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国家的选择 豆瓣
作者: 田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 4
本书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路径下集中关注国际制度与国家自主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理性选择的路径,该书把国家看作是理性的行为体。也就是说,国家行为体会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进行制度选择以使其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最大化。全书分为八章。第一到四章为理论部分;第五到八章为经验研究部分,包括四个案例研究。其中,第五章结合国际法律化的文献分析WTO与美国贸易政治的转型。
文明之光(第一册) 豆瓣
8.2 (2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吴军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6
人类的历史,是从野蛮蒙昧一步步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创造出多元的文化,它们有着各自的特长。要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终极理想,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并且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吴军博士写作《文明之光》系列,希望能开阔人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类文明。虽然今天不同的地区发达程度不同,文明历史的长短不一,国家亦有大小之分,但是文明之光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出,对人类的进步产生着影响,并且成为了奠定我们今天发达世界的基石。
吴军博士从来不坐在书斋里编书。为了创作《文明之光》,他走遍世界各地寻访当年文明的遗迹,并到各大博物馆参观了大量的文物。加上他在不同文化、不同机构下科研工作的积累,这一切赋予了他难得的史料厚度和相关知识底蕴;而从科学家向投资家身份的成功转型,使得他常常能道出超越同侪的见识。
书中文字轻松优美,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毫不夸张地讲,这是一本在今天快速消费时代,适合人们拿在手上慢慢欣赏品读的好书。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豆瓣
作者: S. C. M. Pa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 11
This book examines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5, a significant event in world history virtually ignored in Western literature. Japan so rapidly defeated China that citizens of Europe suddenly perceived Japan, not only as the dominant power of Asia, but also as a key international player. Western disgust with Chinese military performance led to their rapidly growing intrusions on Chinese sovereignty while Japan soon became an ally of the ruling superpower, Great Britain. To the present day, China is still struggling to reverse the judgment of this war and restore its regional dominance.
中国的自由传统 豆瓣
作者: 狄百瑞 译者: 李弘祺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 - 9
狄百瑞就中国宋明理学的传统讨论中国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特质。书中论及新儒学“学以为己”的个人自发色彩,其强调自得,相互激励等价值的教育思想,以及明代知识分子自任于天下的责任感,认为黄宗羲正代表了这种自由主义特质的新综合。在最后一章中,狄百瑞并讨论这种自由思想在当代中国所遭遇的困境。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豆瓣 Goodreads
8.1 (38 个评分) 作者: 今何在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8
未来,太空。帝国的希望寄托于拥有三国时代名人基因复制人,虽然有着名将陆逊的基因,陆伯言仍然因偏科被赶出了军区大院。多年后的他重返军校,并因一首“来年若是凛风起”被派往超龄服役的“精卫号”。他改造了这艘老船和已经放弃希望的船员,但却扭转不了“精卫号”最终被击沉的命运。
帝国的这一丝颓势,宛如巨人老去的信号,让环伺帝国的列强终于找到了机会。张翼德战死埔原,周公瑾死守威海卫。帝国告急,长安告急!
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李善兰 豆瓣
作者: 王渝生 科学出版社 2000 - 9
明末清初及清末,曾出现两次西方科学传人申国的浪潮,《西学东传人物丛书》记载了为此做出卓越贡献的-,些中外学者。本书是其中之一。
李善兰是清末著名科学家。他同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等合作,将西方近代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等引进中国,所译各书对中国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杏书全面记述了他的科研成果和将西方科学引人中国的动人事迹,适于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学贯中西 豆瓣
作者: 杨自强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王蒙、茅盾、夏衍、郁达夫、竺可桢、童第周……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贯彻省委省政府号召推出的文化工程,推出了100位古今浙籍文化名人传记。本书为丛书之一,介绍的是学贯中西——李善兰。
李善兰,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从小喜爱数学,“方年十龄,读书家塾,架上有古九章,窃取阅之,以为可不学而能,从此遂好算”,“三十后,所造渐深”。1852年到上海参加西方数学、天文学等科学著作的翻译工作,8年间译书80多卷。1860年以后在徐有壬、曾国藩手下充任幕僚。1868年到北京任同文馆天文学算馆总教习,直至病故。李善兰的数学研究成果集中地体现在他自己编辑刊刻的《则古昔斋算学》之中,里面包括有他的数学著作13种。其中《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深源》3种,是关于幂级数展开式方面的研究。李善兰创造了一种“尖锥术”,即用尖锥的面积来表示Xn”,用求诸尖锥之和的方法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虽然他在创造“尖锥术”的时候还没有接触微积分,但已经实际上得出了有关定积分公式。李善兰还曾把“尖锥术”用于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进化 豆瓣
作者: 北大首届互联网CIO-CTO班全体同学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10
精彩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kyNzAyNDA0.html
京东购买链接:http://item.jd.com/11549275.html
互动出版网购买链接:http://product.china-pub.com/4352423
互联网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推陈出新、不断进化的行业。
本书是北京大学首届互联网CIO-CTO班全体同学的33篇文章的精华合集。这个班堪称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黄埔军校”,其中的学员都是互联网技术和管理的精英,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过多年,当前是各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的中 坚力量。
《进化:我们在互联网上奋斗的故事》详细记录了各位作者迈入互联网行业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是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发展的一部时代缩影。全书包含33篇精心策划的文章,分为职场与团队、产品与技术、行业与创业三个部分,从不同的层次和视角,记录了互联网从业者的职业生涯中可能经历的各个阶段和面临的各种问题。作者的经历和经验,教训和感悟,对后来者极具启发性和实用性,也必将对产业的发展和进化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进化:我们在互联网上奋斗的故事》适合有志于投身互联网行业的人士、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对于互联网行业职场人士,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精彩评论:
这本书是一群中国互联网老兵的呕心沥血之作,从职场团队、产品技术、行业创业等诸多方面入手,狂吐了N多干货。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而这不也正是互联网分享精神最好的体现吗?
——金象网 CEO 牛征曌
我数次被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打动,相信本书会成为互联网行业经典之作。说这是一本值得互联网从业人员珍藏并一读再读的好书一点也不为过。
——金山云总裁 王育林
这本书的宝贵之处在于,其内容是由这么多具有资深互联网实战经验的老兵贡献的。很多熟悉的老面孔,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质朴的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能够切身体会到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最近的十五年里,以怎样的方式在“进化”。我相信很多读者会忍不住一口气将此书看完,并受益良多!
——赶集网 高级副总裁 罗剑
这本书揭示了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的必读之作。
——51job副总裁 孔卫东
成长和进化是每一个年轻人的希望。这本书讲述了一批真实的人如何追随梦想,让自己快速成长,在互联网与技术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这些经验和教训非常有价值。
——唱吧CEO 陈华
通过阅读本书,感受各位老兵的心得体会,重历二十年互联网风雨路。
——搜狐高级副总裁 周霖
本书是国内各大互联网企业一线技术管理者以他们不同的视角分享对技术和管理的多年心得。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开发运维同学,这是你们打boss升级必备攻略!
——完美世界副总裁 刘航
本书是集互联网业界的经验之大成。推荐立志进入互联网领域的年轻人必读,你收获的不仅是技术,更多的将是经验和感悟。
——乐视网 联席CTO 袁斌
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像互联网行业这样的速度发展更迭,业态浪潮变化纷繁。本书作者是33位互联网技术精英,基本可以代表各个阶段和业态,他们的切身从业体会化成这一篇篇真知灼见,非常有现实参考价值。
——ioROBO创始人 汤源
国内顶尖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精英以自身的经验和积累来谈职场、讲技术、聊创业,书中有满满的真知灼见,累累的感悟体验,值得拥有!
——携程旅行网技术运营中心高级总监 陈笛
这本书中有技术的演变进化,有产品的成熟发展有创业的艰辛奋斗。无论对刚入行的新兵,还是行业老兵,都能从中学习到知识,获取到力量。
——巨人网络高级总监 胡远星
互联网已经不能用行业划分,互联网也不是技术流,它是工具,是掌握未来的工具。网络、流量、数据、空间(存储),今后都是我们赖以生存水或者电,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它了解它。本书汇聚33个互联网老兵的真实故事,为大家学习和了解互联网搭建了一条天路。
——金山云COO 刘志刚
本书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缩影,每个业内人士都能在本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和足迹,每个非业内人士也能通过本书了解到互联网行业发展至今的历程,很值得品味。
——云易时代 CTO 韦红军
本书中的文章,都是来自互联网业界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作者几乎都来自中国的一线互联网公司。强烈推荐你阅读!
——酷讯技术副总裁 谢欣
科技是文明之起源,进化是科技之动力。阅读《进化》,推动互联网科技和文明的发展!
——惠买商城技术副总裁 陈毅
本书是来自互联网最顶级人才的多年积累,比资深还资深,值得认真读!
——爱摄汇CEO 赵亮
飞向人马座 豆瓣
作者: 郑文光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8
这部小说虚构了一个速度的故事:3个因为某一种速度被抛在太阳系外的少年,凭借另一种速度在5年后回到了地球。5年的外太空流浪涉及悲伤、忠诚、坚定、涉及爱因斯坦和人类的成长,因为这也是一个有关人类广阔性的故事。
丘镇英教授文集 豆瓣
作者: 丘镇英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本书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丘成桐,为纪念其父丘镇英教授对其幼年的庭训及思想启发,集结丘镇英先生(公元1912-1963,先后执教于香江书院、崇基书院等校)生前的专著、发表论文、讲稿、诗词联语的著作全集。内容含括史学、文学与哲学三大畛域,尤其是《西洋哲学史》部分,解述西方自希腊起各种哲学流派的旨要、同异,说明上古、中世、近代三大时期的哲学内涵,十分精彩。书中无论是感怀抒情的诗文,或是初步规划之教学讲义,无一不是见证时代的脚注及生命的学问。
Bound Together 豆瓣
作者: Nayan Chanda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 5
Since humans migrated from Africa and dispersed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y have found countless ways and reasons to reconnect with each other. In this entertaining book, Nayan Chanda follows the exploits of traders, preachers, adventurers, and warriors throughout history as they have shaped and reshaped the world. For Chanda, globalization is a process of ever-growing interconnectedness and interdependence that began thousands of years ago and continues to this day with increasing speed and ease.
In the end, globalization—from the lone adventurer carving out a new trade route to the expanding ambitions of great empires—is the product of myriad aspirations and apprehensions that define just about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 what we eat, wear, ride, or possess is the product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human endeavor and suffering across the globe. Chanda reviews and illustrates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forces at play in globalization today and concludes with a thought-provoking discussion of how we can and should embrace an inevitably global world.
孙子算经 豆瓣
作者: [唐]李淳风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入子部天文算法类, (唐)李淳风等注释,孙子算经跋云:首言度量所起,次言乘除之法,设为之数,其他言廓地、分利、远输、贵贱、兵役等。
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 豆瓣
科学出版社 2010 - 10
数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基础科学学科之一,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4世纪初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传统数学是当时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中国传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既可用于现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也对当前的数学研究有某些启迪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根据对原始文献的深刻研究,以重新划分的中国数学发展各阶段为序,试图系统论述远古至清末中国数学的主要成就、思想、理论贡献以及重要的数学典籍、杰出的数学家,并探讨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背景,是对截止到21世纪初中国数学史研究成果的全新全面总结。
《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既是数学史专业工作者的参考读物,也适合从事数学、历史、文化、教育工作的各界人士和爱好者阅读。
交流與交通 豆瓣
作者: 傅林祥 / 葛劍雄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4 - 5
交通的發展,為國家內部各個區域間、各個民族間的物質與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也為各個國家與地區間的交流提供了基礎。比如,戰國時期士的遊說之風興盛,《莊子•胠篋》形容為:“足跡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乎千里之外”;明朝水陸交通繁榮,商人經商、仕宦旅遊之風興盛。同樣,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受當時交通條件的制約。如絲綢之路的開通,為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創造了條件;新航路的開闢,使得火銃、傳教士、西學在明末進入中國。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豆瓣
作者: 江晓原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 10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性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性张力下的中国人》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Power in the Highest Degree 豆瓣
作者: Charles Derber / William A. Schwartz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6
Lawyer, doctor, scientist--these are the jobs Americans commonly cite when asked to list the most prestigious occupations. The word "professional" today implies expertise, authority, and excellence. To do a job professionally is to do it well. Yet in a society in which knowledge has become a prized asset and an advanced degree the ticket to wealth and power, the rise of professionalism has a darker, more ominous side.
Power in the Highest Degree,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professionals ever undertaken, exposes professionalism as a double-edged sword; it illustrates how experts have come to "own" and control knowledge, much like the wealthy control capital, thereby transforming capitalist and socialist society, both for better and for worse. Knowledge long predates money as a source of power and wealth in human society, and professionals are only the most recent in a long succession of powerful knowledge classes that have included shaman, witchdoctors, and the Confucian mandarins who ruled China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Drawing on interviews with over 1,000 practicing professionals, the authors show how, by dispensing self-interested and morally colored judgements as scientific truth, modern professionals are consolidating a monopoly over what passes for objective knowledge. Experts discredit the ordinary knowledge of the general public to generate a vast market of dependent clients. The result is a powerful professional class that creates vital new knowledge and life-saving services, but also wields growing influence over a population deeply insecure about its ability to manage private and public affairs without "expert" guidance.
This sweeping study also reveals that more and more experts are abandoning private practice to work for corporations, becoming junior partners in a new "Mandarin capitalism." While often outspoken advocates of a more socially responsible business world, professionals have joined big business to produce one of the most pronounced divisions of mental and manual work in history, creating a new dispossessed majority, the uncredentialed. We learn of an experiment at Polaroid to give machine operators more responsibility which is cancelled when managers and engineers decided that they "just didn't want operators that qualified." The authors argue that, as this new "mandarin" class radically transforms the social order, it helps to reform some of the traditional scourges of the business world, but also poses a new threat to equality in America. To reverse this trend, they propose a post-professional society that de-emphasizes skill hierarchies and substantially democratizes knowledge.
A bold and incisive new work of social criticism, this book provides a fascinating look at the modern professional and provokes Americans to think in a new way about democracy in the age of exp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