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刺猬的优雅 豆瓣 Goodreads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8.0 (8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妙莉叶·芭贝里 译者: 史妍 / 刘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一个是不安分的女孩, 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国会议员,聪明得可以说是天才. 即便拥有看似完美的一切,却着实厌倦生活中的所有,小小眼睛已看透成人世的虚伪与空虚,被老爱大惊小怪的妈妈误认为精神异常。面对荒谬的外在世界,她为自己订了个人生目标──在十三岁生日当天自杀,并放火烧了父母的豪宅……
一个是人见人不爱的门房, 在住满达官显贵、菁英分子的高级公寓,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耍笨、装丑、耍粗俗,这是她每天必须谨守的本份。在掩人耳目的背后,她的心灵密室塞满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中世纪哲学……
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2011年8月14日 已读
还可以。起码真实。
法国长篇
帝国的惆怅 豆瓣
6.8 (22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文汇出版社 2005 - 8
《帝国的惆怅》的基础内容是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汉代人物风云”系列讲座。这本书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渗透,帝国体制的由来去向,改革派的命运沉浮,得失奥妙……纵横捭阖,妙趣横生,发人深思。
这些鲜活的故事和生命将促使我们反省历史,反省社会,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
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豆瓣
作者: 易中天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 11
美国这个国家确实与众不同。她不是先建国后制宪(夺取全国政权后指定和颁布宪法),而是先制宪后建国(先制定宪法和批准宪法,然后依照宪法建立国家体制),至少也是制宪和建国同步,制宪过程即建国过程。在1787年费城会议上起草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其中包含着一个精巧的设计。正是这个设计,创造了一种即民主又共和的体制,并充分体现了宪政与法治的精神,从而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虽然当时的争论之激烈、过程之艰难令人难以相信,但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使人惊叹不已,即使是美国人的底线很简单,只不过“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样几个字。
费城风云 豆瓣
作者: 易中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4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主要内容是,200多年前,蛮荒大陆上的一群乡巴佬齐聚费城,为了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宪法吵得不可开交。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阴云与曙光同在,妥协与原则共存,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磕磕绊绊通过的《联邦宪法》,日后会成为美国人的世俗《圣经》,影响遍及世界。
现在看来,事情可能好就好在当时大家都没有什么宏伟理想和绝对主张。理想是有的,但不宏伟;主张也是有的,但不绝对。不宏伟,就能务实;不绝对,就好商量。制宪代表的原则也很简单:以法治国,三权分立,保护公民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惟其简单,才是底线;也惟其简单,才可坚守。底线弄复杂了,就弄不清,也守不住。其实,一旦守住简单的底线,加上务实的态度,许多事情都好办了。
论美国的民主 豆瓣 Goodreads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9.4 (48 个评分) 作者: [法]托克维尔 译者: 董果良 商务印书馆 1989 - 1
托克维尔(Tocqueville)是法国著名的政论思想家,其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 ,立即受到普遍好评,使他名扬海外。这部著作的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发挥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政治哲学关键词 豆瓣
作者: 张凤阳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7
在复杂的群体生活中,人类既不能单靠兽性用尖牙利齿去解决问题,也无法像天使那样仅凭神性即可实现完美生活。政治哲学主要是站在善的立场上,设定一些高贵的信条,并以此作为澄澈的镜子,对永远不能达到至善的现实政治,提出永远不能放弃努力的理想诉求。然而,在这个领域中,那些我们经常使用的关键概念,诸如公正、人权、自由、民主、共和、宪政;诸如公民、代表、精英、公共责任、公共领域;诸如契约、程序、协商、妥协、宽容、怨恨、动员、治理;诸如合法性、话语、规训、社会记忆等,在历史与主义的迷雾中越是耳熟能详,越是难以把握。本书选择了上述词汇,精心爬梳,试图正本清源,旨在为进一步的沟通和讨论搭建一个具有基本共识的知识平台。

《政治哲学关键词》目录

引言


1、 公正
2、 人权
3、 自由
4、 民主
5、 共和
6、 宪政


7、 公民
8、 代表
9、 精英
10、公共领域
11、公共责任


12、契约
13、程序
14、协商
15、妥协
16、宽容
17、怨恨
18、动员
19、治理


20、合法性
21、话语
22、规训
23、社会记忆
不想长大 豆瓣
作者: 皮皮 2003 - 4
皮皮第一本配图散文集,绘图由国内颇有名字的漫画作者聂峻制作,微黄的蒙肯纸,淡淡的,自成一派的水彩画,绘下了一个真实的”不想长大“的皮皮,童时的皮皮有一张方方正正的脸,五官小至几乎没有,但仍不失可爱,看这个小人儿和童时朋友嬉戏、飞翔在梦里,就跟着皮皮回忆的文字一步步走入了过去温馨的回忆。<br>
写《比如女人》、《所谓先生》的皮皮,是一个写故事写得很好看的女人,而《不想长大》里的皮皮,则是个俏皮可
长大 豆瓣
作者: 安琥 2003 - 1
回忆有时是可以用来享受的,尤其是你的记忆里,有山、有海、有那些无邪的笑脸和那些真实而透明的眼泪。乡村的天空,留下儿时的表情,城市的灯光,迎来孤单的身影。旅途中的风景,纷杂但自然。不经意间悄悄流过,日记中的赤裸,熟悉又陌生,用我依然真实的眼,向你诉说……
安琥,1992年辽宁儿童艺术剧院;1994年主持台湾综艺节目《快乐万花筒》;1995年开始词曲创作,作品收录于孙悦、何静的个人专辑;1996
黑虫 豆瓣
8.0 (13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洋 漫画世界杂志社 2007 - 10
本短篇集收录了第三届金龙奖获奖作品《黑虫》以及《自由的尽头是……》、《分岔路》、《同房客》等四篇作品
2011年6月29日 已读
王小熊猫非常不错的漫画之一。
国漫
论扯淡 豆瓣
On Bullshit
7.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里·G·法兰克福 译者: 南方朔 译林出版社 2008 - 1
法兰克福在《论扯淡》里,劈头就是一句结论: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虽说扯淡无处不在,却没有一种学说,一个理论来剖析他,他的主旨不在于提供一个理论模型来解析扯淡,而是探讨现今社会何以充斥着言不由衷的扯淡。文中,作者以哲学的辨证方式,开宗明义地区别了“扯淡”与“说谎”。扯淡不是说谎,却是真理最大的敌人。因为说谎的人知道何者为真,却讲的是假话。而扯淡的人既不关心何者为真,也不关心何者为假,只在乎自身利益。这种认为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没有差别的态度,就是扯淡的本质。法兰克福在书中将矛头直指当今社会,他指出,扯淡之所以充斥我们的社会,与当代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里的种种扭曲不无干系,它助长了扯淡的膨胀,特别是在政治、道德和宗教等分配权益的关键领域,在那里既难以有真伪的辨别,而追求真伪辨别又有风险和麻烦。靠扯淡来搪塞、敷衍、扭曲、误导遂成为权宜之计,更有蔚为主流的趋势。
2011年6月28日 已读
一篇论文中有十分之一不是bullshit,我就谢天谢地了。后现代就是“无根”的代名。
哲学
千秋(校园女王落落短篇小说合集,包括《背日》《雪原》《告白》《宝庆里》等) 豆瓣 Goodreads
8.4 (28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5 其它标题: 千秋
以美好的少女情怀著称的落落,在青春文学领域常与郭敬明并提,是青年女作家中的佼佼者,迄今为止的单行本销量均超越30万册,在各大市场销量测评排名中名列前茅。落落善于将生活中落尘般的小细节,化作可以想象的文字符号,她以她独特的文学方式改变着新生代文学的面貌,其与众不同的文字魅力恐怕是当前许多青春文学作家都是望尘莫及的。可以说,她创造了一个与当前流行的青春阅读迥异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像一个魅力独具的王国,受到无数女性读者发自内心的憧憬和喜爱,她的名字也成为现今少女文艺潮流的一个代名词。  继2008年出版的《不朽》《须臾》之后,落落推出第二套“作品集 图文随笔集”系列书——《千秋》《万象》。《千秋》收录落落2008年至2011年以来最优秀个人作品。
“短篇小说不是一个容易挑战的题材,每一次要求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人物都得在那有限的篇幅里被完成。在五千字里,一万字里,他们得活起来,得有情感,而他们的情感得饱满充实,以至于在我有限的心里要涨破那层薄薄的壁垒,从血液里产生出新的,带着毒素似的喜,怒,哀,乐。
所以我是喜欢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吧。
他们每一个都是我假设出来,要怎样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活下去的人物。如果真的能够从纸页上,不被篇章最后的句号所限制,他们留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持续地有了属于自己的样子,那总是一件格外打动人的事情——”
——落落 落落,82年4月生,上海人,编辑,自由撰稿人。长篇小说《年华是无效信》(2005年)、短篇小说集《那些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事情》(2005年)、长篇小说《尘埃星球》(2007年) 背日
永恒的爱和无尽天光
雪原
你好吗?
仙人掌投下花的影子
告白
换手

风眼
微热
流津
二人
距离以一颗观月的心
电话
液化
雅沫
宝庆里
后记
2011年6月28日 已读
对过往的纪念。最难忘《距离以一颗观月的心》。
当代短篇
中国香港 豆瓣
6.2 (12 个评分) 作者: 强世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3
《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是作者对香港以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他想追问的是“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全书共13章,从2007年第9期开始以“香江边的思考”为副题在《读书》不定期连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8月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将其中的一部分以《中国香港:文化与政治的视野》为书名结集出版。
Demian 豆瓣
作者: Hermann Hesse Suhrkamp Verlag 2007 - 1
2011年6月14日 已读
英文翻译得好生硬啊。哪天学好德语去看原版吧。不过这真是一部寻常之作。
Hermann_Hesse 德国长篇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豆瓣
Hu Shih and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作者: (美)格里德 译者: 鲁奇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7
这是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够的一部力作,也是一部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通过对胡适历史实践的分析进行研究的论著。
本书为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够的一部力作。作者以五四运动前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俯瞰1917-937年20年间文艺复兴运动的总体态势;通过对当时中国知识阶层杰出代表人物胡适的理论及思想活动的分析,论证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现代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本书通过胡适的人格悲剧揭示出这样一个真谛:中国的启蒙和精英群体,如果不能从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传统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他们的一切现代化的努力和奋斗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豆瓣 Eggplant.place
9.2 (63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Arthur A. Levine Books 2007 - 7
Harry has been burdened with a dark, dangerous and seemingly impossible task: that of locating and destroying Voldemort’s remaining Horcruxes. Never has Harry felt so alone, or faced a future so full of shadows. But Harry must somehow find within himself the strength to complete the task he has been given. He must leave the warmth, safety, and companionship of The Burrow and follow without fear or hesitation the inexorable path laid out for him.
In this final, seventh installment of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J.K. Rowling unveils in spectacular fashion the answers to the many questions that have been so eagerly awaited. The spellbinding, richly woven narrative, which plunges, twists and turns at a breathtaking pace, confirms the author as a mistress of storytelling, whose books will be read, reread and read again.
Harry is waiting in Privet Drive.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is coming to escort him safely away without Voldemort and his supporters knowing – if they can. But what will Harry do then? How can he fulfil the momentous and seemingly impossible task that Professor Dumbledore has left him with?
2011年5月27日 已读
这两年看的最感人的小说么?读到最后哭得不行了……
英国长篇
人生 豆瓣
8.0 (101 个评分) 作者: 路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5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Persuasion (Vintage Classics) 豆瓣
作者: Jane Austen Vintage 2007 - 9
Of all Jane Austen’s great and delightful novels, Persuasion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most moving. It is the story of a second chance.
Anne Elliot, daughter of the snobbish Sir Walter Elliot, is woman of quiet charm and deep feelings. When she was nineteen she fell in love with—and was engaged to—a naval officer, the fearless and headstrong Captain Wentworth. But the young man had no fortune, and Anne allowed herself to be persuaded to give him up. Now, eight years later, Wentworth has returned to the neighborhood, a rich man and still unwed. Anne’s never-diminished love is muffled by her pride, and he seems cold and unforgiving. What happens as the two are thrown together in the social world of Bath—and as an eager new suitor appears for Anne—is touchingly and wittily told in a masterpiece tha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entrancing novel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豆瓣
作者: Jonathan D. Spence W W Norton & Co Inc (Np) 1999
2011年3月20日 已读
Twentieth-Century China 教材之二,source book。珍贵史料的英文版,翻译得不太给力但达意。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