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 豆瓣
作者: 刘昭瑞 文物出版社 2007 - 6
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已经成为众多人文学科的研究获得新突破的起点,这已是人们的共识。近年来,随着考古材料的较多出土和公布以及道教研究领域的深入和扩大,利用考古材料对道教特别是早期道教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者们的重视。本书则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在这方面的尝试。本书的研究,涉及道教观念、道教典籍、道教法器、道教科仪、道教传播、道教史乃至道教相关背景的讨论。随着考古发现的新材料的不断公布及相关研究的进展,相信可以促进整个道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大移民 豆瓣
作者: 陈世松 等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5 - 7
在当今许多川渝民众的记忆中,他们祖先生活的故乡,是一个名叫“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的地方。早在宋元时期,四川人口就发生了重大变化,直到明初,几百年间湖广地区持续向四川移民,特别是明中期以后,以麻城为代表的移民家族在四川各地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川渝两地同湖广地区血缘、历 史情感的百年纽带。而湖北麻城孝感乡,也成为四川重庆两地居民关于祖籍记忆的终点。本文讲述了百年前湖广填四川这场移民潮,讲述了“麻城孝感乡”是如何成为川渝民众共同的认知故乡,以及这种传承记忆背后的文化情怀。本书将一股感性的乡愁情绪,化为理性客观的文字,在历史的变迁中找寻移民家庭的原乡故土,将一个移民群体几百年的家族变迁追根溯源、娓娓道来。
本书通过追根溯源、钩沉索隐的方式,系统梳理、详细探讨了如下历史过程与现象:
——“湖广麻城孝感乡”是如何在元明以来一次次移民潮中,被迁移人群带进四川的?
——“湖广麻城孝感乡”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从一个乡级地理单位,逐渐演变成为多数川、渝民众认同的故乡的?
——“湖广麻城孝感乡”于何时形成为一种川人的同乡传说?在一代代祖籍记忆传承的背后,隐藏着四川历史的何种奥秘?寄托着川、渝民众怎样的文化情怀?
大迁徙 豆瓣
作者: 陈世松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0 - 1
本书把“湖广填四川”作为一段完整的移民迁徙过程来研究,建立了一个原乡—迁徙—定居创业的观察架构。作者在大量运用族谱、家谱、地方志、口碑传闻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移民原乡,对移民在原乡的生存环境及其与迁徙的关系,移民迁川前的准备、整治行装、择吉上路、迁移方式、迁移路线、路上遭遇等等,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与叙述,展现了移民入川后创业的艰辛,从而完整再现了清初外省移民“填四川”的生动场景。
天国的陨落 豆瓣
作者: 夏春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太平天国的宗教是与太平天国的政治密切相关的。本书很好地把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单纯地就宗教论宗教,而是透过宗教对太平天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对宗教与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的关系,都做了相应的连带研究,有较充分较深入的论述。所以,这本书实际上超过了它的书名所示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是涉及太平天国全部主要历史的著作,体现了本书的广度和深度。本书对太平天国研究乃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是一个贡献。
这本书对太平天国的宗教——春涛很有理由地称之为“上帝教”,做了细致充分的研究。它考察了洪秀全创建上帝教的过程,上帝教的教义、经典、仪式、节日,上帝教在太平军中和在民间的传播,上帝教与西方基督教及与中国旧有民间宗教的关系,同时又研究了上帝教对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它与太平天国兴亡之间的关系。这就将太平天国宗教的正反诸方面都纳入了研究的范围,显示出视野的宽广和研究的深度。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豆瓣
作者: 王庆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4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围绕太平天国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展开研究;善于从历史的细微处进行深入探讨,对太平天国史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开拓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领域;新收几篇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内容充实,文字精当,考证细密,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经典性著作。
太平天国与启示录 豆瓣
作者: 周伟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 6
本书从近代西方基督教全球传教史的视野重新探讨了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基督教来源,揭示了太平天国跟千禧年主义和末世论的密切关系,尤其洪秀全跟启示录神学、洪仁圩跟新教传教士“基督教文明观”的关系。全书共分五章:“由宗教革命引起的宗教战争”、“别样的基 督教”、“太平天国与启示录”、“千禧年主义及其中传”、“一个基督教国家的现代化方案”。本书基于大量的文本对照、比较和分析,反驳了许多流行的看法,提出了新的观点。
巫师与猎巫 豆瓣
作者: [德] 沃尔夫冈·贝林格 译者: 何美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0
本书是有关巫术历史的一部通览之作。沃尔夫冈•贝林格把巫术视为一种具有历史维度的人类学现象,利用最新的历史学和人类学成果,重新审视了欧洲巫术的历史。从物质条件、宗教因素、政治力量的竞争等各方面阐释了“猎巫”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源与发展,为理解现代早期欧洲的猎巫现象提供了一种解答。同时,作者的眼光超出欧洲,把非洲等地区也纳入讨论的范围之内。作者证明,尽管猎巫在欧洲早已被视为非法,但在世界很多地方,巫术仍是人们生活中难以回避的主题,相信某些人拥有造成真实伤害的超自然力量这一观念一直持续至今。
成都街巷志 豆瓣
作者: 袁庭栋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 6
成都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风民俗资源。本书是第一部从街巷历史文化的角度展示中国名城风采的著作。作者袁庭栋先生是著名巴蜀文化研究专家。他以二十多年的资料积累,四年多的辛勤考察与爬梳,生动、详尽地介绍了500多条成都街巷及成都城池、河道、桥梁的命名缘由、历史变迁,街巷中的名人掌故、趣闻逸事,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民俗活动,重要的学校、企业、地下出土的历史文物。作者掌握资料丰赡、论证谨严,加上引人入胜的叙述风格,使本书具有科学性、欣赏性、实用性及收藏价值。书中所编地名索引和搜集的珍贵历史地图,特别是大量老照片,包括晚晴外国驻华使官,美国《国家地理》记者拍摄的照片,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部分私人收藏照片以及当代摄影作品,极富收藏价值。此新版为全新修订版,修订了老版中的一些错漏,增加了许多民国时期的成都老照片,并以精美礼盒套装以飨读者。
街头文化 豆瓣
作者: 王笛 译者: 李德英 / 谢继华 商务印书馆 2013 - 3
本书是旅美中国历史学家王笛对成都社会史的研究著作,作者从下层民众的角度详细描绘了晚清到民国初年的成都丰富的城市生活,为我们呈现了在邻里穿梭的小贩和工匠、打扰居民的乞丐和流氓、宗教仪式和娱乐,以及充满活力的茶馆。
宗教右派 豆瓣
作者: 馬國明 / 羅永生 dirty press X 香港基督徒學會 2010 - 10
究竟香港基右是怎麼回事?正是本書要認真處理的課題。它史無前例地從階級意識、政治哲學及政治形勢分析、科學哲學、批判神學、酷兒政治、行動實踐及個人經驗反思等不同進路,爬梳了香港基右各種意識型態的承傳及轉化,與近年的發展脈絡,對於一直相信可以獨善其身、或助長了基右也不自知的基督徒,與仍然大惑不解、自以為無染原罪的非基督徒來說,都應是必讀的入門課本。
--游靜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本書展現香港知識份子並未止於簡化式的批判和譴責,作者們很嚴肅地、慎重地針對被稱為「香港宗教右派」的興起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對香港本地特有的政經結構溯源,對宗教右派在殖民體系與西方信仰中逐步茁壯的前世,與佔盡階級優勢且充斥政治慾望的今生,都提出了詳盡的歷史社會政治分析,不但揭露其呼應全球保守勢力的擴張野心,也指出某些香港宗教群體與本地先後建制勾結合謀的悠長歷史。
--何春蕤 台灣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召集人
2018年3月24日 已读
极好的社会历史书,通过多类组稿挖掘hk宗教右派的思想资源和历史来由,回顾《家暴条例》修订、中大校报争议两场大战役,证明企图通过公共参与实现“神域”的教徒并非虚构。“内部熟人”杨颖仁的调查能力足让本土记者汗颜,生哥的理论归纳一贯精准,马国明的专栏则文如书名的“路边摊”。学术界对中大学子的声援让人感动,感谢有你们同此一路,携手守卫自由。
保守主义 历史 基督教 宗教 性別
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 豆瓣
作者: 王明珂 允晨文化 2015 - 7
本書內容為作者結合史學與人類學之作《華夏邊緣》、《羌在漢藏之間》、《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擇》等書的知識論基礎。透過人類生態、本相/表相、認同/記憶、文本/情境等概念,作者提出一種由表相(文本、圖像、電影、社會事件等等)認識社會現實本相的分析法。稱之為反思史學,作者希望讀者/研究者能因此練就如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被典範知識蒙敝的真實世界及其歷史變化過程,因此對外在世界有真實體認,以及反思與反應。
明清广州城及方志城图研究 豆瓣
作者: 曾新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10
本书首先通过对古籍、相关著述资料的归纳,勾勒出广州古城自然环境、格局、功能分区等变迁;其次,结合地图史料,力求准确地反映历史上(主要是明清时期)广州古城的变迁过程,包括古城形制、各种建置、道巷、濠涌、山冈等变化情况,尤其对历史地名注记详加考释;再次,对各类广州古城图,包括官方专门绘制的各种政区舆图和沿海图中所包含的广州城图,以及收录在省、府、县等广东各级方志中以广州古城为对象的省城图和辖地政区图加以分析对比,研究广州城图制图方法的演变轨迹。
广东十三行考 豆瓣
作者: 梁嘉彬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 - 1
《广东十三行考》考述了广东十三行的起源、沿革、盛衰和功过。关于十三行的起源,作者认为:1557年葡人入居澳门之前,已经和广州当局及商号有广泛接触了,这些商号是后来的广东十三行。
18-19世纪羊城风物 豆瓣
作者: 刘明倩 / 刘志伟 主编 译者: 程美宝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 9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以下简称“维院”),座落在伦敦西南的南肯盛顿区,占地79,373平方米。她的成立,与1851年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有密切关系。当时大不列颠国国强民富,英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阿伯特亲王酷爱艺术,他在伦敦海德公园以大幅玻璃和铁枝盖了一幢临时展览厅,邀请全球各国将他们优良的产品送展。博览会在5月开幕,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他们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或社会地位,不约而同地在展柜间流连忘返。到10月博览会闭幕时,参观人数已超过600万。入场费的收益,扣除一切开支后还有可观的盈余。大会主办人决定用那笔钱建一所博物馆。经过6年的筹划和建设,“南肯盛顿博物院”于1857年落成启用,1862-1897年间又扩建了数次,1899年改名为“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到今天已有146年历史。其藏品之丰富,在世界上堪称首屈一指。
1860年,维院购入第一批中国外销画。“外销画”是1949年后美术史家开始使用的名词。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间,虽然中国画工知道他们的作品是卖给洋人的,但买家则没有将中国画分为“外销”或“内销”的习惯。欧洲人买中国画,是因为他们对这遥远的国家充满好奇。在摄影术未发明以前,图画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事物的最佳媒介。事实上,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他们贸易的地方购买一些富有当地色彩的图画,不以中国为限,维院珍藏中就有不少印度水彩画和日本版画。中国外销画的历史不超过200年,到今天能自成一格,成为美术史家和历史家研究的对象,得归功于广州的一群优秀画工。他们技术精湛、头脑灵活,善于迎合顾客口味。中国外销画不独题材广泛,而且价格便宜,因而得以大量输往欧美各地。当年广州画工为“榲两餐”而绘制的图画,其中部分进了博物馆,成为今日研究晚清风貌的重要资料,这应是画工们万万料想不到的。
新自由主义简史 豆瓣 谷歌图书
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9.2 (5 个评分) 作者: 大卫·哈维 译者: 王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2
或许在未来的历史学家看来,1978年至1980年这几年是世界社会史和经济史的革命性转折点,因为正是在这几年中,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实践的理论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新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建立一个以稳固的个人财产权、自由市场以及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制度框架,能释放个体企业的自由和技能,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人的幸福。
自1970年代以来,松绑、私有化、国家从许多社会供给领域中退出,开始变得司空见惯。从前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到老牌社会民主制和福利国家,几乎所有国家都接受了某种形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另外,支持新自由主义的人们如今都身居要位,影响遍及教育、媒体、公司董事会和财政机构、政府核心机构和那些管理全球财政和贸易的国际性机构。也就是说,新自由主义作为话语模式已居霸权地位,它成为我们许多人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常识的一部分。
那么,新自由主义打哪儿来,它又是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泛滥的,对这个政治经济学故事的批判性考察,将为我们确认和建构另一种未来政治和经济安排的可能,提供一个框架。
2017年10月7日 已读
重现新自由主义理论登堂入室,人为再造“自由”观念的过程。列举纵向历史数据和多国经济“被开放”盘剥的经历,揭开概念修辞的面纱,直指“个人自由”“市场优先”背后,掠夺积累和阶级重建的真面目。缺点是所涉历史大事件铺述很少,需读者自己补充,论述中国大陆的篇章删节明显。
历史 大卫·哈维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政治 政治哲学
中国烟草的世界 豆瓣
作者: 川床邦夫 译者: 张静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2011 - 2
《世说中国:中国烟草的世界》内容简介:“嚼火寒能却,长吁意似酣。良霄人寂寞。借尔助高谈。”于中国人而言,烟草虽是“舶来货”,却深入于每日的寻常生活。烤烟、一晒烟、香料烟,其品类丰富繁多;水烟、鼻烟、莫合烟,其享用花样百出;南洋、朝鲜、俄罗斯,其传播迂回漫长。《世说中国:中国烟草的世界》将经由“烟草”这一独特视角,展现中国世俗社会的一个切面,管窥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大雾霾 豆瓣
The Big Smoke:A History of Air Pollution in London since Medieval Times
作者: 〔澳〕 彼得•布林布尔科姆 译者: 启蒙编译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 - 1
自中世纪以来,伦敦城的空气就一直饱受煤烟污染。《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便讨论了中世纪以来伦敦的空气污染历史、公众对污染认识的变化以及污染治理的艰难历程。在17世纪初,伦敦便有了“雾都”的声誉。到了19世纪,雾甚至成了造访伦敦的游客们必看的“特色”景观。在1952年著名的大雾霾爆发之前,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烟雾对人的健康影响。而对污染的治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直到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仍然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书中不仅有对伦敦空气污染、煤烟对环境影响的专业分析,还考察了雾霾对建筑、家居、艺术创作和时尚生活等的影响。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是国际权威的能源与环境专家、大气化学教授,对伦敦空气污染有多年研究,他认为污染的治理不仅是化学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和法律监管。同时,他还是侦探小说的爱好者,这让《大雾霾》这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和趣味性,读来如惊悚小说般酣畅淋漓。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豆瓣 Goodreads
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
8.6 (2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卡尔·波普尔 译者: 杜汝楫 / 邱仁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7
本书是卡尔·波普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科学名著。全书以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对所谓的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预测是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并且假定可以通过发现隐藏在历史演变下面的规律来达到这个目的——进行了介绍和批驳。作者的结论是: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