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文艺评论的实验(重译本)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刘易斯 / 校注 普亦欣 王月 译者: 邓军海 译注 / 普亦欣 王月 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爱,需要学习。爱文学,亦然。
现代以来,文学成为一门专业学科,文学批评成为一份专门职业,其最大悲哀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若不专研文学,倒离文学挺近;越是专研文学,反倒可能离文学越来越远,甚至完全隔膜。
无论你身处文学行当的外边还是里头,假如文学曾令你感动,假如你觉得那丝感动弥足珍贵,此书正好切你心怀。因为路易斯在此如对床夜语,谆谆劝诫爱文学的你 ——爱文学,应有怎样的阅读德性,又该避开哪些现代理论的陷阱。
较之一版,此版特点:
◎本书为重译本,更正之前译本的诸多错译、误译和漏译——之前译本漏译附录。
◎译者邓军海为C.S.路易斯的原文加注,进一步体现这位伟大的牛津学者的思想深度和力量。
2018年5月29日 想读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 豆瓣
作者: 王洞(主編) / 季進(編注) 聯經 2015 - 4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
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大事件
濟安與志清,雖個性不同,但興趣相投,他們都喜好文學,愛看電影,聽京戲。濟安交遊廣,童芷苓,張君秋,都是他的朋友。兄弟二人在信裡,除了談論時政家事外,就講文學,評電影,品京劇,也月旦人物,更多的時候是談女人與婚姻。──王洞
從1947年底至1965年初,夏志清先生與長兄夏濟安先生之間魚雁往返,說家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內容相當豐富。精心保存下來的六百多封書信,成為透視那一代知識分子學思歷程的極為珍貴的文獻。
──季進
在滯留海外的歲月裡,夏氏兄弟在薄薄的航空信紙上以蠅頭小字寫下生活點滴,欲望心事,還有種種文學話題。這對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
──王德威
夏志清(1920-2013)1961年憑《中國現代小說史》英文專著,一舉開下英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先河。之後的《中國古典小說》更將視野擴及中國古典敘事。其兄長夏濟安(1916-1965)的學問和洞見絕不亞於乃弟,1950年代曾在國立臺灣大學任教,調教一批最優秀的學生如劉紹銘、白先勇、李歐梵等,也創辦《文學雜誌》,為日後臺灣現代主義運動奠定基礎。夏氏兄弟在學術界享有大名,生長在充滿戰亂的193、40年代,日後遷徙海外。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一(1947-1950)》,即夏濟安、夏志清兄弟於1947年至1965年之間往來六百多封書信的第一批,從1947年至1950年共一百二十一封,說家常、談感情、論文學、品電影、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內容豐富。這些精心保存下來的書信,成為透視那一代知識分子學思歷程的極為珍貴的文獻,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深具意義。
*添加者註:書目資料來自台灣三民網路書店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library! hooray! via 苏方。
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 豆瓣
作者: 许子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 - 4
此书分析了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五十篇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从各不相同的作品中归纳、发现了四种主要模式、四个叙事阶段、二十九种叙事功能,探讨并揭示了这一段时期人们的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与集体认知)的主要模式。其分析方法、特别是得出的结论,极具创意和启发性。作者原是知名青年评论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十分熟悉,近十余年来又在海外受到了西方文论与西方学术规范的认真训练。本书能钻进这些中国当代作品中去,对其进行入情入理的感知理解,又能跳出来,拉开距离,运用世界文论的最新成果,对之进行独具慧眼的分析与把握。这样,本书在运用结构主义(科学主义、形式主义、符号学等)的文学研究方法及联系、理解、体察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实际两个方面,都十分到位。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library! hooray!
重读"文革" 豆瓣
作者: 许子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11
《重读"文革":许子东讲稿(第1卷)》大部分文章2000年曾在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出版,原题《叙述“文革”》,出版社改题为《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五十篇“文革”小说》。据说当时丛书学术委员会主任季羡林教授听到此书是重新解读“文革”便有些质疑,后来经过其他编委解释才知并非(至少不会全是)“新左派”重新评论“文革”。在《重读"文革":许子东讲稿(第1卷)》里,我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尝试借用一种现代文学理论(普洛普的结构主义方法)来解读具体复杂的中国文学及文化现象;二是尝试从文学角度讨论“文化大革命”如何成为一种被阅读乃至再读的“文本”。拙作出版后有不少批评,缺陷疏漏当然不少。本想借这次出版《讲稿》的机会,将研究范围扩大五、六十部或七十部“‘文革’小说”(主要包括近十年的作品),但因为生病,这个重写计划也暂时没有完成。期待日后还有再版续写的机会。
但这一卷《重读“文革”》,还是对《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做了很大程度的修订增删。一方面是文字修订,另一方面是增加了第六章到第九章的内容……最近十年常越界电视,有网友观众批评我常常在讨论现实问题时提到“文革”,“为什么老是念念不忘呢?”这是他们的疑问。说实话,也是我自己的疑问。我想,于私,是个人记忆。至今仍会在梦中见到父亲在电子管收音机前听九评、北京女红卫兵抄家时亲切的目光:“别害怕,你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街上群众欢呼剪人裤腿、下乡火车启动时的哭声混合东方红乐曲声、下放干部告诉惊讶的村民“尼克松要来了,毛主席决定,这一次不杀他”……怎么办呢?生死在这个时代,偏偏这些印象刻得最深。我很羡慕那些脑子也能和躯体及生活方式一起与时俱进的人们,可我就是不行。有次雪天住进维也纳一个城堡,做梦却在江西坐手扶拖拉机,山崖旁路很窄。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via 苏方。“有次雪天住进维也纳一个城堡,做梦却在江西坐手扶拖拉机,”
阿垅诗文集 豆瓣
作者: 阿垅 2007 - 3
阿垅是七月派的重要诗人,也是中国新诗理论的系统研究者。他的新诗以想像奇特、风格遒劲著称,在新诗界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诗论见解深透,体系完整,深得行家和初学者的好评。在创作新诗的同时,阿垅还写过许多旧体诗词,情感真挚,格律严谨,读者从中能够领略到浓郁的艺术气质。
《阿垅诗文集》在新诗创作方面,全部收录了《七月诗丛》之一的《无弦琴》和周良沛先生从作者大量遗作中选编的《无题》。阿垅怀念亡妻的一首悼亡诗,写得真挚感人,是一首艺术含量较高的诗歌作品,曾在朋友间广为传阅。本集因篇幅有限,只收录了周良沛先生为这首长诗所节选的文本,供读者欣赏。
旧体诗词是阿垅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生前大部分没有发表过。《阿垅诗文集》编纂者在旧体诗词方面,为慎重起见,特邀请古典文学专家何满子先生对阿垅目前尚存的大量旧体诗词手稿进行编选。何先生认为,“阿垅旧体诗词极是精彩,词尤佳,其风格直逼辛弃疾,当代无人能及。”诗文集所收阿垅旧体诗词悉照何先生的原定篇目录入。
阿垅的报告文学,此次从报告文学集《第一击》中,选了《闸北打了起来》一篇。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先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宁夏人民出版社出过两个版本,此次不再从中摘录。
诗论《诗与现实》出版于1951年,问世不久即遭当时“左”倾势力封杀。三年之后,作者在《诗与现实》基础上重新修改出版的《诗是什么》,较《诗与现实》更通俗也更成熟。诗文集诗论部分以《诗是什么》为主,而对其中未包括的论诗人部分酌予补充。
阿垅的诗歌理论著作,多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国统区,不免带有那个时代的色彩。局部文字的针对性,由于时间推移,人事变更,可能令人感到模糊,但学术见解的原则性仍然是存在的。此次选编对一些文章有关人事部分做了技术整理,但力求保存阿垅理论著作的核心内容,希望获得广大读者的理解。
文论部分,收录了《略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和《论倾向性》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文坛上引起过轩然大波。保存这两篇文章的本来面貌,对于新文学运动的研究是必要的,如果有条件找到当年对这两篇文章的“批判”文章对照阅读,读者将会对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坛状况获得冷静的客观的认识。
2018年5月22日 想读
谁比谁活得更长 豆瓣
作者: ·杜丽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 - 9
1988年5月4日,是北大校庆九十周年。整个学校都在狂欢。晚上,我一个人在校园里游荡,碰上高年级的学姐易敏,她和几个作家班的学员在一起,我也跟他们一起去喝咖啡。其中有女诗人伊蕾。我早已听说过她的名字。第一次见到她人,在咖啡厅暗红的光里,我被她的脸震慑住了——二十岁了,我还从未见过这样一张被磨损的女人的脸,那脸上有一种被痛苦、被屈辱、被岁月毁坏的无形的痕迹,有一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痛楚与冶荡。只可惜我当时太小,无法领略那张憔悴的脸上动人的美。相反,坐在她的对面,我替她害羞:她这样堂皇地坐在那里。

很晚我才去读她的诗——1995年4月12日,我在书店里买了一本1990年出版的她的诗集:《女性年龄》,我翻到后记,第一句话就是:“我好象天生就老了。”我为什么没有更早地读到?
2018年5月7日 想读 via pombom,这个内容简介写得好
从大都到上都 豆瓣 谷歌图书
8.4 (65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新星出版社 2017 - 11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 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
这条路是元代的辇路,是皇帝往返两都之间的专属性道路,设有十八处纳钵。
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重新发现中国。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了解我所研究的中国吗?我一再地问自己。”
作者的叙述平静从容,充满古典气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读来欲罢不能。在作者的讲述中,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大历史与个人小历史在书中错落交汇。
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实。一边是遥远的史书上的沧桑印迹,一边是近处几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时不为人所知的暗恋,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废的远足,二十年前暴风雪中被倒提双脚走出黑松林,风华正茂的女学生突然离世,浅淡之交故人的神奇失踪,记忆里一朵牵牛花的摇曳,都因某一地点某一场景,在路上被恍然忆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这条徒步之旅上。
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本书汇集了许多的旅行家对于徒步的思考和意义。所引用的国外旅行家的段落,几乎都出自作者的优美译笔,且金句叠出:
“挣扎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成就了旅行,而是旅行成就了我们。”
“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错特错。”
本书配以精美手绘插图,以及手绘地图,生动表现沿途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
2018年4月30日 想读 罗新:内亚视角的北朝史。澎湃文章两篇。
發條鳥年代記(第一部)鵲賊篇 豆瓣
ねじまき鳥クロニクル〈第1部〉泥棒かささぎ編
作者: 村上春樹 译者: 賴明珠 時報文化 1995 - 9
發條鳥年代記我在那家法律事務所的工作任務,以一句話簡單說就是專業性的跑腿。不過我自己認為做得很好。理解迅速,行動俐落,既不抱怨,想法又實際。所以當我提出想辭職時,老先生甚至還說可以給我加一些薪水呢。不過我終於還是辭了那家事務所。辭職之後並沒有要做什麼的明確希望或展望。我只是不想再一直留在那家事務所,一直繼續做那件工作了。如果要辭職大概只有趁現在吧,我想,如果再待更久的話,我的人生很可能就那樣一直溜滑下去到結束了。因為我已經三十歲了....。從附近的樹林裡聽得見簡直像是在捲著發似地嘰咿咿的規則的鳥啼聲。我們把那叫做發條鳥,發條鳥每天都飛到附近的樹林裡來,為我們所屬的安靜世界捲著發條。
2018年4月28日 想读 奇鸟形状录 via 若水。有一个闪光点。
祖先的爱情 豆瓣
作者: 陆源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3
一个发生在南方边陲的爱情故事
马尔克斯式的叙事
舒尔茨式的语言
...................
※编辑推荐※
☆ 一部在中国南部边陲上演的《百年孤独》。充满大想象力、野心与耐心的力作。
☆ 马原、张抗抗、孟繁华、白烨力荐。
☆《祖先的爱情》在诸多方面现实了美妙的平衡 :作者的艺术雄心与跌宕的故事情节和纵深的场景,小说的万花筒结构与持续引燃读者兴趣的节奏感和生活悬念,庞杂、超真实的细节与足够填充整个巨大框架的历史内容,最后是想象的诗意与现实自带的幽默感和夸张感。
..................
※内容简介※
以回形针的结构,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南部的爱情故事,家族、战争与梦幻,众多意向融合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悬念不仅寓于情节之中,也寓于叙述结构和叙事节奏之中,寓于呼吸之中。
..................
※名人推荐※
陆源彻底虚构了近百年前的“祖先的爱情”,这种写作需要大想象力,更需要还原南方细部风物的野心和耐心。
——马原
《祖先的爱情》的叙事绵密而又动荡,如大河蜿蜒,奔流入海。
——张抗抗
这是作家不曾经历、也没有可能经历的生活,因此它是一部极富想象力和虚构性的作品。但是诚如昆德拉所说:“小说存在的理由是要永远地照亮‘生活世界’。”陆源用他的小说照亮了“祖先的爱情”,也提供了照亮“当下的爱情”的某种参照。
——孟繁华
作品以一种大开大阖的结构,急管繁弦的叙事,把小人物的爱情故事藏匿于大家族的命运沉浮,历史中的人物,祖辈们的爱情,交织融合,桴鼓相应,如同一轴徐徐展开的壮美画卷,让人从中领略到一种久违了的“南方风情”。
——白烨
2018年4月28日 想读 via 若水
风林火山 豆瓣
作者: [日本] 井上靖 译者: 子安 重庆出版社 2014 - 1
《风林火山》中的半生的等待,如雪般消融的情感,只为一场说不出口的沉默坚守!
爱与梦想的执念,日本历史上最富争议的传奇军师山本勘助的一生!
1969年同名电影原作!1959、1969、1992、2006四次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
2007年日本放送协会NHK大河剧《风林火山》原作!
2018年4月13日 想读
《春申旧闻续闻》合集 豆瓣
作者: 陈定山 2015 - 8
陈定山所著《春申旧闻》系列,是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年的初版本,收入掌故随笔有数则。上海在战国时代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所以上海又称"春申",《春申旧闻》即是"上海旧闻"。
陈定山,工书画,兼善诗文。笔墨由洗炼而渐趋繁复,千岩万壑,气韵无穷。他幼时因随长辈历练,得以结识了旧上海许多社会名流,耳闻目睹了上海滩名流们的种种不为人知的过往,故陈定山对旧上海掌故烂熟于胸,信手拈来,后终于结集为《春申旧闻》系列。该系列是陈先生在台湾报刊上专栏连载的掌故随笔结集。文人逸事、艺坛杂俎、风俗市情、社会秘辛、菊坛掌故、勾栏风月、黑道传说等等,间或风趣幽默,间或深思追古,演绎了一出引人入胜的旧上海传奇。
2018年4月12日 想读 via 金宇澄。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豆瓣
8.2 (23 个评分) 作者: 郭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 7
王二是谁?
是你,是我,是他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王二是虚构的人物,在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通过王二有趣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普通读者。
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本书平实、有趣、清晰、简洁、深刻,对于大众和经济学界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的经济学通俗读物,在大众读者、财经圈、媒体界、知识圈都能取得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名家推荐】
郭凯是我最喜爱的经济学作者。与很多经济学作者不同,他不立场先行,讲道理总是娓娓道来,既不意图取悦政府,也不意图谄媚民众。他善于引用家常事例来讲解经济学知识,但浅显的语言后面又隐藏着严密的逻辑和深厚的功底。在他的作品中,观点的说服力恰恰来自于对知识的审慎,思想的自由又恰恰来自于对立场的节制。阅读郭凯让我再次确信,掌握知识可能令人变得傲慢,但掌握更多的知识总是令人变得更加谦逊。
——《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作者刘瑜
王二的经济行为,就是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行为。所以,关于王二的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学。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很多经济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答案,更别说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郭凯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姚洋
郭凯是愿意与大众对话并知道如何与大众对话的经济学者。通过发生在王二身上的生活故事,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如庖丁解牛般揭开了经济现象的神秘面纱。文章风趣幽默、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助于门外汉了解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和方法。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 袁莉
2018年4月10日 想读
栖居于可能性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美]艾米莉·狄金森 译者: 王柏华等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 3
本书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选集,包含了其诗作104首,每首分为英文诗、中文诗、注释和解读四部分,并配有作者手稿图片。翻译、注释、解读执笔者多为国内外著名诗人、权威译者、狄金森研究学者。本书不仅实践了狄金森诗歌翻译,还探讨了相当多的翻译技巧,对翻译理论或国内狄金森研究而言,都具备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2018年4月9日 想读 狄金森诗选。中英对照与注释。
Civil Disobedience and Other Essays 豆瓣
作者: 亨利·戴维·梭罗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93 - 5
Philosopher, naturalist and rugged individualist, Thoreau has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reader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and to find meaning and beauty in nature. This representative sampling includes five of his most frequently read and cited essays: "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 (1849), "Life without Principle" (1863), "Slavery in Massachusetts" (1854), "A Plea for Captain John Brown" (1869) and "Walking" (1862). Reprinted from standard editions.
2018年4月5日 想读
中苏关系史纲 豆瓣
作者: 沈志华 / 李丹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1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都是开卷有卷的。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2018年3月24日 想读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 豆瓣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Expanded 2nd Edition)
作者: 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 译者: 闫寒冰 / 宋雪莲、赖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
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关键概念作了清晰透彻的阐释,比如大概念和基本问题;并关注理解六侧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本书为教师设计者建设课程体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确保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
2018年3月23日 想读
中国故事 豆瓣
作者: 一苇 乐府文化/中信出版社 2017 - 5
·深入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 发掘中国人童年与心灵成长的源动力
·温暖有趣,慰藉心灵,传承文化
·站在儿童的立场,以文学表达重新述写,激活中国传统童话故事的现代价值
本书是一部蕴藏中国人文化和心理根源的中国民间文学和童话故事集,由冰心儿童文学奖得主、语文教师一苇历经十年整理重述。
听着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与童话长大的一苇,在给自己的孩子读故事时发现当下几乎所有中国的童话故事都不再是她幼时听乡间祖父口中讲述出来的生动有趣的模样,在我们的时代,中国故事被“教”坏和“写”坏了,变得千篇一面、粗糙扭曲令人憎恶。
“应该恢复中国童话故事原来的样子”,因为真正生长自中国土地的故事藏着中国人的根与心灵。一苇开始了中国童话故事的重述之旅,她的重述,既完整保有童话故事的原初面貌,又以今天的儿童观和价值观重新阐释,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全面发掘历史悠久的中国童心
本书插画和题花由版画艺术家萧翱子带领学生创作完成,将与一苇重述的中国故事一起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魅力。
一苇重述的《中国故事》,将会象格林童话一样经典和深入人心。
"我在给一苇女士的信中提出,在保持原故事基本面貌(核心母题、主要角色、主干情节)的前提下做适当文学加工修饰,应当被当作民间故事的一个新品种来看待。其目的在于延续每个故事自己的生命,其中还包含尊重,保留原故事所含的习俗、信仰、根基。可是要做到既不对原作生搬硬套,又须保留原作(并非某一单篇文本)的生命神韵,实际上是比通常的“整理”或自己独立编写故事更为繁难的一项工作,须付出创造性劳动才能做好。
"这些故事“是超越代沟,维系精神联系的纽带”。 "
——民间文学泰斗级学者 刘守华
"使阅读成为有趣的事情,对成人尚且重要,对孩子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一苇创写的这些传统超验故事就紧紧扣住了“有趣”。有趣就有了可读性,有趣就有了阅读魅力,有趣就有了传播动能。孩子接受这类文学,不一定是需要民间故事的原生态,只要在保存中华民族幻想创造力神髓的前提下,不胡乱戏说,按照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进行重写,就是一种必要。譬如,济公和飞来峰的故事,让孩子通过对一苇故事的阅读,来亲近活生生的济公这个传奇人物,又同时获知杭州飞来峰的地理学知识,这就够了。
"儿童文学就是要有趣,一苇很懂这个道理。做到有趣,就是把握住了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真谛。"
——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员,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韦苇
2018年3月21日 想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3 (291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黄锦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3
大雨无边无际,召唤南洋胶林深处的情感与记忆
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黄锦树获奖作品
...................
※编辑推荐※
☆《雨》是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得奖作品,同时也是 2018年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收录了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得奖作品《归来》。作者黄锦树是马来西亚华文重量级作家,曾获台湾重要文学奖 — —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雨》是黄锦树作品首次以原貌引进大陆。
☆ 不管在创作领域还是研究领域,黄锦树在当代马华文学(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代表性都毋庸置疑。梁文道曾说:“马来西亚的作家的一种特质,这个特质就在语言文字的经营上格外用心。坦白讲甚至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我们所谓的中州正韵的原生地,同代的许多的小说家都不一定有他们那么地圆熟,那么地精巧。”
☆ 黄锦树以创作、立论对抗历史的遗忘,寻觅马华文学的出路。他的创作参照在故乡的生活经验,承接以往几近于失传的“异史”,经营一个幻魅的历史叙事学,以文学的方式使人重新省视过去,扣问未来该何去何从。
☆ 本书笔调魔幻,刻划细致,读着让人迷失在潮湿溽热的南洋雨林深处中,同那个小家庭一起畏怖惊惧,一起轮回转生。
...................
※内容简介※
离开故土下南洋的一个小家庭,栖身并扎根于马来半岛胶林间,四周环伺着凶猛的野兽、怀有异心的外人及徘徊不散的亡灵。伴随着家庭成员突如其来的失踪、离奇的死亡,缓慢而抑郁的步调积累到了某一天,迸发出爆裂性的奇诡突变,暴雨带来的洪水有时通向彼岸,从死神的指掌间他们脱离了现世,旋即变为异物投向下个轮回,不断循环往复。
...................
※名人推荐※
胶林小镇总是他构思的始原场景。潮湿凝腻的氛围,简陋质朴的市井人物,阴鸷凄迷,而且时泛凶机。黄锦树是忧郁的,但他“非写不可”。就像沈从文诉说他的湘西故事……但黄锦树不是沈从文。沈从文面对天地不仁,却能经营一种抒情视野……黄锦树的作品有杀气。不论讽刺白描或乡愁小品,你都感觉字里行间溅着血光。……这倒令我们想起了鲁迅的风格。“我以我血荐轩辕”,写作是拼命的事业,闲人最好莫近。我们的文坛假情假意惯了,突然来了个拼命三郎,当然求之不得。
——文学评论者 王德威
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小说,从精神到样貌,总是跋涉。现在读了锦树的小说,竟是迅速之诗。可说来辛酸,能够迅速,正是因为马华文学的文化资产欠缺,甚或没有。……他本属学界,那几本核量级的文论(我读了不止一次《文与魂与体/论现代中国性》),即使没读过,方圆内也感受得到辐射能。才华有余,他写着小说,故而比他的任何一位马华同行都洞察着这个没有,并戮力善用之,那成为他的“变形记”体。
——台湾作家 朱天文
非常厉害,非常美的一组短篇小说。……这本小说集里对读者熟悉的雨林,文字上更精致,画面的显影解析更历历如绘,故事里的人物因为不是为一个之后要发动的魔术或叙事的妖怪吞噬而存在,故而更在故事里五官清晰,置身的场景愈栩栩如生。
——台湾作家 骆以军
2018年3月15日 想读 via 后浪贴的雨中猫咬鼠还有小壁虎小帆船的片段。真好!
Roomful of Hovings and Other Profiles 豆瓣
作者: McPhee, John Farrar Straus & Giroux 1979 - 5
In this unique book, John McPhee takes us into the world of several fascinating people. His inimitable style reveals the intricate details of his characters lives.
2018年3月11日 想读 via 北溟鱼,John Mcphee 五篇在1968年前后发表在纽约客上的人物特写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