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走ることについて語るときに僕の語ること
8.1 (38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1
他以文字名满全球。
他的“蓝调”令万千人神迷忧伤。
文字是他的符号,“跑者蓝调”何尝不是?
不再是浮华迷茫,不再是旖旎感伤,不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写了几十年“别人”的文字,他第一次只写自己:小说之外、故事之外、文字之外,均是不施雕琢娓娓道来,清淡如云,宁静如水……
東京.找靈感 豆瓣
作者: 蒼井夏樹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0 - 8
日本人的細膩舉世聞名,他們擅長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專注用心,甚至從中創造出新商機——關鍵就在「微差」。大到整個都市計畫,小至季節特販商品,他們總能利用細微的差別,在每個細節上製造引人入勝的趣味。本書延續著以「美」為前提的精神,看看日本人如何善用微型思考,把生活做成好生意。
來自台灣,且在早稻田大學專攻感性工學的蒼井夏樹,在本書中透過加油巴士、日本郵局,以及賞櫻的全民運動,看他們如何無中生有,不但獲得最大效益,並且兼顧情感與美學;帶領讀者遊走東京地鐵、銀座、青山隱建築,看他們如何讓這座城市永保新鮮;直擊東京設計現場,解析年度設計盛事;並在風雲商品與暢銷品牌當中,挖掘東京的靈感,於其中獲得小小的確幸。
东京VS京都 豆瓣
作者: 肉拉 著 山东画报 2011 - 2
东京与京都,两个对比鲜明的城市,想一次体验其不同风情其实很容易,由于飞行时间都很短,因此感觉就像去远足,轻易即能出发的小旅行。东京,缤纷多彩,节奏进行之快而令人目不暇给;京都,千年之都,最具日本味的地方。将东京、京都两座城市两两相较,以另一种观点切入,同时欣赏二者的优点,发掘独特的一面。
△ 作者以插画的方式比较东京与京都的特色,介绍其地标、车站、大学、寺庙、购物、味蕾……
△ 文字有趣、手绘图片活泼生动。
△ 旅游信息详列网址、营业时间、门票、交通……按图索骥玩东京与京都没烦恼。
△ 独具个人特色的插画式地图,方便读者辨识其地理位置。跨页排版,可一目了然东京与京都的不同
东京,其影响力和魅力自不必多言,缤纷多彩,令无数人向往。
京都,一座在日本国最具日本味的城市,就连观光推广海报都会用“日本有京都真好”这么自负的标语来说明它的魅力。
东京迷觉得京都只有神社寺院,看多了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即便是有着日本美食齐聚京都的美名……
在京都迷眼中,东京只有高楼大厦,没什么文化内涵,即使给人国际化、流行的观感,但是相较于保留日本原味、讲究质感的京都而言,华丽的东京得到的评语总是有点表面。
但我觉得城市都有它独特的一面,应同时欣赏二者的优点,无视缺点。
東京‧裏風景 豆瓣
作者: 蒼井夏樹 晴天出版有限公司 2009 - 10
關於日本,除了旅遊和日文雜誌,我們還可以有更親切的想像。關於日本,除了旅遊和日文雜誌,我們還可以有更親切的想像。想像一位住在東京的朋友,具有廣告人的敏銳眼光,正在早稻田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修「感性工學」,平日喜愛走走逛逛,觀察日本消費趨勢與設計美學,從南到北探訪設計師、創作者、行銷人員的創意來源,並且樂於分享。
這位朋友為自己的東京生活所下的註腳是:夏目坂,靜靜生活;小石川,聽風的詩。著迷老東西,發現新況味。漫遊神樂坂石坂小路,探訪安藤忠雄和伊東豐雄的最新建築,深入岩崎知弘美術館的寧靜世界,在地鐵、電車上和宮崎葵、島耕作相遇,瀏覽日本療癒系商品排行榜…… 《東京?裏風景》是一個以日本建築、設計、創意、美學、人文生活為主題的新書系。
蒼井夏樹將她在日本生活所見、所體驗,以及採訪和思考的第一手資訊,不定期介紹給國內讀者,提供最新、最受注目的日本風格動態,並傳達各種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首期以「日本美意識--侘び 寂び素樸精神」為主題,例舉經典建築、關西職人和設計師商品,探索日本美學中「侘び.寂び」(Wabi-Sabi)淡泊隨緣的意境。
此外,還包括介紹當季設計展、藝術季的「calendar」;發現東京新建築、新景點、新潮流的「新注目」;有別於傳統觀光行程的「小旅行」;走訪日本各地美術館或作家故鄉的「裏風景」;分析企業跨界藝術個案的「俳句腦」;解讀日本消費趨勢與創新情報的「微時流」;蒐集創意行銷個案與服務新點子的「找創意」;以及分享東京生活小確幸的「過生活」等精彩單元。工作與生活的創意藍圖,就從《東京?裏風景》開始。
聽風的歌 豆瓣
風の歌を聴け
作者: 村上春樹 译者: 賴明珠 時報文化 2009 - 6
日本芥川賞入選 群象新人獎獲獎作品
村上春樹成名作 30週年紀念版
譯者重新修訂,內文重新排版設計
洋溢著青春的徬徨迷惘及回憶以都市人的感覺和六○年代嘲諷的眼光,描述充滿「空白」與「虛無」的逝去青春。
風格輕淡、明朗、清爽
晴朗的天空,鮮嫩的草坪,外加球棒的輕脆聲,就這個瞬間村上產生念頭:「對了,來寫小說看看」,於是,不久後誕生《聽風的歌》。
當時經營酒把的他,從未寫作過,因為過於忙碌,而沒時間想過要寫。深夜酒吧打烊後,在自家的廚房桌上寫稿寫到睏為止……
畢竟是有一股砰、砰、砰的氣勢,《聽風的歌》有第一聲「砰」的氣勢,引出了接續的作品,就這樣經過了30年。
輕微的南風,送來海的香味和曝曬的柏油氣味,使我想起從前的夏天。女孩子肌膚的溫暖、古老的搖滾樂、剛洗好的button-down襯衫、在游泳池更衣室抽的煙味、微妙的預感,都是一些永遠沒有止境的夏天甜美的夢。然後有一年夏天(到底是哪一年?)夢再也沒回來過。
得獎紀錄:
群象新人獎獲獎作品
日本芥川賞入選
性的人 我们的时代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郑民钦 译林出版社 1999 - 1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两部重要作品,反映一代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日本青年试图以堕落摆脱旧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以肉体的颓废作为心理反叛的媒介,将性与性爱的畸变当作对人性压制的对抗。但这种肉欲的疯狂不仅没能平和心灵,反而加速了自我毁灭的进程。
译 序
当大江健三郎尚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日本读者对他并不熟悉,我国也几乎没有译介。大概主要因为他的纯文学作品以不易捕捉的深刻思想和扑朔迷离的思维方式以及西方式的长句结构的语言表达“纯”到使读者退避三舍的地步。大江健三郎作为战后派作家,一登上文坛,就表现出对战后政治压抑下的人的奇特的心态,塑造各种精神闭塞状态里的象征性形象,使他很快就成为新时代文学的旗手。
他生长的时代已经基本上失去了神话的存在,英雄主义的憧憬变成徒劳的负担和失败的根源。正如他在《我们的时代》中所说:“日本的青年人不可能具有积极意义上的希望。希望,对我们日本的青年来说,只能是一个抽象的词汇。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发生了战争。在那个英雄的战斗的时代,年轻人满怀希望,把理想挂在嘴边……理想,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战场上的语言。理想,是同一时代人相互之间的友谊,但那也是战争的年代。今天我们的周围只有欺骗和猜疑、傲慢和轻蔑。和平的时代,这是猜忌的时代,这是孤独的人互相轻蔑的时代……理想、友谊、宏伟的共生感,这一切在我们的周围从来不曾存在过。我生不逢时,生得太晚,却又生得太早,赶不上下一个友谊的时代、希望的时代。”这就是大江作品中的“性的人”的思想背景,对时代的幻灭导致逸脱常规的行为,被“正常”人视为异端的举动中所隐蔽的反社会的情绪往往在失败的屈辱中体现出“反常”的正当性。大江把人抽象化,分为“政治性的人”和“性的人”两大类型。前者具有与“他人”对立、争斗的本质,后者在本质上没有“他人”,只有反权威的“我”。不言而喻,这里的“性的人”的概念不是狭义上的性爱者,而是可以广义到政治领域里的官能性的爱。这是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失坠以后的必然产物,是对盲目信仰时代终结的一种反动。从《我们的时代》中的南靖男和“不幸的年轻人”可以看到对天皇制崇拜的心理崩溃是他的行为基础,而《性的人》中的J也是对一切政治价值和社会秩序的否定者,在虚无的行为中最后是对自我的毁灭。他们以“堕落”摆脱旧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企图从中发现人的真实本性,然而以无价值、无意义的伪善性为自己精神的拯救展示着痛苦的死角。当然,他们心理的反叛以肉体的颓废为媒介,性与性爱的异常是对人性压制的叛逆,这种通过灵与肉的激烈相克寻觅本我的极端性选择是基于虚无主义思想的作祟,也是绝对的孤独感面对梦想的废墟发出的哀叹,肉欲的疯狂不仅没有平和心灵,反而加快反抗—自我惩罚—死亡这种生命体验的进程。
大江健三郎的创作深受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常常运用荒诞离奇的想像把怪谲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存在交织在一起,表现人在不可思议的力量前无能为力的情绪,突出对现实世界以及自我世界的困惑和信任的危机,往往在一系列突发的、貌似怪异的戏剧性变化中机巧地剖析困厄在荒谬的世界里的人的悲剧命运,展示着作者对被扭曲的现实的变形感受。这使他的作品有晦涩之处,但如果稍有耐性,习惯于他的以变形和寓意为核心的现代派创作手法以后,无疑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欲罢不能的奇妙世界。
大江健三郎在日本文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寻觅意识”、他的“自我忘却”、他的“孤独感”,揭示了生活在当今社会里的人们的内心本质,读者从貌似荒诞的情节构思和跳跃不安的语言形象中发现自我的影子以及命运的轨迹。从他获得芥川文学奖的《饲育》,直至《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个人的体验》《性的人》《我们的时代》《死者的奢华》等一系列作品,都贯穿着现代社会的人在与生命世界的冲突中所遭遇的悲剧性主题。这里的“生命世界”,既是赤裸的本能世界,又是隐秘的灵魂世界,是人在封闭式环境里与自然和心理的搏斗中所经历的种种精神的、伦理的、灵肉的磨难,人与命运的抗争,不安与期待的纠葛,绝望与希望的交错,倔强与妥协的矛盾,在不得不承受无法承受的现实中终于“忘却”了自我。虽然作品中的人物对待孤独的态度不尽相同,却都无疑存在于介于现实与抽象的“中间世界”里,于是开始寻觅自我,企图突破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最终又往往丢失了自我。大江精心刻画的人的异化的一面,揭示出“都市病”的病原就是现代社会本身这个深刻的内涵,所营构的仍然是人与现实的感觉空间,是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是在非个性的社会里追求个性。在他的作品里,黑暗的历史背景总是在存在之外。无论是《性的人》,还是《我们的时代》,都没有把性的肆虐提到道德的角度,从旧观念解脱出来的日常,虽然具有瓦解家庭的侵蚀作用,但也对“家庭本位主义”的脆弱性和淡薄性造成刺激,出现日常本身正在溶解的场景。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20世纪后半叶给文学冒险家留下的垦荒地只有性的领域”的名言已成为陈词滥调,然而性依然以极富魅力的微笑诱惑着文学家们,这大概因为对性的描写已经成为探索现代生活模式以及死亡意义的一种象征。J和靖男的“性”就是对自我存在不可缺少的确认,是被稀释了的“爱”的生理解释,以被扭曲的现实展现困厄在荒谬的世界里的人的悲剧命运,暴露出现代文明社会的病理现象。如果说这也是对现实社会和旧我的反叛,那也是畸形的变态的发泄,意味着自我毁灭的开始。
尽管大江的文学思想融化着极其浓厚的西方文化理念,但最终还是植根于日本文化这个民族土壤。他紧紧把握现代社会的人在与生命世界的冲突中所遭遇的悲剧性主题,关注被异化的社会里的人的个性与非个性的冲突,揭示现代人的孤独,挖掘精神丧失的时代里人的本质。这大概是我们阅读他以“性”为题材的作品时必须具备的眼光。
译 者
1998年4月19日于北京
中国的逻辑 豆瓣
作者: [日本] 加藤嘉一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1 - 4
《加藤嘉一系列:中国逻辑+日本逻辑(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中国的逻辑》:他有日本人的勤奋与能量、中国人的八面玲珑。他是新锐的国际政治观察家,在民间外交中争到重要话语权。他以活跃的发言、敏锐的思考、流利的语言,试探着两国的底线;他激起无数反对声浪,却也迫使两国的政界和年轻人正视自己。
他以20岁的狂气扎根草根,用40岁的视野记录着中国变革的欣喜与阵痛。城市、经济、改革、奥数、蜗居、体改、户口、妇女、帅男、地震、学费、网论、世博、成功、地铁、服务、民工、礼让、红包……他的特立独行和观察所得,为现实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角度和有意味的观照。
《加藤嘉一系列:中国逻辑+日本逻辑(套装共2册)》还包括《日本的逻辑》。
以谁为师? 豆瓣
作者: [日本] 加藤嘉一 2009 - 6
日本80后青年才俊加藤嘉—留学北京大学5年,在全球重要媒体频频发表对世界主要国家时政的见解2008年加藤嘉—首次以专著形式坦率表达一个日本青年“知华派”对新时期中日关系的认真思考中国人近代以来一直以日为师,面对侵略,救亡图存;日本人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心情如何?他们要向中国学习什么?中国人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领悟到什么?两个邻国到底如何相处?
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反映了一位智慧过人的年轻人对中日关系的看法,而且体现了他与关心中日关系的众多中外青年进行深入而频繁的交流的成果。
日本有病 豆瓣
作者: 李小牧 珠海出版社 2011 - 4
这是一本奇特另类的“日本论”。
书中真实生动描写日本社会风俗文化,从红灯区到日本政府,从陪酒女到黑道人,从国民性到民族精神。旅日二十余年,李小牧在东京街头看到的日本,是赤裸而真实的日本,是我们平时在媒体、在书本中看不到的日本。日本人和日本民族的复杂性,在最底层和最上层的日本社会,暴露无疑。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 豆瓣
作者: 【日】岛田虔次 译者: 甘万萍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 - 1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以极其宽广的视野,描绘出从王阳明、经过泰州学派、到李卓吾的所谓“王学左派”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展开,再现了当时社会与思想运动的活泼气息,并指出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近代市民意识的萌芽。与此同时,《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又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这些新生事物由于过早出现的缘故,最终毫无意义地遭受了“挫折”的图画。在日本,《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作为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最早提出中国“近代”问题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著作,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日本学者的必读文献:亦是在二
战后最早对战前日本的历史学观进行反省的同时,对所谓“亚洲停滞论”这个战后历史学界的重要课题展开研究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实际上,二战后的日本对中国近代思想的研究,就是从《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开始的。
一个人的好天气 豆瓣
ひとり日和
7.5 (30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9
《一个人的好天气》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内容折射出当前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即许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工,宁愿做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害怕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又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据日本官方统计,15至34岁的短期雇工在1996年到2004年之间翻了一番,达21.4万人。调查也显示,打零工的人收入不稳,结婚生子的机率大减,这对少子化严重的日本来说是一大警讯。作者青山七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
且听风吟 豆瓣 Goodreads
風の歌を聴け
7.8 (228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8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他是以这部中篇开始文学创作的。
小说的情节并不很复杂。“我”在酒吧喝酒,去卫生间时见一少女醉倒在地,遂就其护送回家,翌日少女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斥责“我”侮辱了她,“我”有口难辩。但几天后,两人逐渐亲密……不料“我”寒假回来,少女已无处可寻,只好一个人坐在原来两人坐过的地方怅怅地望着大海。
舞!舞!舞! 豆瓣
8.3 (13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6
六具白骨摆列在一间亦真亦幻的死亡之屋里。“我”的老朋友“鼠”已经死于寻羊冒险。“我”好不容易找到了投缘的老同学五反田,可这位被演艺界包装得精神分裂的电影明星,却接连勒死了两名高级应召女郎,自己也驾着高级跑车“玛莎拉蒂”葬身大海。孤独的女孩“雪”和她孤傲的母亲“雨”,虽然还能在这疯狂世界上勉强生存,可“雨”的守护神笛克,却也躲不过一场莫名的车祸。度过了一段死亡陪伴的惊魂日子,“我”终于在宾馆女服务员由美吉那里找到了安全感,也有了在安静城市过安静生活的具体计划。可是,那第六具白骨到底意味着谁呢?“我”依然脱不出死亡之屋。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村上春树把这句话重复了不知多少遍,他是想寻找所有这些死亡和罪恶的源头吧?
斯普特尼克恋人 豆瓣 Goodreads
スプートニクの恋人 [Supūtoniku no Koibito]
7.8 (11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8
斯普特尼克,苏联人造卫星的名字,意思是“旅伴”。沉迷于写作的少女堇,突然宣称“爱上”了她的音乐同道、年长17岁的中年美女敏,成了她欧洲之行的旅伴。然而在希腊的小岛上,堇却神秘地失踪了,因为她发现她的“恋人”只是一个躯壳,而灵魂已在一个惊险之夜失去了。绝望于异性之爱的堇,甚至连同性之爱也不能得到。“为什么都必须孤独到如此地步呢?”钟情于堇的一位小学教师喃喃自语,“这颗行星莫非是以人们的寂寞为养料来维持其运转的不成?”
Miya字解日本: 食、衣、住、遊 豆瓣
作者: 茂呂美耶 麥田出版社 2008 - 8
日本文化關鍵字,字解日本文化
遠流系列:歷史的,古典的人文日本
麥田系列:現代的,休閒的文化日本
作者對日本文化的理解與熱情,結合她的特殊中國生活背景,可以寫出具有miya個人觀點的現代日本。
用「字」來談日本文化,有趣且同時又能輕鬆吸收日本文化知識。
本書每個單元選入的「關鍵字」,都是在這個領域最重要也最能體現日本文化的「字」。
以「食、衣、住、遊」四大主題,從「單字」出發深入探究日本文化,帶領讀者體會細緻的大和氛圍。

日式料理在台灣相當受歡迎,但是了解日式料理精髓的人卻不多。Miya詳述日式料理的源由和食用方式,無論是「懷石料理」還是每餐都有的「漬物」都能讓你在享用美食之餘,還能窺見日本人的飲食態度。

和服日本服飾的代表,但是你分的清楚到底是右領在前還是左領在前嗎?原來穿法源自於孔子說的:「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還有現在流行的cosplay也是反應現代日本穿著文化的一環,東方、西方的穿著潮流都在日本找到歸屬。

日劇「嫁個好人家」中仲間由紀惠驚訝於先生回到家之後,完全變身為貴公子,還被教訓道:「不能踩在榻榻米的邊上哦」。原來,榻榻米是貴族家裡才會有的家具,若是踩在邊上會讓其壽命減短。日式建築的奧妙,全都是有緣由的,本篇均有詳細介紹。

日本的多元文化,今日與昨日兼容並蓄的景象讓人印象深刻。但是若到當地只是拍拍照就回來,也許不會有太多的印象,各式旅遊書上對於哪裡好玩都有詳細介紹,Miya深入探討景點背後的故事,讓人心生嚮往,若能到當地親眼見證,印象會更為深刻。
蟹工船 豆瓣
7.3 (2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小林多喜二 译者: 叶渭渠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一群失业工人、破产农民、贫苦学生和十四五岁的少年,被骗受雇于蟹工船,受尽欺压,最终团结起来,罢工反抗。《蟹工船》真实地描写了渔工们由分散到团结,由落后到觉悟,由不满、反抗到进行有组织的罢工斗争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描写,充分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进行剥削的残酷性、野蛮性;也揭示了日本人民在深重的阶级压迫下、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必然觉醒、奋起斗争,取得胜利的现实趋势。作品为小林多喜二赢得了世界声誉,原作出版的第二年即被译成中文,作者还特意为中译本作序。同时,俄、法、英译本也相继出版,获得了世界各国家人民的称颂。
蟹工船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日)小林多喜二 著 / (日)藤生刚 绘 译者: 秦刚 / 应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蟹工船(漫画版) 蟹工船(小说版)》包括了蟹工船(漫画版)和蟹工船(小说版)两本,它基本上是一部被遗忘掉的文学作品。多数日本读者想当然地认为,那里所描绘的不过是一段早已褪色并将一去不返的历史。然而在二○○八年,《蟹工船》的突然流行成为这一年日本最轰动性的社会现象。仅新潮社刊行的文库本《蟹工船》数月间就销售近六十万册。所有书店都一定将这本红色封面的袖珍版文库本大量摞放在显眼处;各大主要报刊媒体、电视台纷纷策划制作特别报道节目;北海道放送制作的电视纪录片《生命的记忆——小林多喜二:二十九年的人生》获文化厅艺术节大奖,并面向全国播放;各出版社也都相继跟进,推出各种版本的原作和相关图书,仅改编的同名漫画就相继出现了四五个版本;由实力派导演SABu执导、清一色的青年演员阵容出演的电影《蟹工船》开机拍摄,预计二○○九年夏季公映,话剧《蟹工船》也开始被重新编演;由于小林多喜二作品的流行,日本共产党的支持率大增,新加人的党员数量急剧飙升;二○○八年底,“蟹工船”以及“蟹工”(新造词,可做动词使用,基本语义为“穷忙”)被评为年度流行语……这股热潮至今仍然没有消退。
伊豆的舞女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伊豆の踊子
8.2 (15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川端康成 译者: 叶渭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2
收录“十六岁的日记”、“参加葬礼的名人”、“春天的景色”、“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等15篇短篇小说。
石田徹也全作品集 豆瓣
作者: 石田徹也 求龍堂 2010 - 5
現実の何かに光を当てる絵を描きたい。31歳で急逝するまで、石田徹也がすべてを費やして描き上げた総217点の作品群を一挙掲載した待望の全作品集、ついに刊行。
石田徹也遺作集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石田徹也 求龍堂 2006 - 5
驚異の28,000部突破!
毎日広告デザイン賞奨励賞、『ひとつぼ展グランプリ』、JACA日本ビジュアル・アート展グランプリ、キリンコンテンポラリーアートアワードグランプリ、VOCA展奨励賞など、主たる賞をすべて受賞し、活躍を大きく期待されていた天才アーティストが、2005年、享年31歳という短い生涯を閉じるまでの驚愕の世界を描き続けた創作活動10年の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