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1分钟小说选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星新一 译者: 陈真等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3 - 10
2017年11月2日 想读
被占的宅子 豆瓣 Goodreads
Cuentos completos 1
8.4 (38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陶玉平 / 李静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3
我们熟悉的世界仍有无数空洞,有待落笔描述。在科塔萨尔笔下,世界宛如一张折纸展开,内里的一重重奇遇让人目眩神迷。噩梦般的气息侵入老宅,居住其中的两人步步撤退,终于彻底逃离;乘电梯上二楼时,突然感觉要吐出一只兔子;遇见一个生活轨迹与自己酷似的男孩,由此窥见无尽轮回的一角……读过科塔萨尔的人,绝不会感到乏味。日常生活里每一丝微妙的体验,都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即兴演奏,让你循着心底的直觉与渴望,抵达意想不到的终点。
《被占的宅子》为科塔萨尔短篇全集第1辑,收录《彼岸》《动物寓言集》《游戏的终结》三部短篇集,其中《彼岸》为中文首次出版。《彼岸》轻灵可爱,《动物寓言集》别致精妙,《游戏的终结》深邃离奇,科塔萨尔说:“我想创作的是一种从未有人写过的短篇小说。”
2017年10月25日 想读 Cortazar短篇集一,有两部没看过。
中国奇谭 豆瓣
作者: 刘汀 2017 - 11
《中国奇谭》的12部短篇小说中,以当代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入手,着力描写了他们的挣扎与妥协,揭示出当代人深刻的精神困境与道德困惑。文字有尖锐的触觉与冷静的剖析。读来令人震撼。
升职无望、赚钱无能的自卑的男人梦想着摆脱身边的琐碎去听一场德云社的相声,而真的实现愿望时发现自己笑不出来,却哭了出来;诗人沉迷于诗歌的世界,在现实中屡屡碰壁,跑到火葬场工作,工作内容就是按一个红色按钮。面对家人和现实的压力,他偷了骨灰盒给妻子买营养品并进了监狱,终于扛不住压力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身份,与另外一个人互换了灵魂。放弃诗歌之后他的日子越过越好,却走向了最终的堕落;夜班公交车老司机受到一位年轻女性乘客的影响,对自己按部就班的日子产生了逃离心理,然而最后他导致的车祸,让女乘客精心整容过的脸庞毁于一旦,也宣告了老司机注定无法逃离的宿命……
12篇小说写的是12段现代人苍白的生活史,作者试着打通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让文本的叙事张力达到最大的同时能够自足。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短篇集。
2017年10月19日 想读 简介听起来都很像寓言啊。
Literary Theory 豆瓣
作者: Terry Eaglet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6 - 11
2017年10月3日 想读 Terry Eagleton的文论。
古典传统 豆瓣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 Greek and Roman Influences on Western Literature
9.7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吉尔伯特·海厄特(Gilbert Highet) 译者: 王晨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10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联合推荐
比较文学领域、古典文化接受史领域里程碑式著作
一部紧扣主脉、细节饱满、层次丰富的西方文学史
【推荐】
海厄特的大著是一部地道的欧洲文学史,它当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欧洲文明,但在我看来,这部出色的著作其实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文明。
——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
我希望海厄特的中国读者通过这本著作,让“我们”的文化也“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思想生活的重要性……和唯一不朽的财富:灵魂”。
——雷立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海厄特不太可能把我看做他的天命读者,但在《古典传统》出版六十年后重读本书时,书中在记录古典作品对西方文学之影响时的出色编排和细节仍让我像当年一样钦佩。我与海厄特只有一面之缘,但暮年的我仍然对他的学识和热情心存感激。他的书仍然活着,并将继续活下去。
——哈罗德·布鲁姆,耶鲁大学斯特林人文学讲座教授
重读海厄特的《古典传统》,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它的魔力。与库尔提乌斯的《欧洲文学与拉丁语中世纪》一样,本书是古典学在20世纪中叶那个特定时代的一座丰碑,它饱含人文精神,立足保守态度,致力于复原遭遇纳粹暴行后显得分崩离析的西方文明。广博的内容和宏大的概览赋予了其力量。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哈佛大学约翰·科根校级特聘人文学讲座教授
自六十多年前海厄特的著作第一次出版后,它仍是希腊罗马文学在后世的全部故事的最佳单卷本指南。《古典传统》充分展现了这段千年历史的复杂性:海厄特不仅描绘了古典著作如何塑造了后世的读者,还告诉了我们中世纪及现代的作者如何利用古典元素创作出自己的独特作品。博学、妙语频出、恪守人文主义,海厄特的著作既全面又好读。
——安东尼·格拉夫敦,普林斯顿大学亨利·普特南校级特聘历史学讲座教授
【编辑推荐】
⊙ 本书出版以来60多年间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与日语,早已奠定了学术经典的地位。
⊙ 本书勾勒了古典传统影响西欧和美国文学的主要途径,范围宽广;重要作家和作品被放在与古典文化的关系下进行检视,具有其他文学史难以企及的深度。
⊙ 全书语言博雅晓畅,没有当代文学评论的学术黑话,稍具文学史常识即可顺利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自1949年出版以来,陆续被翻译为多种欧洲语言及日语,是比较文学领域赫拉克勒斯式的壮举,也是古典文化接受史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本书的主旨是勾勒希腊语和拉丁语传统影响西欧与美国文学的主要途径。以此为线索,作者带领读者对西方文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全书自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衰亡和日耳曼蛮族文学在“黑暗时代”破土而生写起,描绘了直到20世纪初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涉及众多的人物与主题。书中谈到了奥维德对法国中世纪文学的影响、乔叟对维吉尔和西塞罗的借鉴、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文学与“异教”文学对抗、巴洛克时期对塞内卡的模仿及讽刺作品的重生,经过革命时代灿若星河的天才,最终落脚在现代主义的诞生和成型。
全书以博雅晓畅的语言写成,没有现代文学批评中充斥着的学术黑话,作者以轻柔而富有魅力的语调,将贯穿在西方文学传统中的核心主线向读者娓娓道来。这也许不是面面俱到的文学史,却是一部紧扣主脉、细节饱满、层次丰富的立体的文学史。
2017年10月3日 想读 via Pombom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作者: 丁午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 - 3
这是一本可遇不可求的书,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一本记载历史的书。著名漫画家丁午在“文革”中(1969)被下放到河南干校,在干校,他想念留在北京的8岁女儿,只能用写信来寄托感情。由于女儿太小认不了几个字,还由于他是个漫画家,所以他的信主要是画出来的,其内容主要是父女之情的表达和对干校劳动生活的描述,真挚、生动,无意中记载了特殊年代一段难忘的感情和一段难忘的历史。
2017年9月25日 想读 via 王小妮《害怕》文集中“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丁午写给女儿的信。
上锁的房子 豆瓣
鍵のかかる部屋
8.2 (20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8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日本当代文坛大师三岛由纪夫年少至终年三十年间风格各异的十二篇短篇秀作,其或以从容的笔墨揭示战后各种社会矛盾,或以散文诗般的叙述表达对原始自然灵魂的向往,或以冷酷讽刺的笔调呈现人性的阴暗与扭曲……玲珑的篇幅,迷幻的题材,纠缠的情欲,融浪漫、唯美与古典 主义于一体,极致地体现了作者的美学造诣。通过此书,可充分地窥探天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内心世界。
▼媒体推荐
《上锁的房子》是我下定决心摧毁我死板的文体而试着写下的短篇。
——三岛由纪夫
《上锁的房子》这样从本质上表现三岛由纪夫不为人知的内心层面的作品很少,且其对颓废、不安的现代社会的呼应十分准确。
——日本文学评论家 奥野健男
2017年9月22日 想读 @ p8 peer办公室。
The Iron Man 豆瓣
作者: Ted Hughes Faber & Faber 2005 - 3
2017年9月21日 想读 hughes 的幼儿英语。via simplesimon
遍地风流 豆瓣
9.2 (33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3
《遍地风流》是阿城先生公认的经典之作,屡次再版,好评不衰,奠定了其汉语写作界塔尖的地位。
此次出版的是阿城先生亲自编订的全新版本,收录了70篇作者的短篇小说,其中有十多篇是之前版本的《遍地风流》所没有的。
2017年9月18日 想读 遍地风流 全文。江苏凤凰文艺的阿城文集
文化不是味精 豆瓣
8.0 (10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3
阿城先生全新作品。收录的文章为阿城先生亲自选定,其中许多篇目为阿城先生独家提供,从未见于国内报刊或网络。体例也为阿城先生亲自编订。
散文随笔集。分为文化、电影、绘画与摄影、音乐、人物等部分,谈及的话题十分广泛,显示了阿城先生浩瀚惊人的知识范畴。
2017年9月18日 想读 标记 江苏凤凰文艺出的阿城文集。
小青春 豆瓣
作者: 秦文君 2017 - 3
秦文君小青春系列写了一代人的青春迎面赶上了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无处躲避,只有在人生的大悲喜里坚韧成长。整套书充满了智慧的语言,每个人物的命运都牵动着读者的心,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又印证了一个时代中每个人的迥然相异的人生。这样的作品对当下每个孩子都会有巨大的帮助,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内容简介
李伟义的好朋友老巴“隐瞒”了一个“大秘密”, 这让伟义的好奇心像一头饥饿的小豹子一样窜出来,原来老巴的《战地新歌》的歌本丢了,表面上是歌本,实际是一本秘密日记,这个日记里隐藏着全家人的“罪证”。他们急忙找来同学王建生、明达、王启朝、刘孝逵询问,李伟义顺着各种线索一直地寻觅下去……学校食堂着火的时候,王建生冲在*个为学校抢救物资,学校为他开表彰会,他一下子成了名人和英雄……然而,有时事件的阴错阳差或峰回路转,不是能预计的,人算不如天算,往往在一瞬间,世界全部变化了……秦文君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上海这个大城市中少年的人格成长、人性的复杂,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通过主人公李伟义等形象,一再彰显“正直、正义、善良”等优秀品质永远是人之根基。
2017年9月16日 想读 via 收获2016 长篇专号秋冬卷。
深情史 豆瓣
作者: 刘丽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9
▼内容简介
《深情史》一书收录了七十余篇短小精致的故事,题材丰富,尤以爱情为主。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点,但个中的缠绵悱恻、恩怨纠葛都是一致的,所引发的哀戚感伤、唏嘘感叹也是一以贯之的。同时,这也是一本阅读之书或重写之书——这些故事都来自阅读,皆为化典新编 ,每篇题后均标明了故事来源。作者身兼古典文学博士、新生小说家、诗人的三重身份,博古通今,涉笔成趣,具有极强的化古为今的能力,其以简洁、细腻的语言对它们进行了重写。这种重写并非简单的复述,而是“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想象虚构,寻找发掘出新的情感真谛,于时空回溯中,尽诉悲欢离合、恩怨情仇。
▼媒体推荐
刘丽朵的《深情史》,让“情”字获得了它应有的气场和劲道,对“情”的叙述在当代汉语书写中第一次变得不那么难为情。
——诗人 胡续冬
开始看的时候,浑身都是舒服的,但是越看心里越是不安,仿佛有一盘隐身的磨石,渐渐将人生深处的虚无感和冷榨了出来,满身满心都是冰雪。
——诗人 桑克
这本书像一盏探照灯,照亮时间之河里那些或高贵或卑贱的男女,其爱情生活中最细微的区别,那些我们在阅读前不以为然而在读后注定无法忘怀的隐微之处。
——作家 阿乙
她用娑婆世界的觉悟有情,以心印心地“文勘”着来自古典的心性和传统。我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部“厚道史”,以笔记之厚阅,道情教之薄幸。
——诗人 胡赳赳
复述即还魂。刘丽朵在这些已有的故事躯壳里吹入她自己的气息,把它们翩然变作了一封封既深情又冷静的现代情书。
——诗人 冷霜
读罢掩卷,犹觉满纸烟云,迷离惝恍,不知此身何处,亦不知雾霾在何处。信白话之聊斋,短制之红楼。
——诗人 西渡
一本让你在灵魂深处战栗的书——轻而易举的爱和进退维谷的恨,转瞬即逝的欢愉和绵长无尽的思念,残忍的忧伤和天真的愚蠢,突然的相遇和决绝的离开。
——诗人 胡桑
天底下至纯至奇的情事被丽朵写得性灵酣畅,一读震惊,再读悱恻。这凉薄之年,有人微信,有人深情,趁天色尚早,能爱则爱吧。
——诗人 拉家渡
2017年9月16日 想读 刘丽朵的当代笔记小说~ 在博客上看过她改编传奇故事的几篇。
藏珠记 豆瓣
作者: 乔叶 2017 - 7
唐朝天宝年间,一个名叫唐珠的女孩在自家的客栈里收留了一位生命垂危的波斯人,波斯人感念于他们家的好意,临终前把一颗珠子送给了唐珠。唐珠因这颗珠子,一直活到了现在。这颗珠子能葆她青春且长寿的前提是她不能与男人情爱交合,一千多年来,唐珠一直遵守着这一条,直到遇到了金泽。金泽是名厨世家出身,爷爷是豫菜厨师界*有口碑的**人世,人称“老王爷”,金泽的母亲在生下金泽后便因难产而亡,金泽父亲也曾是优秀的厨师,后来进入仕途,反腐风潮到来时,因不堪压力而自尽,在自尽前遗留给金泽一份特殊的“遗产”,引来曾经的合伙人赵耀对金泽虎视眈眈。孤身一人的金泽和唐珠相遇后,渐生情愫。他酷爱厨艺,希望能继承爷爷的衣钵,把传统饮食文化发扬光大,他希望唐珠能和自己一起前行。但唐珠因对长寿的贪婪和对男女情爱的质疑,一直拒绝相信爱情并打算离开金泽,可是她又很难阻挡生命本能里对爱情的向往,她也想用自己积累的生存智慧对金泽进行有效的保护……
2017年9月15日 想读 乔叶 新小说。
人类的演化 豆瓣
Human Evolution
8.8 (8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宾·顿巴 译者: 余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 - 8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我们怎么发展出了语言、思维和文化?
为什么我们存活下来,而其他的人科物种却灭绝了?
人类演化的故事,比任何其他故事都更让我们着迷。我们的好奇心永不满足,总是不断在问:我们是谁?来自哪里?本书对人类演化历程提出了全新的疑问,也给出了崭新的研究方式和回答。
“这是一个侦查的过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由考古学记录组成的犯罪现场。和通常的犯罪现场一样,证据很不完善,让人激动,也让人抓狂,我们的任务就是试图推演出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以及背后的动机。”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著名的“邓巴数字”提出者,以社会大脑假说和时间分配模型为侦破工具,犹如最敏锐的侦探,一步一步拼接出人类演化的完整图像。
“一部必读之书!强悍地向我们展示了极富想象力的大脑的运作过程,同时又留下了自由思考的空间。”——《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
2017年9月12日 想读 via 新京报书评周刊。与上本同一个作者。
新京报书评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 豆瓣 Eggplant.place
Grooming, Gossip,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9.3 (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罗宾·邓巴 译者: 张杰 / 区沛仪 译言/现代出版社 2017 - 7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梳毛》是「大众科学的神作」。
本书探讨了人类语言能力的起源 ,讨论了语言的用途,以及更基本的问题: 我们为 什么拥有语言,它从哪来,何时产生。
本书将伴你走进奇妙的旅程,让我们一起与意想不到的各种生物学理论不期而遇,从 历史到生理,从猴子猩猩的公众行为到人类的亲密表现,一起漫步遨游其中。
本书将带领我们重回历史,回到我们还只是普通的猿猴,并无任何特别之处的时候。最早的语言听起来是怎样的?是哪些人使用这些语言交谈?为什么语言从其早期阶段发展演变到今天大概 5000 种无法相互理解的语言( 这还不包括在文字出现之前的几千年中就已经灭绝的语言 )?
在咖啡馆或酒吧的时候,有没有花点时间听听你邻桌的谈话? 如果有过的话,你会发现:他们三分之二的对话都是些生活琐事、爱恨情仇。
我们发明了「语言」这种神奇的东西,却为何又将它大材小用?
在《梳毛》这本书中,邓巴教授给出了解释:「语言进化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闲聊八卦。」
有了 社交软件,我们可以跟全世界各地的朋友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我们的微信好友可以加到几千人之多。
但是,真正可以勉强称得上是「朋友」的,不会超过150人。是的,仅仅只有150人——这就是著名的「150定律」。
邓巴教授说:这是命中注定的,由你的脑容量决定的。
是什么让他得出如此神奇的观点?请看这本《梳毛》。
2017年9月12日 想读 via 新京报书评周刊。语言进化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闲聊八卦,人类社交效率是黑猩猩的3倍,同一时间1人讲3人听但梳毛只能给1个人。
新京报书评
竞争的艺术 豆瓣
作者: [澳] 塞巴斯蒂安·斯密 译者: 程雪 / 董欣然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8
这是关于两个杰出的灵魂相遇的故事。当最可贵的知音亦是自己最强劲的对手时,会发生什么?艺术评论家塞巴斯蒂安·斯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这样的故事。
马蒂斯与毕加索,马奈与德加,弗洛伊德与培根,波洛克与德·库宁,八位现代艺术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画家。他们曾彼此亲近,相映生辉,也曾相互疏远,相互怨怼。《竞争的艺术》探寻作为一个艺术家,一步步成就自己风格、发出自己声音的道路——这几乎总是伴随着对他人期待的有意背离。
作者并不探讨苦涩嫉妒和仇恨攻击,而是试图分析艺术界本来就脆弱易感的创作风格,在人际关系亲疏影响下所产生的景仰、模仿、退让,和愿意“接受风格相互影响”的开放性,探寻被吸引和保有独特性之间艰难的平衡。
2017年9月12日 想读 via 新京报170902 书评周刊。早期艺术生涯中重要的人,以及与他们的竞争和交流。“有时,我们遇到一个特殊的人,会对我们产生特别大的影响——让我们为之迷恋倾倒,想象跟他们在一起的生活会更兴奋刺激——但是接下来,我们也开始担心会失去自主性,试图推开、拒绝这些影响,从而找到自……
新京报书评
坐在你身边看云 豆瓣
8.7 (37 个评分) 作者: [葡萄牙] 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 程一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8
当我和你一起穿过田野来到河畔
我看到的河流更美丽;
坐在你身边看云
我看得更清楚。
你不曾把自然从我这里带走,
你不曾改变自然对我的意义,
你使自然离我更近了。
因为你的存在,我看见它更美好,但它是同一个自然,
因为你爱我,我同样爱它,但我更爱它,
因为你选择了我,让我拥有你爱你,
我的眼睛在凝视万物时停留得更久。
我不为以前的我而后悔
因为我还是同一个人。
我只遗憾以前不曾爱你。
把你的手放在我手里
让我们保持安静,被生活环绕。
——佩索阿《拥有你以前》
2017年9月12日 想读 via 新京报 170902书评周刊。佩索阿诗集,新近出版。
新京报书评
自决之书 豆瓣
The Education of the Stoic
7.9 (16 个评分) 作者: [葡萄牙] 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 刘勇军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5 - 11
费尔南多•佩索阿一生都以异名进行创作,他生前一直默默无闻,他的作品在他死后才受到追捧,不仅被认为是葡萄牙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还被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自决之书》是佩索阿的散文集,涉及到了“莎士比亚”、“感觉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主题。佩索阿“称自己的缺点则是有始无终”,因此,在文中可以见到一些未完成的句子。佩索阿在散文中记述了他的主要异名的起源,他以异名书写孤独,直抵人的内心深处……
2017年9月12日 想读 via 新京报170902书评周刊 佩索阿的散文集,涉及莎士比亚、感觉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主题。
新京报书评
恶之花 豆瓣
Les fleurs du mal
8.8 (24 个评分) 作者: [法]夏尔·波德莱尔 译者: 郭宏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5
一个“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花,同时具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成分。
《恶之花》中的诗不是按照写作年代先后来排列,而是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各有标题:《忧郁和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和《死亡》,其中《忧郁和理想》分量最重。六个部分的排列顺序,实际上画出了忧郁和理想冲突交战的轨迹。
书中还收录一八六八年第三版《恶之花》中增补的诗篇以及残诗集、风流集、题词集、诙谐集等。
2017年9月12日 想读 via 新京报170902书评周刊。波德莱尔代表作,《现代主义》中认为他拉开现代主义文艺运动的续幕,波德莱尔被视为现代主义的创始人。
新京报书评
现代主义 豆瓣
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From Baudelaire to Beckett and Beyond
8.0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盖伊 译者: 骆守怡 / 杜冬 译林出版社 2017 - 1
萌发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对传统审美的全面反叛,小说、绘画、诗歌、戏剧、音乐、舞蹈、建筑、设计、电影,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皆在这场运动中被彻底颠覆。两百多年来,现代主义余韵未消,当年的文化先锋们仍深刻影响着我们今日的文化生活。
现代主义运动缘何而起?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能量?在这本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中,彼得·盖伊将“现代主义”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或一件件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作品,他以波德莱尔为这一波澜壮阔的研究揭开序幕,追溯了现代主义最初如何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于巴黎。随后,马尔克斯的小说、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盖瑞的建筑等轮番出场,盖伊在书中将它们或相互比较,或相互融汇,以博学且风趣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而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的显现。
2017年9月12日 想读 via 新京报书评周刊。现代主义运动缘何而起?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新京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