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哈农钢琴练指法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哈农 编写 译者: 王九丁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 10
在《哈农钢琴练指法》里,有手指灵活、独立、力度和最大限度均衡以及手腕柔韧性的练习,所有这些都是要达到优美演奏不可或缺的因素。另外,这些练习已考虑到使左手能与右手同样灵巧。除极个别的练习曲是引自其他教材外,所有练习曲都是自编的。这些练习曲富有趣味性,不像大多数五指练习那样令学生厌烦,那些枯燥的练习简直非要具备艺术大师的耐性才敢去弹奏。
如今,学习钢琴是如此普遍,好的钢琴家越来越多,以致人们对平庸的钢琴演奏难以接受。所以,在哪怕是业余演奏会上弹一段一般难度的曲子,也要学上十年八年才行。然而,能够投入这么多年工夫来学这件乐器的人并不多。因此,由于功底不够,人们弹钢琴时经常动作不合规范或方法错误。凡在弹奏有点难度的经过音群时,总是左手生涩,第4指和第5指几乎不起作用,由于缺乏特别的练习,它们总比其他手指弱。在遇到八度进行、震音或颤音时往往十分勉强、疲劳,这样的演奏就不合章法,毫无表现力。编者花费了许多年进行工作,力图消除上述现象,力争把专门的练习概括成一集,它可以大大减少钢琴所需的练习时间。
如果我们每只手的五个手指能完全相等地发挥作用,那么它们就具备了弹奏所有钢琴曲谱的能力,剩下要面对的就仅仅是容易解决的指法问题了。
我们可以通过60首《钢琴练习指法》等作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编写的这些练习旨在让大家不用多看就能相当快地弹奏,使它们立刻就成为卓越的手指练习,这样就不必为琢磨它们而耽误时间。
人们还可以在多架钢琴上同时弹奏所有这些练习,使学生乐于进取,并适应合奏。
这本书可以碰到全部类型的难点,我们将它们加以编排为在前一段练习累了的手指在这一段能得到休息。通过这种组合,人们就可以不费气力,轻松地克服技巧难点。练习之后,演奏时手指会体验到非常的流畅。
2011年10月27日 已读
啊。
音乐
城市与乡村 豆瓣
作者: 梁庚堯 / 劉淑芬 2005 - 4
该论丛是五十年来台湾学者在中国史领域的经典著述的汇编,共分十三个专题,十四册,分别是: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制度与国家;政治与权力;思想与学术;社会变迁;经济脉动;城市与乡村;家族与社会;妇女与社会;生活与文化;礼俗与宗教;生命与医疗;美术与考古。
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黄宽重、邢义田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邓小南教授担任总主编。每一专题均由在该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台湾学者担任主编。每册书前附有总编所作的序和分册主编导言。各册导言的宗旨,在于综论台湾中国史研究在不同阶段的内外背景和发展大势,并介绍当册作者和论文的特色。有些偏重于介绍收录的论文和作者或收录的缘由,有些偏于介绍世界性史学研究的大趋势,有些又以分册主编对某一领域的看法为主轴,各俱特色。每篇文章之后,都附有简短的作者小传和本文的原刊数据,便于有兴趣的读者进行进一步的查考。
丛书汇集众多国际之名学者的名作。老一辈学者,如严耕望、劳榦、傅乐成、戴炎辉等,当代史学名家,如余英时、许倬云、禄耀东、毛汉光等,还有深厚的西学背景的中青年知名学者,如陈弱水、颜娟英、李贞德等。云集了台湾半个世纪几代学者的代表著述,可谓名家荟萃,佳作琳琅。
本丛书的文章的总的选录原则是以近期出版者为主,以展现较新的趋势和成果。但各册也有不同。有的分册收录的几乎都是近十余年的论文,如《生活与文化》分册;有的则收入较多几十年前的旧作,如《制度与国家》,这恰恰反映了台湾中国史研究方向和中心的转移。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海峡两岸学者的交流,资料信息的利用和相通,相关论文的查阅,都存在这一定的不便。国内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一直要求及时看到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这是促使本丛书出版的主要因素。台湾和内地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台湾学者一方面受西方汉学界影响很大,一方面又非常熟悉中国文化,有更多的创新和活力。在研究论题上,除了传统题目,台湾史学界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议题,如医疗史、身体史,为国际史学界所注目。
“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的出版,应会给国内史学界带来新的资料、新的信息和新的关注点,对于两岸学术的交流和互动,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教父 豆瓣
9.4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里奥·普佐 译者: 周汉林 译林出版社 2007 - 1
《教父》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曾连续70周排名畅销榜,37年销量达2000万册。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电影,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据小说改编的三部电影有两部获奥斯卡奖。《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种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悦因素,使读者近距离观察到一个令人震颤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阶层,献给读者一场凶险生活方式的飨宴。
天国在你们心中 豆瓣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李正荣 / 王佳平 上海三联书店 1997
《天国在你们心中》是聆听大师的智慧,拥有内在的丰富。周国平推荐!
本书为2007年6月第2次印刷。
碎句与短章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周国平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6
大学里都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在新书《碎句与短章》中,周国平老师对平常生活的所思所感进行了记录,他把自己立于命运之外,淡淡地冷眼旁观着世间百态,却依然掩饰不住对生命的挚爱之情。通过对人生的哲学式感悟,对人、自然、孤独、情欲、爱情、婚姻的精辟见解,将他的睿智和诗性的哲学再次奉献给世人。周国平老师的作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中国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老师利用五年的时间出版了自己的第三本随感《碎句与短章》——本书是周国平老师2001年至2005年的随感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碎句”基本上是随感的原始素材,按主题加以分类编排,比如人性、为人、处事、情感等各方面;下编“短章”则汇集了一些短小的文章,是在随感素材的基础上加工而成。
2011年10月23日 已读
善良丰富高贵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周国平 黄山书社 2007 - 7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本书收入了我自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是《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的第四个散文结集。我一向不高产,前三次结集,间隔是三年上下,这次超过了四年。四年多的文字往这里一堆,内容显得芜杂,我自己看了也惭愧。这四年多里,含我的一个本命年,而且是岁满甲子的大本命年。有一天,我去单位,人事干部把一个崭新的退休证交给我,没有让我填任何表格、办任何手续,我欣赏这不同寻常的效率。我也欣赏我这个研究室的主任,他知道我的脾气,免去了例行的嗑瓜子、讲客套话的告别会。总之,我清清爽爽地退休了。常有人不平,说我这样的学者,精力正旺盛,不该这么早让退休。他们真是不了解国情。其实,在现行体制下,如我之辈,对学术机构里的官场规则、潜规则不感兴趣也一窍不通,单位里早已没有我什么事了,从这一点讲,我早已退休。另一方面呢,既然我一如既往地做着我喜欢做的事,从这一点讲,我又未尝退休。在我近年的生活中,退休实在是对我影响最微小的一件事。通过阅读经典,我始终生活在人类伟大心灵所建造的那个世界里。这些伟大心灵使我坚定地相信,人的心灵应该是善良、丰富、高贵的。不管现实多么令人失望,每次重温历史上伟大心灵的榜样,我便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在今天的时代,有一些人的灵魂已经彻底堕落,我们不能再指望他们,但是,我们必须指望善的种子会在广大的人心中培育和繁衍,这便是希望之所在。
2011年10月23日 已读
各自的朝圣路 豆瓣
作者: 周国平 东方出版社 2000 - 3
专业从事哲学研究的周国平博士在央视《读书时间》中说,搞哲学大致上有三种方式:一是创建新的哲学学说、体系、流派,像康德、黑格尔们那样,他自认“不是这块料”;二是当作学问来搞,研究哲学中的某个小领域,某个范畴,他是吃这碗饭的,“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要做一些”;三是把哲学当作对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感悟和思考,并以合适的方式把这所悟所思表达出来。“在这方面,我觉得散文对于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印象中,周国平仅在广义上才承认自己算得上是个哲学家,言辞谨慎。倒是对“思想者”,他有过一个定义:第一,拥有既具根本性又真正属于自己的、具有重要精神意义的问题;第二,拥有既具哲学性又真正属于自己的眼光。周国平不曾自诩,但他已然是一个深邃的思想者。
《各自的朝圣路》是周国平前几年发表散文的结集。关于书名,作者解释说,一是因为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那些精神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自己写作时心中常怀想着那些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
周国平说,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和写作。读写对于任何一位作家乃至业余习作者来说,都是无须赘言的基本活计,但不少人对其重要性的排序及其神圣感却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周国平看来,读书和写作两者中,读书始终是第一位的。写作固然使他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他说,“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的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相对于教科书和专业书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有用的书”,周国平更爱读所谓闲书,也即“无用的书”。他觉得,读“有用的书”固然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对此,他的惊骇之言―――“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真正的好书,都无一例外地真实记录了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一本好书的诞生,就是一次心灵的朝圣,这种朝圣是作者的,也是阅读者的。《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是我先于文集出版即已欣赏到的文章之一,也是文集中我最为喜欢的篇什。这篇文章就是周国平对阅读史怀泽《我的青少年时代》的感想记录,篇名即援引史怀泽的话。周在文中写到,“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正是阅读,引发了周国平与史怀泽思想的共鸣,以及精神上的“惺惺相惜”,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升华和展开;“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真挚的爱”。
作为一位散文作家,周国平是非职业的,却是出色的。对于写作,他主张“对自己说话”。他崇尚一种真正自由的写作心态,相信,不为发表而写作,是具备这种自由心态的必要条件。对时下极其流行的小散文,周国平不客气地归纳出了其模式:小故事+小情调+小哲理。模式化的小散文是最容易写的,也易于在大众报刊发表,这些泛滥的小散文们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读了很多,却无法给人留下确切的印象。周国平无意于此,并且“确信这种东西是有害的,它们会使读者的感觉和理解力趋于肤浅,丧失了领悟生活实质和社会真相的能力。”因此,他“拒绝加入今日的小散文合唱”。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占有重要一席,其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是那些急功近利、好为人师、胡乱解读和“感悟”生活的作坊匠们无法企及的。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不时髦的读书”观和无功利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孤独却执著的跋涉,值得我们崇敬。
2011年10月23日 已读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周国平 东方出版社 1999 - 11
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这三种可视为其他所有版本和选本的母本,有了它们,就有了我将近二十年间所发表的几乎全部散文。
在与原出版社的合约期内,在未作任何宣传的情形下,本书在五年中印行了71000册,我对这个成绩深表满意和感谢。现在,在合约到期以后,我把本书略做修订,重新出版。所做的修订有三。其一,在初版时,匆忙交稿,许多文章是从原发表刊物上剪贴的,其中有一些不免被那些刊物的编辑做了删改,此次均按原稿予以恢复。其二,由于《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已出版,删去了从中摘录的文字。其三,增补了当时遗漏的若干文章。
在我的生命中,本书写作的那十余年真是一段特殊而重要的岁月。那时候,我刚读完研究生,以接近不惑的年龄迎来了迟到的青春,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一切都仿佛正在开始,要在哲学的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然而,也是在此期间,在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变故。回想起来,也许正是那些变故迫使我暂时搁下我的学术计划,而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令我困惑的人生难题,表面看来,这好像是一个外力把我从一条轨道上撞到了另一条轨道上。可是,我因此脱离哲学的轨道了吗?我相信没有。在我迄今为止的全部生涯中,再也找不出这样一个时候,我从哲学那里获得了如此有益的帮助,为此我对哲学满怀感激。
本书中的文字大多写于一二十年前,可以称作旧文了。令我欣慰的是,仍有读者喜欢这些文字,包括在那之后成长起来的一茬茬可爱的青年读者。在这个喧闹的时代,如我平凡之辈,所写的东西在一二十年后还有人读,很应该知足了。但我不会因此沾沾自喜,因为我心里明白,我的作品决无传世的资格。我仅相信一点:一个人唯有真正为自己写作,他的作品才会有比较长久的生命力。今后我无论学术著作还是文学作品,都仍要坚持这个原则。为自己写作,也就是为每一个与自己面临和思考着同样问题的人写作,这是我所能想象的为人类写作的唯一可能的方式。
2011年10月23日 已读 读的时候mark的话,我会给五星,如今忘却了。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豆瓣
7.1 (125 个评分) 作者: 七堇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 11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七堇年的首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收录曾经发表在杂志上的部分中短篇作品,并加入了大部分最新创作的散文等作品。
澜本嫁衣 豆瓣
6.2 (92 个评分) 作者: 七堇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
在江南小镇长大的主人公由残疾的母亲收养成人,后与表姐叶知秋共进一所大学。叶知秋年纪轻轻却涉世颇深,经历复杂,使得相形之下的学生妹“我”显得幼稚单薄。两个成长过程中迥然不同的姐妹开始了各自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经历了爱与被爱,欺骗与被欺骗等女性角色的无奈和失落,婚姻的错位和失败后,姐妹俩对人间平静的残酷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
瀛澜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SHEL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9 - 10
# 收录历年精选同人插图 超震撼~新作收藏率50%以上!
# Naruto/家庭教师/银魂/夏目友人帐/Slamdunk/Gundam00/战国BASARA等……
# 全新收录Naruto同人漫画『世界之森』超BIG33P!
风色四叶草 豆瓣
9.1 (19 个评分) 作者: 杨萄 编绘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6 - 9
这本书是SHEL第一次集结出版的个人画集。内容包括金龙奖金奖作品及最新创作密藏佳作“天堂的孩子”、“如果声音不记得”“四季”等经典插图、"NARUTO”同人经典,还有SHEL创作过程展示。
绮丽古风-漫友大画集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漫友文化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6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运转、信息爆炸的年代,没有弧度的办公桌和闪着寒光的电脑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
站在高楼之上远眺,灰色城市高楼林立,一颗心早已打磨得圆润异常,那些少年峥嵘的梦想,如今已遗失在哪里?
在过去的某个时空?在泛黄的故纸堆中?还是在城外已是乱草丛生的残破断塔之上?
午夜梦回,我渴望一个有关于灵魂的美丽传说。
那里应该是属于过去,属于一个已经逝去了的遥远时空。
翁子扬、丁冰、ENO.、阮筠庭、IIIIS等等,众多画手对于绮丽古风的解读与诠释,端丽笔尖流淌下的是一个华美得流光溢彩的有关灵魂的传说。
那是两千年前的中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一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三百年前的中国——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不朽 豆瓣 Goodreads
7.5 (91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落落在《不朽》中,记录了“80后”这代人的成长轨迹,“所有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在我的记忆中它们留下的形状。每个人的成长中能碰到各种美好或不美好的记忆,小时候被委屈的零星小事,忙碌的父母,同为独生子女的我们放学后空荡荡的家,机器猫,小霸王学习机……我都将它们记载下来,以示回忆的痕迹。希望可以和所有曾有过同样经历和感受的人用共同的心情来温习那些带有缺口却依旧温暖的记忆,因为记忆永远不朽。”
黑夜中分享眼睛,告别时分享遗忘,天涯分享边界,花朵分享各自的芬芳。让那些不朽,变成须臾,彼此分享。而所有须臾,化为不朽。累积永恒。成为柔软的这个世界。
——落落
2011年10月23日 已读
没感觉
散文
年华是无效信 豆瓣
7.5 (104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5 - 2
在任何传说中,友情永远以无暇而美丽的姿态根生在青春的土壤上,迎风摇曳她们美好的叶瓣。女孩子们将友情具象为结伴成行、同喜同悲、片刻不离等等亲密的举动,好像生来就是双生花那样地相互依靠。但在高中女生宁遥心里,在她每时每刻都与好友王子杨在一起的时候,却隐藏着异常强烈而真实的厌恶感。如同气味强烈的酒精,向内心不断散发着刺鼻的味道。
每当宁遥无处诉说的时候,她便去学校体育仓库后找写满了许多人的涂鸦的墙。在那里,她可以将对好友的种种不满和厌恶一一倾吐,只为了在面对她的时候能够将一切掩盖得结结实实,两人继续着亲密的朋友关系,没有任何疑点。
就在宁遥以为一切可以继续这样的状态,直到她们走过这段青春时,由于结识了男生陈谧而变得心情动荡的她,被王子杨发现了秘密,两人因此而有了一次严重的冲突。宁遥忍不住在墙上又一次写下对朋友的不满后,这一泄露秘密的字句却被王子杨发现了。
尽管有无关的男生萧逸祺撒谎为宁遥顶罪,让即将破裂的局面又回到了平静的过往。可事情却有了大大的不同。发现事实而佯装被骗,继续在宁遥身边的王子杨,和内心充满了对好友的愧疚,忍不住想补偿的宁遥,两人在随后的生活中开始了自觉与不自觉的纠缠。既有不断产生的温情,又有主动兴起的恨意……而那些矛盾看似尖锐,却又缓缓流动着青春的热度。
在她们两人异常的友情之花下被牵连进来的陈谧和萧逸祺,两个个性迥然的男生也逐渐染上了被动的色彩。四个人之间的排斥与依赖,喜爱与憎恶,全都因为体育仓库后的那面墙,而变得难以预测。
那些在美丽的传说中以晶莹姿态舒展的青春情感,最后将以分离作为终结,又或者,如同投错了地址的信笺,落在荒芜的人世外,而每一笔记载下的句子,都带着温暖而美好的本意……
2011年10月23日 已读
初中时代看了多少“青春校园”啊……
当代长篇
空色彩虹 豆瓣
6.8 (12 个评分) 作者: 阮筠庭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7 - 5
画集中收录了阮筠庭从2003年至今的作品,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未发表过。阮筠庭此前创作的配上文字的星座系列单张插画,两个短篇彩色绘本《少年午梦》和《永远不说的字》,以及黑白故事漫画《拥挤乐园》,构成了画集的主体内容。
画集中所希望表达的,其实是对于生命中的美好究竟是什么的探讨,“彩虹是一种象征,它虽然很美丽,但却并没有切切实实存在。它只是一些波长。那么,反思我们的生活中,美好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只是每个人脑海里的印象?这也是这本画集叫‘彩虹’的原因。”
《空色彩虹》中长达11章,约80页的黑白漫画《拥挤乐园》是阮筠庭在2003年至2004年之间创作的作品,这是其首次发表。“当时画是完成了,但书中的文字是最近才配写的,大家可以在这本画集中感受到我的文风。”从故事设计到表达,都充满了阮筠庭对人生的思考。
两个短篇绘本中,《少年午梦》是阮筠庭与80后作者落落合作而成,阮筠庭作画,落落则专门配写文字。“她的文字所表达的感情就像用很细很细的针扎你的手指,一种很青春的疼痛。”同时,阮筠庭也坦率地表示,这样浅浅的哀伤,能引起许多大众读者在感受上的共鸣,可以适当中和画作所带有的浓厚的个人特色,让画集为更大众的读者所接受。这也是邀请落落合作《少年午梦》的原因之一。
阮筠庭相当看重这本画集:“从前,我的作品中有非常复杂的感情和想法要表达,但我不会把这些感受都传递得很直白,而是蕴涵在人物的表情、眼神中,希望读者可以懂得。但从这本画集开始,我决定主动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感受,不再让大家去猜。”
2011年10月23日 已读
画太少了
插画
银莲花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eno. 新世纪出版社 2009 - 3
“银莲花:Eno.经典手绘古风画集”
借一笔墨,抹上轻柔绢纱。正是昨夜星光未退时,半明半暗。胭脂水鸟百花藤蔓,婆娑时光中白沙掩埋古旧半旗,若隐若现。此时,风行走水面低声叹息,音的残骸生出银花半盏。
2011年10月23日 已读
太空了太空了没多少画。
插画
溯空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SHEL 新世纪出版社 2008 - 3
《溯空:SHEL典藏画集》收录SHEL短篇漫画《愿望之神秘花园》,完整收录经典插图和同人作品、集中收录新短篇创作花絮以及80个私人小问题。
橘涩水影 豆瓣
作者: 阿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6
阿梗,漫友刊系乃至业界知名的插画作者,本书是她的第一本画集,着实值得收藏。
该画集,继承“心动画藏”所坚持的丰富的内容,大众化的消费,突破以往画集的单调与昂贵,用全新的形式面向市场。
画集内除包含经典阿梗插图收藏,更有阿梗特意为画集绘制的新型插画绘本,以及公开阿梗作为学院派的具有非常高艺术性的版画陈列。还有著名文坛作家榛生为之度身订做小文,给你爱我爱大家都爱的阿梗。
画集里不仅有颜色明丽的绘画,更有出现得恰到好处的清雅词句,如同白色娇嫩的花朵。
关于童话
云和帆和巧克力的般、花瓣的发卡子和红心的唇、纸的小靴子和长筒的布口袋,童话世界里的一切都是合理又美好的……
*  *  *  *  *
关于玻璃樽
桃红是蓝的邻居,橙黄是草绿的朋友,还有浅棕,它们总是一起跳舞。
柠檬黄说:“我最明亮!”
橘红听见了发出啧啧声:“呼哧呼哧,我最热情!”
黑总是沉默不语,任由它的小朋友们嬉戏或争吵,它典雅地颔首地微笑,等待周末与笔尖在白瓷碟子上的约会……
关于龙猫
暖暖的肚子和宽的爪子。
揉揉他的双眼,扭扭脸,腮帮子的粉红告诉我他有点疼。
在冷的雨天,我依偎着他,他象公车站一样稳当……
关于爱
“爱”的主题宽泛得象翡翠色的海,爱总是莫名其妙地蹦出来,没有任何理由,没有反驳的力气……
妈妈对宝宝说爱,天然又纯美;
爷爷对奶奶说爱,深沉且执着;
天空对雨丝说爱,飘忽又清凉;
少女对男孩说爱,朦胧又伤感……
2011年10月23日 已读
我是看过多少国漫啊……
插画
尘埃星球 豆瓣
6.8 (69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6
正值花季的少年夏圣轩和夏政均是离异家庭的单亲子女。两家比邻而居,两人既是朋友又如兄弟,有一种专属于少年间的微妙的羁绊。但是由于两人父母再度结合,使少年们的心中产生了矛盾和抗拒,两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并因为一次不幸的事故,让两个人的少年之间的关系陷入更大的危机……亲情,友情,爱情。如何做出抉择。摆在两个少年面前的是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