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国性研究 豆瓣
作者: 李敖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5 - 1
这本《中国性研究》共收有五十篇文字,有学术性的、也有通俗性的,全部是环绕在中国人性殖器官、两性肉体、两性观念而论述的,其中为了阐明新意,也偶羼进一点洋玩意。总括说来,这是一本革命性、启发性极强的著作。“生民以来,所未有也!”内容包括:准露奶头的德政、大义裸体、有奶没奶都是娘、“好为妇人出脱”、论难养的、鞭子缠身可也!、王八一落千丈考、王八过敏症、营妓考、国民党与营妓、――“军中乐园”的血与泪、国民党与“私窟子”、国民党“中乐园”及其他、写在《雏妓哲学家》的后面。
Forgotten Ally 豆瓣
作者: Rana Mitter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3 - 9
The epic, untold story of China’s devastating eight-year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For decades, a major piece of World War II history has gone virtually unwritten. The war began in China, two years before Hitler invaded Poland, and China eventually became the fourth great ally, partner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and Great Britain. Yet its drama of invasion, resistance, slaughter, and political intrigue remains little known in the West.
Rana Mitter focuses his gripping narrative on three towering leaders: Chiang Kai-shek, the politically gifted but tragically flawed head of China’s Nationalist government; Mao Zedong, the Communists’ fiery ideological stalwart, seen her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epochal career; and the lesser-known Wang Jingwei, who collaborated with the Japanese to form a puppet state in occupied China. Drawing on Chinese archives that have only been unsealed in the past ten years, he brings to vivid new life such characters as Chiang’s American chief of staff, the unforgettable “Vinegar Joe” Stilwell, and such horrific events as the Rape of Nanking and the bombing of China’s wartime capital, Chongqing. Throughout, Forgotten Ally shows how the Chinese people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wider war effort, at great political and personal sacrifice.
Forgotten Ally rewrites the entire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Yet it also offers surprising insights into contemporary China. No twentieth-century event was as crucial in shaping China’s worldview, and no one can understand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merica today, without this definitive work.
中国经济史考证(全二册) 豆瓣
作者: 加藤繁 译者: 吴杰 中华书局 2012 - 11
《中国经济史考证》分为上卷(1952年)、下卷(1953年),作为“东洋文库论丛”第三十四种出版,收录论文58篇,上卷21篇,附录《中国古田制研究》1篇;下卷37篇,附录论文5篇,合计收录64篇论文。这些论文研究的年代,上至周景王,下至清末,基本涵盖有文献资料记载的中国古代经济史,具体研究论题主要集中在汉、唐、宋、清四朝,内容涉及汉代的财政制度,唐宋的庄园组织、都市和草市的发展,宋代的货币、商业、户口,清代的货币、财政、盐法、定期市等等。
從帝國廢墟中崛起 豆瓣
From the Ruins of Empire: The Revolt Against the West and the Remaking of Asia
作者: Pankaj Mishra 译者: 黃中憲 聯經 2013 - 8
《經濟學人》譽為「薩依德的繼承者」
《外交政策》評為「全球百大思想家」
2012年獲選《經濟學人》年度最佳圖書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大力推薦
何謂亞洲的價值?
亞洲各國如何從西方帝國的廢墟中重生?
亞洲各地富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思想家、知識份子,試圖擺脫傳統的框架,尋求抑制西方國家對亞洲大陸日漸增長的支配欲望、尋找亞洲重生的道路,進而重塑亞洲。
潘卡吉‧米什拉的《從帝國廢墟中崛起:從梁啟超到泰戈爾,喚醒亞洲與改變世界》從世紀初的日俄戰爭開始談起,述及日本將霸權一舉伸向韓國及太平洋部份地區,因其打敗強大的俄羅斯帝國,由此次的空前勝利對亞洲國家各地的知識份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中國的梁啟超、孫中山,印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伊斯蘭之父賈邁勒丁‧阿富汗尼,他們都想像當時的日本一樣,開始東方國家政治與經濟的改革。然而本書作者潘卡吉‧米什拉卻以不同的角度,呈現給讀者亞洲歷史文化的另一面向:這些思想家的見聞,建構了亞洲現代哲學的思想理論,並向大眾展現他們共同嚮往亞洲擁有更為宏遠的目標,但其實現在的亞洲國家卻是盲目採用西方的模式,盲目跟隨西方政治、經濟思想,導致亞洲喪失本身的文化,同時更承襲西方國家的惡習。
《從帝國廢墟中崛起》結合了東方的政治思想,集結印度、中國及阿拉伯的精神,是一本不容忽視的預言式作品。
在西方人眼中,昂揚大步向外擴張的維多利亞時期,在亞洲人眼中卻是場浩劫。外國軍人和商人瓦解原是文明核心的大帝國。隨著英國人以船堅炮利拉下蒙兀兒帝國的末代皇帝、燒掉北京圓明園、羞辱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破產統治者,因此,探索救亡圖存之道是亞洲國家的當務之急。
潘卡吉‧米什拉以引人入勝、趣味橫生的筆觸,講述亞洲大陸上一群有智之士如何迎接西方挑戰。他們不斷地質問、掙扎、深感痛苦,既痛恨西方,又體認到得與敵人正面交鋒及向敵人學習,亞洲才有復興可言。經過許多挫敗和誤入歧途,一連串強有力、彼此矛盾且最終勢不可擋的觀念誕生,成為如今從中國共產黨到凱達組織,從印度民族主義到穆斯林兄弟會的種種勢力背後之動力根源。
米什拉透過遊歷歐亞各地的記者、詩人、激進份子、克里斯瑪型領袖的眼睛,引領讀者重新審視過去兩百年的歷史。這些思想家坐在當時似乎注定會被列強永久瓜分的舊帝國的廢墟之中,構思出反過來將使新帝國注定走向滅亡的觀念,且這些觀念還成為支撐二十一世紀亞洲大國的支柱。
※名家推薦
米什拉以敏銳、博學又有趣的態度呈現亞洲思想家如何回應西方逐漸衰頹的霸權,這位著名的當代印度知識份子是「薩伊德的繼承者」。
──《經濟學人》
米什拉反轉了長期由西方角度看東方的視角,呈現了世界上大多數民眾──從土耳其到中國──所感受認同的現代歷史。
──罕・帕慕克(Orhan Pamuk,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文學大師)
一本非常棒且突破創新的著作。這不只是一部卓越的亞洲史,更是一部為亞洲人所寫的生動歷史。
──莫欣・哈密(Mohsin Hamid,美國小說家,貝蒂特拉斯克獎得主)
《從帝國廢墟中崛起》以極具說服力的言辭,描繪一群亞洲最有教養、最有洞見的知識份子令人好奇且複雜之思想歷程。
──茱莉亞・洛弗爾(Julia Lovell,英國歷史學家,《鴉片戰爭》作者)
富有深入的研究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創性……任何想了解今日我們處在怎麼樣的環境的人,都應該將這本具洞察力又令人不安的書放在必讀書單上。
──約翰・格雷(John Gray,《獨立報》專欄作家)
繼薩依德的經典著作《東方主義》後,《從帝國廢墟中崛起》提供另一種令人振奮的現代歷史觀點。米什拉相當博學……是善於抓住讀者目光的敘事者。
──汪暉(北京清華大學思想史教授)
米什拉機敏且幽默地結合被忽略的歷史材料,傳達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展乃是亞洲的知識覺醒和政治覺醒」的重要主張。
──哈里‧昆茲魯(Hari Kunzru,《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宋代日記叢編(全三册) 豆瓣
作者: 顾宏义 / 李文 整理标校 2013 - 7
本書為宋人日記體著述合編。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官員于從政時所撰,其所記雖是友朋交往吟誦等私人事務,但有關朝廷政事佔有重要甚至是主要篇幅。二是行程日錄,主要為兩小類,其一是奉命出使外國者所記行程、外國政治、軍事、經濟、風土人情以及外交事務等,其二是有的官員為宦各地時所作的旅途日記。三是一些家居日記、讀書日記等。宋人日記往往是著者親歷親聞之第一手史料,多有可“補正史之缺”者,對研究宋代政治、外交以及文人交遊、各地風俗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Just One Child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Susan Greenhalg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 - 2
China's one-child rule is unassailably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social policies of all time. In the first book of its kind, Susan Greenhalgh draws on twenty years of research into China's population politics to explain how the leaders of a nation of one billion decided to limit all couples to one child. Focusing on the historic period 1978-80, when China was just reentering the global capitalist system after decades of self-imposed isolation, Greenhalgh documents the extraordinary manner in which a handful of leading aerospace engineers hijacked the population policymaking process and formulated a strategy that treated people like missiles. Just One Child situates these science- and policymaking practices in their broader contexts--the scientization and statisticalization of sociopolitical life--and provides the most detailed and incisive account yet of the origins of the one-child policy.
圣武记(上、下) 豆瓣
作者: (清)魏源 / 韩锡铎、孙文良 点校 中华书局 1984
《圣武记》是魏源关于清代历史的一部重要专著。共14卷,前10卷以纪事本末体记述清王朝建立至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后4卷《武功余记》为作者对有关军事问题的论述。卷4中《乾隆戡定回疆记》、《乾隆绥服西属国记》、《乾隆新疆后事记》、《道光重定回疆记》、《道光回疆善后记》等篇,记载清军平定新疆大小和卓木之乱,绥服哈萨克、布鲁特、敖罕、巴达克山等地区,镇压乌什、昌吉人民起事,平定张格尔之乱,抗击浩罕安集延人入侵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为“三纲”正名 豆瓣
作者: 方朝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方朝晖明确挑战那种认为“三纲”完全是封建糟粕的非历史主义分析。在《为“三纲”正名》中他指出,三纲思想是源于孔子的春秋学,是孔子在春秋时代针对社会失序所提出的匡正之说;通过董仲舒和汉儒,以及朱熹和宋儒等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历史上提倡“三纲”的学者从未主张无条件服从,或绝对的等级尊卑。而经过现代分析而得到批判继承的三纲思想对当前的社会秩序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三纲”正名》的一大新意在于,从全新的角度回答了“三纲”与民主的关系。 “三纲”的本义是指从大局出发、尽自己位分所要求的责任,其核心精神是“忠”,而这种精神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成份。
炸裂志 豆瓣
6.1 (29 个评分) 作者: 阎连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9
阎连科最新长篇小说
一部“神实主义”力作
对“内真实”的一次尽情书写
一部独自行走的求索自问和冥思
沧海桑田,繁花似锦,却是以鲜血与良心为代价
一部炸裂志,就是一部灵魂出窍、脓血交融的当代世道人心史
一个村庄如何在眨眼间成为超级大都市?
人的精神有何样“核裂变”的极能?
爱到何处才为撕心、裂肺和崩溃?
美望、欲望、恶望的极度在哪里?
“最现实”的“最寓言”
揭开“不存在”的真实
展示看不见的真实
凸显被真实掩盖的真实
阎连科以神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荒诞、夸张、魔幻地呈现了“炸裂”由百人之村巨变为超级大都市的故事,透视出时代变迁中的狂野欲望,撕心裂肺的人性之痛,家族间的恩怨情仇,历经沧桑暖意未散的世道人心……
社会评论:
阎连科天生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又是当代中国最具探索勇气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从不重复自己的写作经验,每一部都具有小说形式的探索性,开掘着新的令人喜悦的思想深度。他是备受关注而被争议,不是因为备受争议才被关注。
——复旦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陈思和
《炸裂志》的叙事从“震惊”出发,如受惊的野马,脱缰而去。也可以说阎连科在叙述中更为自由,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或许也可以说,他的叙事要用更加狂怪、荒诞的展开,要用“震惊”的连环套,让小说人物有共工的模样。或许阎连科本来就是中国当代小说家中的共工,他为什么就不能头触不周山呢?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陈晓明
《炸裂志》以一种浓缩了的点试图揭示“高速发展”的悖谬和荒唐。拥抱苦难不是一个轻松的姿态,它既是阎连科的方法论又是其世界观。阎连科的美学是一种偏执而又激进的美学,它以一种令人迷恋的崇高挑战叙事的极限。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提醒我们应当直面我们不敢直面的现实,记住我们可能已经忘却的记忆。
——文学评论家 程德培
阎连科以他的“神实主义”打破了既有理论的分类和垄断,重新发现小说,于是有了《炸裂志》。这是“当代中国”的又一个隐喻,是阎连科的世界观和小说方法论。读懂《炸裂志》,便读懂阎连科,或许也读懂了当代中国……
——苏州大学教授 著名批评家 王尧
这是一部极其关注中国“大现实”的长篇。从《炸裂志》中,我们深深地读到了作家阎连科对我们民族和土地的理解和大爱,读到了作家面对现实的那种关切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与信心。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 林建法
袁庚传 豆瓣
作者: 涂俏 作家出版社 2008 - 3
袁庚,改革开放的马前卒。1961年任中央调查部一局副局长,曾破获轰动世界的国民党谋划暗杀刘少奇的“湘江案”。1975年10月,他调任交通部外事局副局长,受部长叶飞委派调查招商局经营状况。完成调查后,他写了一份请示报告,他在报告中所提的建议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1978年底,时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在李先念划拨的宝安县蛇口半岛(现深圳市南山区辖内)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坚持破冰之旅,创建蛇口工业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实际运作第一人。在蛇口,他以“大不了回秦城监狱去”的大无畏精神,敢于冲破思想牢笼,在荆棘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响亮地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影响了全中国。他与蛇口广大创业者开创性地实施了工程承包、干部招聘、民主选举、同级报纸可以批评同级党委等举措,创建了24个全国首创或第一:一个进行民主选举;在全国率先实行人才公开招聘;第一个改革人事制度,冻结原有级别、工资等级,实行聘用制;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标;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第一个实现住房商品化、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一个企业自办的对外开放港、创办第一家企业自办的股份制银行、创办第一个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中国改革开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他接手时,招商局只有1.3亿(人民币)资产,他离任时,招商局资产超过200亿。
“卧底女侠”涂俏穷三年之功,追访156人,翻阅大量内部档案及私人日记,进行了抢救式的记录,以重返当年改革现场的叙述文本,重现在历史的节点上起到关键作用人物的生命印记,从一个人的传记呈现一个时代,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必要性及艰巨性。
《袁庚传》共分三卷:《袁庚传.情报生涯》、《袁庚传.改革现场》、《袁庚传.蛇口试管》。现今推出的是《袁庚传.改革现场》,截取时间段为1978-1984年
China Shakes the World 豆瓣
作者: James Kynge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6 - 9
"Let China sleep, for when she wakes, she will shake the world." Napoleon's words seem eerily prescient today, as the shock waves from China's awakening reverberate across the globe. In China Shakes the World, the former China bureau chief of the Financial Times, James Kynge, traces these tremors from Beijing to Europe to the Midwest as China's ravenous hunger for jobs, raw materials, energy, and food -- and its export of goods, workers, and investments -- drastically reshape world trade and politics.
Delving beyond mere recitation of by-now-familiar statistics, Kynge's on-the-ground reporting provides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for China's explosive transformation, revealing many of the usual reasons given for its growth to be myths. Most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he details China's deep, systemic weaknesses -- rampant fraud, crippling environmental crises, a corrupt banking system, faltering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a rapidly aging population -- that threaten even greater global disruptions. And he demonstrates the profound consequences of those weaknesses for American manufacturers, oil companies, banks, and ordinary consumers.
Through dramatic stories of entrepreneurs and visionaries, factory workers and store clerks at the heart of this global phenomenon, China Shakes the World explains how China's breakneck rise occurred, the extraordinary problems the country now face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both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日夜书 豆瓣
6.8 (8 个评分) 作者: 韩少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4
编辑推荐
知青一代的精神史。
以大眼界诊断时代,以大悲悯直指人心,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
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的独步标高之作。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作品通过几位五○后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作品的聚焦点是性格、情感及价值观的冲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后知青”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等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他们各自的一生回答了时代的精神之问。
这是知青一代的精神史。以大眼界诊断时代,以大悲悯直指人心,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的独步标高之作。
媒体评论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
格非:像是畸人录,又像是英雄传,对历史和现实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欧阳江河:整整一代人的安魂曲。
黄雀记 豆瓣
7.2 (30 个评分) 作者: 苏童 作家出版社 2013 - 8
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
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儿媳嫌弃,儿子不争,祖父只好交给医院关照。祖父不屈不挠,开始“破坏”医院的树木。周围的人都被祖父气疯了,照看祖父这件事自然落在了保润身上。为了驯服不安分的祖父,保润发明出了自己独特的绝招——娴熟的“捆人”技术以及五花八门的绳结。祖父变得服服帖帖,保润也成了医院里的大名人,不断地被请去驯服那些不安分不听话的病人。
终于有一天,他在医院里,撞见了照片上那个不知名的少女。
少女无名,是从小被医院老花匠收养的弃婴,人称仙女。仙女年少傲气,唯独听命于柳生。与仙女约会,让保润动了心,他与柳生做一个交易。事后发觉被柳生欺骗的仙女看不上保润,两人在溜冰场上不欢而散。
保润心有不甘,柳生遂撺掇两人的舞会,跳小拉,地点在医院的水塔。仙女不从,保润便使出自己的捆人绝技,把仙女捆在了水塔里,扬长而去。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警车。柳生出来了,保润却被留在了监狱里,蒙受十年冤屈,徒耗十年光阴。
这十年里,仙女被视为“扫帚星”远走故里,保润一家则早已家破人亡。柳生深藏罪疚,洗心革面,代替保润照顾祖父,做起了本分的生意。万料不到,仙女回来了,回到了这间医院和香椿街,改名“白蓁”。柳生迷上了更漂亮的白蓁。但曾经的罪恶是抹不掉的,白蓁再次离开了。
保润出狱,柳生迎接。两人成了至交,仿佛彼此不曾相欠。可是,白蓁带着肚里的孩子回来了,致使三人无法不去面对过往的巨大创痛。在水塔里跳一场小拉,对于保润来说,就与白蓁(仙女)“清账”了。他曾经以为,自己与柳生之间,过去的就过去了,但是,命运迫使他发现,该还的终是要还的。于是,在柳生的新婚之夜,他终于跟柳生“清帐”了……
白蓁走了,留下了一个红脸婴儿,红脸是羞耻,是愤怒。他躺在保润祖父的怀里,那个比任何人都活得长久、活得不朽的祖父。
中国的城市生活 豆瓣
作者: 李孝悌 新星出版社 2006 - 10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收有13篇文章。是台湾“中央研究院”主题计划“明清的社会与生活”的成果之一。它们分别从历史、艺术史、文学史的角度,对明清及民国初年的衣、食、住、行、娱乐、商旅、节庆、欲望、品位、文物、街道、建筑等物质文化进行了广泛的、实证性的研究,使读者对16世纪初叶之后因商品经济勃兴而造成的社会风气及物质生活的改变有了更丰富、更细微的了解。
“明清的社会与生活”研究计划聚集了一批海内外的历史学者、艺术史家和文学史研究者,以中国近世的城市、日常生活和明清江南为题,持续地进行团队研究,累积了相当的成果。本书就是成果之一。探讨的课题包括:逸乐作为一种价值、宗教与士人生活、士庶文化的再检讨、城市生活的再见、商人的文化与生活、微观/微物的历史以及传统现现代等。
序——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课题 李孝悌
过眼繁华:晚明城市图、城市观与文化消费的研究 王正华
明清以来汉口的徽商与徽州人社区 王振忠
侠少之游——明清士人的城市交游与尚侠风气 王鸿泰
明清江南东岳神信仰与城市群众的集体抗议——以苏州民变为讨论中心 巫仁恕
在城市中彷徨——郑板桥的盛世浮生 李孝悌
水窝子:北京的供水业者与民生用水(1368-1937) 邱仲麟
新理想、旧体例与不可思议之社会——清末民初上海文人的弹词创作初探 胡晓真
发现生活: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城市社会变迁 张瑾
黄鹤楼:人去楼坍水自流──一个楼的文化史 陈熙远
城乡的过客──档案中所见的清代商贩 刘铮云
完美图像:晚清小说中的摄影、欲望与都市现代性 曾佩琳(Paola Zamperini)
民国时期的摩登玩意、文化拼凑与日常生活 冯客(Frank Dik?tter)
“荒凉景象”:晚清苏州现代街道的出现与西式都市计划的挪用 柯必德(Peter Carroll)
再造“病人” 豆瓣
作者: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3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治病”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过程,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清異錄/清异录 豆瓣
作者: 陶谷
共5種書,包括記造博物的小說及雜錄,所記多軼聞瑣語及人物傳說,記有山川地理、飛禽走獸、草木蟲魚及神仙故事等。最早的一種書是西晉張華註《博物志》,下至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南宋李石撰《續博物志》等。
教坊记(外三种) 豆瓣
作者: [唐]崔令钦 / [唐]李德裕 译者: 吴企明 点校 中华书局 2012 - 3
本书共收录了四种唐代史料笔记。《教坊记》记录了唐代开元时期的教坊制度.艺人轶事,并著录了教坊曲名三百多首及乐曲内容,是研究唐代音乐百戏的重要原始资料。《次柳氏旧闻》主要记唐玄宗宫中事。《开天传信记》记述了唐开元天宝时期朝廷政事.宫掖秘事.社会风俗.世态习尚等。《乐府杂录》记录了唐开国以来的雅郑之乐及始末。这四种笔记属同一类型,重在制度故事的描述,故辑为一册,以方便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