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约翰·亚当斯 (2008) 豆瓣 Melon Log TMDB
John Adams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约翰·亚当斯
9.0 (57 个评分) 导演: 汤姆·霍伯 演员: 保罗·吉亚玛提 / 劳拉·琳妮
HBO的历史迷你剧John Adams,根据美国第二任总统John Adams的生平以及美国初期历史改编,Paul Giamatti主演,演员阵容强大,由于约翰·亚当斯在任恰值英美战争时期,所以同时还有大量英国演员加盟,大量服装道具都由BBC支持,所以场面上将是一部向罗马看齐的巨作。
约翰·亚当斯是托马斯·杰斐逊组成的《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是美国第一任副总统,后来又当选为总统(1797-1801),曾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由于他体型较为矮胖,因此有 "圆胖先生" 的称号。约翰·亚当斯任职期间在内政、外交方面均无明显成就,1800年竞选总统时被托马斯·杰斐逊击败。他和杰斐逊都是在美国独立五十周年纪念日──1826年7月4日去世的。其子约翰·昆西·亚当斯是美国第六任总统。
HBO推出的这部7集长的《约翰·亚当斯》,根据获得普利策大奖的同名畅销书改编,此书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传记文学之一。该剧描绘了约翰·亚当斯波澜壮阔的一生(相对于美国人而言),特别是约翰·亚当斯对美国的立国之道及社会基础的贡献。美国所奉行的所谓 "自由" 、"民主"、"人权" 等基本政治理念,均萌芽于约翰·亚当斯执政时期。此外,该剧还集中介绍了约翰·亚当斯和他的妻子艾比盖尔的爱情故事。艾比盖尔不仅是约翰·亚当斯的爱人,也是他坚定的政治盟友和支撑亚当斯家族的主心骨,她和丈夫的爱情曾被美国人认为是 "美国历史上最感人的爱情故事之一"。
该剧由奥斯卡获奖演员Paul Giamatti和Laura Linney主演,著名导演Tom Hooper执导,Tom Hanks(汤姆·汉克斯)担任执行制片人。编剧Kirk Ellis曾撰写过《Into the West》的剧本,因此对历史题材的改编驾轻就熟。
The Jewish State 豆瓣
作者: Theodor Herzl Dover Publications 1989 - 1
Founder of modern Zionism clearly, forcefully advocates creation of a Jewish homeland. Extremely influential. Introduction. Bibliography.
2019年2月24日 已读
#24 Zionism的最初的practical guide;以色列在Herzel的大照片注视下建立但!我看困了,对socialist-utopian inspired的东西我都容易困看来是;我对Zionism..实在是没有更进一步的认同感了
历史 锡安主义
且借纸遁 豆瓣
6.9 (10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8
本书是葛兆光教授1994年到2011年间读各种杂书所作的笔记和摘钞,是从他的日记中选取的。相比他的学术论文,这些日记能从另一个角度为读者提供读书治学的门径,从作者摘录或“借题发挥”的内容里,能看出他对思想史问题的持续兴趣,广泛关注各国学者的研究,更能从不同的角度敏锐地发现一些学术问题的线索。
冷戰與香港 豆瓣
Hong Kong and the Cold War : Anglo-American Relations 1949-1957
作者: 麥志坤(Chi-Kwan Mark) 译者: 林立偉 香港中華書局 2018 - 9
1949年後,中國沒有要求取回香港,香港經濟轉型成功,由此看來香港似乎很安穩,但在大英帝國版圖內的香港實際上卻十分脆弱,這既因為中國的威脅,也由於大英帝國的沒落和美國在冷戰時期的需求。其脆弱性在鮮少人聽聞的「1957年問題」中達到頂點,1957年時英國在香港地位很不確定,其嚴重程度超過1949年前的任何時期。
這項學術研究把香港放在亞洲冷戰大格局下英美關係的中心。現有的研究多半孤立地處理英國和美國的政策,本書則不一樣,它探討英美政策不斷變化的互動──這兩個盟友如何看待、應對和試圖影響彼此的政策和行動。對於香港在圍堵中國的參與,此書也提出重要的新解釋。麥志坤博士認為,英國人擔心可能遭中國報復,因此堅持香港的角色當盡量不要太顯眼,而且是非對抗性質,美國人也接受英國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華盛頓的高層決策者評估香港的重要性時,不是只看香港本身,而是著眼於英美關係這個背景──香港被視為討價還價的籌碼,用來爭取英國支持美國在亞洲其他地方的政策。
麥志坤博士利用多種英國和美國檔案和中文資料,探討英美政府如何就香港在冷戰中的作用互相討論、爭辯和齟齬,並揭示英美同盟的動態變化,以及細小盟國在全球衝突中的兩難處境。
伊朗伊斯兰革命及其世界影响 豆瓣
作者: 陈安全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 10
本书比较深入、完整地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着重分析了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霍梅尼主义的基本内容、特征本质等,思考了其与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述了伊朗的“输出革命”等对外政策的形成与实施,以及伊朗革命与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对当今“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2018年12月28日 已读
粗读第四五六章和结语;对于原教旨主义的革命理解为纯粹的“托古改制”是不是也是situate在西方现代性的语境里?
中东 伊斯兰 伊朗 历史 宗教
永远活在希特勒阴影下吗? 豆瓣
Auf ewig in Hitlers Schatten?
作者: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 译者: 丁君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6
德国人会永远活在希特勒的阴影下吗?两德统一并没有驱散希特勒的阴影,统一后的德国,纳粹时代依然是一个被回避的话题。除了1933和1945年,目前德国回避的话题中又多了一项内容:1989/1990。为什么会这样?“德国问题”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正是本书中某些文章思考的主题,所收录的文章,从18世纪开始,探讨当时对德国后世影响深远的自由和专制体制。作者的着眼点并不仅仅是德国历史,还有作为德国历史参照体系的欧洲的历史和整个西方史。只有放在这一体系中,衡量德国历史的标准才会清晰起来:那是西方世界的标准,历史中的德国曾经是西方的一分子,德国参与构建了西方世界,却不止一次地游离西方之外,最后一次游离引发了世界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
中东史 豆瓣
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st
作者: 戈尔德施密特 / 戴维森 译者: 哈全安 / 刘志华 东方出版中心 2010 - 9
《中东史》如今渐成“经典”,而其原作者业已从教学岗位退休,故西切斯特大学教授劳伦斯·戴维森便与小阿瑟·戈尔德施密特合著此书的最新版本。由于发生在中东地区的重大事件逐渐增多,而我们也尽量删减自己的表述,因此该书应被命名为“一本被不断压缩的中东简史”。
2001年的“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美国人比之前更加关注中东。’结果,美军被派至中东作战,并导致始料未及的后果。在此情势下,教师与学生都需要一本反映学术动态、不再写给学究们看的伪学术风格中隐藏它的观点,并且不再强化政治偏见与民族歧视的教科书。学生们——以及更为广泛的英语受众——需要我们清楚地阐释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中东在能源危机中的地位、伊斯兰教的复兴以及伊拉克战争。尽管有其他通史问世,但《中东史》重印七版,并在大学中更为普及。
2018年12月25日 已读
简要入门,做着详细的笔记看了有十几天吧;05年后中东局势更加严峻复杂,所谓世俗主义的陷落仿佛更加势不可挡;阅读全程脑海里都想着Tony Judt的文章 Israel: the country that would not grow up
中东 历史
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张朋园 岳麓书社 2002
本书分背景分析、外力冲击与心理转变、政治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五章,对湖南省1860年至1916年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理清了这一时期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脉络。
英格兰简史 豆瓣
A Short History of England
作者: [英] 西蒙·詹金斯(Simon Jenkins) 译者: 钱峰 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 2016 - 11
★《泰晤士报》畅销书
★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the National Trust)推荐作品
英格兰历史是世界上最精彩,也是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之一。每每提及诺曼底征服、阿金库尔战役、亨利八世、维多利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格兰的英雄与恶棍、胜利与失败便会浮现眼前。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评论家、专栏作家詹金斯爵士在《英格兰简史》一书中,讲述了英格兰从公元410年的黑暗时代到21世纪初现代社会的完整历史,囊括众多影响英格兰历史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并将其融入一个大国的诞生、崛起,然后慢慢衰落的历程中。书中涉及众多主题,从王权与人民的冲突,到英国与欧洲、全球的关系,以及国王、议会的角色演变等等。詹金斯爵士以其隽永的文笔,睿智的语言,严谨的态度,向我们娓娓道来现代英格兰是怎样炼成的。
《英格兰简史》一书史料翔实,语言简洁客观,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冷静中肯,并配有数十张珍贵的全彩图片。阅读本书,读者将从横向和纵向一览英格兰广袤复杂的历史全貌,令您思接千载,神游万仞。《英格兰简史》是一本介绍英格兰历史的权威编年体通史,也是英格兰历史爱好者的绝佳选择。
【重磅推荐】
◎杰里米· 帕克斯曼(Jeremy Paxman)
英国《新闻之夜》著名主持人,记者,作家
詹金斯是不列颠最活跃的评论家之一,他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阅读都会令你获得愉悦并沉思。《英格兰简史》—一部如此经典的智慧之作。
◎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
英国著名作家、记者、主持人
每一家英国报纸都刊载过他的作品任何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不列颠居民都应该备有三四本詹金斯的《英格兰简史》。
◎《泰晤士报》(The Times)
詹金斯对英格兰的一切都充满了爱与热情,阅读《英格兰简史》,你也会感染这种热情。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英格兰简史》是一本笔力深厚、史料翔实的历史书,它叙述了从撒克逊之黎明到大卫·卡梅隆的有关英格兰的一切。
《新政治家周刊》(New Statesman)
詹金斯的《英格兰简史》观点睿智,对英格兰的评价诚实而精妙。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实的英格兰,那么这是一本必读作品。
◎《旁观者》(The Spectator)
这是一本经典的关于国王、伟人、战争的历史书,详实的史料和耳熟能详的故事令其引人入胜。
◎《今日历史》(History Today)
詹金斯用记者敏锐的视角审视英格兰令人折服的历史细节。我很高兴,终于有一本值得信赖的作品系统讲述了英格兰广袤复杂的历史。
◎《城市早报》(City A.M.)
我用一整个晚上读完了《英格兰简史》,詹金斯爵士带我走过英格兰的历史,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绿色欢乐的英格兰画卷。
◎《好书指南》(Good Book Guide)
詹金斯的《英格兰简史》是一本绝妙、经典的老式故事书,充满历史的细节与奇闻异事,让你爱不释手。
◎《乡村人》(Countryman)
一本令你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书。《英格兰简史》讲述了英格兰为什么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大国的历史。
2018年12月11日 已读
简史和极简都需要谨慎考虑
历史 英国
纵乐的困惑 豆瓣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8.3 (25 个评分) 作者: 【加】卜正民 译者: 方骏 / 王秀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纵乐的困惑》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也是海外汉学的经典之作,曾获得2000年的列文森奖。
明中晚期的中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变革,商业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文化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明初朱元璋为小国寡民之乡一手打造的通讯网络,成了商业世界赖以成长的奠基石。人们追逐着时尚,享 受物质的愉悦。富商巨贾把手中真金白银,换作上流阶级的通行证。在明末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金钱似乎成了唯一的筹码,旧有的社会身份乃至道德的界线,都模糊得让人困惑。
卜正民凭借他那高超的叙事技巧,把官员、游人、外交使者、砖瓦匠、商人、纺织工人、妓女等各种人物及其故事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社会世相,同时保有学术写作的严谨与深刻,对明代文化、社会的洞见仍令人有所启发。
【编辑推荐】
★ 美国汉学最高奖项列文森奖获奖作品,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经典之作——史景迁、司徒琳、宋汉理等海外学者极力推荐,作者为中文版撰写全新序言。
★ 史家妙笔,随书附数十幅插图,生动再现明代三百年的文化变迁——既有大时代的宏观视角,也有小人物的人生遭遇,集生动叙事与严谨分析于一体,是了解明代社会文化的必读书。
★ 重估明代商业的历史角色,商品经济该为明朝的灭亡“埋单”吗?——阶级界线模糊,物质欲望膨胀,在晚明清初的士大夫看来,社会的种种道德堕落是商业发展造成的恶果。三百多年后再回望,我们或许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卜正民把明王朝那个捉摸不定的迷人世界,放入一个概念清晰的时间框架里,即使你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也能畅读其中。本书记录了各色各样的明代人物与他们各色各样的问题,还有那个世界里的要物:砖与桥,市场、寺院与邮政,女性与时尚,印刷业,激情与征兆。本书把明代生活的全貌——这么一个活力澎湃的复杂体——展现出来,在英语世界里当属首见。
——史景迁
卜正民利用了各种各样的一手和二手材料,特别是他所熟悉的明清地方志、商人手册、路程指南,还从古籍里挑选出丰富的插图(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穿插在自己的平铺直叙中,把我们带入书中的世界,让我们确切体会到当时的日常劳作、旅游、消费,也让我们看到,在中华文明遭逢重大变化之际,那些财富新贵怎样惺惺作态,而上流阶层又处于怎样的焦虑状态中。
——司徒琳
巨流河 豆瓣 Goodreads
8.2 (168 个评分) 作者: 齐邦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日本的起起落落 豆瓣
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From Tokugawa Times to the Present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德鲁·戈登 译者: 李朝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为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两百年现代化历程的通论著作,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00年。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作者在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若干新观点:独创“帝国民主主义”一词以概括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政治状况,指出效忠天皇思想压倒民主理念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病因;进一步发展“跨战争”概念,强调由1920年代到1950年代是一个连续的社会发展阶段,反对以二战结束和美军占领为历史断代界限。另外,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作者将日本现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写法,描摹日本人民在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读者借此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2018年12月10日 已读
初二读物,做了非常详细的读书笔记;可以说是我的日本史,东亚史,甚至是学术写作的启蒙;记得当时的出发点还是有着特别明显的报国倾向,也的确反映了小升初,从美国回来之后思想上的一些变化;这本书对我真的很重要。
历史 日本
民主的奇迹 豆瓣
Miracle at Philadelphia
7.1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瑟琳·德林克·鲍恩 译者: 郑明萱 新星出版社 2013 - 7
★奇迹,源自最大限度的激辩与妥协。
★美国大中学生必读书 内地首次授权出版
★专家资中筠、贺卫方、刘苏里、刘瑜一致推荐
1787年夏,美国费城。一场原本只为修补旧条例而召开的联邦大会,结果演变成要制定一部闻所未闻的宪法。五十五位代表,平均年龄不到四十三岁,来自十二个立 场各异的州,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激辩四个多月,有人出言威胁,有人离场抗议,连主席华盛顿都写道:“我真懊悔跟这档子事沾上关系。” 而正是在几近绝望的气氛里,会议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宪法。这部宪法,孕育了当今世上最富强的国家。
这奇迹如何诞生?本书带你直击联邦制宪会议上唇枪舌剑的激斗,看美国先贤如何“吵出”开启两百多年国运的不朽文献!
◎ 许多历史学家花费笔墨描写这个特殊的“奇迹”,但没有人能写得比这位美国一流的传记作家更生动。——《科克斯书评》
◎所有讲述联邦制宪会议的著作中可读性最强的一部。——《图书周刊》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已为世人所熟知,而宪法诞生的艰难曲折过程鲜为人知。这一过程的深远意义可能超过宪法本身。200多年前,一群特殊的人物在费城完成了一件当时看来几乎不可完成之事。本书以小说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那历史场景、个性各异的人物和尖锐对立的政见。最后居然“求同存异”于一部宪法中,书名“奇迹”决非夸大。专业学者和一般读者都可从轻松的阅读中获益良多。——资中筠(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 225年前,被富兰克林称为“一次实验”的那场历经127天的美国制宪会议,犹如宇宙洪荒,开天辟地。本质上,它是人类进入民族-国家时代一次空前的建国行动。事实上,导致它失败的因素,远远大于成功——南北邦之争、大小邦之争,农工邦之争,以及随时展开的新(西部)老(东部)邦之争……即使围绕《弗吉尼亚方案》展开的辩论,任何一项主要条款,都会使会议毁于一旦,但它最后成功了。其成功要件,是规则、隐忍和妥协。本书力求回到制宪会议现场,还原会议时代背景,论人论事,无不活灵活现。比麦迪逊《辩论》引人入胜的,是作品补充了宪法草案批准过程中,同样充满博弈的精彩故事。它予后世建国的启示,有甚于其后果的辉煌。——刘苏里(学者型书人、万圣书园经营者、中国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
2018年12月10日 已读
硬盘整理补录;高中看的书,丢了一本之后还买了一本;当时觉得天呐这些事儿居然能讨论而且还能这么激烈?;后来送给表弟了
历史 美国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豆瓣
作者: [德国] 利奥波德·冯·兰克 译者: 杨培英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
本书为三卷本“兰克史学文选”的第一部,两位德国编者吕森和约尔丹教授为中译本撰写了长篇导言,系统评述了兰克生平及其学术思想,为读者了解兰克提供了方便。《历史上的各个时代》(Über die Epochen der neueren Geschichte,直译“论近代史上的各个时代”),在兰克的五十多本着作中,虽然篇幅不大,但对于了解他的历史观念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
此书原为1854年兰克为巴伐利亚国王讲授历史的记录稿,在兰克逝世后的1888年正式发表。
在总共19次讲座中,兰克概述了直至他所生活的时代,欧洲历史各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序言中,他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概念做了反思,提出每个时代都是特殊的,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效能。继而,按照编年顺序讲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事件及其看法:罗马帝国时期,东方与西方的联系是基督教得以传播诚为世界性宗教的先决条件;形成民族国家和教皇特权的中世纪;欧洲大国产生的18世纪;以及兰克本人所处的“革命时代”,即他所称的危机时代。最终,他认为,人类虽然有可能在物质方面取得进步,但却完全不可能在道德方面日臻完美。
*
每个时代都直接与上帝相关联。
每个时代的价值不在于产生了什么,而在于这个时代本身及其存在。只有从这个观念出发去观察研究历史以及历史上的个体生命才有意义,也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历史学家的首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在特定历史时代中的所思所为,这样就能发现除去道德观念等恒久不变的主要理念之外,每个历史时代都拥有其特定的趋势和自己的理想。
历史学家的第二项任务,是寻找各个历史时代之间的区别以及前后历史时代之间的内在联系。
历史的进步,不是一种呈直线上升的运动,而更像是一条按其自身方式奔腾不息的长河。万物的造主俯瞰着整个人类的全部历史并赋予各个历史时代同等的价值。启蒙历史观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应该认识到,在上帝面前,各个时代的人是权利平等的。
——利奥波德•冯•兰克
***
编者导言
序言
第一章 罗马帝国的基础
第二章 日耳曼移民和对阿拉伯人的征服导致罗马帝国的变化
第三章 加洛林王朝时代和德意志皇权
第四章 等级森严的僧侣统治制度时代(11-13世纪)
第五章 14世纪和15世纪
第六章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
第七章 17世纪和18世纪大国的产生和发展
第八章 革命时代
译后记
2018年12月10日 已读
硬盘整理补录;读兰克尽量不靠二手文献,哪怕英译都非常lost in translation
历史 史学理论
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 豆瓣
作者: 黄进兴 三联书店 2008
通过介绍后现代的名家经典著作,梳理了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的关联,审视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研究的冲击。作者首列主题,辅以学术源流,再举出代表性的人物,最后给予个人品评,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后现代史学的来龙去脉,并明了其得失。
2018年12月10日 已读
硬盘整理补录;我的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学习路上的拨云见日专业户黄进兴师
历史 史学理论
汉字王国 豆瓣
作者: [瑞典] 林西莉 译者: 李之义 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8 - 11
2018年12月10日 已读
年末硬盘整理补录;在凉山的语文课用书;我知道而Marit不知道的瑞典知识之一
历史 文字
玄奘之路 (2011) 豆瓣
9.0 (46 个评分) 导演: 金铁木 演员: 王新源
玄奘法师,可谓当今中国最为著名的僧侣。但他的出名不是因为其上求佛法的献身精神以及莫测的修为,而是源于那部声名远播的古典名著《西游记》。可是在《西游记》中,三藏法师玄奘却被塑造成一个内心左右摇摆,时刻愁容满面,思乡、独断、畏惧等世俗情感于一身的绵软和尚。人们赞叹大闹天宫、行侠仗义的孙悟空同时,免不了贬损奚落白胖和尚唐僧。然而真实的玄奘法师又是怎样,却鲜为人知。
纪录片《玄奘之路》尽最大努力为世人还原一个真实的玄奘法师,为求了义的大乘佛法,他不顾朝廷的禁令偷渡玉门关,穿越雪山荒漠,前后历经十九年时间,足迹遍布一百一十个国家。在异国他乡他获得了无上的尊荣与敬仰,却仍不忘初衷,带着包括《大般若经》和《瑜伽师地论》等佛陀和弟子们的经典返回祖国。一代高僧的弘法史,至今令人感动落泪。
第五共和国 (2005) 豆瓣 Bangumi
제5공화국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第五共和国
9.6 (59 个评分) 导演: 林泰佑 演员: 李德华 / 徐仁锡
1979年10月,韩国总统朴正熙被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的事件,触发了全斗焕的军事政变,而后发展为南韩最动荡的时期。MBC电视剧大作《第五共和国》就是有关当年朴总统被行刺,以及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而令第十届总统崔圭夏下台的经过。剧中还涉及民主党与军人政府的权力竞争 ,更讲述全斗焕成立第五共和国政府,至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开幕,至后来由直接选举选出的第13届总统卢泰愚鲜为人知的幕后一面。
After the Fact 豆瓣
作者: James West Davidson / Mark H.Lytle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 1999 - 11
Product Description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fter the Fact" has been a popular and best-selling approach to guiding students through American History and the methods used to generate it. In fifteen dramatic episodes that move chronologically through American history, this book examines such topics as oral evidence, photographs, ecological data,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church and town records, census data, and no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