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张灏自选集 豆瓣
作者: 张灏 / 张灏 2003 - 7
《张灏自选集》主要内容简介:一个划时代的运动——再认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重访五四、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等。
茶馆 豆瓣
9.5 (23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3
三幕话剧《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每个人物的台词都设计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个性,同时又简洁凝练,意蕴深长,至今仍是现代剧院的常备剧目。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书收录多部作品,分为话剧卷、小说卷和散文卷。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睿智精炼,散文朴素幽默,《茶馆》中所选的篇目均是受到专家和读者交口称誉的代表作品,可以让广大读者领略到作家独具一格的文学特色。
点击链接进入:
《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
《茶馆》
四世同堂(上下) 豆瓣
9.0 (24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6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檀香刑 豆瓣
7.4 (5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 - 8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人动魄的爱情。
这部小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反动,更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快意叫板,全书具有民间文学那种雅俗共赏,人相传诵的生动性。作者用公然炫技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得时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让人柔情万种。小说情节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展开…… 一场可歌可泣的反殖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人动魄的爱情、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表演,这是一部真正民族化的小说,是一部真正来自民间,献给大众的小说。
谷林书简 豆瓣
作者: 谷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凤凰读书文丛:谷林书简》内容包括:致于晓明(三通)、致止庵(十六通)、致张阿泉(十二通)、致张际会(二十通)、致李传新(七通)、致自牧(一通)、致刘经富(三十通)、致刘绪源(二通)、致汪一方(一通)、致陈子善(一通)等。
祖先与永恒 豆瓣
作者: [英]杰西卡·罗森 译者: 邓菲 / 黄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教授在大英博物馆工作二十余年,长期担任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1994年后又执教于牛津大学中国艺术与考古专业教授,是目前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自从学生时代起,她就致力于通过物质文化来研究古代中国。在过去三 十五年的学术生涯中,她试图了解常出土于墓葬中的青铜器、玉器及其他工艺品是如何被使用的,从而进一步去理解这些器物的制作造者的技艺、生活和信仰。本文集收录罗森教授的研究论文17篇,内容涵盖青铜器(4篇)、复古维新(3篇)、墓葬(5篇)、中西交通(2篇)、装饰系统(3篇)五个方面,大部分完成于2000年之后,尚为首次以中文结集发表。通过这些文章,罗森教授希望能够和对古代中国有兴趣的读者来分享她的思考和见解。其中许多文章源自她在牛津大学的讲课。
淡墨痕 豆瓣
作者: 谷林 2005 - 3
这是作者继《情趣·知识·襟怀》和《书边杂写》之后的第三本读书随笔集,本书中的五十余篇读书札记考证缜密、文字工整、行文老辣,为当今读书界独特的一本高水平的读书札记,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清日战争 豆瓣
First Sino-Japanese War
作者: 宗泽亚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 4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日本命名“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欧美命名“First Sino-Japanese War”。 依据国际上对战争命名的惯例,明确作战当事国的主宾关系,本书题为“清日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 外来侵略接踵而至,在中国近代史上,当西方文明和明治维新与古旧的清朝体制发生猛烈碰撞时,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作者将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等处馆藏历史文献中收集了大量华语史学界难得一见的史料和大量弥足珍贵的图片,爬梳整理,按战争经过、战争背景、战争、战时、战地各种局部、战争影响、大事记、图记、表记等编纂出一部崭新巨著。书中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深层挖掘和剖析,力图站在中间立场分析战争的胜败得失,有助于读者更多地认识战争的背景,客观思考战争胜负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本书各部分均采用清日两国对比手法写作,全面对比双方的军、政、经、民等各方面因素,清晰直观,一目了然。较之以往单纯纪事或编年手法的突破,有利于对清日两国之间战斗力等军事能力现状的了解。
汉学菁华 豆瓣
作者: 丁韪良 译者: 沈弘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 4
本书分为五卷,分别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宗教、哲学、教育、外交等几个领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一进行了阐述,这些题目是作者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书中所引用的材料完全取自中文典籍。让中国沟通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中西文化全方位的交融,这是作者撰写此书的目的。
在第一卷论述中国的古代技术和科学的章节里,尊崇孔孟之道的丁韪良告诉世界,中国的孟子早在公元前400年就已经提出了进化论。这一卷还论述了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中国人的炼丹术对西方化学工业的影响。
第二卷论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渊源,详细介绍了李白等重要文学家。
在第三卷中常常使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中国的儒、道、佛三教,以及中国人的祭祖行为。
第四卷论述了中国的教育,着重介绍了他所青睐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并指出:西方世界若能采用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才,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
在本书的第五卷,作者对中国的历史和史官、国际关系和外交等议题进行论述。值得注意的是,丁韪良是第一个将国际法——《万国公法》译成中文,并由清政府拨专款付印出版的人。
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 豆瓣
作者: 佐藤慎一 译者: 刘岳兵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 4
《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以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约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为主要舞台,以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和精神世界为主要课题。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对外关系由朝贡体制转换为条约体制,而且面临着被瓜分的威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从王朝体制到共和体制转换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动,其规模之深广是不难想象的。生活在这种激荡的旋涡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认识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想使中国如何变化,是《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所要解决的主题。《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以凝练的笔法、独特的视角,分别从“万国公法观的变化”、“法国革命观的变化”、“体制选择”这些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认识的转换过程,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心路历程。
再造文明的尝试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罗志田 中华书局 2006 - 6
本书要研究的是胡适。这位二十多岁就暴得大名的人物,从青年起就一生都是新闻媒体注意的对象,也是学术界一个久有争议而很难处理的题目:前些年是贬多于褒,近几年则褒多于贬。而本书要做的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去了解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一个1891-1929年间的胡适。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以一个没有什么身世凭借的二十多岁的青年,回国两年间,即“暴得大名”,一举成为士林之首,真是中国近代史上绝无仅有之事。这个极有意思的事例,几十年来吸引了无数学者。故此,有人曾说,胡适的“暴得大名”,就是因为“中国思想界有一段空白而恰好被他填上了”。而今,这个人物已经远离我们数十年,但是关于他的争论却从未停止,胡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黄河之旅 豆瓣
6.7 (9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波特 译者: 曾少立 2012 - 4
《黄河之旅》是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和《禅的行囊》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带来的充满文化底蕴的行走笔记。书中记录了比尔于1991年春进行的一次追寻中国母亲河——黄河源头的旅行,在这次旅行中,他探访了黄河沿岸的重要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执著与热情和对黄河之源的强烈好奇,比尔从黄河入海口出发,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到达了约古宗列盆地的黄河源头。
叫魂 豆瓣 Goodreads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9.1 (34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5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清高宗弘历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然而在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从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冲击到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在讲述叫魂故事的过程中,《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重在讨论这背后的历史意蕴。叫魂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
物中看画 豆瓣
作者: 扬之水 金城出版社 2012 - 6
本书主要由“琴棋书画”图:雅与俗的交汇和分流、马和之诗经图、从《闸口盘车图》到《山溪水磨图》、物中看画、山水有情、物恋等文章集成。人各有所长,人各有所短,诚如作者所说,她自己“无论读诗还是读画,我都缺乏敏锐的文学艺术感受力,也完全没有理论的指导,所关注的只是诗中与画中的‘物’。缺乏者,自然是‘短’;关注者,勉强可以算作‘长’罢。”这本书,不啻为作者自己所短与所长的自白。
安邦之道 豆瓣
作者: 王绍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9
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转型,这是一个伟大的历程过程,也是复杂的探索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民主国家,是摆在学者和决策者面前的严峻挑战。作为一个训练有素并独具眼光的政治学者,作者从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思考安邦之道的基本理论和对策,时有创新之见,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书遴选作者十多年来对于相关主题的主要研究成果,从民主、公平与公民社会三方面完整地分析中国转型的道路和未来方向,理论研究和经验考察并举,对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