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Time and Again 豆瓣
作者: Jack Finney Touchstone 1995 - 2
Finally on audio -- one of the most beloved tales of our time!
Science fiction, mystery, a passionate love story, and a detailed history of Old New York blend together in Jack Finney's spellbinding story of a young man enlisted in a secret Government experiment.
Transported from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to New York City in the year 1882, Si Morley walks the fashionable "Ladies' Mile" of Broadway, is enchanted by the jingling sleigh bells in Central Park, and solves a 20th-century mystery by discovering its 19th-century roots. Falling 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he ultimately finds himself forced to choose between his lives in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A story that will remain in the listener's memory, "Time and Again" is a remarkable blending of the troubled present and a nostalgic past, made vivid and extraordinarily moving by the images of a time that was...and perhaps still is.
2018年6月30日 已读
2018.06.10 ~ 2018.06.29
竟然和《The Alienist》还能呼应起来,太惊喜了!书还是挺好看的,不过比较适合熟悉纽约的人看,不然只能看个热闹。优点是对一百多年前的纽约描绘极为细致生动,而且主线情节的草蛇灰线非常带感,看到最后真是豁然开朗。缺点也有:这种穿越时空的方法真的不是在逗我玩?Si和Kate的关系说断就断,太convenient了。还有就是环境描写和情节脱节太厉害,90%是为描写而描写。
kindle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天谴 豆瓣 谷歌图书
Castigo Divino
作者: [尼加拉瓜] 塞尔希奥·拉米雷斯 译者: 刘习良 / 笋季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6
1933年,在尼加拉瓜的小城莱昂,连续发生了三人暴卒事件,当局为此展开一系列法庭调查、取证、审讯和辩护工作。英俊潇洒的进步律师卡斯塔涅达被无端指控为杀人凶手,身陷囹吾,备受折磨,最终死于当局预设下的圈套之中。本书结束时,案件仍一团乱麻,但其影响从三十年代延续至八十年代。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聪明的你,读完本书后也许会找到答案。
2018年6月15日 已读
2018.05.30 ~ 2018.06.13
很拉美,翻译得不错,对我来说属于“理智上能觉察到它好,但感情上几无触动”的那类书。
人性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尼加拉瓜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 豆瓣
7.0 (1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0
“今天的日本虽说是夕阳国家,就整体生活的水准而言,却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但是东京夕阳无限好,日本真正的没落是现在才开始的。”
没有了鲔鱼,没有了奶油……还有秋刀鱼;
没有了御宅族,没有了梦中企业……还有最爱的咖哩饭;
没有了小室哲哉,没有了贵族首相……但还有不谈恋爱的年轻人。
你是否曾经想过,现在的日本就是我们的未来?
在日本,小室哲哉曾经是排名第四大有钱人,后来却像乞丐一样到处骗钱,
九百万人的大阪城,搞笑艺人成为政治领袖,让人傻眼相对还是拍手称奇?
在日本,三分之一的上班族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五十个小时以上,
二分之一的大学招生人数不足,恐怕面临倒闭的危机,
过去年轻人谈恋爱比什么都重要,但在今天工作比约会重要……
在日本,新流感戒备比谁都紧张,少子化对策比任何一国都提早设想,
食物风波惹得满城风雨,企业谢罪不断上演,
这样的日本很难想象,富足成熟的社会,另一方面却残酷冷淡……
2018年5月31日 已读
2018.05.27 ~ 2018.05.31
这一本还行,算是有点内容,而且没想到会在书中看到“赵志刚”这三个字。新井的随笔不是说完全不能看,但花二十几块钱看一本十来万字的小书,其中一半还是菜名的罗列和晒幸福般的生活流水账,以我的经济实力来说还是过于奢侈了一些。这套书里感觉就《我这一代东京人》还值得一看,其余几本虽水准有高有低,但都是“不看也罢”那类的。
外国文学 政治 散文 文化 文学
伪东京 豆瓣
6.8 (1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0
2007年,日本大众选出的“今年的汉字”竟然是“伪”。
“今年的汉字”虽说是民间团体举办的半游戏式活动,但多数人共同选出来的一个汉字,每年都相当巧妙地表现出那一年的整体社会风气来。
也难怪,这一年的日本社会确实发生了太多“伪装”、“伪作”、“伪造”案件:从挂着牛肉的牌子卖了猪肉、羊肉、兔子肉的肉商起,篡改消费期限的巧克力商(北海道名产“白色恋人”)、和果子店(伊势特产“赤福”)、快餐餐厅(日本麦当劳),以及蒙混原料产地的老字号和食店(船场吉兆),直到厚颜无耻重复撒谎的官僚、政客为止,“伪”的一族席卷了日本群岛。
12月12日,日本的“汉字节”。当在北风呼啸的露天舞台上,穿着紫色法衣的京都名刹清水寺住持大笔一挥写出“伪”字之际,日本老百姓的感受好比是被老天看见了自己的愚行,大家不约而同地缩缩脖子……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豆瓣 Eggplant.place
6.8 (4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人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记现实?还是要面对自己?
新井一二三,从14岁搭上第一趟长途火车开始,有机会就想往外闯,往外飞。
离乡背井踏上北京遍游中国,进入中欧迷宫、见识古巴、越南,
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游走异地十年,得到了什么?
一个道道地地的东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语,中文写作是她疗伤自我的方式,
在香港被叫“文化杂种”,在台湾出版了十七本书,在东京朋友笑她穷,
她目瞪口呆,为什么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
当年勇敢无惧的少女,单枪匹马,像一颗孤独的行星,
走向国境边界,走向流亡者的故乡,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张爱玲的,
花费最多机票钱,说最多外国话,多少次飞越太平洋……
其实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与自由。
现在全家的护照换了一本又一本,下厨的料理有各国菜色,行李箱贴满入境贴纸,
年轻时的远走高飞换成了家庭组织,照样推婴儿车携家带眷跨洋飞,
生活什么都可以变,但不可改变的初衷,
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里?
2018年5月22日 已读
2018.05.16 ~ 2018.05.21
比《我这一代东京人》差好多呀,全程流水账,味同嚼蜡。
历史 散文 文化 文学 日本
我这一代东京人 豆瓣
7.4 (4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小津安二郎记忆里的东京,是银座服部大钟夜晚八点准时响起时,透过五丁目鳗鱼店苇门,看到的金黄色夜景。
鲁迅记忆里的东京,是夏夜夜晚透过宿舍窗户,瞧见江户川水面上,优雅飞舞的萤火虫。
村上春树记忆里的东京,是住在切片蛋糕形状的狭窄破烂屋子里,免费享受灌进屋子里的阳光与凉风。
老东京人记忆里的东京,是风铃、煤炭炉、蚊香、榻榻米,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Always幸福的清贫生活。
我记忆里的东京,是在春天的东京湾浅滩挖蛤蜊,在夏天的神田川畔抓鳗鱼,是在上野公园百年木造音乐厅里,聆听来自过去的乐音。
这些美好的昨日景象,至今仍在我这一代东京人眼前,栩栩如生演出着……
2018年5月17日 已读
2018.05.12 ~ 2018.05.16
小书很可爱,作者口吻轻快而真诚,内容对外国读者而言也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美中不足是编辑实在有够草率,专有名词前后不统一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书中插图的清晰度欠奉,这么黑乎乎的一团,此时有图不如无啊!
历史 散文 文化 文学 日本
本源 豆瓣
Origin
6.4 (32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布朗 译者: 李和庆 / 李连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5
★★重磅消息:2018年5月22日,丹·布朗将首度来到中国大陆,为新作《本源》举办新书分享会!
哈佛大学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受邀前往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出席一场重大的发布会。他二十年前的学生——如今已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计算机专家、未来学家——埃德蒙·基尔希将要揭开 一个惊人的 发现,它关系到人类长久以来未能解开的两大难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
活动一 开始,兰登和数百位听众就被埃德蒙的精彩演说所深深吸引。但突如其来的混乱破坏了这场精心策划的晚会——埃德蒙被一颗从暗处飞来的子弹击中头部。
埃德蒙究竟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人要杀他?
为了解开谜团,不让埃德蒙的伟大发现就此销声匿迹,兰登和博物馆馆长安布拉· 维达尔逃离毕尔巴鄂来到巴塞罗那,却遭到西班牙王室和教会的阻挠,而杀手的追杀以及当地警方的追捕更是让他们命悬一线……
在埃德蒙发明的人工智能程序“温斯顿”的帮助下,两人最终在一首诗里找到了解开埃德蒙发现的密码,以及我们一直不敢直面的真相。
2018年5月10日 已读
2018.05.04 ~ 2018.05.10
这一部索性连“谜”都没有了,如果遮住作者名,可能会以为是部对《达芬奇密码》或《天使与魔鬼》的低劣的仿作,不过书中塑造的温斯顿倒是挺令人神往的。另外,丹·布朗这样写西班牙王室,板牙人民木有意见咩?
kindle 丹·布朗 历史 外国文学 宗教
纯真年代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伊迪丝·华顿 译者: 赵兴国 / 赵玲 译林出版社 2002 - 1
《纯真年代》的主要情节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那是伊迪丝度过童年与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儿长大成人,进入社交界,订婚又解除婚约,最后嫁给波士顿的爱德华·华顿,并度过了婚后的最初几年。时隔40年后,作为小说家的她回顾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那个社会,她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亲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
作家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难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处在塔顶,真正有贵族血统的只有二三户人家:华盛顿广场的达戈内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卢顿先生是第一任荷兰总督的嫡孙,他家曾与法国和英国的几家贵族联姻;还有与德格拉斯伯爵联姻的拉宁一家。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最高阶层,但显然已处于日薄西山的衰败阶段。上流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纽兰家族、奇弗斯家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他们的祖辈都是来自英国或荷兰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发迹,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纽兰·阿切尔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参与过独立宣言的签署,还有一位曾在华盛顿部下任将军。正如阿切尔太太所说的,“纽约从来就是个商业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这些殷实的富商。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却不显贵的人们,他们多数是内战之后崛起的新富,凭借雄厚的财力,通过联姻而跻身上流社会。
单行道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王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7
阿多诺写道:“本雅明首次在1928年出版的《单行道》一书并不像人们粗粗翻阅时所想象的那样是一本断想集,而是一本意象集。”
书中意象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如加油站、中国古董,甚至梦境等。作者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的处理并非简单的堆积和罗列,而是推翻固有的概念思维,深入事物的本质,以探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书中含有格言、笔记和杂感等各种形式,它的语言晦涩、寓意深邃,往往令人反复咀嚼思之再三仍不得要领。当然,作者有时也幽默得让你捧腹;有时也一目了然,让你兴趣倍增;有时也勾起你的童年回忆,让你感慨不已。
追忆似水年华 豆瓣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9.6 (46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 李恒基 / 徐继曾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
2018年1月12日 已读
2017.08.05 ~ 2018.01.11
译者里大概只有三四位是合格的,剩下那些简直让读者怀疑他们读法文和写中文的水平是不是太成问题。受译者拖累,本书的阅读体验在大部分时候非常糟糕,当然,作者本身也并非一点问题没有:非叙事性部分的写作极其随意,文字臃肿,思路紊乱,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体现了意识流的潇洒魅力,可我只从中看出了作者人懒逻辑差。
人性 历史 同志 外国文学 小说
大病 (2017) 豆瓣 TMDB
The Big Sick
7.5 (150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肖沃特 演员: 库梅尔·南贾尼 / 佐伊·卡赞
其它标题: 빅 식 / ビッグ・シック ぼくたちの大いなる目ざめ
基于库梅尔·南贾尼与艾米丽·V·戈登之间的真实恋爱经历改编。生于巴基斯坦的喜剧演员库梅尔·南贾尼(库梅尔·南贾尼本人),在自己的一场单口喜剧表演之后,认识了正在读研究生的艾米丽·V·戈登(佐伊·卡赞)。两人之间的一夜情慢慢发展为正式的交往,而库梅尔的家庭则要求他遵循巴基斯坦的包办婚姻传统,与家里介绍的穆斯林女性结婚。在艾米丽遭受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并进入昏迷状态之后,库梅尔与艾米丽的父母一起面对这场危机,并不得不与在家庭与自己追求的美式生活之间作出选择。
2018年1月7日 看过
2018.01.07
真正平凡小人物的生活。这部电影让我深切意识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专业与业余之间的巨大差异。生活中觉得好好笑的内容真的被搬上银幕,大概就是这么一种尴尬的感觉吧。Zoe Kazan在《恋恋书中人》里挺好看的呀,现在怎么成这样了?男主的感情很真挚,但演技的确令人捉鸡。
亲情 喜剧 家庭 文化 爱情
柏林 第一季 (2009) 豆瓣
Berlin Season 1
导演: Sam Hobkinson 演员: Matt Frei
EP1: Dangerous Ideas:
The story of Berlin is one of a clash of ideas that would shape the modern world.
The 18th-century king Frederick the Great was a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whose legacy would define Berlin as a place of both aggressive militarism and enlightened idealism. He would be embraced as an icon by Hitler and, later, the Communist leaders in East Berlin. But Frederick's liberalism created a city in which new theories of sex and sexuality could flourish, inspiring groundbreaking art.
During the Cold War, the street that bore the king's name, Friedrichstrasse, was also brutally divided - and irreconcilable. Only after the Berlin Wall fell in 1989 was King Frederick returned to his desired resting place. The funeral was intended as a laying-to-rest of more than just a body.
EP2: Ruined Visions
The story of Berlin and its buildings is one of visionary creation and terrible destruction, of human ambition and delusion. From the 19th-century architect Karl Friedrich Schinkel to the Bauhaus pioneers of Modernism and the rebuilding of the city after the fall of the Wall, it is a city that has always looked to the future.
Architect Albert Speer had grand plans to transform Berlin into a monumental Nazi capital for Adolf Hitler, and the buildings that remain from his scheme are still haunted by their terrible associations.
There is no other city in the world where the morality of the architecture has been so heavily scrutinized. Buildings with Imperial, Nazi and Communist pasts all inspire fierce debates about whether this city should acknowledge or deny its chequered history.
EP3:Ich bin ein Berliner
The life and character of Berliners have been defined by a struggle for freedom. In 1963, President Kennedy declared that all free men, wherever they may live, are citizens of Berlin. But centuries earlier, the rulers of the city offered freedom to the oppressed. Jews moved to the city from Vienna and eastern Europe, and were instrumental in creating the city as it now exists. During the Nazi years, however, Berlin's Jews were driven underground, many unable to leave the city they loved.
When the Russians arrived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Berlin's women found themselves at the mercy of rapists rather than liberators. Citizens became pawns in a global game through the Berlin blockade, and when the Berlin Wall was built, both East and West held themselves up as beacons of freedom. But only when it fell did Berliners attain the freedom that their early rulers had promised them.
News of the World 豆瓣
作者: Paulette Jiles William Morrow 2016 - 10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Civil War, an aging itinerant news reader agrees to transport a young captive of the Kiowa back to her people in this exquisitely rendered, morally complex, multilayered novel of historical fiction from the author of Enemy Women that explores the boundaries of family, responsibility, honor, and trust.
In the wake of the Civil War, Captain Jefferson Kyle Kidd travels through northern Texas, giving live readings from newspapers to paying audiences hungry for news of the world. An elderly widower who has lived through three wars and fought in two of them, the captain enjoys his rootless, solitary existence.
In Wichita Falls, he is offered a $50 gold piece to deliver a young orphan to her relatives in San Antonio. Four years earlier, a band of Kiowa raiders killed Johanna’s parents and sister; sparing the little girl, they raised her as one of their own. Recently rescued by the U.S. army, the ten-year-old has once again been torn away from the only home she knows.
Their 400-mile journey south through unsettled territory and unforgiving terrain proves difficult and at times dangerous. Johanna has forgotten the English language, tries to escape at every opportunity, throws away her shoes, and refuses to act “civilized.” Yet as the miles pass, the two lonely survivors tentatively begin to trust each other, forming a bond that mark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in this treacherous land.
Arriving in San Antonio, the reunion is neither happy nor welcome. The captain must hand Johanna over to an aunt and uncle she does not remember—strangers who regard her as an unwanted burden. A respectable man, Captain Kidd is faced with a terrible choice: abandon the girl to her fate or become—in the eyes of the law—a kidnapper himself.
2017年9月7日 已读
2017.08.31 ~ 2017.09.07
很简单的故事,文本却非常丰富,得州的壮美、粗粝与人类感情的细腻婉转交相辉映,值得一读。
kindle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心理
永恒的边缘 豆瓣 Goodreads
Edge of Eternity
7.3 (7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陈杰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5
真正残酷和激烈的世界大战,是思想的大战。来自美国、德国、苏联、英国和威尔士的五大家族,又一次迎来了新的考验。东西德分裂、柏林墙、苏联秘密警察、刺杀肯尼迪、民权运动、古巴导弹危机、入侵黎巴嫩、弹劾尼克松……此外,第三代生活中还有摇滚、嬉皮士、跨种族婚恋、性解放,以及对过去的误会与和解。
说到底,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青梅竹马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日] 樋口一叶 译者: 萧萧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包括樋口一叶的代表作《埋没》《大年夜》《行云》《浊流》《十三夜》《自焚》《岔路》《青梅竹马》。《青梅竹马》以东京下町的大音寺为舞台,以妓女15岁的妹妹登美利的幼年生活为中心,描写她周围一群孩子受混浊社会环境的残害和腐蚀,预示着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悲惨命运。一叶细腻的笔锋,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感伤哀愁挥洒得淋漓尽致。
2017年6月9日 已读
2017.05.28 ~ 2017.06.08
的确非常优美、细腻,很女性,很日本,每个故事都如樱花般有着不张扬的、内敛低调的美,和绚烂而质朴、悠远又缠绵的忧伤。
外国文学 女性 小说 文化 文学
枕草子 豆瓣
枕草子
8.0 (50 个评分) 作者: [日] 清少纳言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7年3月31日 已读
2017.03.20 ~ 2017.03.30
不知是否翻译的问题,文字读起来感觉不流畅。另外,读完本书,感觉挺不喜欢清少纳言这个人的。
人文 历史 外国文学 散文 文化
徒然草 豆瓣
8.6 (23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田兼好 译者: 文东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 - 4
《徒然草》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并称日本随笔文学的双璧,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1336-1392)。书名依日文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全书共243段,由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有杂感、评论、带有寓意的小故事,也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记录。作者写时是兴之所至、漫然书之,这些文字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写在经卷背面,死后由他人整理结集。《徒然草》在日本长期作为古典文学的入门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对包括周作人在内的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绞河镇的最后一夜 豆瓣
Last Night in Twisted River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唐江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 6
《绞河镇的最后一夜》内容简介:1954年,厨师多米尼克和儿子丹尼在伐木营工作。一天晚上,当厨师与身形魁梧的印第安女人简摸黑做爱时,他的儿子、少不经事的丹尼误闯进来,听到激烈的床板声和呻吟声,以为父亲遭到熊的袭击,于是用铁锅狠狠地打了“熊”,简意外身亡。父子二人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简的情人警官卡尔开始长年不辍地追查他们的下落。
他们被迫从库斯县逃到了波士顿、佛蒙特州南部,甚至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心怀仇恨的卡尔一直穷追不舍。他们唯一的保护者,是一位从事过圆木漂流的伐木工人凯彻姆,他给这对父子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小说的故事情节横跨五十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是约翰•欧文的最新作品,反映了美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变迁。
银行家的情人 豆瓣
A Dangerous Fortune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于大卫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当代历史悬疑小说宗师肯•福莱特于本书中将目光投向了奢靡浮华的维多利亚时代,这是一幅描绘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历史长卷,是一部书写银行业背后争权夺利的传奇之书。
1866年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封闭的温菲尔德校园里发生了一起学生意外溺亡的悲剧,在场的银行家族继承人休、爱德华和南美领主的儿子米奇等人卷入了这一神秘事件。随后,休因为父亲去世,支付不起学费而被迫离校,爱德华的母亲奥古斯塔为了袒护儿子免受谋杀溺亡学生的嫌疑,与米奇私通掩盖事实。
真实的恶灵在他们的生命中注入了魔鬼般的力量,带给了他们贪婪和仇恨、自私与残忍。真相永远扑朔迷离沉入湖底,其中暗藏的阴谋与背叛裹挟着他们的命运,直到几十年后依然挥之不去……
国家阴谋5:火焰王子 豆瓣
Prince of Fire
作者: [美国] 丹尼尔·席尔瓦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 - 11
罗马,以色列大使馆突然遭遇爆炸袭击。当爆炸的幸存者们从废墟中蹒跚走出,却被随后赶到的四名蒙面人一一屠杀。特工加百列·艾隆不得不再次告别他在威尼斯的艺术天堂,参与调查。
加百列带领队员前往法国秘密抓捕案件的主谋——恐怖分子哈立德,却在将要成功的前一刻得知,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毫无行动能力的妻子已落入敌人手中。陷入被动的加百列遭恐怖分子挟持,前往巴黎去实施下一场恐怖袭击,成为了敌人手中的又一颗人肉炸弹。
巴黎的里昂火车站,精神瘫痪的妻子就在站台对面,身边不远处是人肉炸弹,距离爆炸还有十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