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亚裔美国的创生 豆瓣
The Making of Asian America: A History
作者: [美]李漪莲 译者: 伍斌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7
在过去的50年里,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成长最迅速的族群,大大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历史学家李漪莲在《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中讲述了亚裔美国人从第一代直至今天,在美国扮演的富有争议的角色。
从16世纪登上第一艘跨太平洋船只的水手,到“二战”期间被监禁的日裔美国人,本书展示了亚裔移民和他们在美国出生的后代在美国如何转变的历程。在过去数十年里,新的亚裔族群因新移民和难民的到来而形成、崛起。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受歧视的少数族裔”,而成为美国的“模范少数族裔”,也代表了今天在美国仍十分复杂的种族问题。
本书考察了亚裔美国人在过去数个世纪如何创造和重塑美国,提供了这一重要且多样的共同体的全新历史。更重要的是,本书还为理解美国本身,其种族与移民的历史,以及它在当今世界所处的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它是《纽约时报》的“编辑之选”,被《柯克斯评论》评为2015年最佳非小说类图书,被历史爱好者评为“2015年10本不容错过的历史书”,《洛杉矶时报》称之为“迟来的激动人心的编年史”。《纽约客》《NBC新闻》《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经济学人》《明尼阿波利斯星报》等知名媒体重磅推荐。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豆瓣
作者: Gene Sharp The New Press 2012 - 9
Twenty-one years ago, at a friend’s request, a Massachusetts professor sketched out a blueprint for nonviolent resistance to repressive regimes. It would go on to be translated, photocopied, and handed from one activist to another, traveling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cross the globe: from Iran to Venezuela—where both countries consider Gene Sharp to be an enemy of the state—to Serbia; Afghanistan; Vietna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China; Nepal; and, more recently and notably, Tunisia, Egypt, Yemen, Libya, and Syria, where it has served as a guiding light of the Arab Spring.
This short, pithy, inspiring, and extraordinarily clear guide to overthrowing a dictatorship by nonviolent means lists 198 specific methods to consider, depending on the circumstances: sit-ins, popular nonobedience, selective strikes, withdrawal of bank deposits, revenue refusal, walkouts, silence, and hunger strikes.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is the remarkable work that has made the little-known Sharp into the world’s most effective and sought-after analyst of resistance to authoritarian regimes.
The Zinn Reader 豆瓣
作者: Howard Zinn Seven Stories Press 2009 - 7
No other radical historian has reached so many hearts and minds as Howard Zinn. It is rare that a historian of the Left has managed to retain as much credibility while refusing to let his academic mantle change his beautiful writing style from being anything but direct, forthright, and accessible. Whether his subject is war, race, politics, economic justice, or history itself, each of his works serves as a reminder that to embrace one's subjectivity can mean embracing one's humanity, that heart and mind can speak with one voice. Here, in six sections, is the historian's own choice of his shorter essays on some of the most critical problems facing America throughout its history, and today.
暴力与社会秩序 豆瓣
Violence and Social Order
8.6 (9 个评分) 作者: 道格拉斯·C. 诺思 / 约翰· 约瑟夫· 瓦利斯 译者: 杭行 / 王亮 上海格致出版社 2013 - 6
《暴力与社会秩序》在一个较为广阔的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的框架中研究暴力问题,揭示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是怎样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在大多数我们称之为自然国家(natural states)的社会里,暴力的限制是通过对经济的政治操控而产生的特权利益(privileged interests)来达成的。特权使暴力不至于被强势的个人滥用,但这么做无疑又会阻碍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反之,现代社会则是通过开放经济与政治组织的权利,培育政治与经济的竞争,来限制暴力的。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两种类型的社会秩序,以及为何开放的社会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较为发达、何以有25个国家由一种社会秩序转型为了另一种,提供了一个框架。
日本奧地紀行 豆瓣
Unbeaten Tracks in Japan
作者: 伊莎貝拉·博兒 译者: 吳煒聲 遠足 2019 - 6
伊莎貝拉·博兒是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的女探險家,造訪的國家包括加拿大、 澳洲、夏威夷、科羅拉多、日本、馬來西亞、印度、中東、中國、韓國和摩洛哥,並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出版成書。
伊莎貝拉·博兒於一八七八年從日本橫濱上岸,選擇歐美人士未曾踏入的內陸路線,在翻譯伊藤鶴吉的陪同下,從東京出發,經由日光、新潟,一路北上前往蝦夷(北海道)。在充滿挑戰的旅程中,她將所見所聞、對日本的印象記錄下來,寫下一封封的書信寄給身在英國的妹妹。
這位環遊世界的冒險家,以西方女性的身分置身於未受西化之地,親身體驗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生動刻畫下明治時代初期的東北、北海道的文化、習俗與自然風貌。並親身接觸蝦夷當地原住民──愛奴人,對日後日本考究原住民愛奴人和蝦夷族群的歷史有所貢獻,成為彌足珍貴的考查資料,這正是《日本奧地紀行》的歷久彌新之處。
谁创造的经济奇迹? 豆瓣
作者: 巫永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3
本书以中国台湾地区20世纪50—80年代的经济崛起为论题,综合利用大量文献资料,并访谈了多位曾亲历台湾经济腾飞的经济官僚,深入探讨了台湾经济崛起的政治根源,对诸多经济现象尤其是台湾中小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官商同謀——香港公義私利的矛盾 豆瓣
作者: 顧汝德 天窗出版社
揭露「地產霸權」之後,你更不能不知「官商同謀」的可怕真相。
要解開香港死結,由剖析殖民時代埋下的公義私利矛盾開始……
港英時代最後一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綜合多年對香港政府及商界的觀察和親身體驗,寫成《官商同謀——香港公義私利的矛盾》,審視政府和商界經常陷入矛盾的同謀關係,以致令民主發展和社會公義賠上沉重的代價。
書中重點披露,港英政府為了維持香港經濟增長和確保殖民地管治威信,如何削弱英商的利益及英國在外交上的影響力,轉而與華資商界精英合作。書中亦展示社會大眾如何奮力抗衡「官商同謀」,防範公眾利益被公然出賣,成為英資、中資或本地商界的私人利益。
香港回歸後,「官商同謀」繼續上演。中國政府決定維持殖民地時代的政治制度,令特區政府的新管治班子,無法正面回應社會各界對政治及社會民生的訴求,處處裹足不前,令社會階級矛盾更深,面臨引爆點。
本書特別收錄作者於2011年全新序言及修訂版引言,貼近香港政局的最新發展。
2019年10月4日 已读
本書架構很清晰,從主題出發先講殖民政府,再講權力商業間的利益交換,最後再講述商業內部的分野變遷。顧汝德做過中央政策組顧問,又是商界老熟人,說起他們之間的破事既理據十足,又簡明扼要直陳痛處。因為熟悉,能作自身反思,微觀上指出權力精英團隊的閉塞、離地與傲慢,根本不如一些淺層研究聲稱那麼得力;中觀可詳細說明所謂「行政吸納」華人商界精英機制的原理、存廢;宏觀上又能破除很多論述迷思,如殖民地在憲制、金融等方面只能聽命於英帝國、政商始終奉行放任自由主義、殖民政府完全是商界(尤其是英商)的傀儡、只為了英帝國利益、上海人成就了CITY的工業化⋯他們很骯髒,但又不如我們想的髒的那麼簡單。本書的論述,講述過往卻映照當下。
历史 政治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學 政治经济学
管治香港 豆瓣
作者: 李彭廣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2 - 5
香港回歸即將十五週年,回歸前備受讚譽的公務員隊伍為甚麼回歸後不久便被認為表現欠佳呢?在英治期間一直被視為治港骨幹的政務官員,為何回歸後的執政表現未如理想?
香港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看在眼裏,感觸良多。五年前他開始查閱大量英國解密檔案文件,了解港英管治體制的精髓,發現回歸後的香港並沒有從知識上釐清港英管治系統的真實面貌,卻自以為延續了英治時期的政治體制,乃撰寫《管治香港》一書,書的副題為: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他期望能借此探索香港目前管治缺失的根源,並為改進提供思考線索。
2019年10月4日 已读
所謂「揭秘」,其實就是根據解密官方文件來看當年的行政部署,夾帶一些對權力管治結構安排的述評。但作者只是列舉而並未提供有說服力的分析。就似講「哇你睇下政務官會咁做嘢哦,好勁好專業啊」但沒講點解咁勁,更加迴避了歷史上的實際問題:既然咁勁,點解貪污咁多、官商利益輸送咁明顯、大型社會經濟危機來臨時佢哋都隱晒形。而且為了支持其觀點,一些段落裡下了一些想當然的結論,如CITY給英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明顯不符合數據、歷史事實。作者理論學養不淺,但寫書真唔同做烽煙節目。
历史 政治 政治学 香港
葛量洪回憶錄 豆瓣
作者: 亞歷山大·葛量洪 译者: 曾景安 / 趙佐榮 廣角鏡出版社 1984 - 9
講述他由1922至57年在殖民地的服務
2019年10月4日 已读
只挑了CITY相關部分看了。葛量洪作為任期內力爭行政自主權、力阻CITY結構進步、盡可能迴避打擊行政結構中嚴重貪腐的港督,依然能在其自傳中將其工作描繪成一類純粹均衡、讓步商界精英訴求的中立老好人差事,對於其阻擋demo進程的決策輕描淡寫,讀者就能明白為何人物自述不能作為信史採納。內文一大堆自戀的囈語、畫虎不成反類犬一般的文學描述嘗試,使其可讀性大大降低。
历史 政治 葛量洪 香港
圖解香港手冊 豆瓣
作者: 徐振邦 / 陳志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5
2019年10月4日 已读
寫成了一份比學生死記硬背噶名詞解釋。很表面很建制。當詞典翻翻就算。
历史 政治 香港
从大野泽到梁山泊 豆瓣
作者: 贾长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2
“大野泽-梁山泊”作为黄河下游曾经存在的巨浸大泽,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与郡县地理沿革、河渠沟洫变迁、漕运水利建设、屯垦括地等问题都息息相关,又长期以“盗区”知名,所以引起古人格外的关注。从宋元到明清,该湖泊的由来与消亡是历代史地学者必定论及的问题。宋人“梁山泊古大野泽”之说在后世著述中被广泛征引,表明古人认识到了大野泽与梁山泊作为同一湖泊的不同阶段,彼此存在承继关系;但因缺乏自然地理学科背景,传统著述对“大野泽-梁山泊”的具体演迁解释得非常模糊。民国以来的学术界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未超出沿革地理的视域。本文尝试以现代历史地理学方法,对“大野泽-梁山泊”在公元12世纪末之前的演迁史进行研究。
资源、产权与秩序 豆瓣
Resources,Property Rights and Order: Fish tax System and Lake Society in the Poyang Lake Region during Ming and Qing periods
作者: 刘诗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1
明清鄱阳湖地区的水面边界争端和草洲权属纠纷,展现的是沿湖居民围绕自然资源的共享与竞争所形成的复杂历史图景。本书以大量新发现的鄱阳湖区渔民历史文献为核心资料,结合历代正史、地方志书、文人文集、官方档案、族谱碑刻、田野访谈等相关史料,围绕鄱阳湖“水面权”的获得、转让与保护,进而对湖区人群的定居历史以及渔课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特别是对湖池水面的确权过程、渔业捕捞的准入机制、水面权的分化与转让、捕捞纠纷的调解与审理,捕捞秩序的层累与演进,以及内陆水域社会的治理等重要议题进行了翔实讨论与细致分析。
“山中”的六朝史 豆瓣 谷歌图书
9.7 (13 个评分) 作者: 魏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8
在六朝江南社会,“山中”这一地理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随着佛教山寺的兴起、道教洞天体系和山中修道的宫观化,一些山岳成为寺馆集中的宗教圣地,江南山岳完成“名山化”的过程,文化景观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和地理格局。作者立足山岳,全面搜集正史以外的宗教文献、文学作品、石刻史料等,打通佛道二教,透过若干个案的“深描”,细腻地展现了山岳历史自身的发展脉络(从山神祭祀到佛道寺馆的过程),佛道与民间信仰在山岳中活动的复杂关系。名山,特别是江南洞天福地的出现与山中景观的变迁,因此得到了鲜活而饱满的解释。六朝时代,乃至秦到隋唐历史演进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从而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豆瓣
作者: 王小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内容简介:作者广泛利用了包括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汉、藏文书在内的第一手资料,并从阿拉伯文史籍以及《阿拉伯舆地丛书》(BGA),中做了大量摘译,从而在许多问题上提出了值得注意的见解或对前人成说有所突破。例如,仔细研究了吐蕃人进入西域的主要路线,发现了一条与吐蕃在西域活动史有关的地理线索,从而为许多重要史料的断代、定性建立了较为可靠的参照系;通过对汉、阿两种史料的认真比勘,否定了唐朝与大食曾在中亚对抗的种种说法,确认751年的“怛逻斯战役”只不过是双方的一次遭遇战;等等。《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结论令人信服:中亚绿洲的所谓“突厥化”只能是几大强权政治时代结束以后的事。
隐藏的祖先 豆瓣
作者: 连瑞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5
这是一本以“土著观点”(native point of view)撰写而成的历史作品,作者透过云南大理区域史的研究。揭示“前中国帝制”时期边陲地区多元文化的历史景深。书中以丰富的地方性文献——包括图卷、雕刻、佛教经典、传说、墓志铭、家谱以及地方野史及碑刻等材料——从传说中的男女祖先、观音信仰、佛教仪式专家与贵族集团等不同的角度,重构西南地区的历史.并以此勾勒出西南人群如何透过虚拟的祖源传说、联姻关系与佛教经典正统。建立了以多元社群为基础的社会。
本书立足边陲社会内在的视野,采用细致的历史书写,有助于我们跨越中国王权的既定概念来思考边陲社会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富有地方历史逻辑的文化模式。
云南花鸟 豆瓣
作者: 曾孝濂 新星出版社 2017 - 5
云南,全球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和物种基因库,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美誉。
《云南花鸟》共两卷,收录曾孝濂先生花类、鸟类生物画各百余幅,既是云南的,更是中国的。
本书是大自然的精准写照,是美与生命的崇高礼赞。正如梭罗所说,“大自然经得起最细致的观察”。
古代和田 豆瓣
作者: 奥雷尔·斯坦因 译者: 巫新华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 - 7
《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共2卷)》以近百万字的篇幅和300多幅图片及地图,详细介绍了斯坦因第一次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古探险的全过程,他的发现直观告诉我们塔克拉玛干绿洲历史上曾经的辉煌。斯坦因《古代和田》的出版标志着20世纪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古研究和昆仑山地理勘测的正式开始,其成果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社会价值。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埋藏和完整保留中国古代文明样本,以及亚欧大陆其他古代文明样本最为丰富之地。这个区域引起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瞩目的起因,便是20世纪初斯坦因的和田沙漠绿洲考古发掘。
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腹心以及昆仑山中段主体,迄今仍然保留有亚欧大陆数量最多、也最为经典的沙漠绿洲文明遗迹。和田这个丝绸之路关键区域出土的数量和品质惊人的亚欧大陆古代文物,俱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之见证。
水晶之城 豆瓣
作者: [美]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 译者: 林鹤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
这是关于洛杉矶兴起成为世界级大都市的历史。在这座城市经济繁荣的表象之下,有着非常复杂的权力关系,从海外的日本资本到本地的黑帮,从洛杉矶的警察郜门到街头无家可归的人,作者叙述了这鹰城市中形形色色的角色,以及被“极权”控制的公共空间。土生土长的作者,富含感情地评论了这座美国人既爱又恨的城市消失的过去、失败的梦想和无法变成现实的远景。
空间·记忆·社会转型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杨念群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 1
《空间·记忆·社会转型》:社会与文化丛书。《空间·记忆·社会转型》分为“空间:从传统到现代的建构”、“知识传承:东方与西方”、“历史记忆与中国基层社会”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