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奥登诗选:1927-1947 豆瓣
Collected Poems
8.1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W·H·奥登 译者: 马鸣谦 / 蔡海燕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自1927年初出茅庐到1973年魂归诗国,近半个世纪里,奥登不断给英语诗歌注入新的气象。他的作品从政治写到宗教,从城市写到乡村,华美词章俯拾皆是,街谈巷议亦可入诗。
本书是奥登自愿保留的诗歌全集的上卷,文本获得过他本人的首肯。此书连同尚未出版的诗选下卷包括了此前各版奥登诗集的全部内容,并且涵盖诗人后期的所有短诗集,可以说,奥登诗歌的精华已尽数裒辑于此。纵览书中篇什,令人不禁赞叹奥登诗艺之精巧,情怀之广博,而古老的西方文学传统,更是在他笔下,一次又一次重现往日的荣光。
2018年2月10日 想读 via 黑桃肆
蓝色一百击 豆瓣
作者: 陈黎 2017
《蓝色一百击》是著名诗人陈黎的最新诗选,收录获新诗金典奖《朝/圣》中的五辑诗作,一辑近年所写有关岛屿台湾之诗,以及近两年未结集的新作等。
陈黎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内容多元杂糅。其语感幅度之大,跨越了文言与白话,古典与现代,抒情与写实,丰腴与内敛,华丽与俚俗,他具有蓬勃实验性的创作,为中文的多样性开启了一个更宽阔、更繁复的视野。
陈黎颇擅用西方的诗艺来处理台湾的主题,不但乞援于英美,更能取法于拉丁美洲,以成就他今日“粗中有细、犷而兼柔”的独特风格。
——余光中
诗…,是美与秩序构成的自身具足,充满魔力的迷人世界。陈黎诗歌的特色正是这种语言与形式上的魔力。
——《剑桥中国文学史》
2018年1月31日 想读 陈黎的诗~
电光 豆瓣
Des éclairs
作者: [法] 让·艾什诺兹 译者: 余中先 2017 - 11
《电光》是以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为原型的人物小说。在小说中,他被赋予了名字格雷高尔。这么一位人物,发明了将在未来世纪中有用的一切。可惜的是,他做不到料理好自身事务,他对科学的兴趣比对利润更大。一些人利用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偷走了他的一切。到后来,能给他带来消遣和占据他生活的,就将只剩下电光的陪伴和鸟儿的戏剧。
2018年1月30日 想读 2010 艾什诺兹 via 湮没人群
豆瓣
作者: [法] 让·艾什诺兹 译者: 孙圣英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1
《跑》是艾什诺兹的人物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角是捷克斯洛伐克长跑运动员艾米尔·扎托佩克。在这本小书中,艾什诺兹塑造了一个当时世界上跑步速度和距离首屈一指(他的训练距离能够绕地球三圈)的田径运动员形象,也以此为人物,好好地幽默了一把。
2018年1月30日 想读 2008 艾什诺兹 via 湮没人群
拉威尔 豆瓣
作者: [法]让·艾什诺兹 (Jean Echenoz) 译者: 余中先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1
2018年1月30日 想读 2006 艾什诺兹 via 湮没人群
镜中的缪斯 豆瓣
作者: [俄] 安娜· 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 译者: 戴骢 2018 - 2
《镜中的缪斯》收入阿赫玛托娃经典诗歌近70首,选自其最具代表性的诗集《黄昏》《念珠》《白鸟集》《车前草》等。阿赫玛托娃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一生命运多舛而创作不止,其诗题材形式多样,涵盖爱情、自然、政治理想等,展现了这位杰出女诗人自出机杼的诗艺。
她的诗歌将留存下去,因为语言比国家更古老,因为诗律总能比历史更久地留存。
——约瑟夫·布罗茨基
在伟大而悲剧的文学时代里,她是唯一的遗迹,她是时代变化的女主角,也是那一代最好的爱情诗人。
——《华盛顿邮报》
2018年1月25日 想读 下了一本乌兰汗译的《爱》,想读戴骢的译本。
我把自己分成碎片发给你 豆瓣
作者: 西娃 2016 - 4
《我把自己分成碎片发给你:西娃诗选2000-2015》收入西娃诗歌逾百首。西娃诗歌突出的在场感,在其自传性的诗写里,不仅表露出她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内心褶皱,也能轻易地将读者带到她构建的诗意情境里,这是真切的、她个人独有的、却又极易为他人感知到的诗意,情感浓度相当之高。
这些诗作有直观的现实描写,也有曲微的幽思刻画,诗意指向如此自然,似乎又颇为复杂,弥漫着精妙的复义感,有力地佐证了西娃的诗学追求:让不同的读者在同一首诗里读到不同的意境。尤其是她对中国民间经验的叙事性书写,体现出骇人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诗艺掌控力,直观而又迷魅。
西娃的诗写另一个极为明显的特征是,以诗意抵达禅意,以禅意融汇诗意,近二十年的佛学体悟和修行经验,通过其女性独有的敏感捕捉,终而牢靠地镌刻于诗行字句之间。更令人叹服的是,她超然的慈悲之心,宛如我们时代的一个诗歌菩萨。她的诗写在中国当代诗坛具有别具一格的诗学价值。
---------------------------------------------------------------------------------------------------
《我把自己分成碎片发给你:西娃诗选2000-2015》是川籍藏族传奇女诗人西娃二十年诗歌创作精选。
沈浩波说2010年是西娃的转折点,2010年之后的西娃一路往高里写,往高处飞。情感、灵魂、诗笔越来越动人。
《我把自己分成碎片发给你:西娃诗选2000-2015》把西娃2010年之后的诗歌作为重头戏,有生活的日常,有宗教与信仰,有情感的迷茫与恐惧,也有对灵魂的追寻与确信。
禅意、玄学、信仰、欣喜、苦难、灵魂、命运......这些词语在诗选中被多次提及,与西娃的思想水乳交融,不可分离。这些诗歌,让读者对于人性的思索,对于心灵的纯粹,对于前世今生的追寻有了更多的感悟。
同时,诗选配以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袁武先生的《大昭寺的清晨》中32幅诗意画作,画作中朝圣者们真切的情感、虔诚的面庞,与西娃的诗歌高度呼应,唤起读者深刻的情感共鸣。
---------------------------------------------------------------------------------------------------------
※我一直主张身、心、行合一的写作……我想要通过气场、语言的多义性与歧义性、情绪、意象,在诗歌里建立多重效应,想让不同的人在我的诗里,得到需要的东西。——西娃
※西娃的诗歌具有自传性,她语言涵盖的精神世界和肉身折腾的现实世界,有交叉、偏离和重合,但我们不知道是虚幻化解了真实还是真实霸占了虚幻,这是西娃和一般诗人的区别。从她的文字里,我们随时能感觉到她把精神和现实混为一体的天然能力和超然境界,这是传说中菩萨对于下界的态度,这里面已经去掉了各种社会标准和算计,巨大的人生尺寸和微小的情感针线把她的往世和今生缝合到了她的诗歌中。
在她一些小小的诗章里,西娃还能进出自己制造的世界,她有时用高处的眼睛注视着下界的自己,充满怜悯;有时又让自己像一个没心没肺的过客走进去,在那个西娃造的世界里,漫不经心地走向下辈子。——李亚伟(诗人)
※读她为数不多的诗篇,我感到疼痛……西娃蛰居于别人的闹市,心与灵却在飘向佛陀抑或众神。 ——野夫(诗人)
※西娃的诗有一颗善心,在善心的下面是一颗女儿心,在女儿心的下面是戳穿可耻沉默的诗心。——杨键(诗人)
※这是一位有信仰但又勇于承认宗教信仰与诗歌真理有冲突的女诗人,一位热情坦荡而极富才情的女诗人。——伊沙(诗人)
※西娃的诗歌拔地而起,完全可能再次让我们意识到情感浓度的重要,浓郁、醇厚,会如酒般在岁月中越写越香。——沈浩波(诗人)
※西娃其实不是一个撕裂性的诗人,冲淡,平和,却又刻骨铭心。她的写作更多建立在无穷无尽的推演中,而这才是成就她现今独特性的原因之一。——张执浩(诗人)
2018年1月23日 想读 西娃的诗~
普希金诗选 豆瓣
7.5 (8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亚历山大·普希金 译者: 穆旦 译林出版社 2000 - 6
享誉世界的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博览群书。当时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使得国家落后,民不聊生,而连年战乱列是雪上加霜,普希金以笔为武器撰写了许多讽刺诗抨击沙皇及其奴才。他鼓舞人们与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作斗争。他还写了许多描写俄罗斯风士人情和自己情感的动人心灵的优美抒情诗。
本诗选的译者查良铮(笔名穆旦)精通俄语,熟谙俄罗斯文学,尤其难得的是译者本人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由他来译普希金的诗更是相得益彰。
2018年1月22日 想读 穆旦译普希金。
Stories about Stories: Fantasy and the Remaking of Myth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Brian Attebe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 1 其它标题: stories about stories
Myth is oral, collective, sacred, and timeless. Fantasy is a modern literary mode and a popular entertainment. Yet the two have always been inextricably intertwined. Stories about Stories examines fantasy as an arena in which different ways of understanding myth compete and new relationships with myth are worked out. The book offers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the modern fantastic as well as an argument about its nature and importance. Specific chapters cover the origins of fantasy in the Romantic search for localized myths, fantasy versions of the Modernist turn toward the primitive, the post-Tolkienian exploration of world mythologies, post-colonial reactions to the exploitation of indigenous sacred narratives by Western writers, fantasies based in Christian belief alongside fundamentalist attempts to stamp out the form, and the emergence of ever-more sophisticated structures such as metafiction through which to explore mythic constructions of reality.
2018年1月22日 想读 The book offers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the modern fantastic as well as an argument about its nature and importance. 幻想文学的故事与它和神话的关系。via 焚舟
文思泉涌 豆瓣
How to Write a Lot: A Practical Guide to Productive Academic Writing
8.1 (20 个评分) 作者: 保罗·J·席尔瓦 译者: 胡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 - 9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授,都需要写作。然而,写作让许多人感到头痛。拖延症,是学术圈的流行病,是学术生涯中的顽症……
心理学家席尔瓦的这本小册子,实用、励志而轻松。它告诉你写作不需要太多的天赋或特殊才能,而是需要策略、方法和行动。熟读此书,你不用熬夜,也能成为文思泉涌的学术牛人,既不耽误享受生活,又能获得高效率写作带来的成就感,走向学术生涯的高峰。
2018年1月16日 想读 via mlln. how to write a lot
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 豆瓣
作者: 刘守华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6
《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以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就佛经故事随佛教传入中国,并对中国民间故事的丰富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颇为翔实的分析与考察,从中清理出诸多具体故事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对了解中国民间故事大演变,乃至中国民间故事与印度民间故事、世界民间故事之间的相互影响,均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2018年1月16日 想读 via pombom和若水。
Obscurity 豆瓣
作者: Philippe Jaccottet 译者: Tess Lewis Seagull Books 2015 - 11
2018年1月16日 想读 via adieu.
爱情半夜餐 豆瓣
Le médianoche amoureux
7.7 (1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米歇尔·图尼埃 译者: 姚梦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6
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米歇尔•图尼埃 经典短篇小说集
短篇小说集《爱情半夜餐》出版于1989年,收录的二十个故事以薄伽丘《十日谈》的方式展开。第一篇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回顾了从相恋到结婚的温馨甜蜜,却在婚后数年后却变得越来越沉默,他们决定召集朋友们到海滩上进行一场通宵达旦的海鲜大餐,每个人都必须讲一个故事,到天亮时由丈夫向朋友们宣布两人分手的消息……于是,故事开始了。
这些故事,要么是童话故事,以神奇而传统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作为开头;要么是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生活中残忍而肮脏的片段。如果说刚开始,沉重伤感的短篇小说凭藉它的真实性使人们信服,那么随着夜深,童话则以它的美丽和力量取胜,最终散发出令人无法抵抗的光辉,魅力四射。
我自幼就喜欢读小说,并且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写小说,直到二十七八岁时,读到了图尼埃的一篇小说,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在不知不觉之中,小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小说和古典小说的区别,就像汽车和马车的区别一样大。……现代小说的名篇总是包含了极多的信息,而且极端精美,让读小说的人狂喜,让打算写小说的人害怕。
——王小波
图尼埃是学哲学出身的,他能违反他固有的职业习惯,在文学中避免追求明确清晰的哲理,殊非易事,实乃明智之举,这样,他小说中哲理寓意的含混性与模糊性,就给他的小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刻意难求的妙处:哲理寓意的多重含义。他的作品往往可以使人感受到不止一种哲理寓意,就像读者面对着一颗棱形多面的钻石,它的每一面都发射出不同的色泽光彩。
——柳鸣九
2018年1月15日 想读 via MCFC
纸上的伊比利亚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范晔(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8 - 1
这本选集的突出特点是编者独特的视角。他没有循规蹈矩,既没按年代和流派、也没按文学门类编选(可能是由于篇幅所限),而是按作品的主题来编选。这就使编者有了充分的自由,只管收录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名家名作。可谓独辟蹊径,聪明而又实用之举。此外,他在书中选用了一些译界前辈的文本,使我们对西班牙文学的译介过程有一个总体印象,这也是十分有意义并有趣味的。书中有些诗作是他自己翻译的,依他的文学功底,应很值得期待。
2018年1月15日 想读 via MCFC “痛痛,我爱你”
女战车 豆瓣
作者: 阿芒 译者: 菲奥娜·施·罗琳 女书文化 2016 - 4
阿芒最新诗集《女战车》
从生理女人到完满的女人是须要发现的,包含身体、心理、灵魂。「发现」就是「去遮蔽」,无论被时间、被空间、被性别、被神、被人、被工具……遮蔽。
从实践中,阿芒发现真实的写作能帮助去掉遮蔽,「写作使我更女人」,她说,「诗人是我的天命,女人也是。」
她在这片「女人野」赤脚走路,留下很多田野纪录,或诗,或影像。这本小诗集收了其中20首,由Fiona Sze-Lorrain译成英文,以中、英双语呈现,方便与更多「在路上」的人交换风景。
2018年1月14日 想读
梦蛇 豆瓣
作者: 田原 2015
《梦蛇——田原诗集》从旅日诗人田原26年创作中精选99首,绝大部分作品写于远离母语现场的异国他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作者用日语创作的诗歌中自译过来。
本书既是作者用乡音在遥远的异国对故乡的一次深情呼唤,也是作者望穿山海和时空的阻隔,一次次朝向西方的眺望。田原的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场美丽的文字冒险,清新与华丽婆娑共舞、忧伤与喜悦并翼翱翔,在抑扬顿挫的韵笔中诉说一种心情、铺陈一个想法、呈现一个风景,让人沉醉其中。
2018年1月14日 想读 谷川俊太郎译者田原。
大象 豆瓣
Słoń
7.2 (5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斯沃瓦米尔·姆罗热克 译者: 茅银辉 / 易丽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0
《大象》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四十四篇短篇小说,大多篇目都短小精悍,故事荒诞不经,折射出官僚体制下的现实生活。其中一篇《大象》即是本书书名,这篇小说讲的一个动物园的园长为了节省开支,要人造一只逼真的大象供游客们参观。由于姆罗热克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寓意,他在波兰被公认为当代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2018年1月8日 想读 波兰讽刺文学:大多篇目都短小精悍,故事荒诞不经,折射出官僚体制下的现实生活。
风流赛义德 豆瓣
作者: (苏丹)塔依卜·萨利赫 译者: 张甲民 / 陈中耀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4
《风流赛义德》一个苏丹乡村的无名少年,自幼丧父,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在学校,他凭着自己非凡的记忆力,很快就表现得出类拔萃,先后被送到开罗和伦敦深造,二十四岁就获得了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在该校担任经济学讲师的职务。就是这么一个天赋过人的青年,却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中,变得风流不羁,先后招致了几个女性的死亡,因而被判处七年徒刑。刑满释放后,他浪迹各地,最后回到苏丹,在北部一个边远的村镇里定居下来,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生活过得很安适,同时也为乡亲们做了一些好事。然而因一次酒后失言念了一首英文诗,被迫讲出身世变故之后,便在那年尼罗河发水的季节里,以跳河自尽,了却了自己的一生。
《宰因的婚礼》主人公宰因这个发育不良、头脑简单的农村青年展开。这位主人公整天在村里东游西逛,看到谁家姑娘漂亮,就会一见钟情,并且从此到处宣扬他爱上了这位姑娘。在那保守的乡村里,谁家姑娘经他这么一嚷,便会芳名大振,以致远近闻名的乡绅、名流或风流少年闻风而来登门求亲,把她娶走。而这时宰因却毫不动心地去寻找新的目标,重新开始新的一轮爱情故事。这么年复一年地“传播爱情”,不断地让别人去收取他爱情的果实,但是他最后还是以自己的忠厚,善良赢得了堂妹尼阿玛的爱情。
2017年12月21日 想读
关键词 豆瓣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7.2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雷蒙·威廉斯 译者: 刘建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本书是对文化转变中的语言的一种精彩的考察与探究。它不是一部词典,也不是特殊学科的术语汇编;它应该是一种对词汇进行质疑探询纪录:这类词汇包含了英文里对习俗与制度广为探讨一些语汇及意义——这种习俗与制度,现在我们通常将之归类为文化与社会
2017年12月13日 想读 130129 via 迪呲 | 171212 via adieudusk分享的英文pdf
香港方物志 豆瓣
作者: 葉靈鳳 香港中華書局 2011 - 7
《香港方物志》的文章記述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風物。葉靈鳳表示這不是純綷的科學小品文,也不是文藝散文,而是一種嘗試,將香港的鳥獸蟲魚和若干掌故風俗,運用自然科學知識和民俗學知識,將它們與祖國方面和這有關的種種配合起來,這裏面有科學也有傳說,用散文隨筆的形式寫成。
2017年12月10日 想读 叶灵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