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how to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8.0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兰道尔·门罗 译者: Ent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4
比尔·盖茨盛赞、全球畅销科普作家、What If?作者兰道尔·门罗新作。用超凡脑洞告诉你,再普通的任务都有一个荒诞却符合科学原理的解决方案。不切实际的答案,正是科学带来的非凡想象
如何自拍(用天文望远镜)?如何给手机充电(用机场的扶梯)?如何寄快递(从国际空间站)?如何判断你是不是90后(用碳-14年代测定法)?如何过河(把河水煮干)……
针对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普通问题,“科学怪咖”兰道尔·门罗用专业、严谨的多学科知识和大出天际的脑洞,一本正经地给出荒谬却有趣的回答,完全刷新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2020年6月5日 想读
藏着 豆瓣
In Hiding: The Life of Manuel Cortes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罗纳德·弗雷泽(Ronald Fraser) 译者: 熊依旆 格致出版社 2020 - 1
1939年4月1日,战争终于结束了。
当朱莉安娜看到从战场活着回到家的丈夫曼努埃尔,她显得既高兴又难过。
因为,她知道,另外一场战争从这一天这一刻开始了。
.
为了在这场一家人对抗一个国家的战争中活下去,只能藏着。
一个儿童座椅,这是藏身之地唯一能容下的东西。
他们必须 无比小心谨慎,因为,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意味着万劫不复的深渊。
甚至连女儿穿着婚纱出嫁时,父亲也只能透过钥匙孔偷偷地观察,哭泣,独自庆祝。
.
这场每一秒钟都如履薄冰的战争,一直打到了1969年4月12日。
内战,不是三年,而是三十三年。
——————————————
※英国口述史研究先驱,罗纳德•弗雷泽,亲自采访
曾经轰动过整个西班牙的小人物,他的传奇人生。
※一个家庭三十三年的苦难,一个国家半个世纪的痛史。
※在佛朗哥独裁统治的夹缝中,藏起来!活下去!无论什么代价!
——————————————
《藏着:一个西班牙人的33年内战人生》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个男子为了躲避死刑,躲藏在自己的家中整整三十年。主人公曼努埃尔•科特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和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米哈斯村的村长,在佛朗哥势力1939年夺权后成为通缉对象。为了活下去,科特斯躲藏在家中直至1969年大赦颁布。本书的叙述基于罗纳德•弗雷泽大量的深度访谈及口述史资料,它记述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磨难,也描绘出西班牙最为黑暗的时刻。
——————————————
告发只需要三个人,一个签字,另外两个作证。
唯一的裁决只有:枪决。
活下去也只需要三个人:丈夫、妻子和女儿。
2020年6月5日 想读
猫を棄てる 豆瓣
作者: 村上春樹 文藝春秋 2020 - 4
村上春樹が初めて自らのルーツを綴ったノンフィクション。中国で戦争を経験した父親の記憶を引き継いだ作家が父子の歴史と向き合う。
2020年6月4日 想读
村上T 僕の愛したTシャツたち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村上春樹 マガジンハウス 2020 - 6
村上春樹の
つい集まってしまったTシャツが
本になりました!
僕が人生においておこなったあらゆる投資の中で、それは間違いなく最良のものだったと言えるだろう。――「まえがき」より。
『ポパイ』連載のエッセイが一冊になりました!
ロックT /レコード系/マラソン完走Tシャツ/企業もの/ビール関係/ノヴェルティ……。村上春樹の段ボール箱で積み上がった膨大なTシャツコレクションをもとに、Tシャツをめぐる18篇のエピソードと108枚のお気に入りTシャツを掲載。また村上春樹と野村訓市によるTシャツにまつわるスペシャルインタビューも収録。写真:戎康友
2020年6月4日 想读
一人称単数 豆瓣
作者: 村上春樹 文藝春秋 2020 - 7
6年ぶりに放たれる、8作からなる短篇小説集
「一人称単数」とは世界のひとかけらを切り取る「単眼」のことだ。しかしその切り口が増えていけばいくほど、「単眼」はきりなく絡み合った「複眼」となる。そしてそこでは、私はもう私でなくなり、僕はもう僕でなくなっていく。そして、そう、あなたはも うあなたでなくなっていく。そこで何が起こり、何が起こらなかったのか? 「一人称単数」の世界にようこそ。
収録作
「石のまくらに」「クリーム」「チャーリー・パーカー・プレイズ・ボサノヴァ」「ウィズ・ザ・ビートルズ With the Beatles」「『ヤクルト・スワローズ詩集』」「謝肉祭(Carnaval)」「品川猿の告白」(以上、「文學界」に随時発表)「一人称単数」(書き下ろし)
2020年6月4日 想读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豆瓣
作者: 伽利略 译者: 周熙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采用对话的形式,参与对话的是支持他的两个朋友,沙格列陀和萨尔维阿蒂,与一个亚里士多德观点支持者辛普利邱,对话分为4天,除第4天讨论潮汐问题的基本观点有错外,前3天的主要论点都为后来科学的发展所证明。书中全面系统地讨论了哥白尼日心说和托勒密地心说的各种分歧,并用作者的许多新发现和力学研究新成果论证了哥白尼体系的正确和托勒密体系的谬误。
这套丛书中收入的著作,是自文艺复兴时期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足够长的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为了区别于时下被广泛使用的“经典”一词,我们称之为“科学元典”。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典”,不同于歌迷们所说的“经典”,也不同于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篇”。受歌迷欢迎的流行歌曲属于“当代经典”,实际上是时尚的东西,其含义与我们所说的代表传统的经典恰恰相反。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篇”多是表现科学家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的散文,甚至反映科学家生活的话剧台词,它们可能脸炙人口,是否属于人文领域里的经典姑且不论,但基本上没有科学内容。并非著名科学大师的一切言论或者是广为流传的作品都是科学经典。
这里所谓的科学元典,是指科学经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是在人类智识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理性精神的载体,具有永恒的价值。
科学元典或者是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的丰碑,或者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的构架,或者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科学领域的基石。它们既是昔日科学成就的创造性总结,又是未来科学探索的理性依托。
2020年6月4日 想读
法式性浪蕩 豆瓣 博客來
作者: 薩德 译者: 陳蒼多 新雨出版社 2002 - 1


放縱、慾望、邪惡、墮落交織的世紀焦點作品性徹底解放的勇敢吹號者強檔電影《鵝毛筆》薩德侯爵 驚世之作!只有為感官的快樂犧牲一切,才有可能在多荊棘的生命之途播種一丁點兒玫瑰。知名電影《鵝毛筆》原著小說薩德侯爵是「施虐狂」一詞的起源。他可說是十八世紀的一個異數;請想像,兩百多年前,竟然有人把人類的施虐狂描繪得那妹淋漓盡致!我們也可以說,薩德侯爵是肛交文學的大師。他發現,陰莖呈圓形,吻合屁股眼的圓形,而不吻合女人孔兒的橢圓形,眼光可真銳利。薩德是不出世的哲學家,我們也許不可能去實踐他的哲學,但閱讀他的作品,卻可以滿足我們「沒吃過豬肉,至少看過豬走路」的心理。作者簡介法國文學家、貴族一生曾多次因變態性虐待而關進監獄及精神病院她的作品恣意放縱,被認為異端邪惡、違背道德因此作品長期被查禁,但卻一直流傳著,特別是在藝術家與作家之間,而對近代思潮有深遠的影響。

2020年6月3日 想读
贞洁的厄运 豆瓣
作者: 萨德侯爵 译者: 胡随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1 - 1
萨德侯爵的《贞洁的厄运》讲的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分别遭受不同境遇的故事:淫荡的姐姐幸福好运;善良的妹妹却屡屡遭到身心摧残,最后竟被闪电劈死。
《贞洁的厄运》是读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让我们一起来领悟文学的真谛吧。
萨德侯爵是一位法国贵族和一系列色情和哲学书籍的作者。他以他所描写的色情幻想和他所导致的社会丑闻而出名。
这本《贞洁的厄运》是其创作的作品之一,讲的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分别遭受不同境遇的故事:淫荡的姐姐幸福好运;善良的妹妹却屡屡遭到身心摧残,最后竟被闪电劈死。
萨德侯爵是西方文学史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作家,其作品继以西班牙传说人物唐璜为主人公的那样放肆刻画男女情、给予恶德细致描绘的诸多传统故事、小说、戏剧、歌剧之后,开创了18世纪直至20世纪整整一个流派的西方文学。然而,其人、其事、其作品却是历经否定、肯定,再否、再肯定的一个重大焦点,盖棺尚不易论定。至今我们还可以各抒己见,继续研究,继续探讨,继续辩证。
……
雨果又以画家库尔贝(1819—1877)为例。库尔贝曾对雨果自夸画了“一幅真实的墙”,说是画得比荷马描绘阿喀琉斯的盾好得多。“我[雨果]对他说:‘得了吧!我宁愿要阿喀琉斯的盾,首先因为它比你的墙美,其次因为你的墙毕竟还是欠缺点什么。’”欠缺什么呢?欠缺的就是“人们往往在墙脚下发现的那堆东西:另一个人难免总有一天屙在那里从而比你更为现实主义的那玩意儿”。绝妙!试想,那玩意儿要是画在墙脚下,或者把人体下面排出的气体也写入诗中,成何体统!
萨德在世时和去世后,就笔者所知,迄今尚无其全集出版。在法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坊间所见只是他人汇编的一些选集或萨德自己在世时编辑的选集或单独出版的单篇。这大概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有些作品在作者去世前即已遭查禁,甚至毁版,再也无从觅得;二是舆论认为有些作品(大多数为其匿名的)当时和现在都不宜与公众见面,不值得寻觅,予以出齐。
我们既然立足于中国,而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传统道德深厚的文明民族,西方伦理观念可以放纵过去的东西,不见得适合我们的文明读者。有鉴于此,笔者大胆充当一次萨德万分厌恶的“检察官”,从所能觅到的萨德原文作品中选择了三部,译出作为《萨德文集》(三卷集),第一集曰《孽之缘》(短篇小说选),第二集日《伪贞洁的女人》(原名《故事、小故事、传奇集》)(故事、中短篇小说选),第三集曰《贞洁的厄运》(原名《鞠斯汀娜,又名美德的厄运》)(长篇小说),每一部也有所删节或润色,均见各集译者所作关于该集版本的说明。
2010年10月改于北京
2020年6月3日 想读
人性的,太人性的 豆瓣
9.0 (7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杨恒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8
《人性的,太人性的》是尼采为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而写,同时也出自作者对早年崇拜的音乐家瓦格纳的失望情绪。全书用格言体写成,分两卷。第一卷共九章,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第二卷的两个部分《见解与箴言杂录》和《漫游者和他的影子》,继续作者在第一卷中开始的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西方文化的全面批判。作者一方面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类变得更优秀;另一方面又对人性的弱点和缺点,尤其对西方文化传统下形成的这种弱点和缺点,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和挖苦。作者寄希望于“自由精灵”,也就是能超越传统思维方式、传统道德观念而自由思想的人。
2020年6月3日 想读
旁观者 豆瓣
Kitty Genovese:The Murder, the Bystanders, the Crime that Changed America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文·库克(Kevin Cook) 译者: 汪洋 / 周长天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
☆我们每个人都充当过旁观者。旁观者应在何种程度上承担责任?旁观者面临的困境又是什么?
☆一桩全美聚讼不休的罪案,为何良善之人,也可能有一颗“冷漠之心”?
☆知名学者陈嘉映、许纪霖 诚意推荐
-----------------
1964年,美国纽约市一位年轻女子,昵称“基蒂”的凯瑟琳·吉诺维斯在自家门前被人用刀捅死,犯罪过程共持续33分钟,28岁的受害者基蒂全身13处穿刺伤,凶手往返两度追杀基蒂,三次拿刀捅向她。《纽约时报》随后刊发头条新闻,宣称在案发过程中共有38人耳闻或目击凶案发生,但均未报警,引发全美对于都市人情冷漠的大讨论。
《旁观者》试图再现这桩美国著名的凶杀案。本书前半部分以受害者基蒂的生命历程和凶手莫斯利的家庭生活为线索,话分两头,交替叙述,两条线索在凶案发生当天合二为一。后半部分则揭秘了《纽约时报》如何一手策划本案的报道,《时报》将矛头指向凶案证人,宣称这些证人是38个冷漠的旁观者,从而激起美国社会对凶案证人的强烈谴责和都市人情冷漠的反响。
本书还详细描写了庭审现场及凶手莫斯利牢狱生涯中的一次越狱及数次申请假释的过程,介绍了本案激发的关于“旁观者效应”的心理学研究和相关探讨。
在叙述过程中,作者有意将人物与大时代相联系,在刻画凶手与被害者的同时,也将案件主人公的生活与当时的重大政治/文化事件对标,集中呈现出了美国1960年代的政治与文化氛围,并联系当下现实,揭示基蒂·吉诺维斯案确实在多重意义上改变了美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值得人们回溯和探讨。
----------------
作者根据警察局档案、庭审记录以及自己的深入调查,指出了当时的媒体报道有诸多失实之处,没有那么多目击者,他们之中,固然有懦怯的或冷漠的旁观者,但也有人报案,有人冲出自己的居所去守护垂死的受害者。流传版本的基蒂案,与其说是确立的事实,不如说是“一个现代寓言故事”。书写得晓畅易读,但这个案件的方方面面,不能不让读者生发诸多反思。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在突如其来的陌生人苦难面前,人类的道德是否容得了旁观?本书所描述的吉若维斯案,读了令人震撼。每个人或许都应该自问:假如身临其境,我会怎么做?这里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只有人性中光明与幽暗互相纠缠。是的,神性与魔性,是心灵深处永恒的战争。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不是仅一本好书。这是一本伟大的书。这20年来我还没有读过能与这本书比肩的作品。每一页都会揭露关于美国的性格缺失所导致的最为严重的案件令人震惊的全新事实信息。用讲故事的手笔描绘当代历史,不看真会是读者的损失。
——哈兰•埃利森
多年来,发生在1964年纽约的基蒂•吉诺维斯被害事件被视为都市里的恐怖故事。终于,这些谜团和这起令人悲伤的案件背后的真相终于得以昭雪。在这本经过了详实调研且文笔洗练的作品中,凯文•库克以极有说服力的笔触再现了事件,揭露了在半个世纪前的那个夜晚的皇后区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此过程中,库克复活了那个生活在动荡的60年代的基蒂•吉诺维斯。
——迈克尔•沃利斯
在事件发生之后,我的叔叔山姆曾对我说:“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皇后区,因为那里的人都是软蛋。”他实在是错得离谱。基蒂•吉诺维斯的被害让整个城市陷入瘫痪。现在,终于,凯文•库克的这本书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让我们在错误观念和一知半解之外找到了答案。这是一本必须一读的好书。
——柯蒂斯•斯利瓦,“守护天使”组织创办者
凯文•库克撕开了长久以来流传着的错误观念之上的遮掩。他的作品是一流的调查报告,让定义了整个时代的一起臭名昭著的谋杀案背后的真相得以昭雪。
——凯文•贝克
2020年6月3日 想读
冷血 豆瓣 Goodreads 豆瓣
In Cold Blood
8.7 (79 个评分) 作者: [美]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夏杪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0
★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杜鲁门•卡波特
★我在高中时第一次读到英文版的卡波特作品,它让我深叹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所以我在二十九岁之前都没有试图写小说。 ——村上春树
★ 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纪实作品”
★ 55周雄踞美国畅销书榜TOP 1
★ 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全球百部英语非小说”
★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史上最经典的百部推理小说”
堪萨斯州,霍尔科姆村。几声枪响,良善温和、广受尊敬的克拉特一家惨遭灭门。凶手异常凶残狡猾:被害人均被击中面部,电话线被割断,子弹壳也消失不见……一时间,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
卡波特立即赶到当地,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访谈和调查,对象包括死者亲友、邻居、当地警察,以及两名犯罪嫌疑人。案件逐渐得以还原,两名凶手从这起谋杀案中得到的只有几十美元、一副望远镜和一个收音机。
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这条冷血之路?当作家试图打开凶手的内心时,他自己也经历了一次自省之旅。
2020年6月3日 想读
意愿的冲撞 豆瓣
Collision of Wills: How Ambiguity about Social Rank Breeds Conflict
7.3 (7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杰·古尔德 译者: 吴心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小额债务、冷嘲热讽、争抢车位、超市插队……社会上绝大多数暴力冲突都源于这类区区小事。但为何如此?本书探讨群体暴力的结构性起源,认为除了个人品性与文化背景,暴力行为还与人际关系的结构类型有关。具体而言,暴力冲突更有可能发生在朋友之间或社会地位大体平等者之间,也就是对等关系中,而非领导与下属这类社会等级高低差异明显的层级关系中;最典型的暴力冲突发生在某个人意欲取得相对于他人的优势或统治地位时,即使这种意图缺乏足够的理由;由于对社会等级的不同理解容易引发暴力冲突,在传统社会等级秩序遭受破坏或挑战之时,尤其在政治变革期,人际冲突和群体间暴力将变得更为频繁和激烈。本书以谋杀、宿怨、复仇、革命以及日常纠纷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事件为例,对上述原创性思想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将冲突重新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2020年6月3日 想读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 豆瓣
作者: 吕磊 译者: 钱乘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 1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ISBN:9787214036537,作者:吕磊著
2020年6月3日 想读
品牌的起源 豆瓣
作者: [美] 劳拉·里斯 / [美国] 艾·里斯 译者: 寿雯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
《品牌的起源:品牌定位体系的巅峰之作》重新定义了品牌以及品牌创建的哲学和方法,使品牌创建的过程成为一门科学、成为商业的一部分,而非灵光一现的艺术或者虚无缥缈的品牌宗教。艾·里斯先生和劳拉·里斯女士指出:商业发展的动力是分化;分化诞生新品类;真正的品牌是某一品类的代表;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以品牌来表达;品类一旦消失,品牌也将消亡:企业创建品牌的正道是把握分化趋势,创新品类创建新品牌,发展品类,壮大品牌,以多品牌驾御多品类。最终形成品牌大树。从某种意义上,《品牌的起源》以营销达尔文主义的哲学宣告了品牌神创论的终结,令人对品牌的创建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
2020年6月3日 想读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豆瓣
作者: [英] 戴维·米勒 / 韦农·波格丹诺 主编 译者: 邓正来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这本书是《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和《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两部姊妹作的合译本。所有条目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当两个条目相同时,“制度卷”在前,“思想卷”在后。由于是两书的合译本,部分条目为重复条,因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全部收录。每个条目词头之后均附有原文,原文多为英文,也有一定数量的法、德、拉丁文及意大利文。
《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旨在为研究政治思想的专业学者和非专业学者了解有关影响当今世界的各种重要观点和理论提供一种指南。它综述了古今政治理论家的思想,历史地考察了各种政治思想的演化和走向。主要关注的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但出于让读者了解一些非西方政治思想的考虑,也收录了为数不多的几条有关中国、印度和伊斯兰政治思想传统的概述性条目。
《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的宗旨是要提供一个简明指南,介绍一些用于研究发达工业社会政治制度、重要的政治组织和运动以及主要政治共同体类型的核心概念。对健在的政治科学家和书刊中很容易查找的特殊事件或地点,书中未予收录;国际关系和纯粹的地方事务的条目也不在收录之列。但是,这本书收有那些虽然具有文化特性但已广为使用的或只在英国、美国和西欧通用的术语。
2020年6月3日 想读
九品官人法研究 Eggplant.place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王丹 大象出版社 2020 - 6
本书以九品官人法这一贯穿魏晋南北朝、下迄隋唐的选官制度为研究对象,以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准确描述了该制度在300多年间的发展、演变,揭示九品官人法与传统所认为的“九品中正制”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并以此为线索,将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职官制度与门阀制度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局面。本书一经问世,即获得学界好评,荣获日本最高学术大奖“学士院奖”,成为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必读之作。
2020年6月2日 想读
东西街 豆瓣
East West Street:On the Origins of Genocide and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9.0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菲利普·桑兹 / Philippe Sands 译者: 吴晓筠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6
回忆录与小说体裁的完美结合,带你追溯灭绝种族罪与危害人类罪的起源。
◎编辑推荐
★荣获英国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贝利•吉福德奖非虚构图书奖、《犹太季刊》温盖特文学奖、海伊文学艺术节散文奖,被评为《卫报》年度好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十大畅销书;
★入围Slightly Foxed最佳传记处女作、达夫•库珀奖决选名单、坎迪尔历史奖初选名单;
★本书以亲历“二战”的四个主要人物及其家族为切入点,从深刻的个人视角追溯了“危害人类罪”和“灭绝种族罪”的诞生过程,最终导向纽伦堡审判这一伟大结局。看似庞杂的内容架构在作者笔下却做到了完美交织,让读者既拥有小说般跌宕起伏的阅读体验,又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凝重。
◎内容简介
在今天被称为利沃夫的城市,赫希•劳特派特和拉斐尔•莱姆金,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曾在同一所大学跟随同样的法学教授学习法律,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以及家庭变故,劳特派特注重对个人的保护并提出了危害人类罪,将其引入《纽伦堡宪章》,最终用于给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定罪;莱姆金则侧重对群体的保护,提出了灭绝种族罪,他们二人及其法律思想至今对国际司法体系影响重大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作者在讲述他们的同时,也追溯了自己的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在面对纳粹暴行时穿越欧洲的神秘故事。
作者运用小说式的写作技巧,围绕着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二战”时期担任波兰总督的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国际法教授赫希•劳特派特以及检察官兼律师拉斐尔•莱姆金四个主要人物展开叙述;以不着痕迹的文笔、恰到好处的表述将几个家族的故事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媒体推荐
即便是在记述法律的复杂性时,桑兹的写作依然像惊悚片一样引人入胜、神秘、信息量巨大……他可以从八十多年前的地址中神奇地提取出战时英雄主义的完整历史……《东西街》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回忆录。
——丽莎•阿皮娜妮西,《观察者报》
《东西街》是一本伟大的书、一部充满智慧的作品。不论是叙述上还是知识上都引人入胜,令人震撼。所有发生的事都是既成事实,但仍能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让我体会到愤怒和同情。时而令我错愕,时而令我垂泪。我想要一口气读完,迫不及待想看到结尾。而当我读到结尾时,我又感到不舍。
——丹尼尔•芬克尔斯坦,《泰晤士报》
在桑兹的历史中,如同在所有优秀的小说中一样,我们碰到了一些人物,尽管看似次要,实际上对于情节发展必不可少……因而产生了一种——据我所知——史无前例的叙述……这个力与美的精巧构造不应当被美国或其他地方的任何人所忽视。
——贝尔纳-亨利•列维,《纽约时报》
出类拔萃……这是最优秀的那种思想史。桑兹把莱姆金和劳特派特的观点置于历史脉络之中,并向人们展示它们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引起共鸣。
——大卫•赫尔曼,《新政治家》
桑兹以惊人的研究成果将几个家族的故事巧妙地编织到一起,这些故事在纽伦堡法庭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没有哪部小说能与如此重要的纪实之作相提并论。
——安东尼•比弗
2020年6月2日 想读
科举史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马云超 后浪丨大象出版社 2020 - 6
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晚年集大成之作
一本书带你看透科举制度
▷编辑推荐◁
☆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晚年集大成之作,一本书看透科举制度。
☆本书脱胎于早期作品《科举:中国的考试地狱》,增补了科举的沿革、近世中国社会与科举等篇章,成为一部完备的全方位研究科举制度的史学著作,是对科举制度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里程碑式作品。
☆本书与《九品官人法研究》堪称日本汉学名家宫崎市定作品中的双璧,是对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次全面研究与总结,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分量虽重,但语言轻松,结构精巧,作者在200 余页的篇幅中展现了完整的科举制度发展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宫崎市定关于科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从东汉的孝廉科到魏晋的九品官人法,最终发展为科举制。作者以清代科举为例,详细介绍了科举的程序和细节,以及科举以外的其他官吏任用法。阐述了科举制度对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0年6月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