021年8月31日 想读
明清社会和礼仪 豆瓣
作者: 科大卫 译者: 曾宪冠 译 / 李子归 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8
本书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可观察的地方礼仪传统的表达(也可称之为“有意义的礼仪标签”),这些标签包括同地方宗教和祖先祭祀紧密联系的文字传统、地方神祇的故事、村民自己或和尚道士所演绎的乡村仪式、建筑的特征等,并重构了这些礼仪所应用到的地方制度的历史。通过个案研究,对于统一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重建了地方社会如何获取及认同自身特性的历史,以及地方社会如何接受并整合到一个大一统的文化的历史,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2021年8月31日 想读
歷史學家寫給所有人的中國史 豆瓣
世界史とつなげて学ぶ中国全史
作者: 岡本隆司 译者: 侯紀安 臺灣商務 2021 - 9
1.跳脫中國本位,從世界史的脈絡重新解讀中國史。
2.從環境、氣候、社會變遷等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
3.透過簡明扼要的筆法,搭配豐富的圖表來展現中國歷史的轉捩點。
關鍵的時代*重要的轉折*未來的展望
掌握中國精要的最佳入門書
獻給想要了解中國,卻又不想背誦一堆年代人名的你
全球化浪潮並非始於今日,從古到今的環境變遷、氣候暖化和貿易往來,推動了中國能源革命、貨幣經濟等重大轉捩點,本書將引領你從世界觀的角度,洞悉中國如何發展成今日的面貌,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強勢崛起的國家!
‧農耕和遊牧民族的衝突如何造就黃河文明?
‧小冰河期如何導致五胡十六國的分裂?
‧氣候暖化如何成為唐宋經濟變革的契機?
‧全球貿易如何帶動明代民間社會的蓬勃發展?
‧英國茶葉需求如何挽救清朝的通貨危機?
面對中國的強勢崛起,「中國」已經成為了生活在臺灣的我們,以及東亞地區的鄰居們不可避免的課題。但是,究竟從什麼角度才能正確掌握中國的本質?關於這點,我們必須回到歷史的脈絡,才能了解當代中國是如何形成的。
身處在全球化的時代,橫跨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交流已經稀鬆平常,諸如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更是全世界共同商討的議題。在歷史學的領域,「全球史」也躍升為現今反省過去歷史的主流,認為需要跳脫國別史的局限,從跨國、跨境等更廣闊的視野,重新思考歷史的發展與走向。
同樣地,中國自古以來並非一個封閉、獨立發展的實體,不僅與周遭東亞地區關係密切,也通過遼闊的歐亞大陸和廣袤的海洋,與世界各地互通有無。更有甚者,全球範圍的環境與氣候變遷,也深深影響中國歷史的走向。
本書作者岡本隆司教授主張透過世界的角度,剖析橫跨歐亞大陸的民族遷徙、涵蓋全球的氣溫變化與商業貿易等因素,如何深深影響中國歷史的轉捩點。同時,也拋開繁瑣的史料考證,透過簡明扼要的文字,搭配數十張豐富多樣的圖表,直指歷史的核心脈絡,讓你快速掌握最真實的中國史!
2021年8月30日 想读
发现社会 豆瓣
The Discovery of Society
9.6 (37 个评分) 作者: [美]兰德尔·柯林斯 / [美]迈克尔·马科夫斯基 译者: 李霞 商务印书馆 2014 - 5
本书的第六版曾于2006年以《发现社会之旅》的书名出过中译本。本书为同一译者根据最新版本修订的新译本。全书以人物为主线,勾画了二百多年来西方社会学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不仅阐述了各个经典传统的发展,还讨论了当代理论的各种发展方向。作者叙述人物生平,往往着墨不多而有传神之处。评述各派思想,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知识潮流,溯其源头,追其余脉,使对各种思想潮流的介绍既简洁又深入。 使读者不仅能全面了解每一位思想家的思想,还能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把握西方社会学思想的整体脉络。
2021年8月30日 想读
什么也别说 豆瓣 Goodreads
Say Nothing: A True Story of Murder and Memory in North Ireland
9.2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译者: 熊依旆 格致出版社 2021 - 7
※《纽约时报》畅销图书
※《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威尔奖获奖作品,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巴马2019年书单
.
1972年年底的一天,十个孩子的母亲琼•麦康维尔被一伙蒙面人从贝尔法斯特的家中绑走,她的孩子们从此再也没见到她。这是北爱尔兰冲突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桩案件。
2003年,在《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订五年后,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骨骼。当麦康维尔的孩子们被告知骸骨的衣服上有一个蓝色的别针时,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的母亲。
.
究竟是谁杀害了琼•麦康维尔?
.
试图追寻真相的人们像是撞到了一堵无声的、坚实的墙壁:谁都不愿提起这件事。
“无论你说什么,什么也别说。”诺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这样说道。
.
————
北爱尔兰冲突中的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不仅折磨着被害者麦康维尔的孩子们,也折磨着共和军的成员们。
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
本书是对一桩北爱尔兰骇人听闻的绑架谋杀案的真相追踪,并以这桩谋杀案为切入点,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北爱尔兰冲突及其和平进程。本书是基于大量研究、采访、文献数据写作而成的扎实可信的非虚构作品。
2021年8月30日 想读
三星内幕 豆瓣
作者: 李庆植 译者: 金香兰 2012 - 1
《三星内幕:李健熙的传奇人生》内容简介:三星会长李健熙被美国《新闻周刊》认为是韩国的“幕后帝王”。2008年他因涉嫌非法转让经营权和逃税而被首尔高等法院判刑,2009年他获得李明博总统特赦,重返三星。他不但是企业家,而且还是一个被誉为韩国“经济总统”的人物,但人们对他的评价至今仍然毁誉不一。
李健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个沉浸于电影和狗,专注于机械和摔跤的人。
一个害羞、孤僻、没有朋友的人。
一个每天与妻儿对话不超过5分钟的人。
一个接受父亲李秉喆严酷的经营训练,逐渐成为三星的接班人。
一个需要在污蔑和屈辱中一直等待下去的人。
一个终于高举“新经营”的旗帜,开启了自己的时代的人。
在勇创一流奋进的过程中,他的名字沾上了斑斑污点:X档案、非法的子女继承、起诉、判罪以及特别赦免。
透过李秉喆与李健熙,我们又能看到韩国企业与政治脱不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企业家应具备的创新精神与杀伐决断的魄力。这也正是《三星内幕:李健熙的传奇人生》所要披露的内幕。
2021年8月29日 想读
科举与官僚制 豆瓣
作者: 平田茂树 译者: 吴志宏 中西书局 2021 - 8
《科举与官僚制》探讨科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一般认为科举作为公平客观的考试,谁都能借此获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然而这只不过是从考试制度这一视角所看到的的幻象,《科举与官僚制》即是通过将科举置于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构造中重新加以审视,从而揭示科举的真相。
2021年8月29日 想读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豆瓣
ネットワークはなぜつながるのか 第2版
8.5 (30 个评分) 作者: [日] 户根勤 译者: 周自恒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 1
本书以探索之旅的形式,从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开始,一路追踪了到显示出网页内容为止的整个过程,以图配文,讲解了网络的全貌,并重点介绍了实际的网络设备和软件是如何工作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网络的本质意义,理解实际的设备和软件,进而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同时,专设了“网络术语其实很简单”专栏,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一些网络术语的词源,颇为生动有趣。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非常适合计算机、网络爱好者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
2021年8月28日 想读
女性与人类发展 豆瓣
作者: 玛莎·C.努斯鲍姆 译者: 左稀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20 - 7
贫困与发展问题一直是国际发展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全世界面临这类问题的人群中,女性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任何一种好的国际发展理论都必须回应这个群体的发展诉求。在本书中,努斯鲍姆将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女性问题与人类发展问题关联起来,首次系统阐述了她的能力进路。书中包含不少经验性和叙事性内容,充分展现作者以哲学论证回应人类经验复杂性的理论抱负,所有希望了解哲学论证对国际发展政策之可能贡献的人士都将从中寻得阅读的乐趣。
2021年8月28日 想读
理财就是理生活 豆瓣
作者: 艾玛·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 - 8
本书通过讲述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十个家庭面临的财务问题,介绍了状况剖析、目标设定、消费控制、债务管理、沉睡资产、变现技能、资产购入、风险分散、实体节税和代际传承这十大理财模块,从而帮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理财的方方面面,学习遇到多种财务问题时的应对思路和方法,适合对未来的财务生活存在困惑的人士。
书中还介绍了保险、基金、房地产、信托等投资工具和风险控制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投资初学者。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丽,人物对话幽默诙谐,是休闲和学习并举的佳作。
2021年8月28日 想读
欧洲悲剧 豆瓣
Euro Tragedy: A Drama in Nine Acts
作者: [英]阿绍卡·莫迪 译者: 王剑鹰 一頁丨辽宁人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9
★一部欧盟(欧元)简史:以欧元这一单一货币试验为切入点,融合政治和经济等多重维度,戏剧性地呈现欧洲自二战以来近70年的历史。
★欧盟及欧元的诞生,是20世纪以来的关键历史事件之一,应当成为身处这个巨变时代的我们的认知架构的组成部分。
★极具可读性:以“九幕剧”形式,结合历史事件和详细的图表,将欧元/欧洲危机的全景毫无遗漏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阿绍卡·莫迪,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教授,历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和欧洲部主任,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欧洲危机有切近的观察、精到的思考与专业的分析,又兼具决策者的宽宏视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 普利策奖得主利雅卡特·艾哈迈德重磅推荐。
★《金融时报》《外交事务》年度最佳图书
★拥有阿玛蒂亚·森的经济见识,拥有阿玛蒂亚·森不具备的政治见识:
《欧洲悲剧》以前所未有的全面、精细和深刻,讲述了战后以来的欧洲衰落历程:错误的经济原则、愚蠢的政治决策,令情况迥然不同的各个国家,特别是欧洲边缘国家,不堪重负,最终沦落崩溃的边缘。
莫迪认为,欧洲不能放弃经济一体化和欧洲内部自由贸易体制的经济诉求,但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的民族-国家诉求,否则就无法调动各国的民主议程和民生议程,最终沦落经济巨头执掌并剥削整个欧洲的悲惨结局。而两个选项中间的地带是灰色地带,欧洲必须学会在这个灰色地带行走,要成功穿越这个地带,靠的是精英集团的实践智慧,同样也要依靠民众的经济和政治参与,二者缺一不可。
【名人推荐】
《欧洲悲剧》讲述了20世纪以来的关键历史事件之一——欧盟(欧元)的前世今生:欧洲试图围绕单一货币(欧元)建立政治联盟。作者有深湛的研究功力,又兼具决策者的宽宏视野,这使得本书扣人心弦。莎士比亚也会爱上这本书。
——乔治·阿克尔洛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莫迪写了一本非常精彩的有关欧元的书,他将其恰当地定义为悲剧。正如他所说,从一开始卡珊德拉(Cassandras)就预言了将有灾难发生,但在过程中的每一步,这些警告都被欧洲领导者置之脑后,并代之以政治口号和假模假式的经济思想。我读到这本有力的书时,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温斯顿·丘吉尔在反思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系列灾难性军事决策时的名言:“坏事是累积而成的。”
——利雅卡特·艾哈迈德(Liaquat Ahamed),普利策奖得主
这是对欧洲著名的单一货币试验权威性解读。它的易读性可以吸引大批的读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也应该读一读。这本精彩的新书在大学有关欧元和欧洲一体化的课程中也应该是必读书之一。
——肯尼思·罗戈夫(Kenneth Rogof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
莫迪用颇具戏剧张力的历史叙事,记述了欧洲领导人置诸多经济学家的劝阻于不顾,一意孤行地盲目推动欧元。欧元并没有能创造统一的局面,反而牵引出欧元怀疑论,并加剧了欧洲内部的分裂。莫迪指出的原因是:欧元区是一个不完整的货币联盟,它导致了差距拉大,以及不稳定的局面。这本“逆向思维”的书不会得到布鲁塞尔的青睐,但却能在其他地方受到追捧。
——保罗·德·格劳威(Paul De Grauw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约翰·保尔森讲座教授
莫迪完整勾勒了欧元的历程……敏锐地发现哪些因素是具有经济重要性的,这使得他的观察在呼应传统分析的基础上又有所超越……这本书最具原创性的地方在于,理性分析了为什么主权和银行的债务重组应该在危机早期进行,并且应在未来的危机中作为一个常用的工具。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是,莫迪拆穿了所谓的“多维尔迷思”……要是这个教训能被汲取,这本书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
——《金融时报》
这本书是目前为止有关欧元区近年危机代表性历史著作。莫迪认为,欧元本身就是功能紊乱的,“因为它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莫迪以让人称道的细节重述了历史。
——《外交事务》
莫迪的书结合了历史叙事和详细的图表,对有专业背景的读者有吸引力,同时,其明白晓畅的风格也会受到阅读能力强的外行的喜爱……这是目前这一主题的代表性的著作,它少有地传达了这个问题牵动的的激情和紧迫性。
——《理财周报》,马修·帕特里奇(Mathew Partridge)
非常严谨,综合性很强……莫迪这本书的优点之一是它详尽地叙述了这出悲剧是如何展开的……无论你是否同意莫迪开出的政策药方,这本书对这场悲剧都是极有权威性的阐释。
——《独立报》
这本书非常耐读,它结合了深入的政治和经济分析,并且文字流畅……这本书为理解欧盟,尤其是欧元区现在的危机提供了一个卓越的历史视角……高度推荐!
——CHOICE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序,以欧盟、欧元为轴心,描述了二战后直到2017年欧洲近70年来的发展。政治上从欧洲共同体到欧盟,经济上从各国单一货币到欧元的诞生,串联起一出欧洲社会的理性与冲动、繁荣与危机、憧憬与幻灭的大戏。
作者阿绍卡·莫迪不仅掌握了欧元/欧洲危机的大量一手资料,而且本人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担任高级职位,这保证了作者对欧洲有切近的观察、精到的思考与专业的分析。全书依循时间顺序以“九幕剧”形式,将欧元/欧洲危机的全景毫无遗漏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欧元,既是一个经济悲剧,也是一个政治悲剧。它削弱了各成员国的发展潜力,使经济窘迫的欧洲人进一步深陷泥潭。它也助长了不公平的氛围,拉大了国家之间的罅隙。现在,负担全部落在了欧洲年轻人的身上,而他们的未来更显黯淡。
两年前,阿绍卡·莫迪预测说:“一场新的危机——总会有一场新的危机——将对欧元区构成严峻考验,尤其是,如果意大利(很可能)是这场危机的中心的话。”
这一刻可能已经到来。
《欧洲悲剧》传递出来的教训,恰恰是当今世界最需要汲取的,而且是需要尽早汲取的,否则“欧洲悲剧”将演变为“世界悲剧”。
2021年8月27日 想读
活著的兵士 豆瓣
生きている兵隊
作者: 石川達三 译者: 劉慕沙 麥田 2020
「昭和史著作第一人」半藤一利譽為夢幻名作
他還活著,他的心靈卻不曾清醒,
他在戰場上殺敵,宛如身陷一場激烈的夢遊……
芥川獎、菊池寬獎得主石川達三親赴南京屠殺現場
直視戰爭本質與人心異變之作
詳實描寫人性如何在戰爭中一步步異變的殘酷寫真
楊照/導讀 張貴興/推薦序 劉慕沙/譯序
出版翌日被禁售、作者招致牢獄之災的「事件級小說」
戰後重見天日一字不刪完整版
直面至今日本政府仍無能正視的日軍侵華真相
▼一部小說的問世竟是動搖國本的「大事件」?▲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七日,《中央公論》三月號如常配送至大小書報攤,第二天日本內務省立即下令禁止發售,以「內容含有故意誹謗聖戰從軍人員之情節」為由,拘捕雜誌中其中一篇小說作者,也就是《活著的兵士》作者石川達三。即便石川陳述整部小說為「自由創作」,且僅為了向日本國民傳遞前線戰場上的真相,仍以「違反新聞法」遭公訴,最終被判監禁四個月,緩刑三年。
▼為什麼寫下這部招致牢獄之災的小說?▲
拿下首屆芥川獎後過了兩年,日本侵華戰爭開始,石川達三不滿於時下媒體紛紛至戰場報導,卻只知一味歌功頌德,抱著「一定要交出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要用自己的雙眼親自確認」的決心,以《中央公論》特派作家身分,於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前往日軍攻下的中國南京。一共在南京花了八天,又在上海待了四天,描述所有的城鎮皆屍橫遍野。返國後,不眠不休花了十天寫完三百三十張稿紙。眼見書中皇軍虐殺無辜百姓的情節,總編雖然在最終截稿前大幅刪修將近四分之一篇幅,仍遭當局興師問罪。
▼「筆鋒雄健千人敵」的石川達三:「這是我的命運。」▲
石川達三晚年喜愛題字「筆鋒雄健千人敵」,於《活著的兵士》觸法之際,他正是以此「千人敵」之姿,在法庭上曾如此辯解:「國民將日本國軍視之為神,想像國軍將於占領的異國土地上建立樂園,協助當地民眾……然而戰爭現場的真相絕非如此。」然而當局無視此番激昂言論,僅將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出版事件視為恫嚇媒體用的殺雞儆猴材料,完整版本直到一九四五年才重見天日。石川雖曾在訪談中說,南京城遍地是屍體,卻又在當局壓力之下改口稱「自己書中寫的不是南京所見」。出獄之後,更在當局壓力之下寫了肯定戰爭立場的作品。晚年的石川對當年南京城的見證仍受到日本媒體注意,認為南京大屠殺為虛構的評論家阿羅健一曾堅持,石川親言「當年在南京從未見過大屠殺的任何痕跡」。
評論家中野好夫認為,研究石川早年作品,即能看出他自由主義思想逐漸成形,對於軍國主義的反抗是極其自然的發展。評論家岩上順一認為本書「並非反戰文學,而是呈現侵略戰爭的本質」。
一九四七年,在寫下小說的九年後,也是二次大戰結束的兩年後,石川達三在新版《活著的兵士》中寫下新版序:「我一直擺脫不掉終戰之後就解散的特高警察,直到終戰前的三、四天,我都還曾被叫去警局接受整整兩天的訊問。……即便我沒有反抗的意圖,也依然會受到當局的嫌惡,可能是因為我的思考方式、我看待事情的觀點,在根本上就是『反官僚』。這是我的命運。」
▶內容簡介
一九三八年,刊載《活著的兵士》的雜誌上市翌日即被下令禁售,作者石川達三亦遭拘捕。為什麼一部不眠不休花了十天振筆疾書、試圖傳達「前線真相」的小說,會讓作家身陷囹圄?
小說中描寫的「皇軍」是這樣的:砂糖不見了,兵士們一口咬定是中國伙夫幹的好事,結果一撮糖換了一條命;兵士們擄來當地女子,竟以蒐證為由剝光女子身上的衣服,最後活生生將之刺殺而死;藝妓對於自己虐殺無辜女子的事蹟反唇相譏,兵士竟反射性開槍射擊……戰場上敵我交手,蔑視敵軍生命的同時,也輕賤了自身生命的價值。活下來,反而是另一齣殘酷悲劇。如果只知屠殺與掠奪,這樣的活著,還能算是真正的活著嗎?
▶麥田日文經典新書系:「幡」
致所有反抗者們、新世紀的旗手、舊世代的守望者——
你們揭起時代的巨幡,我們見證文學在歷史上劃下的血痕。
「日本近代文學由此開端。從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到一九八○年左右,這條浩浩蕩蕩的文學大河,呈現了清楚的獨特風景。在這裡,文學的創作與文學的理念,或者更普遍地說,理論與作品,有著密不可分的交纏。幾乎每一部重要的作品,背後都有深刻的思想或主張;幾乎每一位重要的作家,都覺得有責任整理、提供獨特的創作道理。在這裡,作者的自我意識高度發達,無論在理論或作品上,他們都一方面認真尋索自我在世界中的位置,另一方面認真提供他們從這自我位置上所瞻見的世界圖象。
每個作者、甚至是每部作品,於是都像是高高舉起了鮮明的旗幟,在風中招搖擺盪。這一張張自信炫示的旗幟,構成了日本近代文學最迷人的景象。
針對日本近代文學的個性,我們提出了相應的閱讀計畫。依循三個標準,精選出納入書系中的作品:第一,作品具備當下閱讀的趣味與相關性;第二,作品背後反映了特殊的心理與社會風貌;第三,作品帶有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思想、理論代表性。也就是,書系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樹建一竿可以清楚辨認的心理與社會旗幟,讓讀者在閱讀中不只可以藉此逐漸鋪畫出日本文學的歷史地圖,也能夠藉此定位自己人生中的個體與集體方向。」──楊照(「幡」書系總策畫)
幡,是宣示的標幟,也是反抗時揮舞的大旗。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仍需懂得如何革命。
日本文學並非總是唯美幻象,
有一群人,他們以血肉書寫世間諸相,
以文字在殺戮中抱擁。
森鷗外於一百年前大膽提示的人權議題;
夏目漱石探究人性自私的「自利主義」;
金子光晴揭示日本民族的「絕望性」;
壺井榮刻畫童稚之眼投射的殘酷現實;
川端康成細膩書寫戰後不完美家庭的愛與孤寂。
觀看百年來身處動盪時局的文豪,
推翻舊世界規則,觸發文學與歷史的百年革命。
▶「幡」書系出版書目〔全書系均收錄:日本文壇大事紀‧作家年表〕
川端康成《東京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畢生唯一長篇巨作
森鷗外《山椒大夫》:與夏目漱石齊名日本文學雙璧‧森鷗外超越時代的警世之作
壺井榮《二十四之瞳》:九度改編影視‧以十二個孩子的眼睛所見,記錄戰爭殘酷的反戰經典
金子光晴《絕望的精神史》:大正反骨詩人‧金子光晴尖銳剖析日本人的「絕望」原罪
夏目漱石《明暗》: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揭露人類私心的未竟遺作
高村光太郎《智惠子抄》:日本現代詩歌史上最暢銷的作品.作家松浦彌太郎讚譽.全新中譯本
宮本百合子《伸子》:日本戰後抵抗文學先鋒‧宮本百合子宣揚女性解放的超越時代之作
野坂昭如《螢火蟲之墓》:一個少年最沉痛的懺悔錄‧焦土黑市派作家野坂昭如半自傳作品
尾崎紅葉《金色夜叉》:三島由紀夫讚譽劃時代之作‧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國民小說」
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一部動搖國家尊嚴的戰爭小說‧半藤一利譽為「夢幻名作」之人性墮落寫真
2021年8月27日 想读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罗翔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0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以及包裹在“性”周围的权力、道德和文化。
◇“同意标准”不止简单的YES OR NO,向读者传递自我保护的法律力量。
◇“ 不等于不”标准、肯定性同意标准、性同意年龄、强制手段、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
◇2020年现象级出圈学者,易中天、陈睿、罗振宇、罗永浩都在转发推荐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忠于自己,在真正“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去作出决定。必要的时候,勇敢说“不”,也学会尊重她人的“不”,维护她人的“不”,不要试图读懂她的心,而要给她说出自己意愿的权利。
有的男性认为女性穿着暴露、与男性单独共处一室、在男性面前喝醉酒、双方有亲密肢体接触等等行为就是女性暗示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但这些“我以为”真的意味着“她同意”吗?
同意问题是性侵犯罪的核心,对“性同意”的讨论,不止于性行为发生需要得到许可,还包括围绕着“性”的性别、权力、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审视,性同意年龄、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亲密关系、婚内强奸……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世界并不完美,但法律可以持守正义,坚守善道,让人心在浊世中有对良善的信心与盼望。
2021年8月26日 想读
歧视与不平等 豆瓣 Goodreads
Discrimination and Disparities
作者: [美]托马斯·索威尔 译者: 刘军 中信出版社 2021 - 8
个人、群体和国家在经济成果的取得等不同社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们对这种差异提出了许多解释,一些人认为那些结果不太幸运的人是基因的受害者;另一些人认为这些不那么幸运的人是那些更幸运的人的受害者。

《歧视与不平等》搜集了大量的经验证据,挑战一种观点——不同的经济结果可以由任何一个因素来解释,无论是歧视、剥削还是基因。作者托马斯·索威尔分析了关于这些不平等问题的普遍社会观点以及基于这种观点的政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从教育灾难到广泛的犯罪和暴力,旨在用事实和逻辑还原真实世界的运行机制,冷静而有说服力地打破关于种族、经济、历史和文化的狭隘与偏见,重新审视每一种看似合理的社会谬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理智、平衡和有说服力的经济学新视角。
2021年8月26日 想读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 豆瓣
よけいなひと言を好かれるセリフに変える言いかえ図鑑
作者: [日]大野萌子 译者: 滕小涵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21 - 6
看过这141条案例,职场会说话,办事就开挂!
拒绝/8例! 请求/9例! 夸奖/9例! 提醒/7例!
道歉 / 6例! 倾听/ 7例!回答 / 15例!打招呼/ 9例!
★日本亚马逊畅销榜1位!上市半年,狂销26万册!
★霸榜日本线下书店、电子书畅销榜单、地铁广告,日本上班族读者热烈推荐!
★每年举办150次企业讲座,20年企业心理咨询经历咨询师专业解读!
★《周刊文春》《日经新闻》《NON S TOP!》《NHK Radio深夜便》大力盛赞!
怎么拒绝别人,不伤和气?
怎么夸人夸到点子上?
怎么避免提醒变成批评?
怎么避免真心话被当成客套?
怎么准确合理地提出建议?
或许你正为这些问题感到困惑,甚至焦虑;或许你已经尝试学习过复杂的沟通技巧和法则,但在具体的场景中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别担心!本书的141个案例将从真实场景出发,
对合适的说法与不合适的说法进行对错解析,帮助你一看就懂,现学现用!
马上翻开,成为特别会说话的人!
2021年8月25日 想读
十字军骑士 豆瓣
Krzyżacy
7.6 (5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亨利克·显克微支 / [波兰] 显克维支 译者: 林洪亮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10
14世纪末15世纪初,条顿骑士团百般蹂躪波兰,罪恶累累、尤兰德为救女儿达奴霞,只身闯入虎穴,被十字军骑士灼眼割舌剁臂,达奴霞也被折磨得神志不清,父女双双饮恨身亡。深爱着达奴霞的年轻骑士兹比什科身负国恨家仇,汇集到反抗十字军的民族大军之中,经格隆瓦尔德之战,大败条顿骑士团……
《十字军骑士》是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维奇五部享誉世界的历史小说中的最后一部,于一九○○年在华沙出版。这部作品以澎湃的爱国激情、五彩缤纷的历史画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峰回路转的奇妙布局、严丝合缝的结构、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和跌宕遒丽的文辞组成了一曲赞美力量和正义的颂歌。作品中反映的是波兰历史上一个比较强盛时期的反侵略斗争,通篇洋溢着波兰作为欧洲泱泱大国的民族自豪感和面对顽敌的必胜信念,展示了一个具有千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家昔曰的辉煌,弘扬了波兰民族的铮铮铁骨和浩浩雄风。它不仅圆了作家创作这部小说时身处外国奴役之下的波兰人民一个强国梦,鼓舞他们去为复兴祖国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且也向世界证明:波兰虽然自一七九五年被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第三次瓜分后就不再作为一个统一、独立的国家而存在,但是波兰人的心中仍然屹立着一个共同的祖国,正如他们的一首名曲中所唱的“只要我们活着,波兰就没有沦亡”,被列强瓜分的波兰不仅“国破山河在”,而且“文采风流今尚存”。
2021年8月24日 想读
鳄鱼手记 豆瓣
8.3 (75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7
【内容简介】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台湾作家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她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小说以主人公“我”的大学生活为背景,通过一段段感情的萌发、深陷乃至最终仳离,直面内心深处极致的爱与无人理解的悲哀,逼视年轻人敏感自伤的内心世界。小说是台湾二十世纪末一代青年迷惘困顿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与自我认同的贴身记录。作者以刀锋般锋利闪光的笔触,探入心灵的隐秘岩层,那些极度坦诚的自我剖析与情爱想象的翻转辩证,那些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深刻展示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即如何通过极致纯粹的情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与世界,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一种辉煌心智激情。
在这些故事中,还穿插着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构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诗性寓言。身着人装的鳄鱼最终乘坐着火的浴盆飘向深海,影射“鳄鱼/边缘人”在人类社会孤独与被排挤的命运,构成复调双声的奇异艺术效果。
【编辑推荐】
★ 二十世纪末华文世界绚烂传奇的女性作家邱妙津长篇处女作,震惊中文世界的爱情物语,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蒋勋、骆以军、陈雪、郭玉洁诚挚推荐。——邱妙津是震动台湾的一代传奇,用生命创作的天才,她以凌厉激烈的才华横空出世,又决绝惨烈地毅然与人世告别。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鳄鱼手记》将隐秘的女性情感勇敢地变成天才的书写,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之旅,极致炽烈悲恸的爱情物语,标记着一个时代的刻度和阴影,书中的诸多名词和意象已成为一代代人自我指认的身份象征。
★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女性私密情感的深度书写,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用寓言与密码写就的长篇情书,瑰丽华美又痛彻心肺、暴烈而温柔的女性情爱体验,浓烈丰沛的情绪,严肃与真诚的生命品质,展示爱的高贵与纯粹、爱的永在与不在。小说充满哲学思辨的灵敏机锋,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展示人类灵魂繁复多变又千疮百孔的内在景观,一种浓郁丰盛的美感,高贵迷人的生命力,生发出惊心动魄的摄人力量。情爱踟蹰,生命坏毁,唯有极度真实勇敢地对待自我与生命,才能对抗命运的狂暴与社会的媚俗。
★ 一只鳄鱼的真挚告白,生命边缘地带的哀歌,献给每一个假装自己是正常人的人类。——《鳄鱼手记》用童话寓言般灵异笔触描绘社会边缘人的处境,展现出对转型世代思潮暗涌的敏锐捕捉能力,传达出对性别、性向的一种全新可能性的难以抑制的兴奋。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只鳄鱼,有时必须要隐藏自己,披上人装,在黑暗中重新去认识定义自我,去探索世界。从1994年至今,这本书仍一直在对异类或自以为异类的人发出关切的讯号:“嗨,亲爱的鳄鱼,你好吗?”
★ 精装纪念典藏版,荣获时报文学奖推荐奖,《开卷八分钟》推荐,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出版,备受赞誉。——《鳄鱼手记》已被翻译为英语、法语、德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2017年,《鳄鱼手记》列入《纽约书评》“经典重现”( NYRB Classics)出版,邱妙津是该书系继张爱玲之后第二位华语作者。作家骆以军和赖香吟分别以小说《遣悲怀》《其后》缅怀与致敬邱妙津。
2021年8月24日 想读
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豆瓣
5.5 (6 个评分) 作者: 么振华 / 吕璐瑶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 9
唐代女性在临终前最放不下的是谁?
为什么有许多唐代女性要在遗言中特意交待不与丈夫合葬?
唐代女性的遗言会得到执行吗?会由谁来执行?
一个信佛的唐代女性在临终前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后事?
……
这些问题都能在《离形去智,无累乎物: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一书里找到答案。
本 书一共搜集了236例隋唐时期女性遗言,考据范围甚广,数量庞杂,有待字闺中的女子、官女子、比丘尼、皇帝后妃、官妓、官员之妻、平民女子等等,透过遗言考察隋唐时期女性在临终前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所乐所痛,并关注这些遗言的实现与否, 即逝者的后代或亲朋对其遗言或遗嘱的态度。从隋唐人的临终关 怀,可以看出不同身份的女性临终前所关心的主要内容及不同类型的生死观,其中展现出当时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有助于增进我们对隋唐社会及女性的了解。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遗言是对亲朋真实意思的表达与真实情感的流露,纵使有所隐晦,一般不会作假虚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当作在世者勘破生死的一把钥匙。遗言体现了逝者的人生总结、社会认识、生命感悟、处世态度、思想智慧,因此我们可以透过遗言,对死者死亡观进行思想史的解读。隋唐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相对较高,从她们的遗言中可以发现不同身份女性临终前的关注内容及不同类型的生死观及临终心态,借助亲人对她们遗言的执行情况,可以对唐代会及女性地位进行另一视角的考察。
2021年8月23日 想读
彭德怀自述 豆瓣
作者: 彭德怀 人民出版社 1981
彭德怀同志是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英勇奋斗,南征北战,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新中国的创立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一九五九年,在党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同志蒙冤受屈,被加上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罪名。为了澄清这些问题,彭德怀同志在一九六二年六月十六日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一封长信(即“八万言书”)中,对自己的历史作了扼要的回顾,对强加给他的罪名进行了申诉。十年动乱期间,彭德怀同志遭到残酷迫害,丧失人身自由,被长期“专案审查”,直至含冤逝世。为了回答专案组对他提出的许多荒诞无稽的质问,彭德怀同志在他写的几份简历材料中,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剖析;同时,对种种污蔑之词,作了义正辞严的驳斥,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强信念。这些材料,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他光辉一生的生动记录,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关于中国革命的珍贵史料。
上述这些材料,内容多所重复,对某些问题的记录详略不一。其中,以一九七〇年所写的一份自传式材料较为系统详细。为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我们将上述材料合并整理为这一本《彭德怀自述》。由于上述材料是彭德怀同志根据专案组提出的提纲或问题所写,《自述》中对前期历史的叙述较后期为详,谈到的战友情况也是前期较后期为多。
在整理时,我们以一九七〇年的自传式材料为基础,以其他几份材料做补充,相互参照,统一划分了章节;对文字衔接和标点做了一些技术性的整理;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此外,均保持原貌。
由于《自述》中大部分章节是彭德怀同志在被“审查”期间写的,手头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有的叙述与史实有出入,已加脚注说明,个别事件情节,有待进一步确究。有的历史事件的日期,有关人名、地名、数字、部队番号等,在记忆上难免有差误。特别是对早期历史的叙述,在日期上新旧历容易混淆。对这类问题,在整理时作了必要的校正。
《彭德怀自述》在整理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彭德怀同志生前战友的热情帮助,许多同志提供了宝贵的订正意见和补充材料。有关订正意见,我们已吸收到书中的注文里;属于补充材料的,将供编写彭德怀同志的年谱和传记参考。请有关同志,继续提供资料,帮助我们对《自述》作进一步的校注。
《彭德怀自述》编辑组
一九八一年三月
2021年8月2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