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中國文化史通釋 豆瓣
作者: 余英時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0 - 1
余英時教授著作等身,2006 年11 月16 日,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詹姆士·畢靈頓博士宣布余英時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 ),實在實至名歸。
本書是余教授最新的著述。余教授的文化史通釋,不但研究上層的經典 (如儒選) 而且也注重下層的民間思想,尤其關懷上、下層之間的互動。不但探索中國思想史的連續性 (continuities) ,而且也分析它的斷裂狀態 (discontinuities)。余教授過去的研究工作,重點主要放在中國思想史的幾個重大的變動時代,如春秋戰國之際、漢晋之際、唐宋之際、明清之際,這是四個最有突破性的轉型期。今天研究中國思想史不能不具備一種比較的眼光 (comparative perspective),但不能流入一種牽強的比附 (forced analogy)。
街邊有檔報紙檔 豆瓣
作者: 莊玉惜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0
誰說研究報紙檔「小題大做」?且看有關業界之百年興衰:
1903年,《南華早報》創立,肩負「反清」重任。翌年,首個流動報紙檔在中環花園道開檔,開後世報紙檔之先河。 1930年,報紙仔及報紙妹穿街過巷兜售報章。 1955年,痲瘋病等傳染病康復者,給刻意安插在佐敦碼頭,經營報紙檔。 1956年,深水英籍警司,設計了首個標準報紙檔。 1960年,經改良後的設計規格,立此存照於1960年政府憲報。 1980年,報紙檔物料由木製改為鐵製。 1990年,贊助商贊助的報紙檔日漸大行其道。 2000年,報紙檔數量每況愈下……
從首個流動報紙檔之誕生,到其如何充斥市面,還有報紙檔之設計顏色密碼與報販的生涯與身份確立,本書作者將一一道出。通過本書,讀者將發現報紙檔背後呈現的香港大歷史小歷史之進程,是不可小覷及必須保育的街頭重要文物。
芬蘭驚艷 豆瓣
作者: 吳祥輝 遠流 2006 - 5
芬蘭,高掛北方「天涯」;台灣,孤懸東南「海角」。

2005年「海角」危機四伏,政治的懸宕,經濟的空轉,黑金貪污的陰影,全球化的挑戰,中國崛起的壓力……。有形的內憂加無形的外患,讓這個生活在美麗之島上的人們不禁憂心自問:「台灣往何處去?」「新世紀全球版圖重整,台灣的定位何在?我們的識別、創意又是什麼?」

昔日拒絕聯考、衝撞體制的小子吳祥輝,如今從「`海角」走向「天涯」,希望走出台灣的一面鏡子,一種可能。

在地圖上距離台灣海程最遠的國家芬蘭,自2002年至2005年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這樣的數字勾起作者的好奇,他想探究原本默默無聞的北歐小國,群體如何建立「芬蘭識別」?個體生命追求的「芬蘭價值典範」又是什麼?除了Nokia 和 Linux,我們還能自這個非常遠異常寒的地方,從政治、教育、道德觀等等得到何種的衝擊和啟發?

視野寬廣、多智易感的吳祥輝,用另外一個國家的故事和啟示來寫自己一生最關心的事,創出本地回憶錄之新型式新方向!在21世紀初啟之時,他願將這書贈給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也藉由本書,他在台灣社會再度清晰建立了「吳祥輝識別」。

全書彩色印刷,視覺效果絢美豐富,芬蘭風土人情盡顯於63張攝影作品內;其中包括該國攝影名家 Pekka Luukkola 精心傑作18張,芬蘭天成美景壯麗多姿,值得仔細欣賞。

王健壯 吳念真 詹偉雄 蔣友柏 (按照姓氏筆劃排序) 鄭重推薦
历史大脉络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许倬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7
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内,以中国史为经线,将中外历史采合为一体,为补充一般历史教科书而撰写了这样一本类似教科书的读物。本书是关乎人类历史诸多方面的论述,比如文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小书一册尽显历史大脉络,以全球的视角,纵横交错,颠覆你对历史常识的刻板印象。
本书的前半段乃以泼墨山水的手法勾勒人类历史与中国文化发展有关的大方向。后半段是从16世纪开始,即大洋航运开通,新大陆进入世界史,世界已是一个整体的局面下,中国与世界各处的发展。在前半段,欧亚大陆间的种种大事,都以大陆为舞台,海洋为边外之地。在后半段,海洋却成为门户!台湾也是在如此际遇下,成为东方与西方的交接之处,也成为中国东出、日本南下的较量之点。本书的安排是把中国纳入世界:为了今日,理解过去,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内,立足中国,关心世界。
审视中国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张英进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2 其它标题: 审视中国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的理论文集,全书注重跨文化的视野,分别介绍了跨文化视野中的电影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文学研究两大部分的内容,适合电影及文学研究者。
本书注重跨文化的视野,首先概述了中国电影研究在欧美近三十多年来的发展,然后分析主要的理由和批评方法,重点揭露西方中心的话语霸权,兼论好来坞与国际电影节;第二部分注重跨学科的视野,概述美国文学史、电影史、文化史三个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变迁,然后以比较文学为切入点探讨西方理论和中国文学研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汉代的谣言 豆瓣
作者: 吕宗力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谣言”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社会文化形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各种类型的谣言。现代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察发现,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对种种谣言或类谣言作出反应,与之互动。在现代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市场学中,谣言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许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传奇、神话故事,其原型都是来自“谣言”;在军事、政治斗争中兵不厌诈地使用的大量“诈伪”之言,亦可说是“谣言”;朝廷种种言不由衷的宣言,御史的风闻言事,庙堂、民间的种种传闻,即使被载入正史,仍然可能是“谣言”。汉代史籍记载的流言、讹言、妖言、谣言、谶言等,多发生、流传于西汉成、哀、平,东汉桓、灵之世,以及两汉之际、汉魏之际。对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流言、讹言或“谣言”及其相关语境进行认真考察和研究,将有助于历史学者提示官式文本、主流思维之外的另类真相或史观,解读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群体心态和社会心理氛围,描绘出更多维、多层、多彩的历史图像,对此类信息的“历史真实性”及其与特定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作出更完整的解读。
分斷體制.民族文學 豆瓣
作者: 白樂晴 译者: 李政勛 / 朱玫 聯經出版公司 2010 - 11
這是一本理解戰後韓國進步運動與批判思想的重要著作
白樂晴的知識實踐,是韓國的、也是亞洲的、更是全地球的,是基於第三世界知識分子立場所進行的探索與批判。
理解白樂晴的分斷體制概念,不只是理解韓半島的民族分斷危機,更是理解世界體系全球運行的邏輯。
1960年代起白樂晴即力倡以民眾為基礎的民族文學,在分斷體制的論述下,他所主張的民族文學,既是現實主義的文學,也是向全人類開放的文學。
闲情记美 豆瓣
作者: 资中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本书所收文章写于1980—2010年间。和《资中筠自选集》其他作品相比,本书所收文章时间跨度很大。内容涉及作者所写的序跋或者读书随笔、域外风情、关于音乐的随感和记忆等较为私人化的问题。作者所谈所思所想,反映了作者在美学、文学、艺术、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的独特视角和观念,呈现了作为学者之外的性情的一面。
三醉人经纶问答 豆瓣
作者: 中江兆民 译者: 滕颖 商务印书馆 1990
《三醉人》一书于1887年5月由东京集成社出版,其一部分曾以《醉人之奇论》为题刊载于《国民之友》。《三醉人》是中江的思想倾向及理论思索的产物。在这本书中,中江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政治考察,试图探讨和提示日本政治、外交的基本出路。它是一面多棱镜,从多种角度反映着当时的日本人对政治与外交选择的各类典型见解。
《三醉人》一书虚构了洋学绅士、豪杰君、南海先生等三个各具不同思想倾向的人物,借三人豪饮鼎谈的形式分别阐述、分析、对比了当时日本正在流行的三种典型的政治、外交论。其中,洋学绅士是通晓西方近代思想的学者,他从进化主义历史观出发考察了政治史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民主共和、世界联邦的理想,代表着西方式民主制思想。豪杰君是身穿日本和服的壮士,他主张当今世界乃实力主义时代,空谈理论不如向外扩张而富强国家,代表着向外膨胀的国权主义。南海先生则是中间论者,他认为绅士君的理想“醇乎而正确”,但目前尚难实现;豪杰君所论“瑰然而奇者”,但属专制时代之事;他提倡实行介乎二者之间的君主立宪制,代表着注重渐进改良的现实主义。
風來坊閒話 豆瓣
作者: 李長聲 /李长声 遠流出版公司 2008 - 9
本書是李長聲繼《居酒屋閒話》之後,第二本以「日本文化」為主的隨筆。書中除了精選他在東京中文報紙同名專欄所發表的文章之外,還收錄過去二十年中,他所寫關於日本文化、作家軼事等文章精華,內容包羅萬象,吃喝玩樂、歷史掌故、社會百態,無所不包,可說是日本文化與社會的剖面史。與茂呂美耶「日本人觀點」式的文化隨筆,恰成對照,卻同樣饒富趣味。
昔年聽雨街頭
此日飲酒江樓
而今風來忘憂
浮世物语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7
清政府首任驻日参赞——黄遵宪在出使日本期间撰写了《日本杂事诗》,共收200首短诗,从日本历史及风俗,以至当时的维新,每首诵一事,对刚刚走上近代化的日本的社会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由资深旅日作家、学者李长声所作的本书,副题“日本杂事诗新注”,可看作黄诗续编,呈现的是黄遵宪之后一百余年日本的种种变化和若干的不变,但并不拘泥于黄遵宪的杂事,而且也不似黄那般严肃,乃是兴之所至,随笔涂鸦,亦庄亦谐。从日本的衣食住行到文学风俗,内容相当丰富,不局限于一人一事,所谈之事极深极远却真正达到了深入浅出,文笔精妙,反映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日边瞻日本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 8
《日边瞻日本:东亚人文·知日文从》多是关于日本图书的引介,味道隽永,很得日本小品与中国书话之妙,有时读着,令人想起知堂老人,现在的读书人倘欲了解当下日本文化,李长声的著作,是不可不读的。“东亚人文”是“清华东亚文化讲座”着手编辑的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包括学术研究、典籍资料、文化译丛等,“知日文丛”是其中有关日本的文化随笔系列。“清华东亚文化讲座”从2004年创立起,便着力从多种角度来讨论东亚问题。伴随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发展,伴随中国的文化复兴,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思考东亚问题,是“清华东亚文化讲座”致力探索的方向。我们深知,如何对待历史,如何面对今天,如何面向未来,这些存在于中日之问的大问题,并不是这套“知日文丛”能够解决的,我们只是期望这套丛书的编辑和出版,能够给愿意思考这些问题的读者朋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東京灣閒話 豆瓣
作者: 李長聲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日本世相精彩多樣,要能看穿繁華表層底下,非得有駁雜閱讀人物、展演、書報所得之獨到眼光。冷眼熱腸知日者李長聲,舉杯推出【閒話】系列第三作,依舊笑語盈盈酒氣酣暢,筆下指點文壇恩仇社會萬象,從總理看漫畫、混浴與捕鯨、演歌與酒館,到寫俳句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審馬悅然、並美畢卡索的傳奇陶藝家飲食家魯山人、漫遊東京的永井荷風、討厭太宰治的三島由紀夫……其間夾雜一問:「作家應該跟編輯睡覺嗎?」爽利文風讓人展卷痛快,不覺天空現出魚肚白。
枕日闲谈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中华书局 2010 - 9
本书为旅日作家李长声先生关于日本文化、文学和书业情状的随笔集,收录《日本人与诸葛亮》、《江户热的死角》、《永井荷风的东京》等文字五十余篇,皆流畅可读,亦见出作者眼力独到之处。
32开小精装系列。
东居闲话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三联 2010 - 11
《东居闲话》一书,是李长声旅日二十年的记录。多年来,作者将日本文化风俗一一“过眼”,拿东瀛酒肉大快“朵颐”,“远足”岛内遍览扶桑风景,今日是成此书。书中从历史社会到文学艺术,无所不包;文坛掌故、饮食男女、风俗世相,无所不有。本书轻松幽默,随性冲淡,见多识广,读来让人如沐春风,大增智趣。书中附插日本浮世绘经典作品16帧,图文并茂,日本文化的意趣跃然纸上。
日下书 豆瓣
7.4 (18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三国志》何以在日本风行三百余年,吉本芭娜娜与漫画的千丝万缕,《叶隐闻书》的湮没与流行,小说之外的村上春树……
——这是你不知道的文坛掌故,和无法想像的兴废传奇。
这本随笔论及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文字温润风趣,见解精辟入里,既是文人胸怀,更见学者功底。出版业界人士固可从中取经,爱书人亦可一睹日本文坛风采。谈及日本书业的历史与发展,爬梳剔抉;闲话作家们的风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结语处述说其个人观点,每每让人玩味再三。
这是一本介于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的书,
也是一本兼顾爱书人兴趣与出版人专业的书。
哈,日本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中国书店 2010 - 9
你问日本的历史,他能告诉你;你问日本的风习,他能回答你;你问日本的文学,他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连点鸡毛蒜皮的问题,也能给你个完满答案。
李长声写饮酒,写捕鲸,写街景,写书店,写浮世绘,写辞世歌,也是精彩、精致又精辟。叙事,娓娓动听;状物,不厌其烦;写人,道地白描功夫。不明白了:他那支笔是怎么练的?
——章诒和《他那支笔是怎么练的?》
在我看来,长声兄是当下国内状写日本的第一人,就像林达写美国,恺蒂写英国,卢岚写法国一样,尽管他们的视角和风格各个不同。
——陈子善《与李长声“相遇”》
我当然更爱读李长声的随笔,通古博今,真性情织出的好见识,他微醺时写就的最好,你更该微醺时读。
——陈 浩《相见恨晚李长声》
中国印象(上下册) 豆瓣
作者: [德国] 伊曼努尔·康德 / [德国] 黑格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6
本书集62位世界名人对中国文化的论述,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他们又都处在不同的时代,从而,读者可以从他们对中国的论述中,了解到中国形象在世界历史上的变化。他们中有的超载了本民族文化的限制,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论述中国,因而,他们的论述有助于人们把握中国应如何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本书的作者都具有渊博的知识,是世界文化的创造者和研究者,他们的论述具有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散发出人类智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