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爆漫王。(01) 豆瓣
8.4 (37 个评分) 作者: 原作:大場鶫 / 漫畫:小畑健 译者: 蔡夢芳 東立 2009 - 2
為了追求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得到的光榮,兩人決定步上艱難崎嶇的「漫畫路」。有高度畫功的真城最高,與以文才見長的高木秋人搭檔合作,創造新的漫畫傳說!新時代成功物語開始!!
2010年1月28日 想读
万物有灵且美 豆瓣
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8.8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种衍伦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1
“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把追车当做一门艺术的狗,策划群猫暴动的精灵古怪的老猫……动物们的温馨感人喜剧在轮番上演着。大自然怀抱中的乡野风情,多姿多彩的人和动物,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绚烂画卷。
年轻的乡村兽医哈利,每天开着一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南征北战”。和恶犬贴身肉搏,随时准备应对母马的“无影脚”……,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惨痛”遭遇层出不穷。在这里他遇上有生以来最困窘的时刻,也享受到最温暖动人的真情。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满溢着兽医生活的笑与泪,朴实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劳伦兹说过“为了能够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发自内心的真感情,也许这正是这本书能够打动亿万读者的真正原因吧。哈利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掘美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他的热爱以近乎完美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让我们能够同样感受到生命、爱与欢笑。
2010年1月20日 想读
看不见的大陆 豆瓣
Raga. Approche du continent invisible
7.8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勒克莱齐奥 译者: 袁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1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一本反思失落的文明的书。
勒克莱齐奥的大洋洲拉迦岛之旅,为我们开启了这块地球人视而不见的大陆。在茫茫大洋之中,在那些苍翠的岛屿上,依然是人开创了可亲可爱的文明史。然而就像其他殖民地一样,这是一部被西方主流文明掩盖和欺蒙的历史。勒克莱齐奥在岛上拾起那些古 老的记忆和传说,告诉我们一个真实而美丽的大洋洲。
“都说非洲是被遗忘的大陆。大洋洲却是看不见的大陆。看不见,因为第一次到这里探险的旅行家们没有发现它,因为直至今天,它仍然不为外界所知,它只是途经之地,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不在场的。就像对待沙漠里的游牧部落一样,现代的国家政权曾经企图将这些海边的人民 关在所谓的边界内。多亏了他们对历险的向往,他们对于相对性的天生意识,在生命的每个时刻,他们都能够逃脱被关押的命运。”
“有一天,在浩瀚的大洋上,如果自由能够重新建立,也就是说终止了太久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交流能够重建,也许这块古老的陆地可以重新开始,如果说它是看不见的大陆,只因为我们看不见。”
2010年1月20日 想读
客厅里的绅士 豆瓣
The Gentleman in the Parlour
7.9 (8 个评分) 作者: (英)毛姆(Maugham,W.S.) 译者: 周成林 译林出版社 2010 - 1
“当你想到散布丛林中的那几所荒寺和散落博物馆里的那几件残雕,它们是这个强大帝国与这个躁动民族留下的一切,这些伟大的高棉雕塑就会令人异常心酸。他们不再有力量,他们四散而去,成为挑水劈柴之流,他们杳无踪迹;而现在,他们剩下的人被征服者同化,他们的名字只存留于他们如此奢华地创造的艺术之中。”
本书是二战前毛姆游历缅甸、掸邦、暹罗与印度支那的旅行记。毛姆通过水路从仰光来到曼德勒,又骑马通过山区和山国家森林曼谷、再过海来到越南海防。这是一本旅途的速写散记,几乎没有传统游记中景色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更让我们愉悦的个人的旅途见闻和感怀,而正是这些让每一次旅途都有了独一无二的价值。
2010年1月20日 想读
加缪全集 (小说卷) 豆瓣
9.4 (22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柳鸣九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中文版《加缪全集》分为四卷:一卷小说、一卷戏剧、两卷散文,凡两百余万字,由著名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主编,以法国伽利玛出版社权威的七星丛书版为文本依据,邀约丁世中、李玉民、沈志明等法语界精英译者担纲翻译。除了《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话》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外,还翻译了他的所有剧作,以及包括政论和文论在内的全部散文作品。《加缪全集》称得上是汉语出版界有史以来作品收罗最全、译本也最权威的加缪作品总集。
2010年1月20日 想读
開放中的變遷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金觀濤 / 劉青峰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3
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1840-1956): The Fate of Its Ultrastable Structure in Modern Times
金觀濤、劉青峰著
By Jin Guantao and Liu Qingfeng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專刊(一)
1993 21×15厘米 平裝本 534頁
國際統一書號:962-201-619-7
定價:HK$120/US$18
本書是作者探討1840至1956百多年間中國社會宏觀結構變遷的最新著作,觀點新穎並富挑戰性。作者不同意海內外的流行見解,即把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遷視為傳統社會的斷裂,而認為共產黨建立的政權不過是傳統的某種變構。作者企圖超越國共兩黨和西方學術界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解釋,用大量史料證明,傳統深層結構如何左右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遷其實是超穩定結構在對外開放條件下的行為模式。
中國近現代史風雲變幻、撲朔迷離,本書則簡明清晰地勾畫出社會變遷的主線,以新的視角來考察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
本書行文流暢、通俗易讀,並附有百餘統計圖表,不謹適合於歷史學、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學者閱讀,而且也是廣大中學歷史教師和學生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2009年12月19日 想读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豆瓣
9.3 (12 个评分) 作者: 徐贲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8 - 10
人以人性道德的理由来记忆。哪怕对那些与我们只有浅淡关系的人们,我们也与他们因人性道德的记忆而联系在一起。藉由人类共同创伤的记忆,各种社会群体、国族社会,有时候甚至是整个文明,不仅能够辨认出人类苦难的存在和根源,还会就此担负起一些重责大任,警惕袖手旁观的冷漠。正如英国历史 学家Ian Kershaw所说,“通往奥兹维辛的道路,为之开道的是仇恨,为之铺路的是冷漠。”对于人类共同的灾难,记忆研究最关心的不是我们愿意记忆什么,而是我们由于道德责任而应该记忆什么。我们应该记住的是那些直接毁灭共同人性的邪恶事件。
2009年12月19日 想读
拉丁语基础 豆瓣
作者: 肖原 商务印书馆 1983 - 4
出版说明
一、本书主要供一般读者自学拉丁语之用,但也可用作大专学校拉丁语教材。对初学拉丁语的读者,本书适于自修,对已学过而未掌握者,可帮助复习、巩固,以达到温故而知新之目的。
二、本书共有50课,每课所需学时视读者掌握西方语言的程度而定。如读过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英语等任何一种,则每课需要一、二小时,因为这几种语言中的绝大多数词汇来自拉丁语,语法方面亦多相似之处。如未读过任何一种西方语言,每课大约需要三、四小时。只要坚持每天读一课或半课,则至多半年到一年,即可读毕本书。
三、本书前五课是拉丁语音及语法基本概念部分。拉丁语读音简单易学,但为了自学者便于自修,语音部分的拉丁语读音例词、拼音练习均加注国际音标,以供读者参考。
四、本书从第三课起每课均包含语法、词汇、课文及练习等部分,但第六课以前的词汇、课文和练习主要还是为读音服务的。每课的课文和练习与语法相结合,编排上首先尽量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巩固本课词汇及语法材料,其次才是用所学过的语法和词汇进行造句,以此使读者得到反复练习的机会,进一步熟习已出现过的词汇与语法现象。
五、本书第三十七课以前介绍拉丁语法上最基本的部分,如名词、形容词的变格法、动词的第一至第四变位法以及简单句的结构;从第三十七课起是介绍较复杂的语法现象,如代词的变格、形动词、动名词、动词的其它各式的构成和用法、不规则动词以及复合句的结构等。如能认真地学完本书则可掌握拉丁语的基本词法和句法。
六、本书对所有两个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词均加有重音符号,并对每课的词汇及书末的拉汉词汇中的两个和两个以上音节的单词,在它的倒数第二个音节的元音上加标有长音或短音符号(属于长音而无须加长音符号的双元音和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前的元音除外),以利初学者熟习正确的读音。
七、在掌握本书中出现的1500个左右的单词和语法材料的基础上,读者进一步自修高深的语法并凭借辞典阅读浅易的拉丁语著作,估计不会发生太大的困难。
八、从事医药或其它科学的读者,在读完本书后,只要能学些本专业的拉丁语词汇,再参考本专业的拉丁语教材,就能够用拉丁语进行工作,如正确开写拉丁语处方等。
九、为了帮助自学,书末附有全部课文、练习、阅读材料的译文或答案。但这些译文和答案仅供参考而已。读者自己作出的译文和答案,不必一定与书上的译语答案一字不变、词序丝毫不差才算正确。所附的译文从汉语角度来看有时还似乎不够通畅,这大都由于要无歧义地翻译原文或明确语法关系所致,尚希读者谅解。
本书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2009年12月17日 想读
尘世的爱神 豆瓣
作者: 汉斯-乌尔里希·特莱希尔 2003
《尘世的爱神》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2002年度德语文学入选作品。身体和性的问题一直让主人公阿尔伯特困惑不已,并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他在大学里学艺术史,学院里烦琐而不乏荒唐的“学术研究”令他茫然无措。他爱上在柏林做服务员的意大利姑娘埃琳娜。埃琳娜要回国开一家美容院,阿尔伯特也带着自己的梦想随其来到了她的家乡萨丁岛,可岛上的现实很快令他失望,他只有黯然离去。小说的笔调暗含反讽又略带感伤,反映了一个当代“德国知识青年”的“失重”状态。
2009年8月28日 想读
裸奔 豆瓣
作者: 司徒夫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5
32岁的司徒夫在较早地享受到了事业和经济上的成功后,深知如果自己想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就必须放弃以往的生活方式,并且抵住轻轻松松赚更多钱的诱惑。
出于对探险活动的浓厚兴趣、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他创立了一个集极限自行车探险与慈善募捐为一体的项目――阳启计划。该计划以他的两个儿子――明阳、明启的名字命名,目的是为了给身患心脏病的中国孤儿筹集善款。司徒夫骑自行车沿着最困难的偏远路线环线中国而行,全程共计11266公里。
司徒夫此行目的主要是为给身患心脏病的中国孤儿筹集善款,当然,对冒险的与生俱来的兴趣和具备挑战极限的能力也很重要,所以,这本书写得非常真实而有趣。
2009年8月27日 想读
赫尔墨斯的口误 豆瓣
作者: [德] 伽达默尔 / 哈贝马斯 等 译者: 曹卫东 编译 2009 - 1
《赫尔墨斯的口误:从话语政治到诗学交往》共分“形而上学批判”、“走向一种话语政治”、“在知识与信仰之间”、“诗学中的交往实践”四个专辑,收录了哈贝马斯、巴尔塔萨、罗曼·茵伽登等13位大师的作品,具体内容包括《生命的范式》《新的非了然性》《论欧洲的复兴》《论戏剧语言的功能》《时代性的反讽》等。《赫尔墨斯的口误:从话语政治到诗学交往》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2009年8月8日 想读
海德格尔与其思想的开端 豆瓣
作者: 【法】阿尔弗雷德·登克尔 / 【德】汉斯-赫尔穆特·甘德 译者: 靳希平 商务印书馆 2009 - 2
海德格尔对当代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无疑属于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本年鉴承担着两项主要任务:1.它应该在国际的讨论中为海德格尔著作的研究作出贡献,为其著作的学术研讨提供一个论坛。2.海德格尔年鉴应该为这种研究指出一些新的视野。海德格尔年鉴的每一卷的结构都与专业手册相同,每卷一个专题。这里第一卷的专题是:“海德格尔与其思想的开端”。
主编前言
文献
一、马丁·海德格尔的大学生时代
二、两篇海德格尔早期作品
万灵氛围
梅斯基尔希(MeBkirch)的战时祷告
三、马丁·海德格尔书信集以及其他文件资料
恩斯特·拉斯洛夫斯基(Ernst Laslowskis)致海德格尔书信选(1911—1917)
马丁·海德格尔致约瑟夫·绍尔(Joseph Sauei)的信件(1912—1914)
马丁·海德格尔致恩格尔贝特·克雷布斯(Engelbert Krebs)的信件(1914—1919)
恩格尔伯特·克雷布斯对于马丁·海德格尔的教职资格论文的鉴定(恩格尔伯特·克雷布斯致海因里希·李凯尔特的信)
罗马诺·瓜尔迪尼(Romano Guardinis)致海德格尔的信件(1916)
海因里希·芬克(Heinrich Finke)致马丁·海德格尔的信(1916—1917)
马丁·海德格尔致马丁·格拉布曼(Martin Grabmann)的信(1917)
恩斯特·特勒尔奇(Ernst Troeltsch)致海德格尔的信件(1918)
马丁·海德格尔致埃尔弗里德·海德格尔的生日祝福信(1918)
四、针对马丁·海德格尔的教职资格论文的科学评论
五、文献部分的编辑说明
评论
1909—1919年间海德格尔的生活与思想之路
“而来源则总是去向(未来)之源”——马丁·海德格尔至1919年的思想之路的宗教及神学取向
19世纪和20世纪初神学史和教会史中所反映出的马丁·海德格尔的“本源”
海德格尔在弗莱堡神学院的路德阅读
马丁·海德格尔与天主教德国格雷斯科学促进协会的关系
“品味(verkosten)上帝的秘密,在它被看到之前”——马丁·海德格尔和神学家恩格尔贝特·克雷布斯
海德格尔对数学和自然学科的学习
布伦塔诺对亚里士多德存在学说的解释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
青年海德格尔的司各特式现象学
早期的海德格尔与新康德主义的关系
过渡中的现象学——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批驳
狄尔泰、海德格尔和历史的实行意义
实际性解释学的先兆
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天主教”、“新教”、“基督教”及“宗教”诸概念:影响与局限
学术要闻与书目
关于海德格尔早期著作(1909—1919)的研究报告
有关海德格尔早期著作以及1919年以前思想的书目选录
短文和图书简评
海德格尔在意大利:富有成果的对话
图书简评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1909—2004)
前言
缩写
海德格尔文献一览表
海德格尔作品编年索引
编年索引目录
讲座、研究班、高级研究班、研究小组和相关手稿
由海德格尔自己生前出版的诗作、文章、书籍等
讲话、演讲、致词‘等
由海德格尔自己在生前出版或明确准予出版的书信
遗稿
证明(对话记录等)
译后记
2009年6月16日 想读
铁托自述 豆瓣
Josip Broz Tito - Autobiografska Kazivanja
作者: 铁托 新华出版社 1984 - 10
2009年6月8日 想读
普宁 豆瓣
Pnin
8.0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梅绍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1
《普宁》是纳博科夫第一部引起美国读者广泛注意和欢迎的小说。它描述一个流亡的俄国老教授在美国一家学府教书的生活。他性格温厚而怪癖,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常受同事的嘲弄,妻子也离弃了他。他子然一身,只得沉溺于故纸堆,钻研俄罗斯古文化和古典文学聊以自慰;时时刻刻回忆往事,流露出一股浓重的乡愁。纳博科夫把俄罗斯文化和现代美国文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诙谐而机智地刻画了一个失去了祖国、隔断了和祖国文化的联系、又失去了爱情的背井离乡的苦恼人。
2009年6月8日 想读
博尔赫斯全集 豆瓣
9.4 (22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 林之木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 11
此为豪・路・博尔赫斯作品最大规模的中文移译,系根据阿根廷埃梅塞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四卷本博尔赫斯全集译出。全书收入博尔赫斯的三十个集子,分小说一卷、诗歌和散文各两卷。
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分上、下卷,共收入十个散文集和一篇《结语》。其中包括《埃瓦里斯托・卡列戈》(1930)、《讨论集》(1932)、《永恒史》、《探讨别集》、《序言集成》、《博尔赫斯口述》、《七夕》、《有关但丁的随笔九篇》等。�
小说卷收入六个短篇小说集和一篇献词。其中有《恶棍列传》(1935)、《虚构集》(1944)、《阿莱夫》(1949)、《布罗迪报告》(1970)和《沙之书》(1975)、《莎士比亚的记忆》(1983)。�
诗歌卷分上、下卷,共收入十四个诗集。其中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1923)、《诗人》(1960)、《为六弦琴而作》(1965)、《老虎的金黄》(1972)、《铁币》(1976)、《天数》(1981)、《密谋》(1985)等。
2009年6月8日 想读
路漫漫──香港獨立漫畫25年 豆瓣
作者: 智海 / 歐陽應霽 香港三聯書店 2006
本書涉獵25年來活躍於創作發表的27位香港獨立漫畫家:榮念曾、尊子、一木、馬龍、杜琛、阿平、草日、歐陽應霽、利志達、麥家碧、何家超、黎達達榮、劉莉莉、何家輝、林祥焜、國志鳴、二犬十一咪、John Ho、楊學德、智海、小克、阿高、大泥、阿興、梁以平、江康泉、Stella So。
由漫畫家自述創作歷程和發表經驗,既讓讀者分享創作人的苦樂,也反映出香港出版業生態及傳媒的發展狀況,對香港藝術發展和創意工業發展有著前瞻性的啟示。
2009年6月8日 想读
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上) 豆瓣
作者: 智海 / Chihoi 香港三聯 2007
2005年起,香港漫畫家智海及江康泉展開「大騎劫」創作計劃,以多位香港文學家作品為藍本進行漫畫創作,試驗圖像書寫的各種可能。本書共上下兩冊,收錄兩人這一系列的漫畫。
兩位漫畫家以個人對文學的理解去進行探索,或沿用原著的故事情節去闡發新意念,或取其意念創出新故事,絕不限於原有情節之搬演。「騎刧」對象範圍涵蓋多個年份,大部份都是短篇小說,也有散文和詩歌,包括劉以鬯、蔡炎培、崑南、西西、梁秉鈞(也斯)、吳煦斌、飲江、淮遠、黃碧雲、羅貴祥、董啟章、韓麗珠等十二位作家的作品,為讀者演示一場不同藝術媒介之間的互相闡發,在搬演情節之外,還有更多可能性,誘發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作出創造性的思考。
2009年6月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