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论李维 豆瓣
Discourses on Livy
作者:
[意大利]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译者:
冯克利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本书是对李维《罗马史》前10卷的评注。是一本怀古的、品德高尚的共和派手册。马基雅维里在本书中涉及了他关于政治、道德、命运和必然性等重大观点。
在本书中他告诫共和国的公民、领袖、改革家和奠基人如何自我治理,如何捍卫他们的自由,避免腐败。书中讨论了古代与现代的共和主义,在这里我们尤其可以看到他与亚里士多德政治主张的密切关系,也涉及了他对基督教的批判,显示了他本人对自己时代世俗化与现代性的看法。
《论李维》无疑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被哈林顿说成是为中世纪后的欧洲恢复和应用基本上是古典意义的政治自由所做的最为重要的尝试。
在本书中他告诫共和国的公民、领袖、改革家和奠基人如何自我治理,如何捍卫他们的自由,避免腐败。书中讨论了古代与现代的共和主义,在这里我们尤其可以看到他与亚里士多德政治主张的密切关系,也涉及了他对基督教的批判,显示了他本人对自己时代世俗化与现代性的看法。
《论李维》无疑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被哈林顿说成是为中世纪后的欧洲恢复和应用基本上是古典意义的政治自由所做的最为重要的尝试。
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上) 豆瓣
De Civitate Dei contra Paganos
作者:
[古罗马] 奥古斯丁
译者:
吴飞
上海三联书店
2007
- 1
奥古斯丁生活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年代,是当时最伟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在整个中世纪对基督教学说和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他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本书是他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之一,供广大爱好者阅读参考。
这部书的基本特点,一是奥古斯丁在其中全面展示了自己的整体神学思想,一是他在此集中处理了罗马的宗教、历史和政治问题。这些特点使《上帝之城》仍然成为奥古斯丁非常重要的一部书,虽然读这部书不会像读《忏悔录》和《论三位一体》那么充满乐趣,而且只有在掌握了他的总体框架后才能看出此书的价值。
在这部书里,作者处处可以看到奥古斯丁与古典思想之间的连续和断裂。但重要的不仅是他与古典的关系,而且是它与后来的基督教思想,特别是现代思想中一些核心理念之间的关系。
这部书的基本特点,一是奥古斯丁在其中全面展示了自己的整体神学思想,一是他在此集中处理了罗马的宗教、历史和政治问题。这些特点使《上帝之城》仍然成为奥古斯丁非常重要的一部书,虽然读这部书不会像读《忏悔录》和《论三位一体》那么充满乐趣,而且只有在掌握了他的总体框架后才能看出此书的价值。
在这部书里,作者处处可以看到奥古斯丁与古典思想之间的连续和断裂。但重要的不仅是他与古典的关系,而且是它与后来的基督教思想,特别是现代思想中一些核心理念之间的关系。
凯若斯(古希腊语文教程共2册) 豆瓣
作者:
刘小枫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7
本书的编修立意是超越坊间常见的以讲授语法为主的语言教科书,使读者可以借助小学功夫来感受翻译作品(包括任何西方现代语文的译作)难以尽然传达出的精神气息,加深对传世不衰的古希腊作品的理解。其体例有似王力的《古代汉语》,以古典作品原文为主,带出词法、语法和古典学问方面的知识。与王力不同的是,编修者在书中夹带了不少自己的“私货”,比如在正文中甫一论断“古希腊的君王与哲人的关系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关系”,马上布置思考题:“如果是孔子,他会拒绝君王吗?”,诸如此类——分明是一本《古希腊语文与政治哲学教程》。
论至善和至恶 豆瓣
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
作者:
西塞罗
译者:
石敏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前43年)的这本著作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通常英译为On Moral Ends(《论道德目的》)。正如Amata教授所言,“这是西塞罗最精致也是最系统的哲学著作,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西塞罗致力于拉丁文化传统的开创和塑造,其雄心在本译著的第一卷中便有气壮山河的独白。同时,就研究西塞罗思想而言,本书提供了他与斯多亚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和学园派之间较为清晰的参照,可以窥见西塞罗哲学的特征。
论神性 豆瓣
De Natura Deorum
作者:
[古罗马]西塞罗
译者:
石敏敏
上海三联书店
2007
- 6
西塞罗,西方古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古罗马共和国末期一位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实际参与了贵族共和派与独裁者的殊死斗争;他又是罗马史上最著名的演说家,其演说词结构严谨,文采斐然,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并且建立了所谓的“西塞罗文体”;他还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曾大力呼吁创建拉丁文化,建立罗马人自己的哲学和神学,是基神督教诞生以前最重要的拉丁理性神学家,为后世留下了一批重要的哲学和神学著作。西塞罗的著作与思想为我们研究希腊思想的拉丁化、拉丁思想的特征以及拉丁哲学和神学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范例。
大学的理念 豆瓣
作者:
约翰·亨利·纽曼
译者:
高师宁
/
何可人
…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6
- 3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于1852年在都柏林所做的一系列演讲,第二部分是10篇关于大学学科的演讲和论文。本书充分表现了西方高等教育中所遵循的精神原则和操作方法,对于正在进行重要变革的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应该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大学的理念》导读
一 纽曼的论证/[001]
二 内容分析表/[005]
三 反思的问题/[O11]
《大学的理念》界定与诠释
前言
第一卷 大学教育——分九讲阐述
第一讲 导言/[033]
第二讲 神学——知识的一个分支/[046]
第三讲 神学对其他知识分支的关系/[063]
第四讲 其他知识分支对神学的关系/[083]
第五讲 作为自身目的的知识/[104]
第六讲 从与学习的关系看待知识/[123]
第七讲 从与职业技能的关系看待知识/[143]
第八讲 从与宗教的关系看待知识/[163]
第九讲 教会对知识的职责/[184]
第二卷 大学科目——在一些演讲和论文中的论述(选文四篇)
选文一 基督教与文学——在哲学与文学院的演讲(1854年11月)/[205]
选文二 英语中的天主教文学(1854年一1858年)/[219]
选文三 基督教与自然科学——在医学院的演讲(1855年11月)/[246]
选文四基督教与科学研究——为理学院写的演讲稿(1855年)/[264]
注释
评论:再思《大学的理念》
解释性论文导言/[289]
纽曼时代的纽曼——马莎·麦克马金·加兰德/[295]
纽曼的大学与我们的大学——弗兰克·M·特纳/[312]
神学与大学:纽曼的理念与当前的现实——乔治·M·马斯登/[332]
<大学的理念》中自我的悖论——萨拉·卡斯特洛一克拉伦/[348]
纽曼与电子大学的理念一乔治·P·兰多/[369]
建议阅读书目
评论人介绍
译后记
《大学的理念》导读
一 纽曼的论证/[001]
二 内容分析表/[005]
三 反思的问题/[O11]
《大学的理念》界定与诠释
前言
第一卷 大学教育——分九讲阐述
第一讲 导言/[033]
第二讲 神学——知识的一个分支/[046]
第三讲 神学对其他知识分支的关系/[063]
第四讲 其他知识分支对神学的关系/[083]
第五讲 作为自身目的的知识/[104]
第六讲 从与学习的关系看待知识/[123]
第七讲 从与职业技能的关系看待知识/[143]
第八讲 从与宗教的关系看待知识/[163]
第九讲 教会对知识的职责/[184]
第二卷 大学科目——在一些演讲和论文中的论述(选文四篇)
选文一 基督教与文学——在哲学与文学院的演讲(1854年11月)/[205]
选文二 英语中的天主教文学(1854年一1858年)/[219]
选文三 基督教与自然科学——在医学院的演讲(1855年11月)/[246]
选文四基督教与科学研究——为理学院写的演讲稿(1855年)/[264]
注释
评论:再思《大学的理念》
解释性论文导言/[289]
纽曼时代的纽曼——马莎·麦克马金·加兰德/[295]
纽曼的大学与我们的大学——弗兰克·M·特纳/[312]
神学与大学:纽曼的理念与当前的现实——乔治·M·马斯登/[332]
<大学的理念》中自我的悖论——萨拉·卡斯特洛一克拉伦/[348]
纽曼与电子大学的理念一乔治·P·兰多/[369]
建议阅读书目
评论人介绍
译后记
Cambridge Latin Course 2 Student's Book 豆瓣
作者:
Cambridge School Classics Projec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 1
The leading Latin course worldwide Book II focuses first on life in Roman Britain before moving further afield to Egypt. Book II is full colour throughout, with a clear layout of stories and language notes. Featuring a glossary for quick reference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the book also includes a full explanation of language points and grammar practice exerc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