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锥子 豆瓣
송곳
8.6 (25 个评分) 作者: [韩] 崔圭硕 / 최규석 译者: 苏梦芸 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 - 5
※直击社会现实,全韩热议的现象级漫画
※韩国Naver网站热门之作,评分9.96!
※在疲惫又令人失望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肯向现实低头,《锥子》就是送给他们的必读书!
◎ 编辑推荐
🏆 评分9.96的神作,“死之前一定要看的漫画”
《锥子》在韩国著名漫画网站Naver上,评分高达9.96分。被读者评为“死之前一定要看的漫画”!
🎬 高分韩剧《锥子》原著小说,韩剧迷必读
漫画《锥子》出版后好评如潮,在2015年被改编成电视剧《锥子》,由韩国国民级演员安内相、人气小生池贤宇主演。目前豆瓣评分8.4。
📌真实事件改编,全韩热议
《锥子》源自一个真实事件:2006年,著名连锁零售集团家乐福退出韩国市场,之后不久,接手其卖场的某集团在其非正式员工即将转正前解雇了将近1000名非正式员工并引发了强烈抗议。销售员、收银员们以静坐在收银台旁边的方式占领门店,持续罢工达150天。此次事件被称为“韩国零售批发业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抗争”。
🔑职场人士必读书!
《锥子》以轻松幽默的口吻将职场上的斗争、有关劳动的法律知识娓娓道来。手把手教职场人士如何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 内容简介
退伍军人李秀仁在大型卖场富乐美担任蔬果科科长,但上头的领导突然命令他,解雇所有的合同工,不论使用什么手段。无法执行这一命令的李秀仁参加了工会,准备为合同工争取利益,却惨遭同僚和上司的排挤。在去劳动咨询所咨询的时候,他结识到了一个一直在为弱势劳动者奔走、宛如锥子一般锋利勇敢的男人——具高信所长。
具高信不仅熟知劳动法,更在多年以来为弱势劳动者和工会争取利益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他的教导和帮助下,李秀仁联合底层员工,克服了公司领导层的种种刁难和内部涌现的各种问题,一步步地争取着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利。
◎ 媒体推荐
《锥子》通过作者对人类本性的卓越观察力和洞察力,尖锐地展现了韩国社会的另一面。从这一点来看,《锥子》确实如同读者们所说的那样,是一部空前绝后的佳作。
——韩国漫画影像振兴院
◎ 获奖记录
2014年 “今日我们的漫画”韩国漫画家协会会长奖
2018年 第15届韩国富川漫画大奖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剧作法 豆瓣
作者: 威廉·阿契尔 译者: 吴钧燮 / 聂文杞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4 - 3
《剧作法》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一本新问世之作。其中没有哪一个比较大的片断曾经发表过,尽管书中偶然在这儿或那儿曾经插进了:但愿插得还不算生硬,某些我往年发表过的文章中的零星段落和辞句。在举例时,我力求尽可能选用已出版的剧本,以便学者可以自行查阅和对照我提出的论点。我所以在那么许多例子中都引用莎士比亚和易卜生,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是一般人最容易接触到的剧作家。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戏剧技巧 豆瓣
作者: 乔治·贝克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4 - 3
“剧作家是生成的,而不是学成的。”这句常言承认剧作家至少要具备其他艺术家的一个条件,即天赋,但却企图否认他要受建筑家、画家、雕塑家、音乐家所应受的艺术教育。可是剧本审查者收到的剧本有两类:一类是写得还够格,但在主题和处理上去是老一套;一类是某些方面虽然新颖有趣,可又写的太糟,不能上演。“前几年,异常萨法奇先生在《文人》杂志上,以《剧作家的美国》为题写道:这个问题,审阅剧稿的导演和经理一致同意于否定的答复。在每天收到邮寄而来的剧本中,只有个别剧本里找得出若干实例可说明它对于编剧科学还有一点儿知识。几乎所有的剧本都显得极矫挨造作,非常缺乏称为人情味的物质。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臭鼬工厂传奇 豆瓣
作者: 桑建华 / 聂海涛 航空工业 2011 - 3
《臭鼬工厂传奇》是一本全面介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的专著。书中详细阐述了臭鼬工厂的发展历程,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诠释了臭鼬工厂管理原则和创新实践,分析了创建新型“臭鼬工厂”的前提条件和要求,介绍了臭鼬工厂打造的经典战机以及为铸就臭鼬工厂辉煌而付出心血和智慧的历代掌门人。
《臭鼬工厂传奇》可供航空航天领域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以及从事快速研发的组织学习和参考。本书由聂海涛,桑建华主编。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臭鼬 豆瓣
The Skunk
作者: [美]麦克·巴内特 文 / [美]帕特里克·麦克唐奈 图 译者: 杨玲玲 / 彭懿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6 - 10
这是一个很有哲理又有点荒诞的故事。故事讲述一只臭鼬突然出现在一个男人的家门口,男人起初并没有特别在意,但他出门走了一段路后,发现这只臭鼬一直跟随着他。男人给臭鼬苹果、牛奶和怀表,但臭鼬什么也不要。男人怎么也甩不掉臭鼬,变得惊慌失措,他从下水道跑到城市的另一个地方,买下新房子,开始新生活,终于摆脱臭鼬。但男人心里仍在担心,于是他又找到臭鼬,悄悄地跟在它后面,确定它不会再次跟踪自己。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臭鼬的时光 豆瓣
作者: [美] 罗伯特·洛威尔 译者: 程佳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0 - 6
本书是美国桂冠诗人、“他那一代z好的美国诗人”洛威尔去世后整理出版的*一部文集。全书共四个部分,收录了洛威尔一生写作的近四十篇文章,在书中,洛威尔或结合自己的创作,凝视古今诗歌,评析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伊利亚特》《变形记》等经典作家作品,阐述英语格律、诗与戏剧等重要诗歌主题,也细读了自己与朋友的一系列作品;他还将追忆和述评相结合,描摹兰塞姆、弗罗斯特、艾略特、奥登等前辈诗人群像,回忆理查兹、毕肖普、贾瑞尔、贝里曼、普拉斯等好友,讲述其生平、轶事、写作以及与他们的友谊;此外,他还毫无遮掩,袒露了自己的家族史,家庭、亲人、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身体和精神上的困境。这些文章,严谨而细腻,深情而真挚,深度与广度兼具,为我们理解众多大师提供了洛威尔视角,也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全面、真实、充满魅力的洛威尔,一个自白派大师的真知、洞见和风骨。对洛威尔而言,写作是自我表达,更是自我治疗,是他克服肉体与精神之痛的一剂良方,而阅读它们,对现代社会中焦虑而困惑的灵魂无异于一种巨大安慰。
★20世纪身处塔尖的伟大诗人罗伯特·洛威尔,斩获无数权威文学大奖与ji高赞誉:
——2次普利策奖、1次美国国家图书奖、1次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3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美国自白派诗歌的开创者;
——“美国那一代z 好的诗人”;
——“美国z 后一位广受尊崇的公众诗人”;
——“他改变了美国诗歌”,是美国诗歌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填补空白——洛威尔著作等身,在国内出版市场却屈指可数,本书作为洛威尔去世后整理出版的*文集,作为其z 重要、z 全面的一部散文集,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一种慰藉。
★权威——看“美国那一代z好的诗人”洛威尔如何分析、评价毕肖普、兰塞姆、弗罗斯特、艾略特、奥登等诗歌巨匠的诗作。
★20世纪“美国文学的核心代言人”洛威尔讲伟大作家、伟大作品背后的故事,真实、有趣、幽默,带你无限接近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
——述说《臭鼬的时光》等个人作品的前世今生;
——深情诉说洛威尔跟伟大作家们交往过程中令人捧腹的逸事。
【故事一:被婉拒后,自带帐篷睡草地也要“厚脸皮”留宿著名诗人泰特夫妇家的洛威尔。(详见下文精彩书摘黑体段落,内文还有其他有趣故事等着你)】
★伟大作品的重新解读——洛威尔重新解读《伊利亚特》《变形记》等伟大文学作品。
★心灵的一剂良方——洛威尔在书中毫无遮掩地袒露了自己的家族史,家庭、亲人、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身体和精神上的困境,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全面、真实、充满魅力的洛威尔。对洛威尔而言,写作是自我表达,更是自我治疗,是他克服肉体与精神之痛的一剂良方,而阅读它们,对现代社会中焦虑而困惑的灵魂无异于一种巨大安慰。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我,机器人 豆瓣
I, Robot
9.3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国强等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3
引言
1,罗比
2,环舞
3,推理
4,捉兔记
5,讲假话的家伙
6,捉拿机器人
7,逃避
8,证据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柏拉图上班记 豆瓣
Platon La gaffe:Survivre au travail avec les philosophes
8.0 (9 个评分) 作者: [法] 朱勒 / 夏尔·佩潘 译者: 周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 7
※ 跟随“实习生”柏拉图,阅尽哲学家的职场百态!
※ 3000年的哲学智慧,帮助我们重新思考职场!
※ 继《智者星球》之后,读者在现代职场再次遇见人类最伟大的哲学家!
◎ 编辑推荐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摇身一变成为实习生,带你前往“思考公司”,体验一次职场历险!
21世纪,大学生柏拉图进入一家名为“思考公司”的企业实习,毛手毛脚闯祸不断:误给实习老师苏格拉底喝下毒芹汁,冒犯在木桶里办公的第欧根尼,误删马克思写的工会罢工宣传稿,毁掉尼采千辛万苦签成的合同……乌龙连连,妙趣横生,轻快诙谐的法式幽默令你忍俊不禁!
🎓 以哲学视角透视职场,看古今中外哲学大咖如何金句频出,以独到智慧应对“办公室那些事儿”!
柏拉图因为冗余的流程倒错咖啡,第欧根尼住在木桶里反抗开放式办公,福柯利用监控系统扩大权力范围,笛卡尔每天几小时躲在厕所里放空,赫拉克利特用每个季度一次的送行小酒会揭示——职场的重复劳动本质上是一种“永恒轮回”……
×在网上赌博和认真工作完全是一回事儿,都只不过是艰难的人类处境的形式而已。
×办公室的生活就是这样:人们不期而遇,走廊的某一头有可能突然就成为人们相依为命的孤岛。
×工作,是比成为动物更糟糕的事。人类是唯一强迫自己工作以满足基本需求的动物。然而,也许还有比工作更糟糕的事儿:没有工作。
👑 继《智者星球》后,毕业于“法国哲学家的摇篮”——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漫画家朱勒和法国著名哲学家夏尔·佩潘再次鼎力合作!
法国《哲学杂志》推荐漫画——《智者星球》的两位作者再次联手,脑洞大开编绘哲学家活灵活现的职场故事!
◎ 内容简介
本书延续了《智者星球》的新颖形式,将趣味漫画与文字解析相结合,带领读者跟随实习生柏拉图进入现代职场,在嬉笑怒骂间揭示职场生活的哲学本质。
在这个特殊的“思考公司”,员工全部是古今中外的著名哲学家,实习生柏拉图不断闯祸,见识到各式各样的趣事奇景:实习指导老师苏格拉底误喝毒芹汁,自称“超级人道”的人力资源总监尼采暴躁解雇员工,“公司之眼”保安福柯24小时注视着监控,维修工德里达热衷于拆解复印机,工会代表马克思在设计“罢工”传单……
从这些趣闻轶事中,又映射出哲学视角下的一个个职场问题,从邮件回复到PPT演讲,从开放式办公室到公司监控,从老板助理的权力大小到如何做好一个领导,事无巨细,包罗万象。
漫画与文字巧妙结合,亦庄亦谐,法式幽默和理性智慧跃然纸上。
◎ 媒体推荐
当最伟大的哲学家遇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一切都用漫画形式处理得聪明又有趣……这里集合了几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研究着我们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放式空间、权力、服从、重复的任务……当然,还有工作的意义。
—— 法国新闻广播电台
《智者星球》的二人组在职场中找到了一个新的舞台,带领读者和哲学家们一起欢笑,并进行哲学思考。通过朱勒的幽默故事和夏尔·佩潘的哲学讲解,各种伟大的世界观得以呈现。本书描绘了一个疯狂的世界,但与现实并不遥远,相反,这些对办公室生活的欢乐讽刺,简直堪称“哲学家的职场生存指南”!
—— 瑞士读者最多的报纸丨《20分钟》报
这部漫画非常有趣,幽默感十足。笛卡尔在厕所冥想,蒙田滞留在试用期,德里达拆解复印机:所有这些奇思妙想,再配上俏皮的玩笑和双关语,令人开怀大笑的同时又引人思考。
—— 自由艺术网站丨Baz-Art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论集体记忆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法] 莫里斯·哈布瓦赫 译者: 毕然 / 郭金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 10
这本书主要翻译了莫里斯·哈布瓦赫的重要作品《记忆的社会框架》中重要的部分,以及研究《新约》空间基础结构的《福音书中圣的传奇地形学》的结论部分。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 豆瓣
作者: 许子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 - 4
此书分析了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五十篇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从各不相同的作品中归纳、发现了四种主要模式、四个叙事阶段、二十九种叙事功能,探讨并揭示了这一段时期人们的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与集体认知)的主要模式。其分析方法、特别是得出的结论,极具创意和启发性。作者原是知名青年评论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十分熟悉,近十余年来又在海外受到了西方文论与西方学术规范的认真训练。本书能钻进这些中国当代作品中去,对其进行入情入理的感知理解,又能跳出来,拉开距离,运用世界文论的最新成果,对之进行独具慧眼的分析与把握。这样,本书在运用结构主义(科学主义、形式主义、符号学等)的文学研究方法及联系、理解、体察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实际两个方面,都十分到位。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大屠杀与集体记忆 豆瓣
The Holocaust in American Life
作者: [美] 彼得·诺维克 (Peter Novick) 译者: 王志华 译林出版社 2019 - 4
本书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在美国如何被描述和纪念,从战后年代的低调处理,到1990年代的“大屠杀热”,反映出不同时代中,集体记忆如何因变化的风气以及当前需要被设计和修改,而族群谋求生存的主题贯穿其中。作者对人们不假思索接受的观点提出反思,关注其对道德实践的影响,强调认识历史的复杂性。
本书作者彼得·诺维克曾以《那高尚的梦想:“客观性问题”和美国历史学界》获美国历史学年度最优秀著作奖。在《大屠杀与集体记忆》中,他再次挑战固有观念,引用哈布瓦茨理论,考察了美国犹太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屠杀事件的认识变化,指出:历史地理解某物就得认识到它的复杂性,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得了解当事人的动机和行为充满歧义,包括道德的歧义。而集体记忆从根本上说是非历史的,甚至是反历史的。对集体记忆做出反思,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历史智慧。
2020年6月11日 想读
找不到工作的一年 豆瓣
続横道世之介
7.5 (35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田修一 译者: 覃思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7
★桃桃淘电影、史航感动推荐,最贴近现代人深层体温的作者吉田修一全新力作。
★这个傻傻的、有点丧的男人,满足了我对好人的一切幻想。
★《横道世之介》同名电影千万读者贡献票房,豆瓣年度电影十佳8.8高分。
★人生不如意,万岁!人生衰到底,万万岁!陪你度过人生低谷期的朋友世之介,只要有世之介在就有欢笑在。
★24岁的善良青年世之介找不到工作的一年,契合当下现状,可谓与我们的生活无缝衔接,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感动和勇气。编辑部6个人看哭了5个,还有1个笑出了眼泪。这是一本满载着欢乐、感动,治愈温暖、积极向上的书。
人生这种东西,绝非全都是花好月圆。有好的时期,也有坏的时期;有最棒的一年,当然也有最坏的一年。十八岁从长崎小城到东京求学的横道世之介,大学毕业遇上“就业冰河期”没能顺利找到工作,二十四岁的他依旧靠打零工和玩小钢珠度日。这一年里,他和立志成为寿司师傅的女孩在小钢珠店抢椅子;和“社畜”新人小诸一起体验人生中的第一次海外旅行;他有了一段新恋情,走入了一个带着三岁儿子的美丽单身母亲的生活……就算失意,世之介也从未改变!他的单纯、善良和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爱,继续感染所有与他相遇的人。
2020年6月10日 想读
一七六六年的卢梭 豆瓣
作者: 徐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6
“卢梭是启蒙思想家”,这是个充满现代理想主义的断语,会掩盖历史分析的诸多可能。他是旧制度、启蒙与革命时代的人,一个科学、迷信与伦理边界上的孤独者。生前他在变形,从启蒙哲学家到浪漫派,去世后又有两个卢梭,一个是生命意义的,一个是政治意义的。卢梭是现代解释学里的变形体,他的故事在历史的大时刻会有不同版本。18世纪的法国,制度、风俗与人心是打不破的循环,文字悬空,知识体系分裂,理想无力改观现实,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生存理性交叠。革命家要冲散一切,却时时有无力感。个体的确定身份是不是旧制度的出路?什么能赋予个体以确定的身份?旧制度进退无路时,从普遍的破碎感里生长的理想既给人希望,又让人绝望,能否从卢梭生前身后的命运起伏中发现法国现代历史的悲剧性?“一七六六年的卢梭”是一个包含诸多可能性的起点。
2020年6月10日 想读
隐形书写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戴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6
勾勒当代中国文化地形图,冲破文化镜城的种种幻象。著名文化研究学者、电影学者戴锦华教授经典代表作。
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无疑成了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在流光溢彩、盛世繁华的表象下,是远为深刻的隐形书写。凸显这隐形字样,在新的坐标中勾勒一幅当代文化的地形图,并拒绝陷落于90年代的文化镜城之中,是一个文化研究者的必然选择。本书对盛行于90年代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对于今天的读者了解新时期中国文化的源头与流脉,具有重要的指证意义。
2020年6月9日 想读
比利时的哀愁 豆瓣
Het verdriet van België
作者: [比利时] 雨果·克劳斯 译者: 李双志 译林出版社 2020 - 6
“我,路易斯•塞涅夫,在梦里,在重重时代迷雾之后,
看见一个伟大的民族正从这气势磅礴、狂澜汹涌的战斗中昂扬崛起。”
----------------
◎ 比利时的灵魂传记,一部进入比利时心灵的绝佳之作
☆ “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库切)。
☆ 《铁皮鼓》在比利时的变奏,《百年孤独》再添一色哀愁。
☆ 书写了一个人在特定年代的成长与一个国家在特定时代的整体命运。
◎ 欧洲现代文学巅峰之作
☆ 复旦大学青年学者、翻译家李双志倾力七年之重量译作。
☆ “期待译成中文的十部小说之一”(《中国图书评论》)。
◎ 弗拉芒文学巨擘、“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一生之作
☆ 青春与战火交织的画卷,恢弘跌宕的家族史诗,时代命运下的衰败千面与苍茫众生。
☆ 雨果•克劳斯以路易斯这个少年的眼光,跨越了二战前后并透视欧洲腹地“痛点”,再度检验这段伤痕履历。与战争暴力碾压下人性的异化与扭曲相伴随的,是那不能被毁灭的精神的幸存与成长。
◎ 哀愁,战后全世界的共同宿命
☆ 它为我们预示了今天的欧洲,预示了今日世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破碎的欧洲并未愈合,其碎片遍布我们生活的世界。
☆ 战争会终结,哀愁却是无视时空的亘古存在。哀愁何止是比利时,哀愁是战后全世界的宿命。
◎ 两位文学大师的相遇
☆特别附赠:《克劳斯之国:雨果•克劳斯与塞斯•诺特博姆谈〈比利时的哀愁〉》
(含:对谈,珍贵照片,亲绘插图)
◎ 顶级的装帧设计
☆ 著名设计师王志弘装帧设计,全套进口日本竹尾纸。
----------------
【内容简介】
《比利时的哀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借十一岁少年路易斯的视角,勾勒出社会动荡不安的生活画卷与复杂激进的岁月影像。
雨果•克劳斯以率直与激情混融的强韧,借助讽谑的微妙,创造出光怪陆离的塞涅夫与伯塞茨两大家族及时代群像,笼罩在战时和战后的氛围下,家族及身边人因私利与欲望深陷修罗场,上演兴衰起落。堕落发酵,谎言滋生,背叛横行,哀伤的氛围漫入世态人情。倔强的路易斯,目睹这一幕幕惊奇的情节发展,观察周遭变迁,出入不同阵营的同时也经历自己青春期的躁动与身体的变化。种种情欲与死亡的试炼面前,他能否获得最终的救赎?
只有分崩离析的时代,才懂得如何抚慰精神,而又预示一切曙光来临前的疯狂。战争会终结,哀愁却是无视时空的亘古存在。哀愁何止是比利时,哀愁是战后全世界的宿命。
----------------
【媒体与专家推荐】
《比利时的哀愁》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格拉斯的《铁皮鼓》等量齐观。
——文学批评网
《比利时的哀愁》是一部道德和诗意方面极具深度、内容极为充实丰富的长篇小说……他对人物的刻画就像普鲁斯特一样出色。
——《纽约时报书评》
《比利时的哀愁》在篇幅和野心上都让人印象深刻:“成长小说”和史诗,它就像一部《尤利西斯》规模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独立报》
雨果•克劳斯像施了魔法一样,以尖锐才智、绚烂语言、生动意象带领读者回到那个时代……这部极佳的自传体小说毫无疑问是杰作。
——《洛杉矶时报》
雨果•克劳斯的长篇小说《比利时的哀愁》书写了一个人在特定年代的成长,与一个国家在特定时代的整体命运,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这部作品在规模上的气势宏大和细部的优美精微。一部进入比利时心灵的绝佳之作。
——邱华栋
我把《比利时的哀愁》放在离书桌最近的书架上,以便随时伸手就能拿到。与它比肩而立的是《堂.吉诃德》《静静的顿河》《铁皮鼓》和《爱与黑暗的故事》。
——徐则臣
《比利时的哀愁》是一部长河式的少年成长小说,延续了现代派小说的传统,在一个有限的时间里开启一个近乎无限的世界。
——赵松
这部描绘特定时代和风土的巴洛克风味的“成长小说”,让人想起二战后涌现的一些创作,也都采用家族编年史的框架,如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萨尔曼•拉什迪的《午夜之子》、阿摩司•奥兹的《爱与黑暗的故事》等。
——许志强
雨果•克劳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笔触将他的同胞——弗兰德小市民的愚昧、自私、庸碌、冷漠、麻木和缺少安全感与归属感描摹得淋漓尽致。克劳斯自己虽然永远是不动声色、若无其事,但写出来的东西却往往触目惊心,这一点令人想起马尔克斯。
——陆大鹏
2020年6月9日 想读
100颗子弹3 豆瓣
100 Bullets 3: Hang Up on the Hang Low
作者: (阿根廷) 爱德华多·里索 (Eduardo Risso) / (美) 布莱恩·阿扎瑞罗 (Brian Azzarello) 译者: 徐恺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6
🏆哈维奖、艾斯纳奖获奖作品
※《蝙蝠侠》《小丑》作者的又一力作
※打造别具风味的“子弹宇宙”
※如果有人给你一次免责谋杀的机会,你会接受吗?
------
◎ 编辑推荐
🍻强强联合的作品,荣获多项漫画大奖
哈维奖、艾斯纳奖获奖作品。
《100颗子弹3:跌宕起伏》仍旧由《纽约时报》的畅销作家布莱恩·阿扎瑞罗主笔,爱德华多·里索作画,并由DC公司出品。这就保证了作品在绘画上和编剧上的质量。
🪒丰富多彩的角色,窥探复杂多变的人性
生存在苦难里的生命、扭曲在阴影里的人性,如果神秘的特工提供给你反抗这一切的机会,是暴力复仇,还是被欲望迷惑双眼?
本书里没有英雄,只有被背叛、愤怒、痛苦和仇恨扭曲的幸存者们。
🌌引人入胜的故事背后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叙事宇宙
本部作品将父权世界,棒球,以及有组织犯罪同一系列颇有深度的都市传说编织在一起。 黑暗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阴谋。作者以冷峻黑暗的笔调,草蛇灰线地编排了一个完整而宏大的宇宙,作为该系列的第三部,“100颗子弹宇宙”的面目已逐渐清晰,一些重要线索也已初露端倪。
◎ 内容简介
当年轻的黑人小伙卢普收下了格雷夫斯特工送来的那 100 颗子弹和那把无法鉴定的手枪时,他的一切都将变得跌宕起伏。一方面,他见到了多年未曾谋面的父亲,并和父亲一起讨论棒球、篮球还有人生,而这些,此前都是他的奢望。另一方面,他在懵懂中加入了帮派,参与了枪战,甚至差点弄丢了性命。在命运的旋涡之中,他挣扎、努力、迷失,甚至绝望……而他不知道,其实,他只不过是这个巨大阴谋中的一枚棋子,在他痛苦命运的背后,一张黑暗而又细密的巨网正在缓缓张开。
◎ 媒体推荐
死亡、权利、性爱、金钱、秘密和子弹:这些是仅有的值得思考的事情。因此我才买了《100颗子弹》。
——华伦·埃利斯
他无疑是最近五年来出现的最有趣、最有能力的编剧,布莱恩·阿扎瑞罗的《100颗子弹》每集都能“正中靶心”。这绝对是必读书目。
——电影《康斯坦丁》的编剧丨加思·恩尼斯
《100颗子弹》有引人注目的开始、魅力十足的主角,和我见过的技巧最为成熟的故事。一个靶心、一百次射击!
——《守望者》的绘者丨戴夫·吉本斯
如果你把布莱恩·阿扎瑞罗对人物的性格和对话的把握和爱德华多·里索简洁又令人放心的绘画的联系起来,你就有十足的把握相信这会产生一部图像小说的上乘之作。证据就是《100颗子弹》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史蒂夫·狄龙
布莱恩·阿扎瑞罗创作了一本顶级的道德观含糊的巨作。当今的社会以眼还眼便是公平正义,这样的话,那剩下的99颗无法鉴定的子弹将会怎样?
——雷文,极限摔跤冠军赛世界摔跤冠军
◎ 获奖记录
2001年、2002年、2004年艾斯纳奖“最佳系列故事奖”
2002年哈维奖“最佳编剧奖”、“最佳艺术奖”、“最佳系列故事奖”
2003年哈维奖“最佳艺术奖”
2020年6月9日 想读
原霸 豆瓣
The H-Word: The Peripeteia of Hegemony
作者: 佩里·安德森 译者: 李岩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0 - 5
在国际关系与政治学文献中,很少有术语像“霸权”这样被使用得如此广泛,而对于其确切意涵却几乎没有共识。在首部探讨这一概念命运的历史研究中,安德森追溯了“霸权”一词在古希腊时期的起源,在1848-1849年的欧洲大陆动荡时期于德意志重新被发现;随后,作者又分别考察了在革命时期的俄国、意大利以及冷战时期的美国、戴高乐治下的法国、撒切尔治下的英国、后殖民时代的印度、封建时代的日本的“霸权”概念,直至由默克尔和特雷莎•梅、布什和奥巴马唱主角的世界。
2020年6月9日 想读
万物生长 豆瓣
7.5 (84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7
“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是《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而第三部是正在热卖的《北京,北京》。
《万物生长》记录了一位医科学生秋水八年的成长经历。主人公秋水是北京一所著名医科大学的学生,从与两个女人的关系中获得了关于成长的秘密。秋水在学校有一个女友,但他又认识了一个年龄比他大的女人柳青,在帮助她堕胎的过程中对她产生了感情,……书中有大量对生活现实的议论与描写,充满机智、幽默和尖锐,尤其表现在对主流意识形态、正统价值观和伪善的生活习惯的颠覆上。本书有很强的文学性与鲜明的新人类视角。作为一部堪称上乘的成长小说,本书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一种不合俗流的幽默感。
由青春步入成熟,从萌动收获迷惘,浓重的男性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色。有一点王小波,有一点王朔。《万物生长》是我们青春的镜子。
2020年6月9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