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4卷第3分册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 豆瓣
作者:
李约瑟
译者:
汪受琪
科学出版社
2008
- 10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4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第3分册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是这部巨著的第四卷第三分册,主要论述中国古代土木工程及航海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成就。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五十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第4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第3分册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
北美中国学 豆瓣
作者:
张海惠
/
薛昭慧
…
中华书局
2010
- 11
《北美中国学——研究概述与文献资源》是第一次由在美学者执笔、对北美中国学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的第一本结集,盘点过去几十年北美中国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内学术界了解美国中国学的研究动态有重要意义。“研究概述”部分的综述文章依据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大纲与学科领域、断代、专题相结合之方式编排,涵盖了北美学术界与中国研究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教育、法律等各个领域。“文献资源”部分收录了由北美中国学研究文献资讯人员撰写、有关海外中国研究电子资源和专题文献资源的评介文章。书后附录“中国和亚洲研究英文期刊名录”和“人名西中文对照表”,为希望了解北美中国学研究状况的学生和学者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使这部书具备了相对专门的文献情报工具书的功能。
中国经济史考证(全三册) 豆瓣
作者:
[日] 加藤繁
译者:
吴杰
商务印书馆
1959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豆瓣
作者:
(法)谢和耐
译者:
刘东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 6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毁灭。对于那些……意识到这些危险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安宁的时期。然而显而易见的是,直至兵临城下之前,杭州城内的生活仍是一如既往的游哉闲哉。《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这个书名,虽只以寥寥几个单词,却已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从而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倘若非处在某个文明已是落花流水之际,人们便总是很难像曹雪芹那样蘸着血泪去为它写一个清醒的跋尾。
本书是法国著名汉学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谢和耐的名作。细致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的下层社会民众生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这个书名,虽只以寥寥几个单词,却已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从而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
导言
第一章 城市
1.选都杭州
2.人口过剩及房荒
3.火灾及消防
4.交通与供应
5.城市生活的乐趣
第二章 社会
1.变迁中的社会
2.上流社会
3.商人
4.城区的普通百姓
5.农民
第三章 衣·食·住
1.居住
2.个人卫生
3.衣着
4.饮食
第四章 生命周期
1.家庭环境
2.出生
3.抚养与教育
4.婚姻与妇女之地位
5.疾病
6.亡故
第五章 四时节令与天地万象
1.节令与历算
2.节庆
3.宗教
第六章 消闲时光
1.城市生活的影响
2.娱乐
3.艺术和文学
第七章 总结性描绘 译后絮语
本书是法国著名汉学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谢和耐的名作。细致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的下层社会民众生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这个书名,虽只以寥寥几个单词,却已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从而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
导言
第一章 城市
1.选都杭州
2.人口过剩及房荒
3.火灾及消防
4.交通与供应
5.城市生活的乐趣
第二章 社会
1.变迁中的社会
2.上流社会
3.商人
4.城区的普通百姓
5.农民
第三章 衣·食·住
1.居住
2.个人卫生
3.衣着
4.饮食
第四章 生命周期
1.家庭环境
2.出生
3.抚养与教育
4.婚姻与妇女之地位
5.疾病
6.亡故
第五章 四时节令与天地万象
1.节令与历算
2.节庆
3.宗教
第六章 消闲时光
1.城市生活的影响
2.娱乐
3.艺术和文学
第七章 总结性描绘 译后絮语
剑桥中国隋唐史 豆瓣
8.7 (16 个评分)
作者:
(英) 崔瑞德 (Twitchett Denis)
/
(美) 费正清
…
译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西方汉学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历史丛书的一种。本书为第3卷,论述隋唐时期的王朝历史,作为《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上卷。原书于1979年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外隋唐史研究的水平。
本书是一部结构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相信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隋唐史的研究者也可作为参考。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对隋唐史上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乏新意,富有创见。特点之二是它填补了隋唐史研究中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特别之三是它在论述隋唐史时,没有局限于隋唐史本身,而是将隋唐史放在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从汉至宋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特点之四是它极其重视史料真伪和专题研究,并且广泛吸取了各国的学术研究成果。
本书是一部结构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相信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隋唐史的研究者也可作为参考。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对隋唐史上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乏新意,富有创见。特点之二是它填补了隋唐史研究中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特别之三是它在论述隋唐史时,没有局限于隋唐史本身,而是将隋唐史放在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从汉至宋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特点之四是它极其重视史料真伪和专题研究,并且广泛吸取了各国的学术研究成果。
近代读书人的思想世界与治学取向 豆瓣
作者:
罗志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本书“以人为主”,有意召回近几十年史学中逐渐隐去的具体的“人”,使人与事更紧密地结合,就人论事,就事说理,在立说者和接受者的辩难和互动中,展现思想者怎样思想,以及特定思想观念的发展过程。全书涉及的多为菁英读书人,但也包括相对边缘的“知识青年”。
從自由到壟斷(全2書) 豆瓣
作者:
朱嘉明
遠流出版
2012
- 1
凱恩斯在《貨幣論》裡頭有一句話:「如果以貨幣為主線,重新撰寫經濟史,那將是相當激動人心的。」這部《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兩千年》就是從貨幣經濟的角度,對中國歷史的一番梳理和解讀。
在這部耗時十年完成的著作,朱嘉明不僅思考當年中國大陸經濟改革之後,人民幣如何從沒有「含金量」、同時也不具備一般貨幣功能的通貨,走向市場經濟、進而發生通貨膨漲的過程,他更從歷史的脈絡,去看待貨幣在中國過去兩千年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有了許多新的見解。
秦始皇滅六國,中國從此走入中央集權的皇權統治,但其中當時的統治技術還不足以管理這麼大的國家,因而貨幣經濟這一塊,向來是歷朝歷代鞭長莫及的,也因此,中國的貨幣經濟向來表現出濃厚的自由經濟色彩。而秦朝本身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統一幣制,造成通貨緊縮,「錢貴物賤」。
中國向來是以政治力量的強弱來評判一個朝代的表現。所以像南宋,一般認為是不及格的朝代,但是從貨幣經濟的角度來看南宋,由於南宋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所積累的財富足以支撐與蒙古長達三十年的軍事對抗,甚至,在蒙古滅宋之後,宋朝的貴金屬財富成為蒙古維持一個橫跨歐亞帝國的資本。
像這樣不同於一般看待歷史的見解,在書中處處都是。而這本書就現實層面最重要的關注在於:國民政府在中國大陸所做的法幣改革以失敗告終,且為人民幣登場鋪了路。在作者眼中,人民幣是法幣的一種延續,而其基本想法都與凱因斯的貨幣思想相關。
目前的人民幣是一種「雙重」壟斷的貨幣,國家對貨幣發行權的壟斷和對支持人民幣的物資資源的壟斷。人民幣成了完全依賴於政府和國家信用的紙幣。在人民幣制度下,中國人民財富的形態只有人民幣,而人民幣為國家壟斷,國家透過人民幣供給數量和物價的不斷變動,實現國民財富的重分配。
在這樣的情形下來看人民幣的國際化、能否取代美元,以及如何控制通貨膨脹,都存在許多變數,本書在這部份,恰可提出多角度的觀照。
在這部耗時十年完成的著作,朱嘉明不僅思考當年中國大陸經濟改革之後,人民幣如何從沒有「含金量」、同時也不具備一般貨幣功能的通貨,走向市場經濟、進而發生通貨膨漲的過程,他更從歷史的脈絡,去看待貨幣在中國過去兩千年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有了許多新的見解。
秦始皇滅六國,中國從此走入中央集權的皇權統治,但其中當時的統治技術還不足以管理這麼大的國家,因而貨幣經濟這一塊,向來是歷朝歷代鞭長莫及的,也因此,中國的貨幣經濟向來表現出濃厚的自由經濟色彩。而秦朝本身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統一幣制,造成通貨緊縮,「錢貴物賤」。
中國向來是以政治力量的強弱來評判一個朝代的表現。所以像南宋,一般認為是不及格的朝代,但是從貨幣經濟的角度來看南宋,由於南宋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所積累的財富足以支撐與蒙古長達三十年的軍事對抗,甚至,在蒙古滅宋之後,宋朝的貴金屬財富成為蒙古維持一個橫跨歐亞帝國的資本。
像這樣不同於一般看待歷史的見解,在書中處處都是。而這本書就現實層面最重要的關注在於:國民政府在中國大陸所做的法幣改革以失敗告終,且為人民幣登場鋪了路。在作者眼中,人民幣是法幣的一種延續,而其基本想法都與凱因斯的貨幣思想相關。
目前的人民幣是一種「雙重」壟斷的貨幣,國家對貨幣發行權的壟斷和對支持人民幣的物資資源的壟斷。人民幣成了完全依賴於政府和國家信用的紙幣。在人民幣制度下,中國人民財富的形態只有人民幣,而人民幣為國家壟斷,國家透過人民幣供給數量和物價的不斷變動,實現國民財富的重分配。
在這樣的情形下來看人民幣的國際化、能否取代美元,以及如何控制通貨膨脹,都存在許多變數,本書在這部份,恰可提出多角度的觀照。
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 豆瓣
作者:
齊邦媛
/
王德威
麥田出版公司
2004
- 2
內容簡介
本書為齊邦媛、王德威教授主編,收入與老兵、眷村、探親有關的散文/小說。入選文章之作者包括:孫瑋芒、朱天心、張啟彊、蕭颯、白先勇、桑品載、李黎、王幼華、張曉風、戴文采、遠人、李渝、袁瓊瓊等當代名作家。本書完整體現了台灣外省族群的離散故事,譬如少小離家的老兵、眷村族群、海峽兩岸開放大陸探親的感人故事、偉人將軍的歿落、外省人兩代之間的代溝問題、外省人來台的心境等。本書也將台灣歷史上這一頁長期被爭論的議題給予適當的文學定位,將之予文學歸文學、政治歸政治。本書並有齊邦媛、王德威教授的序,清楚交代編纂此書的心路。本書堪稱二OO四年度台灣總統大選時的台灣人應該重新反省自己的必讀書,也是泛藍軍、綠陣營應予以重視的預言書。本書英譯本已於二OO四年初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書為齊邦媛、王德威教授主編,收入與老兵、眷村、探親有關的散文/小說。入選文章之作者包括:孫瑋芒、朱天心、張啟彊、蕭颯、白先勇、桑品載、李黎、王幼華、張曉風、戴文采、遠人、李渝、袁瓊瓊等當代名作家。本書完整體現了台灣外省族群的離散故事,譬如少小離家的老兵、眷村族群、海峽兩岸開放大陸探親的感人故事、偉人將軍的歿落、外省人兩代之間的代溝問題、外省人來台的心境等。本書也將台灣歷史上這一頁長期被爭論的議題給予適當的文學定位,將之予文學歸文學、政治歸政治。本書並有齊邦媛、王德威教授的序,清楚交代編纂此書的心路。本書堪稱二OO四年度台灣總統大選時的台灣人應該重新反省自己的必讀書,也是泛藍軍、綠陣營應予以重視的預言書。本書英譯本已於二OO四年初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經濟制度史論 豆瓣
作者:
趙崗
/
陳鍾毅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9
近人對中國經濟史的研究,有輝煌的成就,但也有兩點可議的傾向。
第一, 斷代研究的方式比較盛行,往往無法看出長時期發展的前後胍絡。
第二, 第二,有些人過分強調馬克思經濟史觀在中國歷史上的適用性,選擇史料來遷就理論架構。
我們以普通經濟學的觀點,重新檢討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學的性質,認為它是一個古代的市場經濟,具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分工以及相當自由的市場活動,起碼在有信史可據的這些朝代是如此。以往爭論很久的問題,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分析,都是很易理解的。
在這本研究中國經濟制度的書中,我們就是採取這樣的分析觀點。中國古代經濟制度是市場經濟制度,我們要研究這些市場的運作。按照通常的分類,市場可分兩大類,即生產要素市場及成品市場。本書第一章至第六章,討論生產要素的市場(其中有關土地部分,主要取材於另一拙著:中國土地制度),第七章至第十一章討論成品市場。如眾所週知,即使是市場經濟也需要有一個公經濟部門來輔佐。但由於篇幅所限,中國古代的政府經濟制度與活動,如財政制度及貨幣制度,將在本書另一冊中討論分析。
本書是數年來在課餘公餘陸續抽暇撰寫而成,前後拖延的時間很長。最早寫成的幾章,為了能獲得其他學者的教正,便先在學術期刊上或專著中發表。也由於這樣的撰寫過程,每一章都是寫成一個獨立的單元。但是各單元往往牽涉到同一史料與同一問題,因而往往在各章中有重複討論同一史料與問題之處。
現在我們未將這些重複處加以刪節,因為讀者未必都能將本書一氣從頭到尾讀完,注意到前後關照之處,反不如將各章保持獨立單元狀態,任由讀者選讀。
第一, 斷代研究的方式比較盛行,往往無法看出長時期發展的前後胍絡。
第二, 第二,有些人過分強調馬克思經濟史觀在中國歷史上的適用性,選擇史料來遷就理論架構。
我們以普通經濟學的觀點,重新檢討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學的性質,認為它是一個古代的市場經濟,具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分工以及相當自由的市場活動,起碼在有信史可據的這些朝代是如此。以往爭論很久的問題,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分析,都是很易理解的。
在這本研究中國經濟制度的書中,我們就是採取這樣的分析觀點。中國古代經濟制度是市場經濟制度,我們要研究這些市場的運作。按照通常的分類,市場可分兩大類,即生產要素市場及成品市場。本書第一章至第六章,討論生產要素的市場(其中有關土地部分,主要取材於另一拙著:中國土地制度),第七章至第十一章討論成品市場。如眾所週知,即使是市場經濟也需要有一個公經濟部門來輔佐。但由於篇幅所限,中國古代的政府經濟制度與活動,如財政制度及貨幣制度,將在本書另一冊中討論分析。
本書是數年來在課餘公餘陸續抽暇撰寫而成,前後拖延的時間很長。最早寫成的幾章,為了能獲得其他學者的教正,便先在學術期刊上或專著中發表。也由於這樣的撰寫過程,每一章都是寫成一個獨立的單元。但是各單元往往牽涉到同一史料與同一問題,因而往往在各章中有重複討論同一史料與問題之處。
現在我們未將這些重複處加以刪節,因為讀者未必都能將本書一氣從頭到尾讀完,注意到前後關照之處,反不如將各章保持獨立單元狀態,任由讀者選讀。
移民、户籍与宗族 豆瓣
作者:
郑锐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3
《移民、户籍与宗族:清代至民国期间江西袁州府地区研究》主要内容:以往的研究者多将明清里(图)甲视之为一套赋税征收体系或国家对地方控制的基层组织,《移民、户籍与宗族:清代至民国期间江西袁州府地区研究》以一个清代移民地区——江西袁州府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探讨里(图)甲组织对地方社会的意义及其动态发展;结果发现,里(图)甲组织除了在税收上起了重大作用外,它更是一套划分社会界线,表明权利及身份的机制。袁州府原有旧户就是利用这套机制,将外来移民长期置于一个固定的户类别(“客籍”)之中,使外来移民无论在社会地位、晋升机会和享有的权利各方面都比不上土著旧户。换句话说,袁州府土著旧户借着操纵地方里(图)甲组织,实现对外来移民的排斥和控制。
但是,外来移民并非完全被动地受土著旧户压制。从一些个案可见,外来移民是有能力利用多种方法突破土著的封锁取得户籍(或一般民籍)的。组成一些“大宗族”或“高层次宗族”就是移民获取户籍(或一般民籍)的一种有效手段。外来移民能够灵活地经营宗族组织,不但使他们取得户籍,也令他们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得到提升。
但是,外来移民并非完全被动地受土著旧户压制。从一些个案可见,外来移民是有能力利用多种方法突破土著的封锁取得户籍(或一般民籍)的。组成一些“大宗族”或“高层次宗族”就是移民获取户籍(或一般民籍)的一种有效手段。外来移民能够灵活地经营宗族组织,不但使他们取得户籍,也令他们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得到提升。
皇帝和祖宗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科大卫
译者:
卜永坚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11
《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朝廷的法典条文,民间的礼仪习俗,二者如何交织在一起,指导着“华南”这个有意识的、历时数百年的地域建构进程?《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显示:历代王朝都致力于华南的政治整合,要培养出敬畏官府、纳粮当差、安分守己的良民。随着王朝在华南的军事征讨、行政规划,一套关于权力的文化语言也渗透华南。这套语言有两个互相发明的关键词:“皇帝”、“宗族”。它们渗透到一切礼节、身份、地位、财产权、商业习惯、社会流动、社区构建之中。华南与王朝中央之间的正统纽带,不仅建立于里甲与祀典之上,也建立在“宗族”这套语言之上。