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革命後記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韓少功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文革」是一個事實和情緒的巨大總量,交織了數億人太多的紛爭和尷尬,沉浮和恩怨,遺忘和誇張,以至任何判斷都可能掛一漏萬。事情已過去三十多年,但三十多年後的有關爭議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不是更緩,而是更烈……。」
本書作者韓少功,作為在場者之一,他說:我不可能接受一些嘻哈族的「文革」,比如他們覺得紅衛兵步行串聯特有趣,那不就是「驢友」探險嗎?他們覺得知青下鄉也特來勁兒,那不就是真人秀的「魔鬼訓練」嗎?他們甚至覺得子彈橫飛的武鬥夠爽,夠刺激,嘿,那時候「軍迷」玩一把真的耶。我也不可能接受一些洋左派的「文革」,他們曾認定革命樣板戲就是文化領域人民主權的神聖標誌,紅衛兵挎上駁殼槍就是最徹底的解放,工人趕走廠長就是共產主義的夢想成真。當然,我也完全不可接受某些中國官員的振振有詞:「你以為現在還是文革?你們還想踢開黨委鬧革命?」
問題是,這些人的「文革」印象錯在哪裏?憑什麼本書作者就認為自己的「文革」記憶比他們的更可靠?憑什麼他能相信自己的記憶不是另一種瞎子摸象,在這裏的饒舌不是以白詆青、以宮笑角,五十步看百步?
技术赋权 豆瓣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the Internet,State,and Society in China
7.5 (8 个评分) 作者: 郑永年 译者: 邱道隆 东方出版社 2014 - 4
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做了一次突破性的研究,细致又全面地观察了中国互联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发现互联网给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带来了新的动力。政府权力和社会力量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公共领域中转换。
从大量的数据梳理和事实分析中,作者得出了四重的研究结论。首先,互联网给政府和社会都增加了权力。互联网在促进政治自由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政府更加开放、透明和负责任。第二,互联网产生了大量的影响,高度分散和超越了政府权力的限度。第三,互联网为政府和社会彼此间的契约和分离创造了一个新的基础结构。第四,互联网创造了一种政府和社会的回归关系。政府和社会之间在互联网上相互作用,最终重塑了政府和社会。
大逃港 豆瓣 Goodreads
6.8 (34 个评分) 作者: 陈秉安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 - 7
《大逃港》内容简介:共产主义曾经描绘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宏伟壮丽的图景,它曾承诺不仅将给社会带来平等、公正,而且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比资本主义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世纪之后。社会主义无论在亚洲还是欧洲,都取得了广泛的胜利。
这个国家会好吗 豆瓣
作者: 李晓鹏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2 - 9
《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从经济视角入手,力图解释中国崛起的原因。书中涉猎内容甚广:贫富分化如何产生、破坏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市场有哪些缺陷、中华文明为什么与众不同、企业家精神怎样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如何定位……作者李晓鹏博士在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的原因时,也为您解答了前面的世纪之问。
盧芹齋傳 豆瓣
C.T. Loo: A Biography
作者: 罗拉 (Géraldine Lenain) 新世紀出版及傳媒有限公司 2013 - 10
卢芹斋(C .T. Loo, 1880-1957)有史以来第一本生平传记
二十世纪初,浙江人卢芹斋旅居欧美,以其深厚的中华文物鑑赏知识和商业才能,启蒙性地把欧美收藏家们的眼光从中国装饰瓷器引向了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墓葬艺术和佛教艺术;使得西方人学会了欣赏中华文物中的青铜器、古玉器、古陶器、唐三彩,佛教造像等等;从此也开拓了世界范围的中华文物流通市场。时至今朝,也留下了中华文物的流通、回归与保护的话题。
——曹兴诚(当代着名文物收藏家、本书序作者)
罗拉女士的力作《卢芹斋传》填补了中国文物在世界范围内辗转播迁的一个文史空白,其学术性和可读性都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文博或收藏类读物。
——宋路霞(近代家族史专家、本书跋作者)
罗拉因无意间经手卢芹斋法国五十年生活的整批私人文件而一头栽入这位曾经在亚洲古董界叱诧风云、但为人神秘的古董商的私密世界。她耗费近七年时间,紧紧追随卢芹斋的行迹,在法国、美国和中国三地进行研究和访谈,凭着如警探侦查办桉的精神,对所有蛛丝马迹一一抽丝剥茧,小心求证,客观地叙述了卢芹斋极其複杂、充满矛盾的一生。
——《CANS艺术新闻》2013年7月号
近思录 豆瓣
作者: (宋)朱熹//吕祖谦 译者: 查洪德 注释 中州古籍 2008 - 1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此本共623条,多出的一条,乃前人录白杨伯岩本,即第五卷最后一条。
利玛窦中国札记 豆瓣
作者: 利玛窦 / 译者: 何高济/等 中华书局 1983 - 3
《利玛窦中国札记》主要撰写者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欧洲人,他以灵敏的感受和一个旁观者的态度,详尽记录了在中国的传教经历。《利玛窦中国札记》共五卷,第一卷概述当是中国各方面情况;第二至五卷记叙传教士们(包括利玛窦本人)在中国的传教经历。因此,
Age of Ambition 豆瓣 Goodreads
6.9 (11 个评分) 作者: Evan Osnos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4 - 5
From abroad, we often see China as a caricature: a nation of pragmatic plutocrats and ruthlessly dedicated students destined to rule the global economy—or an addled Goliath, riddled with corruption and on the edge of stagnation. What we don’t see is how both powerful and ordinary people are remaking their lives as their country dramatically changes.
As the Beijing correspondent for The New Yorker, Evan Osnos was on the ground in China for years, witness to profound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upheaval. In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he describes the greatest collision taking place in that country: the clash between the rise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st Party’s struggle to retain control. He asks probing questions: why does a government with more success lifting people from poverty than any civilization in history choose to be the first regime since Germany in 1935 to prevent the relatives of a Nobel Peace Laureate from accepting his prize? And why do millions of young Chinese professionals—fluent in English and devoted to Western pop culture—consider themselves “Angry Youth,” dedicated to resisting the West’s influence?
Writing with great narrative verve and a keen sense of irony, Osnos follows the moving, illuminating stories of everyday people and reveals life in the new China to be a battleground between aspiration and authoritarianism, in which only one can prevail.
陈云传(上下) 豆瓣
作者: 金冲及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 6
为纪念陈云同志100周年诞辰,本书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陈云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实现中国的统一、独立、富强,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全面反映了他在参加领导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多谋善断的领导才能,以及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注重调查研究、关心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

本书的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和中央文献研究室保存的陈云文稿、电报、书信和讲话谈话记录;中共中央文件和有关会议记录;与陈云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回忆录或他们的采访记录;当时的报纸、杂志以及有关的资料和书籍。本书力求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比较翔实的信史。
山海经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佚名 译者: 李润英 / 陈焕良 岳麓书社 2006 - 5
《山海经》所具有的集大成之特色,决定了这部书的多样性、复杂性、兼容性、实用性。因此,当今也有许多论者称之为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像一座知识的矿藏,储藏着历史、地理、文学、医学、宗教、民俗、绘画艺术、神话传说、奇取佚事、杂论等多方面的宝贵知识。我们应该避免那些以偏概全的定性思维,从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全方位去开发先民留下的这座富矿。追索其来龙去脉,探讨其叙事风格,比较其古今异同,揭示其遗风遗韵,阐发其文化底蕴,从而进一步理解《山海经》博大精深的意蕴,使它多方面的价值得以全面研究、开发与利用。“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当年,“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已深得品读《山海经》的乐趣,今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静下心来再读一读《山海经》,一定会让读者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启迪心智、丰富想象、增广见闻、扩展视野、受益良多。
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 豆瓣
作者: 陈锦华 2012 - 4
国家发展的模式必定是拥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内涵的社会经济结构;检验模式成功与否的客观标准,是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模式是呈现在公众面前的真实形象,不需要刻意打扮,也不应任意涂抹;国家发展道路的模式必然含有制度的内在动力,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不可能有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的有效融合,使得中国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中国制度在中国模式形成中发挥的整体优势、系统功能和综合作用,中国模式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在于其制度因素,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很难说会有取得巨大成功并推动中国和平崛起的中国模式。因此,只有结合中国制度,才有可能把有关中国模式的分析研究提升到应有高度,从而真正认识到中国模式的巨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豆瓣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习近平同志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系统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重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四年四月一日期间的讲话、演讲、批示、指示等七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十二个专题,共计二百七十四段论述。
帝国定型 豆瓣
作者: 徐弃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8
美国是如何成功的?本书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本书以1890-1900的美国为视角,回溯到历史的“原点”来看待其从一个地区性的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阶段。从世界性帝国崛起的角度来看,这一最佳“原点”,即1890—1900年。这一阶段以美国西部边疆的“关闭”为开头,以“门户开放”照会为结尾,这一“关”一“开”之间正好是美国从大陆扩张向海外扩张的转型期,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形态的新型帝国的定型期。
正是在这样的扩张思路下,美国作为一个超大国家,成功地在大国林立的世界上规避矛盾、厚积实力,特别是有效地避免了和英国之间的矛盾升级。全书最终落脚于“超大国家的扩张”这一主题,侧重从美国的这一案例中提出具有普遍性的启示。
杜润生自述 豆瓣
作者: 杜润生 人民出版社 2005 - 8
《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改革重大决策纪实》主要记述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到十一届三中会会以后农村变革的有关情况及作者长期从事并领导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是作者的亲历、亲闻、亲见。对于了解我们党关于农村政策的决策过程及高层争论,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现实参考意义。
中国厘金史 豆瓣
作者: 罗玉东 商务印书馆 2010
《中国厘金史》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一)厘金的起源与沿革,(二)税制,(三)收支概况,(四)各省厘金,(五)厘金统计资料。在厘金起源问题上,罗氏最突出的贡献在于,阐明了在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以往捐纳报效等临时筹款措施难以为继,而清代税制结构中商税明显偏弱、财政收入缺乏弹性的情况下,重在征商的厘金制度兴起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厘金的推广和延续,不仅是清朝财政的需要,还有着重农抑商传统经济思想的支撑,对于近代财政结构和税制的演变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