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国货币演变史 豆瓣
作者: 千家驹/郭彦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出现过布钱、刀币、圆钱、五铢钱、通宝、制钱、银两、银元、铜元以及牺牲品类金银币、谷帛币和纸币,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币材广泛,堪称世界货币之冠。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和经纬分明的图表,向读者介绍了各类货币在中国各个朝代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情况。对于历代农民起义军的货币和人民币亦作了专门介绍。
书中对中国历代货币的产生、发展及流变作了条理分明,言简意赅的阐说,尤其是大量的图表,更有助于读者对全书内容获得一个总体印象。本书是两位作者数十年潜心研究的结晶,问世后二十年来在钱币爱好者和研究者中已有定评。
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豆瓣
作者: 王毓铨 1990
再版的话
这本书是《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的修订版,原书早已绝版,需求者时所闻,至有人径函作者求索,或询问是否尚处可买到。近三十年来,先秦古钱出土地广量夫,且有前所未见旧作所无者,亟应补入旧作中些缺陷,也亟应改正。因友人建议,遂决意修订补充再版,并改名为《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修订补充的内容,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1、删除赝品,代以真品。
2、改正错误释文,删省疑问释之文,补入新出土古钱资料,并修改补充有关论述。
3、删除、更换并增添部分图版,改制部分图表。
本书之改订再版,得助于裘锡圭、吴荣曾二位先生者实多,1978年裘先生《战国货币考》发表,使过去许多疑雅钱文不少获得正读,尤以圆肩圆足三吼布钱文为最。修改前,作者曾函裘、吴二先生指教。他两位的指点是多方面的,条目很多,主要的是改正误读的钱文修改相应的论述,剔除赝品,增加“旆布”“两甾”并指出古钱之名布源于布帛之布,不源于农具镈,?、?不当读杲(梁),等等,细致的不能在这里详说。凡应据以修改的,多已采入本文。承蒙二位的好意,允许将他们写給我的长篇意见书附于本版之末,使读者可以知我是怎样根据他们的提示修改的,还什么是应当修改而没有修改的,还有什么是供我继续考虑修改的。
中国历史博物馆耿宗仁先生对修改工作极为热心。闻讯后,即驾临指导。建议于正文中增补楚“旆布”、银布两节,删除图版中古齐刀赝品两件,空首布赝品一件,更换图版,并惠赠馆原始布三品拓本,东周西周圜钱拓本,楚“旆布”二品拓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张颔先生惠赠所著《魏币?布考释》,使我得据以改“虞”为“陕”。又蒙寄赠山西侯马出土的空首布二品照片及原平出土的小直刀四品拓本。
文物出版社俞篌尧先生也很热心,代为征得河南扶沟出土的银布照片。
对于以上诸位先生的热情帮助,作者于此深致谢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给予印刷出版方便,使作者得將新版贡献于读者,应于此一并深致谢
本版中错误不妥之处仍在所难免,尚祈海内外学人辱賜瞻
,幸甚。
1981.3·1
【注:?代表甲骨文原文】
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 豆瓣
作者: Henrietta Harris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 1
In this beautifully crafted study of one emblematic life, Harrison addresses large themes in Chinese history while conveying with great immediacy the textures and rhythms of everyday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in the late-nineteenth and early-twentieth centuries.
Liu Dapeng was a provincial degree-holder who never held government office. Through the story of his family,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decline of the countryside in relation to the cities as a result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fucian ideology as a result of these changes. Based on nearly 400 volumes of Liu's diary and other writings, the book illustrates what it was like to study in an academy and to be a schoolteacher, the pressures of changing family relationships, the daily grind of work i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people's experience with government, and life und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 豆瓣
作者: 【美】萧公权 译者: 汪荣祖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 9
康有为的名字,既象征着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包孕着亟待发掘的丰富内涵。他忧患多思的情怀,使之在实践层面上居为疾呼改革的活动家;他超迈磅礴的才气,又使之在精神向度上成为富于创意的思想家。上述双重因素构成了有机的张力,激励他既在儒家价值范式之导引下渴望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以期当今世界能走向变法图强的中国,更在外缘文化的刺激下憧憬儒家思想的自我递进,以期其命维新的中国能走向未来的世界。然而,无论在国内学术界,还是在国际汉学界,对于康有为的研究成果,似都难与其显要的地位相称。正因此,萧公权先生晚年的这部平心之作,才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萧先生在大批的康氏未刊手稿的支持下,以同情的了解和细密的笔触,既凸显了这位“南海圣人”特重人际关系的问题意识,也还原了他纵笔代圣贤立言的畅想过程。由是,《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通过对一位“儒家修正主义者”的追述,提示了一种激发古代思想生机的哲学式态度,和一条活泼的传承文化资源的创造性思路。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基于“品位—职位”视角,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进而由技术层面进入政治层面,从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的二重性出发,对中国古代官阶制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重大线索和各个层面,提供了较全面的阐述。本书对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以及认识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具有参考价值。
古代汉语(第四册)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王力 中华书局 1999 - 6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作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韻、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養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韻、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養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豆瓣
作者: [意]马西尼 译者: 黄河清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exicon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 a National language: The period from 1840 to 1898,於1993年作為專題叢書第6種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王世元教授主編的《中國語言學報》(Journal of Chinese)出版。這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考證精確,對漢語詞滙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問世后受到各國學者的很高評價。
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 豆瓣
作者: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 2
本书是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词源词典,主要收录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期所出现的一部分汉语新词,共5275条。其中有些词条,要上溯到明末清初传教士入华时代。为编写本书,设置了专用的语料库,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本书收词分主条和副条,便于读者了解词语的沿革变化。释义力求准确、简洁。例证是本书的重要部分,为说明词源,尽可能给出早期书证,甚至是首见书证,并力求标出相应的年代。本书的出版,对汉语词汇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等都有较大意义。
汉语外来词词典 豆瓣
作者: 刘正埮 / 高名凯 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
《汉语外来词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收录古今汉语外来词10000余条,其中包括某些外来词的异体或略体。词目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词条一般包括外来词的汉语书写形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的读音,释文、词源及进一步考证等4项内容。书前设“汉语拼音音节表”。书末附“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读史阅世六十年 豆瓣
作者: 何炳棣 中华书局 2012 - 6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其中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期前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有传世意义。本书简体字版原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现因何炳棣先生全部著作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亦由中华书局出版。推出精装纪念版。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 豆瓣
8.3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凯博文 译者: 郭金华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 3
作为1949年以来第一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精神医学研究的美国学者,凯博文在多层面上探讨了神经衰弱、抑郁症以及躯体症状之间的关系。本书为我们理解中国人在与家庭和国家的关系上的体验开启了一个窗口,同时也对中国人和美国人各自如何解释自身的疼痛与绝望处境进行了一个跨文化的比较。
“本书对疾病症状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分析十分具有穿透力。这本强力著作不仅属于人类学与精神医学的先锋之作,而且也展示了作者对消除人类不幸与苦难的深切关注和担当。所有致力于改善健康照顾系统的人都应该阅读本书。”
——Joan M. Anderson, Current Anthropology
“此书堪称医学人类学界长期以来所期盼的最重要的一本著作。”
——Richard Shweder, Culture,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一本视野宽广、发人深省的医学人类学著作。”
——Roy Porter,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对跨文化精神医学具有重要贡献。”
——Paul Chodoff, M.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本书的田野研究写作精美,以至于历史学家都不断被其描述的中国共产主义政治实践中的那些重要时刻所吸引。作者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童年以及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那些问题。”
——Jonathan Spence, Yale University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中国精神健康问题的最好的研究。这是一本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
——Ezra F. Vogel, Harvard University
革命(全四册) 豆瓣
作者: 杨奎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7
《杨奎松著作集:革命》囊括顶尖的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学者杨奎松教授研究中国现代革命的四本经典著作,精装套封配以珍贵插图。作者精心校订文字,并撰写长篇新序。
在这套集子中辑录的四种专著,围绕的都是一个核心问题,即二十世纪前半期发生的中国革命。《“中间地带”的革命》和《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着重讨论的是中共革命的国际背景,尤其是受到俄国革命,亦即受到强邻苏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问题。前者侧重于宏观线索的梳理与解读,后者侧重于说明毛泽东个人在其中的经历与作用。《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和《西安事变新探》,着重讨论的是中国近代两大革命党,即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大陆近三十年分分合合及胜负较量的问题。前者侧重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总体变化的解读,后者侧重于国共关系史中影响重大的事件说明。
东亚史 豆瓣
East Asia: A New History, 4e
作者: 罗兹·墨菲 译者: 林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 8
《东亚史(插图第4版)》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东亚地区的共同基础与地区差异为开章,以占全书一半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前的的东亚历史,其中中国古代历史因其保留了大量文字记载与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而占据了主要篇幅。第二部分记述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东亚各国历史,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各国面对后来居上的西方以及后来的帝国主义所持的不同态度。第三部分以中日战争为主线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东亚。最后一部分对二战之后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主要地区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在整体上四部分又紧密相关,前后贯通,使东亚地区的历史以完整、鲜活之姿展现于我们眼前。
East Asia 豆瓣
作者: Rhoads Murphey Pearson 2009 - 7
This accessible text offers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China, Japan, Korea, and Vietnam, including coverage of everyday life, women and gender-related issues, and the environment-topics often neglected in other texts. Throughout his distinguished career, author Rhoads Murphey has inspired within students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rich and unique history of Asia. The Fifth Edition of this text on East Asia is certain to bring this fascinating region to life for many of today,s students.
老饕续笔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赵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1
《老饕续笔》是赵珩先生继《老饕漫笔》之后的又一力作。
全书共四十篇,风格依然如《老饕漫笔》,用白描式的笔记体写食话,写口腹之欲,记风物人情,述历史掌故,亲切自然而优雅,流露出作者对精致生活的一份眷念。
老饕漫笔 豆瓣
8.0 (13 个评分) 作者: 赵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7
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好吃鬼”,但苏轼却曾以之自居,并作《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从此“老饕”遂成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这些文士不但善于品味饮食,甚至不乏擅长烹饪者,“东坡肉”、“潘鱼”、“谭家菜”……可谓不胜枚举。古代的暂且不说,现代的梁实秋、王世襄、汪曾祺以及这本书的作者赵珩,皆是此道高手。
《老饕漫笔》是文坛宿将的主题回忆。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书中记录的,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