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Red Capitalism 豆瓣
作者: Carl Walter / Fraser Howie Wiley 2012 - 3
This book presents the truth behind the rise of China and whether or not it will be able to maintain it. How did China transform itself so quickly? In "Red Capitalism: The Fragil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China's Extraordinary Rise, Revised Edition" Carl Walter and Fraser Howie go deep inside the Chinese financial machine to illuminate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unique business model that propelled China to economic powerhouse status, and question whether this rapid ascension really lives up to its reputation. All eyes are on China, but will it really surpass the U.S. as the world's premier global economy? Walter and Howie aren't so certain, and in this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of "Red Capitalism" they examine whether or not the 21st century really will belong to China. The specter of a powerful China is haunting the U.S. and other countries suffering from economic decline and this book explores China's next move. Packed with new statistics and stories based on recent developments, this new edition updates the outlook on China's future with the most cutting-edge information available. Find out how China financed its current position of strength and whether it will be able to maintain its astonishing momentum. Indispensable reading for anyone looking to understand the limits that China's past development decisions have imposed on its brilliant future, "Red Capitalism" is an essential resource for anyone considering China's business strategies in today's extremely challenging global economy.
帝国之河 豆瓣
Rivers of Empire: Water, Aridity, and the Growth of the American West
作者: [美]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 译者: 侯深 译林出版社 2018 - 8
本书是一部讲述水与对水的征服的历史。作者力图通过两个途径来破解既有的美国西部神话:一是发现、分析自然,特别是自然中的水,在西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二是超越西部,在一个远为宏阔、久远的时空中理解西部的水与人类的关系,考察水与水控制的历史。这两个途径在流淌的水中“合入其流域的独圈”,映现出横亘于西部大大小小的水坝、沟渠上方的主题:通过技术与资本成就的对自然的主宰,与掌握技术与资本的人对其他人的控制相始终。
本书自出版以来,即引起极大争议。赞誉者将之视为环境史与新西部史学的绝妙之作,批评者则往往认为其论点过激。然而无法否认,此书无论文字还是论述均属上乘,迄今为止仍是环境史、西部史以及其他美国史学者的必读书。
英国新左派思想家 豆瓣
作者: 张亮 江苏人民 2010 - 9
1956年以后,一些欧美国家陆续爆发新左派运动。这其中思想成就最丰硕的要属英国新左派。在该运动实际存在的四分之一世纪(1956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里,英国涌现出一批新左派思想家。他们活跃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的“理论自贫困”面貌的同时,将英国打造为一个堪与德法比肩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输出国。即便在该运动已经终结3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
作为英国战后最重要的思想运动。新左派运动为当代英国思想留下了一笔巨大遗产。即便是在已经被消耗了30年后的今天,这笔遗产依旧显得价值不菲。首先。活跃在当代英国思想舞台上的重要左派思想家都出身于新左派运动,他们的思想都以各种方式受到新左派运动的深刻影响。其次,新左派运动提出了许多重大观念,如今它们已经演变成文化研究、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理论主题。最后,新左派运动为英国左派政治想象引入了一些新的主题(如英国治理的非集权化、强大的市民社会的重要性等).今天它们再一次成为左派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关注焦点。
富国的伪善 豆瓣
Rich Nations, Poor Policies & The Threat to the Developing World
作者: [英] 张夏准 译者: 严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 1
《富国的伪善》准确地预言了当下的危机,那是不太合乎事实的,但是这次危机的确证实了《富国的伪善》所提出的两个中心命题。首先,这场危机暴露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而这些理论正是《富国的伪善-自由贸易的迷思与资本主义秘史》所批判的对象。《富国的伪善》揭示了新自由主义政策,比如解除管制、开放市场和私有化,是如何造成了更缓慢的增长、更大的收入差距以及更多的经济不稳定。时至今日,虽然富国的经济绩效也有所恶化,但主要还是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不过,这场危机表明,即便在富国,新自由主义政策也行不通了。危机结束后,新自由主义所取得的经济成绩将会比现在更加糟糕。
其次,这场危机证实了富国的伪善最富戏剧性的一面,而这也正是《富国的伪善-自由贸易的迷思与资本主义秘史》所讨论到的。在书中,我揭露了富国是如何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宣传一套,却又实践另外一套。在历史上,为了发展经济,富国广泛地运用保护主义、工业和金融业的国有制、管制外国投资、疏于执行知识产权法律等政策,但是现在它们却告诫发展中国家不要采用,因为这些都是“坏”的政策。这种伪善没有成为过去的历史。比如,我在《富国的伪善-自由贸易的迷思与资本主义秘史》第七章中指出,富国为了使发展中国家“量人为出”,强迫它们在金融危机时期实现预算盈余,但是每当富国自己经历金融危机之时,却总是诉诸“寅吃卯粮”的赤字开支政策。
南北战争三百年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7.6 (22 个评分) 作者: 李硕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 其它标题: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冷兵器战争究竟怎么打?
写兵种、战术之细节 补正史、古籍之缺失
揭六朝更迭种种真相 述血与剑的纷争乱世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本书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 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刀兵相见 豆瓣
彭鹏
作者: 彭鹏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1
这部拥有三十万字的论述、千余幅精美图片的《刀兵相见》,是一本从冷兵器、火器两方面考究明清至民国期间轻武器研发成果的兵器类图书。书中附带了很多珍贵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造型奇特的兵器。我们从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中走进文字的字字珠玑时,那种激荡人心雄浑深厚的感染力便极强的冲击着我们。其实每一件兵器,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配饰,其背后总是深藏着一段曲折的历史。作者以敏锐的视角,深厚的洞察力,窥探兵器背后的故事。又如那把锋利的“戚家刀”,曾无数次劈开昔日倭寇氤氲东南的迷雾,而这一切消失的历史都原封未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历史再现性便成了《刀兵相见》独特性价值之一。《刀兵相见》另一独特价值在于其编排逻辑性。有意识的将兵器类别归结为冷兵器和热兵器两大类。而在冷兵器的介绍中作者又细腻的将其分为短柄冷兵器和长柄冷兵器;在热兵器介绍中将其分为前装热兵器和后装热兵器。因此具有相对的侧重性,使读者可以瞬间把握住图书的重点,一目了然。折戟沉沙铁未削,自将磨洗认前朝,面对那些自历史的长河里穿越而来的刀枪剑戟,它们就是可以触摸到的历史,在我们的梦想中,丈八蛇矛、方天画戟、青龙偃月刀永远是那么的神采奕奕,威风凛凛,也许就是这些不变的传说,才会是我们真正的财富。
说天国:从石达开到陈玉成 豆瓣
作者: 陶短房 中华书局 2016 - 6
【编辑推荐】
前所未有,一套关于太平天国的百科全书式历史作品;
《说天国》三部曲,历史因清晰而有趣的细节活起来。
这是中国人熟悉却又常常误解的一段近代史!有人热捧有人臭骂的太平天国,到底是什么样子?太平天国是先进的农民起义运动,还是带来浩劫的“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语)? 天王女人知多少?石达开有干女儿吗?陈玉成真的是大公无私吗?……太多问题我们特想知道,而历史学者又语焉不详——《说天国》三部曲将告诉我们清晰而有趣的历史细节!
《说天国:从石达开到陈玉成》为陶短房力作《说天国》系列之第一部,从历史的细节剖析太平天国天国的各类人物与事件,揭露光怪陆离的天国表象之后的历史真相。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洪秀全身边的女人、子侄及其驸马和妹妹的故事;第二部分细究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如石达开、冯云山、韦昌辉、萧朝贵、陈玉成等重要人物的历史与命运;第三部分剖析太平天国不为人知的一些现象或易于被忽视的小人物群像:如国宗、女营、花旗、文官、小兵以及天国里的读书人等。作者文笔细腻,论据翔实,使读者对太平天国的历史真相有真切的了解。
【评论推荐】
初见陶短房写的历史随笔,感觉非常不同。他的文字,若非在史海里浸润多年,无论笔下如何生花,都办不来的。
——历史学家 张鸣
太平天国像是笼罩在一团迷雾中,经常让人感觉是神神鬼鬼的,难得作者梳理得这般清晰,其中花费的坐冷板凳的功夫,怕是难于人言,佩服佩服。
——作家 张永久
陶短房这本书,也是严肃的祛魅,是对普通读者的历史科普,其中对洪秀全的描述,是令人捧腹的喜剧,那真是一个极品皇帝。
——专栏作家 潘采夫
作为一本通俗历史读物,陶短房这本书语言活泼有趣,将一般读者比较好奇的问题作了清楚的回答,对一些人物的来龙去脉作了梳理……在评人上比较公允和客观,摆脱了以前意识形态的诸多成见。
——学者 诗人 周伟驰
作者行文中不断对一直以来太平天国研究中产生的歧见辨疑析理,此等文字风格并非“我在说书”,而是有如设置了一个“假想敌”,宾主都正襟危坐,两造诘难。这本书的“娱乐性”来自于史料本身和作者幽默的评述,但本质里它是一本非常严肃而严谨的史学著作。
——作家 雍容
这本书说的是太平天国旧事,可内容却相当八卦,各种闻所未闻的趣事,信手拈来——简直要让人怀疑作者是否当年在天京做过小报记者,不然怎么能挖出如此之多的东西来。
——读者 加里波第
可以说这是市面上可见的、最客观论述太平天国历史的,而且有趣的读物。一直以来,太平天国都被历史教材符号化了,(读陶短房的作品)正好还原一个真实的复杂的历史,摆脱高中教材设下的桎梏。
——读者 杨行
2018年11月18日 已读
拿出专业功底考据人物的多面细节,归纳于有趣话题之下,整理得简练、易读。“见人”是信史的高标,而于大名以外能见小人物,又更是可贵难得。
中国近代史 历史 史学
权力之路 豆瓣
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 The Path to Power
作者: [美] 罗伯特·A.卡洛 译者: 何雨珈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 5
《林登·约翰逊传》由两次普利策奖及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赢得赞誉无数的著名作家罗伯特·A.卡洛撰写,其作品已成为美国两百多所高等院校必读书。
本书详实记录了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一生,是了解20世纪美国政治、历史的必读书。作者研究40余年,耗时10年写成此书,被誉为“大师级的作品,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传记”。
第一部《权力之路》,内容截至一九四一年。
林登·约翰逊出身于美国最偏僻落后的地区之一,穷困潦倒,所受的教育平凡无奇,但年仅三十二岁,就已登上国家权力舞台,不仅在国会占据一席之地,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自己的选区,被视为“洞察人心,具有极强领导力,操纵立法的天才”。
三十二岁的约翰逊,其一生的主要套路已基本建立,并清晰地显露出来。他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天赋,以金钱为杠杆来撬动政界,获得权力源泉。他为自己清楚地寻找到一条通往权力的道路,并无所不用其极地毁掉这条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权力与财富帝国……
七层足印 豆瓣
作者: 林喜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7
1955年發現古墓,1956年發生的雙十暴動,一道深深的歷史痕跡落在這十九座的七層大廈。李鄭屋徙置區,原來滿載歷史。作者林喜兒,踏上尋找舊日足跡的旅程。她搜集舊照片,重新挖掘自己所住屋邨的歷史,記錄下上一輩的故事與回憶,流傳下去。「想像五六十年前發生的事,戰後的香港,火災頻仍的年代, 他們懷着興奮的心情搬到李鄭屋徙置區,只求有瓦遮頭,三餐溫飽。這裡也成為了小孩的遊樂場、美食天堂,艱苦卻快樂的生活構成了獨有的回憶。曾經有過百萬香港人在徙置區生活,相信任何一個在徙置區生活過的人也會在這些故事中找到共鳴。
现代日本史 豆瓣
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From Tokugawa Times to the Present
8.5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德鲁·戈登 译者: 李朝津 中信出版社 2017 - 11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近200年现代化历程、了解日本现代历史的通识读物,作者在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梳理了日本现代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恢宏叙述的同时,也细致反映了日本不同阶层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是一本全新解读现代日本史的通俗历史佳作。
最近200年,中日历史相互交织,关联甚大。而日本被称为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除了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及后来的抗日战争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对日本历史,尤其是日本内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了解甚少。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邦,未来的岁月里依然会在政治和经济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本人民过去200年的现代化经验是个令人惊叹的故事。《现代日本史》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11年“3•11”大地震,是一部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200年近代化历程的通史著作。
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安德鲁•戈登在吸收学界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自己的独到解读。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作者将日本近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全景式的手法,描摹日本人在近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天皇、武士、军人、神官、学者、农民……各方势力纠缠,或联合或对抗,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走向近代化,共同走过这200年动荡壮阔的历史,他们如何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阅读本书,读者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 豆瓣
Life and Death in the Andes: On the Trail of Bandits, Heroes, and Revolutionaries
8.1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金·麦夸里 译者: 冯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7
在这本混合了历史、旅行和冒险的作品中,金·麦夸里带领读者踏上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让我们能够和他一起探索那些最引人关注又一直难以解释的故事:从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到光辉道路的领导人阿维马埃尔·古斯曼,从声名狼藉的探险者和考古学家海勒姆·宾厄姆到传奇大盗布奇·卡西迪和圣丹斯小子,从古老神话中的埃尔多拉多国王到居住在天涯海角的雅马纳人……所有这些故事恰恰都发生在这条山脉沿线,生与死的大戏在此不断上演。
印加帝国的末日 豆瓣
The Last Days of the Incas
8.3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金·麦夸里 译者: 冯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5
作者简介:
金•麦夸里是一位作家、人类学家,还是四获艾美奖的纪录片制片人。他先后在法国、美国和秘鲁求学,并在秘鲁生活过五年,已经创作了四本关于秘鲁的书籍:《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追寻土匪、英雄和革命者的足迹》《当安第斯遇到亚马孙》《秘鲁的亚马孙伊甸园:玛努国家公园及生物圈保护区》《安第斯的黄金:南美洲的美洲驼、羊驼、小羊驼和骆马》。
欢迎访问作者个人网站:KimMacQuarrie.com。
译者简介:
冯璇,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毕业,曾在出版社从事版权工作,现在专门从事翻译工作,已经翻译出版了《郁金香热》《美第奇家族的兴衰》《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追寻土匪、英雄和革命者的足迹》等作品。
从黎明到衰落(全2册) 豆瓣
From Dawn to Decadence: 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1500 to the Present
作者: [美]雅克·巴尔赞(Jacques Barzun) 译者: 林华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18 - 6
【编辑推荐】
★30岁构思,55年酝酿,85岁动笔,93岁出版,美国“国宝级历史学家”雅克·巴尔赞毕生心血、文化史经典之作全新再版,详细审校和修订,排版和纸张更佳。
★一册在手,纵览五百年西方文化的宏伟画卷。本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广;思想卓越,论点独特,融会了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研究的精髓;充满了睿智而理性的论述,渊博而深厚的知识。
★荣获2000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评论界誉为已经濒临灭绝“真正好看又伟大的历史杰作”。“只有博学多才的巴尔赞才能写出的传世巨著”,《纽约时报书评》惊叹:史学大师的绝世之作!
★著名学者余英时唯一亲笔推荐的西方文化史。专门撰文盛赞: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史书,而是一位博雅老人一生读书和反思的最后结晶。夏志清、李欧梵、梁文道、甘阳和张闳等华人学者和作家盛情推荐。
★畅销全球的文化史经典。在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14周名列前茅;亚马逊五星强力推荐;邦诺书店Top10推荐;每月之书俱乐部重点选书。在亚洲,入选台湾诚品书店“年度之最重量出版”和博客来书店“年度百大人文类畅销书”。
★《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纽约客》《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卫报》等欧美近百家权威媒体一致推荐。
【内容简介】
早在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雅克·巴尔赞就萌生了撰写一部西方文化史的念头,但被一位长者劝阻了。那位长者认为,这位年轻人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写出一些有创意的东西,建议他把写作计划推迟到80岁之后。
巴尔赞听从并且履行了那位长者的意见,在自己85岁的时候,才开始文化史写作。此时的巴尔赞早已是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了。
几年之后,也就是20世纪结束的那一年,巴尔赞的文化史巨著《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一书出版。
这一年,他93岁。
巴尔赞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末五百年间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思潮、宗教、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他以四场“真正的革命”—— 宗教革命、君主制革命、自由革命和社会革命——为标志对这五百年进行划分,并以此为主轴,详述这些变革在思想与物质层面所带来的冲击,这些冲击又如何交互作用塑造出我们今日所见的世界。
【名人推荐】
吾人在哥大所最祟拜的业师之一。——唐德刚(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
他专治近世欧洲文化史,对音乐、文学、绘画无一不通,对当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发展,也极留心注意,可说是当代极少数拥有读者的通人之一。——夏志清(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文学名誉教授)
我往往把他的书翻来覆去地读,逐渐体会其行文和推理的妙处,然后再据为己有。——李欧梵(哈佛大学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像他这样学识渊博的人在今天的西方也已经是硕果仅存。——甘阳(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
哥伦比亚大学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师级人物。——梁文道(作家、电视主持人)
此书深入浅出,大可雅俗共赏。……我推荐它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窥测西方人文修养深厚的学人究竟是像什么样子。此书出版是当年美国文化界一件大事,报章和电视都有评论和访问。中国人如果真要想重振“人文精神”,这是一块大可借鉴的他山之石。——余英时(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
如果我们已经厌倦了现代学术的那种装腔作势的思考和夸夸其谈的阐释的话,回到巴尔赞那里,这是一个好的选择。通过他,或许可以找到重返现代文明源头的路径,重新回到那个属于但丁、路德、彼特拉克、达·芬奇、伊拉斯谟的文明的“黎明”时分。——张闳(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雅克·巴尔赞生来就是注定要写这本书的,但是他在五十岁的时候不可能写出来。这是一本杰作,只能出自大师之手,需要终其一生才能获得产生于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卓见。感谢上天使他长寿健朗,得以完成这部别人连开头都力不能及的著作。——安妮·法迪曼(Anne Fadiman),《美国学者》前主编
《从黎明到衰落》对过去的五百年作了风趣、博学、大胆,特别是睿智的回顾。全书令人读来不忍释卷,对最喜爱的部分百读不厌。——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Gertrude Himmelfarb),美国历史学家,《现代性之路》《新旧历史学》作者
这部书对过去五百年西方文化的评估内容精彩、引人深思、趣味盎然,是对抗当前浑浑噩噩消费主义的最佳武器。除了雅克·巴尔赞,再无第二人能写出这部引人入胜的史学著作。阅读此书好似参加了一次这位当今思想最活跃、最渊博的学者主讲的座谈会。——戴安·拉维奇(Diane Ravitch),纽约大学历史教育教授
这是一部绝妙好书。雅克·巴尔赞的渊博无可匹敌。无人能像他一样对五百年的历史辑古钩沉,洞察入微,而行文又如此清楚、优雅、流畅。雅克·巴尔赞是当今时代的文化瑰宝,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约翰·西尔伯(John Silber),波士顿大学前校长
雅克·巴尔赞本人便是西方文明典雅范例的最佳样本,他的著作包含了他一生的经验和反思。他告诉我们不要用我们自己的标准去评判过去几个世纪,并要意识到,无论那些世纪与当下有何不同,正是它们塑造了我们如今的模样。——诺埃尔·安南男爵(Baron Noel Annan),伦敦大学前副校长,欧洲史专家
【媒体评论】
巴尔赞笔耕不辍,以潇洒而清澈的文笔和精心设置的结构,讲述了一个宏伟的故事。——《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对五个世纪以来文明的文化退却的精彩研究。——美国作家威廉·萨菲尔(William Safire),《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巴尔赞为灰暗的历史注入了鲜亮的色彩,用画笔重新给脱落的壁画赋予了生机。——专栏作家塞巴斯蒂安·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我相当肯定,本书显然会成为经典之作。——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一场引人注目、举足轻重的探索……巴尔赞以其精湛的技巧完成了一项杰出的工作。完整的叙事中充满了愉悦和趣味,他将欧洲历史的千丝万缕编织成一幅宏伟的画卷,各个国家和多个学科靡不涵括其中。——英国历史学家丽莎·贾丁(Lisa Jardine),《独立报》(Independent)
巴尔赞创作了一本令人嫉妒的经典之作,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来的西方文明尽收眼底……读来赏心悦目,而且极富教益。——英国历史学家罗伊·波特(Roy Porter),《泰晤士报》(The Times)
一颗宽广的心灵所创作出来的厚重之作,西方博雅传统的最新杰作——此种大手笔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个平庸无聊的世纪获得一两年的愉悦时光,甚至彻底终结这种无聊平庸。——英国记者、政治家乔治·瓦尔登(George Walden),《伦敦标准晚报》(Evening Standard)
巴尔赞纵览过去五百年的宗教、政治、文学、音乐、艺术和人物,这本书毫无疑问是热爱思考之人有史以来最佳枕边书。——英国古典学家彼得·格林(Peter Green),《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一个人在一生的时间里能读到几本真正的大师之作呢?本书显然位列其中。——《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
不多说了,本书无与伦比。——《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红色资本 豆瓣 谷歌图书
Red Capitalism: The Fragil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China's Extraordinary Rise
9.0 (13 个评分) 作者: 卡尔•沃尔特 CARL E. WALTER / 弗雷泽•豪伊 FRASER J. HOWIE 译者: 祝捷 / 劉駿 东方出版中心 2013 - 8
揭示中国非凡崛起与金融改革的真相!
阅读这本书,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金融改革2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作者通过对中国的银行及货币政策,股票及债券市场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历史总结,包括对中国金融高层决策的一些重要背景及金融交易内幕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很多独特而深刻的洞见。
时尚通史 豆瓣 Goodreads
Fashion: the Whole Story
作者: [英] 玛尼·弗格(Marnie Fogg) 译者: 陈磊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1
时尚的定义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更迭而有所改变。为了解答时尚是什么,本书雄心勃勃地追溯了各个时代、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尚发展史,从古希腊罗马的垂裹服饰、中国唐朝的宫廷丝绸服饰到当代运动服设计和日本街头文化,追溯每一次时尚潮流的演变。它既会带我们见识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宫廷服饰、19世纪的钢箍裙撑,也会告诉我们如何欣赏经典套装的线条设计,还会揭开超短裙的政治隐喻和最新“智能”面料的科学理念。书中将社会历史变革、文化背景与时尚大事相对照,便于读者理解。翻阅这部赏心悦目的著作,不但能掌握2500年的时尚脉络与精髓,也将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重新认识我们自己。时尚不再高不可攀、无从把握。
●时尚领域专家玛尼·弗格率领国际专家团队联合编撰,内容权威可靠。
●遴选2500年时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与代表性作品,聚焦图文细节。
●大事年表梳理重大历史事件,将时尚发展和社会历史变革相对照,多维阐释时尚风潮。
●超过1000幅高清图片,精心设计的美观版面,哑粉纸全彩印刷,完美呈现。
这本百科全书式的图文书记录了从公元前500年至今,时尚变迁方方面面必不可少的信息,重点介绍能体现某种特定风格的主要代表服饰。
本书追溯了时尚发展史上所有重要时期、代表性事件和形成时尚风潮的要素。古希腊和古罗马服饰,中国唐朝宫廷服饰,日本和服的出现,早期美国原住民及前哥伦布时代的当地织物,文艺复兴时期、王政复辟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美好年代与装饰艺术,运动服、成衣和高级定制时装,英国男装革命,日本街头时装......时尚偶像人物,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设计师与风格如何相互影响,文化和历史事件对日常服饰的影响,将时尚带往新方向的创新理念与技术革新......内容讲解细致,具体到面料的选择、战争或繁荣时代对设计的影响、经典套装的线条设计、超短裙的政治隐喻、垫肩的出现过程、最新“智能”面料的科学理念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巨细靡遗。
人们总是希望将自己时尚、美丽、自信的一面呈现在众人面前。个性妆容、修饰和自我展示对于人类来说就如同呼吸般自然,从我们古老的祖先开始就是如此。
本书以大量精美插图和国际专家团队的细致讲解为我们展现了2500年来人类追求美与时尚的恢宏画卷,也将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理解当代时尚的精髓,重新认识自己。
圖解日本裝束 豆瓣
図解 日本の装束
作者: 池上 良太 译者: 林文娟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10
歷史悠久 形式多元的日本傳統服裝 總是讓人霧裡看花?
一本完整圖解古代、中世、近世、現代日本裝束
針對剪裁、構造與功用徹底解析+漫談服飾背後的趣味知識
★「多層次穿搭」不是現代流行趨勢 早在日本平安時代就已經出現?
★大河劇常見的肩衣袴裝不是為了虛張聲勢 而是受到將軍足利義晴的影響!
★十二單衣厚重又悶熱 是為了避免久待在木地板房間內的女性受涼?
★江戶時代滅火人員穿著的羽織 居然正反兩面都能穿!
近年來日本的市場上出現了不少輕小說與動漫的虛構作品,觀賞這些作品時,會吸引人們目光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登場人物的服裝。
無論是華麗平安時代的人們身上所穿著的服裝,以及在戰亂時代有出眾表現的武士身上的裝扮。在江戶時代太平之世而大放異彩的庶民服裝,以及明治時代開始的和洋折衷服裝等。或許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對此有些概念但卻不是那麼深入地瞭解,其實日本這個國家的服裝數量種類相當多。應該有許多人是想要去深入剖析研究,卻因為許多不熟悉的專業用語而感到困惑。
本書是專門為那些有「本身有興趣但卻無法直接翻閱專門書籍」的讀者,以奠定日本服裝概念基礎為出發點而出版的書籍。這樣的概念相當重要,因為遇到專門書籍內容中無法順利閱讀的艱澀用語時,經常會出現腦中浮現「這是那個嗎?」的有些概念的想法,或是「到底在說什麼?」,根本就毫無頭緒的情形,在理解上出現極大差異。
透過本書豐富的內容以及清晰的圖解,您將能輕鬆了解日本服裝的歷史及演變,對飛鳥、奈良時代的朝服、鎌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的庶民服裝乃至於江戶時代的武家服裝制度有進一步的認識。
京都千二百年(下) 豆瓣
作者: [日]西川幸治 / [日]高橋徹 译者: 黃怡筠 馬可孛羅文化 2016 - 10
平安京一進入近世的安土桃山和江戶時代,因應新時代的變遷,大幅改變了市容。町眾在街町設置簡單的柵欄、望樓、圍牆等防禦設施,成立「集會之眾」,建立自衛與自治的組織。於是京都不再是過去的左京與右京,而逐漸轉變成「上京」與「下京」,朱雀大路退卻,改由室町通大道貫穿南北。
慶長8年(西元1603年),德川家康一攬天下霸權,將幕府設在江戶,京都不再是政治中心,街町擁有兩個核心:一是天皇權威所在的御所,二是展現武家權力的二条城。御所與周圍的公家町、二条城和周邊的武家屋敷,以及下京的平民世界,共譜近世京都的面貌:市民的贊歌祇園祭、貴族的離宮庭園、水路運河的開通、鷹之峰的藝術家村、二条通的書店街、西陣織及友禪染的華麗……。
慶應3年(西元1867年)「王政復古」,慶應4年正月發生了「鳥羽伏見之戰」,朝廷一舉消滅京都的幕府勢力,接收了二条城。豈料,不到兩年,明治天皇即將首都東遷至東京,京都轉眼凋落。遭受苦難不斷襲擊的京都町眾,將如何展現活躍的原動力?透過本書,京都人的智慧與力量,將在保存文化傳承以及迎接近代開發的夾縫中展露無遺。
2018年6月24日 已读
应仁之乱结束了京都的平安贵族时代。但强势的幕府,未能扼杀京都町众参与历史书写的活力。及后的岁月,无论京都毁于祝融还是战乱,又或见弃于政权(迁都),町众都成为古城重建、发展的主力。作者看到了市民在经营日常生活的努力,看到他们对所在本土持有的热诚。他将歌颂融入到城市面貌变迁的叙述中。我想,带着平视的坦然,这种述史视角就是广阔的、保真的,由此得来的评说也是平和且有温度的。
京都 历史 日本
京都千二百年(上) 豆瓣
作者: [日]西川幸治(文) / [日]高橋徹(文) 译者: 高嘉蓮 馬可孛羅文化 2016 - 10
延曆13年(西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其地東有鴨川,西有山陰道,南有巨椋池,北有船岡山,是一塊「四神相應」的福地;所謂四神,指的是四方守護神,即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這就是今日的京都。
平安京仿照中國古都,將皇宮平安宮設置在北方,南邊開一道朱雀門,由此往南建造南北向的朱雀大路作為中軸線,將平安京分為東左京、西右京,建設東西十一條、南北十三條的棋盤狀道路。並以「条坊制」為基礎,畫分街區,形成「保」、「町」的區塊單位。之後,陸續興建鎮護國家的東寺與西寺,庶民百姓交易流通的東市與西市,貴族與平民接受教育的「大學寮」與「綜藝種智院」,甚至連亡者在郊區都有了安靈的墳地。
然而,平安京並未如其名享受平安歲月。接二連三的洪水、乾旱、火災、地震與兵燹,數度重創京城。但京都不曾失去它身為京城的傲氣與活力,每每浴火重生,隨著武家政治時代的來臨,庶民活躍於市街,成為新生町眾文化的先驅,帶領京都進入諸候攻城掠地的戰國時代。
2018年6月24日 已读
阅读上卷的愉悦感很高。作者舍弃线性陈述,从自然、城建、建筑、习俗等讲解京都的面貌变迁,使历史不再只是权贵武人的兴衰得失,读者能看见皇家、贵族、庶民、僧侣的互动往还,文化的生灭流播,民间生活的立体可感。冉匪批评中国史书仅记帝王俯仰,而对黎民悲欢漠不关心。对比之间,感触尤为强烈。
京都 历史 日本
“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 豆瓣
作者: 赵逵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 - 5
“湖广填四川”是中国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带动了中西部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在巴蜀及周边地区的“移民通道”上,汇集了大量精美的会馆建筑。这些会馆在继承各省“移出地”的“本原文化”的同时,又与巴蜀“移入地”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并以“外来文化”的身份深刻影响了相对封闭的巴蜀本土营造技术,具有技术交流、文化融合的“标本”性特征。同时,这些会馆大多主导移民场镇的空间格局,成为移民社会的“精神中心”,它的建设与这些聚落的生长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这本《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由赵逵著,以“移民通道”新视角系统考察巴蜀会馆建筑,以大量实拍照片及翔实测绘资料,对同乡会馆与原乡建筑、各省会馆与本土建筑进行系统比较,以此探寻会馆建筑的演变规律,揭示古代封闭区域内技术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内在动因,从内容与方法上丰富对“地域性、专题性”传统建筑的研究。
《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适合相关研究者阅读。
道教史发微 豆瓣
作者: 潘雨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道教史发微》是潘雨廷先生撰写《道教史》中的主题论文彙编。本书论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内容,介绍仙与道各种流派的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