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我与地坛 豆瓣
9.2 (30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9
《我与地坛》,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灵魂的事 豆瓣
9.0 (17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4
《灵魂的事》是史铁生关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的散文集。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记忆与印象 豆瓣
10.0 (9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北京出版社 2004 - 5
历史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历史蔓展,都有无限的时间延申。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而破碎成片断。互相埋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
扶轮问路 豆瓣
作者: 史铁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1
从21岁至今,历经三十余年轮椅生涯,史铁生成了一位睿智的作家和思想者。本书是凝结了史铁生近两年来所思所想的二十余篇随笔集。书中还收录了史铁生的十几首诗作。
书中,花钱的事、看不见而信、理想的危险、乐观的根据……史铁生通过洁净文字,铺陈着自己对人生、社会、命运、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作家陈村曾言,自己喜欢史铁生作品的“最大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做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活着的事 豆瓣
作者: 史铁生 2006 - 4
“使一个人愿意活着比使一个人活着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人生最根本的两种面对,无非生与死。对于生,我从基督精神中受益;对于死,我也相信佛说。通常所谓的死,不过是指某一生理现象的中断,但其实,宇宙间无限的消息并不因此而有丝毫减损,所以,死,必牵系着对整个宇宙之奥秘的思悟。对此,佛说常让我惊佩。顿悟是智者的专利,愚顽如我者只好倚重一个渐字。”

-------------

这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
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

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绝非貌似深刻的哲学专著。

-------------

目录

1、 病隙碎笔二
47、病隙碎笔四
57、对话四则
89、给盲童朋友
93、 康复本义断想
101、 安乐死断想
109、 神位? 官位? 心位
117、 游戏? 平等? 墓地
135、 悼路遥
139、 随笔三则
147、 三月留念
153、 关于《务虚笔记》的一封信
165、 一封信
173、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187、 说死说活
195、 私人大事排行榜
213、 “忘了”与“别忘了”
以前的事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东方出版中心 2006 - 4
《以前的事》集中收录了史铁生的回忆性散文。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一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
痕记 豆瓣
7.6 (14 个评分) 作者: 痕痕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9
《痕记》记录了编辑与作家们的交往的点滴,从最初在投稿邮箱里发现优秀的投稿作者,到成为拥有十万以上销量的作家,这其中他们一点一滴成长的过程,以一个编辑的角度将之还原,呈现给读者作家真实的性格以及生活里不为人知的一面。面对内心比普通人更敏感的文字创作者,编辑和他们之间,并不只是简单冰冷的工作联系,而是有更多人与人之间真心相交的温馨和坎坷,朋友之间的信任和依赖存在其间,蕴藏在心。编辑工作的个中辛酸,作家创作的压力艰难,都在《痕记》真实再现。
病隙碎笔 豆瓣
9.1 (56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3
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
二十二岁之前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二十二岁之前》是台湾实力派作家朱天心的散文精选,收录朱天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期间创作发表的散文,并附朱西宁的《天心缘起》和作家阿城的《说朱天心》。《三三行》、《成人不自在》、《行行且游猎》等篇,写出作者少年成名、与文学好友极尽青春和成长的种种美好、激越、焦灼、浪漫等等经历;《花忆前身》、《江山入梦》、《妹妹》、《一花亦真》等篇书写作家的文学渊源、家庭友朋;《读岳传》、《时移事往》等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表达作者当时的思考和见解。
萬象歷然 豆瓣
作者: 薛仁明 爾雅出版社 2010 - 7
號稱「成立35年文學出版社的新血」的薛仁明,如同一匹銀光閃亮的白馬從我們面前奔騰而過。
在《萬象歷然》裡可以看到他一流的散文文筆,把歷史上許多人物分析得闡微縷縷,
所以讀過這本大氣之書,我們會因此拉拔得更挺更直,並感到人生的無限美好。
从前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董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10
收选“旧日红”、“耳语”、“念青室情事”、“西贡沉沦”、“字里秋意”等散文。
旧情解构 豆瓣
作者: 董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10
收有“薰香记”、“亲爱的税务局长……”、“两般彩笔,一样风情”、“中年是下午茶”、“春日即事”等散文。
素履之往 豆瓣
8.5 (94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哥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 蒙田勿事体系,尼采戟指架构体系是不诚实——此二说令人莞尔。虽然,诚实亦大难,盖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几为玩家。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
本书共三辑,主要内容:庖鱼及宾、朱绂方来、白马翰如、巫纷若吉、亨于西山、翩翩不富、十朋之龟、贲于丘园、丽泽兑乐、与尔靡之等。
2012年1月28日 想读 書名取自《易傳》釋履卦初九爻辭與象傳說:「履之初九曰:「素履往,無咎」
中國 散文 木心
读木心 豆瓣
作者: 孙郁 / 李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越来越多的人在读木心,《读木心》是这个过程的结集。在这里,陈村、陈丹青、何立伟介绍了与木心的因缘际遇,童明认为木心以世界性美学思维振复了汉语文学,孙郁视木心为“游走于世界的狂士”,李静读出“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李宗陶分析了木心的文体家特征,刘春、春阳、仲青、陇菲、许志强、赵鲲等细读木心作品,网友也热情发言,读木心如一番奇遇,木心文字太不像文学却真正走进了文学。
爱默生家的恶客 豆瓣
8.5 (26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4
目录
一辑
圆 光
草 色
你还在这里
烟 蒂
末班车的乘客
7 克
街头三女人
马格拉计划
二辑
大西洋赌城之夜
恒河.莲花.姐妹
爱默生家的恶客
三辑
韦思明
大宋母仪
附录
诛枭记
林纾文选(注释本) 豆瓣
作者: 许桂亭 选注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 10
林纾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位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的卓越而又独特的翻译家,是“运输精神粮食的航路”的开辟者。他的译作大大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学视野,使其得以领略到西方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将中国读者领进“一个新天地,一个在在《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从而深刻影响并极大地促进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林纾的散文思想深刻,内容宏博,文笔简洁清丽,自然流畅,俏皮幽默,生动含蓄,是中国散文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转折和标志。
鲁迅的故家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1
本书介乎随笔和叙事散文之间,其中描写的情景造就了一种距离感,避免了一般叙事散文再现情景而导致的做作凝滞,显得干净空灵,不求即情即景,情景反而俱在,意味或许更强。这些特点,在"百草园"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豆瓣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陈保朱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 1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是一部自传性散文集。这16篇散文中包括作者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如“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人为什么活着”“想要变成怎样的人”等。除此之外,作者还谈到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些学习方法和生活趣事,比如“抄写”“我的读书方法”“树上的读书之家”“小孩子的战斗方式”“新加坡的橡皮球”等。作者凭借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将自己从日本战败后的生活与成长,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大江夫人也应丈夫之邀,亲手为《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绘制插图,使我们在阅读文字、欣赏图画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的脉脉温情。
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豆瓣
作者: [日] 汤川秀树 译者: 于康 译林出版社 2009
《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收录的文章为汤川三十岁当中最为鼎盛时期所写,他说:“这本书所收录的每一篇文章,与我自己的感觉相比,也许都要更加清晰显示出我执笔写每一篇文章时的心情。就其自身来说,虽然是没有生命的蜕壳,但是,我们从蜕壳中也能活灵活现地发现以前蝉的身影,它与时间一起成长,脱皮,在这个生命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着某种永久不变的东西。这里所收录的每一文章也都有一个共性,即便是时光流逝,它们也都不会失去新鲜感。最忠实地活好各自的每一个瞬间,这不久就会归结于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