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轻寒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金宇澄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8
☆必须一读再读的故事,于无声处听惊雷。江南小镇上因为战火迫近而弥漫紧张气氛,人物关系与事件发展,如同水路般错综复杂。每读一次,就会重新发现金宇澄精心铺陈的细节。
☆金宇澄创作早期,收获文坛赞许的实力代表作。作者的笔,在细腻幽微的内心活动与暗流涌动的水乡风貌之间自如切换,让你从日常情境和男女情爱中,窥见残酷动荡的时代面影。
☆附作者手绘插图,展示文字与图像错落交叠的多重叙述。
-----------------------
《轻寒》讲述的是沦陷时期江南小镇的生活。日本兵即将到来,居民纷纷逃离。在一家弥漫咸腻气味的腌肉店,老板和女佣相继失踪,只剩下女主人七官和店伙计寿生。深密高大的苇丛,纵横交错的水道,秘密所散发的气味令人晕眩……
小说叙述如一部运镜迷离的电影。大难将至,所有人像苍蝇被困在热蜜膏中,无法挣脱。真相的到来猝不及防,而命运早已尘埃落定。
-----------------------
场面与背景都经过用心拿捏,故事发展的变化也常常猝不及防,于无声处听惊雷。
——《联合早报》
金宇澄《金宇澄作品选辑:轻寒、方岛、碗》写的是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苍凉中见人性温暖,长篇运镜迷离整个像一部电影,短篇则充满金宇澄特殊的南方的忧愁以及对“屈辱”的反思。
——台北书展评审团
整部小说叙述的方式和呈现的氛围,充满了暧昧的悬念,肉铺的气味仿佛泄露了一切线索,又什么也没揭露,让人一路阅读到底,只感觉到一种让人喘不过气來的死寂气息,一如这难以逃离的水乡。
——Openbook阅读志
2018年8月16日 想读 中篇
豆瓣
7.6 (14 个评分) 作者: 金宇澄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8
☆《碗》是金宇澄继《回望》之后的另一部非虚构力作。一老友在聚会上追忆三十年前的岁月,引发了一场千里赴约的温故之旅。在历史的斑驳印记中,辨认早已碎裂消失的苍凉青春。
☆非虚构的记录与三十年前的小说相互映照,小说笔法与真实事件相互渗透,展现文学技艺的世故与讲究。
☆附作者手绘插图,展示文字与图像错落交叠的多重叙述。
------------------------
“姑娘,你长得多像你妈妈。”
三十年前,在农场,上海青年小英死于井中。三十年后,一名女孩忽然出现,原来,她就是小英的女儿——小英生前,从东北赶回上海,秘密生下了一名女婴。
面对年轻的生命,这些历史的幸存者们才终于面对不愿追述的往事,并且承认:曾经至为重要的东西都已经纷纷碎裂、消失。
只有青春的回忆,和早逝的同伴一起,无法平静,不能安息。
------------------------
金宇澄的非虚构里,充溢着小说家笔法,这是一种文体的自觉和清醒,透着精心和讲究。但更重要的,是其中思想的力量。他对知青年代的反思,对那段生存的展现和认知,让我觉得超出了我所读过的同题材的作品。
——钟红明
《碗》中记叙知青生活人物命运走向,几种时空闪回,荒芜峥嵘。金宇澄近年作品,开始体现一种直插历史路径的自由清明,还原语言之魅。
——《明报》
金宇澄《金宇澄作品选辑:轻寒、方岛、碗》写的是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苍凉中见人性温暖,长篇运镜迷离整个像一部电影,短篇则充满金宇澄特殊的南方的忧愁以及对“屈辱”的反思。
——台北书展评审团
2018年8月16日 想读 《回望》后的非虚构
豆瓣
Nachrichten aus einem unbekannten Universum: Eine Zeitreise durch die Meere
作者: [德] 弗兰克·施茨廷 译者: 丁君君 / 刘永强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8
百万销量小说《群》之姊妹篇
首创以惊悚小说手法刻画45亿年海洋史!
◎ 编辑推荐
☆ 销量百万级的小说《群》之姊妹篇,和《万物简史》一样好读,比《万物简史》更丰富。2006年首次出版即跃居德国《焦点》周刊和《明镜周刊》非小说类排行榜 第三名。
☆ 以惊悚小说手法,又不 乏幽默的笔调,细数45亿年海洋史。全书以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为轴,带领读者搭乘时空客机,上天下地观赏地球、海洋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故事。
☆ 海洋虽被誉为生命的摇篮,我们对它的认识甚至还不如外太空。这个系统到底是如何运作的?水从何而来?生命是如何诞生于海洋的?施茨廷这本精彩的书带我们进入神秘的水世界,进入另一个未知的宇宙。
◎ 内容简介
写成《群》之后,意犹未尽的施茨廷忍不住打开进化女神的手提包,先陪三叶虫吃饭、看珊瑚盖房子,又偷窥琵琶鱼,一边帮鲨鱼贴鱼翅说明书,一边还原《白鲸》犯罪现场,令读者再也分不清科普和小说的疆界。
爱海成痴的施茨廷,以一贯创作惊悚小说的大胆手法、闲话家常的幽默笔调,细数海洋45亿年古今大小事。全书以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为轴,带领读者搭乘时空客机,上天下地观赏地球、海洋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故事,一路尽是“施式”风趣渊博又发人深省的导览解说:“请把我碾成药粉吧!”海藻背上的说明书应该这么写,“这样就可以把我用在你的面膜、敷泥和沐浴乳里。”“当鲨鱼听到人的惨叫时,它知道猎物的痛苦吗?还是它们会把这种惨叫视为猎物新鲜的信号,就像我们把柠檬汁滴在牡蛎肉上,惬意地看着它战栗一样?”施茨廷讲故事的才华在此书里尽情挥洒,各种比喻和观点出神入化,在在令人拍案叫绝!
◎ 名人推荐
真有趣呀!一本部头这么大的海洋科普文学,遍搜了古往今来有关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工程、环保资讯的书籍,却用如此多的文人情怀、人文关怀,以及若有似无的科幻想象情节,如缠七彩杂色的丝缕般,糅合在一起,的确给人全然不同的阅读经验。或许作者在写这本书时不自觉得反映了他自己的人生,多彩多姿,充满惊奇,不循旧规,却不虚此行。
——方力行,台湾海洋生物馆前馆长
2018年8月16日 想读 以惊悚小说手法,又不 乏幽默的笔调,细数45亿年海洋史。 后浪
我们这一代 豆瓣
Ma Génération
5.2 (5 个评分) 作者: 李昆武 编绘 2018 - 10
六十岁“老李”的全新三部曲力作
激情燃烧年代的“群像”长卷
一代小李走过新中国五十年,成为一代老李
昨日才排队齐步走,转身却都已白发苍苍
◎ 编辑推荐
○ 李昆武三部曲新作,《从小李到老李》的姊妹篇
作者的《从小李到老李》大获成功,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屡获国内外大奖,是国产漫画的扛鼎之作,而《我们这一代》是作者的全新力作,内容的广度和维度更进一层,体现出作者对人生观察思考的更高成果,代表作者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 自传体纪实性图像小说,塑造“50后”的“群像”
从中国西南一隅光着屁股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到五十年后各有所成、从天南海北相聚到一起的老同学,430页的作品如一幅长卷徐徐展开,一个个生动形象跃然纸上,一代“小李”“小王”学习、生活、成长,逐渐成为“老李”“老王”。他们各自的人生选择、境遇和变化令人感慨,令人称奇。
○ 一代人,用漫长的一生,共同谱写新中国历史的注脚
李昆武之所以重新讲述一代人的故事,是为了寄寓对历史的见证、对现实思考和对祖国的感情。“50后”几乎与新中国一同诞生,他们的一生无不跌宕起伏,个人命运与国家的风吹草动息息相关。本三部曲长卷既展示了一群个体的形象,又通过他们从方方面面折射出一幅更大的画面。“我们这一代”的漫长的一生,仿佛充当了共和国历史第一章的注脚。
◎ 内容简介
漫画家老李收到一条短信,通知他小学毕业50周年聚会即将举行。一眨眼,已经50年了!老李不禁陷入了回忆之中……
一群小孩子生活在幼儿园的大家庭中,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难得见一次面。他们苦中作乐,在集体生活中度过了金色的童年。但在外部环境的限制下,他们一度中断了学业。在懵懂中长大后,每个人都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于是如今步入老年的他们,各有各的人生归宿,居然有许多同学成了国家的重要领导干部、成功人士……
成了漫画家的老李认为,他有义务向当下的年轻人讲述他们这一辈人的故事。
◎ 媒体或名人推荐
如果说《从小李到老李》是我的成名作,那么《我们这一代》就将是我的代表作。
——李昆武
作者采用自传体的叙述方式,为这份用第二人称讲述的文献增添了见证的力量,但同时又保留了虚构作品才有的叙述手段。
——《中国信息网》
读李昆武的作品总是像经历一场实验……这是一个将中国当代史变成叙事试验场的作者,这是一部为未来世代的人撰写的历史书。
——《Cases d’Histoire》
2018年8月16日 想读 后浪
母狮的忏悔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莫桑比克] 米亚·科托 译者: 马琳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6
非洲,库鲁马尼村。二十六个女人接连葬身狮口。
猎人阿尔坎如接到捕狮的任务,即将来到文明与野蛮的边缘。他幼年目睹长兄弑父,接着又陷入与大嫂的不伦之恋。往事如幽魂缠绕心头,他决定最后一次作为猎人出征。
马里阿玛的三个姐妹先后成了狮子的腹中之物。她拥有蜜色的眼睛,黑色的皮肤, 如同星星挂在夜幕。这双眼睛,十六年前曾让阿尔坎如沉溺其中。从那以后,马里阿玛每天企盼猎人归来,带她逃离脚下残破的大地。
然而,村民们似乎并不关心狮子捕食人类。随着对事件的调查,猎人发现凶手另有其人,受害者之间也有某种不可言说的联系。库鲁马尼的女人背负着秘密。看似忠诚的夫妻关系,不可调和的人兽冲突,母狮与秃鹫,大地与河流,发生在库鲁马尼的一切,逐渐染上一抹神秘又离奇的色彩。
2018年8月12日 想读 被“母狮”吃掉的女人们。
所有我亲爱的人 豆瓣
8.6 (9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妮·塞克斯顿 译者: 张逸旻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8
我手捧“五年日志”,母亲记了三年之久,
你的酗酒过程,她没说起的尽在其间。
她写道,有次你睡过头时间太久。
天呐,父亲,难道每个圣诞期间
我将把掺有你血的红酒喝下肚去?
记录你不安分岁月的这本日记
到我的书架上等待我年岁逝去。
爱只在这时间窖藏里得以留记。
不管你是不是亲爱的,我活得比你要长,
我俯身把陌生的脸对向你的脸并将你原谅。
——安妮•塞克斯顿《所有我亲爱的人》
-------------------------------------------------------------------------------------------
安妮•塞克斯顿,同样作为母亲写自己的体验,曾经神经崩溃的母亲,极度情绪化、感性、年轻的女人,她的诗非常讲究技巧,同时却有一种情绪化和心理学的深度,这使我觉得非常新鲜、刺激。——西尔维娅•普拉斯
(塞克斯顿的诗)具有浪漫派诗人令人钦羡的、迅疾的、抒情式的开放。然而她诗歌的内容却表明她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她写起经验来十分个人化,简直像俄国做派那么精确、翔实。——罗伯特•洛厄尔
2018年8月12日 想读 通过 澎湃 为你读诗·《我们》
苹果酒屋的规则 豆瓣
The Cider House Rules
7.8 (11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翰·欧文 译者: 刘国枝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6
这本温情的书,如加州的阳光一样“治愈”。让我们知道:我们也许一无所有,可在重要的人眼里,我们就是“缅因州王子”和“新英格兰国王”。
这个故事里的人,都在摸索人生的规则,也在作出人生的选择。
一个年轻人,厌倦了自己的生活,一心想看外面的世界,追求自由而有意义的生活。
终于,在苹果酒屋,他看到了世界的精彩,也看到了谎言、荒谬甚至丑恶。他看到了从没看过的大海,吃到了从没吃过的龙虾,找到了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也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孩。
直到有一天,一个在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不在了,他明白了人生的规则,也忽然明白了自己该作的人生选择。
我们一生中,总会因为一个重要的人突然离开,而忽然成长。
编辑推荐
◆ 怪不得是村上春树的偶像!
◆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家、奥斯卡金像奖改编剧本奖得主约翰·欧文!
◆ 我们一生中,总会因为一个重要的人突然离开,而忽然成长。
◆ 当代文坛小说宗师、“狄更斯再世”约翰·欧文代表作。
◆ Goodreads评论多达14万条,已译成35种语言风靡40多国。
◆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波士顿环球报》《泰晤士报》等权威媒体重磅推荐!
◆ 村上春树: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
◆ 《泰晤士报》:《苹果酒屋的规则》戏谑、凝练,从中可见大师级的纯熟技巧。这本独特至极的书,一旦读了就永远不会忘记。
◆ 《每日电讯报》:《苹果酒屋的规则》这本书,无法描述,无法不爱!
◆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约瑟夫·海勒:《苹果酒屋的规则》无论题材还是创意,都属一流。引人入胜,动人心弦,给人彻头彻尾的满足感。
◆ 《时代周刊》:欧文被广大读者钟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欧文笔下的世界,就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
媒体评论
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
——村上春树
《苹果酒屋的规则》戏谑、凝练,从中可见大师级的纯熟技巧。这本独特至极的书,一旦读了就永远不会忘记。
——《泰晤士报》
《苹果酒屋的规则》这本书,无法描述,无法不爱!
——《每日电讯报》
欧文本质上是位非常单纯的作家。但由于太过单纯,以致和这个不单纯的世界产生了冲突,反倒令人觉得他的现代性更加明显。这种独特感,真是了不起!如此独特与激进,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理解。
——村上春树(村上曾两度翻译欧文作品,采访过欧文,还与欧文一同慢跑)
《苹果酒屋的规则》无论题材还是创意,都属一流。引人入胜,动人心弦,给人彻头彻尾的满足感。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约瑟夫·海勒
欧文被广大读者钟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欧文笔下的世界,就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
——《时代周刊》
至今尚在人世的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欧文。
——《华盛顿邮报》
我不是一个20世纪的小说家,我不现代,当然也不后现代。我沿袭了19世纪小说写作的形式。我是老派的,是个讲故事的人。我不是分析家,也不是知识分子。……在写作中,真正永恒的是故事、角色、欢笑和眼泪。
——约翰·欧文
一旦和纯粹而沉重的康拉德、浓烈而幽微的福克纳、锐利而絮叨的贝娄或佻达而炫奇的罗斯相较起来,欧文的小说总能在更多浪漫传奇式的悬疑和惊奇的交织之下让读者往复穿梭于倍胜于这些大师们所点染或镂刻的现实。
——张大春(台湾作家)
2018年8月9日 想读 通过 四季书评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豆瓣
9.2 (25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冯增义 / 徐振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10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除了卷轶浩繁、具有世界影响的长篇小说、政论和文学评论以外,还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书信。这些书信提供了作家在各个时期的创作、思想、社会活动,甚至作家个性的宝贵材料,无疑是他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选译了他的二百多封书信,内容主要涉及作家的创作、文艺观、政治思想和个人经历中的重大事件。
2018年8月7日 想读 读了给哥哥的信,除了一句“啊哦”,啥也说不出。
Memorial 豆瓣
作者: Oswald, Alice; Boland, Eavan;
2018年8月4日 想读 Via Adieudusk.
北去来辞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林白 北京出版社 2013 - 1
《北去来辞》是著名女作家林白历时三年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已在《十月》今年第5、6两期连载,现由我社出书。此选题已列为北京市和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并由中国作协申报,增补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项目,应为国家级重点。
小说以女主人公柳海红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两代、不同知识层次的女性由南方到北京打拼的坎坷经历与精神升华,并围绕她们,讲述了她们的亲人、恋人及家族诸多人物的命运,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大潮冲击下各色人等的浮沉悲欢。小说写出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也展示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
2018年7月31日 想读 140115. 海红,楷体字,幽暗的声音,林白的短促回答,喜欢《金阁寺》和《日瓦格医生》
绿毛水怪 豆瓣 Goodreads
9.2 (75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 - 6
(李银河独家授权,并亲自校订全稿。王小波、李银河定情之作!“从《绿毛水怪》开始,他拥有我,我拥有他。”)

王小波用他短暂的生命给世间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有人欣赏他杂文的讥诮反讽,有人享受他小说的天马行空,有人赞扬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独行。在这些表象的背后,他一生最珍贵的东西,是对自由的追求。本书收录王小波的经典中篇小说,小说出入于历史,现实,未来,在不同时空中反思了权力和乌托邦带给人的伤害,小说奇特的想象和反讽的使用带有作者独特的印记。
2018年7月30日 想读 封面美呀
去飘流 豆瓣
6.9 (9 个评分) 作者: 沱沱 新星出版社 2017 - 5
《去飘流》源于作者沱沱十四年前的一个梦,“一个悲伤得难以自持的梦”,醒后他决定把梦画下来,讲一个跟所有小伙伴有关的故事,记录出发前的那些美好时光。他把自己藏在画里,把小伙伴、家人和他的城市藏在画里。全书一共六十二幅画,两万余字,画面精美,文字结实,血肉连着筋骨,勾勒出这一代人凶险而温柔、迷惘又坚定的成长,记忆与梦境中的童年与故乡。
当这些画作和文字在博客里陆续贴出,转载收藏者甚多。江水、索道、轮渡、老房子、巷道、树林、旧厂房……山城美得如梦似幻,文字也用方言写作,充满重庆人的恣意、辛辣与细腻。
2018年7月24日 想读 via 四季书评今天的推送。图太棒了!重庆的美好在里面。
字体传奇 豆瓣
Helvetica Forever
7.7 (7 个评分) 作者: 拉斯·缪勒 / 维克托·马尔塞 译者: 李德庚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3 - 1
●首次披露Helvetica字体创作的原始手稿
●291幅未公开的珍贵图稿,5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字体设计风尚,为您一一呈现!
●一款字体背后的惊世传奇,一部图文并茂的西文无衬线字体简史
●苹果、微软、英特尔、宝马、丰田、无印良品……百家世界跨国企业LOGO和公务用字的 首选字体!
●吕敬人、王序、朱志伟、王绍强、陈嵘、赵清、广煜、蒋华、李少波、袁由敏、卢涛、何明 联名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传奇字体Helvetica的图文书。本书通过大量从未出版过的珍贵资料,以开阔的视野呈现了字体Helvetica所历经的社会、文化甚至于跨时代的演变过程,还普及了关于字体的通俗知识,以及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字体特征。此书非但是专业设计师们的必备读物,对大众读者也同样具可读性。
名家评价
吕敬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种文字在国际上广为认同、广泛使用,展现着一种优秀文化的自信,这对于全世界使用最多的汉字的字体研究学者和文字应用工作者无疑是有启示性的。
王序(wx-design):如何运用双语去设计,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拉丁字体的演变,李德庚翻译的《字体传奇——影响世界的Helvetica》将再次唤醒我们对拉丁字体历史及人文的关注,我认为这是我们专业的必修书。
朱志伟(方正字库):Helvetica的传奇证明了文字学家王凤阳先生《汉字学》中的一句话:“一种文字的力量在于掌握它、使用它的人数,在于其被使用率和应用范围;还在于被使用人数及频率”。 Helvetica的简约、均衡、清晰、精致正符合高效表达和理解文字信息的需要……它一直感动着我。
陈嵘(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Helvetica是导火索,但不是救世主来……近来,中国设计人对于字体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小高潮,真心期待以此为契机复兴中国的字体设计。
赵清(瀚清堂设计):Helvetica应该是我从事设计以来用得最多的一款无衬线拉丁字体……它的中立、可信、安全和极具条理化的特质,以及平凡中又彰显出设计的个性,与我所崇尚的既平和、单纯,又耐人寻味的设计理念是如此地不期而合!
广煜(吐毛球):设计之间都是相互贯通的……这本书的核心只是一款字体,对于一个庞大的西文字体体系来说,只是一点点,但从这里做起却意义重大。
蒋华(中央美术学院):迅速席卷全世界的Helvetica,已成为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符号……它的高度秩序感,完全标准化,昭告着一个干净整齐的美丽新世界。
李少波(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Helvetica”的成功,不仅是设计的成功,也是欧洲设计文化本身的成功,这种成功受益于漫长的中世纪黑暗之后欧洲各国间印刷技术的更替发展、交流、共享,受益于欧洲大陆的文明的平等、开放、民主,受益于战后世界趋同的文化环境以及瑞士本土的文化传统与商业意识……
(正在采用) (你提供的)
这是一本关于传奇字体Helvetica的图文书。本书通过大量从未出版过的珍贵资料,以开阔的视野呈现了字体Helvetica所历经的社会、文化甚至于跨时代的演变过程,还普及了关于字体的通俗知识,以及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字体特征。此书非但是专业设计师们的必备读物,对大众读者 也同样具可读性。本书首次披露Helvetica字体创作的原始手稿,291幅未公开的珍贵图稿。
2018年7月18日 想读
中文字体应用手册I 豆瓣
作者: 杨林青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1
收录全球著名中文字体公司“方正字库”近30年出品的422款字体
按照应用目的分为排版字体、创意字体、书写字体三大类别
每类字体按其属性匹配例文,并场景化呈现每款字体的样貌
全新梳理数字时代的中文字体术语,帮助辨识、判断和选择字体
5种索引方式为应用者 和研究者提供便捷的查询路径
本书应用范围涵盖广告传媒、图书出版、屏幕显示、影视动漫和社交网络等领域
2018年7月18日 想读
阿克瑟尔的城堡 豆瓣
Axel's Castle : A Study in the Imaginative Literature of 1870 to 1930
9.1 (9 个评分) 作者: [美]埃德蒙·威尔逊 译者: 黄念欣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本书是威尔逊陆续发表在美国《新共和》杂志上的一组研究现代主义作家的论文的结集,也是他的第一本但却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著作。在本书中,威尔逊研究了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发展,分析了该运动对20世纪六位著名作家——叶芝、瓦莱里、T.S.艾略特、普鲁斯特、乔伊斯、斯泰因的影响。本书被认为是研究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里程碑式的文学理论著作。
2018年7月11日 想读 《到芬兰车站》的作者兴趣广泛的Edmund Wilson,通过当代另一位评论家James Wood 《私货》(The Fun Stuff)的书评(凌越,“批评的美学”)。原书也标了。
2666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Roberto Bolaño 译者: Natasha Wimmer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8 - 11
THE POSTHUMOUS MASTERWORK FROM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INFLUENTIAL MODERN WRITERS" (JAMES WOOD,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Composed in the last years of Roberto Bolano's life, "2666 "was greeted across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 as his highest achievement, surpassing even his previous work in its strangeness, beauty, and scope. Its throng of unforgettable characters includes academics and convicts, an American sportswriter, an elusive German novelist, and a teenage student and her widowed, mentally unstable father. Their lives intersect in the urban sprawl of SantaTeresa--a fictional Juarez--on the U.S.-Mexico border, where hundreds of young factory workers, in the novel as in life, have disappeared.
In Search of Lost Time 豆瓣
作者: Marcel Proust 译者: Terence Kilmartin The Modern Library 2003 - 6
In Swann’s Way, the themes of Proust’s masterpiece are introduced, and the narrator’s childhood in Paris and Combray is recalled, most memorably in the evocation of the famous maternal good-night kiss. The recollection of the narrator’s love for Swann’s daughter Gilberte leads to an account of Swann’s passion for Odette and the rise of the nouveaux riches Verdurins.
For this authoritative English-language edition, D. J. Enright has revised the late Terence Kilmartin’s acclaimed reworking of C. K. Scott Moncrieff’s translation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w definitive French editions of Á la recherché du temps perdu (the final volume of these new editions was published by the 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in 1989).
Great Expectations (Dover Thrift Editions) 豆瓣
作者: Charles Dickens Dover Publications 2001 - 8
GREAT EXPECTATIONS, Charles Dickens. In what may be Dickens’s best novel, humble, orphaned Pip is apprenticed to the dirty work of the forge but dares to dream of becoming a gentleman—and one day, under sudden and enigmatic circumstances, he finds himself in possession of “great expectations.” In this gripping tale of crime and guilt, revenge and reward, the compelling characters include Magwitch, the fearful and fearsome convict; Estella, whose beauty is excelled only by her haughtiness; and the embittered Miss Havisham, an eccentric jilted br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