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京本通俗小说 等五种 豆瓣
译者: 程有庆、程毅中、李汉秘、陆林校点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3
本书包括5种:《京本通俗小说》·《项橐小儿论》·《张子房归山诗选》·《解学士诗》·《清夜钟》。
2012年5月13日 想读 因趙岡《中國經濟制度史論》頁三九五
中國 小說
太平广记 豆瓣
作者: (宋)李昉 等编 中华书局 2013 - 3
《太平广记》是宋初人编的大型类书之一,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因为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名为《太平广记》。这部书是李防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集体编纂的。从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三月开始,至次年八月结束,成害五百卷,目录十卷,六年(九八一)正月雕印(据《宋会要》及灸进书表》)。后来因为有人说这部书并非后学者所急需,就把板子收了起来,所以流传不广。
春秋公羊学讲疏 豆瓣
作者: 段熙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
上一世纪末,段老弟子之思慕者,整理其师说《 春秋公羊学讲疏》,以广其传,甚盛事也。《 讲疏》凡分导言、事、辞、例、义、余论六编,对《公羊传》的写作凡例、微言大义、流传经过,以及研治历史,皆有详晰的介绍论述。虽书中主要以西汉董仲舒、东汉何邵公及清儒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凌廷堪等人所论为依归,然亦时下己说,辨证然否,语多精当,允推独步。又段老对《公羊传》之大一统、通三统、张三世、异内外等微言大义,多所发明,发表于 1963 年《中华文史论丛》第四辑的《公羊春秋三世说探源》等论文足资证明。在《公羊传》几成绝学的今天,整理出版段老这部遗著,实为嘉惠学林的一件大事。又段老历年所撰诗文多篇,皆其精心之作,亦望及早加以搜集出版,有厚望焉。
大唐西域记 豆瓣
作者: 玄奘 / 辩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9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学理论家与翻译家玄奘。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凉州,穿越沙碛,历尽艰辛,至达高昌,而后取道焉耆、龟兹,越凌山,经粟特诸国境,过铁门(今乌兹别克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入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国境,而后沿今巴基斯坦北部,过克什米尔,入北印度。他在印度各地游历,到过尼泊尔南部,巡礼佛教六大圣地。贞观四年到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五年。随后,又遍访印度各地,于贞观十四年重回那烂陀寺。他研习大小乘学说,成为当地学问最高的佛学家。曾在戒日王主持下,经过辩论战胜五天竺大小乘所有论敌,被称为“大乘天”。贞观十九年,他携带搜集到的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以及佛像、花果种子等回国。玄奘历时十多年的西行求法,行程五万里,堪称中古史上一次艰险而伟大的旅行。
回国后,玄奘还遵照唐太宗的意旨,口述旅途所经各地情况,由协助译经的辩机笔录,在贞观二十年完成《大唐西域记》的写作。《大唐西域记》全书按照玄奘的旅行路线,对于沿途所见的城邦、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豆瓣
9.2 (40 个评分) 作者: 万绳楠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7 - 4
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
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清代学术概论 豆瓣
作者: 梁启超 / 校注 朱维铮 中华书局 2010 - 1
《清代学术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清代学术思想史的著作。全书涉及哲学、经学、史学、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文献学、佛学、美术、诗歌、历法、数学、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可谓气势磅礴,思路明晰,有如一气呵成,被后世研究者称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本次出版,选用的是朱维铮校订本,并改正了一些错误。
丛书介绍: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上架建议:
普及读物,国学,传统文化
本书系卖点:
1,大师精品: 文化名家历经半个世纪而熠熠生辉的好书,是年轻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首选读物。
2,增补内容: 增补作者相关文章或名家评论文章,比其他社版本大大增值。
3,定价低廉: 回馈年轻读者朋友,单本定价最低至10元。
4,编校可靠: 中华书局资深编辑、编审把关,文字准确。
走出中世纪 豆瓣
作者: 朱维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 7
本书二十年前初刊至今,影响持久不衰,亦曾被译为英文,广泛流传。现经作者校订原作,增补大量内容,并从更能彰显历史时空连续性的角度,调整编次,从而成为较初刊更加完整精到的名家名作。与本书相关之《走出中世纪二集》也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近期推出。……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
本书探讨了从道光到1930年代约一百年间的思想学术变化中的几个问题,对这一段历史中比较为人所忽略的层面做了一些研究。
全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 “旧典范的危机”,作者考察了方东树、邵懿辰、汪士铎、太谷学派等各层知识分子的种种变化,以描绘出晚清内部的思潮变动,作者对这一时期的细察说明“从道光以来,中国思想界便进入不安定期,每一种学问都因内外的挑战,而产生了分子结构的变化。它们催化了后来一些范畴性的转变。”以此为张本,作者在第二部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思想中的传统和反传统的复杂关系,在第三部分 “新知识分子与学术社群的建立”中,讨论了后科举时代从“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这些知识分子建立新“学术社会”的努力以及这个新“学术社会”的命运……
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豆瓣
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作者: 王汎森 译者: 王晓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5
本书正文共有六部分:第一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绍傅斯年的成长历程,包括在北京大学的学习,及其与新潮社、五四运动的关系,这些为他日后学术思想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新历史学派的形成》,介绍傅斯年在伦敦和柏林的学习,实证主义、自然科学、心理分析及比较语言学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回国后,傅斯年建立了史语所,集中了一批中国学术的精英,如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展开学术研究工作,史语所成为傅斯年们的舞台??;第三章,《走向中国文明多元起源论: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上个世纪史学家们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讨,傅斯年打破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单一体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论,代表著作是《夷夏东西说》(1935年),并重新描绘出古代历史的画卷。王先生检讨了傅斯年的理论的价值、影响及值得商榷之处;第四章,《反内省的道德哲学》,作者结合了当时的时代思潮,精辟地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的矛盾心态,指出傅斯年在反对传统的道德内省哲学时与清代考据派学者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他又以西方思想、方法为参照系和武器,对中国的内省的道德传统进行驳斥。傅斯年集中地对“性”、“命”、“令”、“心”这几个关键概念作了详细的辨证,写成《性命古训辨证》(1940年);第五章《五四精神的重负》,在这一章中,作者认为中日战争爆发后民族主义兴起、专制政治下民主与独裁辩论的高涨、以及本位文化的鼓吹,都使五四的个人主义、反传统、倡导纯学术等成为一种负担,并阐述这种转变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傅及其同时代人所受的影响;第六章,《中央集权的统治与一个五四青年的晚年》,傅斯年曾将蒋介石看作最有能力的中国领导人,但是蒋介石的独裁使他感到失望、不满,因此他对蒋的态度是复杂的。作者指出傅斯年晚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已经渐渐缓解了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之间的张力。此外,另有《引言:傅斯年与1895年后的知识思潮》、《结语:一个五四青年的失败》。书前附有傅斯年年表,书后附有两篇短文,一篇是傅斯年讽刺顾颉刚推翻中国古代史真实性的方法论的小说片段,另一篇是傅与当时的国民党参谋长陈布雷关于蒋介石的为人的谈话——这两篇短文再次为书的标题作下注释:历史与政治同傅斯年的一生化不开的干戈。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 8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文章所涵盖的范围大概是晚清最后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偏重的是“变”的部分,而尚未来得及仔细分析在新史学甚嚣尘上之时,旧史本身的风貌。
宋育仁思想评传 豆瓣
作者: 黄宗凯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宋育仁思想评传》主要内容: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和爱国知识分子,秉承“经世致用”的爱国传统,“睁眼看世界”,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号召下,向西方学习,艰辛地探索着救亡图存之道。宋育仁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他是四川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就是19世纪里我们不应忘记的人。
宋育仁(1858—1931),字芸子,号芸岩,晚号复庵、道复,四川自贡市仙市镇人(原属富顺县)。是清末“新学巨子”,维新思想家,其思想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出版、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1885年,当在书院学习的廖平写出《今古学考》,主张尊今抑古、托古改制时,宋育仁也写出《周礼十种》。其中的《周官图谱》,为托古改制提供了蓝图,这比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早了10年。
宋育仁是近代最早以“托古改制”为幌子,以“复古即维新”为号召,主张系统学习西方的维新思想家,被时人称为“谈新政最早”者之一。出使欧洲的经历及其深厚的国学功底,使宋育仁的思想具有同时代的一般思想家所不能企及的深邃。
宋育仁因在川举办商务,创办了《渝报》、《蜀学报》,创建了蜀学会,主讲资州艺风书院,掌尊经书院,总纂《四川通志》和《富顺县志》,并留下《时务论》、《采风记》、《经世财政学》等大量的著述,是清末民初四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被誉为四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川工商业创始人和报业鼻祖。
一个时代的斯文 豆瓣
作者: 黄延复 / 钟秀斌 2011 - 4
《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系统、权威、完整地介绍了20世纪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清华大学已故校长梅贻琦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人格精神。梅先生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中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北京和新竹的两个清华大学。梅先生的“大师论”、“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不正是照亮中国教育走出迷途的时代灯光吗?
王国维集 豆瓣
作者: 王国维 2008
《王国维集(套装共4册)》收集齐全,编校精当,既是学者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又是青年学子提高人文素质的基本教材。书中提供了王国维典范的读书方法和研究方法,显示了这位20世纪新文化奠基人和新史学开山祖卓越成果的全貌,可为当代国学热提供难得的范本。
王国维遗书 豆瓣
作者: 王国维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3
本书为上海书店出版社据解放前版本影印。全书共十册,包括了当时所能找到的王国维的全部学术著作。几十年来,尽管新的材料时有发现,而对此书仅能起补遗作用,王国维一生学术精华全部已收录在本书内。对于文献、考古、边疆史地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来说,本书是无法绕过的学术高峰;对于从事近代以来学术史研究的史学工作者来说,本书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王国维全集 豆瓣
作者: 王国维 著 / 谢维扬、房鑫亮 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王国维全集共分20卷,基本完整地收入王国维已刊和未刊的论著、译著、书信、日记、诗文、讲演等各种性质和体裁的文字,是迄今最完备的一套王国维著作集。《全集》共约840万字,内容比号称收录王国维著作最完备的民国年间出版的《海甯王静安先生遗书》和台湾大通书局《王国维先生全集》多出一倍以上,由华东师大历史所历时30年收集整理完成。对收录内容严格甄别,梳理版本源流,不收无确证的文字。版式上全部是竖排繁体。做到慎选底本,认真核对手稿、参校本和全部引文,《人间词话》等著述据手稿或改正通行本的错误,或予重排,以複原貌。体例上,每卷前有编校说明,每种著述前有题解,说明底本和参校本之源流及价值等情况,便于研究。
张载集 豆瓣
作者: 张载 / 章锡琛 点校 中华书局 2012 - 6
《理学丛书:张载集》详细介绍了理学,也称道学、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主要代表人物有解颅、解颅,相与论学的有限载、邵雍,后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师周敦颐,合称“北宋五子”。南宁朱熹发展继承和发展了二幢学说,并汲取周、张、邵学说的部分内容,加以综合,熔铸成庞大的体系,建立了理学中居主流地位的学派;与此同时,也有以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别派与之对峙。
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 豆瓣
作者: 杨琳 语文出版社 1996 - 7
《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内容简介: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兴起一股文化热,形形色色的学术论著都喜欢打着文化的旗号登台亮相,诸如“文化研究”、“文化概论”、“文化内涵”、“文化阐释”、“比较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之类的名目触目皆是,俨然是学术界百“化”齐放的春天。一向以人文科学带头学科自许的语言学面对“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而不为其他学科问津的局面,也树起了文化语言学的大旗,开始“寻寻觅觅”,主动向其他学科靠拢,成为一门出入百家又不失自己独立价值的边缘学科。把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让语言和文化互相印证、互相发明,这本是中国学术的一个传统。
“文化语言学”这个名目是八十年代提出来的,人们对它的理解不尽一致。我们理解的文化语言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将语言置于文化背景之中,揭示文化在某些语言现象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加深人们对语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另一方面借助语言知识研究文化现象,解释说明文化现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在具体研究中,这两方面有时交织在一起,互相观照,彼此解证,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一至三章着重研究汉语词汇现象,属于前一个方面,四五两章着重研究华夏文化现象,属于后一个方面。
《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引用的资料有一部分首先是间接从别的论著中看到的,在使用时能找到原文的尽量做了核对,改正了不少鲁鱼亥豕、增衍脱漏乃至张冠李戴的错误。
刘咸炘学术论集:文学讲义编 豆瓣
作者: 刘咸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7
刘咸炘先生笃学精思,明统知类,举凡哲学、诸子学、史学、校雠学、方志学、文学以及道教研究,均有重要创获。发前人所未发,卓然自成一家。广大圆通,胜义纷披。张尔田、陈寅恪、梁漱溟、蒙文通、吴芳吉、卢前、唐君毅均对其学术成就推崇备至。蒙文通更誉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已”。此次为其著述首度系统整理出版,辟之为哲学编、子学编、史学编、校雠学编、文学讲义编。
本书卖点:
1.刘氏毕生学术在学界广受推崇,陈寅恪等明师硕儒誉扬备至。蒙文通甚至更誉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已”。其学术地位公论在20世纪中国学界罕有其匹。
2.刘氏著述博大精深,是国学研究的宝贵财富。但其生平及学术为一般读者所不了解,实为遗珠之撼。今次整理,采用横排,并精心推敲断句,选其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合为五编,编者此举实为方便一般读者。
3.刘氏学术论集的刊行得到了当代名家王元化、虞万里等热情襄助,实为文化界一大盛事。前此三联版《陈寅恪集》,钱穆作品集等书的整理出版,在学界及读书界均得到广泛回应,极一时之盛。刘氏学术论集的刊行前景颇为可观。
注:本书为繁体中文版。
刘咸炘学术论集·史学篇(上下) 豆瓣
作者: 黄曙辉编校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 7
刘咸炘先生笃学精思,明统知类,举凡哲学、诸子学、史学、校雠学、方志学、文学以及道教研究,均有重要创获。发前人所未发,卓然自成一家。广大圆通,胜义纷披。张尔田、陈寅恪、梁漱溟、蒙文通、吴芳吉、卢前、唐君毅均对其学术成就推崇备至。蒙文通更誉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已”。此次为其著述首度系统整理出版,辟之为哲学编、子学编、史学编、校雠学编、文学讲义编。
本书卖点:
1.刘氏毕生学术在学界广受推崇,陈寅恪等明师硕儒誉扬备至。蒙文通甚至更誉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已”。其学术地位公论在20世纪中国学界罕有其匹。
2.刘氏著述博大精深,是国学研究的宝贵财富。但其生平及学术为一般读者所不了解,实为遗珠之撼。今次整理,采用横排,并精心推敲断句,选其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合为五编,编者此举实为方便一般读者。
3.刘氏学术论集的刊行得到了当代名家王元化、虞万里等热情襄助,实为文化界一大盛事。前此三联版《陈寅恪集》,钱穆作品集等书的整理出版,在学界及读书界均得到广泛回应,极一时之盛。刘氏学术论集的刊行前景颇为可观。
注:本书为繁体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