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 豆瓣
作者: 駱以軍 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2009 - 8
這是一些發生在《西夏旅館》之前,之後,或之外的──
故事、夢境、另一個流浪者晃走於灰灰惘惘昨日之城的記憶荒墟。
我總是被那些人的故事迷得搔首撓腮,
可惜目的地總太早就到,
像我們這時代聽故事的宿命,那樣硬生生被截斷……
這是作家的雜文集,漂浮著小說的幽魂黯影;或更是一部錯過之書、失物之書,撩撥對於青春無憂昔時太容易獲得的珍寵、太輕恣揮霍的情感至今風華盡褪的懊惱與惆悵,並記錄夢和信仰的傾斜,如將墜未墜的星塵──那些追憶之瞬都太逼似超現實世界的漫遊旅程,確實可能一去不復返了。那不只意味著「事物不可逆轉地變得貧乏、扁薄、失去原先於各凹凸稜角閃閃發光的神性」,也是更困難的新冒險即將展開之天啟──只是物質與肉身皆日漸貧弱匱缺,失落愛的靈魂則更顯形單影隻。
目送 豆瓣 Goodreads
9.0 (29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時報文化 2008 - 7
龍應台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從純真喜悅的《孩子你慢慢來》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親愛的安德烈》,龍應台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
《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編輯手記
二十多年前讀龍應台《野火集》長大的一代,現都已為人父母,激情理想的青春走到了平淡真實、以家庭為重的生命階段,而當讀到《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時讀者心中不禁要激動:「不是只有理想批判是激烈的,人生中的悲欣交集也有其壯美阿!」
2008年新作《目送》裡除了七十四篇精采散文,更收錄了龍應台以相機在台港中各地所捕捉的人生風景,圖文並茂地呈現「人生」,淡雅運筆寫出花枝春滿的「生活」。
作者曾說自己當上母親後開始上「人生的課」,且自謙成績不佳,而她口中這堂困難無比的課,正是我們所有人必上且百味雜陳的一堂課,正如她在<目送 >一文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從牽著幼子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到孩子青春期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從陪著年邁父母親中滋味自己為人女兒的過往,人生充滿一去不返的背影與目送,龍應台新書裡處處是我們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
今年每個家庭如果要選一本三代共讀的書,《目送》絕對是首選的一冊。
■本書目錄
I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
雨兒
十七歲
愛情
山路
寂寞
(不)相信
1964
明白
什麼
共老
如果
跌倒
--寄K
牽掛
胭脂
寒色
散步
為誰
俱樂部
回家
五百里
菊花
母親節
兩本存摺
幸福
最後的下午茶
II 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

憂鬱
我村
海倫
火警
薄扶林
黑幫
金黃
杜甫
舞池
手鐲
江湖台北
四千三百年
阿拉伯芥
普通人
首爾
國家
Sophistication
雪白的布
星夜
卡夫卡
常識
淇淇
狼來了
新移民
蔚藍
花樹
亂離
時間
距離
蘇麥
蓮花
慢看
III 滿山遍野茶樹開花
幽冥
繳械
年輕過
女人
假牙
同學會
關山難越
老子
走路
眼睛
語言
注視
關機
冬,一九一八
魂歸
野果 豆瓣
Wild Fruits
7.2 (5 个评分) 作者: 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石定乐 新星出版社 2009 - 8
本书是梭罗的最后力作,是他倾注其生命最后十年的全部心血,陆续写成的一组有关野果的散文。
与《瓦尔登湖》中的哲人不同,在本书中,梭罗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知识丰富的游伴和植物学老师,他满怀对大自然的神圣挚爱,以其仔细考察野外行程为线索,娓娓动听地详细描述了各类野果在北美地区的分布状况,它们的花期、结果的具体时段和各自形态等生命艺术,以及当地各类昆虫、鸟兽(如各种鸟、黑熊、松鼠、牛羊等)与之的自然关系。让人感到身边一切草木的和谐、可爱和宝贵,各类生命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重要。
本书文笔优美,表述生动,读者阅读起来宛如进行一段野外旅行,不会有波澜壮阔、惊险曲折的经历,但会有令人回味无穷的乐趣和收获。
少雨的土地漫步 豆瓣
作者: (美)梭罗 / (美)玛丽·奥斯汀 译者: 朱筠 / 祝秀波 漓江出版社 2009 - 8
《少雨的土地.漫步》以散文体写就,被誉为“沙漠经典”,全书由十四篇组成,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加州南部 个沙漠小镇及其周围土地的魅力。此书1 903年首次出版时引起巨大反响,此后一版再版,影响经久不衰。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特里·威廉斯在为本书最新一版写的序言中说道 “几乎一百年之后,《少雨的土地.漫步》成为一本令人敬慕的沙漠经典,而且迄今为止,这种敬慕达到了顶点。”这本书改变了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干燥少雨、空旷贫瘠的沙漠在奥斯汀笔下成为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由此开创了当时在美国还无人问津的"沙漠美学"。
《漫步》是梭罗的最后一部主要作品,它以一种超前的自然保护意识,表达了他对荒野价值的肯定与迷恋。在梭罗之前,也曾有不少人描写荒野,迷恋荒野,但从未有人像梭罗那样真正理解荒野的价值,并为保护纯朴而完整的自然而大声疾呼。在梭罗眼中,荒野蕴藏着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也最终体现着真、善、美的价值。他预见了人类盲目发展给自然带来的破坏,也预见了工业文明可能造成的毁灭性后果。他把自然看成疗救人类身心的灵丹妙药,看成人类的前途与希望。《漫步》中的梭罗可谓振聋发聩,听 "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有这个世界!"
理想的下午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舒國治 / 舒国治 遠流 2000
旅行永遠不僅介於出發與返抵兩點之間。

國內兩大旅行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與第一屆長榮寰宇旅行文學獎的首屆首獎得主,將積累數十載的廣泛遊歷—或說,晃蕩—的聞見心得態度,藉由勁樸的文筆,直指根柢,一一勾勒出旅行與生活的關係。

既是旅行隨筆,亦為生活紀行。
死在這裡也不錯 豆瓣
作者: 马家辉 天行者出版 2008
這是行旅之書,因為意念源起旅途之上。
這是無常之書,因為經歷之事轉眼即逝。
這是孤獨之書,因為聯想的是個人心事。
這是喧嘩之書,因為踏上旅途不止一人。
這是纏綿之書,因為文字總有不捨愛慕。
而更重要的是,這是承諾之書,因為作者用一本書取代了一場旅行。
故事是這樣的:十七年前,作者與身邊人約定,到了四十五歲,獨自出門旅行一年,回來後,彼此不問去過哪裡、做過甚麼。
今年,作者四十五歲了,本來應該往前跨步,但他偏偏選擇朝後回溯,閉門在家,編輯了一本行旅之書無常之書纏綿之書,「反方向」地實踐了他跟身邊人的旅行約定。
紙上筆下,對身邊人,作者畢竟沒有辜負青春年少的黃金盟誓。
鍾曉陽序說:
「我想我不會忘記這書裡的旅程,這個熱情敏感豁達諧謔又有點憂鬱的旅行者。」
閱讀是人與書、與作者相遇,山一程水一程,同行一段,美好不下於旅行。像馬家輝在倫敦那一篇說:『unexpected,電光火石的剎那碰在一起,嘿,居然是你。』」
目錄:
l 序。山一程,水一程 鍾曉陽
l 自序。青春的約定
l 京都 。 花見
l 長江 。 高樓上
l 福爾摩莎 。 上墳
l 布拉格 。 卡夫卡的眼睛
l 維也納 。 我的佛洛伊德
l 薩爾斯堡 。 年輕的旅者
l 英倫 。 書簡
l 愛丁堡。哭泣的理由
l 巴黎 。 當然是海明威的
l 威尼斯 。 水是溫柔鄉
l 波士頓 。 火爐邊
l 拉斯維加斯。噩夢與綺夢
l 吉隆坡 。 好風好水好女人
l 樂蜀 。 魂斷黃沙
l 北京 。 疾走溫蒂
l 西安 。 華山不論劍
l 曼谷 。 人間智者
死在這裡也不錯 豆瓣
作者: 马家辉 麥田出版社 2009
這是行旅之書,因為意念源起於旅途之上。
這是無常之書,因為經歷之事轉眼即逝。
這是孤獨之書,因為聯想的是個人心事。
這是喧嘩之書,因為踏上旅途不止一人。
這是纏綿之書,因為文字總有不捨愛慕。
而更重要的是,這是承諾之書,因為作者用一本書取代了一場旅行。
故事是這樣的:十七年前,作者與身邊人約定,到了四十五歲,獨自出門旅行一年,回來後,彼此不問去過哪裡、做過什麼。
如今作者四十五歲了,本來應該往前跨步,但他偏偏選擇朝後回溯,閉門在家,編輯了一本行旅之書無常之書纏綿之書,「反方向」地實踐了他跟身邊人的旅行約定。
紙上筆下,對身邊人,作者畢竟沒有辜負青春年少的黃金盟誓。
他們 豆瓣
作者: 马家辉 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2009 - 1
二○○七年有《我們》,二○○八年有《你們》,二○○九年當然不能沒有《他們》。
一們三書,各有副題,分別是「關於這個時代的一些喜悅與憂傷」、「關於這個時代的一些綺麗與崩壞」和「關於這個時代的一些臉容和成敗」,題如其文,馬家輝想向讀者表達的,就是這些了。
三本書的封面顏色格調一致,一言蔽之,就是「怪雞」。
一切由胡恩威開始。
二○○七年他替《我們》設計封面,選擇了搶眼的蘋果綠,效果不錯,故在二○○八年,作者自行決定替《你們》封面套上妖艷的紫色;到了二○○九年,膽粗粗地用了檸檬黃,一種看見便會引發口腔分泌酸味的挑逗顏色。黃紫綠,綠紫黃,三書列架,僅是顏色便夠曖昧擾攘,亦足襯托書內文章所觸及的紛雜世情。
天气是文字的颜色 豆瓣
作者: 董橋 遠流 2000
本系列書原名《英華沉浮錄》,共10輯。係董橋於1995年至1997年於香港《明報》所撰寫的專欄文字,後由明窗出版社結集出版。
本次出版,配合台灣情況,於每篇文後附加發表時間,並依內容重新編輯為閱讀(作品集1、2)、文物及政治文化(作品集3)、語文(作品集4、5)以及人物交遊(作品集6)五類,提供讀者背景想像,分別為《天氣是文字的顏色》、《紅了文化、綠了文明》、《竹雕筆筒辯證法》、《鍛句鍊字是禮貌》、《給自己的筆進補》、《酒肉歲月太匆匆》,原書之序則移於《酒肉歲月太匆匆》書後以為〈附錄〉。
目送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8 - 7
龍應台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從純真喜悅的《孩子你慢慢來》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親愛的安德烈》,龍應台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
《目送》的六十八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豆瓣
走ることについて語るときに僕の語ること
7.2 (8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賴明珠 時報文化 2008 - 11
25年前村上春樹開始他的第一次跑步,那是1982年的秋天,三十三歲那一年,寫完《尋羊冒險記》,村上先生因為戒菸而體重增加,為了減肥,開始了他的第一步。從那以後村上接連不斷地跑,他曾經跑完雅典的全程馬拉松,也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比賽,平日每天幾乎都跑上十公里,可以說除了寫作,跑步已經是他最在行的事。
村上在這本書《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中藉著記錄整理自己的經驗與思緒,分享他在跑步中所理解的人生以及寫作觀。至於書名是什麼意思?其實這本書的日文原名就是以外來語思維所寫的(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這個名稱明顯是向他喜愛的美國小說家瑞蒙·卡佛名作之一《當我們討論愛情》(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致敬。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豆瓣
「自分の木」の下で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陳保朱 時報文化 2002 - 8
本書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因為照顧其智障兒子大江光,而思考「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成人到底應該給他們什麼?」所寫的樸實隨筆。

大江在這16篇以意象取勝的散文中,藉著寫生活感想,提出他對教育溫和而深入的解答。

大江認為真正重要的是︰童年時代所習得的人生想法、讀書態度等等,而這些影響一生的事情,需要透過對孩子的理解與誘導來形塑,大江將自己的育兒心得娓娓道來,透過他的文學筆法,令人打從心底感動。隨書附有32張彩圖,由大江夫人所繪,充滿生活寫意的抒情,是為人父母必讀的大師心得。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树犹如此 豆瓣 Goodreads
8.3 (103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空山灵雨 豆瓣
作者: 许地山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 5
在现代作家中,许地山是非常独特的一个。身兼学者和作家双重身份,在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以及民俗学方面的研究,使得他的笔端充满宗教的智慧和哲学的趣味,以至于很多作品看起来就像寓言一样。
《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而这个集子的名字竟然恰巧就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空”与“灵”的韵味境界,是《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迷离惝恍的朦胧,洒脱超逸的语言蕴含着颇费咀嚼的玄理思辩,巧妙的比喻、隐喻,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和某种小说化倾向,别有一番艺术魅力。
胡适文集(7卷) 豆瓣
作者: 胡适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胡适文集(1-7卷)》内容简介:胡适(1891-1963)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作家和著名学者。本文集收入他的文学创作、文艺理论、文学史著作、古典文学研究和考证,以及有关文化问题的论著和书信,力求较全面地反映作者的文学成绩和基本文化思想。
本文集所收著述,分类编为七卷:第一、第二卷为文学创作,分别收入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游记、人物传记;第三卷为文论,分别收入文学理论和有关文化问题的论文;第四卷为文学史著作;第五、第六卷为古典文学研究和考证;第七卷收作者生前未发表过的有关书信,并附《胡适简明年谱》。所收著述均分类依时间顺序排列。
不朽 豆瓣
作者: 胡适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 - 4
《不朽》的作者胡适在社会不朽论里强调:“我这个‘小我’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无数小我有直接或间接的交互关系的,是和社会的全体和世界的全体都有着互为影响的关系的,是和社会世界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因果关系。……这种种过去的‘小我’,一代传一代,一点加一滴,一线相传连绵不断;一水奔流滔滔不绝,——这便是一个‘大我’。‘小我’是会消失的。‘大我’是永远不灭的。
时间的玫瑰 豆瓣
8.6 (37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 10
本书中不少片断是在路上写成的。从委内瑞拉山区的小旅店到马其顿湖边的酒吧,从柏林出发的夜行火车到等候转机的芝加哥机场。正是这种跨国旅行,与诗人写作中的越界有对应关系,使作者获得某些更深层的体验。为了这种体验,作者有时会专程前往某地,比如德国的马堡。在那里,由于失恋,帕斯捷尔纳克告别哲学转向诗歌,写下他早期的重要诗作《马堡》。只有在马堡街头行走,似乎才得其要领,因为这就是首行走的诗,一切都在行走中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