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Breakout Nations 豆瓣
作者: Ruchir Sharma W. W. Norton & Company 2012 - 4
To identify the economic stars of the future we should abandon the habit of extrapolating from the recent past and lumping wildly diverse countries together. We need to remember that sustained economic success is a rare phenomenon. As an era of easy money and easy growth comes to a close, China in particular will cool down. Other major players including Brazil, Russia, and India face their own daunting challenges and inflated expectations. The new "breakout nations" will probably spring from the margins, even from the shadows. Ruchir Sharma, one of the world s largest investors in emerging markets for Morgan Stanley, here identifies which are most likely to leap ahead and why. After two decades spent traveling the globe tracking the progres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Sharma has produced a book full of surprises: why the overpriced cocktails in Rio are a sign of revival in Detroit; how the threat of the "population bomb" came to be seen a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how 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Asia is redefining what manufacturing can do for a modern economy; and how the coming shakeout in the big emerging markets could shift the spotlight back to the West, especially American technology and German manufacturing. What emerges is a clear picture of the shifting balance of global economic power and how it plays out for emerging nations and for the West. In a captivating exploration studded with vignettes, Sharma reveals his rules on how to spot economic success stories. Breakout Nations is a rollicking education for anyone looking to understand where the future will happen.
全漢賦 豆瓣
作者: 费振刚 / 胡双宝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 1
本书收录汉赋八十三家,二百九十三篇,其中可判定为完篇或基本完整者约一百篇,存目者二十四篇,余为残篇。
各作家按时代先后排列。生年失考者,一般以卒年为据。生卒年不详者,参考亲属、仁宦关系。一作家之下,先列以[赋]名篇者,后列其他,同类之内,先列完整者,后列残篇、存目。
残句有上下文可据者,称[据某书补],否则称[录自某书],并另行列出,以避免误缀。
繁花 豆瓣 Goodreads
8.7 (281 个评分) 作者: 金宇澄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3
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繁花》让人为之一震,小说的好处自有高人评说----程永新
优雅之野心,当今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文体----张辛欣
近年来最有看头的小说---吴亮
身边的江湖 豆瓣 Goodreads
8.1 (40 个评分) 作者: 野夫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9
1.野夫书稿中被删减最少,最能体现作者观点、情感的作品。
2.文字凝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一枝孤笔书写那些就在你我身边的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
3. 柴静口中“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的野夫,以其特有的韵律表达世间的欢笑和悲苦。
西学东渐记 豆瓣
作者: 容闳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 - 10
《西学东渐记》包括总序,自序,附录,后记和二十余章内容。字里行间无不无不洋溢着作者的爱国思想民。《西学东渐记》前五章缕述。我赴美国前的早期教育,以及到美国后的继续学习,先是在马萨诸塞州芒森城的芒森学校,后来在耶鲁大学。
第六章从我出国八年后重返中国开始,一向被当作西方文明表征的西方教育,如果不能使一个东方人变化其内在的气质,使他在面对感情和举止截然不同的人时,觉得自己倒象来自另一个世界似的,那不就可怪了吗?我的情况正好如此。然而,我的爱国精神和对同胞的热爱都不曾衰减;正好相反,这些都由于同情心而更加强了。因此,接下去的几章专门用来阐述我苦心孤诣地完成派遣留学生的计划:这是我对中国的永恒热爱的表现,也是我认为改革和复兴中国的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随着中国留学事务所的突然撤销和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先行者的一百二十名留学生的召回,我的教育事业也从而告终了。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 豆瓣
作者: 甘犁 / 尹志超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 6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基于全国25个省(市、区)、80个县、320个社区共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而成,涉及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保险、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金融的基本状况。这份报告是西南财大推动中国金融研究的重要收获,也是与中国人民银行携手面向社会重大需求的重要成果。
An Invitation to 3-D Vision 豆瓣
作者: Yi Ma / Stefano Soatto Springer 2003 - 11
This book introduces the geometry of 3-D vision, that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3-D models of objects from a collection of 2-D images. It details the classic theory of two view geometry and shows that a more proper tool for studying the geometry of multiple views is the so-called rank consideration of the multiple view matrix. It also develops practical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and discusses possible extensions of the theory.
近百年湖南学风 豆瓣
作者: 钱基博 2004 - 9
《近百年湖南学风》为论述辛亥革命以前湖南学术思想发展变迁的著作。此书用传记的形式,分群别类合传诸人,旨在彰显湖南学人独立自由之思想、坚强不磨之志节。书中所论列的十三位人物,虽然籍贯限于湖南,大多数(如曾国藩)却具有更炎广泛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一直延续到现在。
海上花列传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韩邦庆 / 典耀 整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本书是我国清末一部以妓院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它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二人从农村来到上海,为生活所迫,终至堕落的故事为主线,以上海妓院为中心,旁及官、商各界,为我们塑造了一批遭遇不同、性格各异的妓女、老鸨、嫖客、仆役形象;其穿插藏闪的艺术结构、平淡自然的白描写法,历来为人所称道。书中人物对话全用苏州方言,生动活泼,开创了方言小说的先河。
打工女孩 豆瓣
Factory Girls: 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
7.5 (70 个评分) 作者: [美] 张彤禾 译者: 张坤 / 吴怡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3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新一代农民工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迁徙是一条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他们比上一辈更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外出的动机也更多是因为对城市机会的追求,而不是受农村贫困所迫。
是自尊,而不是恐惧,让他们留在城市。走出家乡并留在外面——出去,就是改变你的命运。
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我也更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在中国,外出务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绝大多数外国媒体都报道过工厂内部的恶劣环境,许多写中国农民工的书也并不真实。我希望能写点儿别的,写写工人自己怎么看待外出务工。我尤其对女性感兴趣。背井离乡,她们得到最多,或许失去也最多。
Eclipse 豆瓣
作者: Arvind Subraman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1 - 9
Review
Parts of 'Eclipse' read like a wonky version of 'Rising Sun,' Michael Crichton's 1992 novel of Japanese dominance over the U.S. when Tokyo was seen as speeding toward number one. But Mr. Subramanian is a first-class economist who uses his book to discuss provocatively U.S.-Chinese relations and the nature of economic powe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true magnitude of the shift in economic power that is currently changing the world, Eclipse is the book to read--provocative, well argued and elegantly written. -- --Liaquat Ahamed, Pulitzer Prize winning author of Lords of Finance
Defying conventional wisdom, Eclipse not just vividly imagines, but provides a plausible scenario for, the replac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China as the world's dominant economic power. It persuasively underlines the need for Washington to get its act together. ----Francis Fukuyama,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author of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and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Eclipse must be read for a refreshing and deep analysis of what may lie ahead. It is an extremely well written and thought provoking book. -- --Mohamed El-Erian, Chief Executive, PIMCO and award-winning author of When Markets Collide
Eclipse is a fascinating read. Controversial, but meant to be,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set the terms of our ongoing discussion on what is perhaps the hottest issue in the global economy--China's role. Its quantification of power alone will attract considerable interest. -- --Dani Rodrik, Professor of Economic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author of 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
Product Description
By most accounts, China has quickly grown into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In this controversial new book, Subramanian argues that China has already become the most economically dominant country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wealth, trade and finance. Its dominance and eclipsing of US global economic power is more imminent, more broad-based and larger in magnitude than anyone has anticipated. Subramanian compares the economic dominance of China with that of the two previous economic superpower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highlights similarities and diff erences. One corollary is that the fundamentals are strong for the Chinese currency to replace the dollar as the world's reserve currency. The final chapter forecasts how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is likely to evolve as a result of Chinese dominance.
全球化與兩岸統合 豆瓣
作者: 張亞中 聯經出版公司 2003
本書與《兩岸主權論》、《兩岸統合論》等書共同構成作者完整之「兩岸關係思想體系」,為前瞻性之研究,也是對兩岸政府的「國是建言」。面對全球化的來臨,本書將「兩岸統合」的觀點提升至國家戰略層次,論述的內容除了尋求解決兩岸爭議最有效的方案,更在提供當兩岸面對全球化之衝擊時最有利的戰略選擇;它不僅有益於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更有助於兩岸在全球化時代中成功的追求安全與發展。本書分別從「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兩個面向,對未來的「台灣安全」、「台灣發展」、「中共的強權之路」、「中國大陸內部安全與穩定」與「兩岸治理」提出討論。各章均包括三個架構,一是相關的「理論探討」,並以歷史發展作為理論的補強,其目的在使全篇文章能有理論的依據及論述的框架。二是相關主題的「辯證論述」,著重在理性的演繹,以期對要討論的問題有深入且具有邏輯性的認識。三是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個人的見解,並提出戰略性的「方向建議」。本書兼俱學術性與政策性,其學術創見在於完整地建構兩岸關係之思想體系,提出「開放的服務型國家」、「兩岸治理」、「兩岸共同體」、「兩岸三席」等觀念與理論基礎;其政策性在於除了補充先前所主張之「整個中國」與「第三主體」的實踐性以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助兩岸於全球化的衝擊時共蒙其利。
剝復之間 豆瓣
作者: 張亞中 生智 2012 - 7
本書探討兩岸的核心問題,包括認同、主權、治權、互信,以及和平協議等。作者從歷史脈絡、政策論述、憲法、國際法、國際關係、中華文化等多個層面進行析論,是認識兩岸核心問題必要的參考著作。本書是作者繼《兩岸主權論》、《兩岸統合論》、《全球化與兩岸統合》、《統合方略》一系列兩岸著作後的最新力作,也是繼《兩岸政治定位探索》、《一中同表或一中各表》後再一本深入探討兩岸核心問題的專著。
回家记 豆瓣
Coming Home to China
作者: [美国] 段义孚 译者: 志丞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1
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中国看一看昵?我已经一遍又一遍地被别人问到这个问题,尤其是在过去十年里。
2005年夏天,我受一个建筑学会议的邀请,展开了相隔六十年的中国之行。作为一个人文地理学的工作者,我将从自我和文化的角度来描述这次旅行。
我一家人离开中国是在1941年,那年我才十 岁。在1973年,我正式成为了美国公民。经常有人问起,我觉得哪里才是真正的故乡。我会轻描淡写地回答说:“总的来说,是地球。”“不过到底是地球上的哪里呢?”这个紧接着的问题意味着,肯定有那么一个地方让我最舒服,最向往,能形成最深刻的归属感。
我到底是一个中国人、一个美籍华人、一个华裔美国人,还是一个美国人呢?
人是需要有归属感的。对我而言,归属感的三个来源是:历史、地理和语言。如果一个民族不确定自己的归属感是什么,那就应该好好去学一下自己的历史和地理,并且确保自己的语言仍在使用。
那么我到底是谁昵?我是一个美国公民,却在中国出生,是一个没有确定的历史、地理和语言的人。就像许多现代人一样,我也感觉到了那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中国数学史大系 豆瓣
作者: 吴文俊 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 4
我国两宋(公元960~1279)承汉唐盛世之后,科学技术继续发展、繁荣,其中不少成果数当代第一流。两宋数学尤其是中算耀眼的璀璨明珠。从18世纪开始,就有学者作专题研究,著书立说。三百年来,特别是本世纪后半叶,国内外已发表论文、专著数以百计。本卷总结了前人研究两宋数学成果的总结,也含不少笔者新的见解。前人成果已由呼和浩特李迪教授以姓氏、发表年代为序写成“两宋时期研究论著文献”附本卷之末,为节省篇幅、在本卷行文中、除必要外,不再一一点明文献所引。
谁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家 豆瓣
作者: 苏小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 1
本丛书系统研究中国企业家精神,并加深对全球各国企业家精神的了解和解读,在多维度对比研究中,发掘、发现、总结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特质,为前人总结、后人铺路。使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真知、管理思想和领导力理念等,得以在全球范围被认知、分享和学习。从而还原中国企业家的真知灼见、正能量,巩固加强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在国际上被正确认同、受尊重的地位。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杜维明作品系列) 豆瓣
作者: 杜维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8
1988年作者应台湾大学哲学系和历史系的邀请,以“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为题,开设了13次的公开课,从多层次、多面向、多维度和多因素的视野来考察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和现代精神的儒学诠释。作者的核心关切是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以回应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兴起的著名命题。作者认为,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之间有选择的亲和性,并没有反证韦伯的命题,但却迫使韦伯命题只通用于现代西方。也就是说,西方的现代化虽在历史上引发了东亚的现代化,但没有在结构上规定东亚现代性的内容。因此,东亚现代性是西化和包括儒家在内的东亚传统互动的结果。
作者对儒家传统和现代精神的理解烙下了80年代的深深印痕,如从韦伯—帕森斯—哈贝马斯一脉相承所构想的理性化过程作为现代化的本质特色,而对以福柯、德里达、拉康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进行的反思则涉及较少。而作者对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因素则从几个层面来把握: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精神资源,企业伦理,民间社会的“心灵积习”,生命形态的价值取向,认为发掘儒家传统的人文资源,不仅有助于中国现代精神的发展,也可以用来构建全球伦理这个设想。
儒家思想 豆瓣
作者: 杜维明 译者: 曹幼华 / 单丁 2013 - 6
本书是作者的第二部英文论文集,继《仁与修身》之后进一步确认做人与修身在儒家传统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对儒家“自我”概念做了传述和诠释,把儒家的自我作为创造性转化的观念加以理解,并对如何探索儒家传统中的丰富资源提出了一些方法。作者还探讨了宋明儒学的本体论,即主要思想家所理解的人性的形而上,及宋明儒学中的宗教性与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