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海瑞集 豆瓣
作者: (明)海瑞 / 陈义钟(编校) 中华书局 1981
本书包括:传、序、跋、稿引、奏疏、策、训谕、参评、参语、申文、禀帖、告示、条例、册式、党考、志铭、祭文、书简、议论、诗、四书讲义等。
明代赋役制度 豆瓣
作者: 梁方仲 中华书局 2008 - 11
梁方仲先生的学生黄启臣先生将梁先生的著作重新整理,交由中华书局整体出版。文集之一、二、三,是将分别曾由中华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广州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的论文集以及一些未刊稿重新编排,确定了三个主题,分别是:明代赋役制度、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这样的处理较以前单纯以论文集命名的方式更显主题明确。两部名著:《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收入文集之四、之五。将未刊之梁方仲先生《中国经济史讲义》和《读书札记》整理出来,分别列为文集之六、之七。对难以收入三个主题中的文章,归入之八杂稿中。梁集共八种。
2011年12月4日 已读
研究一条鞭法的必读书。
历史
张居正大传 豆瓣
作者: 朱东润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 10
本书的内容包括“荆州张秀才”、政治生活的开始、休假三年、再投入政治漩涡、闪阁中的混斗、内阁中的混斗(下)、大政变、初步的建设(上) 、初步的建设(下)、第一次打击以后、从夺情到归葬、元老的成功、鞠躬尽瘁、尾声。
风雨张居正 豆瓣
作者: 郦波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9 - 11
张居正(1525-1582),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一代改革家。他主政10余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清查匿亩,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重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消除边患,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水事亦颇有成效。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本书讲述了这位改革家独特的成长历程和雄才大略,陈表了他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痛苦挣扎,在世俗与操守之间艰难取舍,并最终超越世人的毁誉,超越世俗的荣辱,为实现国家振兴全力挣搏的人生气象。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豆瓣
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Sixteenth-Century Ming China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译者: 阿风 / 许文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6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万历十五年 Goodreads 豆瓣
8.9 (50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5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2011年12月1日 已读
内容多有重复,不如十六世纪的明代财政
历史
与鲁迅相遇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钱理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8
本书是钱理群在告别北大讲坛之前的“最后一次演讲”的现场录音整理讲稿。钱理群试图把鲁迅还原到历史现场和时代氛围之中,对其生命足迹、思想脉络和文学作品一并进行“文本细读”。隐约回荡在这纸面和文字间的钱理群的苍老而暗哑的声音,在春日阳光漫漫的课堂中,把不再是神话人物和历史雕像的鲁迅与年轻学子们维系在一起。时在2001年,钱理群的“天鹅的绝唱”。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豆瓣
作者: 刘志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3
本书从中国王朝时期户籍赋役制度在地方社会实施过程入手,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径。作者认为,户籍制度是中国王朝时期国家统治与社会整合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明清时期的里甲制由以人丁事产构成的家庭为核心衍变为以田地赋税为核心的户籍系统,建立在一条鞭法下财政白银化和赋税定额化基础上的这一深刻转变,同地方基层社会发生的变迁过程互动,从而确立起一种新的“国家—社会”体制。
2011年11月27日 已读
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生涩,越读下去越有趣起来~
历史
时光九篇 豆瓣
作者: 席慕蓉 作家 2010 - 9
《时光九篇》简介: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诗,澄明热烈,真挚动人,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和舒缓的音乐风格。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美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充满着对人情、爱情、乡情的领悟。
她的诗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大陆后,风靡一时,曾经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这次作家出版社特取得席慕蓉独家授权,并由席慕蓉亲自审订,集中推出席慕蓉目前所有诗集六册,即《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迷途诗册》《边缘光影》《我折叠着我的爱》,这是目前国内最为严整的席慕蓉诗集。
2011年11月27日 已读
突然心软了。
社会契约论 豆瓣
Du Contrat Social
8.9 (84 个评分) 作者: 卢梭 译者: 何兆武 商务印书馆 2003 - 2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人类是幸运的,人民是伟大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指引前进的道路,人民总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2011年11月20日 已读
《日内瓦手稿》好。
政治哲学
瞿同祖法学论著集 豆瓣
作者: 瞿同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 1
二十世纪是中华文化经受空前巨大、深刻、剧烈变革的伟大世纪。在百年巨变的烈火中,包括法制文明在内的新的中华文明,中“火凤凰”一般获得新生。大体上讲,二十世纪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世纪。这一世纪的历程,不仅仅是移植新法、开启民智、会通中西的法制变革的历程,更是整个中华文明走出传统的困局、与世界接轨并获得新生的历程。
本书不同其他中国法制史的是将法律与社会结合起来予以研究的一个创新尝试,故命为《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它既是一部法律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不简单的生活 豆瓣
Rien n'est simple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法)让·雅克·桑贝 译者: 周行 中信出版社 2011 - 1
桑贝是谁?他是人文传统深厚的欧洲绘本的代表画家。他是法国国宝级的漫画大师。几米把桑贝奉为偶像。桑贝迷遍布全世界。他的20多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流传。
《不简单的生活》中,桑贝把“一切简单事物都包含着不简单因素”的哲理赋予他所见到的所有事物中。尽管画面中都是一件件小事,然而你总能从中发掘出充满情趣、耐人寻味并闪烁着智慧火花的幽默因素。桑贝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双桑贝的眼睛。
一点法国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中信出版社 2010 - 1
桑贝是谁?他是人文传统深厚的欧洲绘本的代表画家。他是法国国宝级的漫画大师。几米把桑贝奉为偶像。桑贝迷遍布全世界。他的20多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流传。
《一点法国》中的黑黢长夜,浓烟一样笼罩。多心的人会害怕,快乐的人在飞驰。明亮暖和的家,是人的希望和绝望的峡谷。我们总是从那里出发,再回到那里集合。桑贝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双桑贝的眼睛。
我不是完美小孩 豆瓣
8.4 (27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海豚出版社 2011 - 4
本书描述了一个三年级小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活,尤其是与大人相处中的困惑与烦恼。大人从长大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留恋和怀念童年的美好,幻想能再次回到童年,经历了生活磨练的大人也更能懂得“郝完美”同学的呐喊。
大家好,我叫“郝完美”,现在读小学三年级。
这个名字是爸妈为我取的。
他们说,我小时候,不管正面看背面看,醒着睡着,或笑或哭,我看起来都好完美。
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事情就变了……
爸妈的要求愈来愈多,学校的要求愈来愈严。
我觉得很累,真想大叫:我不是完美小孩啦!
我想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觉得自己不完美。
所以我鼓起勇气站上台,讲出我对于这件事的想法。
所有放弃追求完美的小孩和大人,欢迎来听讲。
2011年11月12日 已读
立意不错,画太少。
幾米 绘本
送法下乡 豆瓣
9.7 (7 个评分) 作者: 苏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各章(有关方法的第十二章除外)集中关注和讨论的中国司法制度的所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或以改变了的方式仍然存在;有的有所改善,有的则更尖锐了;并且不限于基层法院,甚至不限于中国的中西部或农村地区;当年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以中国问题和经验为基础的分析和理论追求,至今或许仍然前沿,特别是面对概念法学和教义法学的泛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中展现的对中国问题和中国学术的关注甚至变得更为急迫了。这本曾引发很多讨论和争议的书,因为不合时宜,才没过时,甚或更有针对性了。
2011年11月8日 已读
太好看。批注得不成样子了。
法学 苏力
童年二十讲 豆瓣
作者: 王甘(编) 2008 - 10
儿童到底是个缩小的成人,还是与成人有不同心理过程的人?儿童的思维是如何发展的?童年的发展动力到底来自外界还是来源于自身?教育如何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童年二十讲》广泛选取两方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对童年的研究,以期拓展我们成人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去重新思考今天我们如何面对孩子的童年教育。
2011年11月7日 已读
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 豆瓣
作者: [美]诺内特 / [美]塞尔兹尼克 译者: 张志铭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 1
这本书的标题表明,作者的目的是要改造法制,设定一个符合社会变革需要的规范性模式。其基本构思是:使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统合在一定的制度之内,通过缩减中间环节和扩大参与机会的方式,在维护普遍性规范和公共秩充的同时,按照法的固有逻辑去实现人的可变的价值期望。从法制的进化过程来看,这种“回应型法”的出现是具有某种必然性的。他们把社会上存在的法律现象分炻种类型:“压制型法”、“自治型法”以及作为改革方向的“回应型法”。
本书的主张与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及庞德(Roscoe Pound)式社会学法学的研究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甚至宣称,回应型法才是这些务实派法律理论的真正的纲领。因为它标志着法的进化更高级阶段,是自治型法的继承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回应型法的既是普遍性的、又是特殊性的;或者说它非常近似于黑格尔所描述的辩证的状态:只有理性的事物才是现实的,只有现实的事物才理理性的。
中国物权法总论 豆瓣
作者: 孙宪忠 法律出版社 2009 - 2
本书相对于第一版,九成五以上的内容为重新撰写,但仍然是一本物权法学原理性的著作,以物权法学基础理论探讨为主。
本版特色在于:
1.本版连同绪论所呈现的十章,在全书自身逻辑下,每一章都可以作为独立的专题讨论来看待。为方便读者对于专题研讨的兴趣,每一个专题下的法理都做细致展开。从物权、物权法基本范畴、物权变动的基本概念的科学性探讨开始,本书展现了物权从“定份止争”、保障交易安全到物权保护的系统性理论问题。读者既可以全书通读,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2.本书与第一版不同的是,修订时增加了许多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源于中国实践的真实例子。读者可以从这些案例中自己体会到将法理应用于实践的乐趣。不同专业知识层次的读者都可以读懂本书。
3.本书新设“问题讨论”这个栏目,附在每一节基本理论阐述之后,对不太方便展开的思路,本节没有展开或者无法展开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加强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希望能够达到促进思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