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對話與對抗 豆瓣
作者: 王銘義 天下文化 2005 - 1
本書作者王銘義先生為資深新聞人,報導兩岸新聞數十年,他以新聞專業的角度,自1949年兩岸「分」家開始寫起,書中以「海峽風雲」「兩岸交鋒」「主權魔咒」三個面向呈現台灣與大陸間歷史的必然與偶然。這是一段橫切面的斷代史實,從毛澤東到胡錦濤,自蔣中正到陳水扁,搭起兩岸想像與現實之橋。
時間,擴大了兩岸彼此認同的鴻溝,卻也弔詭地成為未來兩岸創造和平共識的契機。閱讀《對話與對抗》,我們可以在歷史的時間軌跡裡,找到屬於我們自己未來的兩岸決定。
地下 豆瓣 Goodreads
9.0 (8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伊凡·克里玛 译者: 景凯旋 编译 花城出版社 2010 - 5
在二十世纪那个特殊年代,波兰、捷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的作家、学者们,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采取了一种“萨米亚特”的写作方式,即地下出版物的形式。
人对自由的追求是无法压制的。正如英国音乐家梅纽因所说,二十世纪“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在这些散文随笔中,东欧作家和学者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这些文字既是那个年代的见证,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
癌症楼 豆瓣
Раковый корпус
9.3 (29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姜明河 译林出版社 2007 - 8
索尔仁尼琴从流放地到塔什干治病的坎坷经历和所见所闻,构成了《癌症楼》这部小说的基本素材。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的各个病人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作者写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写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
这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记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The Ethics of Liberty 豆瓣
作者: Murray N. Rothbard / Hans-Hermann Hoppe NYU Press 1998 - 5
In recent years, libertarian impulses have increasingly influenced national and economic debates, from welfare reform to efforts to curtail affirmative action. Murray N. Rothbard's classic The Ethics of Liberty stands as one of the most rigorous and philosophically sophisticated expositions of the libertarian political position.
What distinguishes Rothbard's book is the manner in which it roots the case for freedom in the concept of natural rights and applies it to a host of practical problems. An economist by profession, Rothbard here proves himself equally at home with philosophy. And while his conclusions are radical—that a social order that strictly adheres to the rights of private property must exclude the institutionalized violence inherent in the state—his applications of libertarian principles prove surprisingly practical for a host of social dilemmas, solutions to which have eluded alternative traditions.
The Ethics of Liberty authoritatively established the anarcho-capitalist economic system as the most viable and the only principled option for a social order based on freedom. This edition is newly indexed and includes a new introduction that takes special note of the Robert Nozick-Rothbard controversies.
正义之前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崔卫平 新星出版社 2005 - 5
“正义”是一个多么诱惑人的字眼。但是,在正义到来之前,在行事正义之前,我们需要做哪些细致、复杂的准备?要求学会仁慈、学会宽容、学会用“复眼”看待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全部复杂性,以及我们自身的种种有限性。
战后责任论 豆瓣
戦後責任論
作者: (日)高桥哲哉 译者: 徐曼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 6
《战后责任论》从哲学理论的观点出发,采取引用、比喻、比较的手法,以公正、严谨的科学态度,审视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批判日本国内主张”历史修正”的反动民族主义思潮,还历史以原本的面貌。作者站在正直、无私的立场,力主日本人应承担的责任:正视历史,反省过去,迫使日本政府履行战争赔偿并向亚洲各国战争受害者谢罪,用惨痛的历史教育后代,以免历史重演。
靖国问题 豆瓣
靖国問題
9.0 (14 个评分) 作者: 高桥哲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8
目前,由靖国神社而引起的对立已经陷入泥淖,看不到解决的眉目。“靖国”问题,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真的了解吗? 本书则尽可能从逻辑上对有关靖国神社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中选出“感情”、“历史认识”、“宗教”、“文化”、“国立追悼设施”5个论点,分别进行阐述,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解决方案。
本书于二00五年四月在日本出版后,印数已达三十万册。它犀利地道破了日本社会中一个人所共知而又不甚了了的“禁忌”。它的分析深入、透彻,对于拨开围绕着靖国问题的各种“文化”、“历史”、“政治”的迷雾,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了解靖国问题的最佳读本之一。
民国的政治逻辑 豆瓣
作者: 邓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10
《民国的政治逻辑》内容简介:关于民国政治的逻辑,作者解释道:“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
围绕“中国之命运”这道命题,中国产生了两个口号:其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其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两个口号的提出,意味着国共在继续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又进一步澄清了彼此之间的阶级关系。
国共两党尚未经过战场上的决定性较量,却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达成了变更国家政体并改组政府的协议,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平革命并不符合武力决定国家权力的民国政治的逻辑。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所爆发出的强烈的不满情绪,从根本上讲,正是民国政治逻辑的反弹与回归。
1957年的夏季 豆瓣
作者: 朱正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 - 5
朱正不以曾沦为失败者而自馁,由春及秋、日夜相继。孜孜矻矻,数易其稿;广搜博览,严格依据已经公开发表的资料,事事有来历,句句有出处,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让历史得以本来面目出现。这是真正史家的风格,学者的态度。
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 豆瓣
作者: 余英时 吉林出版集团 2008 - 4
《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讨论宋代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政治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第二部分研究明代理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全书根据原始史料建构一个整体的历史景观。
雅爾達 豆瓣
Yalta: The Price of Peace
作者: 浦洛基 / Serhii M. Plokhy 译者: 林添貴 時報文化 2011 - 9
羅斯福是否遭受欺矇?
邱吉爾是否以鄰為壑?
史達林是否乘機勒索?
中國是否遭到出賣?
一本建立在最新史料上,如說書般詳細解讀「雅爾達」八天歷程的最權威、精彩的著作。
雅爾達會議一直是研究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冷戰形成導因的重要指標。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三巨頭於大戰尚未結束前,相聚於黑海濱的雅爾達,進行了現代史上最祕密的和平會議,決定了世界的命運。在這場會議裡,他們調遣數以百萬計的雄師,以他們的意志來裁定勝利者的公義;決定各個民族的未來;更使得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東西遷徙,只因他們認為唯有這樣,才能促進永久和平。
本書作者應用了近年來陸續解密的蘇聯政府檔案,及諸位與會者所留下的日記、回憶錄,以宛如說書的方式,鉅細靡遺地描述了在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到十一日這短短八天的雅爾達會議中,這三位政治領袖想了什麼樣的問題、作了什麼樣的分析以及算計了什麼樣的利益。情節複雜,敘事詳盡,如同完整還原了這場重要會議的現場時況。
欧洲代议制政府的历史起源 豆瓣
The history of the origins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作者: (法)弗朗索瓦·基佐 译者: 张清津 / 袁淑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本书是19世纪法国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弗朗索瓦•基佐(Francois FGuizot)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名自由主义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基佐有选择地阅读历史,并坚持历史的延续性和长期格局,指出在法国乃至欧洲,自由是古老的,而专制才是近代之事。基佐以大量的法国和英国的历史文献为基础,将宏大的历史叙事风格与哲学归纳的特定才能以及政治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对欧洲代议制机构的全面研究,审视了自由的古老根源以及代议制政府的合理性。
兩岸統合論 豆瓣
作者: 張亞中 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 - 8
本書為前瞻性研究,也可以算是作者對兩岸政府的「國是建言」。本書的獨特性在於為兩岸在「統」、「獨」、「維持現狀」之外找尋第四條路,主張兩岸以「統合」的方式迎向未來,是目前華人社會第一本從理論架構提出「兩岸統合」的專著,也完整地交待了作者對兩岸關係的整體系統思維。
本書的完整性在於作者從國際法、國際政治、兩岸政策、政治社會學的認同、現實主義的國家安全與政治經濟學的經濟發展、統合理論、歐洲統合經驗、民意表達方式等各個層面作了全面與詳盡的探討。本書的學術創見性在於提出了「整個中國」、「第三主體」、「重直性重疊認同」、「兩岸財」、「我群主義」等概念與理論基礎,並對兩岸未來的可能發展,包括簽署《基礎協定》、國際代表性、成立相關共同體等如何兼顧兩岸人民共同利益各方面提供出了具體而客觀的意見,值得關心兩岸未來人士參考。
亞太研究系列」總序
自 序
前 言
第一章 兩岸統合第一步:有關簽署《兩岸基礎協定》的思考
第一節 過渡性協議觀念的出現
一、兩岸對「結束敵對狀態」的呼籲與立場
二、美國對兩岸互動立場的轉變
三、過渡性協議的法律性質與重要內涵
第二節 對兩岸「現狀」認知的差距
一、美國對兩岸「現狀」的認知
二、國際間對兩岸「現狀」的認知
三、中共對兩岸「現狀」的認知
四、台灣對兩岸「現狀」的認知
第三節 他山之石:東西德《基礎條約》的經驗
一、《基礎條約》對解釋現狀的妥協性
二、《基礎條約》適用在兩岸議題的參考
第四節 《兩岸基礎協定》應有的重要內涵
一、台灣對過渡性協定的有關討論
二、重新建構對「整個中國」的思維
三、兩岸關係的相互定位表述:「整個中國內部的兩個平等政治實體」
四、兩岸國際地位規範:「平等」與「不對稱」的並存設計
五、「整個中國」實體化
第二章 兩岸統合與認同:歐洲統合經驗的思考
第一節 兩岸間的認同
一、兩岸間的國家認同
二、兩岸間的民族認同
三、兩岸間的制度認同
第二節 重構垂直性重疊認同的選擇
一、機械式的重建認同
二、功能式的重建認同
三、歐盟統合式的重建認同
第三節 歐盟統合模式中多重認同建立的實踐
一、多重認同的解釋
二、「垂直性重疊認同」建立的成果
第三章 兩岸統合:台灣追求安全與發展的思考
第一節 台灣安全與發展的特殊性
第二節 以現實主義的思維來追求台灣的安全
一、命題一:台灣可藉多邊安全主義,尋求安全的國際環境?
二、命題二:兩岸可以CBMs方式來建立彼此互信?
三、命題三:台灣可依賴美國對保護台灣安全的承諾?
四、命題四:台灣可期望與美國建立虛擬同盟關係以保障台灣的安全?
第三節 以經濟自由主義的思維來追求台灣的安全與經濟發展
一、命題一:台灣可藉由全球經濟自由主義追求台灣的發展?
二、命題二:台灣可藉由APEC追求台灣的安全與發展?
三、命題三:台灣可藉由「亞太營運中心」與「南向政策」追求台灣的安全與發展?
第四節 兩岸的策略:以統合方式建構兩岸的安全與經濟發展
一、以兩岸統合來面對全球經濟自由主義的挑戰
二、「歐洲統合」經驗對兩岸的啟示
三、東西德在歐體內經貿關係對兩岸的啟示
第四章 兩岸統合之理論與實踐:歐盟經驗的啟示
第一節 統合理論的啟示
一、聯邦主義的啟示
二、功能主義的啟示
三、新功能主義對兩岸的啟示
第二節 兩岸統合方向的思考
一、兩岸目前有關共同體的討論
二、統合是「主權共儲與共享」
三、「整個中國」下的兩岸財
第三節 兩岸統合的可啟動實例
一、農業事務的統合
二、社會安全事務的統合
三、南海事務的統合
第四節 歐盟機構經驗對兩岸統合的啟示
一、歐體作為國際法人對兩岸的啟示
二、超國家主義機構的經驗
三、政府間主義機構的經驗
四、歐盟周邊機構的經驗
第五章 兩岸未來:民意表達的方式
第一節 以「自決」解決兩岸未來統獨的困境
一、自決的主體與驅力
二、自決權是基本權利與道德的範疇?
第二節 統合過程中的民意表示
一、「公民投票」的界定與在國際間的實踐
二、歐洲統合經驗對兩岸的參考
結 論
參考書目
张灏自选集 豆瓣
作者: 张灏 / 张灏 2003 - 7
《张灏自选集》主要内容简介:一个划时代的运动——再认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重访五四、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等。
建国方略 豆瓣
作者: 孙中山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1 - 3
《建国方略》是中国近百年来野心最大的一本书、《建国方略》由辛亥革命遗产,杨天石、杨奎松、傅国涌、谢泳联袂推荐。
柄谷行人談政治 豆瓣
柄谷行人 政治を語る
作者: 柄谷行人 / 小嵐九八郎 (訪談紀錄) 译者: 林暉鈞 心靈工坊 2011 - 7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知識分子的前衛標竿。
.
他是下筆犀利的文藝評論家,跨越文學、經濟、歷史、哲學等多元領域;他是後現代思想的主要宣導者,對全球權力結構有深入研究;他是左翼批判理論家,不斷思索資本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消長;他更是革命行動的實踐者,從一九六○年就參與鬥爭行動,熱衷公共演說,還曾籌組NAM運動,鼓勵成立各種小型共同體,與國家和資本對抗。
.
《柄谷行人談政治》以訪談形式,完整呈現柄谷行人的理念精華,全書從日本六○年安保鬥爭、六八年熱血沸揚的抗爭運動談起,一路談到他如何走上思想家之路,思索歷史的力量及其反覆性,如何解析當前的國家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九一一後的世局變化,並倡議小區域個體的團結與對抗之道。
.
柄谷行人的前衛批判觀點,深具啟蒙意義。
.
我們每一個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已站在世界洪流之中,個體和社群如何產生力量,例如消費者用鈔票投票,對商品、企業行使罷免;區域性的生產和消費可以團結互利,對抗大財團資本怪獸,這些提案,都可為現代人提供一個對抗洪流的生活革命之道。
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上下) 豆瓣
作者: 王毅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10
《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上下):中国皇权制度自"秦制"以后两千多年中的始终延续和发展,对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的社会面貌都有着深远影响。《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上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以一些新的视角和方法审视这个巨大的研究对象。这些尝试主要在于:第一,随时以近代以来世界共同的制度方向(宪政)为对比而展开对中国皇权制度的具体分析,并因此而发现我们研究工作应该面对的诸多新的问题和视域;第二,全面而贯通地审视一系列与制度相关的重要领域,诸如:中国皇权体制的组织结构方式、皇权社会的法律体系、制度法理学和法哲学、行政架构及其运作方式、城乡的制度经济形态、赋税财政体制及其蕴涵的制度逻辑、国民政治心理和诉求方式、制度伦理对国民行为方式的塑造、腐败与皇权制度的关系、文化形态与制度形态的关系、生态演变的制度原因、制度传统对于人们如何选择造就启蒙路径的决定作用,等等;第三,对每一症结的分析都力求以对其长久历史脉络的发掘把握为基础,再进一步说明这种制度逻辑经过千百年延续而在16世纪前后充分展现出的时代意义;第四,既注重从浩瀚的史料中发现和归纳典型的社会现象,同时更注重解析这无数现象背后深刻的制度法理,以及主要由这套法理所决定的社会走向。
康有为政论集(上下册) 豆瓣
作者: 康有为 中华书局 1998 - 6
作为一个在中国启蒙思想史和近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重地位的启蒙思想家、宣传鼓动家和诗人,作为一个博学敦厚的长者,一个为把中国引入近代变革之路的拓荒人,康有为在其一生中写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与魅力的政治文章和诗歌。《康有为政论集》选录了康有为的这些重要政论、奏稿、函电、序跋、诗歌和部分专著,为研究康有为思想和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