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批评与临床 豆瓣
Critique et clinique 所属 作品: 批评与临床
8.9 (1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吉尔·德勒兹 译者: 刘云虹 / 曹丹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语言中是如何诞生了另一种新的语言,致使整个语言向其极限或自身的“外在”倾斜。
精神病的可能性和谵妄的现实是如何介入这一过程的。
言语活动的外在是如何由非语言的视觉和听觉构成,然而只有言语活动本身才能令这些视觉或听觉成为可能。
为什么通过词语,作家从写作这一刻起都成为着色专家和音乐家。
寻访1906-1909 豆瓣
所属 作品: 西洋镜04
作者: (德)恩斯特・柏石曼 译者: 沈弘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7
目录
柏石曼: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筑的德国建筑师 (代序)沈弘
如诗如画般的华夏大地:建筑与风景 恩斯特·柏石曼(德)
插图目录
照片主题索引
舞姬 豆瓣
所属 作品: The Dancing Girl
7.6 (5 个评分) 作者: [日] 森鸥外 译者: 高慧勤 华夏出版社 2008 - 1
《舞姬(森鸥外小说选)》用浪漫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对异国青年男女纯洁凄迷的爱情故事,最后以悲剧结局,被誉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信使》、《泡沫记》描写了两个洁身自好、追求幸福却又终于不得不牺牲于封建势力压迫的女子;《雁》讲述了一位出身贫苦、受人欺骗的高利贷外室,当有了朦胧的觉醒,决心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时候,希望却化为泡影。无论是描写欧洲留学生活,还是描写日本风土人情,作家笔下都流淌着浓郁的感伤,洋溢着个性解放的反封建热情。
欧洲文学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欧洲文学史
作者: 周作人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1
要了解西方文化,必先从它的文学史开始。本书通过对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各国的文学史的述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观察西方文化的视角,使读者透过作者自己的见解和他那个年代的独特视角,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德国纪行 豆瓣
所属 作品: 德国纪行
作者: [日] 东山魁夷 译者: 朱春育 花山文艺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 11
本书是东山魁夷的世界中的《德国纪行》分册。书中收录了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大量散文作品,这些作品以作者的德国行迹为主题。构思精巧,文笔生动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艺术性,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享受,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学的驾驭能力,非常值得一读。
本质或裸体 豆瓣
所属 作品: 本质或裸体
作者: (法)弗朗索瓦·于连 译者: 林志明 / 张婉真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 5
《本质或裸体》什么是西方艺术中裸体的本质?为什么中国艺术中没有裸体?
身为汉学家和哲学家的法国人于连,以其独特的视野和角度,将这样的问题推到了读者面前。在西方,裸体从古到今,渗透各种艺术门类,并且成为西方艺术的基础。即便是教会遮掩了性,却也保留了裸体。而裸体似乎从未深入到另一个广袤的文化空间中,这便是中国文化。令人惊异的是,中国艺术传统中并不乏人物绘画和雕塑。
夜航西飞 豆瓣 Goodreads
West with the Night 所属 作品: West with the Night
8.5 (7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柏瑞尔·马卡姆 译者: 陶立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12
《夜航西飞》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其中包括她毕生钟爱的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柏瑞尔•马卡姆以非常动人的文字,铺陈出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她参与狩猎的情景、她与当地土著的情谊、她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她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经过。
卡尔维诺文集(第五卷) 豆瓣
所属 作品: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9.4 (24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01 - 9
此卷收录卡尔维诺两部小说名篇《寒冬夜行人》和《帕洛马尔》,以及小说演讲稿《美国讲稿》(又译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寒冬夜行人》发表于一九七九年;《帕洛马尔》发表于一九八三年,是卡尔维诺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美国讲稿》系卡尔维诺准备用于美国哈佛大学诺顿诗论讲座的讲稿,撰写于一九八五年,因作家的猝然逝世而未完成。
卡尔维诺写于1979年的《寒冬夜行人》(又译作“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可被看成“小说中的小说,文学中的文学。”在十余万字的篇幅里卡氏处处埋雷:情节的雷、思辩的雷、探究的雷。它以一男一女两位读者为调换装订错误的《寒冬夜行人》而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为线索,同时杂糅10部不同作家所写的小说片段,有意制造阅读体验的迷宫效果。甚至作者本人也在小说中以一个角色出现,上窜下跳……它使得小说的阅读更像参与一个语文智力游戏。与电脑游戏之类不一样的是,它完全要在彻头彻尾的想象中完成。
在小说《帕洛马尔》中,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小说出版一年后,因卡尔维诺溘然长逝而成为绝响,意味深长的是《帕洛马尔》的最后一章完全记叙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
在《美国讲稿》中,卡尔维诺对自己近四十年来小说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和理论上的总结、阐发。作者广征博引,结合自古至今,从意大利到欧美各国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实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文学创作的本质特征,对小说的构思,对艺术形象的作用及其与想像、幻想的关系,对文艺理论批评的现状等一系列问题,做了详尽、周密的论述,切中肯綮,富于见地,是研究小说诗学的一部力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卡尔维诺清醒地意识到,当今人的认识和当今的文学,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局限性,他努力地探究,流传千百年的文学模式、范畴,在未来的世纪,是否还有生命力;在未来的世纪,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用一种新的生存与写作的方式,来替代旧的生存与写作的方式。
巴黎伦敦落魄记 豆瓣
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所属 作品: 巴黎伦敦落魄记
8.6 (2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胡仁鹏 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集团 2006 - 3
在这部受到相当重视、以其对贫困的真实而不动感情的描述而闻名的作品中,奥威尔叙述了一位不名一文的英国作家的冒险:他发现自己迅速陷入了两个欧洲大首都的肮脏的心脏。在巴黎是一个洗盘子的,他以生动的细节描述了法国豪华餐馆的不堪内幕。在伦敦,他遭遇了街头人们与慈善庇护所的烦扰世界。在他找工作、食物和寄居所的时候,他以一种经常是幽默和清晰的方式所讲述的他欺骗房东和跟当铺谈判的冒险,教给了我们关于贫困与社会的某种冷静的奥威尔式的真相。
在这部描写贫困生活的著名作品中,奥威尔向人们展示了贫穷的真正含义。主人公的霉运从所住的旅馆被一个意大利人偷窃开始,当时口袋里只剩下47法郎,这显然已经非常不妙了,“即便不是赤贫,也处于赤贫的边缘了”。聪明的读者或许能够猜测出,这必定是一个讲述生活水准每况愈下的故事,可却不曾料想,一开篇就会这般凄惨,不免要心生疑惑:后面尚有厚厚的几百页,居然真的能再穷下去吗?究竟还要怎样地存活?不错,奥威尔便把这种生活硬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拼死拼活地打工、当衣服、乞讨、接受救济……实在没得吃,就索性躺着不动弹,于是生活已不成其为生活,仅仅是保全性命而已。能将这种遭遇写得如此触目惊心又不失真实,非亲身经历所不能,所以说,奥威尔不单是观察者,更是体验者。这等生活,仅是依照原样叙讲已能令人多有慨叹,再经由奥威尔客观、深沉的笔触,自是格外地感动人心。
拜伦 雪莱 济慈 抒情诗精选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拜伦 雪莱 济慈 抒情诗精选集
8.9 (28 个评分) 作者: G.G.拜伦 / P.B.雪莱 译者: 穆旦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7 - 5
《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集》是在诗歌愈见迷离的今天,我们要高规格推出一本诗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是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而拜伦、雪莱、济慈更是其中翘楚。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穆旦的诗歌被推崇为“白话以来最值得阅读的”。穆旦的翻译因为是“诗人译诗”,更被推崇为绝对的权威译本。选编精良,中英文对照,填补市场空白。
王小波在谈到穆旦先生译作时曾说:“对我来说,他们的作品是比鞭子还有力量的鞭策。提醒现在的年轻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读他们译的书,是我的责任。”
[关于本书]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是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而拜伦、雪莱、济慈更是其中翘楚。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仍是任何一位文学爱好者、尤其是西方文学爱好者、诗歌爱好者的必读。三位诗人的共同点是卓越的文思和早逝的宿命。拜伦36岁,雪莱30岁,济慈26岁。或者说正是因为他们过于凝练的生命,才使诗意爆发得愈加蓬勃。
诗人生命的传奇、坎坷无疑会让让读者的爱戴更浓厚、长久。
穆旦也是如此。
出身于海宁望族,和金庸先生为堂兄弟。11岁开始写诗;17岁入清华大学;20岁参加校护卫队,随校转移昆明,亲历了“世界教育史上艰辛而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步行3500里,历时68天;22岁执教西南联大;24岁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几度在生命的边界穿梭;27岁任《新报》主编;31岁赴美留学;33岁毕业,毅然归国要报效祖国;两年的短暂平静后,是长达十余年的迫害,直至生命终结。
苦难对于中国人而言,不算特别。特别的是穆旦的坚韧、不息。天堂、地狱般的生活反差没有让他沉沦、弃世,近距离体会过死亡的穆旦对生命的解读和掌控绝非常人可比。虽然二十多岁已经享有桂冠诗人的称号、被诗坛瞩目,但当诗歌创作不得不终止时,穆旦拿起了译诗的笔。在白日身心饱受摧残后,暗夜里他竟然还能从容创作。18年间,穆旦翻译、出版的诗集数量可观,尤其是《唐璜》和《普希金诗选》的完成令人感佩。前者体现的是穆旦的超人毅力,后者则是赤子之心——命运的不公并不能减退穆旦的爱国热情,为了国家的需要,他自学了俄语。
钻石总会闪烁。继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诗坛对穆旦的推崇后,沉寂了四十年,八十年代人们再度发现了穆旦。重新发现后的热情更是浓烈。
穆旦的诗歌被推崇为“白话以来最值得阅读的”。穆旦的翻译因为是“诗人译诗”,更被推崇为绝对的权威译本。而且,也确实没有其他译者一个人翻译出拜伦、雪莱、济慈,让三位诗人的不同风格在同样的把握下体现鲜明。
本书的特别:
选编精良:是由专家选编,所选作品都是最被读者关注的诗篇。
中英文对照:是国内首次推出的中英对照版本。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体会诗意,而且能吸引英文学习者购买,满足多层次需要。
填补市场空白:首次单独结集出版。
叶芝诗集(上中下)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威廉·巴特勒·叶芝 译者: 傅浩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本书包括正式结集的全部标准版本的叶芝抒情诗的中译文,共计374首;并附有详尽注释,以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译者对自己早先的译文和注释做了全面修订。“他在对叶芝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翻译了这本诗集。他的译作忠实于原著的艺术风格,语言流畅,文字凝炼”(屠岸评语)。“……是现有叶芝诗歌翻译得最完整,在我看来也是译得最好的一种。……这部书对中国诗歌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以后的时间里会逐渐显现出来”(张曙光评语)。
偶像的黄昏 豆瓣
所属 作品: 偶像的黄昏
9.0 (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周国平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6 - 9
偶像的黄昏,ISBN:9787800919060,作者:(德)F.W.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che)著;周国平译
德国小镇 豆瓣
A Small Town in Germany (1968) 所属 作品: 德国小镇
作者: [英国] 约翰·勒卡雷 译者: 梁永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9
驻德国波昂的英国情报员突然神秘失踪,连带着英国当局对欧的重要机密文件也跟着烟消云散。英国此时正希望将整个欧洲外交导向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而自己人的失踪以及德国新纳粹主义的兴起,内外相煎,让英国情报局大为紧张。一个隐藏在德国小镇情报员的失踪,是否就牵动着整个大欧洲的未来?
恐怖分子 豆瓣
Terroristerna 所属 作品: 恐怖分子
作者: (瑞典)马伊·舍瓦尔 / 佩尔·瓦勒 译者: 平郁 新星出版社 2007 - 4
斯德哥尔摩警政署的督察长马丁?贝克奉命保护来访的美国参议员,偏偏这位参议员是国际恐怖组织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与此同时,贝克还卷入一场色情电影名制片家的命案,以及一桩瑞典少女的误杀案。正当恐怖份子逐渐逼近下手目标之时,所有状况却纠结在一块,事情有了出人意表的发展,而对于马丁?贝克来说,他即将面对的正是无可避免的死亡,只不过不知道死的会是谁……
政治经济学理论 豆瓣
所属 作品: 政治经济学理论
作者: [英]斯坦利·杰文斯 译者: 郭大力 商务印书馆 2012 - 8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1882),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数理经济学派早期代表人物,同奥地利的门格尔和瑞士的瓦尔拉斯共同开创了经济分析的边际效用理论。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在本书中,杰文斯利用导数来表述边际效用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学推理论证了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的均衡价格是怎样决定的。
译边草 豆瓣
所属 作品: 译边草
9.0 (8 个评分) 作者: 周克希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 11
《译边草》收录周克希先生十来万字的作品,包括“译余偶拾”、“译书故事”和“走近普鲁斯特”三个部分。在《译边草》里,你能读到翻译界的趣闻、名家的妙语,读到对经典的评介和关于译文的疑题,读到翻译与创作的共融互补、语言的丰富与微妙,读到“学海无涯”的宏阔和“十年出一书”的沧桑。这些,都是以平实散淡的作风、站在美学趣味的立场让我们心领神会的。
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豆瓣
Why globalization Works
作者: 马丁•沃尔夫 Martin Wolf 译者: 余江 中信出版社 2008 - 7
目前正值全球出现通货膨胀、经济放缓,反全球化的声浪空前高涨,国际势力阴谋论滥觞,民主主义者大肆鼓吹关起门来搞发展。但是,假如让美国分裂为50个州,各自设立阻碍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进出的关卡,你认为人民的福利会得到增进吗?假如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资本市场,让GE、微软、IBM这样的企业只能在其中一个州里开展业务,你认为消费者会从中得利吗?在那样一个美利坚不合众国里,投资、市场和贸易将大大萎缩,人民的生活水准会迅速下降。有的地方恐怕会成为监狱,把绝望而沮丧的人民封锁在其中……
因此,人为地割裂世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关心如何让世界经济有效运转。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全球化太多,而是太少。
经济一体化的潜力才刚刚释放,假如我们想提高各国穷人的生活水平,那就需要更多而非更少的全球市场。社会民主主义者、古典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民主主义者应该团结起来,保卫和促进全球经济的自由化,反对从各地纠集起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