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豆瓣
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Sixteenth-Century Ming China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译者:
阿风
/
许文继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6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万历十五年 Goodreads 豆瓣
8.9 (50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5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我不是完美小孩 豆瓣
8.4 (27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海豚出版社
2011
- 4
本书描述了一个三年级小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活,尤其是与大人相处中的困惑与烦恼。大人从长大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留恋和怀念童年的美好,幻想能再次回到童年,经历了生活磨练的大人也更能懂得“郝完美”同学的呐喊。
大家好,我叫“郝完美”,现在读小学三年级。
这个名字是爸妈为我取的。
他们说,我小时候,不管正面看背面看,醒着睡着,或笑或哭,我看起来都好完美。
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事情就变了……
爸妈的要求愈来愈多,学校的要求愈来愈严。
我觉得很累,真想大叫:我不是完美小孩啦!
我想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觉得自己不完美。
所以我鼓起勇气站上台,讲出我对于这件事的想法。
所有放弃追求完美的小孩和大人,欢迎来听讲。
大家好,我叫“郝完美”,现在读小学三年级。
这个名字是爸妈为我取的。
他们说,我小时候,不管正面看背面看,醒着睡着,或笑或哭,我看起来都好完美。
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事情就变了……
爸妈的要求愈来愈多,学校的要求愈来愈严。
我觉得很累,真想大叫:我不是完美小孩啦!
我想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觉得自己不完美。
所以我鼓起勇气站上台,讲出我对于这件事的想法。
所有放弃追求完美的小孩和大人,欢迎来听讲。
送法下乡 豆瓣
9.7 (7 个评分)
作者:
苏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各章(有关方法的第十二章除外)集中关注和讨论的中国司法制度的所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或以改变了的方式仍然存在;有的有所改善,有的则更尖锐了;并且不限于基层法院,甚至不限于中国的中西部或农村地区;当年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以中国问题和经验为基础的分析和理论追求,至今或许仍然前沿,特别是面对概念法学和教义法学的泛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中展现的对中国问题和中国学术的关注甚至变得更为急迫了。这本曾引发很多讨论和争议的书,因为不合时宜,才没过时,甚或更有针对性了。
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 豆瓣
作者:
[美]诺内特
/
[美]塞尔兹尼克
译者:
张志铭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 1
这本书的标题表明,作者的目的是要改造法制,设定一个符合社会变革需要的规范性模式。其基本构思是:使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统合在一定的制度之内,通过缩减中间环节和扩大参与机会的方式,在维护普遍性规范和公共秩充的同时,按照法的固有逻辑去实现人的可变的价值期望。从法制的进化过程来看,这种“回应型法”的出现是具有某种必然性的。他们把社会上存在的法律现象分炻种类型:“压制型法”、“自治型法”以及作为改革方向的“回应型法”。
本书的主张与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及庞德(Roscoe Pound)式社会学法学的研究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甚至宣称,回应型法才是这些务实派法律理论的真正的纲领。因为它标志着法的进化更高级阶段,是自治型法的继承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回应型法的既是普遍性的、又是特殊性的;或者说它非常近似于黑格尔所描述的辩证的状态:只有理性的事物才是现实的,只有现实的事物才理理性的。
本书的主张与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及庞德(Roscoe Pound)式社会学法学的研究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甚至宣称,回应型法才是这些务实派法律理论的真正的纲领。因为它标志着法的进化更高级阶段,是自治型法的继承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回应型法的既是普遍性的、又是特殊性的;或者说它非常近似于黑格尔所描述的辩证的状态:只有理性的事物才是现实的,只有现实的事物才理理性的。
中国物权法总论 豆瓣
作者:
孙宪忠
法律出版社
2009
- 2
本书相对于第一版,九成五以上的内容为重新撰写,但仍然是一本物权法学原理性的著作,以物权法学基础理论探讨为主。
本版特色在于:
1.本版连同绪论所呈现的十章,在全书自身逻辑下,每一章都可以作为独立的专题讨论来看待。为方便读者对于专题研讨的兴趣,每一个专题下的法理都做细致展开。从物权、物权法基本范畴、物权变动的基本概念的科学性探讨开始,本书展现了物权从“定份止争”、保障交易安全到物权保护的系统性理论问题。读者既可以全书通读,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2.本书与第一版不同的是,修订时增加了许多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源于中国实践的真实例子。读者可以从这些案例中自己体会到将法理应用于实践的乐趣。不同专业知识层次的读者都可以读懂本书。
3.本书新设“问题讨论”这个栏目,附在每一节基本理论阐述之后,对不太方便展开的思路,本节没有展开或者无法展开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加强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希望能够达到促进思考的效果。
本版特色在于:
1.本版连同绪论所呈现的十章,在全书自身逻辑下,每一章都可以作为独立的专题讨论来看待。为方便读者对于专题研讨的兴趣,每一个专题下的法理都做细致展开。从物权、物权法基本范畴、物权变动的基本概念的科学性探讨开始,本书展现了物权从“定份止争”、保障交易安全到物权保护的系统性理论问题。读者既可以全书通读,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2.本书与第一版不同的是,修订时增加了许多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源于中国实践的真实例子。读者可以从这些案例中自己体会到将法理应用于实践的乐趣。不同专业知识层次的读者都可以读懂本书。
3.本书新设“问题讨论”这个栏目,附在每一节基本理论阐述之后,对不太方便展开的思路,本节没有展开或者无法展开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加强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希望能够达到促进思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