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这就是纽约 豆瓣
Here Is New York
8.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E·B·怀特 译者: 贾辉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1
“E.B.怀特随笔”由作者本人选定,囊括了这位最伟大的随笔作家最重要的随笔作品,中文版分为两卷出版,第一卷名曰:《这就是纽约》。其中《这就是纽约》系怀特最为知名的随笔作品之一,1948年,《假日》杂志上全文刊登了这篇散文,此后不久,又出了单行本。2001年,经历了9.11之后的美国人再度翻开了这本书,发现五十三年前他们根本没有读懂这些铅灰色的预言:“纽约最微妙的变化,人人嘴上不讲,但人人心里明白。这座城市,在它漫长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毁灭的可能。只须一小队形同人字雁群的飞机,旋即就能终结曼哈顿岛的狂想,让它的塔楼燃起大火,摧毁桥梁,将地下通道变成毒气室,将数百万人化为灰烬。死灭的暗示是当下纽约生活的一部分:头顶喷气式飞机呼啸而过,报刊上的头条新闻时时传递噩耗。”
文化造城 豆瓣
作者: 张子康 罗怡 李海若 2011 - 11
本书希望让读者能够了解解自己是不是要做、能不能够做博物馆、做什么样的博物馆、怎样规划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建成以后,如何通过实际操作链接创意产业、城市发展从而使自己有更好的土壤与空间存活下去……
“要从一个城市的整体文化生态、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文化生态的角度来思考博物馆——城市文化生态也是整体城市有机体上的一个器官,因此思考博物馆还要考虑城市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城市的其它发展要素的关系,主要是从城市的品牌形象与产业链接的角度出发”。(张子康)
公益性机构最大的任务与使命之一就是建立行业标准。(张子康)
我们对每一个我们接触的博物馆,都在对不同的城市从文化政策,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艺教育,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其它传统文化资源,城市发展经济、社会、社区等基本状况与基本特性,自然地理环境、交通条件……这一系列问题的考察中,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国城市文化生态健康的关注、认识与参与。也加深了我们对于博物馆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各个部分链接的研究、思考与经验。(罗怡)
文明的进程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德国] 诺贝特·埃利亚斯 译者: 王佩莉 / 袁志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5
《文明的进程》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 作者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使这部著作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读本。 本书由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郑重推荐。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 第一卷 豆瓣
Uber den prozeb der zivilisation
作者: [德国] 诺贝特·埃利亚斯 译者: 王佩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 4
本书的结构和中心思想是对历史事实进行不断观察、不断检验以及不断地用以后观察到的东西对以前的看法进行修正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只有把这本书看作一个整体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每一部分,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和方法。
这本书也对“国家”的社会起源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其形成的历史,这是一个“权力垄断”的问题。
许倬云问学记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许倬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正版授权 卖家 : Boolee 加微信[soweinc]每天分享好书,邀你加入国际微信群学习交流.微信好友低至5优惠 . 书名:许倬云问学记简介:88岁历史学家的“上学记”“成长记” 温情、智慧、见识交相辉映作者:许倬云 著,理想国 出品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3月装订方式:平装-胶订分类:历史|历史随笔
权力的精神生活 豆瓣
作者: 朱迪斯·巴特勒 译者: 张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1
《权力的精神生活:服从的理论》对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福柯、阿尔杜塞等有关服从理论的论述进行了比较研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阐述了作者对服从的观点:权力在主体的屈从与生产中的双重作用与权力所采取的精神形式。作为权力的一种形式,服从是自相矛盾的。被一种外在于自身的权力所支配是权力所采取的一种熟悉的和苦恼的形式。但是,为了发现“某人”是什么,某人作为一个主体的形成,所依赖的权利却完全是另一种权力。按照福柯的说法,如果我们理解了权力同样形成了主体,它就提供了它存在的条件和它欲望的轨迹。权力不仅仅是我们的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它也形成了自反性。利用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福柯和阿尔杜塞,这本富有挑战性和明晰的著作提供了主体形成的理论,它阐明了矛盾的社会权利的精神作用。
业余书店 豆瓣
作者: 邱小石 / 阮丛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11
《业余书店》如实记录了独立书店读易洞的成长历程,内容涉及书店经营的故事、乐趣与思考的方方面面。
有三段文字可简略提炼《业余书店》:
1、
太理性了书店开不起来。
太感性了书店开不下去。
先感性后理性书店越开越违背自己初衷。
所以想开书店就赶紧开,根本不要想那么多。
开不下去了也不要勉强,也不要想那么多。
人生怎样都是死路一条,
关键是如何生得有意义。
2、
名副其实的“社区书店”,而他的店主人,经由这家书店,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城市社区,它折射出了当下私人家庭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其背后是个体在公私领域之间进退的尺度和认知,或者,它至少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精神写照。——摘自《文化纵横》杂志
3、
2010年第五届民营书业评选,读易洞荣获“年度最佳小书店”称号。颁奖词这样写道:店主说,开书店是无经济压力条件下的个人乐趣。这间不足一百平方米、名字古怪的书店,把自己定位于“社区书房”,和邻里交往的“互动空间”,在大书城林立、网上书店扩张的今天,它不仅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更变成了一个社区的生活方式。
字解日本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茂吕美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本书是Miya“字解日本系列”的第三部作品。Miya在书中发挥令人食指大动的本事,为读者端上日本乡土料理“大餐”。她笔下的乡土料理有别于曝光率高的常见日式料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不但采用当地食材,并应当地气候风土、历史文化,以当地独特调理方式做出,在最时宜的季节或特殊节日上桌。
“大餐”之外,Miya还风趣送上“饭后甜点”—— 漫谈有关料理的妙闻韵事,并“插花” 描述日本一些别具一格的“县民性”,如横滨人为何自尊心比东京人还要强?京都人又缘何自顾清高,瞧不起同在关西的神户与大阪?福冈男子的求爱风格是如何既生猛直接又单纯得像个孩子?岛根女子又是怎样被视为日本仅存的“大和抚子”?……透过Miya的平民视角,更能鲜活地了解日本国民性之种种。
日本的逻辑 豆瓣
作者: [日本] 加藤嘉一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 - 11
《日本的逻辑》内容简介:战后到灾后,日本国面临的根本问题始终没有发生丝毫变化。站在历史的拐点,日本人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家园,支撑什么样的发展,追求什么样的幸福。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在哪里,在发展中的灵魂又在哪里……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日本人的改革事业来说,时间表至少提前了10年。
加藤嘉一最新力作《日本的逻辑》,直指中日外交、日本地震、中日美经济局势等问题。你可以不喜欢他这个人,但你有必要读读他的观点。在发展和成长面前,情绪只是幼稚的表现。
Cengage Advantage Books 豆瓣
作者: Serena Nanda / Richard Warms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 2011 - 2
Framed around the concept of culture, Nanda and Warms' brief book shows you how culture matters in driving and explaining human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dynamic nature of culture that interrelates various cultural systems in adaptive (or maladaptive) ways. The text emphasizes why understanding culture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what is going on in the world today, and how we can solve problems and effect positive change. The authors will draw you into the book's concepts via engaging ethnographic storytelling and a conversational writing style that connects you to the topics. You'll focus on contemporary issues, issues of globalization, issues of gender, and issues of equalities and inequalities topics that are important to both the study of anthropology and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you.
21世纪词典 豆瓣
作者: 阿塔利 译者: 梁志斐 / 周铁山 2004 - 4
这不是一部词典。如果词典意味着词语的“聚集”,那么这里的词语还在漫游,还在期待,还在呼唤……它是关于未来的传说,是还未出生的人立下的遗嘱,是尚待发现的疆域的地图。我们可以称它为“预言”,但更恰当的是把它当作“寓言”。 这不是一部词典。如果词典是对词与物冷冰冰的婚姻关系的确认,那么在这里,二者尚未交合,尚在思念,尚存灵感。务实的人从中可读出数字、趋势与机会,但唯有漫游者(书中称他们为Nomade)才可体味其中的恐惧、激情与快感。 这不是一部词典――可但愿它是!如果词典意味着保留、珍藏与维系,那么这里的词语都关乎永恒之物。主题当然是21世纪。但不要指望这本书能为历史指明方向,因为它没有方向,它一直在毁灭的边缘徘徊。世界不知去向,并随时可能回到野蛮时代。野蛮是万恶之源,我们必须拒绝和遏止它,为世界的永恒争取一个机会。
老爹妈思厨 豆瓣
作者: 梁以瑚 (主编) / 杨阳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食物由人做,也为人所做,所以无可避免地渗透着人的生活、文化、记忆和历史。味道是有历史的。一道菜正是一个故事,其烹调、选料、味道,盛载历史勾起回忆之余,更体现着一种文化。喜欢食,喜欢听故事,所以,有这本书。
《老爹妈思厨》记录了一群公公婆婆的下厨心得,书中几十位老人家通过食物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单是食谱那么简单,而是渗着浓浓的人情味。本书收录了四十多个真实的故事。诸位“老香港”在二战前后从内地来香港定居,书中既有他们荡秋千、野外奔跑的童年往事、恋爱和结婚的甜蜜回忆,也有缕述他们在艰难时期的生活点滴。还有的是维系亲情的传统菜肴,像青红萝卜汤、黄糖芋头、糯米丸子等。书中也展示了精美的菜谱图片,作为公公婆婆对下一代的馈赠,也表示我们对这群长者的深切敬意。
豆瓣
作者: [美] 那仲良 / [美] 罗启妍 新星出版社 2011 - 11
本书收录了人类学、建筑学、艺术学、艺术史、地理学和历史学领域的国际一流学者著作,考察分析了中国人居室环境的物理、社会和象征功能。所涉论题极广,举凡传统园林,造房仪式和风水,建筑美学,家具与建筑的关系,古民居的保护,家庭结构及其变化,性别与居室空间分布,家族在礼仪和社会空间中的作用,空间区隔的功用和意义,家庭内部空间安排与隐私,等等。全书图文并茂,占据本书近半篇幅的插图中不乏珍稀照片,集中反映了古今中国的建筑空间和生活方式。读者可借本书了解中国人如何组织家庭,如何建构生活空间,深入理解“何为中国人”这一永恒命题。
城市发展史 豆瓣
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s, and Its Prospects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刘易斯·芒福德 译者: 倪文彦 / 宋俊岭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 10
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重要著作之一,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内容包括:史前的城市,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诞生,古埃及城市,古希腊-罗马城市,中世纪的基督教、巴洛克和商业城市,近代和现代工业城市。作者从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综合地研究了城市发展史,并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意见。本书可供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城市地理、城市规划与建筑、城市管理等工作者研究参考,也可供有关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本书史料丰富,为提高实用性,书后编了中文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伟大的书 豆瓣
作者: 大卫.邓比 译者: 苇杭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6 - 9
大卫·丹比是美国《纽约》杂志电影评论家。1991年的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只读新闻、时事书籍以及各种杂文的人,而且当时在美国大学,西方经典遭到少数民族和女权主义者以及一些激进知识分子的攻击。这让丹比非常生气。他回到母校,重修“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这两门本科生必修课。本书是他重读西方文学、哲学、政治名著的故事,有趣而给人启发。
嗜书瘾君子 豆瓣
Biblioholism
7.7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汤姆·拉伯 译者: 陈建铭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1
作者以幽默诙谐的手笔,娓娓道出对书籍的搜求、阅读与收藏的痴迷,把爱书人的种种病状——列举出来,让我们看了会心一笑。在轻松自如的笔墨中,作者带我们回顾了图书的历史、风格,书痴的百态,收藏癖的种种表现以及各种类型的买书人,可谓妙趣横生,别有风味。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 - 8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为现代著作作家沈从文建国后弃文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史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历时十五年完成,全书共五十四万字、七百余幅图,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一百七十九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三千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在解释问题和提出问题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该书内容充实,文字清丽,斐然可读,插图丰富且多为珍品,诚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经典著作,深受专家赞誉和普通读者欢迎。此次上海书店出版社将此书再版,重新设计的封面美观典雅,别具古典韵味。书价维持五十元不变,以回报广大读者对此书的长久期待。
从日语看日本文化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何志明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0 - 6 其它标题: 從日語看日本文化 / 從日語看日本文化
為甚麼日本人愛說「對不起」?為甚麼日本人愛說模棱兩可的話?不同地方的語言各有特色,也可以反映各地人士言行舉止背後的意義。本書透過觀察日語中的尊謙語、待人接物的表達形式、共通語及方言等日常生活裏的語用例子,闡述日本人的行為及文化。 作者希望透過自己在日留學及接觸日本人的經驗,引起讀者瞭解日本人及日本社會文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