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近代传教士论中国宗教 豆瓣
作者: 陈怀宇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 6
儒教是一种“国家宗教”、“政权宗教”?
中国宗教的历史是由一神教不断堕落成多神偶像崇拜的过程?
祖先崇拜是中国人的宗教?
18世纪末以来,基督教传教士主要围绕上帝创世论、一神论、永生论等中心议题,对中国诸宗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加之他们对偶像崇拜、多神教的批判立场,反映了基督教新教传统中耶稣作为道路、真理、生命的基本立场。近代传教士的著作及其论述,呈现出他们对中国宗教认识和研究的思想脉络,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了解中国宗教研究的近代思想史渊源。
本书是 “世界宗教关系史文丛”的最新一种,之前已出《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和《上帝与皇帝之争——太平天国的宗教与政治》两种。
2013年2月23日 想读
小镇奇人异事 豆瓣
作者: (美)哈金 译者: 王瑞芸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
本书由12个短篇组成,以作者童年在大连乡下生活的经历和见闻,讲述了一个叫歇马亭小镇上发生的故事,书中故事都有不同的主题与人性道德的呈示,独立的情节串联起一个小乡村的悲欢离合,一个个真实有力的故事,在读者心中发酵。
《小镇奇人异事》——文革中孩子们观看被斗争的私娼的故事
《男子汉》——愚昧年代发生的荒谬事件让少年发生的心理扭曲悲剧
《主权》——由于种猪互斗而导致的极富乡村色彩的暴力美学篇章
《葬礼风云》——围绕奶奶去世,土葬还是火化所发生的特定年代文化习俗与人性冲突的故事
《最阔的人》——人性之恶导致的一场“最阔的人”的“反革命”
《新来的孩子》——一曲温情忧伤细腻的养父母与领养孩子之间的乡村牧歌
《皇帝》——被压抑年代乡村少年间弱肉强食的成长历程
《运》——最愚昧的迷信,让父亲手仞亲儿。
《选丈夫》——特定年代的一曲“选夫”闹剧
《春风又吹》——一次“不是反抗的反抗”,让新寡妇女“一举成名”的政治闹剧
《复活》——一次被当局认定罪大恶极的私通,让他走上了“生不如死”的道路
《十年》——用少女纯真的眼睛,触探政治对年轻老师青春活力生命的摧残。
名家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小说集,因主题的完整统一而有力,因风格的多样变化而丰富。-《纽约时报书评》
不论是为爱女性,还是因为爱知识,哈金笔下的人物都得做出艰难的选择;这种艰难的抉择不但让那些对中国人日常生活有兴趣的读者感动,而且让那些易受出色的写作和单纯的人生戏剧伤感的读者感动。-《出版者周刊》
哈金抓住了中国生活的特质,使我们对他的人物有了深切的了解,这个最陌生国度的“与众不同”被浓缩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生戏剧,在纸上呼之欲出。-《波士顿环球报》
这是一部少见而出色的作品。 —《Kirkus Reviews》
“自从哈金以《等待》赢得过国家图书奖,他的作品像一把宽大美丽的扇子不断地展开;这本书听上去比他所写过的东西更加深远。实际上更加大胆。收藏优秀文学的馆室都须拥有。” –《图书馆杂志》
“哈金继续一丝不苟地挖掘埋没了的中国经验。”--《书目》, 星级书评。
我惊讶哈金推土机似的叙述方式,笨拙并且轰然作响。哈金的写作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段叙述都是扎扎实实。在他的小说里,我们读不到那些聪明作家惯用的回避和跳跃,这种无力的写作至今风行,被推崇为写作的灵气。作为同行,我知道迎面而上的写作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需要力量的。
余华
哈金早已是名扬世界的作家,他为中国文学赢得的声誉不言而喻。
阎连科
2013年2月21日 想读 via douban. 哈金,美籍华裔作家,用英文创作。童年时候大连乡下生活的见闻与故事。@爱知书店。我以为是歪果仁呢!
裸体午餐 豆瓣
Naked Lunch
7.0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巴勒斯 译者: 马爱农 作家出版社 2013 - 5
《裸体午餐》被文学史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书名来自凯鲁亚克的 一个提议,意为在正午凝固的时刻,每个人都看见每把餐刀尖上插着什么。它不仅重新界定了文学的定义,也重新界定了美国文化。《裸体午餐》描述一个毒瘾者漫游纽约、墨西哥、摩洛哥的丹吉尔等城市的令人胆寒的故事,可以 把它看做一段关于堕落、暴力、残酷和妄想的游记。将这些碎片汇集在一起的是成瘾这一主题,巴 勒斯称之为“需求的代数”,他用对海洛因越来越强的需求来比喻各种对控制的需求,无论是性、政治还是社会性的控制。
作者使用了一种称为“剪裁法”的写作手法,风格新颖独特,并夹杂了大量典故、方言、俚语、黑话、双关语、文字游戏等,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该书被评为《时代周刊》英文百大小说,并于1991年被大卫•柯南伯格翻拍成同名电影。
2013年2月21日 想读 via 豆瓣
幻影公众 豆瓣
The phantom public
8.8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沃尔特·李普曼 译者: 林牧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是李普曼最富盛名的著作之一,是《公众舆沦》一书的姊妹篇。作者阐述了如下观点:建立在民众广泛参政基础上的传统民主只是一个神话,传统民主理论所塑造的神圣的公众形象无异于幻影。公众无法真正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统治权,他们必须走下圣坛,去做他们该做的事。自1925年出版后,本书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持续不衰。评论认为: “《幻影公众》与《公众舆论》一样,将成为美国政治思想史中的一部现代经典著作。单凭从其与众不同的文字角度看,它也值得被一遍遍阅读。”
2013年2月21日 想读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豆瓣
作者: Confucius 译者: Simon Leys W. W. Norton & Company 1997 - 10
"This is the Confucius translation for our time."—Jonathan Mirsky, The Times [London] In this terse, brilliant translation, Simon Leys restores the human dimension to Confucius. He emerges a full-blooded character with a passion for politics and a devotion to the ideals of a civilization he saw in decline. Leys's notes draw Confucius into conversation with the great thinkers of the Western tradition. In all, this volume provides new readers the perfect introduction to a classic work.
2013年2月21日 想读 Simon lays 译论语。杜维明老师推荐,是他自己正在用的版本。
消失的搭车客 豆瓣
7.1 (9 个评分) 作者: 布鲁范德 译者: 李扬 / 王珏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当代都市传说的开山之作,美国最成功的学术畅销书,洞悉美国社会与都市人心灵的哈哈镜!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当代民间故事的著述。作者融会了有关最著名、最搞笑、最离奇、最惊险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并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本书可以给喜欢讲惊险、鬼怪、恐怖故事的嬉皮读者提供说不尽的故事素材,是最好的培养和刺激读者幽默感的教材。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当代民间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些故事,并把它们当作真人实事——的著述。 作者融会了有关最著名、最搞笑、最离奇、最惊险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并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诚如作者所指出,人们花时间讲述和聆听传说,不仅仅是因为其奇异有趣的情节,更深层的原因是它们真实地传达出创造者和传播者所处的语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心理,并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知识和行为规范系统。
2013年2月20日 想读
Clues, Myths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Carlo Ginzburg 译者: Anne C. Tedeschi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2 - 3 其它标题: Clues, Myths,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
"In the diversity of methods and objects of analysis it offers, Clues, Myths,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 offers a fresh perspective on this Italian historian who has become such an essential point of reference in many domains of cultural study today." -- Dana Polan, Camera Obscura.
2013年2月14日 想读 Carlo Ginzburg.
History, Rhetoric, and Proof 豆瓣
作者: Carlo Ginzburg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1999 - 6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historians delivers a pathbreaking analysis of truth and rhetoric in the writing of history.
2013年2月14日 想读 Via 海裔。
童年与故乡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古尔布兰生 译者: 吴朗西 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8
《童年与故乡》出版于一九三四年,是奥纳夫·古尔布兰生的童年生活的纪录。四十篇散文,两百幅漫画,非常生动有趣地描述他的童年、家庭、学校、军队、初恋以及顽皮生活,同时旁触到北欧的大自然和它的动物、山林,以及纯朴粗野的农民生活。图画文字都有独特的风格。
2013年2月13日 想读 丰子恺插画的哟!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 豆瓣
作者: 杨剑龙 2012 - 9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由杨剑龙著,主要探讨了基督教文化思潮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互动和冲突。首先梳理了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的脉络,然后拓展至新文化语境中的基督教内涵,分析了新文化运动首领陈独秀的宗教观及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文化思潮》作者认为中国现代作家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他们大多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博爱、宽恕、牺牲等精神,同时也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的平等、自由等思想。这些论述有根有据,突破了单纯的文学研究领域,拓宽了研究的视野。
2013年2月13日 想读 via Ying.
易碎品 豆瓣
Fragile Things: Short Fictions and Wonders
8.3 (1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尼尔·盖曼 译者: 马骁 / 张秋早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1
易碎品比比皆是,人与心如此,故事也不例外!
当代幻想文学大师尼尔•盖曼经典之作
《易碎品》收录了尼尔•盖曼包括雨果奖获奖作品《绿字的研究》在内的多部诗歌、散文及故事作品,展现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写作才华。他就像个魔术师,用不可思议的手法营造出绚丽惊奇的幻象,让读者惊喜连连,目不暇给。他既将怪诞恐怖的想象融入现实(《纪念与珍宝》、《饲者与食者》),又不乏未泯的童心(《大家都爱好孩子》),还把现实与虚幻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记忆小径拾零》、《打烊时分》),更用想象为童话度上了一层全新的色彩(《椅中的十月》)。在他的故事里,地狱与天堂只有一线之隔,真实与想象就在一念之间。逗趣、阴郁、诡谲、优雅、感伤、冷硬,不同的气质、跳跃的思维与充满灵气的文字背后,有对生活的爱,对失去的害怕,以及对情感细致入微的观察,让人紧张到后背发凉、温柔到心生暖意、兴奋到心跳加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一起在真实的凡间做一场永无止境的梦。
《易碎品》曾获2007年《轨迹杂志》年度最佳短篇小说集奖。其中收录的《给男生的派对搭讪指南》获得“轨迹”年度最佳短篇奖以及雨果奖的提名;而另外一篇《绿字的研究》更是成绩斐然,一举获得2004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奖、2005年“轨迹”年度最佳短篇奖以及2006年星云奖翻译奖。
盖曼是一座现成的故事宝库,而我们又何其幸运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去靠近他。——斯蒂芬•金
盖曼堪称作家中的摇滚明星。他的作品,简单说来,就是关于神话与故事、众神与力量。而阅读它们的首要准则就是,你必须完全相信。——《多伦多星报》
当你全身心沉浸到尼尔•盖曼的世界里,你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他拥有一流的创造力,他从不遵循一致的规则,他随心所欲,惟追随梦想而写作。——《娱乐周刊》
盖曼的作品将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想象、H.P.洛夫克莱夫特的诡异氛围以及佩勒姆•G.伍德豪斯的幽默智慧结合在一起,他既能让我们的血液凝固,也能让我们仰天大笑。——《明尼阿波利斯星论坛》
阅读盖曼,其中一半乐趣来自他令人轻松愉快的美文,另一半乐趣则来自他匪夷所思的创造力。他的作品无法分类,因为他不仅仅深入了我们共同的无意识领域,还重新构造了我们的神话。——《休斯顿纪事报》
2013年2月13日 想读 Neil Gaiman 散文诗歌故事集
众病之王 豆瓣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
9.0 (105 个评分) 作者: [美] 悉达多·穆克吉 译者: 李虎 中信出版社 2013 - 2
《众病之王:癌症传》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六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读者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作者借由医学、文化、社会、政治等视角透露出一种社会化关怀;生动、文学性的写作手法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读者为之动容。
2013年2月13日 想读 via pombom,据说比小说好看。
人體交易 豆瓣
The Red Market
9.2 (5 个评分) 作者: Scott Carney 译者: 姚怡平 麥田 2012 - 3
★中譯首本人體交易秘辛紀實
★媒體雜誌書評一致推薦
★讓人震驚的人體與人體器官販售真相
★收錄超過20張作者在訪探時所拍攝的真實照片
這份深入的報告書引領讀者踏上驚異之旅,
進入毛骨悚然的全球化黑社會,
一探器官、人骨、活人買賣的人體市場。
不要再說什麼叢林深處的食人族了,
當今的人類對人肉的欲望程度才是史上最高的。
我們需要大量的人體原料,提供屍體給醫學院,讓那些未來的準醫生們能夠充分認識人體解剖學;領養機構把第三世界的數千名兒童送到第一世界,填補美國家庭單位裡的斷裂;製藥公司需要活人來測試下一代的超級藥物;美容產業每年要處理數百萬磅的人類頭髮,以因應消費者對新髮型永不休止的渴望。
這是一本作者闡述自己走訪最黑暗的全球人體市場的旅程,揭露市場上每樁血淋淋交易的殘忍真相。在這裡,你可以兜售自己身體的每個器官,也可以買到任何一個你需要的身體部位。穿梭在此市集的往來者,不是器官掮客、人骨竊盜者、血牛、販賣孩子的人口販子,就是身體有殘缺或是年邁老者的賣家。他們在吵雜市集上叫賣一顆腎臟的價錢,甚至也租賃一個女人的子宮。
調查記者史考特.卡尼耗時五年,現場追蹤獲利高且祕而不宣的人體以及人體部位貿易,此一龐大又隱密的經濟體稱為「人體市場」。他揭露出各種人體交易,有駭人聽聞的,也有荒謬至極的,例如:人稱「腎臟村」的印度村莊,之所以有此一稱號,是因為多數村民都為了錢賣掉自己的腎臟;肆無忌憚的盜墓人從墓園、太平間、火葬用的木柴堆裡偷竊人骨,製成西方醫學院與實驗室的解剖示範用骨骸;某座古老的寺廟將虔誠信徒的頭髮賣給美國的假髮製造商,年收入高達六百萬美元。
《人體交易》揭露了此一產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地下貿易在歷史上的興衰和復興,並描繪早期的醫療研究和現代大學,赤貧的歐亞村落和高科技的西方實驗室,盜屍人和代理孕母,人骨販子和賣身體部位維生的窮人。雖然地方上和國際上的執法人員均嚴格取締人體交易,但是科學的進步卻造成市場上對人體組織--韌帶、腎臟,甚至是租賃子宮--的需求日益增長,讓人少有餘裕去思量血肉貿易固有的道德難題。
本書共分為十個章節,分別探討:人骨交易、腎臟買賣、販嬰、卵子販售、子宮租賃、賣血、人體臨床實驗、長生不老解藥幹細胞、人髮捐贈。
《人體交易》使讀者得以窺見種種不忍卒睹卻發人深省的景況,令人大開眼界的離奇怪誕現象,並了解此一鮮為人知的全球人體產業,及其對人們的生活所造成的影響。
2013年2月12日 想读
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 豆瓣
9.0 (80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冯亦代 / 傅惟慈 译林出版社 2012 - 11
这二十三个短篇带我们去往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墨西哥,还引我们领略了太平洋岛国的风情。毛姆笔下的世俗男女在一幕幕凛冽的人间短剧中出演了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人性弱点无时不在精确透视之下,人际关系被一次次冷冷剖析。在各种光怪陆离的场景中,迷失的人性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
2013年2月12日 想读
雨后 豆瓣
After Rain
8.0 (21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 译者: 管舒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1
威廉•特雷弗被《纽约客》誉为“当代英语世界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雨后》是威廉•特雷弗著名的短篇小说集,1996年出版后被《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评为年度好书。特雷弗以充满同情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在《雨后》这部直抵人心的短篇小说集中,我们会遇见一个盲人钢琴调音师,他对第一任妻子的美好记忆随着第二任妻子的到来而逐渐变化;一个婚姻触礁的女人,她必须在愤怒的丈夫与闺蜜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她独自在意大利山间旅行,因为一幅不知名的《天使传报图》而顿悟……
特雷弗自称是讲故事的人:“也许,我的小说的确有时揭示了人的种种境况,但我并非有意如此。”无论是否有意,特雷弗用他的悲悯、深刻的创作感动了一代代读者。
2013年2月12日 想读 William Trevor, via 友邻。短篇小说集。
草竖琴 豆瓣
The Grass Harp
8.4 (22 个评分) 作者: (美)杜鲁门·卡波蒂 译者: 张坤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1
杜鲁门·卡波蒂(Truman Capote,1924—1984)堪称美国二十世纪最为著名、最具有明星效应,同时又是最饱受争议、最被严重诋毁的作家。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唯有两位杰出的小说家真正在美国家喻户晓,那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和杜鲁门·卡波蒂。尖酸刻薄的毛姆也称誉他为“第一流的文体家”。
《草竖琴》是卡波蒂最具自传色彩的名著,描写三个畸零人——一个孤儿和两个古怪的老太太决定退出残酷的现实世界,隐居到一所树屋上的故事;小说文笔优美、情感细腻、格调凄婉。与他的成名之作、同样自传体的《别的声音,别的房间》比较起来,那种美国南方特有的哥特式阴郁和古怪几乎消失不见了,就像姨婆苏克也许给了卡波蒂一生最为温柔阳光的陪伴,《草竖琴》的气氛也温柔醇和,时常幽默诙谐,故事讲得非常抒情。即便是暴力的场面,畸零的人物,生离死别,也仿佛透过印度草的歌声,变得悠远,好像隔着晨雾的朦胧美。《草竖琴》是卡波蒂第一部真正成熟的长篇小说,是他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之一,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的文学经典。
2013年2月11日 想读 Truman Capote. via 狐猴。
金花的秘密 豆瓣
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 : a Chinese book of life
作者: [德] 卫礼贤 / [瑞士] 荣格 译者: 邓小松 黄山书社 2011 - 8
《金花的秘密:中国生命之书》是分析心理学宗师荣格评论中国文化的著作。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的秘密也就是人类心灵的秘密,是人的真正内在生命的秘密。荣格在其评论的结语中说:“我的评论,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进行心理学理解的桥梁。”
2013年2月10日 想读 荣格与卫理贤评中国文化
小暮写真馆 豆瓣
小暮写眞館
作者: [日] 宫部美雪 译者: 张宁 中信出版社 2013 - 2
若你想见到照片里那张始终挂念在心的面孔,欢迎来到小暮写真馆。日本近二十年来最重要的女性小说家宫部美雪告别以往凶杀小说,打造首部青春心灵物语——献给讲谈社100周年。
你知道灵异照片吗?你可知道,灵异照片藏匿的都是来自心灵肌理的伤痕,这些伤痕唯有被看见、被呵护,照片里的当事人才能从极度孤绝中被释放出来,得到真正的救赎。而解读灵异不需要超能力,需要的是一直存于体内的纯真能量,也就是说,你也可以。
花菱英一的父母买了一栋旧写真馆——小暮写真馆,没怎么改建就住了进去。一家四口在老房子里开始了新生活,却让人误以为写真馆还在营业。直到一个女高中生拿来一张“灵异照片”,信封上的字迹让英一收下了灵异照片,开始寻找线索。很快,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纷纷来到,这些灵异照片上有哭泣女人的脸、不存在的海鸥、小暮老人的幽灵……英一解读灵异照片的超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也在调查中逐渐了解了看似冷漠的垣本背后的故事,朦胧的感情随着铁轨蔓延,却看不到终点。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让人恐惧的,不是灵异现象,也不是不能解释的事物,更不是骇人听闻的犯罪,而是对他人麻木不仁、毫不关心。那才是最让人害怕与伤悲的。
2013年2月10日 想读 宫部美雪青春小说。
错把妻子当帽子 豆瓣
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8.0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利弗·萨克斯 译者: 黄文涛 中信出版社 2010 - 5
本书诉说了24个神经失序患者神奇的遭遇和经历。他们中有人能通过意志成为自己想要的角色,而这种身份转瞬之间便会消失不见;有人把自己的妻子当成帽子,要一把抓过头上戴!有人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灵肉分离;有人完全不能和人交流,却能与动物自如对话;还有人不会加减乘除,却能直接用眼看到复杂算式的精确答案;有人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却能自如地吟咏歌剧、挥毫作画……
萨克斯医生深入到这些心智上有偏差的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平静、也平等地观察他们,与之互动,记录他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这些奇特之人的状况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未必为我们所知的另一种辽远的安宁。萨克斯医生字里行间流露出温柔与同理心,深深触动人心,令人备感温暖。而他种种有趣的思考及细腻的心思也不时流露,人文关怀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013年2月9日 想读 神经失序患者。via RED.
破碎的人 豆瓣
作者: Aleksandr R. Luria 译者: 歐陽敏 小知堂文化 2000 - 6
俄國心理學家盧力亞呈現出一則驚人的真實故事,主角察契斯基在1943年的戰役中頭部受創,之後便身處於分崩離析的世界裡:他的記憶憑空消失了;視野的二分之一已被摧毀,他看不見自己身體的右半部;同時還變成文盲。察契斯基為了挽回心智能力,而決心進行一場英雄式的奮戰。雖然他的世界依舊破碎,但他以不屈不撓的意志,重新拾回生命的意義,並且花費二十五年的時間書寫自己的記事。《破碎的人》穿插了察契斯基的親身描述和盧力亞的生動說明,充滿了人道關懷,也為後世留下一部腦神經文學必讀經典。
(資料來源:小知堂)
2013年2月9日 想读 噢。via 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